第五章 起重司索与指挥人员职责

更新时间:2023-10-13 08:2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六章 起重司索与指挥人员职责及

操作规程

第一节 起重司索、指挥人员职责及操作规

一、起重司索人员职责及操作规程

1.根据吊重物件的具体情况选择相适应的吊具与索具。

2.起重司索作业人员必须熟悉各类起重工具、设备和机械的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3.起重司索作业应掌握吊钩、绳索及其起重工具性能和报废标准。

4.起重司索作业人员应具有绑扎、吊挂知识和熟悉起重指挥信号。

5.作业前严禁饮酒,必须穿戴好劳保用品,做好工作计划,各人明确自己任务,并检查施工现场是否合乎要求。

6.作业前应对吊具与索具进行检查后,方可投入使用。 7.起升重物前,应检查连接点是否牢固可靠。 8.吊具承载时不得超过额定起重量,吊索(含各分支)不得超过安全工作载荷(含高低温、腐蚀等特殊工况)。

9.根据吊运物件正确选用吊运工具和吊运方法,选择绑扎点,绑扎要牢固,作业中不得损坏吊件、吊具与索具,必要时应在吊件与吊索的接触处加保护衬垫。

10.起重机吊钩的吊点,应与吊物重心在同一条铅垂线上使吊重处于稳定平衡状态。

11.禁止司索或其他人员站在吊物上一同起吊,严禁司索人员停留在吊重下。

12.起吊重物时,司索人员应与重物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13.应做到经常清理作业现场,保持道路畅通。安全通道畅通无阻。

14.听从指挥人员的指挥,发现不安全情况时,及时通知指挥人员。

15.经常保养吊具、索具,确保使用安全可靠,延长使用寿命。

16.在高空作业时,应严格遵守高空作业的安全要求。 17.捆绑后留出的绳头,必须紧绕吊钩或吊物上,防止吊物移动时,挂住沿途人员或物件。

18.工作中禁止用手直接校正已被重物涨紧的绳索,

吊运中发现绑扎松动或吊运工具发生异样、怪声时应立即停止作业进行检查。绝不可存在侥幸心理。

19.吊运成批零散物件,必须使用专门吊篮、吊斗等器具,同时吊运两件以上重物,要保持平稳,不得相互碰撞。

20.吊重物就位前,要垫好衬木,不规则物体要加支撑,保持平衡,不得将物件压在电气线路和管道上面,或堵塞通道,物件堆放要整齐平稳。

21.卸往运输车辆上的吊物,要注意观察重心是否平稳,确认不致倾倒时,方可松绑、卸物。

22.吊运化学危险物品,要严格遵守国务院颁布的《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有关规定。

23.严格执行“十不吊”规定。

24.工作结束后,所使用的索具、吊具应放置在规定的地点,加强维护保养,达到报废标准的吊具、索具要及时更换。

二、指挥人员职责及操作规程

1.吊运指挥人员必须是18周岁以上(含18周岁),视力(包括矫正视力)在0.8以上,无色盲症,听力能满足工作条件的要求,身体健康者。

2.指挥人员必须经安全技术培训,劳动部门考核合格、并发给安全操作证后,方可从事指挥。

3.指挥人员对指定的起重机械,必须熟悉其机械性能后方能指挥。

4.指挥人员应根据GB5082标准信号要求与起重机司机进行联系。

5.指挥人员应熟知GB6067《起重机械安全规程》和LD48《起重机械吊具与索具安全规程》。

6.指挥人员发出的指挥信号必须清晰、准确。 7.指挥人员的作用就是使驾驶员按指挥信号的要求操作,把负载或空钩向其目的地运行,不能干涉起重机驾驶员对手柄或旋钮的选择。

