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作文时评最新热点素材(2017年9月份10月份)

更新时间:2023-11-19 10:5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8虞城高中高三作文时评材料精选(三)

微信换脸焕发中国科技的勃勃英姿

从25日下午5点开始,用户在微信启动时会发现开机图更新了,这是微信6年来首次“变脸”,之前用的是美国卫星图片,画面显示的是人类起源的非洲大陆上空,现在变为我国新一代卫星拍摄的气象云图,画面呈现的是中国大陆上空与华夏文明起源地。(9月26日《北京青年报》)

这当然是一个令人自豪的变化,气象卫星真的让人提气,大长国人志气。殊不知,一张小小微信启动图的“国产化”更新换代,背后是中国科技人员长达十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不懈追求,见证着中国科技发展的巨大进步与努力飞跃。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涉及遥感领域红外光谱技术的一场革命,可对上百公里的大气层实行分层“切片”式扫描,测出每一层的温度、湿度等数值,为天气监测提供精准服务。由于难度太大,美国都中途放弃了,欧洲也大幅调整了计划,中国的科学家却不愿放弃,经过15年的持续努力,终于大功告成,“啃”下这块硬骨头。

一颗气象卫星的研发周期长达十几年,从第一颗到最后一颗上天,又有好几年,再加上在轨运行的维护任务,一辈子的时间也就只够做一批卫星,但科学家们无怨无悔,毕生的精力,都消耗在繁琐的研究中。不久前,科学家南仁东因病去世,他的事迹才广为人知,20多年就执着于一件事,即“中国天眼”工程的建设,从壮年到暮年,把一个设想变成领先世界的工程。

这样的坚守,在科技界可以说是常态,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往往要几代人的接力行动,凝聚着众多人的心血,却默默无闻,既不能登上领奖台,又不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但关国计民生,潜在社会效益与价值难以用金钱来衡量。任何科技的进步,最终都是改善民生,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便捷与福祉,“天眼工程”“气象卫星”之类,看起来高高在上,又与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科学家十五年磨一剑,不仅是让风云四号气象卫星上天,改变你的微信启动图,用户还可以在微信中及时获取恶劣天气状况预警、收看相关气象视频的直播。

微信“变脸”是中国气象卫星升级换代的技术飞跃,背后是中国众多科技项目一鸣惊人的写照。比如,在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堆计划,俗称“人造太阳”工程,中国正在实现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华丽转身,“过去是西方给我们研制装备,现在是我们帮他们研制装备。”从生命科学到核能利用,从大洋钻探到全球气候变化,从高能物理到空间科学,这些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中,中国科学家的身影越来越多;从我国学者到国外学习、观测、研究,到随着我国科研水平的提升、大科学装置的陆续建成,前来合作的外国学者越来越多,人才的双向互动更加频繁。

评论:上海警察“抱摔”事件,让我们明白什么道理?

这两天,上海警察“抱摔”事件,成为网络舆论热点。舆论场上,各种观点交织,挺警察坚决执法的有之,批警察粗暴执法的有之,批女子阻扰警察执法的亦有之。

如何客观理性地看待这个事件?综合各方观点,女子和警察双方都有错。 首先,女子干扰执法肯定是错误的。你家的车违章停放,按律当罚,不能因为你抱着孩子且态度蛮横,警察就放你一马吧?如果这样,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其次,警察执法简单粗暴,尤其是危及到孩子安全,显然也是错误的。当天晚上,上海市公安局就此事发声:民警为制止当事人无理纠缠而粗暴执法是错误的。当事警察也受到了处分。至此,关于这个事件的是是非非应该基本明晰。

这两天,网络上还冒出很多美国警察文明执法的视频,意思是:“瞧瞧人家”,确实,这些视频看起来都很美好。但是,这也不能说明美国警察执法没有瑕疵,正如上海警察“抱摔”事件也不能说明中国警察都是野蛮执法吧?

我仔细看了那几个关于美国警察文明执法的视频,发现一个共性,那就是那些视频里的老百姓都很配合警察执法。

我请教了几个在美国生活过的朋友,在美国遇到警察执法时,如何正确应对?朋友们的回复都是:按照警察的指令,配合执法。一个朋友还讲了自己的经历:每次都要把双手放在警察看得见的地方。

应该承认,中国的法治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个差距,首先体现在全民法治意识的差距上,说具体一点,警察的执法水平和老百姓的守法意识都有差距,都需要同步提升。

有过出国经历的人会发现一个现象,欧美的各大城市,都没有交通护栏,而中国的各大城市包括北上广深,大街上交通护栏林立。中国和美国的交通规则基本相同,为什么人家不需要交通护栏,而中国离不开交通护栏?原因很简单,中国人的规则意识普遍较差,所以,执法部门不得不使用交通护栏这样的“非人性化”手段来辅助执法。可见,交通护栏这个“非人性化”东东的存在,于“体制”(交通规则)无关,与国民素质有关。

说到这里,我冒出一串疑问:如果美国警察遇到一个怀抱孩子的人不依不饶阻扰执法、甚至对他进行推搡辱骂,他会怎么办?如果我是当事警察,我会怎么办?正确的处置方法应该是什么?

