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练习题

更新时间:2024-02-03 08:2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概论

一、选择题 A型题

1. 下列微生物中,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 立克次体 B. 真菌 C. 衣原体 D. 病毒 E. 螺旋体

4. 细胞核的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胞

质内细胞器完整的微生物是: A. 立克次体 B. 真菌 C. 衣原体 D. 病毒 E. 螺旋体

5. 第一次用显微镜观察到各种形态的微生

物的伟人是: A. 吕文虎克 B. 巴斯德 D. 柯霍 E. 伊凡诺夫斯基 F. 弗莱明

4. 创用固体培养基和细菌染色技术,使得病

原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成为可能的伟人是: A. 吕文虎克 B. 巴斯德 D. 柯霍 E. 伊凡诺夫斯基 F. 弗莱明

5. 首次研制了炭疽疫苗、狂犬病疫苗的伟人

是: A. 吕文虎克 B. 巴斯德 D. 柯霍 E. 伊凡诺夫斯基 F. 弗莱明

6. 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

A. 单细胞,结构简单 B. 原始核、细胞器不完善 C. 二分裂方式繁殖 D. 有细胞壁 E. 对抗生素敏感

7. 有关原核细胞型微生物错误的描述是 A. 无核质

B. 无核膜和核仁 C. 细胞器不完善 D. 具有胞浆膜

E. 仅有核质、无核的形态

二、填空题

1. 微生物可以按细胞结构特点,分

为 、 、 三种类型。

2. 细胞的分化程度低,仅有原始核质,呈环状裸DNA团块结构,无核膜、和核仁的微生物属于 。

3. 寄居在人体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对人无害的细菌称为 。这些微生物在机体健康或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是在抵抗力低下时才导致疾病,这类微生物又称为 或 。 4. 能引起人类和动植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称为 。

5. 支原体、放线菌、 、 、 和 均属于 型微生物。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 D 2. B 3. A 4. C 5. B 6. B 7. A

二、填空题

1. 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2.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3. 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机会致病菌

4. 病原微生物或致病性微生物

5. 立克次体,螺旋体,衣原体,细菌,原核细胞

D. 脂多糖 E. 以上均不是

6. 维持细菌固有形态的结构是

A. 细胞壁 第一篇

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

第2章 微生物的生物学性

第一节 细菌

一、选择题 A型题

1. 用来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

A. cm B. mm C. μm D. nm E. pm

2. 下列哪种结构不是细菌的基本结构

A. 细胞壁 B. 芽胞 C. 细胞膜 D. 细胞质 E. 核质

3. 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

A. 蛋白质 B. 磷脂 C. 磷壁酸 D. 肽聚糖 E. 脂多糖

4. G—菌细胞壁内不具有的成分是

A. 粘肽 B. 磷壁酸 C. 脂蛋白 D. 脂多糖 E. 外膜

5. G+菌细胞壁内特有的成分是

A. 粘肽 B. 脂蛋白 C. 外膜

B. 细胞膜 C. 荚膜 D. 芽胞 E. 细胞质 7. L型细菌是

A. 细胞壁缺陷的细菌 B. 无核质的细菌 C. 细胞膜缺陷的细菌 D. 质粒丢失的细菌 E. 无致病力的细菌

8. 青霉素类抗菌素导致细菌死亡的机制是

A. 破坏磷壁酸 B. 损伤细胞膜

C. 干扰核糖体抑制菌体蛋白合成 D. 裂解细胞壁粘肽中N-乙酰葡糖胺和

N-乙酰胞壁酸之间的β糖苷键 E. 抑制细胞壁粘肽中四肽侧链上D-丙

氨酸和五肽桥之间的联接

9. 溶菌酶导致细菌死亡的机制是

A. 破坏磷壁酸 B. 损伤细胞膜

C. 干扰核糖体抑制菌体蛋白合成 D. 裂解细胞壁粘肽中N-乙酰葡糖胺和

N-乙酰胞壁酸之间的β糖苷键 E. 抑制细胞壁粘肽中四肽侧链上D-丙

氨酸和五肽桥之间的联接

10. 细胞壁的功能不应包括

A. 维持细菌固有形态 B. 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 C. 具有免疫原性 D. 具有抗吞噬作用 E. 参与菌体内外物质的交换

11. G—菌对青霉素、溶菌酶不敏感,其原因

A. 细胞壁含粘肽少,其外侧还有外膜层保护

B. 细胞壁含脂多糖较多 C. 细胞壁缺乏磷壁酸 D. 细胞壁含脂类A E. 以上均是

12. 有关G+菌细胞壁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 主要成分为粘肽 B. 含有磷壁酸 C. 对青霉素敏感 D. 含有大量脂多糖 E. 易被溶菌酶裂解

13. 细菌缺乏下列哪种结构在一定条件下仍

可存活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质 D. 核质 E. 以上均可

14. 关于细菌的核,错误的描述是

A. 具有成形的核 B. 为双链DNA分子

C. 是细菌生命活动必需的遗传物质 D. 无核膜 E. 无核仁

15. 细菌的特殊结构不包括

A. 芽胞 B. 荚膜 C. 鞭毛 D. 质粒 E. 菌毛

16. 下列哪种结构与细菌的致病力无关

A. 磷壁酸 B. 荚膜 C. 鞭毛 D. 普通菌毛 E. 以上均不是

17. 有关质粒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 细菌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基因 C. 为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基因 D. 具有自我复制传给子代的特点 E. 可从一个细菌转移给另一个细菌

F. 可自行丢失 18. 有关荚膜的错误描述是

A. 一般在动物体内或含有血清或糖的

培养基中形成

B. 可增强细菌对热的抵抗力

C. 化学成分可以是多糖,也可以是多肽

D. 具有粘附作用 E. 具有抗吞噬作用

19. 关于菌毛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多见于革兰氏阴性菌 B. 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 C. 用普通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 D. 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E. 普通菌毛与细菌的致病力有关 20. 下列哪项不是性菌毛的特点

