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的故事
更新时间:2024-03-09 11: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流动儿童存在的问题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第一次亲密接触
7月27日上午10点,正是课间休息时间。10多名义工们与孩子们在操场上一起跳绳,踢毽子,做游戏,欢声笑语洒满了整个校园。
自从义工们来校后,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不到8点半,大部分孩子都到了教室。义工们上午和下午各上三节课,下午5点,在将全体学生送出校园后,义工们返回学校。
对每位义工来说,都要付出比往日更多的辛苦,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 董菁菁是大学生支教团的临时负责人。谈起第一次当老师的感受,她兴奋地两眼放光:“孩子们总是这么热情,一口一个‘老师’,叫得我心里美滋滋的。”“以前虽然有过做家教的经历,但都是“一对一”式的,这一次要面对几十人,我感到肩上的担子重了许多。第一次走上讲台,心里不免有些发慌,我怕失去孩子们的信任。”她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为深入了解孩子们的具体情况,义工们还组织开展了家访。四年级的一名学生几次都没完成家庭作业,引起了“老师们”的注意。7月27日下午,两名义工走访了这个小男孩的家长。了解到的情况让义工们大为吃惊,小男孩的父母开了个小卖铺,里面没有桌椅可用来写作业;小男孩放学后,还得替父母照看生意,没有时间写作业。在为这个孩子的成长环境担忧的同时,义工们与他的家长进行了座谈。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他的父母终于答应为孩子购置一套桌椅,并不再占用孩子的学习时间。
对学校的孩子们而言,“大哥哥”、“大姐姐”的到来意味着这个暑假的生活不再单调。他们在课堂上学到了平时学不到的英语、音乐等课程,课余时间会听到大学生老师们讲的故事。而每周固定的电影放映时间对孩子们更具吸引力,教室里总是挤得满满当当的。孩子们在观看《侏罗纪公园》、《哈里波特》、《星球大战》、《英雄》等大片的过程中接受了艺术的熏陶。
仅仅一周多的时间,大学生老师和孩子们已产生了难舍的深情。孩子们会向老师提出一个又一个的“为什么”,而且敞开心扉,把心里话告诉老师。“我父母是卖菜的,虽然很贫穷,但是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做社会有用的人。”“我妈妈在一位博士家里做钟点工,我长大了也要当博士,给妈妈买好多好多漂亮的衣服。”稚嫩的话语中透着一股上进的力量。义工们对学校的称呼也发生了变化,开始把光明小学称作“咱们学校”。义工们省下自己的零花钱,为孩子们买来水果、小礼物。“我发现要做的事实在太多了,一个月的时间太短了,真希望再延长一个月,好给孩子们做更多的事。”一名义工感言。
那群孩子们的城市化之路
——记城市流动儿童的成长故事
张杰篇
一.
拖着满身的尘土与疲惫,一辆长途客车悄悄驶进了这座星星照耀下的城市。 男孩拎着一个硕大的编制口袋,跟着奶奶下了车。
当第一次踏在坚硬的方形石板上时,男孩的脚掌微微有些颤抖。这样冰凉坚硬的触感,让他略微有些不适应。故乡温暖柔软的黄棕壤,此刻,正一点点地落在他的心上。
从一天前上车的那一刻开始,男孩就一直想象着这座星沙之城的模样,心情紧张而激动。
而如今,面对着向他敞开双臂的城池,男孩却反而畏惧了。呆呆地站在下车的地方,寸步不移。
他从未离开过家乡,从未离开过农村,也从未到过城市。
他曾在脑中描摹过城市各种各样的形状,然而,眼前凸现的情景,却比他脑中所有的形状加在一起还要复杂。
男孩有些不知所措。
直到看到前方,奶奶的身边站着的两人时,他才安下心来。
是爸爸和妈妈。他们今天没有帮人做衣服,而是早早地在这里等候着。 男孩将编织袋扔在一边,兴冲冲地跑了过去,扑到了父母的怀中,想要在父母身上找到一丝故土的气息。
然而,却只嗅到一股烟草味和衣物纤维的气息。
那是一年前的星城长沙,刚读小学三年级的男孩张杰,跟着奶奶从家乡湖北利川过来,与在这里打工的父母汇合,并生活下来。
二.
