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服务中心行政服务系统技术方案书1

更新时间:2023-05-05 09:3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XX行政服务中心

行政服务系统建设方案书

科技有限公司

2009-11-15

目录

第1章前言 (5)

第2章总体建设思想 (6)

2.1对历史信息化建设成果的继承 (6)

2.2建设可定制的、且具备快速适应性的信息管理平台 (6)

2.3提高外部管理服务水平和内部办公绩效 (7)

2.4构建知识管理,为实现决策分析提供数据依据 (8)

2.5以门户为容器,在单一视图模式下,实现业务数据的无缝交互和管

理服务流程的平滑协作 (9)

2.6为未来实现各单位通畅化信息往来打好基础 (9)

第3章技术要点 (10)

3.1采用三层次体系架构 (10)

3.2以J2EE为基础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12)

3.3采用开放式总线结构设计 (14)

3.4采用组件化的设计思想 (15)

3.5采用负载均衡和集群技术保证系统稳定性和可用性 (15)

第4章应用系统 (17)

4.1并联审批系统 (18)

4.1.1并联审批核心功能 (18)

4.1.2统计报表功能 (24)

4.1.3与公文交换系统融合 (27)

4.2内部办公门户 (27)

4.3内部OA系统 (28)

4.4通用支撑平台(核心引导擎、门户与认证) (34)

4.4.1基本资料管理平台 (35)

4.4.2门户及个性化引擎平台 (37)

共93页第2页

4.4.3工作流引擎平台 (43)

4.4.4信息发布平台 (55)

4.4.5组件化开发模式介绍 (68)

4.4.6电子印章系统 (68)

4.5电子监察系统 (69)

4.6触摸屏系统 (70)

4.7统计报表 (70)

4.7.1自定义报表平台 (70)

4.8外网网站 (74)

第5章平台体系建设 (75)

5.1主机、存储和备份 (75)

5.1.1主机及可用性 (75)

5.1.2存储 (75)

5.1.3数据备份 (77)

5.2平台软件系统 (78)

5.2.1数据库软件方案 (78)

5.3应用中间件IBM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80)

5.3.1丰富开放式应用配备环境 (81)

5.3.2动态电子商务 (82)

5.3.3交易管理 (83)

5.3.4性能和可扩展性 (84)

第6章系统安全性技术 (84)

6.1安全需求分析 (84)

6.2服务器安全性 (85)

6.3双机热备和防火墙 (86)

6.4网络管理安全性 (86)

6.5网络传输安全性 (87)

6.5.1网络传输的安全性(SSL) (87)

共93页第3页

6.5.2VLAN的应用 (88)

6.5.3Access-list的应用 (88)

6.5.4VPN的应用 (88)

6.6系统管理的安全性 (88)

6.7数据资料的安全性 (88)

6.8用户访问的安全性 (89)

6.9管理员的操作规范 (89)

第7章系统扩展能力 (89)

7.1乡镇的扩展 (91)

第8章系统兼容性 (92)

8.1支持的操作系统 (92)

8.2支持的应用服务器 (92)

8.3支持的数据库服务器 (92)

8.4支持的客户端 (92)

第9章公司对不可预料问题处理预案 (92)

第10章优势总结 (93)

10.1丰富的大型分布式J2EE架构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案例 (93)

10.2基于平台的快速办公业务构建,业务随需敏捷定制,无需代码开发,

大大加快信息化工程建设进度 (93)

共93页第4页

第1章前言

电子政务建设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是加快实现经济体制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城市现代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我们知道,驱动电子政务发展的力量,概括说来,大致有四个。第一,随着社会进步、需求的变化,企业和市民期望得到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期望得到更高水平的服务;第二,政府机构转变职能和公务员服务意识的加强,简化服务流程复杂度,统一接口,统一协调;第三,政府机构加强内部监管、政务公开,堵塞漏洞;第四,随着科技进步和技术发展,具备了能够在线提供服务的技术能力。

电子政务的蓬勃发展,为政府带来了更为显著的社会效益。首先,电子政务将促进了招商引资、政务公开、规范管理,推动企业和社会共同发展;其次是提高办公透明度,节省财政支出、杜绝管理漏洞,这是对政府机关本身建设而言;而对市民来说,提升服务质量,市民拍手称快,全面树立服务型政府的崭新形象,是执政为民的指导思想的重要体现。

