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

更新时间:2023-08-08 04:3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 一、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二、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1、控制污染物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 2、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一、血液是幅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二、血浆

1、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是血浆。

2、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三、血细胞

1、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2、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3、红细胞是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

4、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 5、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 6、红细胞因有血红蛋白而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7、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

8、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一、三种不同的血管: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 二、动脉

1、动脉是将血浆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2、动脉的管壁较厚、弹性大,管内血流的速度快。 3、动脉最后变成了毛细血管。 三、毛细血管

1、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2、毛细血管的内径小,管壁薄,速度最慢,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四、静脉

1、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2、静脉的管壁较薄、弹性小,管内血流的速度慢。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1、心脏解剖图。

2、心脏的结构是与它的功能相适应的。 二、血液循环的途径

1、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

2、体循环把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3、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4、肺循环把静脉血变成动动脉血。

5、人在安静状态下,心室每次射出的血量大约为70毫升。人体内的血液总量大约为4000毫升。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一、血型的发现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德斯坦纳把血液分为A型、B型、AB型、O型。 二、同型输血

1、输血的时候,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2、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 三、血量和输血

1、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 2、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3、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 二、尿的形成

1、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2、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原尿大约150升。

3、原尿经肾小管后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 三、尿的排出

1、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2、排尿的作用:一是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二是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 人粪尿的处理

一、一个成年人一年要排出约800千克的人粪尿。 二、人粪尿的价值 1、人粪尿属于农家肥。

2、人粪尿具有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够改良土壤和成本低等优点。 三、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

1、人粪尿中含有大量的病菌、虫卵和其他有害物质。 2、利用人粪尿产生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3、高温堆肥。

4、兴建生态厕所。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一、 眼和视觉

1、眼睛的成像原理和照像机成像原理是一样的。 2、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3、人的瞳孔的大小根据外界环境光线的明暗可以自动调节。 二、近视及其预防 三、耳和听觉

1、耳是人的听觉器官。

2、人耳由外耳、中耳、内耳组成。 四、鼻、舌也是感觉器官。

五、皮肤具有感受外界冷、热、痛、触、压等刺激的功能。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

1、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2、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 3、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 二、神经元

1、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 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做神经末梢。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一、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二、反射的定义: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叫反射。 三、反射弧

1、反射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反射弧完成的。 2、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复杂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

3、人体通过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反射,来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从而能够对体内外的刺激迅速作出适当的反应。

第四节 激素调节

一、内分泌腺分泌激素

1、睾丸、卵巢等都是内分泌腺。

2、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激素。 3、人体的内分泌腺构成了人体的内分泌系统。 4、人体内的激素含量少,作用大。 二、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也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概括地说,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一、动物的类群:

1、 动物的种类多样,根据体内有没有脊椎,可以分为两大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 脊椎动物若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排列,应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3、 鱼类的代表动物是鲫鱼,鱼类的特征是终身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4、 鱼是靠尾鳍的摆动和躯干部扭动获得前进的动力;调整方向用尾鳍,维持身体平衡用胸鳍、背鳍、腹鳍鳍等。 5、 某同学想做鱼鳍有游泳中的实验,但一时找不到鱼,便用一个模型来代替,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6、 (P25)两栖动物的特点: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称为蝌蚪,经变态发育变为幼蛙,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类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等。 7、 鸟类的特征:体表被羽毛,前肢变为翼,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 8、 鸟类适天飞行的特点如下: (1) (2) (3)

身体表面:呈流线型,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翼呈扇面结构,表面积大,可以扇动空气而飞行。 运动系统:骨薄,长骨中空,胸骨突出,称为龙骨突,有发达的胸肌。

呼吸系统:特有的呼吸方式双重呼吸,主要靠的结构是气囊。这种呼吸方式的特点是鸟类每呼吸一次,

1、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2、人作为一个个体,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男性和女性的生殖有很大的差别,共同担负着生殖的功能。 3、人的生活离不开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还要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从人体与环境的关系来说,营养物质和氧气来自生物圈,体内的废物也要排放到周围环境中。从人体自身的结构和生理来说,人体靠消化系统吸收营养;靠呼吸系统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靠排泄系统排出尿素等废物;靠循环系统在体内运送这些物质。这些系统都有与各自的功能相适应的形态结构。