清晨。高大的路灯才刚刚熄灭。马路上的车辆时断时续。
张杰背着印有奥特曼图案的粉色小书包,一个人行走在微暖的晨曦里。 这条路,张杰已经独自走了一年多了。
第一次走这条路时,还是父亲陪着他一起走的。那时,父亲让张杰记住周围的建筑,记住那些花花绿绿的店名和弯弯曲曲的小径。那也是父亲唯一一次陪张杰走过这条路。而第二天,便是张杰一个人出发了。
这是张杰的上学之路,路的尽头,通往树木岭学校。
一个小时的路程,相对于张杰而言,算不上什么。因为在家时,刚上一年级的张杰就必须走两个多小时崎岖的山路才能到达学校。
进教室的时候,张杰发现大部分同学都已经到了。于是,他急急地走向了自己的座位。当他拿出课本的时候,发现邻桌的湖北老乡正冲着他微笑。
“早上好。”张杰用还带着浓重乡音的普通话跟他打招呼。两三个奇怪的音节很快在空中逸散开来。
张杰是一个内向的孩子,他的座位也是在教室的倒数第二排一个不引人注意的角落里。不过,班里的同学都很友好,无论是本地的还是跟他一样从外地来的,大家都常常相互帮助,很少会发生争执。
此刻,张杰正安静地坐在朗朗读书声里,看着身边的同学大声朗读英语课本。来到长沙之前,张杰并不知道这世界上除了汉语之外,原来还有别的语言的存在。从来没有接触过英语的他,在上英语课时,根本不知道老师在讲些什么。在写英语作业时,他也只能像乡间的算命先生画符那样将那些字母歪歪扭扭地画一遍。来到这里一年了,张杰对英语还是一窍不通,而每当同学们齐读英语时,他也只能像现在这样很小声很小声的拼着,“G-o-o-d,m-o-r-n-i-n-g.”
上语文课时,张杰被语文老师点名批评,因为他的作业做得很糟糕。于是,整节语文课,张杰都不敢抬头,怕跟语文老师四目相接。下了课,张杰的心情也一直很低落,他其实真的有很用心地在做作业,可是那些段落分析,文章大意,他真的不怎么会写,以前学校的老师也只是教他们认几个字,而在家里,妈妈爸爸因为太忙,也没办法指导他的学习。不过,好在有陈金福在,他是张杰在班里最要好的朋友,两人常常一起玩耍。此时,当陈金福发现张杰的失落后,立刻窜
过来逗他开心。不一会儿,这个腼腆的湖北男孩,又咯咯地笑了,露出了两颗小小的虎牙。
今天是星期五,是树木岭学校里孩子们最开心的一天。因为每到星期五,食堂就会为孩子们的午餐准备鸡腿。张杰接过盘中的鸡腿时,也笑得很灿烂。他小心翼翼地咬着这不算太大的鸡腿,舌头舔了又舔,在咀嚼很久之后,才恋恋不舍地把鸡肉吞咽下去。吃完之后,张杰再次舔了舔嘴唇。张杰之所以如此贪恋这其实并不算太好的鸡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己在以前的学校吃的,全是老师们吃剩下的饭菜。他那时还未学到很多词汇,但他却清楚地知道,肮脏,就是用来指这些饭菜的。
下午的时候,在楼道间看见高年级的学生拿着计算机课本去上课,张杰很是羡慕。他也希望能早点学习如何使用计算机。他从来没有用过电脑。只是在办公室远远地瞟见班主任老师在那所谓的键盘上轻快地敲击,然后那四四方方的屏幕上便变幻出各种图案。
放学后,张杰跟另一个顺路的同学一起回家,于是,这条路上不再是他只身一人。
路旁拔节的青草,草间缀满的小花,偏西的斜阳将张杰小小的背影刻进长街的记忆之中。
三.
晚上回到家,张杰没有看到爸爸妈妈,不过奶奶已经为自己做好了饭,香味与热气一齐在桌上缓缓升腾。
吃完饭,张杰看了看摇篮里才五个月大的弟弟,他想,弟弟比自己幸福,一出生便呆在了城市里,以后一定能比自己更好更快乐地成长。接着,他便乖乖地去做作业了。
今天的作业不算太多。做完之后,时间尚早。家里很小,很简陋,没什么可以玩的东西。于是,张杰跟往常一样,去找隔壁的小朋友一起到贺龙体育馆旁去玩。贺龙体育馆那边的小孩儿很多,而且夜里灯火辉煌,他们可以在一起玩各种游戏。
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张杰才能细细地打量夜色中的长沙。街头攒动的人群,店铺扑闪的霓虹,路边各色的小摊,或疾或徐的车辆。如果说故乡是带着泥土和青草气息的木材,那么这城市便是泛着清冷璀璨之光的金属,时常炫目得让张杰睁不开眼睛。尽管已经到了城里一年,但是每每置身于茫茫人海之中时,张杰还是会下意识地紧张与畏惧,虽然他已经适应了这里的衣食住行,但是他仍然觉得自己与这城市之间还隔着些什么,是一缕薄纱还是万仞高山,又或许两者皆有。不过若要问起张杰是喜欢家乡农村还是喜欢城市的话,他会毫不犹豫地说,城市。他喜欢城市里的一切。哪怕城市里只有很小的一块儿地方可以容纳他。他也曾羡慕过别的小朋友的新衣服新玩具。再看看自己那双快磨破了底儿的蓝色小童鞋和那个学校派发的已经很旧了的粉色小书包,他也会有沮丧。不过他却并不埋怨,他心里时常装着校长的那句话,“他们和我比家长,我和他们比明天。”念着念着,也就释怀了。
和小伙伴分别之后,张杰回到家中,仍然没有发现父母的身影。父母应该还在外面给别人做衣服吧。张杰其实很想爸爸妈妈多陪陪自己。可是他们为了这一家人的生存,实在是太忙太忙了。他们总在张杰睡下后,才回家,在张杰起床前,离开家。所以,有时,连续好几天,张杰都见不到他们。他听同班的孩子说,他们做作业时是有父母陪着的,周末也有父母带着出去玩的。可是,他什么也没有。爸爸妈妈在有了弟弟之后,便更忙了。张杰有时候很怀念爸爸送自己去上学的那个清晨,一段细长的路,两人可以慢慢、慢慢地走,爸爸还不停地给自己指周围的标志,生怕自己以后会迷路。而现在,尽管有奶奶,有老师同学,张杰还是想要偶尔可以在父母怀中撒撒娇,跟父母一起愉快地度过一天的时光。在以前的学校放学后,张杰经常被人打,而他也只能跑啊跑啊跑,那时父母远在外地,他只能默默忍受着一切痛苦。而现在,虽然父母在身边了,可他还是感觉他们离自己好远。