8.负责负载的重量计算和绳索的正确选择。 9.指挥人员应站在使司机能看清楚指挥信号的安全位置上。当跟随负载运行指挥时,应随时指挥负载避开人员和障碍物。

10.负载降落前,指挥人员必须确认降落区域安全时,方可发出降落信号。

11.当多人绑挂同一负载时,起吊前,应先做好呼唤应答,确认绑挂无误后,方可由一人负责指挥。

12.同时用两台起重机吊运同一负载时,指挥人员应双手分别指挥各台起重机,以确保同步吊运。

13.在开始吊载时,应先用“微动”信号指挥,待负载离开地面100~200mm后停止起升,进行试吊,确认安全可靠后,方可用正常起升信号指挥重物上升。必要时,在负载降落前,也应使用“微动”信号指挥。

14.指挥人员应佩戴鲜明的标志,如标有“指挥”字样的臂章,特殊颜色的安全帽、工作服等。

15.指挥人员所佩戴手套的手心和手背要易于辨别。 16.指挥起重机在雨雪天气作业时,应先经过试吊,检验制动器灵敏可靠后,方可进行正常的起吊作业。

17.在高处指挥时,指挥人员应严格遵守高处作业安全要求。

18.指挥人员一般应选择的指挥位置: 1)应保证与起重机驾驶员之间的视线清楚; 2)应始终能清楚地看到负载吊运的全过程; 3)应站在上风位置或安全区域内指挥,以确保自身的安全;

4)当负载向指挥人员靠近时,应不受威胁; 5)指挥人员不能同时看清司机和负载时,必须增设中间指挥人员以便逐级传递信号,当发现错传信号时,应立即发出停止信号。

19.严格执行“十不吊”规定。

三、“十不吊”

1.超过额定负荷不吊;

2.指挥信号不明、重量不明、光线暗淡不吊; 3.吊索和附件捆绑不牢,不符合安全要求不吊; 4.吊挂重物直接进行加工时不吊; 5.歪拉斜挂不吊;

6.吊物上面站人或有浮动物品不吊; 7.易燃易爆的物品,未采取安全措施不吊; 8.带棱角快口的物件,尚未垫好不吊; 9.埋在地下的物件情况不明不吊; 10.六级以上强风无防护措施不吊。

四、起重作业安全要求

(一)起重指挥人员在作业前的安全准备工作 1.技术准备

(1)掌握起重、吊运任务的技术要求,包括学习审查图纸、调查了解吊装物的情况。

(2)参加编制吊装吊运方案,确定吊装作业人员的构

成。

(3)向参加吊装吊运的人员进行安全与技术交底,对作业班组进行明确的岗位分工和职责交底,认真交待指挥信号的运用。

(4)选择和确定吊点及吊运器具。 2.吊装机械、工具的准备

(1)组织司机进行起重机检查、润滑、空转和必要时的试吊。

(2)检查、落实吊运工具的种类、规格、件数及完好程度,检查索具的完好程度。

3.现场准备

对作业现场进行地貌踏勘,排除起重吊运的障碍物,检查高压线路是否对作业有影响,是否须迁移。检验地面平整程度及耐压程度。确定起重机在作业时的位置。实地察看吊物,校核重量,是否有牵制物影响吊升。

(二)起重司索人员在作业前的安全准备工作 1.技术准备

在起重指挥组织下,学习和掌握作业方案及安全技术要求,听取技术与安全交底,了解掌握吊点位置和吊件的捆绑方法。

2.工具与索具的准备

认真检查并落实作业所需工具、索具的种类、规格、件数及完好程度。

3.现场准备

对作业现场进行地貌踏勘,排除作业的障碍物。检验地面平整及耐压程度。察看吊物,了解重量。实地检查有无影响吊件吊运的因素。

(三)起重指挥在作业中的安全要点

1.在作业中,起重指挥要认真贯彻执行起重吊运方案及技术、安全要求和措施。

2.要正确运用包括手势、音响、旗语等指挥信号,组织司索人员绑挂吊位,指挥起重机吊升、就位、校正和最后固定。

3.严禁超负荷使用起重机与工具和索具。 4.严格执行在吊装作业区内不准闲人进入的规定。任何人不得随同吊物上升攀高。在吊装过程中,任何人不得停留在已吊起的吊物下方。