4、人处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中,需要对外界刺激及时做出适当的反应;人体内部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也需要统一协调。这些都有赖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

5、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不仅仅是由于自身的生理活动,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更为显著。甚至影响到整个生物圈。

八年级第一册生物必记知识点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一、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

二、含汞、银、镉的固体废弃物和工业废水,也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三、控制废电池危害的根本措施是禁止生产和销售危害性大的电池。

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单元小结

气体两次进出肺。 (4) (5)

消化系统:食量大,直肠短

循环系统:心脏功能强劲。 这些特点决定了鸟类可以快速而且长久的飞行。

9、 哺乳动物的特点:除个别的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的特点。其代表动物是家兔,家兔体内有膈,将体腔分为胸腔的腹腔;兔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其作用分别是切断和磨碎食物。肉食动物有发达的犬齿。这些特点都是和它们的食性相适应的。

10、动物种类特别多,但只有两种是恒温动物,它们是鸟类和哺乳类。

11、我们学过的无脊椎动物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是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如蚯蚓)、节肢动物(分三类:(1)昆虫 (2)甲壳动物,如虾、蟹 (3)其它:如蜘蛛和蜈蚣) 12、腔肠动物的特点是有口无肛门。举例海蜇、海葵、珊瑚虫等。

13、蚯蚓的运动是靠肌肉的交替收缩和舒张并在刚毛的辅助下完成的;呼吸是靠湿润的体壁进行的。将两条蚯蚓分别放于光滑的玻璃板和粗糙的硬纸板上,运动速度在硬纸板上的快。

14、节肢动物的特点: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外骨骼的作用有二,分别是防止水份的散失和保护身体内部柔软的器官。) 15、昆虫的特点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 二、动物的运动:

16、高级动物的运动系统构成一般是骨、骨骼肌和骨连结。若将运动系统比作作杠杆,则骨相当于杠杆,关节相当于支点,骨骼肌提供动力。

17、关节的构成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关节的特点有牢固性和灵活性。 18、人在完成曲肘运动时,肱二头肌收缩,同时肱三头肌舒张,共同完成了这个运动。 19、运动的完成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缩,牵动所附着的骨围绕着关节产生运动。 三、动物的行为:

20、动物的行为按表现可分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贮食行为等。 21、动物的行为按来源可分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因素控制的。

23、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举例,如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喝牛奶、大猩猩摘香蕉、黑猩猩钓白蚁。

24、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往往有三个特征:有组织、有分工、有的有等级。

25、白蚁的群体中有四种蚁,即工蚁、雄蚁、后蚁和兵蚁。四种蚁是喂养其它三种蚁的是工蚁。 26、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声音、气味和动作三种。 四、动物的作用

27、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28、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9、目前,人们认为动物中最为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它的优点是少成本,少环节,少污染。 30、人们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创造各种仪器,这就是仿生。如据蝙蝠发明雷达,据长颈鹿发明宇航服,据乌龟的背甲发明薄壳。 五、细菌和真菌

31、区别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应该看大小、形态和颜色三方面。(具体见P55) 32、培养菌落的方法有四步: 配制培养养基、高温灭菌、接种 、恒温培养。 33、细菌和真菌的生活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和有机物。

34、显微镜的发明人列文.虎克(荷),微生物学之父是法国的巴斯德,青霉的发现是弗莱明(英)。

35、细菌的形态有三种:球形、杆形和螺旋形,故细菌也有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种。如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霍乱弧菌。

36、细菌的结构类似于植物细胞,即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还有运动的鞭毛,起保护作用的荚膜,有的还有为抵抗不良环境的芽孢。