在睡着之前,张杰把今天学的课文又回忆了一遍,他的书包里还放着自己重新认真做过的语文作业,他真的很喜欢读书,他想要一直读下去,读高中,读大学,读到自己的明天比别人的更美好为止。张杰想着想着便睡着了。
良久,狭小的房间里,一个黑影走进,帮张杰掖了掖滑出的被子。 透过小小的窗户,几粒星点跌落进来,照亮了男孩睡熟时微笑的脸庞。
四.
当记者一行人,赶往树木岭学校的时候,遇见的第一个小学生就是张杰。他很热心地为我们四个迷路者带了路。
在接受我们采访时,张杰一直话不多,很难从他口中听到一个超过十个字的句子。他就那么安静地坐着,听我们的提问,然后再想一想,回答我们。于是,就有了上面这个故事,一个关于从农村来的男孩渐渐适应城市里生活的故事。
在采访的过程中,张杰突然在地上发现了一把塑料小刀,然后他很惊喜地把小刀捡了起来,细细地把玩,笑得很开心。这或许,就是城里的小孩与农村来的小孩的区别之一吧,城里的小孩对周围很多事物漠不关心,而农村来的小孩却会因为这么一点小小的事情而开心不已。
最后,当我们目送着张杰离开时,他那小小的身体在前方慢慢、慢慢地移动着。他走了好远,突然又回过头来,当发现我们还在看着他时,他又一次地笑了出来。张杰像是满足了似的,加快了脚步往家的方向走去,不再回头。
让流动儿童在城市有书念
千方百计创造条件 保障民工子女教育权利
新闻故事 茶乡女京城上学
陆柯米如今已出落成了漂亮又有出息的大姑娘,正在北京市重点中学15中理科实验班就读,今年就要参加高考啦!每次和同学一起回母校红莲小学,那里的老师们看到这些开朗大方的孩子,心中就不由得升腾起一种自豪:为流动人口子女提供与首都的孩子一样的教育,我们做了一份努力!
大约六年前,上小学三年级的陆柯米随做茶生意的父母从福建老家来到北京,在著名的“茶叶一条街”落下脚。在这条街里,聚集了很多像她一样的孩子,他们遇到的共同难题就是上学。陆柯米的爸爸找到了附近的宣武区红莲小学,把那个梳着小辫子、见人很害羞、不敢张嘴说话怕人笑话的陆柯米送进了学校。进校后,老师在课下单独教她普通话,课上尽可能多给她发言机会,帮她克服自卑心理。陆柯米的进步很快,在老师的鼓励下参加了三次大队委的竞选,并在小学毕业时获得了少先队员的最高荣誉“红领巾奖章”。上初中时,她成了那所区重点中学历届年龄最小的学生会主席,又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市重点高中。
陆柯米是在京就读的打工者子女的一个缩影。就在陆柯米入学后不久的2001年9月,红莲小学在北京市首家挂出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就读学校”的牌子,推出“平等、融合、均衡、发展”的校训。此举意味着政府将外来人口子女纳入了公立学校的招生计划。(本报记者 苏婷)
东北网7月4日讯童年本应是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下度过的,可哈市道外区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在别的孩子享受快乐的时候或在期盼失踪的妈妈能早日回家,或在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他们正在承受不幸,可幸运的是,在他们身边有着一支强大的队伍正在呵护着他们受伤的幼小心灵,她们叫“爱心妈妈”。近日,记者走近他们,倾听属于他们的故事。 今年10岁的丫丫老家在明水县,现就读于道外区红城小学二年级,3年前丫丫的妈妈说要出门办事,结果却再也没回过家。后来丫丫的爸爸在苦寻妻子无果后,对生活失去信心,也外出打工了,只是在过年的时候才回来看看。如今丫丫与奶奶生活在一起,每个月只能依靠奶奶捡废品、帮人做家政的微薄收入支付两人的花销。哈市道外区东兴社区的刘桂兰书记作为一名“爱心妈妈”自从丫丫妈妈失踪那天起,她就当起了丫丫的“妈妈”。刘桂兰告诉记者,丫丫和她奶奶两人住在十几平米、每月100元房租的小平房里,就这100元钱对祖孙二人来说也是笔不小的开支。“她们家的后院有一片大地,丫丫的奶奶夏天就去地里捡菜,冬天就去地里捡柴火。由于没有什么生活来源,祖孙两人有时好几个月都吃不上肉,可是丫丫特别懂事,我每次买肉送过去的时候,丫丫都告诉我她不爱吃肉。10岁的丫丫现在连60斤都不到,她不是不爱吃肉只是心疼钱不舍得吃。”刘桂兰告诉记者。
刘桂兰说,由于丫丫没有户口又交不起学费,很多学校都不愿意接收丫丫。为了能让丫丫上学,她用两年的时间,走过不知道多少所学校,协调过不知多少次,在丫丫8岁那年,道外区红城小学终于同意让丫丫上学,学校在得知丫丫家庭情况后还减免了丫丫的学费。丫丫告诉记者,她最感谢的人就是刘桂兰,“如果没有刘姨,我就不能上学,现在在我心里,刘姨就是我的妈妈。”
