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检查的合理选择

更新时间:2023-06-01 06:0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影像学检查的合理选择

影像学检查的合理选择

山东省胸科医院影像科 侯代伦 主任

如今医学影像学检查手段这么多,到底哪种好,哪种差,应该如何选择呢?医学影像学发展速度很快,在医学科学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新的检查技术和检查方法层出不穷,不单是病人搞不清楚,事实上有很多临床医生也容易混淆。选择合理的影像检查方法,其出发点不应该是医生的喜好,也不应该是病人的要求,而应该是病情的现实需要,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病人为中心”。

大家都知道,各种检查方法在价格上的确有贵贱之别。但应该指出,它们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好坏之分,只有应用得当才好。下面就部分影像检查方法的优缺点首先作一个简要的总结。

X线透视所需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低廉,耗时短暂,检查结果“立等可取”;最重要的还在于它可以从多个角度、连续、动态地观察到人体的活动图像如呼吸的运动、心脏的搏动等等。因此,透视一直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够完全取代它。但是,透视的缺点也是明显的:图像粗略、模糊,难以看清细节,不能留下记录以供会诊或作为前后对照之用,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施行检查的医生的诊断水平和对工作的认真细致程度。要是这个医生水平低下或者是工作不负责任,对于病变,他可能会视而不见,或者会把一些正常的、变异的情况视为病变,造成漏诊、误诊,而其他医生却无法给他纠正。所以目前很多医院取消常规透视检查,仅作为多角度动态观察时使用。

透视的缺点恰恰可以被X线摄片的优点所弥补,摄片所得的X光胶片影像清晰,层次分明,病变的细节一览无余。另一方面,摄片的曝光时间很短,一般仅仅需要零点几秒甚至是零点零几秒的时间,放射防护容易实施,患者接受的辐射远比透视为少。更重要的是,由于影像记录于X光胶片这样的载体上,医生可以反复认真地阅读,可以借助放大镜、强光灯等辅助工具仔细地研究病变的细节,也可以通过与其他医生或专家的会诊而大大地减少漏诊、误诊的可能性。此外,这些胶片对于患者来说,可以作为疾病档案以供前后对照,以利医生追踪确诊和评价治疗效果;对于研究人员来说,这些胶片则是宝贵的资料,对后人也是很难得的教材。

当然了,相对于透视来说,摄片所需的设备稍稍要复杂一些,操作程序增多,成本增加,技术难度加大,所需时间延长,不过,相对于其他的影像检查方法来说,摄片称得上是价廉物美、迅速快捷。所以胸片往往作为门诊常用检查手段及入院前的必要检查。

影像学检查的合理选择

总的说来,透视和摄片(平片)是影像检查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被称为普通放射检查。它们各有其适应范围,它们也可以相互印证、联合应用,但却难以彼此取代。

超声诊断最常用的是B型超声波,简称“B超”。与透视、摄片不同,它没有放射损伤的顾虑,而且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重复性好等优点而受到医生和患者的普遍欢迎。但是,超声图像显示相对较粗糙,对操作者的技术水平也象透视那样,有较大的依赖性,难以避免漏、误诊的发生。此外,由于超声波的固有特性,检查部位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CT、MRI、SPECT、PET等等都是新型的高科技检查项目,它们都借助了现代高性能计算机强大的后处理技术,在适合它们应用的领域能够大显身手,但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下面以人体不同器官分别谈谈影像检查的合理选择。

胸部疾病,如何选择?

胸部含有多个器官组织,可以说,所有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都能在胸部应用,但它们的应用选择也有原则可循。先简后繁、先廉后贵、效率为上、最好无创,这是所有部位、所有医学影像学检查选择应用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在胸部疾病的检查诊断中也不例外。

透视在胸部检查中把胸透作为一个必检的项目。肺是胸部病变最常发生的部位,也是我们最关心的器官之一。肺内含有大量的空气,密度很低,对X线的阻挡最少,与周围的其他器官如心脏纵隔、胸壁软组织及骨骼能够形成清晰的密度对比,用X线诊断学中的一个术语来说,就是自然对比良好。一旦肺内出现了病变,这种对比将发生变化,在影像显示相对比较粗略的普通透视上,也能很容易地显示出相应的“阴影”,从而得到及时的诊断。在透视检查过程中,我们可以多角度地观察,可以很满意地观察到呼吸的运动、心脏的搏动、膈肌的起伏。当然,作为首选的检查并非就是最好的检查,透视并不能替我们解决所有的胸部疾病诊断问题。