从新一代的电子政务系统发展,不断向以公众需求为中心的数字化系统演变,业务处理的计算机管理其实就是先进的生产力的代表。电子政务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面向市民,提供便民服务和政务公开,是“三个代表”的重要实践。

审视当前,展望未来,电子政务的建设,当前是提供公众服务,未来将是公众选择服务;现在是协调式公众服务,未来是在线式公众服务;现在是数据孤岛,未来是数据集成的系统;现在机构是烟囱式机构,未来是集成式机构;目前很多的电子政务系统没有考虑容灾和异地备份,没有考虑病毒的侵袭,这样的系统是脆弱的系统,一旦受到黑客攻击或受到意外的灾难就将全面瘫痪,而未来发展的趋势是需要一个安全稳定的系统;现在是信息来源各异、重复输入,未来是信息一致准确;现在是事务处理,未来是政府智能,带有决策性管理。这些,都是推动电子政务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澎湃动力。

共93页第5页

第2章总体建设思想

鉴于目前信息管理系统的现状和所存在的不足,依托于行政服务中心在多年的管理、运行和服务过程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在掌握电子政务发展的正确趋势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国内先进的电子政务建设思想,利用先进的信息和网络技术,规划起一套全新的信息管理体系,更好的服务于项目、服务于经济、服务于社会,扎扎实实的做好一站式高效服务,在改善郧县投资环境、拓展环境空间、增创发展优势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行政服务中心全新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将遵循如下的建设思路:

2.1 对历史信息化建设成果的继承

在行政服务中心现有的各应用系统中,已经对现有的业务需求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应用实现,这些业务体现着行政服务中心在多年来的政务工作中所沉淀积累下来的业务工作经验的精髓,是可以在新信息服务系统中可继承、可借鉴并需要以更大力度进行弘扬的优秀传统。

在新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中,我们要充分的从现有信息系统中采集、提炼、归纳和总结已有系统的精华业务功能,摒除与行政服务中心高效化政务协作需求所不相符的部分,去存精,将现有系统中可以继承的数据和业务迁移到新协同政务平台上来。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要认真听取和理解领导和各部门对新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设想和规划,从政治和战略的高度上努力做好崭新发展格局下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

2.2 建设可定制的、且具备快速适应性的信息管理平

行政服务中心,从建设伊时,就面临着不断改革、不断创新的政府职能转变进程。政务工作要更加的透明、规范,政务处理水平要不断的增强,以便能更好更快的符合WTO的原则与要求。

共93页第6页

在这个进程中,职能转变、作风改变、部门精简、流程优化都随时需要新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提供与之高度同步化的辅助支持,这就需要有一个成熟、灵活、快速适应应变需求的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与之相配合。

我们来驾驭信息管理系统,而不是信息管理系统驾驭政府机构。我们将通过成熟化、稳定化的软件产品平台,可使行政服务中心能够根据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需要做出业务调整、机构调整、管理和服务流程重组时,新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最快速的适应能力,来进行及时响应和同步配合,而不是在机构的改革和优化过程中成为阻碍创新前进的绊脚石。

2.3 提高外部管理服务水平和内部办公绩效

未来随着政务网络基础建设及信息化应用的规模越来越大,纳入到新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中进行处理的管理事务和公众服务将越来越丰富,信息数据逻辑将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行政服务中心的管理和服务在效率、质量和决策科学性方面必须具备可大幅度改善和提高的能力。

现有的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和内部办公系统在功能上相对比较单一、数据量偏小,在很多方面还过多沿用着传统化的纸质或手工信息传递交换的办公模式,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整体管理和服务水平是很有局限性的。

因此,要全面提高政府机构管理水平、办公效能和面向公众的服务能力,应依靠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和全新的行政服务理念,构造起全新的信息服务平台。对于新的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我们将在继承和丰富应用的基础上,内部管理系统已内部用户为中心,外部服务系统以社会公众为中心,尊重用户的使用体验,为用户提供单一视图的综合办公空间,以期形成一个高度统一的广义化办公平台,用以提高机构内、外部的核心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真正实现广义化协作的高能、高效和无纸化。

