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时政情境教学的实践研究

更新时间:2023-05-23 17:2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时政情境教学的实践研究

上海市长江第二中学 张琼

【内容摘要】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热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做合格的公民。这就要求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要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工作落到实处,而时政情境教学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利用时政资源,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搭建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自主学习的平台,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进而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关键词】时政教学 情境教学 时政情境教学 一、研究课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意义

第一、思想品德课教学与时政教学本身是密不可分的。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现实性、开放性和时政性极强的学科,它是一门与社会发展合拍共舞的学科。能不能运用好时政资源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兴趣源,直接关系到本学科的生命力,直接关系到本学科的教育力。把时政教学与思想品德课教学进行整合,有利于弥补教材相对于社会发展滞后的不足,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

第二、目前思想品德课时政教学现状使时政情境教学更加紧迫。

在初中阶段,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学校每月不少于一课时的时政教学,但在具体落实和实施中,都存在着缺位或不到位的现象。客观上有课时不够的因素,比如六、七年级思品每周1课时,八、九年级思品每周2课时,而且新课程更加关注师生互动,关注生成性问题的解决,所以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很是紧张;主观上有老师不重视的原因,不少老师认为时政教学在平时是可有可无的,所以临到考试或组织学生参加时政竞赛前才进行突击性准备,甚至不少初三毕业班的老师也把时政教学放到复习的最后阶段来应对学业等级考。但是作为思想品德课程,如果单纯地为了考试、竞赛而进行时政教学就弱化了学科的功能,扭曲了时政教育教学的本真,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挫伤学生对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所以对时政教学要有明确认识,一定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社会热点相结合、与学

生兴趣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意识以及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关键词界定: 时政教学

是指对学生进行当前的国内外形势及有关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有效灌输以及帮助学生形成时政意识的教学。它相对独立,但又与思想品德教材紧密相联,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情境教学

指在教学中,创设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产生情感体验,刺激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时政情境教学

是指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引进时政内容和重大社会热点问题,创设材料情境和问题情景,从而引导学生共同关注时事,能提出问题或引发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 二、我们的实践

(一)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方法 1、课题研究的目标

构建师生互动的时政情境教学模式,提升师生的时政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教材知识探讨现实问题的能力,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适应时代的变迁与学业等级考试的要求,践行新课程倡导的理念,提高思品课课堂的实效性。 2、课题研究的方法: 实践研究和经验总结

根据思想品德教材的教学内容,在学生初步了解时政知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取国内外的大事,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及时进行灵活多样、生动直观的时政情境教学。

1、课前——发动开展学生时事新闻摘录或剪贴的活动。

近期国内外重大时事新闻(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体育)摘录或剪报拼贴,每周1条,八、九年级学生在剪报上加感想。

2、课始——组织学生进行主题为“社会大课堂”的展示活动。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层次、认识水平、教材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整合不同类别的时事新闻进行因材施教。

3、课中——引导学生体验由书本理论知识联系到社会实际再由社会实际上升到书本理论的思维过程。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一条基本原则,因此在讲课的过程中要适时地列举相关的、热点的时事新闻为教材中的内容作阐释、佐证,同时培养学生用课本理论知识来解释分析社会现象和新闻事件的能力。 4、课后——布置学生完成以时事新闻为素材的习题。

学习训练是思想品德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通过这些训练形式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和感悟本课程的基本道理,着重训练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内容

1、探索时政情境教学具体实施方法。 学生角度:

1)课前:分组合作,多途径收集相关时政热点资料,编制时政剪报。

2)课中:根据教师创设的时政情境,结合相关教材内容,运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展开讨论交流,以提高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课后: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时政热点或社会问题,结合已学的思品知识进行分析,撰写小论文。 教师角度:

1)课前:精心备课,结合学生所搜集的时政资料,设计生动活泼的时政情境,提出启发式问题。

2)课中:发挥主导作用,用创设的时政情境组织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探索多维度时政情境教学模式,撰写论文。