A. 仅见于少数革兰阴性菌 C. 数目少,有1~4根 D. 比普通菌毛长而粗 E. 由F质粒编码

F. 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21. 判断细菌有无鞭毛可用:

A. 革兰染色后镜检 B. 墨汁染色后镜检 C. 特殊染色后镜检 D. 抗酸染色后镜检 E. 美蓝染色后镜检

22. 观察细菌动力最常使用的培养基是

A. 液体培养基 B. 半固体培养基 C. 血琼脂平板培养基 D. 巧克力色琼脂平板培养基 E. 厌氧培养基

23. 芽胞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是因为

A. 芽胞只在机体外形成 B. 芽胞对外界抵抗力强 C. 并非所有的细菌都能产生芽胞 D. 一个芽胞发芽只能生成一个菌体,一

个细菌的繁殖体也只能形成一个芽胞

F. 以上均是

24. 下列哪项不是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

A. 充足的营养 B. 合适的酸碱度 C. 适宜的温度 D. 必需的气体 E. 充足的光线

25. 细菌生长所需的无机盐最主要是

A. 锌 B. 钴 C. 磷 D. 铁 E. 铜

26. 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是:

A. 有性繁殖 B. 二分裂法 C. 形成孢子 D. 有丝分裂 E. 复制

27. 多数细菌繁殖一代所需的时间(代时)为A. 10~20分钟 B. 20~30分钟 C. 30~40分钟 D. 1小时 E. 2小时

28. 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最好选用细菌生长繁殖期中的

A. 迟缓期 B. 对数期 C. 稳定期 D. 衰亡期 E. 以上都不是

29. 能以简单无机物为原料合成复杂原生质的细菌是

A. 异养菌 B. 自养菌 C. 腐生菌 D. 寄生菌 E. 致病菌

30. 下列哪种试验不属于细菌的生化反应

A. VP试验 B. 甲基红试验 C. 硫化氢试验 D. 吲哚试验

E. SPA协同凝集试验

31. 下列哪种试验用于鉴定细菌对氨基酸的

分解能力不同

A. 糖发酵试验 B. VP试验 C. 甲基红试验

D. 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E. 吲哚试验

32. 吲哚试验是检测何种物质的代谢产物 A. 色氨酸 B. 丙酮酸 C. 胱氨酸 D. 甲硫氨酸 E. 半胱氨酸

33. 硫化氢试验是检测何种物质的代谢产物 A. 含硫氨基酸 B. 葡萄糖 C. 色氨酸 D 尿素 E. 乳糖

34. 属于细菌分解性代谢产物的是 A. 热原质 B. 硫化氢 C. 外毒素 D. 维生素 E. 抗生素

35.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细菌合成代谢产物 A. 内毒素 B. 外毒素 C. 抗生素 D. 抗毒素 E. 细菌素

36. 关于热原质的叙述,下列哪种是错误的? A. 多由革兰阴性菌产生,是细胞壁中的脂多糖

B. 可被高压蒸气灭菌法破坏

C. 吸附剂和特殊石棉滤板可除去液体中的大部分热原质

D. 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可引起发热反应

E. 蒸馏法除去热原质效果最好 37. 关于细菌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

B. 仅对与产生菌有亲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

C. 产生受细菌染色体控制

D. 可用于细菌分型和流行病学调查 E. 编码基因位于质粒上 38. 大多数有致病作用的细菌是

A. 专性厌氧菌 B. 专性需氧菌 C. 微需氧菌 D. 兼性厌氧菌 E. 以上均不是 B型题 问题 39~43

A. 芽胞 B. 荚膜 C. 鞭毛 D. 普通菌毛 E. 性菌毛

39. 具有粘附作用的结构是 40. 与细菌基因转移有关的结构是- 41. 用于判断消毒灭菌是否彻底的结构是 42. 细菌的动力器官是

43. 与细菌抗吞噬作用有关的结构是 问题 44~48 A. 细胞壁 B. 菌毛 C. 核糖体 D. 细胞膜 E. 质粒

44. 维持细菌的外形主要靠 45. 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是 46. 细菌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47. 形成中介体的细菌结构是

48. 光学显微镜下见不到的结构是 问题 49~53

A. 基础培养基 B. 选择培养基 C. 鉴别培养基 D. 增菌培养基 E. 厌氧培养基

49. 含有细菌所需的基本营养成分,可供大多数细菌生长的培养基

50. 用于培养和区分不同细菌种类的培养基 51. 能抑制某些细菌生长而有利于另一些细菌生长的培养基

52. 根据某种细菌的特殊营养要求,配制出适合这种细菌而不适合其他细 菌生长的培养基

53. 专供厌氧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别用的培养基

问题 54~56 A. 迟缓期 B. 对数期 C. 稳定期 D. 衰亡期 E. 合成期 54. 细菌的形态、染色性、生理活性等较典型,对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敏

感是在

55. 细菌繁殖越来越慢,死亡数越来越多,并超过活菌数是在

56. 细菌的芽胞、外毒素和抗生素等代谢产物的产生多在

C型题 问题 57~60 A. 青霉素 B. 红霉素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否 57. 能破坏细菌肽聚糖

58. 能破坏细菌核糖体的30S亚基 59. 能破坏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 60. 能破坏细菌细胞膜的结构 问题 61~62 A. 多糖 B. 多肽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否 61. 大多数细菌荚膜是 62. 少数细菌荚膜是 问题 63~65 A. 螺菌 B. 弧菌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否 63. 菌体呈一个弯曲的为 64. 菌体呈数个弯曲的为 65. 菌体细长弯曲呈弧形或螺旋形 问题 66~68

A. 芽胞 B. 荚膜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否 66. 有抗吞噬作用 67. 有抗干燥作用

68. 有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问题 69~70 A. 细菌素 B. 热原质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否 69. 能拮抗近缘菌

70. 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问题 71~75

A. 检测细菌对糖的分解 B. 检测细菌对氨基酸的分解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否 71. VP试验 72. 吲哚试验 73. 甲基红试验

74. 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75. 硫化氢试验 X型题

76. 关于细菌L型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 一类细胞壁和细胞膜均有缺损的细菌 B. 一类仅有细胞壁缺损的细菌 C. 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多不敏感