因此说来,新的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的内涵和外延将得到更大程度的扩展,其核心就是基于机构管理和服务职能的全面一体化的信息化系统工程,具有广泛的业务覆盖面,但在物理和逻辑上保持高度的有机统一,从根本上避免了信息鸿沟和信息孤岛的出现,对未来实现平滑的跨部门的协作办公,具有重要的意义。

共93页第7页

2.4 构建知识管理,为实现决策分析提供数据依据

我们在新的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中,将通过建立机构内部的知识管理平台来加强企业内部的高度知识共享。知识管理体系主要致力建立起一套完善、健壮的知识采集、存储、发布、共享、利用、创新机制,在正确的时间内向合适的人员提供正确的信息。

在新的信息管理系统中,知识的根源来自三个主要的方面:

1、业务数据,其一般特征是关于事件和关于世界的一组独立的事实。大部分企业都有后台的核心业务系统,如:审批系统、OA等系统,这些系统中存在大量的、高度结构化的数据。另外,还包括从外部获取各种对管理决策有着重大意义的各种数据。这些业务数据其核心价值在于分析,合成,并把这些数据转化成信息和知识。

2、信息,是分析了内容的来龙去脉并把它们提供经验和想法以后的产出物。信息,或者显式经验,一般都是以半结构化的内容存储的,如:文件资料、电子邮件、声音邮件以及多媒体等。围绕信息建立活动,其核心价值在于管理内容的方法,使得我们很容易地找到对应的内容,反复使用它们,并易于从经验中学习。这样就不会重复错误,不需要大量重复的工作。

3、知识,由个人的隐式经验、想法、洞察力、价值、以及判断等组成的。它是动态的,而且只能通过与有知识的专家直接合作与交流才能拿得到。知识管理系统必须为实现共享个人经验提供文化上的鼓励。从历史上看,正是这种文化鼓励把许多个人的价值组成为一个实体。今天,个人对实体的贡献在于通过与他人的合作而创造出新的知识。

从获取数据到理解信息、从理解信息到知识转化、从知识转化到智能分析辅助决策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逐步深入的过程。上述三个要素组成了行政服务中心的知识资产,知识资产在技术层面代表了一些数据元素,一个集体必须加以管理的数据元素。只有管理好这些数据元素,才能保证我们是一个能动的,创新的和灵活的组织。如果不适当地管理这些资产,我们就不能有效地成长、不能适应未来政务创新和发展的需要。信息会被丢失,教训不能被吸取,工作会被拖延,任务会被重复,潮流趋势被忽视,已经完成了的工作又会重复操作。

知识以价值链的形态存在于行政服务中心的日常运行和服务过程之中。知识

共93页第8页

的高度共享将取代业务反应速度缓慢且成本昂贵的传统纸面系统,为管理和服务提供知识和经验的集中式辅助决策,消除因部门壁垒或信息流不畅而造成知识阻塞和价值信息流的堵。

政府职能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政府工作流程从繁到简的改革、政府领导决策从拍脑袋到依靠数据和事实说话等也为基于知识的分析应用创造了巨大的需求空间。我们将以切近于不同类型知识管理规范的业务层面为核心出发点,结合机构内部现行的知识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细致完善的面向于不同知识层面做好对应的知识建设工作,最终形成知识的统一查询及检索平台,供行政服务中心各级领导、相关单位进行知识资源的快速获取和高效利用。

2.5 以门户为容器,在单一视图模式下,实现业务数

据的无缝交互和管理服务流程的平滑协作

新的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将基于门户思想进行建设,在门户这个容器中,聚合后台分散的各种信息,以统一的方式进行展现和自动推送。也就是说,系统有能力将行政服务中心的各类管理业务流程和业务数据整合到一个单一视图下进行统一处理和集中展现,用户只要一次登录即可处理各类事务并查询权限许可范围内的信息。

基于门户的业务流程和数据的整合,可以使我们实现在统一的工作空间中办理来自现有各应用系统的流程事务,也可从已有的外部系统中穿透性的获取数据和信息,用户可处理的所有事务和信息,均可按照用户的职能特点和兴趣按照进行个性化定义。

2.6 为未来实现各单位通畅化信息往来打好基础

新的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在规划上应具有很大的开放性,方便电子数据的交换和互联,实现各政务单位之间通畅化的信息往来。