2、探索学生进行时政学习的成果形式。

随堂重要时事评论、热点时事专题讨论、时政剪报制作与评述。 3、探索时政情境教学的设计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过程

1、进行理论学习与研究,转变观念,提高教师业务素质。首先学习新课标,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实质,进而学习教科研方面的理论知识,了解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思路,使课题研究有明确的方向。

2、讨论并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上报课题立项。按年级分工落实课题小组成员的工作。问卷调查学生学习思品的想法、需求、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建议等。从调查结果看,一方面学生普遍对思品学科兴趣不大,希望思品课多一些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少一些说教;另一方面学生普遍对国际、国内重大时事关注不多,知之甚少,大多对娱乐新闻很感兴趣。由此看来,时政情境教学的实践研究显得非常必要。 3、探索出时政情境教学的有效方法 1)举行课前五分钟新闻发布会 2)以时事热点为话题导入新课教学 3)利用时事材料丰富教学内容

4)引导学生对时事进行评论,撰写小论文 4、分年级的做法:

1)六年级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时政新闻,课前5分钟进行播报;教师逐步引导学生结合所学课题来收集时事材料,将时政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由于六年级是每周一课时,所以一般分为6个小组,每周一个小组收集时事材料,派一名代表课上播报。一学期轮到三次,既保证每位学生参与,又减轻了学生负担。设立奖励机制,评选认真准备时事材料的小组,给予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加分。 2)七年级主要是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时事热点为话题导入新课教学。结合七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为学生创设大量贴近其生活的时政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健康心理的培养和自觉道德行为的评判。

3)八年级主要是根据教材法律知识学习比较多的特点,结合《案件聚焦》、《第四焦点》、《今日说法》等法制宣传栏目,运用真实的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带着问题进入教学。由于播放的视频新,内容实,情境真,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法律判断能力和运用能力。

4)九年级主要是根据学业等级考的要求,确立了“以知识点带动热点,以热点落实运用点”的热点情境教学,将国情、国策方面的时政热点情境带入课堂,让枯燥的理论在鲜活的热点情境中生动起来,从而引导学生学习与思考,提高鉴别、

归纳能力,学会辨证地看待社会现象。 (四)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

1、教师的科研意识不断增强,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1)目前,我校的思品学科已形成一支教学和教研能力比较强的教师队伍,课题组的5人中,区级教学骨干教师1人(张琼),淞南镇教学骨干2人(吴颖、何雅琴)。

2)积累了不少优质教学设计,在区域内资源共享。(节选2份)

发放消费券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2、课前小调查,并制作小报: 你周围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 你准备怎么做来改变这种现象? 教学内

容: 教学环节 一、新课引入: 播放视频: 动画短片“小马过河” 教师活动 师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哪些道 理? 归纳: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引导 学生懂得 “社会对我们来说也 就像小马要过的那条河, 只有 主动融入这个社会, 才能了解 社会,并学会自主自立。 ” 学生活动 学生: 观看视频,并畅所欲言。

二、课堂辩论: 播放 PPT 案例:老人跌倒自称 “是自己摔的”才有人出手相 救。

师问: 1、 老人跌倒后为什么急喊 “我自己跌的”? 2、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归纳: 教师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基 础上, 引导学生学会用辨证的 眼光看社会, 既不要把社会想 象得十全十美, 也不要怀疑一 切。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是 复杂的, 既有积极面也有消极 面。

学生: 观看 PPT,并畅所欲言。

学生观看两组画面。

播放 PPT 图片:

播放 PPT 案例: 杭州旅游消费券 在沪首次发放。

师问: 1、发放消费券是利大于弊还 是弊大于利? 2、你怎么看杭州旅游消费券 在沪发放过程中产生的混乱 现象? 归纳: 教师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基