D. 在低渗环境中可生长

E. 在体内或体外、人工诱导或自然情况下均可形成

77. 关于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按其外形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 B. 无核膜或核仁,细胞器不完善,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C. 大多数细菌具有细胞壁 D. 只能用革兰染色法染色

E. 细菌的形态受温度、pH、培养基成

分和培养时间等因素影响

78. 芽胞具有强大抵抗力的原因可能是 A. 芽胞含水量少,蛋白质受热后不易变性

B. 芽胞具有多层致密的厚膜,理化因素不易透入

C. 芽胞内含有吡啶二羧酸,可提高芽胞中各种酶的热稳定性

D. 芽胞一般只能在动物体外才能形成 E. 芽胞折光性强 79. 有关鞭毛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B. 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C. 某些细菌鞭毛与其致病性有关 D. 具有抗原性

E. 电镜下可见

80. 下列哪种物质是厌氧菌在有氧条件下不能生长的原因

A. 缺乏细胞色素和细胞色素氧化酶 B. 缺乏触酶

C. 缺乏过氧化物酶 D. 缺乏超氧化物歧化酶 E. 缺乏载铁体 81. 人工培养细菌可用于

A. 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

B. 细菌学的研究 C. 生物制品的制备

D. 制成抗生素、维生素、氨基酸和酶制剂等

E. 制备基因工程载体和基因产物 82. 与细菌鉴定或分型有关的代谢产物有 A. 热原质

B. 外毒素 C. 色素 D. 抗生素 E. 细菌素

二、填空题

1. 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 。

2. 细菌按其外形不同,可分为 、 和 三类。

3. 细菌体只有一个弯曲的称为 ;细菌体有数个弯曲的称

温度为 。而霍乱弧菌在pH 生长最好,结核分枝杆菌生长的最适pH4. 细菌的基本结构主要有 、 、

为 。

和 。细菌的特殊结构

17.根据细菌代谢时对分子氧的需要与否可把

有 、 、 和 细菌分为 、 、 5. G+菌细胞壁中,除有共同组分 和 、四类。

18.常见的细菌的生化反应实验外,还有特殊组分 。 后者还可

有按其结合部位不同分为 、 、

为 。

和 。

6. G-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是 ;该组

分是由 、 和 三部分组成。其中 是G-细菌的内毒素。

7. 细菌的核糖体分 和 两

个亚基,某些抗生素如链霉素与 亚

基结合,干扰其蛋白质合成,从而杀死细

菌。 8. 细菌胞质中含有 、 和 等重要结构。其中 颗粒有助于鉴别细菌。

9. 细菌的荚膜有 、 和 作用。

10.根据鞭毛的数量和部位,可将鞭毛菌分成 、 、 和 四类。

11.根据功能不同,菌毛可分为 和 两类。前者与 有关;后者与 有关。 12. 最常用的细菌分类鉴别染色法是 。该染色法把细菌分成两类,被染成紫色的细菌称为 菌,被

染成红色的细菌称为 菌。 13. 一般革兰阳性菌的渗透压高达 个大气压,革兰阴性菌的渗透压

为 个大气压。

14.细菌的营养物质主要包

括 、 、 、 、

和 等。 15.影响细菌生长的环境因素有 、 、 、 和 。

16.多数病原菌最适pH为 ,最适生长

、 和 等四种。

19. 根据培养基的物理性状的不同,可把培养

基分为 、 、 和

三大类;根据培养基营养组成和用途不同,

可把其分为 、 、 、 和 。

20.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可出

现 、 和 三种生长

现象。 21.

半 固体培养基用于检查细菌 的 。有鞭毛的细菌经穿刺接种

于半固体培养基中呈 状或 22. 生长。 人 工

养细菌主要用于 、

和 三个方面。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

A 型 题 1.C 2.B 3.D 4.B 5.E 6.A 7.A 8.E 9.D 10. D 11.A 12.D

13.A 14.A 15.D

16.A 17.A 18.B 19.D 20.E

21.C 22.B 23.D 24.E

25.C 26.B

27.B 28.B

29.B 30.E 31.E 32.A 33.A

34.B 35.D 36.B B 型 37.C 38.D 题

39.D 40.E

41.A

42.C 43.B 44.A 橼酸盐利用试验 (吲哚试验 45.E 46.C 47.D

尿素酶试验) 48.B 49.A 50.C

19. 液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

51.B 52.D 53.E

基础培养基 增菌培养基

54.B 55.D 56.C 选择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 厌氧培养基 C型题 57.A 58.D 59.B 均匀浑浊 沉淀生长 表面生长 20.

21. 动力 羽毛 云雾状浑浊 60.D 61.A 62.B

22. 63.B 64.A 65.D 医学 工农业 基因工程 66.B 67.C 68.C

69.A 70.C 71.A 72.B 73.A 74.D

75.B

X型题 76. BCE 77.A E 78.ABC

79. ABCD 80.ABCD 81.ABCDE

82. BCE

二、填空题 1. μm

2. 球菌 杆菌 螺形菌

3. 弧菌 螺菌

4.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核质 荚膜 芽胞 鞭毛 菌毛 5. 肽聚糖 磷壁酸 壁磷壁酸 膜磷壁酸(脂磷壁酸)

6. 外膜 脂蛋白 脂质双层 脂多糖 脂多糖

7. 大(50S) 小(30S) 30S

8. 核糖体 质粒 胞质颗粒 胞质 9. 抗吞噬作用 粘附作用 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10. 单毛菌 双毛菌 丛毛菌 周毛菌