我们将增益现有信息交换平台的功能,确保未来可以方便的实现和各政务单位之间的密切呼应的信息往来,彻底消除目前信息相互隔绝窘态。

共93页第9页

共93页 第10页

第3章 技术要点

3.1 采用三层次体系架构

所谓三层次体系架构,就是在原有的两层结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即C/S )之间增加了一组服务,这组服务(也叫应用服务器)包括事务处理逻辑应用服务、数据库查询代理/数据库。随着这组服务的增加,实现了两层结构向三层结构的转变,使得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负载就相应减轻了。增加的这组服务就是我们所说的中间件。中间件在三层结构中主要充当中间层,完成数据安全、完整传输,通过负载均衡来调节系统的工作效率,从而弥补两层结构的不足。

下图为三层次体系架构的示意图:

如上图所示,三层次架构采用了表现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层互相分离的机制,从而具有相比C/S 架构具有更为突出的优势:

1、结构更为清晰:在三层次体系结构下,使得系统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业务逻辑层负责所有逻辑的处理,客户端只是完成信息地显示和数据的反馈提交,客户端只是看到经过中间层处理过后的数据,降低了网络数据的传输量并提供提高企业数据访问的安全性。

2、大规模用户访问量的优秀承载能力:三层次体系架构下,各个层相对更加独立,业务逻辑在中间层上运行,通过多进程/线程、无状态组件、组件缓冲池、数据库连接缓冲池等技术优化系统的并发性能,在大并发用户量的情况下,

仍然能够确保系统的处理性能,而C/S架构下,在面临不断扩展的用户访问规模的情况下,系统的访问效能将持续明显降低。

3、对企业业务快速扩张上的更好支持:三层次架构便于系统的灵活扩充,通过结合使用Web负载均衡、组件负载均衡、数据库/群件的集群技术,可以通过横向扩充服务器,使得系统能够处理更多并发请求,也就是说,对于每一个层次,都可以利用集群技术,不但提高系统响应高负荷的能力,而且保证了系统运行的健壮性,有利于实现系统的7X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高可用性。这样不但满足了最大型企业的苛刻运行需求,而且有效的保护了企业的原有硬件投资。相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基于C/S的两层次架构,在应用范围扩大,系统负载上升时,一般解决方案是购买更高级的中央服务器,原服务器只能放弃不用,这是由于C/S软件的两层结构造成的,因为这类架构的服务器程序只能必须部署在一台计算机上,而三层次架构则可随着服务器负载的增加,可以平滑地增加服务器的数量。

4、系统维护成本更低:C/S架构的系统都需要安装客户端,应用程序系统扩展维护复杂,一旦修改应用逻辑,则所有工作站或访问终端的客户端都需要进行版本更新,代码的可重用性较差,而三层次体系架构通常更为采用面向对象的组件开发技术,代码的重用性好,而且应用逻辑集中在中间层进行维护和更新,客户端通常采用浏览器进行访问,系统扩展、业务逻辑变更更为敏捷和方便。

因此,总体来说,对于目前行政服务中心的内部信息化系统来讲,在数据大集中的模式下,采用三层次体系架构,是非常适合未来的业务不断发展需要的,理论来讲,C/S的两层次系统架构在改造成为三层次体系架构之后,可能会在系统启动初时存在短时的访问速度变慢情况,但随着数据库访问连接池内连接数的不断增加和高速缓冲区数据命中率的不断提高,系统的响应和处理速度会持续回升。尤其在不断扩大的用户量的高密度访问情况下,三层次架构具备了更为稳健的负载承荷能力,

我们将完全基于三层次体系结构设计,所有的业务逻辑都封装在中间层业务逻辑组件里面。中间业务逻辑组件是构建在中间件服务器基础上,利用中间件的优点,通过标准的ODBC/JDBC 数据库接口API来存储后台数据库和其他相关系统中的数据和文档。客户端通过浏览器访问,完全满足Intranet和Internet标

共93页第11页

准,同时可使用客户端应用软件通过对中间件的调用实现对业务数据的访问和处理。

三层次体系结构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原有两层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带来了很多好处:

1. 业务逻辑和前台表现分离,中间层逻辑的变更不需要修改前台表现层的应用程序,修改业务组件之后直接进行热替换,不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