在不同的诊断目的下,我们的选择可能会有不同的改变。例如,我们要排除肋骨骨折,或者是要仔细研究胸透所发现的异常阴影的性质,就应该选用胸部数字X线摄片了。胸片对于心脏疾病以及较大的纵隔病变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同样优于透视。

然而,胸片显示的是平面图像,有些病变会有重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胸部CT可算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了。而且由于CT的密度分辨率特别高,能够查出透视或胸片所无法显示的某些胸部病变。一般说来,超声检查对于肺部病变的检查效果差,MRI检查也缺乏明显的优势,因而其应用受到限制。

影像学检查的合理选择

对于纵隔,也就是处于两侧肺中间的那部分软组织来说,胸部透视或照片的诊断效能也嫌不足。纵隔实际上是多种器官组织的复合体,其内部各组织器官的自然对比不良,超声检查由于受到胸骨、胸椎、肋骨和肺内气体的影响,声波或被吸收或被反射。CT在纵隔疾病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价值,这得益于它具有良好的密度分辨力,以及无组织重叠、无检查盲区。它不但能发现纵隔肿瘤的有无,也能确定其病变范围,在定位和定性诊断方面对于普通X线诊断来说都有质的飞跃。MRI在纵隔病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方面一般不逊于CT。由于具有多方位成像、软组织分辨率高以及血液流空现象,因而在确定病变是否累及血管、鉴别肿瘤复发与放疗后纤维化等方面优于CT,在后纵隔脊柱旁病变的显示方面也较CT为优。 心脏检查,如何选择?

如果一位患者怀疑他自己患有心脏病时,我们应该如何选择检查方法呢?要检查心脏的疾病,临床听诊和心电图检查常常是必须的。最简单、最容易想起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是透视。通过透视,我们可以了解心脏、大血管的位置、形态、大小、轮廓,更有特色的优势是能多方位地观察心脏、大血管的搏动情况。对于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包积液等疾病,透视能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透视也可作为其他检查方法采用之前的筛选方法。

X线平片检查也很简便,能够显示心脏、大血管的轮廓、形态,瓣膜以及动脉壁上的钙化。根据平片所见,往往可以对心脏疾病作出初步判断,但平片检查局限性仍很大。超声检查在心脏疾病的检查中有重要的地位。超声不仅能实时地显示心脏瓣膜的形态,活动状况,增厚程度,关闭情况和附着位置等,还能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各房、室大小及心脏功能,在诊断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心包积液及缩窄性改变、心腔内良、恶性肿瘤以及进行心室壁厚度的测量等方面,超声检查可作首选或筛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超声检查也存在着空间分瓣率低,不能有效的显示冠脉分支和肺循环状态。

造影检查是心脏、大血管疾病影像诊断中最精确的方法。随着技术的进步、设备性能的提高,心脏、大血管造影、冠状动脉造影等,显影越来越清晰,诊断快捷而明确。凡拟行心脏手术者,几乎在手术前都要作这类检查。但是,心脏的造影检查对技术、设备的要求很高,也存在着比较大的风险。金标准不一定是值得首选的方法,寻找有效的替代方法始终是值得研究的课题。现代最新的多层螺旋CT机扫描速度非常快,显示能力越来越强大,配合心电门控触发、容积重建、冠状动脉测量、心肌功能分析等先进的软件和后处理技术,对心脏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已达到很高的水准,对造影检查这个金标准提出了挑战。MRI对心脏、

影像学检查的合理选择

大血管的解剖及功能状态检查的研究也在逐渐增多。随着软、硬件的不断升级,MRI在心脏病的诊断中可能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介入放射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介入心脏病学的迅速崛起,成为心脏病影像诊断方法中的一支生力军。许多新的介入治疗方法,如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冠脉支架植入术、未闭动脉导管栓堵术、瓣膜成形术、缺损修补术、心包引流术、心脏起搏器安置术等等都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开展。诊断与治疗一体化是介入放射学有别于任何其他检查方法的重要优势,因此,在选择检查方法时,还得考虑这个因素。