11. 普通菌毛 性菌毛 致病性 传递遗传物质

12. 革兰染色法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13. 20~25 5~6

14. 水 碳源 氮源 无机盐 生长因子

15. 营养物质 氢离子浓度(pH) 温度 气

16. 7.2~7.6 37oC 8.4~9.2 6.5~6.8

17. 专性需氧菌 微需氧菌 兼性厌氧菌

专性厌氧菌

18. 糖发酵试验 VP试验 甲基红试验 枸

第 二 节 病毒

一、 选择题 A型题

1. 病毒的基本结构为

A. 核心 B C .. 衣 包 壳 膜

D. 核衣壳

E. 刺突

2. 有关病毒体的概念,错误的有 A. 完整的病毒颗粒

B. 细胞外的病毒结构 C. 具有感染性 D. 包括核衣壳结构

E. 宿主细胞内复制的病毒组装成分 3. 下列描述病毒的基本性状中,错误的有 A. 专性细胞内寄生 B. 只含有一种核酸

C. 形态微小,可通过滤菌器 D. 结构简单,非细胞型结构 E. 可在宿主细胞外复制病毒组装成分 4. 下列与病毒蛋白作用无关的是

A. 保护作用 B. 吸附作用 C. 脂溶剂可破坏其敏感性

D. 病毒包膜的主要成分 E. 免疫原性 5. 类病毒的化学本质是

A. 核酸、蛋白质

B. 核酸、蛋白质、糖脂

C. 核酸

D. 活性蛋白质

E. 糖蛋白

6. 下列疾病中与朊粒无关的是

A.瘙痒病

B. 疯牛病

C.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D. 库鲁病

E. 传染性痴呆

7. 病毒的增殖、遗传与变异的物质基础是

A.质粒 B. 衣壳蛋白 C.病毒核酸 D.结构基因 E.脂多糖 8. 病毒灭活是指在理化因素作用下使病毒失去

A. 血凝特性 B. 抗原性 C. 感染性

D. 细胞融合性

E. 诱生IFN的特性

9. 下列病毒基因类型中哪种为半保留形式复制

A. 双股RNA B. 双股DNA C. 单负股RNA D. 单正股RNA

E. 双正股RNA

10. 单负股RNA病毒本身具有哪种酶

A. 解链酶 B. 水解酶 C. DNA多聚酶

D. 依赖RNA的RNA多聚酶

E. 依赖RNA的DNA多聚酶 11. 逆转录病毒的基因类型是

A. 双股DNA B. 单股DNA C. 单负股RNA

D. 两条相同的正股RNA E. 单正股RNA

12. 病毒本身具有mRNA功能的病毒是 A. 负单链RNA病毒

B. 双链DNA病毒 C. 逆转录病毒

D. 正单链RNA病毒 E. 单链DNA病毒

13.双股DNA病毒在生物合成过程中翻译成的早期蛋白主要是

A.依赖DNA的DNA多聚酶 B.依赖DNA的RNA多聚酶 C.解链酶

D.依赖RNA的RNA多聚酶 E.DNA多聚酶 14.病毒复制周期中隐蔽期是指下列哪个阶段

A.吸附 B.穿入 C.脱壳

D.生物合成

E.成熟组装

15.病毒吸附何种易感细胞的决定因素是 A. 病毒包膜 B. 刺突 C. 核酸

D. 壳粒及排列

E. 病毒表面的配体位点和敏感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 16.判断某病毒是否有包膜可用下列哪种方法 A.超速离心 B.细胞病变

C.对脂溶剂的敏感性 D.对温度的抗性

E.对石炭酸的敏感性 17.在脂溶剂中对病毒包膜破坏作用最大的是 A.氯仿 B.丙酮

C.去氧胆酸盐 D.乙醚

E.阴离子去垢剂

18.下列哪种病毒能在光镜下观察到 A.口蹄疫病毒

B. 乙型肝炎病毒颗粒 C.乙脑病毒 D. 痘病毒

E.狂犬病病毒

19.对人致病的病毒以下哪种形态最多见 A. 杆状 B. 丝状 C. 蝌蚪状 D. 球状

E. 砖块状

20.所谓病毒结构的对称类型是根据 A.核酸的空间排列方式 B. 蛋白质的空间构型 C. 壳粒数目及排列 D. 包膜的折叠形式

E. 刺突的空间排列 21.病毒复制方式是 A. 二分裂 B. 原体、始体 C. 孢子、菌丝

D. 自我复制 E. 有丝分裂 22.关于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下列哪项的正确的

A. 脂溶剂灭活所有病毒 B. 紫外线对病毒影响不大 C. 包膜病毒比无包膜病毒耐热

D. 37℃不会灭活病毒

E. 大多数病毒耐冷不耐热 23.病毒感染性核酸是指 A. 带有衣壳的核酸 B. 脱去衣壳的核酸 C. 带有逆转录酶的核酸

D. 进入细胞并能复制的核酸 E. 可直接作为mRNA的核酸 24.缺陷病毒本质是指 A. 包膜刺突缺损 B. 衣壳缺损 C. 基因组缺损 D. 复制周期不全 E. 病毒酶缺损

25.有包膜的病毒侵入细胞的方式是 A. 胞饮 B. 直接穿入 C. 吞噬 D. 膜融合

E. 裂解细胞膜 26.病毒的功能蛋白是 A. 衣壳蛋白 B. 早期蛋白 C. 刺突糖蛋白 D. 包膜蛋白 E. 晚期蛋白

27.有包膜病毒释放的方式多为 A. 裂解细胞 B. 细胞融合 C. 细胞穿孔 D. 出芽

E. 胞吐作用

28.病毒的早期蛋白是指 A. 衣壳蛋白 B. 膜蛋白

C. RNA/DNA多聚酶 D. 核蛋白 E. 间质蛋白

29. 下列哪种病原体结构属复合对称型 A. 噬菌体

B. 疱疹病毒 C. 出血热病毒

D.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E. 弹状病毒

30. 下列哪项原则不是病毒分类的依据 A. 病毒体的形状和大小 B. 对脂溶剂的敏感性 C. 氨基酸的种类

D. 病毒体的形态结构(衣壳的对称型、有无包膜)

E. 核酸类型与结构

31.关于病毒的包膜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 化学成分是脂质、蛋白质和多糖 B. 膜上刺突与吸附有关