学生: 观看 PPT,并畅所欲言。

础上, 引导学生能正视复杂的 社会现象, 区别对待社会的积 极面和消极面。 师问: 你的周围有哪些不尽如人 意的现象?课前让同学们分 小组做了调查, 现在展示我们 的调查成果。 (对于学生的小报质量做点 评, 并把本组学生探究学习态 度以等第形式记录在册。 ) 师问: 你准备怎么做来改变这种现 象? 归纳: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 度, 不能因社会上的消极现象 而放低对自己的要求, 要为克 服社会的消极现象做力所能 及的事情, 以奉献社会、 让社 会更美好为己任。 学生: 分小组展示。 (用投影仪方式 展示自制小报。 )

三、社会观察: 以小组为单位, 展示课前小调查 成果——自制小报。

学生: 从自身出发,畅所欲言。

四、情景讨论: 根据学生的调查, 以此为话题 展开讨论。

五、课堂小结:

教师寄语: 社会是复杂的, 既有阳光, 学生: 也有阴霾。 我们要在融入社会 一句话感言。 的过程中, 学会区别对待社会 的积极面和消极面, 树立积极 的生活态度, 从而使自己逐步 成熟起来。

教学反思:

长江二中课堂教学改革教案设计 课题: 第三课第二框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学科: 初中思想品德 执教时间: 2012 年 11 月 22 日 执教学校: 上海市长江第二中学 执教班级:九(5)班 执教人: 张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含义;理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等重要,不

可偏废;知 道精神文明建设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图片展示、材料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正确理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相 互关系;初步培养学生能够运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关知识分析社会现象,提高学生 辩证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立志为两个文明建设做准备。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难点: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有关资料 2、教师收集相关资料图片,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新闻发布 学生活动 发布十八大报告部分内容

引出课题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确保到 2020 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我们的国民 生产总值比 2010 年翻一番, 为我们 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请你大胆 想象一下那时候我们的生活水平是 什么样? 课题出示 提问:文明包括哪些方面? 介绍十八大报告中的“五位一体” 提问: 什么是物质文明?它表现为什么?

想象描绘 2020 年的生活

讲授新课 (1)物质文明、精 神文明的含义(板 书)

阅读课本知识窗 对照课本,分辨十八大报告中节 选的内容分别属于哪一种文明

3)部分老师撰写的论文在各级专业杂志上发表或在各级获奖、交流。(节选2篇)

长江二中 张琼 现

代教学论指出: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 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间的互 动。所谓师生互动,就是师生双方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以平等对话为基础,相互交流、沟通 和共同发展,它是一个以教材为中介的生命交流和碰撞的过程。然而,在以往的思品课教学 中,师生互动往往存在着许多偏差,主要表现为: 1、互动形式过于单调。机械互动多,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成性交 流比较少。 2、互动内容过于单一。认知互动多,情感互动和行为互动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少思 想和心灵的深层互动。 3、互动作用过于失衡。教师主宰课堂,学生的思路受教师的教学思路控制,课堂教学缺少 生命活力。 因此,我认为积极寻求解决策略,提高思品课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以 下我通过课堂教学的两个片段,谈谈自己在提高师生互动有效性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进行互动。 思品课, 学生最不喜欢的就是讲大道理, 空洞说教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不想听, 入不了耳, 又怎能入脑、入心?所以,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形式多样的学生参与学习、体验 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使之在互动交流中获得知识、 陶冶情操,以达到知、情、行的统一。 六年级思品第二课第一框《个人成长离不开集体》 ,教学目标要求帮助学生认识“个人总是 属于一定的集体,集体建设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 。大家都知道,六年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 女,父母长辈宠爱有加,很少有集体生活的体验,再加上年龄小的特点,要理解个人与集体 的关系有点难度。所以在课堂教学一开始,我就创设了故事和问题结合的情境: “今天老师 先讲个故事,想不想听?”一下子就抓住六年级小朋友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大家兴趣盎然。 “想听故事可以,但我有个要求,听完以后要回答老师提的问题。 ”同学们频频点头,表示 同意。 师:在美国加州的海岸边,有一个红杉树国家公园,那里的红杉树长的都很高,可以高达一 百多米,树龄也很长,长达一、二千年,有的甚至近三千年。公园的导游最喜欢问游客一个 问题就是——这么高的树,你知道它的根能扎多深吗? 大家七嘴八舌—— 生 1:一定很深的,估计也要一百多米吧。 生 2:是啊,寿命这么长,肯定根深叶茂嘛。 生 3:老师,美国夏天飓风很多的,红杉树又长在海边,根扎的不深,肯定会被吹倒。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红杉树的根一定很深。 师:其实红杉树的根很浅,大多只是生长在地层的