37、真菌的形态各异,原因是有的是单细胞的,如酵毒菌,有的是多细胞的,如青霉和蘑菇。但结构都相似,即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成形的细胞核。故真菌也称真核生物(已有了真正的细胞核)。 38、用蘑菇制作孢子印时,要用玻璃杯扣住的目的是防孢子被风吹散。

39、细菌有的对人类有利,少数对人类有害。有利的如制作酸奶和泡菜要用乳酸菌,制醋要用醋酸菌,制作味精要用棒状杆菌,根瘤菌能为豆类作物提供含氮的无机盐,大肠杆菌能为人和动物提供VB12和VK。有害的方面,有的能使为和动物患病,如痢疾、霍乱、破伤风、鼠疫都是由细菌引起的,软腐病菌能使蔬菜变坏。

40、真菌同样如此,有的真菌对人类有利,如制作面包要用酵毒菌,酿酒、制作酱油、腐乳都要用到真菌,也有的对人类有害,如脚癣、甲癣是由寄生的真菌引起的,小麦叶锈病、棉花枯萎病等也是真菌引起的。 41、细菌的繁殖方式是分裂生殖,真菌是孢子生殖。

42、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主要是因为它们的营养方式主要是异养。此种营养方式又分三种类型,即寄生、腐生和共生。 43、区别寄生、共生和腐生

若寄居对象是死的,如枯枝败叶,即为腐生;是活是,即为后两种。后两种中,若对寄居对象有害,就是寄生,如痢疾杆菌、使患甲癣的真菌;若双方互利互惠,即为共生。 44、熟记几种共生的例子:

(1)豆类作物和根瘤菌:豆类作物为其提供有机物,根瘤菌则提供含氮肥的无机盐。 (2)动物和大肠杆菌:动物为其提供有机物,大肠杆菌则提供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 (3)地衣:藻类植物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则提供水和无机盐。

45、区别青霉和曲霉:一看孢子形态,扫帚状的为青霉,放射状状的为曲霉;二看颜色,青绿色的为青霉,其它颜色的为曲霉。

46、酵母菌能够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47、食物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故防腐的主要原理就是杀死细菌或控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据此有许多防腐的具体办法,如高温灭菌、腌制、渗透保存等。

48、污水处理时,一些细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能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的条件下能分解为甲烷。 六、生物的多样性

49、在被子植物中常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花、果实和种子。

50、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从高到低的顺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最大的单位是界。 51、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种类越多,其中生物相似的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 52、马在生物上的地位是(见书)。 53、桃在分类上的地位是(见书)。

54、生物的多样性不仅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还包括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的多样性。 55、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故有“裸子植物的故乡”的美称。

56、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根本的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57、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现我国已建立1500多个,其中有保护大熊猫的卧龙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为保护完整的温带森林系统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58、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和文件。

59、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滥砍乱伐、滥捕滥猎、环境污染、生物入侵。 60、当前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是人为破坏。

类型: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海洋等 第六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三、三者之间的关系: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就是基因的多样性。每种具有独特基因库的第一章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生物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是相联系的。生物数量的减少,将导致基因资源损失,并且必然一、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将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概念: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

丧失。 科学的描述

第三章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分类法 依据: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

全世界17世纪以来鸟类和哺乳类灭绝的速度惊人 目的: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进化关系

生物多样性 内容:基因的多样性、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藻类植物:水绵

意义: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无种子(孢子植物) 苔藓植物:葫芦藓

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裸子植物的故乡 植物的分类 蕨类植物:肾蕨

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裸子植物:油松

生态系统多样性丰富 有种子(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玉米(单子叶植物)、向日葵(双子叶植物)

环节动物:蚯蚓

保护动物的栖息地 节肢动物:蜜蜂、蜘蛛、蜈蚣、虾、螃蟹

根本措施 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无脊柱(无脊椎动物) 腔肠动物:珊瑚虫、海葵

保护生物多样性 软体动物:河蚌、田螺

有效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最为有效) 动物的分类 鱼类:鲫鱼

迁地保护 两栖类:青蛙、蟾蜍

建立和发展种质库 有脊柱(脊椎动物) 爬行类:壁虎、蜥蜴、龟、鳖、鳄鱼

颁布和完善法律和法规 鸟类:家鸽

哺乳类:家兔、猫、虎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乱砍滥伐、乱捕滥杀、环境污染、生物入侵 二 、从种到界