C. 具有病毒种、型抗原特异性 D. 肠道病毒多有包膜 E. 包膜保护病毒

32. 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周期过程,正确的描述是

A. 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与释放

B. 吸附、脱壳、生物合成、装配与释放 C. 吸附、接合、穿入、生物合成、装配及释放

D. 特异性结合、脱壳、复制、装配及释放

E. 结合、复制、组装及释放 33.关于顿挫感染,下列叙述中哪项正确 A. 因宿主细胞内有相应抑制物 B. 因宿主细胞DNA有关基因激活 C. 因宿主细胞缺乏有关酶 D. 因感染病毒有核酸缺失 E. 因感染病毒抗原性转变

B型题 问题34~37

A. 衣壳 B. 核酸 C. 酶类 D. 壳粒 E. 刺突

34.使宿主细胞受感染 35.控制病毒遗传与变异 36.保护核酸不受酶破坏 37.决定病毒立体对称型 问题38~42

A. 球形病毒

B. 砖形病毒 C. 弹状病毒 D. 丝状病毒 E. 蝌蚪状病毒

38.大多数病毒是 39.痘病毒是

40.狂犬病病毒是 41.流感病毒是

42.噬菌体大多是

C型题 问题43~50 A. 衣壳 B. 包膜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否

43.病毒蛋白质存在于 44.病毒脂质存在于 45.病毒核酸存在于 46.裸露病毒具有 47.壳粒存在于 48.刺突存在于

49.具有抗原性,与致病性有关 50.具有保护病毒核酸作用 问题51~54

A. 病毒结构蛋白 B. 病毒功能蛋白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否

51.病毒早期合成 52.病毒晚期合成

53.由病毒本身的遗传信息翻译 54.与免疫应答有关

X型题

55.病毒衣壳的作用是 A. 保护核酸

B. 吸附易感细胞受体 C. 构成病毒特异性抗原 D. 本身具有传染性

E. 鉴别和分类的依据 56.病毒的特征是

A. 体积小,能通过滤菌器 B. 含有DNA和RNA

C. 结构简单,有的只有核衣壳 D. 酶系统不完整

E. 以自身复制方式增殖

57.病毒体的结构包括 A. 核酸、衣壳 B. 核酸、包膜 C. 核衣壳、包膜 D. 衣壳、包膜

E. 核酸、包膜刺突

58.病毒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可寄生于 A. 人 B. 细菌 C. 动物 D. 真菌

E. 植物

59.病毒的蛋白质有下列哪些功能 A. 组成病毒衣壳 B. 构成病毒的酶

C. 组成病毒复制中的调控蛋白 D. 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

E. 与病毒吸附、感染有关 60.病毒区别于其他微生物的主要特征是 A. 只含一种核酸 B. 其增殖方式为复制 C. 无核蛋白体

D. 严格活细胞内寄生 E. 对抗生素不敏感 61.下列哪些属于病毒分类的原则 A. 核酸类型与结构 B. 病毒体的形状与大小 C. 对脂溶剂的敏感性 D. 有无包膜

E. 衣壳的对称性等 62.在电镜下可检测病毒的 A. 大小 B. 形态 C. 成分 D. 结构

E. 壳粒 63.以出芽方式释放的病毒具有下列哪些特征 A. 对乙醚等脂溶剂敏感 B. 对温度抵抗力较强 C. 以融合方式穿入细胞 D. 病毒可带有宿主细胞成分 E. 易形成缺损病毒

64.病毒干扰现象可出现在以下哪几种情况 A. 同种病毒之间 B. 同株病毒之间 C. 异种病毒之间 D. 同型之间

E. 灭活病毒与活病毒之间 65.目前认为两种病毒同时感染同一细胞的可能后果是 A. 一种病毒的增殖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 B.一种灭活病毒也可干扰另一种病毒的

增殖

C. 两种病毒整合 D. 一种病毒的基因组可弥补另一种缺陷病毒基因组的不足

E. 两种病毒互相提供所缺损的基因产物 66.关于类病毒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 200~400个核苷酸组成

B. 小的杆状RNA分子 C. 无包膜或衣壳 D. 在细胞核内增殖 E. 利用宿主细胞的RNA多聚酶Ⅱ复制 67.温度敏感突变株有以下哪些特征

A. 在28~35°C温度可增殖

B. 具有容易检测与识别的生物学特性

C. 在37~40°C时不能复制

D. 可成为变异株

E. 可人工诱发产生

68.病毒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的主要原因是 A. 无核膜结构 B. 无完整酶系统 C. 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差 D. 不能产生能量

E. 对体液物质敏感

69.病毒结构的对称包括

A. α螺旋、β片层型

B. 螺旋对称型

C. 20面体对称型 D. 复合对称型 E. 30面体对称型 二、填空题 1. 病毒的生物学性状特征有体积微小, 、 、 。 3. 病毒体的基本结构是和 。 4. 根据病毒衣壳上的壳粒数目及排列方式不同,划分为3种对称类型,即 、和 。

5. 病毒包膜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和 。

6. 病毒的复制过程包

括 、 、 及 。 7. 带有不完整基因组的病毒体 ,称为 ;病毒虽可进入细胞但不能复制的感染过程,称为 。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D 2.E 3.E 4.C

5.C 6.C 7.C 8.C 9.B 10.D 11.D 12.D 13.A 14.D 15.E 16.C

17.D 18.D

19.D 20.C 21.D 22.E 23.D 24.C

25.D 26.B 27.D 28.C 29.A 30.C

31.D 32.A 33.C B型题 34.B 35.B 36.A 37.D 38.A 39.B 40.C 41.A 42.E C型题 43.C 44.B 45.D 46.A 47.A 48.B

49.C 50.C 51.B 52.A

53.C 54.A X型题 55.ABCE 56.ACDE 57.AC 58.ABCDE 59.ABCDE

60.ABC 61.ABCDE 62.ABDE 63.ACD 64.ABCDE 65.ABD 66.ABCDE

67.ABCDE 68.BD 69.BCD 二、填空题

1. 结构简单、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以复制方式繁殖 3. 核酸、蛋白衣壳 4. 20面体立体对称型,螺旋对称型、复合对 5. 称型 脂质、糖蛋白

6. .吸附和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与 释放7.

