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竞赛试题

更新时间:2023-10-01 17:1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二年级下学期政治竞赛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从文化的来源看,文化是( )

A.在人们头脑中主观自主的 B.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C.人们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D.前人通过书本传承下来的

2.“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内容。”对这句话的 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名人名言 C. 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 D.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

3.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等名曲,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表明( )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C.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 4.下列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表述正确的是( ) A.任何文化都能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B.一定的经济、政治是由一定的文化决定的 C.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

D.政治是文化的基础,经济是文化的集中表现

5.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但当时的诸子百家,群星灿烂,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孙子兵法》至今为兵家经典,甚至被应用于当代企业管理。这一事实主要说明( )

A.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B.文化对社会生产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C.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D.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6.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之所以要坚持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 这主要是因为( )

①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 ②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③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的人才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④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和文化消费的日益丰富,在现代经济的总格局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超女选秀”节目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由此推出了“大众选秀”节目的流行。这反映了“选秀”作为一种文化活动 ( )

①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③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④是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较量,我国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 )

①把文化建设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③实施“科技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 ④充分发挥我国人口数量优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礼仪是交往的产物。“客随主便”是我们中国人待人接物时有礼貌、有涵养的表现,可在欧洲人看来,“客随主便”却是令人十分困惑的思维方式,他们最怕

听中国人对他说“Up to you!(随您的便吧)”。这主要说明了( ) A.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 B.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C.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 D.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10.许多已在国外定居几十年的华人,还是喜欢喝乌龙茶,吃饭习惯用筷子,见到家乡人仍讲地道的家乡话。这说明( )

A.中华文化具有保守、独立和封闭的特点 B.文化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文化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D.文化心理是绝对稳定不变的 11.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北京某中学在圆明园开展了“弘扬民族精神”、“航天精神与中国梦”等专题讨论,还为高三学生在这里举行成人仪式。圆明园承载了国家和民族太多的屈辱,我们必须从废墟与耻辱中站起来!让学生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去感悟,才能更深入人心。材料表明( )

①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有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②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决定人们的文化素养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④青年学生需要主动感悟文化的熏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完成,使我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为各族人民的科学素质、文化素质等的提高创造了条件;而人民素质的提高又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的进一步腾飞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这主要说明( )xkb1.com A.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B.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 C.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D.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都是逐步提高的过程

13.提起节日,中国人想到的是春节、端午节、清明节等,而大多数西方人想到的却是圣诞节、复活节等节日。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节日,这是因为( ) ①不同的民族节日蕴涵着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 ②民族节日包含着一个民族文化生活的全部内涵 ③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中华民族是一个敬尚祖宗的民族,但许多国人对于传统文化遗产缺乏一种发自内心的敬重和继承,值得庆幸的是不乏有珍视古人遗存者。之所以珍视古人遗存,是因为 ( ) A.世界各民族文化具有共性 B.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 C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 D.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的 15.“如果全世界都吃汉堡,那将是人类的悲哀;如果全世界都看美国电影,那将是世界文化的毁灭。”下列选项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B.文化趋同是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 C.只有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 D.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16.随着开放的深入,不少人尤其是青少年热衷于过“洋节”,而对于我们自己的传统节目却淡漠了。如此发展下去,带来的后果是( ) A.有利于世界文化的融合 B.能够使我们国家尽快与世界接轨,扩大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C.逐渐失去民族特色,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削弱了民族的凝聚力 D.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17.上题结论给我们的启示是( )

A.继续扩大开放,加快我国传统文化融入世界的步伐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C.要尊重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D.加强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18.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现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段,主要原因是大众传媒 ( ) A.具有反馈及时的特点 B.其信息都是真实的 C.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现象

D,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19.当代国家,教育已成为整个社会极其重要的事业。小学、中学教育使人掌握基础知识;高等教育更是分类齐全,向学生传授专门知识、培养专业人才。没有教育,就没有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告诉我们 ( )