8岁的尹天影和5岁的尹天元来自巴彦县德强公社战果村,爸爸尹杉是一名装修工人,妈妈任秀云则是精神病患者,现居住在道外区东棵社区。尹天影告诉记者,由于爸爸要赚钱给妈妈治病,经常会外出打工,这些年爸爸不在家的时候一直是社区的徐主任照顾她和弟弟还有患病的妈妈。“这两年,天影妈妈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有时候一犯病看到什么都往嘴里吃,心情不好时还拿孩子撒气,把孩子身上打得青一块紫一块,甚至大冬天把家门反锁上不让孩子进门。很多时候都是我把孩子带回家,等到孩子妈妈恢复神智的时候再把孩子送回去。”徐主任说,“由于天影的妈妈时常犯病,也搞不清季节,我就在每年换季的时候送去衣服,虽然8岁的天影会做很多家务,可做饭就只会做面条。为了给小天影和小天元补充营养,我经常在家做好饭菜送过去让孩子吃。”徐主任还告诉记者,她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孩子上学的问题,最近她一直在联系学校,希望今年九月份孩子们能顺利入学。
哈市道外区街工委副书记王坤利告诉记者,他们辖区基本上全是棚户区,也是流动人口的聚居地。这里共有9070户居民,居住着20952人,其中有1088户是外来务工人员,共
4218人,流动人口中学生有735人。这些孩子的命运大部分和丫丫还有天影的遭遇相同,可是为了让这些孩子能感受到童年的乐趣,他们共有30余名“爱心妈妈”每天出入在这些孩子家里,为孩子们随时提供帮助。同时他们还组织了一些老退休职工,免费为孩子们提供画室、教孩子们乐器,尽量让他们和城里的其他孩子一样。
打工子弟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 \流动的心声\儿童发展教育行动研究\流动的心声\儿童 2010-01-23 23:45:21 阅读13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第二章 打工子弟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如果要综合分析打工子弟的现状和问题,那么本章所囊括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打工子弟的问题涉及到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等各个层面,也涉及到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家庭暴力等各个领域。我们这里所陈述的现状和问题是从实施项目活动中直接感受到的问题,是从工作需要出发和从儿童的视角所发现的问题。也许我们的发现不够全面,但是我们的发现一定是具体和实际的。我们是这样看待问题的:我们生活中问题无处不在,我们问题分析的出发点起始于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和本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来看待问题。
2.1 打工子弟的现状
打工子弟现状的罗列:
(2009年3月19日工友之家儿童工作组的讨论记录[1])
? 流动性
? 连走独木桥(上大学)的机会都没有
? 不“多才多艺”
? 有些成为纨绔子弟:早恋、打老师、叛逆
? 父母没有时间陪孩子
? 大都不是独生子女
? 独立性强
? 有些特别懂事
? 做很多家务
? 带弟弟妹妹
? 教师打孩子
? 居住环境拥挤,条件差
问题思考:
? 流动儿童自身并不认为自己生活在不好的状态中
(在报告的书写过程中,志愿者李嫩晓就这一点发表了她的看法:“我也认为很多孩子不会觉得自己生活的不好,不管家庭条件和学习环境多么艰苦,很多孩子都不会觉得生活很苦,反而会很开心,乐观地去面对生活,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获得自由和快乐。我个人认为,这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孩子的这种思想跟其自身的发展阶段有关。一般而言,童年时期对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甚至决定着一个孩子今后人格的发展变化甚至是一生的发展。只要孩子的家庭没有经历非常重大的变故,如父母离异、重要亲人逝世、家庭暴力等,他们一般都会很容易满足,也很容易获得快乐的。另一方面,流动儿童跟社会的直接接触非常有限,他们一般都是跟随外出打工的父母到一个地方,然后就近读书,即使转移地点或转学,也主要是由于父母工作的变动,或者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换了地方,转了学校,但孩子们再次接触的依然是一个小小的学校,而并未真正了解城市以及城市孩子们真实的学习和生活是什么样子。也许那些在公立学校读书的打工子弟会有不同的感受吧!这其实也是我们机构以后可以研究的一个着眼点。”)
? 那么我们应该现在就对比让他们发现,还是将来等待他们自己发现
? 流动儿童看电视,可以看到自己的世界不同于另一个世界,但是他们觉得那些故事都离自己很遥远,所以并不必然与他们自己的生活进行对比
? 是否应该灌输“上了大学才有出路”的思想给这些很可能没有条件上大学的孩子们,还有就是上了大学就是出路吗?