缺陷病毒、顿挫感染

第 三 节 真菌

一、选择题 A型题

1. 病原性真菌大多数能产生哪种孢子?

A. 分生孢子 B. 无性孢子 C. 厚膜孢子 D. 芽生孢子 E. 关节孢子

2. 真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

A. 糖苷类 B. 糖蛋白 C. 胆固醇 D. 几丁质 E. 角质

3. 一般浅部真菌生长的最适温度是

A. 20~25℃ B. 22~28℃ C. 24~30℃ D. 26~32℃ E. 28~34℃

4. 某些深部感染的真菌最适生长温度是

A. 25℃ B. 28℃ C. 30℃ D. 33℃ E. 37℃

5. 多细胞真菌的菌落类型是

A. 酵母型 B. 类酵母型 C. 丝状型 D. 类丝状型 E. 混合型

6. 常用于真菌检查的染色法是

A. 革兰染色法 B. 墨汁染色法 C. 乳酚棉蓝染色法 D. 美蓝染色法 E. 镀银染色法

7. 酵母型真菌与类酵母型真菌的繁殖方式为A. 二分裂 C. 复制 D. 萌管 E. 接合 F. 芽生

8. 鉴定真菌时以哪种培养基上的形态为准?

A. 沙保弱培养基 B. 玉米培养基 C. 高糖培养基 D. 吕氏斜面培养基 E. 罗氏培养基

9. 假菌丝是由哪种孢子延长而形成的?

A. 厚膜孢子 B. 大分生孢子 C. 小分生孢子 D. 关节孢子 E. 芽生孢子

10. 关于类酵母型菌落与酵母型菌落的区别在于前者

A. 生长较快

B. 由多细胞真菌形成 C. 有假菌丝 D. 菌落不光滑 E. 菌落有色素

11. 真菌孢子加热到多少oC1小时将死亡?

A. 40℃ B. 50℃ C. 60℃ D. 70℃ E. 80℃

12. 病原性真菌在沙保弱培养基上生长出典型菌落需培养

A. 1~2天 B. 1~4天 C. 1~2个月 D. 1~2周 E. 1~4周

13. 关于真菌孢子的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对热抵抗力强

B. 一条菌丝能产生多个孢子 C. 是真菌的繁殖方式 D. 分有性孢子及无性孢子 E. 可长出芽管发育成菌丝体

B型题

问题 14~17

A. 芽生孢子 B. 分生孢子 C. 厚膜孢子 D. 关节孢子 E. 孢子囊孢子

14. 酵母型真菌的繁殖方式是产生

15. 菌丝末端膨大成孢子囊,内含许多孢子 16. 生长在分生孢子梗顶端或侧面

17. 由菌丝细胞分化出现隔膜且断裂成几个节段而成,胞壁也稍增厚,见于陈旧的培养物中

C型题 问题18~20

A. 酵母型菌落 B. 丝状型菌落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否

18. 单细胞真菌一般形成 19. 多细胞真菌一般形成 20. 类酵母型真菌一般形成

X型题

21. 真菌菌丝按结构可分为

A. 营养菌丝 B. 气生菌丝 C. 生殖菌丝 D. 无隔菌丝 E. 有隔菌丝

22. 叶状孢子分为下列哪几种?

A. 分生孢子 B. 芽生孢子 C. 关节孢子 D. 孢子囊孢子 E. 厚膜孢子

23. 与细菌比较,真菌有哪些生物学特性?

A. 生长较慢 B. 耐热 C. 耐酸 D. 嗜糖 E. 易变异

24. 适于真菌生长的条件是

A. pH偏碱 B. pH偏酸

C. 加入抗生素 D. 温度低 E. 有氧

二、填空题

1. 根据两性细胞的配合与否,真菌的孢子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大类。其中无性孢子根据形态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分生孢子

和_______三种。

2. 菌丝体按功能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种。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B 2.D 3. B 4. E 5. C 6. C

7. E 8. A 9. E 10. C 11. C 12. E 13. A

B型题 14.A 15.E 16. B 17.D

C型题 18. A 19.B 20.A X型题 21. DE 22. BCE 23. ACDE 24. BCE 二、填空题

1. 有性孢子,无性孢子,叶状孢子,孢子囊孢子

2. 营养菌丝体,气中菌丝体

第3章 感 染

一、选择题 A型题

1. 下列哪种结构与细菌侵袭力有关?

A. 芽胞 B. 荚膜 C. 细胞壁 D. 中介体 E. 核糖体

2. 构成细菌侵袭力的菌体表面结构不包括

A. 侵袭性酶 B. 菌毛粘附素 C. 脂磷壁酸 D. 荚膜 E. Vi抗原

3. 关于外毒素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 由活菌释放到菌体外的一种蛋白质 C. 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少数革兰阴

性菌也能产生 E. 性质稳定,耐热 F. 毒力强 G. 抗原性强

4. 能引起内毒素休克的细菌成分是

A. H抗原 B. O抗原 C. 荚膜抗原 D. 脂多糖 E. 肽聚糖

5. 内毒素不具有的毒性作用

A. 发热反应 B. 白细胞反应

C. 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

E. 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引起特殊症状F. DIC

6. 类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在于前者

A. 有抗原性,但无毒性 D. 无抗原性,但有毒性 F. 无抗原性,也无毒性 H. 有抗原性,也有毒性 J. 仅有半抗原性,但无毒性 7. 关于内毒素的特性,错误的是

A. 主要由革兰阴性菌产生 B. 化学成分为脂多糖 D. 性质较稳定,耐热

F. 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H. 毒性作用相似,对组织器官无选择作

8. 类毒素是

A. 抗毒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

C. 内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

原性的物质

E. 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

原性的物质

F. 细菌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

H. 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改变抗原

性的物质

9. 革兰阴性菌感染宿主后,产生大量内毒素入血,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称为

A. 菌血症 B. 败血症 C. 毒血症 D. 脓毒血症 E. 内毒素血症

10. 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其产生的毒素入血,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称为