表皮上。面对狂风暴雨,红杉树为什么能 安然无恙呢? 学生们惊讶得张大了嘴,教室里安静不少。 师:原因就在于每一棵树的根都与其他树的根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相互扶持、相互支援。 学生恍然大悟。 师:你从红杉树的生存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学生们踊跃发言—— 生 1:一棵红杉树力量单薄,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抵抗狂风暴雨袭击。 生 2:每棵红杉树好比个人力量小,红杉树群好比集体力量大。 生 3:集体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个人的支持。

在我的引导、帮助下,同学们很快就理解了个人与集体关系原理,这个教学难点也就迎 刃而解。 二、抓住内容丰富的生成资源,进行互动。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带着属于自己的知识、经验、情感、灵性,在课堂中和 老师及其他同学对话、共享、碰撞。在这样的情形下,教学不再是静态的毫无生气的教案执 行过程,而是动态的生机活力的资源生成过程,所以教师要充分运用教学机智,抓住课堂生 成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以真正满足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需要。 在上六年级思品第六课第一框《生活富裕,不忘俭朴》时,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到在不同 历史时期,俭朴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会有所不同,但俭朴的基本含义还是一致的,我设计 了这样一个问题: “说一说老一辈人有哪些俭朴的习惯,你是否赞同这种习惯?为什么?” 。 学生们想了想,很快举手的很多—— 生 1:爷爷从不买新衣服,袜子破了补补再穿。 生 2:外婆剩饭剩菜不肯倒,下顿热热再吃。 生 3:喝完的饮料罐牛奶盒、过期的报纸、商品的外包装盒子,外公都要攒着卖钱。 同学们的发言非常积极, 有的还很精辟: “爷爷奶奶的俭朴习惯是跟他们生活的那个年代 国家物资不足相关的,有些习惯在今天不宜提倡,如剩饭剩菜不能食用,应该倒掉 ” ,我 马上插嘴: “倒掉多浪费啊,有什么解决的好方法吗?”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很快 达成共识“做饭菜时,要根据吃饭的人数多少来定量,避免剩饭剩菜造成浪费” ,我满意的 笑了。 这时,有个男孩举手: “我奶奶把水龙头调的很小,一滴一滴的,用桶接住,这样水表上 的字是不走的,可以节省水费钱” 。话音刚落,班上有几个女生抿嘴偷笑,我知道其实有不 少家庭的老人就是这么干的,只是男孩子单纯,不知道这事不光彩,坦然说出来了。我愣了 一下,心想怎样既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又能保护好他那颗童真的心呢? 师:那你赞同这种做法吗? 生:赞同,可以省下水费啊。 师:那你想一想,你家的水表不走了,那你接

到的这些水从哪里来呢? 男孩子想了想,有些不好意思了 我知道他已经意识到了这种贪小便宜的行为,坑害的 是国家集体的利益。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省水费的正确方法,我继续追问—— 师:要省水费,唯有节约用水,才能减少水费开支。节约用水,有哪些好方法呢? 学生纷纷举起了手,发言踊跃。 生 1:洗衣服的最后一遍水,攒在桶里,用来拖地板或者冲抽水马桶。 生 2:淘米水可以浇花。 生 3:夏天衣服少的话,尽量手洗,少开洗衣机洗,节水节电。 生 4:在大容量的抽水马桶水箱中放置一个灌满水的瓶子,抬高水位,每次可以少冲掉一点 水。 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原本是没有“怎样节水”内容的,但由于学生中出现了把贪小 当成节俭的思想偏差,所以我就及时调整,把“偷水”转化为“节水” ,既能对学生进行道 德品质教育,同时又能帮助他们掌握节约用水的好方法,最终也异曲同工地达成“理解、认 同俭朴精神”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非常好。 总之,有效的师生互动,是立足于学生真实思考的课堂互动,它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潜在性和差异性,想方设法让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积极、活跃的状态,