打工子弟家长看到的孩子面临的问题[2]
(2009年5月12东升学校三年级(1)班家长培训交流记录)
孩子三年级了拼音还不会
喜欢玩电脑怎么办、贪玩-玩游戏、贪玩-作业不完成 孩子不听话,应该如何教育 不爱写家庭作业 爱买零食
星期六、日见不到人
家长辅导有困难、我们平时没时间陪孩子,觉得挺对不起孩子 想知道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孩子的爱好和能力 孩子太听话,是不是也不好?
孩子特别好动,对以后成长有什么影响? 孩子作文写得不好,怎么办?
我的孩子内向,希望能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
礼拜天孩子没人陪,能不能给孩子安排一些安全教育课 孩子喜欢唱歌,总找不准发音规律
孩子喜欢武术和体育,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家长应该怎么帮助孩子
一个在北京某公司做总裁的妈妈对她儿子的描述[3]:
? 不勤奋,什么事情自己觉得做好了就行了,对自己要求不高;
? 劳动时,只干自己喜欢的事,如果不喜欢就不会去做;
? 很保护自己的尊严,不能被随便误解,如果被误解了会直接表达自己的不满;
? 对衣服要求高,对颜色和质地都有要求,只能穿某些颜色和某种质地的衣服;
? 不能改变生活习惯。比如,如果被子上没有套上被罩就不能睡觉;
? 吃饭时,每顿一定要吃水果,如果没有就会抱怨;
? 不喜欢别人给收拾东西,因为收拾了就找不到了;
? 愿意看电视,90%看国家地理频道;
? 在父母的规定下,每周末和节假日会玩游戏,一次一个小时;
? 自己有零花钱,每个月100元;
? 每周给固定的中午吃饭的费用,每周75元,一周一给,如果省下来可以自己支配;
? 如果自己花钱买了学习用品,会向父母要钱报销;
? 看到儿子有很多朋友,但是老师好像看法不同,老师说他爱笑话别人;
? 对所有事情都有自己的观点,如果认为家长做的不对,会对家长提出批评;
? 对父母很好,但是认为爸爸妈妈为他做的事情都不是很难做到,他认为家里有家政工做饭,父母也就管管他学习
? 思维独特,经常思考一些深刻的问题,比如:什么是幸福,进化的目的是什么
? 情绪比较稳定,不容易激动
? 喜欢体育运动,喜欢有技巧的,喜欢与众不同
一个打工子弟流动的故事[4]
杨林出生于1991年,是在城市或者说城市的边缘长大的,3岁离开家乡后,就一直在城市随父母和其他家人到处打工,后来只回过四川农村的老家一次,而且只待了一个月。杨林现在是工友之家“工人大学”第一届培训的11名学员中的一个。面临家庭、生活和未来的重重压力,杨林坚持着、学习着,但是他还不知道自己未来会选择什么道路。下面是和杨林的谈话记录:
“我妈他们出来打工,开始给别人打工,后来觉得给别人打工不如自己干。就在广州包了砖厂,干了8年。我在广州也呆了8年。1991年到1999年。8岁在广州上学,1年级就留级了四次,2年级留级了3次。我大哥二哥帮他们弄砖窑。
有一次我妈把钱放在家里,一共有400元,我拿了100元。那是要给工人发工资的,工人来了,我妈发现钱少了,凑了钱给工人发了。工人走了,我妈把我打了。问我为什么拿钱。我说,你们整天在砖窑里,不管我。周末也把我放在家里不管我。我后来又拿过几次钱,每次都被打,就不敢拿了。结果我在家也很少和爸妈说话了。
2000年搬家到北京,先在黑桥,呆了3年,养猪。大哥、我妈和我舅三家一起养猪。这样热闹。租了个院子。在那上了几年学。过一条河就到学校了,挺近的。也是子弟学校。上了一个学期。那个学校后来没办了。我大哥在长店住,2004年就去长店的光明实验学校上学。后来我妈搬到长店了。3年级到4年级,留了两次级。
2005年又搬到通县。住的旁边有一个公立学校,我妈挺想让我去,我也想去,但是入学手续要求多,我成绩也达不到,合格分是70,就没有去了。就到育苗上4年级,上到一半,育苗学校合并到同心学校里,两个学校合并到一个学校。在同心学校从4年级上到6年级。6年级有半期没有上。当时爸爸妈妈身体都不好,妈妈眼睛花,爸爸腰疼手疼。现在干重要
的活都要我去。我当时上学总不交作业,我告诉他们家里忙。老师去家访。妈妈告诉老师,因为需要帮家里干活,而且说我学习不上进。第二天我去上学,老师说,如果你不好好学习,不能上学,只能给别人打工,就像你妈妈那样。如果有文凭,就可以自己挣别人的钱,去开店。到了同心学校后,我是打算好好学习,但是我心思不在一起。
妈妈老是搬家。我心里老是想过去那些同学。我也没有和同学打招呼就搬走了。本来和同学玩得很好,每天上学在一起走,问这问那的。同学们对我很好。同学去我原来住的地方找我,房东告诉他们我搬家了。学校里,总换老师,4年级、5年级、6年级都换过老师。教的东西都合不上。当老师的教一期就走了,那就不是真正的老师。老师不像老师。没有固定老师教完整的课程。2008年6月28日在同心实验学校毕业。”