肺动脉栓塞,CT造影

所谓肺栓塞,也称为肺动脉栓塞,是指肺动脉被栓子阻塞所形成的一种病理状态。肺栓塞对于人体的危害很大。一方面,它使本应由它供血的肺组织因缺血而坏死,即出现肺梗死。另一方面,更为严重的是,它造成了肺无法进行气体交换,全身缺氧,危及生命。因此,及时发现并有效地处理肺栓塞,很有必要。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医学影像学堪当大任。X线平片仍是首先应该选择的无创性检查。对于典型病例,它能作出比较明确的诊断,对于不太典型的病例,它也能提出可能的判断,作为筛查的手段。

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中可发挥重要作用。这是一种扫描速度快、图像清晰、几乎无创伤的检查手段,可显示到肺段动脉水平,能清楚地显示栓塞的部位和形态,还能得到肺血流灌注信息以及肺血管的走行、分布情况,从而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评价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证据。

超声心动图,特别是食管内超声,不但可以显示位于肺动脉主干部及左右主支内的大块栓塞,又可显示心脏的形态、功能情况。主要适用于急性大块性肺动脉栓塞、病情危急,又需要除外或鉴别心脏疾病的患者。

核素显像也可作为肺动脉栓塞的筛选诊断方法。肺灌注显像能准确地显示肺血流灌注情况,敏感性很高,但任何造成局部血流减少的因素都可能导致肺灌注显像异常,因而特异性差。肺灌注显像与肺通气显像相结合可明显提高肺动脉栓塞诊断的特异性,但仍不能直接显示栓塞的部位、形态。

肺动脉造影,特别是DSA肺动脉造影,通过介入插管,将造影导管插至肺动脉,进行血管造影,可以清晰地显示肺动脉的阻塞部位和阻塞范围。在明确了诊断之后,可即刻转入治疗步骤:碎栓、取栓或溶栓,迅速地打通血流的通道,挽救生命于危难之中。 腹部检查,超声先行

影像学检查的合理选择

对于腹部的实质性脏器来说,应用超声波检查可说是用得其所了。肝、脾、肾是腹部的重要实质性器官,应用B型超声检查,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它们的形状、大小、轮廓以及与周围器官的相邻关系。当这些器官出现病变之后,其回声性质将发生变化,在超声影像上也能得到比较清楚的显示。胆囊是位于腹部与肝相邻的一个囊性器官,通过肝脏这一良好透声窗,可清晰显示胆囊壁结构,其囊壁的回声与囊内的胆汁回声完全不同,囊内如果有结石或息肉等病变又会出现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回声,因而在超声检查中都能得到清晰的显示。

当然,超声图像显示相对较粗糙,并不能解决肝胆脾肾等腹部脏器所有病变的诊断问题。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和认真程度对正确诊断的影响很大,难以避免漏、误诊的发生。但超声检查仍不失为肝、肾、脾、胆等腹部脏器的首选的影像学检查项目。

既然超声检查有缺陷,那么,假如经过超声检查发现了病变但又不能确诊,或者是临床上高度怀疑有病变而超声检查又未能发现病灶,我们又该怎么办呢?一般来说,接下来应该选择CT检查,其他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如MRI、核医学检查、X线平片及造影检查等可作为补充。对于具体的脏器或某一种病变来说,其选择也有所不同。

对于肝癌的诊断,CT优于超声检查,中高场MRI对肝癌病灶的检出和定性略优于CT。近年来快扫MR序列的开发和体部表面线圈的应用,使肝脏MRI的信噪比明显提高,图像更加清晰,对肝内占位性病变的检出和定性很有帮助。

X线平片可发现胆囊内的结石,但敏感性不高,B超对于胆石症、胆囊炎等病变的诊断仍为首选方法,对胰腺以上段的胆总管显示也相当满意,但在胰腺段及壶腹段的胆管显示则不如CT。因此,在鉴别梗阻性黄疽时,可将CT作为首选。经皮肝穿胆道造影(PTC)以及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诊断梗阻性黄疸方面,非常敏感和准确,但由于是损伤性检查,一般只用于B超和CT检查结果均不满意、或者需要施行介入治疗等情况。MRI检查胆道系统较CT和B超无明显优越性,但新近开发的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由于是无创性检查,已显露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消化道,钡剂造影

同样处于腹部,消化管道的影像学检查却又不宜采用B型超声波了。消化系统的影像学检查应该如何选择呢?