2. 应用服务器通过组件缓冲池的技术支持组件的快速创建和回收,并支持数据库连接缓冲池,提高了组件和数据库连接的使用效率,在支持同样数量的客户端的情况下,消耗的内存资源远远小于Client/Server 体系结构的程序,从而使得系统在相同的配置情况下可以支持更多的并发用户。

3. 业务逻辑组件与界面表现无关,通过XML 的方式和前台表示层程序交互,这样可以方便地让系统支持更多的系统接入方式,如:PDA、手机等。在业务逻辑层封装所有的系统安全访问控制逻辑,在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层之外形成系统的安全边界,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安全性,确保系统不会被非法访问,确保了核心数据的安全。

所有的业务逻辑组件通过Web Service 的方式提供接口,通过XML 的方式和各种客户端程序进行交互,这样可以带来很多附加的好处:

1. Web Service 和XML 是一种与开发语言无关的技术,可以使用任何流行的开发工具来进行开发,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开放性。

2. Web Service 可以通过标准的HTTP/HTTPS 协议进行访问,从而可以很方便地透过Internet 访问系统。

3. XML 是一种工业标准的数据结构描述语言,通过XML 可以很方便地和其它系统进行交互,从其它系统提取并写入相关的数据,使得业务处理可以跨越多个业务系统进行,轻松实现企业应用集成。

4. 可以通过异步的方式访问Web Service,从而可以让系统能够更快地处理各种并发请求。

3.2 以J2EE为基础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J2EE是目前业界公认的企业级信息系统的支撑体系结构,是各个系统和系

共93页第12页

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粘合剂。J2EE提供了跨平台的解决方案,提供了通用的JDBC数据库访问接口,无缝支持通过XML 进行系统间和系统内部的数据传递,支持LDAP目录访问接口。在J2EE体系结构中,所有的技术都是开放的,得到业界主流支持的,所以在湖北邮政内部统一使用J2EE体系架构,有利于系统之间的整合,避免重复投资,降低IT的管理和建设成本。

J2EE平台提供了一个基于组件的方法,来设计、开发、装配及部署企业应用程序。J2EE平台提供了多层的分布式应用模型、组件重用、一致化的安全模型以及灵活的事务控制。基于组件的J2EE解决方案不会被束缚在任何一个厂商的产品和API上。

基于J2EE 体系结构的应用系统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3.2.1.1 客户层

在用户浏览器端,客户层主要由JavaScript和DHTML构成,负责与用户操作的动态交互、页面导航、数据校验和提交用户的请求等。

3.2.1.2 WEB层

主要由JSP(Java Server Page)和Servlets构成,用于生成动态页面内容,实现显示页面逻辑关系,同时也负责创建和激活商业组件(如EJB)

共93页第13页

3.2.1.3 业务层

在服务器端响应交互层的用户请求,执行任务并从数据层抓取数据,并将必要的数据传送给表示层。本层主要由EJB(Enterprise Java Bean)构成,每个EJB 组件负责封装应用程序的商业逻辑、商业规则和商业对象。

3.2.1.4 数据访问层

数据层主要负责数据存储、数据检索、数据维护功能,它响应商业逻辑层的请求,访问数据。EJB组件使用JDBC和查询文件(query files)对后端数据库操作,访问企业数据。

3.3 采用开放式总线结构设计

我们在新的信息管理系统体系架构设计的时候,将采用开放式总线结构和模块化设计思想,各个业务系统之间、各种业务功能模块之间通过总线互联,从而实现了完全的平台化和彻底的开放性,从而方便进行应用集成,同时降低了系统的耦合程度。

共93页第14页

将即将开发的并联审批系统、OA系统与公文交换平台系统采用总线结构方式设计,使其能够在一套核心的中间件技术下进行系统之间的融合。

开放式的体系结构不仅带来分散多机处理与集中调度所具有的系统处理能力更强等优点,而且减弱了各业务功能模块之间的直接耦合度,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

提供多种业务功能模块,未来增加新功能只需在多总线上加挂新的业务模块即可。

3.4 采用组件化的设计思想

我们考虑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将软件通过分层打包,开发系统化的组件模块。在同一组件模块中进行纵向分层子模块设计,不同层子模块之间以及同层子模块之间通过规范的接口交互信息;不同组件之间广泛采用各种标准的开放接口交互资源、控制以及承载业务等信息,软件系统接口界面清晰,测试维护方便,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扩充性。