杨林还讲了他小学毕业以后去建筑工地打工的事情,这里就不多写了。杨林讲了他小时候的一个小经历。他4岁的时候,他二哥带过他一段时间,他二哥是包工头,有时和工人一起在建筑工地开挖机,就经常把杨林带上放在后座上,杨林就经常看着二哥怎么操作。一次,他二哥干活,他在后座睡着了。等他醒来,二哥走了,挖机停在工地上。杨林就站在驾驶座上把挖机开回了住的地方。一个4岁的孩子自己开着庞大的挖机回来了,大家都目瞪口呆。同心学校的老师也一致评价杨林动手能力和组织能力都很强。现在杨林虽然在工友之家学习,但是他二哥在等着杨林去他在成都包的一个建筑工地去开挖机,妈妈也在安排他今年回老家定亲好明年完成婚姻大事。杨林说他要坚持把培训完成,开始了就要坚持下去。
--------------------------------------------------------------------------------
[1] 讨论参加人员包括: 杨永、王福菊、王晓肖、孙元和林志斌
[2] 2009年5月12日,作为儿童乐益会项目活动内容之一,林志斌和孙元在东升学校开展了一次家长培训
[3] 来自林志斌在2009年5月13日对这位总裁妈妈的电话访谈。
[4] 2009年5月12日晚上,林志斌聆听和记录了杨林对自己过去生活的回忆,这段记录就是杨林的回忆的一部分。
2.2 打工子弟的现状分析
2.2.1 “流动儿童”这个词
大家对流动儿童这个词已经很熟悉了,就像对农民工这个词很熟悉了一样。工友之家反对用农民工这个词让很多人觉得我们太强硬。现在,我们在用流动儿童这个词的时候也如梗在喉,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感受一下如果自己是打工者,自己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被称做
流动儿童。我们的一个工作人员有一次去和一位家长聊天,用了流动儿童这个词,当时自己立即感觉很不自在。当你面对一个打工家庭的时候,当你面对一个在你面前的孩子的时候,你会不会去那样称呼他/她?第二是,如果用了流动儿童这个词,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状,但是,同时也给人一种这些孩子的命运就是这个样子的感觉。
2.2.2 流动性对孩子的伤害
不能安心学习。在上面打工子弟杨林的故事里面,杨林说道:“我是打算好好学习,但是我心思不在一起”。打工者之所以要流动往往是出于谋求生计的无奈,父母的艰辛、父母疲劳多病的身体、家庭的负担等等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状态。最后导致孩子不能安心学习。
没有朋友没有安全感。在打工子弟杨林的故事里面,杨林说道:“妈妈老是搬家。我心里老是想过去那些同学。我也没有和同学打招呼就搬走了。本来和同学玩得很好,每天上学在一起走,问这问那的。后来,我就不愿意交朋友了,怕对不起别人。”
学习成绩差。在东升学校家长培训中和家长讨论孩子们的问题,家长说,一些孩子都上3年级了,拼音都还不会。
2.2.3 打工子弟学校和教师状况对孩子的影响
教师流动性大影响学生学习。打工子弟学校教学条件差、教师工资低、教师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也差、而且教师的责任和负担很多很大。由于这方方面面的原因,打工子弟学校教师的流动性是很大的。
老师选择在子弟学校教书一般可能有下面几个原因:(1)热爱教育事业,对打工子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2)刚开始工作,需要积累教学经验;(3)暂时还没有找到其他工作。我们同心实验学校的老师的流动性也是挺大的。但是有一部分教师能够相对稳定,这可能是因为几个方面的特殊原因:一个是,有几位教师的丈夫都在我们工友之家机构工作,夫妻双方从工作到生活已经融入了这个集体;另一个是:我们超过半数的老师的孩子都在我们同心实验学校上学,而且教师子女入学是免费的;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有的老师带着小孩子上班,大家对这样的老师给予很大的理解和一定程度的帮助,使得老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家庭和事业的双重责任。
在上面打工子弟杨林的故事里,杨林说道:“学校里,总换老师,4年级、5年级、6年级都换过老师。教的东西都合不上。当老师的教一学期就走了,那就不是真正的老师。”
不能安心学习的氛围造成课堂纪律不好。打工子弟的家庭现状和成长经历造就了很多孩子不安的心态。一些学生由于多种原因不能安心学习而且养成了课堂不受纪律的习惯,这样就导
致整体课堂纪律很差。遇到严厉的老师,可以管得住,遇到好欺负的老师就很难维持课堂纪律。在这样的氛围下,想好好学习也难呀。
班级人数众多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据了解,公立学校对一个班级的学生数量是有要求的,比如,不能超过28人。这样的小班教学,对于知识的传授和与学生的互动都有很大的好处。但是,这对于很多打工子弟学校来讲就是不可能的。很多打工子弟学校没有那么多的师资数量和教室数量来进行小班教学。