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触动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勇于表达 个人见解,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水平。

把时政教学与思品的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长江二中 张琼 中学思想品德课与其他课程的一个显著区别在于,思想品德课不是一门以单纯传授知识 为目的的课程,它更重要的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这一目标 的实现,必然要求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因此对中学生进行时政教学是思想品德课不容 置疑的任务之一。然而,时政教学却存在着误区,不少教师认为课时很紧,没时间专门开设 时政教学课, 再说思品学业等级考是实行开卷的, 考前突击一下在时政材料上圈圈划划就可 以了,殊不知这样的时政教学,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另外,初三思 品学业等级考在中考前的一个月里, 那时各个考试学科在综合复习阶段, 各学科都有大量的 学习任务等待学生去完成, 学生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消化时政资料, 而教师又 常常担心学生对时政问题的理解和分析不够准确、不够全面,总想通过自己的劳动,整理出 一份大而全的资料,让学生一看就能用,一看就能得到高分。学生在这种保姆式的教育下养 成了“等、靠、要”的坏习惯,遇到任何问题,都不认真思考,依靠老师,

等着老师给答案, 而一旦遇到新材料,就茫然不知所措了。 正是在时政教学上所存在的这些误区,使初中的时政教学形同虚设,学生对时政学习轻 视,能力无法提升。由此看来,传统的时政教学方式必须作出重大的变革,即要在平时的教 学中引进时政内容,让时政教学真正走进课堂,成为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途径。 现将实施《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时政情境教学的实践研究》以来,我们的一些做法总结如 下: 一、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利用课堂教学有的放矢的引入时政 思品课在一般人的印象里好像就是讲讲大道理、枯燥无味,这是因为思品教学离开了学 生的生活实际或者与学生的认识水平相脱节, 其结果学生必然感到索然无味。 要使学生学有 兴趣、学有所获,就必须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出发,有目标的引入时政,把教材内容和时政有 机结合起来。为了使引入的时政事例具有针对性, 教师要注意博采,广泛选材,电视、广播、 报纸、网络都是选材的常用信息渠道,要注意精挑细选、归类存档。一般来说,最好选取学 生熟知的材料,我常常是从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经济半小时、看看新闻网、新闻晨报、晚 报等学生熟悉的材料中选择,使学生有“这个我也知道,但我怎么没有想到?”“原来个中 、 竟有如此奥妙! ”的感慨。这种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思品课对生活的指导性,由此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这比单纯传授知识具有更大的意义。 二、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加强日常教学中的时政训练 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1、课前播报时政快讯 利用课前 5 分钟,播报时政快讯。事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准备,内容可以是国内外大事 也可以是反映民生的新闻,并要求作出书面点评,对准备充分、点评出色的小组记录加分。 时政快讯播报活跃了课堂气氛,开阔了学生视野,使学生树立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 事关心”的意识。 2、时政小论文评选 我们常说要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但在具体操作中,由于课时所限、教学内容多 的原因,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发表意见的机会并不多。因此,我常常寻找社会热点并以此, 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里按照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撰写时政小论文, 每学期组织一次优秀小论文12

2、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增强,综合素质有所提高。

1)学生对思品课的评价指数提高。实践证明,实施时政情境教学调动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题实施前后比较,在学校年度考核学生问卷中,思品课及思品课授课教师在各学科中满意率排名有较大提高。 2)养成关心时事的学生数量增多。有数据表明,课题实施前后,参加宝山区年度中学生时政大赛的学生人数增多,获奖人数增多。如:

2012年宝山区第九届“新世纪”杯中学生时政知识大赛,本校获奖名单: 一等奖(1人):顾黄情

二等奖(5人):陆帅杰、徐倩、时珠峰、徐帆、张静漪

三等奖(10人):赵嘉宜、丁雪儿、傅莱恩、杨普帆、马慧、周金盘、金世一、方士能、柏凤玲、方家辉

2013年宝山区第十届“新世纪”杯中学生时政知识大赛,本校获奖名单: 一等奖(2人):吴昊、赵嘉宜

二等奖(9人):王威、彭俊、杨颖、漆弈、黄佳雯、杨震、徐颖、时珠峰、顾黄情

三等奖(9人):王婷婷、茅庆泓、朱怡霖、施盈盈、叶菲、沈晶晶、徐倩、金世一、仇淇

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综合素质提高。时政情境教学为学生创造了锻炼能力的环境,通过活动,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对社会现象有了一分为二的认识,能看懂并理解媒体中的各种时政报道,有些学生更是能向老师提出较深刻、敏感的问题,师生在共同探讨中成长。在2013年的宝山区中学生小论文评选中,我校有多篇学生小论文分获二、三等奖。

2013学年度宝山区中学思品和政治课学生优秀小论文评比本校获奖情况: 二等奖:

1)基本建立了各年级的教学课件、视频、图片、试题库等资源库。 2)不断探索课堂内外的时政情境教育资源,并配合学校进行时政教育。 4、教学效果明显,初三学业等级考合格率稳步提高。 三、我们的反思 (一)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1、学生时政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单靠思品课六、七年级每周一节课和八、九年级每周二节课的课时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得到班主任老师的支持与配合,可以利用晨自习、午自习的时间读书看报、看新闻,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好习惯。

2、教师自身素质问题。时政情境教学模式对教师的备课要求极高,不仅要研究教材,还要研究学生,结合学生查找的时政资料,所以花在备课上的时间、工作量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受考试指挥棒影响,初中思品学科退出初三升学考科目以后,无论学校层面、学生和学生家长方面都把思品当做小学科(非升学考科目),普遍不重视。所以,不少思品老师认为,花这么大的精力备课、教学不值得,这就反映出教师本身的素质问题。 (二)下一步打算 1、精选、精用时政材料。

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时政材料,并注意挖掘材料中的重要教育价值。在选取时政材料时,首先必须注重材料的时效性和新颖性,挖掘鲜活的时政资源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在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其次,选取的材料还应当紧扣教材知识体系和进度,与教学主题相吻合,运用这样的时政材料才能

做到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实现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的教学效果。

时政材料不仅要选得好,更要用的好。一要适度:重质不重量,注重教学实效;二要广度: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同一知识去分析理解不同的时政;三要深度:即“一材多用”或“一例到底”。教师应精心设计所用时政材料,贯穿整个课堂内容,并深入挖掘教材其他相关知识,使学生由易到难不断提高分析、概括、应用能力。

2、转变教学理念,提高师德和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时政情境教学课题的实践与研究,使教师们抛弃应试教育思想,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实践、领悟、探索、创新,从而使思品学科成为学生乐学的学科。继续做好: 1)课前:潜心备课,熟悉学生所搜集的时政和评述,精心设计生动活泼的时政情境材料,提出启发式问题。

2)课中:发挥主导作用,用创设的时政情境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用时政与知识的结合来帮助学生体验知识、理解内化知识。致力开展多维度的时政情境教学模式。

3)课后:创设时政情境化作业巩固知识、运用知识。

总之,课题研究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与困惑,短期内也不会有很明显的效果。但我相信,研究问题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只要我们统一思想,团结协作,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我们一定会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

四、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丛书: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1日)

2、《情境教学操作全手册》,冯卫东编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年6月1日) 3、《教师教学情境创造力策略》,廖丽芳,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1日)

4、《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胡田庚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1日)

5、《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1日)

6、《改善学生课堂表现的50个方法:小技巧获得大改变》,布鲁肖和托德 威特克尔,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年7月1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yf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