5.在室外作业时,遇有6级以上大风、重雾、雨雪等不良气候,应停止作业。夜晚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条件,且经有关部门批准。

6.因故停止作业,须采取安全可靠的维护措施,保护

吊物与设备。严禁吊物悬空长时间停留。

7.起重吊运大型吊件通过桥涵时,须先调查测量核算桥涵的宽度,承载能力,以确保顺利通过。在道路上行驶的起重机,时速应符合有关规定,车辆距路边不得小于1.5米。

8.认真保护吊件安全和不受损伤。 (四)起重司索在作业中的安全要点

1.认真执行起重吊运方案及技术、安全要求和措施。正确使用绑挂物件的方法。通晓指挥信号。

2.不斜拉斜吊,不起吊不明重量、半掩埋、冻结于地面、连挂于其他物件的吊物。

3.做好作业过程中的监护工作,非作业人员不得进入作业区。任何人不得停留在已吊起的吊物下方。

4.吊升应平稳,避免振动和摆动。当吊物离地100~200mm时,应停机复检绑挂的牢固程度,查询起重机的稳定程度以及吊具、索具有无异常吊件未完成就位动作,严禁解除吊索和放松溜绳。

5.在室外作业时,遇有6级大风、重雾、雨雪等不良气候应停止作业。夜晚进行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条件。

6.在作业全过程中,如发生异常和不明事务,应及时报告起重指挥。

7.认真保护吊件的安全和不受损伤。

第二节 起重作业方案

一、起重方案的基本内容

一般起重作业的方案,都是在起重作业以前应该编制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其目的是为了使起重作业建立在安全可靠地基础上,起重作业具体实施的施工方案应该要包括以下内容:

1.施工方案设计说明书(包括设备的重量、重心、几何尺寸、精密度等);

2.在施工过程中机具最大受力时的强度和稳定性计算;

3.平面布置图,包括设备的运输、拼装、吊装位置、桅杆竖立,移动或拆除的位置,或其他定型起重机的吊装位置,地锚和卷扬机的布置以及警戒区域等;

4.施工机具一览表; 5.劳工组织和岗位责任制;

6.作业程序和指挥信号; 7.专用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措施; 8.施工周期。

二、确定起重方案的依据

起重作业的方案是依据一定的基本参数来确定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技术措施,主要依据如下:

1.被吊运重物的重量。一般情况下可依据重物说明书、标牌、货物清单来确定或根据材质和物体几何形状用计算的方法确定。在此要注意几点,1)图纸铭牌往往只标明主体重量,一般不标出辅助件和盛装液体等物的重量;2)在无法查阅和计算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物与物比,即与已知重量物的大小相比综合出相近似重量数加系数,还可以采用化整为零的分解比较估算法进行;3)起重相关人员还要熟知自身的高度,脚步的尺寸,虎口的大小等数据和经常接触物的比重,便于实际操作中无据可查时运用。

2.被吊运物的重心位置及绑扎。确定物体的重心要考虑到重物的形状和内部结构是各种各样的,不但要了解外部形状尺寸,也要了解其内部结构。例如,机床设备机床头部重尾部轻,重心偏向床头一端。又如:大型电器设备箱,其重量轻,体积大,是薄板箱体结构,吊运时经不起挤压等。了解重物的形状、体积、结构的目的是要确定其重心位置,正确地选择吊点及绑扎方法,保证重物不受损坏和吊运安全。

3.起重作业现场的环境。现场环境对确定起重作业方案和吊装作业安全有直接影响。现场环境是指作业地点进出道路是否畅通,地面土质坚硬程度,吊装设备,厂房的高低宽窄尺寸,地面和空间是否有障碍物,吊运司索指挥人员是否有安全的工作位置,现场是否达到规定的亮度。使用起重机不得在架空输电线下面工作。起重机在通过架空输电线时应将起重臂落下,以免碰撞。起重机与架空输电导线的安全距离见下表1。