按照主流价值观教育孩子使得打工子弟更加迷失。现在,全国人民都很痛苦。辛辛苦苦供养出来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找到工作、事业有成的也成了房奴和车奴,而且为了保持优越的生活地位要继续拼命地挣钱。穷人和打工的每天拼命地干,结果不仅工资很低而且被人瞧不起。虽然大家都很痛苦,但是,大家都还是向着这些痛苦的目标努力着,也这样去教育着下一代。在上面打工子弟杨林的故事里,杨林永远都忘不了一位老师对他说的话:“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就不能继续上学,将来只能给别人打工,就像你妈妈那样。如果有文凭,就可以自己挣别人的钱,去开店。”好像这个世界只有两条路:一个是欺负别人,另一个是被人欺负。更可怕的是,杨林想着自己的妈妈那么辛苦,累得眼睛都快看不见了,但是在老师的眼里,自己学习是为了不成为像妈妈那样的人,这就是说妈妈那样的人是被否定的。这让一个孩子怎么去面对呐!否定生养自己供自己上学的人,那么让孩子怎么去面对生活和学习呐!这不是杨林那一个老师的错,这个世界没有给杨林的老师另一条教育孩子的方针。
2.2.4 父母和家庭的状况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没有时间陪孩子对孩子产生负面的影响。
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自身没有方向感和方法,因此就不能很好地教育孩子。
多子女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不同。对比打工子弟和城市儿童,一个很明显的区别是,打工子弟大都有兄弟姊妹,而城市儿童几乎都是独生子女。这对孩子的身心成长影响很大。一般来讲,多子女家庭的孩子会少一些自我中心思想,也相对能够容忍“被忽视”,相对来讲承受委屈和被误解的承受力也大一些。多子女家庭中的大些的孩子很可能会早早理解了父母的尽心并要去承担一些家务和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
父母辛苦导致孩子早早懂事。我们工友之家工人大学的一个学员陈志艳告诉了我们她自己为什么选择辍学的故事:“07年我初中毕业以后,我放弃了再学习的机会,而选择了步入社会。我选择放弃升学的机会其实不是因为自己调皮成绩差,而是因为当时的我想得太多了。我不想再为家里增加负担。我当时已经考上市里的重点学校,我也报名了。在报名后的一天晚上,妈妈病倒了。妈妈平时身体就不好。病倒的那天,妈妈怎么也不肯去医院,因为家里经济不富裕。如果她去了医院就要花不少的钱,可是过不了几天我就要开学去上学,需要钱。所以妈妈为了我,为了省钱,就不肯去医院。我们怎么劝她,她都不愿意去医院。说到这里我的心忍不住流血了。所以当晚我就拿起电话告诉老师,我不去读书了。之后,老师和亲人个个都找我面谈几次,劝我回心转意,回去读书。但我都拒绝了,我是铁了心了。这样的选择我从来未曾后悔过。”一个人如果经历了这样的人生选择,这样的为了责任而放弃自己的选择,
那么她对生命和生活的理解一定是不一样的。痛苦是人们不愿意面对和承受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经历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没有经历过痛苦的人往往很难理解责任的重量。当然,我们打工子弟家庭多数都生活艰辛,也不是说我们都能培养出有责任心的人来。当然,这也不是说,没有经历过痛苦的人就一定无法理解责任的重量以及拥有责任感。
2.2.5 社会现实给孩子所造成的不利处境
没有户口和身份证。由于不在原居住地生活,也由于很多孩子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还有地方上对超生子女的户口政策的管理规定等原因,很多打工子弟没有户口。在未成人的时候没有户口关系还不是太大,但是对于16岁及其以上的人来讲,没有户口就无法办理身份证,而没有身份证就会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很多问题。我们认识的一个打工子弟,18岁了还没有身份证,打工挣了钱要全数交给家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自己没有身份证就不能到银行办理储蓄业务。
不被认可的认同。很多打工子弟在城市或者城市的边缘长大。他们有些从来没有回过农村老家。事实上,他们已经脱离了农村的生产和生活,但是他们在身份上却还是农民。在和一些打工子弟的交往中,他们会表达他们热爱北京的感情,问他们为什么热爱,他们说,因为在这里长大。北京和城市是他们的认同,但这种认同被他们的身份所否定。
在社会上和媒体中没有打工子弟的声音。电视是很多家长和其他成人娱乐和消磨时间的方式。电视里的节目都离打工子弟的生活非常遥远。有时候真的不知道孩子们看这些节目的时候会有什么感想。孩子们也喜欢唱歌,但是流行歌曲中也没有反映他们喜怒哀乐的东西。儿童杂志也一样,都远离孩子们的生活。
2.2.6 打工第二代的需求
现在,我们的新工人群体的构成越来越复杂。第一代打工群体多数都是曾经当过农民,出于生计到城市寻找工作的人。这些人现在绝大部分都已经打工多年,成了家,孩子或者在老家或者跟随在打工地生活。跟随父母在打工地生活的孩子们多数在城市长大,成为我们说的打工第二代。