A.教育决定社会的发展进程 B.民族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C.国家必须重视教育对文化传播的作用 D.传播知识是教育的唯一功能 20.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忧患意识的民族。《易传》中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近年来,“忧患意识”一词频繁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文件及领导人的讲话中。这表明,中国传统思想( ) A.即将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中国的发展道路 C.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财富,应当毫无保留地继承 D.是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当成为全世界的主流思想

21.时下有些地方,有些领域很流行向老祖宗讨饭吃。电影清一色的古代格格、皇帝、皇太子秘史等;书法清一色颜体、柳体等;教育思想清一色孔孟之道。很多有识之士担忧:中国文化,特别是文艺将何去何从?下列对传统文艺认识正确的是( ) A.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典型建筑为代表 B.中华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C.传统文艺的造诣,现代人是很难突破的 D.对传统文艺要坚决抛弃 22.在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理念中,包含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贵和”、“和而不同”思想。这表明( )A.传统文化的内容博大精深、一成不变

B.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可以全盘继承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具体内涵因时而变D.传统文化思想都是在历史长河中积淀起来的先进、科学思想

23.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人们不妨拿起纸、笔,让爱和思念不是通过转瞬即逝的电波,而是跃然纸上,也许这更能触动人们的内心,体验“家书抵万金”的感觉。这表明( )

①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得以传承②科技进步不应该成为抛弃传统文化的理由③传统文化对维系人间情感起着重要作用④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不可调和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4.印度的甘地说:“我希望各地的文化之风都尽情的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扬弃传统文化 B.既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又不失本民族文化特色 C.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具有不相容性 D.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同性 25.“送您一支鲜花,请把火种留下。”时值清明节,许多地方的市民以鲜花和植树等文明祭奠方式,取代了上坟烧纸、烧香等陈规陋习。各地政府表示应大力倡导文明祭祀,让绿色扫墓取代传统陋习。这说明( )A.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 B.传统习俗是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C.陈规陋习是阻碍社会进步的落后文化 D.文化创新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二、非选择题(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31.《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在我们的时代风气中,有正气、清气、大 气、豪气;也有邪气、戾气、浊气、萎靡之气。我们的宣传教育、文学艺术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运用所学的文化知识,简要说明为什么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12分)

32.人类学家鲍亚士(Boas)在《原始人的心智》一文中指出:“决定人类行为习惯的不是遗传因素,而是文化因素。人类行为和信仰所反映的不是他与生俱来的智慧,而是他所生活的文化系统。”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先验的、无条件的,谁也无法抗拒这种影响。当然,这种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我们就是要消除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挖掘传统文化中有利于人格培养的部分,为我所用。 依据以上材料如何评价文化对人的影响?(12分)

33.有位哲人说得好,一种声音谈不上动听,一种颜色构不成五彩,一种味道算不上佳肴,一种事物则无法比较。我们看到,不同的色彩构成最美的图画,万紫千红才会有繁花满园;不同的音调产生最美的和谐,管弦琴瑟必然此起彼伏。“和而不同”是中国人自古尊崇的处世之道,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们应坚持“和而不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要重视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应提倡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处,取长补短。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请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国为什么坚持“和而不同”?(6分)

(2)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时,应如何做到“和而不同”?(8分)

34.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他的诗句流传至今几千年,影响了几十代中国人。为了纪念他,形成了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点雄黄、对诗歌等风俗,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多地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同时,屈原一身正气,宁折不阿,是中华民族气节的象征。过端午节应着重对民族精神的弘扬,然而,现在除了吃粽子,其他的风俗已被风蚀殆尽。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lO分)

35.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世” 字图形寓意三人合臂相拥,状似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家庭,也可抽象为“你、我、他”广义的人类,对美好和谐的生活追求,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突显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世博会会徽的设计体现了文化创新的哪些道理?(12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zt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