表1 起重机与架空输电导线的安全距离 电压(kV) 安全距离 沿垂直方向(m) 沿水平方向(m) <1 1-1.5 20-40 60-100 220 1.5 1.0 3.0 1.5 4.0 2.0 5.0 4.0 6.0 6.0 三、起重方案的要素

起重方案由三个要素组成:

1.起重物体的重量是根据什么条件确定的;物体重心位置在简图上标示,并说明采用什么方法确定的;说明所吊物体的几何形状。

2.作业现场的布置。重物吊运路线及吊运指定位置和重物降落点,标出司索指挥人员的安全位置。在布置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施工场地的布置和安排应根据施工进度,工序安排及工程性质,为各个工序的施工创造最有利的环境条件,并协调各施工单位在施工中运输、装卸及起重吊装机具的配合使用和各方面的平衡;

2)合理安排设备堆放位置、预装配、预清洗的位置,吊装前的距离运输线路、材料堆放位置,起重机具停放的位置,为的是减少作业中设备材料机具的运次和运距、减少吊运次数、消除他们之间的互相阻碍与影响;

3)现场水、电、蒸汽和压缩空气的供应线路,连接应合理布置,便于现场作业;

4)整个作业场地的布置必须考虑到施工的安全可靠,同时暂设工程应因陋就简地协作,尽量利用永久性的设施。

3.吊点及绑扎方法及起重设备的配备。说明吊点依据什么选择的,为什么要采用此种绑扎方法,起重设备的额定起重量与吊运物重量有多少余量,并说明起升高度和运行的范围,采用何种起重设备时既要考虑安全性,也要考虑到经济性和实用性。

四、起重方案的确定

起重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强、危险性大、多工种人员互相配合、互相协调、精心组织、统一指挥的特殊工种作业。所以必须对作业现场的环境,重物吊运路线及吊运指定位置和起重物重量、重心、重物状况、重物降落点、起重物吊点是否平衡,配备起重设备是否满足需要,进行分析计算,正确制订起重方案,达到安全起吊和就位的目的。

起重施工方案是进行起重作业安全技术的指导性文件,下面以普通厂房的结构吊装方法为例,来说明吊装施工方案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起重机的选择。应该根据厂房的跨度、构件的重量、吊装高度、现场施工条件及现有的起重设备来决定起重机的类型,起重机的类型确定以后,还要根据物件吊装的需要,从起重量、起升高度以及工作幅度三个主要参数来确定起重机吊臂的长度;

2.结构吊装方法。结构吊装方法是吊装施工方案的核

心,普通厂房结构的吊装方法有分件吊装法和综合吊装法两种。各种构件的吊装方法则要分别在方案中叙述,基本要求是必须讲清构件的绑扎、起吊、安装就位、校正固定等一系列过程要求和保证安全的措施。重要和复杂的吊装还要进行必要的计算以验证吊装方法的正确性,并拟定出吊车的停机位置,构件的吊点平衡方法,板吊和翻身的措施,以及起重机的运行路线;

3.构件的平面布置方法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满足吊装工艺的要求,吊装的构件要尽可能布置在起重机的工作幅度范围内,以避免二次吊运;

2)按照先吊先运的原则,优先考虑布置重型构件,在布置轻型构件;

3)力求占地少,便于车辆通行,并保证起重机回转时不与其他物件相碰;

4)所有构件必须布置得坚实的基础上; 5)水、电、气的供应线路及连接,应合理布置。 4.构件的运输堆放与拼装及定位校正的方法。应根据构件的具体情况和设计要求详细写明。

安全技术措施。在编写施工方案的时候,必须结合具体的吊装环节和操作方法做安全预测,考虑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和对可能发生地事故采取的事故应急预案。对此针对有些情况如施工环境的影响,某些条件可能发生变化的影响,各个吊装环节交接部分的配合,施工中总的安全事项,劳动组织和岗位责任制,作业程度和指挥信号等相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则应专门加以说明。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04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