概念 生物分类的目的和依据

每种生物都是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异的,他们共同构成一生物的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

个基因库,一个物种就是一个基因库。 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种

马:马种、马属、马科、奇蹄目、哺乳纲、脊索动物门、动物界 八年级第二册生物必记知识点 桃:桃种、梅属、蔷薇科、蔷薇目、双子叶植物纲、种子植物门、植物界 第二章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世界已知的种类很多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一 、植物的生殖

我国已知的种类很多

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二、理解生物多样性

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 基因的多样性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 种间生物基因多样性

3.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种内生物基因的多样性

4.⑴扦插:剪取某些植物的茎、叶、根、芽(插穗),或插入土、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成因:地形复杂、气候多样

⑵嫁接: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

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⑶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组织→形成愈伤组织→长出丛芽→生根→移栽成活。既能在短期内获得大批同种植物,又能防治植物病毒侵害。 二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完全变态: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2.特点: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3.完全变态: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如:家蚕、蜜蜂、菜粉蝶、蝇、蚊)

三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 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 2. 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 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

3. 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4. 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再婚配生育,这种病的机会就会增加. Aa A a A a A a

AA Aa Aa aa

四 人的性别遗传

1. 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男:44+XY 女:44+XX)

2. 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3.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为1:1

五 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因此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

第三章 生物的进化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 2.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3.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无机小分子物质 生↓成 场所:原始大气 有机小分子物质

形↓成 场所:原始海洋 有机大分子物质 组↓成 场所:原始海洋 多分子物质

演↓变 场所:原始海洋

特点:原始界膜和原始的物质交换

原始生命

4.米勒试验:一种模拟在原始地球还原性大气中进行雷鸣闪电能产生有机物,以论证生命起源的化

4.不完全变态:受精卵→若虫→成虫 (如:蝗虫、蟋蟀、蝼蛄、螳螂)

三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两栖动物的概念: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只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的一类动物

2.行为表现: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 →成蛙

3.生殖特点: 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

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这是导致两栖动物分布范围小、种类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4.种类: 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四、鸟的生殖和发育

1.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

2.特点:卵生 体内受精

3.鸟卵的结构:一个卵黄就是一个卵细胞。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卵壳和壳膜——保护作用,卵白——营养和保护作用,卵黄——营养作用。胚盘——胚胎发育的场所。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一、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 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 2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 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 :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学进化过程的实验。(详见《生物学》八年级下册 P48)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3. 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过度繁殖(现象)→生存斗争(过程)→遗传和变异(基础)→适者生存(结果) 三、生物进化的原因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既有新的生物种类产生,也有一些生物种类灭绝。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这一过程,叫自然选择。(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3.过程: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4.意义:生物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第八单元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一、传染病及其预防

1.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2.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3.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4.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 5.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6.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二 免疫与计划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皮肤和黏膜

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2.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3.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 4.免疫:最初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现指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健康. 免疫的功能: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治疾病的产生;

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5.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

6.计划免疫、意义: 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对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

安全用药 处方药(R) 非处方药(OTC) 1. 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例如:牛黄解毒片可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疾病的治疗。新速效感冒片可用于伤风引起的鼻塞、咽喉痛、头痛发烧等疾病的治疗。

2. 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分析药品标签包含的信息。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 4.120急救 5.人工呼吸

6.胸外心脏挤压

7.出血和止血:外出血,内出血,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

第三章 了解自己 增进健康

一、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1.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2。保持愉快的心情: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二、调节自己的情绪

方法:转移注意力;选择合适的方式宣泄烦恼;自我安慰 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2.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低浓度的酒精(0。25%)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

3.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全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引进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饮酒过多,还会有生命危险。

4.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烟草燃烧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使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降低,同时还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

5.毒品的危害: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z0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