消化管道是一种空腔脏器,上、下端与外界相通,中间容纳着食物、粪便等不同性质的液体和固体成分,还含有一些气体成分。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对于消化管道的检查,首选还是X线钡剂造影。

影像学检查的合理选择

通过口服或灌肠,将硫酸钡混悬液充填于消化道内,极大地提高了消化道与周围结构的密度对比,从而清晰地显示出其大小、轮廓和位置,这时可以摄取胃肠道的“充盈相”,充盈相可以比较好地显示出胃肠壁的溃疡所形成的“龛影”、肿瘤等形成的“充盈缺损”等影像。在充盈的状态下,通过检查者用手或压迫器对患者的胃肠道进行压迫,可摄取“充盈加压相”,能反映出胃肠道的移动度和柔软度,还可间接地推断肝、胆、胰腺等邻近脏器有无占位性病变。部分钡剂排出后,残留的部分钡剂粘附在胃肠道的管壁上,勾画出胃肠道的粘膜皱襞,这就是胃肠道的“粘膜相”,可以显示胃肠的粘膜炎症和糜烂。随着时代的发展,检查设备和检查手段不断更新,小焦点X线球管、影像增强器、电视遥控、专用摇篮床等设备的出现使消化道病变的检出率不断提高;高浓度、低粘度以及含有能改善口感的添加剂硫酸钡剂的应用,使得胃肠钡剂检查更易被病人所接受。

适宜胃肠道检查的另一种方法是内窥镜,它能够深入胃肠道的某一节段,用肉眼可见的普通光线直接看到胃肠道的内表面,还能在可疑病变的局部取出小块组织进行活检,对于胃肠道的表浅病变诊断可达到确诊。但由于痛苦较大,病人难以耐受,对胃肠道的整体形态、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的观察也不如钡剂造影满意,所以它只能作为钡剂检查的补充。

胃肠道的钡剂造影检查,整个过程都是在透视下进行的,在必要时摄取“点片”。点片是指在透视下,发现最能反映胃肠道状况的适宜时机和适宜位置时,即时曝光摄片,将其形态和功能状态“定格”,以利检查后的诊断分析。CT、MRI对消化道的检查不常用。但随着新技术的出现,特别是仿真内窥镜技术的应用,今后的应用前景应该比较乐观。超声对于胃肠道的检查至今也已有不少的研究,特别是腔内超声探头的应用,对胃肠道壁及周围结构的显示优于钡剂造影,但目前尚无法取代钡剂造影在消化道检查中的首选地位。

尿路病变,平片先行

所谓尿路,是指尿液在体内的排泄通路,实质上包括了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泌尿系统的全部器官。那么,对于泌尿系统的病变来说,应该选用什么影像学检查方法为好呢?

说起泌尿系统病变,最常见的当数结石。结石可发生在尿路的各个不同位置,常常引起腰痛和尿血,典型的疼痛是所谓的痉挛性“绞痛”,并向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放射。疼痛发作时,患者往往辗转反侧、脸色发青、大汗淋漓。

由于绝大多数尿路结石一般含钙较多,密度较高,是所谓的“阳性结石”,在普通的X线平片上就能得到比较清晰的显示,结合其形态和部位,诊断一般即能得到确立。因此,疑诊为尿路结石,先照一张平片,是值得推荐的选择次序。

影像学检查的合理选择

对于有些含钙较低的结石,即所谓的“阴性结石”,X线平片检查将出现漏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静脉肾盂造影(简称IVP)作进一步的检查。IVP检查还能显示尿路肿瘤,泌尿系结核,能够清晰而明确地显示尿路梗阻所致的尿路积水,能够显示尿路的先天性发育异常等。能够根据显影的情况判断肾脏的功能,以利制订治疗方案,更是IVP的一大好处。

CT具有很高的密度分辨率,能提供连续的横断面扫描图像,在显示肿瘤的浸润深度、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有无向周围侵犯、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静脉癌栓十分有效。而MRI更能进行多方位的扫描,有利于三维结构的显示,其软组织分辨率强于CT,因而在显示泌尿系统肿瘤方面较CT稍优。对于泌尿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首选X线平片或B型超声检查,大都能得到比较满意的答案。对于判断肾脏的分泌功能、有无肾输尿管发育畸形以及有无尿路梗阻,IVP检查即可确诊。CT和MRI检查一般只作为以上方法难以确诊的情况,或在需要进一步判明病变状况时选择应用。

肿瘤转移,核素敏感

大家都知道,恶性肿瘤对人的生命和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其危害之一就是容易发生转移,形成广泛的扩散。恶性肿瘤是否存在转移直接关系到治疗方案的制订,对疗效和预后的影响也很大。如何更早地发现恶性肿瘤的转移病灶呢?