A. 菌血症 B. 败血症 C. 毒血症 D. 脓毒血症 E. 内毒素血症

11. 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的其他组织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称为

A. 菌血症 B. 败血症 C. 毒血症 D. 脓毒血症 E. 内毒素血症

12. 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引起的全身中毒症状称为

A. 菌血症 B. 败血症 C. 毒血症 D. 脓毒血症 E. 内毒素血症 13. 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称为

A. 菌血症 B. 败血症 C. 毒血症 D. 脓毒血症

E. 内毒素血症

14. 经隐性或显性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于

一定的组织或细胞中,但并不能产生有感染性的病毒体,在某些条件下病毒可被激活而急性发作的感染是 A. 慢性感染 B. 潜伏性感染 C. 慢发病毒感染 D. 亚临床感染 E. 急性感染

15. 经隐性或显性感染后,病毒未完全清除,

可持续存在血液或组织中并不断排出体外,可出现症状,也可无症状的这类感染是

A. 慢性感染 B. 潜伏性感染 C. 慢发病毒感染 D. 亚临床感染 E. 急性感染

16. 病毒感染后有很长的潜伏期,既不能分

离出病毒也无症状。经数年或数十年后,可发生某些进行性疾病,并导致死亡的这类感染是 A. 慢性感染 B. 潜伏性感染 C. 慢发病毒感染 D. 亚临床感染 E. 急性感染

17. 下列哪种病毒病易发生潜伏感染

A. 乙型脑炎 B. 乙型肝炎 C. 流感 D. 水痘

E. 脊髓灰质炎

18. 病毒感染细胞后可出现

A.杀细胞效应

B. 细胞融合(稳定状态感染) C. 细胞凋亡

D. 细胞增生与细胞转化 E. 以上均可

19. 受病毒感染的细胞被杀伤的机制哪项是错误的

A. 中和抗体直接溶解靶细胞 B. CTL直接杀伤靶细胞

C. 在补体参与下溶解靶细胞

D. 经T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杀伤靶细胞 E. 受染细胞表面出现的新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激活补体吸引吞噬细胞而杀伤靶细胞

20. 有关病毒感染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病毒在人群个体间的相互传播为水平传播,主要经皮肤和粘膜传播

C. 母亲将病毒传给其子女的感染为垂

直传播

D. 病毒感染细胞造成的免疫病理损伤

仅限于Ⅳ型超敏反应

E. 慢发病毒感染就是病毒的慢性感染 F. 以上均对 21.下述哪种感染方式往往是病毒感染特有的

A. 急性感染 B. 显性感染 C. 慢性感染 D. 慢发病毒感染 E. 隐性感染 22.关于病毒的致病机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导致细胞功能紊乱、病变和溶解

B. 病毒合成的侵袭性酶类溶解宿主细胞 C. 病毒基因与宿主DNA整合使细胞转化

D. 细胞膜发生改变或融合

E. 受感染细胞诱发引起超敏反应 .

23. 关于潜伏感染,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A. 必有原发感染 B. 发作有间歇性 C. 始终能检出病毒

D. 典型代表是单纯疱疹病毒(HSV) E. 可与机体长期处于平衡 24. 关于隐性感染,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A. 又称亚临床感染 B. 不造成组织细胞损伤 C. 可作为传染源 D. 可获得免疫力

E. 病毒感染中并不少见 25. 关于垂直传播,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A. 是由母体传给胎儿 B. 分娩时可经产道传播 C. 人类病毒可经精子传播 D. 可经胎盘传播

E. 除病毒外的其它微生物感染中少见 26.下列哪种病不是潜伏感染的复发感染

A. 水痘

B. 带状疱疹 C. 唇疱疹

D. 生殖器疱疹

E. 器官移植后HCMV激活致肺炎等 27. 关于真菌机会性感染,下列叙述哪项正确?

A. 主要由致病性强的外源性真菌引起 B. 主要由存在于自然界的新生隐球菌

引起

C. 主要由寄生于宿主体内的正常微生

物群引起

D. 主要由真菌毒素所致 E. 主要由超敏反应所致

28. 黄曲霉毒素与哪种肿瘤关系最密切?

A. 原发性肺癌 B. 食管癌 C. 原发性肝癌 D. 肉瘤

E. 胶质神经瘤

29. 关于黄曲霉毒素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仅由黄曲霉菌产生

B. 是一种双呋喃氧杂奈邻酮衍化物 C. 能诱发动物肝细胞癌 D. 毒性强

E. 小剂量黄曲霉毒素就有致癌作用 30. 真菌的致病性不包括

A. 浅表真菌感染 B. 真菌机会性感染 C. 深部真菌感染

D. 真菌毒素的致病作用

F. 嗜神经性真菌产生神经氨酶而致病

B型题

问题 31~34

A. 细菌毒力 B. 细菌侵入数量 C. 细菌的侵袭力 D. 细菌的毒素 E. 细菌的抗原性

31. 细菌能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 32. 细菌能否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主要取决于

33. 细菌能否引起特殊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 34. 致病菌对机体有益的作用体现在

C型题 问题 35~38

A. 外毒素 B. 内毒素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否

35. 化学本质多为蛋白质 36. 化学本质多为LPS 37. 刺激机体可产生抗体 38. 可引起特殊临床表现 问题 39~41

A. 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B. 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C. 两者都是 D. 两者都否 39. 杀细胞效应

40. 细胞表面出现病毒基因编码的抗原 41. 引起超敏反应

X型题42~48

42. 细菌侵袭力由下列哪些因素构成?