当然,也许有人会告诉我,要耐心说服解释,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可是,如果这些做法都无效怎么办?我是应该升级执法强度以确保执法到位?还是应该中止此次执法以免造成不良影响?或者先把孩子从对方手上抱过来确保孩子安全以后再执法?如果对方不让我抱孩子怎么办???简直脑子不够用了。

这不是钻牛角尖,对警察来说,这是一个具体而现实的问题,几乎随时都会遇到。尤其是对年轻警察而言,仅仅告诉他错在哪里是不够的,还应该告诉他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只有这样,他们下一次遇到这类事,才会知道怎么办,才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中国的舆论场从来不缺批评家。只要社会上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有很多人站在道德的或法律的高地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基本上只有批评没有建议。因为,批评容易,而建议烧脑。关于上海警察“抱摔”事件,我看了很多篇评论,几乎是千篇一律的批评,要么批评女子,要么批评警察。而警察如何在文明执法的同时确保执法到位?是否有区别各种情况下(如老人、抱孩子的大妈)的分解动作?老百姓在遇到警察执法时应该如何正确应对???这些问题,则无人提及。

道理不辨不明。

在我看来,网络舆论就上海警察“抱摔”事件展开讨论,是蛮有意义的。这些讨论,有利于明辨是非,有利于提升全民法治意识。其至少让我们明白两层意思:其一,对警察而言,文明执法应该摆在首位,遇到阻扰执法的行为怎么办?如果阻扰执法者是老人妇女应该如何区别对待?这是警察管理部门应该尽快研究的细则,不然,类似“抱摔”事件还会发生。其二,对老百姓而言,也应该明白:现场配合警察执法,是法治社会公民的义务;如果你对警察的执法有异议,应该事后投诉,而不是现场干扰执法;如果现场阻扰执法,将被依法追究责任。(央广评论员彭小毛)

抗法或执法,能不当着孩子的面吗

近日,几段“交警绊摔抱娃女子”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中,一名怀抱小孩的女子与一名警察发生冲突。后来,该女子被警察摔倒,手中的孩子也随之摔

落在地。幸好,该女子和孩子经医院检查并无大碍,而涉事民警则当即被停止执行职务并接受警务督察部门调查。

该女子之所以敢跟警察叫板并几次推搡对方,多半是认为她怀抱中的孩子可以成为自己的“挡箭牌”。此时此刻,她顾及的是自己的愤怒和情绪,是自己的利益和感受,却唯独没有考虑到自己的一言一行正被孩子全程旁观,没有预估到孩子可能遭遇的危险。

警察却并没有将孩子视作对方的“免死金牌”,终于还是一脚绊倒了跟自己纠缠不休的女子并将其制服。此时此刻,他顾及的是执法的严厉与权威,是自己的职责或颜面,却唯独没有考虑到自己的一言一行正被孩子全程旁观,没有预估到孩子可能承受的伤害。

一方代表个人,一方代表国家机关,都在试图证明自己的强大,却都不约而同地忽视了弱小孩子的存在和利益。虽然警察在制服女子之后抱起小孩进行安抚,但孩子因此产生的心理阴影却可能是一辈子也挥之不去。一个年幼无知的孩童或许很难看懂大人的世界,但那些看似成熟的大人又何尝能够真正读懂纯真的孩子呢?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是无辜的,孩子眼中的世界是美好的。所以,无论成人的世界如何复杂,都请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不要残忍地用消极和阴暗摧毁孩子的天真,不要无情地在孩子的三观上插上一把仇恨的“刀”。这些,太过恶毒,也是一种变相的“屠杀”,之后再进行什么样的教育和引导或许多回天无力。 而事实是,一方面,有一些成人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时候,却偏偏要当着孩子的面,丝毫不懂得保护孩子:半夜三更将孩子带在身边作为掩护,做些偷鸡摸狗的勾当;孩子坐在车上却仍故意闯红灯,结果不幸遭遇车祸;将孩子扔在一旁不管不顾,自己在牌桌上抽烟赌博;带孩子去公共场所,为了一点小事就对他人恶语相向拳脚相加;还有夫妻之间争吵不休、忤逆老人不尽孝道、言而无信不守承诺等等之类的片段,也常常在孩子面前肆无忌惮地上演。 另一方面,粗暴简单的任性执法在现实中时有发生,有些执法者丝毫没有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意识,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的理性化、人性化执法亟待加强。几年之前网络上流传过一张发人深思的照片:城管和游商相互对峙,人群中,年幼的兄妹俩拼命保护家人,妹妹痛哭着,哥哥双眼中尽是愤怒。违规经营的摊贩的确有错,以孩子作为“保护伞”的行为更应受到谴责,但这些都不是执法人员没有避开孩子执法甚至暴力执法的正当理由。