核素显像由于是功能性影像,它就能够将尚处于形态学方法尚无法显示的早期病变得到显现,从而具有极其敏感的早期诊断价值。因此,要发现早期的恶性肿瘤转移病灶,核素显像检查应该作为首选。随着ECT的不断发展,SPECT,PET,PET-CT,PET-MR等新技术的融合趋势愈来愈明显。

孕妇幼儿,远离射线

科学实验已经证明:X射线、γ射线等电离辐射对人体可以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除了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等因素之外,单就辐射危害这一点来说,任何不必要的X线检查、CT检查和核素检查都是应该杜绝的。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在为婴幼儿选用影像学检查之前,应该更严格地检讨检查的必要性,尽量避免使用具有电离辐射的检查方法。对于孕育着胎儿的孕妇来说,尤其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

当然,婴幼儿或孕妇也会生病,也可能面临需要判断身体健康状况等情况,因而也就不可避免地要接受影像学检查。一般来说,孕妇和幼儿的影像学检查应首选超声为好。在超声检查无法诊断的情况下,也应优先选用MRI检查。虽然随着设备的更新和防护措施的完善,

影像学检查的合理选择

X线检查、CT检查和核素检查并未列为孕妇及婴幼儿检查的禁忌,但仍应谨慎,如无特殊的必要,还是不用为好。

联合应用,取长补短

从以上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任何一种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都具有自己固有的优点和不足,在不同的场合下,它们的作用和地位也是各不相同的。正是因为各种不同的检查手段都有一些缺点,所以现实上也就没有任何一种检查手段可以完全替代其他检查,从而取得独一无二的霸主地位。下面以肝癌为例进一步说明。

肝癌发病率高、恶性程度大,病人生存期短,有“癌王”之称。在肝癌发病的早期,患者往往没有症状,也缺乏典型的体征。那么,能否利用医学影像学手段,早期检出缺乏临床表现的肝癌病灶呢?

首先,我们自然应该采用简便价廉的B型超声检查,对肝癌发病的高危人群(如有肝炎病史者)进行定期的体检,这无疑是早期发现缺乏临床表现的肝癌病灶的有效手段。但如果我们仅仅以B超检查没有发现肝癌病灶,就否认肝癌病灶存在的可能性,那恐怕会铸成大错。研究表明,对于肝癌的诊断,超声检查存在着漏诊和误诊的可能性。对于高危人群,特别是在血液化验提示有异常的情况下,我们绝不能单以超声检查未发现病灶而中止诊断过程,而应该结合其他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如CT、MRI来进一步检查,在必要的时候,联合应用血管造影,有可能发现微小的病灶。已有不少的研究报告表明,联合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查方法,诊断的错漏率将明显降低。因此,无论你首先采用了哪一种检查手段,在结果不能解释你的疑虑的时候,不妨采用另一种方法作进一步的检查,也许就会有新的重要发现。

联合应用不同的检查项目,取长补短,这不但是早期发现肝癌病灶所适用的原则,而且也同样适用于许多其他的情况。例如,在通过食道吞钡检查明确了食道癌的诊断之后,为了了解病灶有无向周围器官浸润扩散,应该采用CT或MRI作进一步的检查;在B超检查发现了肝内典型的肝癌声像图后,为了了解有无肺部转移时,应该采用胸部X线平片检查;对于已经X线平片或CT检查确诊为肺部恶性肿瘤的患者,为了判明患者是否存在骨骼转移,应用ECT检查能得到较好的答案;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了血管阻塞性病变之后,采用介入插管造影,能够进一步明确诊断并即时实施有效的治疗。

合理地选择医学影像学检查,是一门学问,我们应根据不同患者,不同病情,选择合理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更好地为患者服务,逐步实现服务好、质量好,病人满意、临床满意的目标。

影像学检查的合理选择

附:作者简介

侯代伦,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山东省胸科医院影像科主任

主要从事X线诊断、CT诊断、磁共振诊断。擅长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胸部疾病诊断及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对于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冠状动脉疾病诊断、肺部肿瘤鉴别诊断、肺小结节诊断分析及全身骨骼系统三维成像有一定的研究。参与省级课题2项,参编著作4部,发表国家级论文2篇,省级论文8篇。

电话:0531-86568057,86568029

手机:13969188898

E-mail:hodelen@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zc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