在新的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中,我们将采用基于J2EE的组件技术,通过应用服务器封装所有业务逻辑。

3.5 采用负载均衡和集群技术保证系统稳定性和可用

由于采用基于J2EE的三层次体系结构,在Web 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端,可以采用复杂均衡技术,通过Load Banlancer 的智能动态分配让多台服务器并发工作,从而可以支持更多的并发访问用户。数据库服务器考虑采用集群(Cluster)技术,多台数据库服务器共享磁盘数据空间,组成一个Server Farm,为应用服务器服务,获得更好的处理能力。

采用负载均衡和集群技术,除了提高系统性能之外,还能使系统获得更好的容错性,在其中一台服务器不能正常工作的时候,其它服务器可以自动接管该服务器的工作,从而让用户感觉不到系统的故障,使得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不间断的7 X 24 小时服务。

一个好的方案应该能够适应业务不断发展的情况,如:用户数不断增加,数

共93页第15页

据量不断增长。由于采用三层次体系结构,可以使得系统获得非常好的高可扩展性。

高可扩展性的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垂直扩展——在系统建立的初期,系统的用户数量可能不大,初始软硬件配置可能不高。但随着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加上互联网用户数量的

无法预知性,应用系统必须可以容易地进行扩展,包括对多处理器的支

持,多进程和多线程的支持。由于采用了先进的开放技术和标准,系统

只需简单改变系统的配置,就能支持更强大的软硬件平台和更多的用户

数。即应用系统不变,系统软硬件进行垂直的扩展。

?水平扩展——系统的用户数量进一步增大时,仅通过垂直地增加单机的处理能力可能也无法适应应用的工作负荷,这时应用系统必须可以容易

扩展至多台服务器上,包括对负载均衡、群集技术(Clustering)的支持。

由于系统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了企业级应用对水平扩展的需要,支持各

个主流计算机厂商的群集技术如Sun Cluster,HP MC/Service Guard,IBM

HACMP,Compaq/DEC True Cluster以及NT Cluster,为用户的应用扩

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群集技术对于应用的透明性和EAS和ECS

设计的开放性,应用系统不需要做任何改动即可支持群集技术和

RRDNS,因此实现无缝的水平扩展。

?系统功能的扩展——当用户的商业目标和商业逻辑发生变化时,经常需要系统在提供原有服务的基础上作一些改变或增加新的功能,通过采用

对象技术和组件技术,能很好的支持系统功能的扩展,可以用大量的可

重用组件,快速组合出新的功能,缩短服务推向市场的时间(Time to

Market)。

2、采用可定制的平台,方便支撑业务变更和支持复杂业务的实现。

3、扩展系统的可用性,保证系统的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

4、开拓与社会公众之间密切互动关系,不断推动行政服务的完善和进步。

5、技术服务业务,改善用户体验,提供最高的办事效率。

6、实现行政服务中心内部密切的业务互动和信息互通。

共93页第16页

共93页 第17页

第4章 应用系统

新的信息管理体系的建设任务,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提升IT 系统的主机支撑能力,更换主机设备,做好负载均衡和数据安全。

2、行政服务中心内部,建立基于角色的个性化服务,建设统一用户管理和认证机制的办公门户机制

3、借助于先进的IT 技术,和基于平台的建设思路,在继承现有业务和数据的基础上,重新构建现有业务的基础,并丰富应用。

新的信息管理体系的建设预期蓝图,如下图所示:

1、行政服务中心局域网

如图所示,在未来的建设规划中,行政服务中心局域内网是管理系统比较密集的,包括了信息(审批)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触摸屏服务系统,这些系统并不直接接收行政服务中心内部的用户的服务请求,而是透过内部办公门户实现业务和信息的汇聚和整合之后,再向行政服务中心内部的用户提供信息服务。

在这种情况,对于行政服务中心内部的窗口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即可在一个单一的视图下,办理自己在审批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等(未来新增的专业系统均可无缝的接插到Portal服务总线上)系统中所有事务,查阅自己被授权可访问的所有信息,而且工作环境和界面,可随自己的个性化需求进行灵活的自定义,大大提高了内部用户的工作效率。