还有一段视频也曾在网络上引发关注:一名四岁左右的小男孩手拿钢管,大声呵斥城管人员“你们要干什么”“不准欺负我奶奶”之类的话。当违规经营的摊贩需要小孩子来“撑腰”,当本应正当的执法遭到小孩子的“抵抗”,不知道视频里的那些吃瓜群众是如何笑得出来的,而理与规、情与法之间,难道真的是水火不容而难以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吗?

董卿跪地采访 这才是真正开学第一课

每一部文化类作品都是导演带给观众朋友们的一份特别的礼物,观众朋友们无一不怀着急切的心情等待播放的那一瞬间。我们喜欢看这样的文化类节目,不是因为对于国内娱乐性高于文化性等类型节目的厌恶,而是因为透过这样一个节目我们能学到些什么。“董卿跪地采访”在微博上成了热搜,热度一直持续到今天。被反复播放那段“董卿三分钟三次下跪”的视频来源于2017年9月1日的一档电视节目《开学第一课》。(中国日报网9月3日)

堪称央视“一姐”的董卿,骨子里透着一种高贵和典雅,咋一看,用“满腹诗书气自华”形容再好不过。每年大年三十的春节联欢晚会中,我们都能看到董卿的身影,观众们对这样一位“女神”级人物纷纷表示赞赏。同许多地方卫视一样,央视现如今推出了各种类型的文艺类节目,诸如《朗读者》,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实现让文化感染人、教育人、鼓舞人的作用。 令人意外的是,这一节目的受众群体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受限,而是受到了来自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群体的喜爱。透过眼神,我们可以看到董卿的“三次下跪”别有一番韵味。正如《开学第一课》的主题“中国骄傲”一样,董卿也是一种“骄傲”。节目邀请了以中国硬汉形象火了整个暑假的吴京、著名的钢琴演奏家郎朗以及当红小鲜肉吴磊等一系列孩子心目中的“偶像”,同时在节目中也邀请如北师大王宁教授这样的专家,为孩子们教授中国汉字、中国诗词等中国传统文化。这样的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节目,让许多家长和小朋友们感受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让最有说服力的人物来讲解和主持这一课实在是妙不可言。

从董卿三次跪地采访的对象来看,许渊冲是一位从事翻译工作已经70多年的翻译大师。带着崇拜又尊敬的眼神,与老人保持平视,带着关切又心疼的语气问候老人,董卿每一个动作都诠释了优雅、谦逊、大方的中国女子姿态。她被称为“最美的中国骄傲”,实际上是在向尊老敬老的文化精神致敬,这也给《开学第一课》的内容增添了几分色彩。

董卿三次跪地采访,向文化致敬,向知识致敬。“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观众应该透过这一平和的举动,执着于内心的好故事,而不必纠结董卿的举动是否是在“做秀”。一部好的作品不仅拥有实实在在贴近大众生活的内容,更在于深层次寓意故事的挖掘,这不仅是董卿想要传递给观众们的内涵,也是《开学第一课》最有价值的亮点。对于学习这一文化精神而言,不仅需要孩子上好这一课,也需要成年朋友们仔细打量。

1、博士生扫下马路,何需大惊小怪

同济大学博士生田俊涛利用暑假替做清洁工的父母扫马路,本是生活小事,经媒体披露后却迅速引发热议。很明显,引燃舆情的还是其博士生的身份与扫马路的工作形成的巨大的反差。私以为,小田扫马路这件事真的没必要大惊小怪。