打工第一代和打工第二代的生活经历截然不同。打工第二代都没有农村的生产生活经历。我们工友之家正在进行打工者居住状况的调查和研究,调查中了解到,长大了的打工第二代已经不认同农民和农村人的身份,也不会接受回农村老家去生活。
也就是说打工第二代是事实的上的城市人口,因此他们有能真正成为城市人的需求,而且他们也别无选择。
2.2.7 打工子弟与城市儿童不同的教育需求
在中国,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打工子弟学校,家长和学生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考初中是个难关,考高中是个难关,考大学更是生死攸关。
对于城市儿童来讲,考大学是必经之路。如果万一落榜,那么家长也会出钱让他们去职业技术学校。总之,城市儿童在社会和家庭的教育安全网的包裹之中。
而打工子弟就不同了。首先,他们的初等教育质量很难保证,因此他们考上大学的可能性大大低于城市儿童;其次,他们中很多家庭经济相当困难,因此他们中很多人即使成绩好也不得不放弃继续学习的机会;第三,大学教育的内容和质量也很难保证大学生能够获得相应和必备的技能和素质,因此,很多打工子弟的家长也会主动选择不让孩子继续读书;第四,打工子弟几乎没有享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因为他们没有身份也交不起学费。
从现实出发,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打工子弟有着不同的教育需求:首先,他们有着接受新型劳动价值观的思想基础,他们有成为拥有新型劳动价值观的新工人群体的潜力,这就要求我们为社会和打工子弟提供新型劳动价值观教育;其次,中国教育体制中对人们劳动技能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很欠缺,因此,基于从现实出发和国家发展方面的考虑,应该为打工子弟提供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本质上说,从国民教育目标上来说,城市儿童和打工子弟都很需要这两方面的教育,但是从现实出发,打工子弟的需求更大些。
2.2.8 打工子弟的出路在于劳动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的改变
社会资源如何分配是受价值观决定的。我们不认为我们面对社会问题就真的一筹莫展,毫无办法。价值观转变了,资源分配的原则就会改变,资源分配的优先顺序就会发生变化,社会结构和权利结构也就会随之发生变化。现在的状况是,打工者的劳动不仅不被认可而且是受歧视的。现在是资本和权力决定着一个人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在这种情况下,真的无法去正确教育打工子弟。按照主流价值观的游戏规则,就只能告诉他们,你要好好学习,这样你就可以像你爸爸妈妈的老板一样去剥削象你们爸爸妈妈一样的其他打工的人。
正在阅读:
流动儿童的故事03-09
14 杂环化合物习题答案09-28
中学教学楼框架结构毕业设计开题报告03-16
结题材料一课题工作报告01-02
2020春五年级英语下册Unit2Myfavouriteseason单元综合检测304-30
EcIo优良比优化案例 - 图文04-23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流动
- 儿童
- 故事
- 2017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物理试卷
- 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促进新型工业发展 - 5(精)
- 儿童诗欣赏
-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贺卡设计
- endnote X6问题集锦
- 如何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 产品初始污染菌检测记录
- 2017-2022年中国工业除湿机市场专项调研报告(目录) - 图文
- 《小河与青草》教学设计(一)
- 浅谈模拟初中历史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 2011年公务员行测秒杀绝技
- 2015年计算机等级考试 三级 网络技术 重点笔记
- 白血病患者吃什么补血
- 建筑法规试题
- 大学生村官实践心得体会
- 九年级数学练习题一(5)
- 最新LED显示屏信息发布系统合集
-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介绍一件物品
- 种子处理对作物后期生长的作用
- 参与《我和我的祖国》五 四快闪拍摄活动策划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