在行政服务中心内部还将建立形成统一的用户管理和集中认证机制,一方面形成最大化可重用的IT基础资源,并以此作为内部数据中枢神经体系,挂接未来待建的各类应用模块,另一方面,改善了Portal用户的使用体验,即用户通过一个身份、一次认证,即可访问内部的所有应用系统。

2、信息交换平台:

在未来新的信息管理体系中,信息交换平台将真正成为各网之间数据传递和交换的中枢机构。

3、政务专网

政务专网内部主要为现有各后方单位的OA或审批管理系统,未来将考虑通过信息交换平台和电子印章及签名技术,实现行政服务中心各审批单位与后端单位之间通畅的信息往来。

4、网闸

网闸设立在内网和外网之间,确保内务外物理链路不存在通路的情况下,完成安全可控的数据交换,实现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外网反馈的政务统一应用,更有效的发挥政府对公众的服务与沟通智能,推动电子政务的深入贯彻。

5、Internet外网

Internet外网用来在网上受理办件申请并接受业务查询,并提供信息服务,考虑建设政务实名信箱,拓宽政群之间的沟通渠道,提升行政服务水平。

下文我们将对未来的建设任务进行分别简述。

4.1 并联审批系统

4.1.1并联审批核心功能

系统以J2EE为核心体系,遵循统一LDAP规范,采用天腾通软科技有限公司的应用工作流引擎和三层次体系架构,重构审批大厅管理系统,功能实现按照

共93页第18页

行政并联审批系统的特点和现有操作模式,来设计成基于B/S架构模式的应用。

主要功能组织如下:

4.1.1.1 基础信息

·单位管理;

·服务项目管理;

·用户管理;

·组织架构管理;

·工作日期管理;

·系统级权限管理。

共93页第19页

4.1.1.2 审批流转

对即办件、承诺件、联办件、补办件、退回件等进行分类管理。并对需要协作流转的办件工作提供流转支撑和管理平台。

各项审批事项流程与相应的办件流程的流转,在审批事项的流转过程客户首先填写相应的申请单,然后发送给相关的窗口受理人员,受理人员收到客户填写的申请单后,根据申请单中填写的资料判断是收件、即办还是退件,并建立相应的通知单打印给客户,如果同意收件并且要补件的则执行补件和补件完成步骤,否则进入内部审批步骤,内部审批步骤完成后,流程又流转到窗口受理人员进行出件,这时如果要进行收费,则执行收费步骤,然后转收件步骤,如果不需要收费则执行出件步骤建立并打印出件通知单。

该模块主要工作量集中在各类审批件的流程的制作上,所有审批事项流程通过工作流因其设计工具完成设计。

4.1.1.3 办件通知

完成窗口办理人员在办件过程中各种通知的生成、修改、打印等功能,这些功能在审批流程的流转过程中被调用。

4.1.1.4 审批通知

在单位和个人在大厅办件的时候,可通过录入其移动、联通或PHS(小灵通)电话号码,在每个审批环节完成之后,由系统自动通过短信网关向单位业务办理

共93页第20页

人员或个人发送办理信息。

4.1.1.5 业务防护

采用技术手段,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要求和“能进则进、宜进则进、可进必进”的原则,除特殊情况经县政府批准外,县、乡两级政府部门的所有未纳入中心受理的事项或两头受理的事项都必须纳入中心受理和办理。凡是纳入中心的事项,原单位不得再行受理和办理,后端部门不得代替窗口服务人员受理窗口服务,窗口服务人员不得代替后端部门代签办理意见。从技术层面上杜绝不符合管理制度的错误工作程序回避监督的现象;各窗口单位要按照“既受又理”的原则,对窗口充分授权,确保窗口有权办事、能办成事、快速便捷办事。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审批监督机制,加强对许可行为和服务效率、服务质量的监督,把事前审批与事后监管有机统一起来。

4.1.1.6 工作流引擎

工作流平台要求采用J2EE技术开发,后台通过JDBC数据库访问接口访问各种关系型数据库,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开发将有利于后续的统计、报表、分析工作,同时能够实现严格的数字化考核的管理。

工作流平台需要提供复杂业务流程和表单的自定义技术,完全不用编写任何代码就可以完成流程和表单的制作,以加快流程类应用的实施速度。同时,一旦流程流转逻辑有所变化需要对流程进行调整时,也可以直接通过流程设计工具来完成,以降低系统维护的难度。

共93页第21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ym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