言感动者未免有些太过矫情。寸草报春晖,当是为人儿女者之本分。这与儿女现在是什么身份并无关联。驰骋沙场数十载的一代名将许世友见到阔别已久的年迈母亲当即下跪,成功缔造京东商业帝国的事务繁多的业界骄子刘强东在母亲生日时依然坚持亲自下厨为母亲煮上一碗长寿面??倘一位博士生替父母扫下马路就让大家如此“感动”,那面对这些沙场大将、商界巨子的孝行又当如何?而且,这“感动”的背后还可能暗含着一个坏逻辑。所谓感动,必为少见。那是不是说时下的高学历者能如此替父母劳作而减轻其劳累者太少呢? 而言其不值、指其作秀者则实在有些太过无聊。倘非周边知情的街坊,其实来去匆匆的路人并不会知晓也不太会关心这位扫马路的年轻人是个什么学历。最初披露这一消息的也只是一则普通的微博而已。指其作秀,那是要“秀”给谁看呢?再者,倘是个官员,如此一“秀”,似可现其亲民之风。可一个博士生不秀学识而“秀”扫马路,又能“秀”出什么来呢?想想都有些不着调。 倒是主张小田应该早点出来工作以减轻父母负担之说颇值警惕。这种指责乍看上去很有道理。家境困难,父母为支持其读书而来嘉兴做环卫工。如果田

俊涛早点出来工作而不是选择读硕读博,其父母自然就不必如此辛苦。但稍想下就会发现此说不妥。按此逻辑,倘田俊涛不选择读大学甚至是不读高中便外出务工,岂不是能更早减轻家庭负担?这显然有些荒谬。——知识改变命运!尽管时下这句话对于出路更多的城市孩子来说并不总是正确的,但对于来自农村特别是家境并不富裕的田俊涛们则一定是毋庸置疑的至理名言。山高我为峰,求学路上不断登攀,所能奋斗的层级越高,改变自身命运乃至帮助整个家庭脱离困境的机率也就越大。其给予父母的也就不只是经济上的帮助,更是精神上的莫大慰藉。换言之,时下田俊涛的父母在城市做清洁工或许还很辛苦,但他们铁定会为有这样一个读博士的儿子而倍感自豪和骄傲,他们的精神世界并不贫瘠,甚至会有满满的幸福感。而未来,一个博士毕业的田俊涛也铁定比一个本科毕业甚至只有初中学历的田俊涛能更好地把握自已的命运。

如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来自贫甲天下的定西残疾学子魏祥尽管仍需继续依托母亲的辛苦照料,却依然选择了考取清华深造,为什么来自贵州贫困山区的周莹同学尽管父亲多病、家徒四壁,连学费都根本凑不出来,仍义无反顾地选择贷款资助而入读大学??

能如此想,我们或许就不会为一位博士生暑期替父母扫下马路而品头论足甚至惊诧莫名了。寸草报春晖,仅此而已。我们理当待之如常!

2、舍身救人,岂有值与不值!

7月6日,成都铁路局重庆车务段荣昌火车站的值班员徐前凯为救一位横穿铁轨的老人,从运行的列车上跳下,在5秒时间内将老人拉出危险区域,但他自己却滑入铁轨,永远地失去了右腿。事后,他明确表示自己没有后悔过,如果时光重来,他还是会毫不犹豫。这则消息一出,不出所料,网上又冒出诸如“29岁小伙为救一位违章私自穿越铁轨的68岁老人而失去一条腿,价值何在?”这样的“值与不值”的论调。闻之心堵。

血沃大地佑神州,华夏总是能英雄辈出。纵是当今的和平年代,也绝不缺乏舍身救人的英雄。2015年天津港大爆炸,数十名消防战士与撤离的人流相向而行,一无畏惧分秒必争地冲向前方,牺牲在了近乎疯狂的火场。今年5月,福建宁德,消防战士姚为君在火场为搜救一名95岁老人时,因墙体倒塌不幸壮烈牺牲??2012年5月,黑龙江佳木斯,面对失控冲来的汽车,青年教师张丽莉为救两位学生而失去了双腿;今年8月,湖北利川发生劫持人质事件,关键时刻,刑警罗建波箭步上前,死死抓住歹徒的刀刃,为解救人质争取到了极为宝贵的时机??

舍身救人,这实际上也是庸常众生所难以企及的更为高远的人生修为与境界的自然体现,本就是值得众生仰视的英雄壮举。再多的礼遇与颂扬也不为过。生死瞬间,那更是近乎本能的反应,哪可能如视己利为一切、除了索取之外心中再无他人乃至整个世界的庸俗之辈精于算计,权衡个人的得与失。

如果精于算计,面对余震中山石飞滚的危急情势,参加九寨沟地震救援的战士怎么可能逆人流而上,冲向最危险的地段救人?

如果囿于一己得失,2008汶川地震,为获取第一手的灾情资料,建立灾区信息通讯,空降兵研究所所长、已48岁的空军大校李振波怎么可能带领15勇士冒着生命危险从4999米的高空一跃而下,进行这次被称为根本不具备基本条件的“自杀式”的伞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xx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