A. 荚膜 B. 粘附素 C. 侵袭性物质 D. 菌毛

E. 细菌内、外毒素 43. 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包括

A. 发热反应 B. 白细胞反应

C. 内毒素血症和内毒素休克 D. 细胞毒作用 E. DIC 44. 隐性感染

A. 无特异性免疫力产生 B. 可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 C. 可不出现症状

D. 能防御相同致病菌的再感染 E. 又称亚临床感染

45.病毒感染细胞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 杀细胞效应

B. 细胞膜上出现新抗原 C. 细胞凋亡 D. 细胞转化

E. 形成包涵体 46.病毒持续性感染包括

A. 慢性感染 B. 潜伏感染 C. 隐性感染

D. 慢发病毒感染

E. 水平感染

47. 病毒垂直传播的结果可以是

A. 死胎

B. 流产

C. 畸形

D. 正常 E.宫内感染 48. 真菌毒素对人类的危害有 A. 致癌作用 B. 致畸作用 C. 慢性中毒

D. 急性中毒

E. 超敏反应

二、填空题

1. 显性感染在临床上,按病情缓急不同分为 和 ,按感染的部位不同分为 和 。

2. 影响细菌致病机制的三大要素

是 、 和 。

3. 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是 和 。

4. 根据外毒素的种类和作用机制不同,可分

为 、 和 三大类。

5.病毒在宿主间可通过 、 两种途径传播。 6.根据病毒在机体内感染的过程、滞留的时间,病毒感染可分为 和 两种。

7.病毒引起的持续性感染包

括 、 、 和 感染。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 B 2. A 3. C 4. D 5. D 6. A

7. D 8. C 9. E 10. C 11.D 12.A

13. B 14. B 15. A 16. C 17.D 18. E

19.A 20. A 21.D 22. B 23.C 24.B 25.C 26.A 27.C 28.C 29.A 30.E

B型题 31. A 32. C 33. D 34.

E

C型题 35. A 36. B 37. A

38. A 39.A 40.A 41.B X型题 42. ABCD 43. ABCE

44. BCDE 45. ABCDE 46. ABD 47. ABCDE 48. ACDE 二、填空题 1. 急性感染 慢性感染 局部感染 全身感染 2. 毒力 数量 侵入部位 3. 侵袭力 毒素 4. 神经毒素 细胞毒素 肠毒素 5. 水平、垂直 6. 7. 急性感染、持续性感染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病毒感染、急

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

第4章 抗感染免疫

一、选择题

A型题

1. 皮肤与粘膜的屏障作用不包括

A. 机械性阻挡作用 B. 排除作用 C. 分泌杀菌物质

D. 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E. 吞噬作用 2. 天然免疫不包括

A. 屏障结构

B.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C.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D. 抗体 E. 补体

3 中和抗体对病毒的作用机制是

A. 抑制病毒的生物合成 B. 诱导干扰素产生

C. 阻止病毒吸附并侵入易感细胞 D. 中和病毒毒素

E. 杀伤细胞内的病毒 4 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的特点是

A. 作用于受染细胞后,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

B. 直接灭活病毒

C. 阻止病毒体与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结合

D. 抑制病毒体成熟释放 E. 增强体液免疫 5 关于干扰素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干扰素有广谱抗病毒活性

B. 干扰素抗病毒作用有相对的种属特异性

C. 干扰素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D. 干扰素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E. 干扰素可直接作用于病毒 6 下列非特异性免疫因素中哪种抗病毒作用最强

A. 胎盘屏障 B. 皮肤粘膜屏障 C. α抑制物 D. α/β干扰素 E. γ干扰素

7. 干扰素的本质是

A. 病毒抗原

B. 病毒感染机体产生的抗体

C. 细胞感染病毒后产生的具有抗病毒

活性的糖蛋白

E. 病毒复制过程中的产物 F. 抗病毒的化学治疗剂

8. 下列哪项抗病毒免疫方式属于获得性非特异性免疫

A.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B. 补体及病毒抑制物 C. 生理年龄状态 D. 干扰素 E. 屏障作用

9.构成抗病毒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的主要效应细胞是

A. Mφ细胞 B. 单核细胞 C. NK 细胞 D. B细胞

E. CD8+T细胞

B型题

问题 10~13

A.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 抗体和补体的作用 C. B细胞 D. CTL E. 干扰素

10. 在抗胞外菌感染的特异性免疫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11. 在抗菌的非特异性免疫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12. 在机体抗病毒的非特异性免疫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13. 在抗病毒的特异性免疫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C型题 问题14~17

A. 直接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B. 通过抗体介导杀伤靶细胞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否 14.巨噬细胞可 15.CTL可 16.Th细胞可

17.NK细胞可

X型题

18. 人体的天然免疫包括

A. 皮肤与粘膜 B. 血脑屏障 C. 胎盘屏障 D. 吞噬细胞 E. 溶菌酶

19. 正常体液中抑菌物质有

A. 补体 B. 溶菌酶 C. 防御素 D. 乙型溶素 E. 乳素

20. 不完全吞噬可导致

A. 使致病菌得到保护

B. 致病菌繁殖,致吞噬细胞死亡 C. 细菌的侵袭力增强

D. 致病菌扩散到人体其他部位 E . 邻近组织的免疫病理性损伤

21.机体在抗病毒感染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 干扰素 B. 中性粒细胞 C. 致敏T细胞 D. 中和抗体 E. 抗毒素

22. 机体清除靶细胞的机制是

A. CTL的直接杀伤作用 B. 补体介导的溶细胞作用 C. ADCC效应

D. 巨噬细胞及细胞因子的作用 E. NK细胞的杀伤作用 23. 能诱生干扰素的是

A. 病毒

B. 细菌内毒素 C. 外毒素

D. 人工合成的双链RNA E. 支原体

24. 干扰素诱生的抗病毒蛋白主要指

A. 蛋白激酶 B. 神经氨酸酶 C. 2′~5′A合成酶 D. 脱氧胸嘧啶激酶 E. 磷酸二酯酶 25.抗病毒蛋白严格来说应能

A. 破坏宿主细胞

B. 降解mRNA

C. 阻断病毒蛋白合成

D. 抑制多肽链的延伸和抑制转译 E. 抑制核酸复制

二、填空题

1. 产生γ干扰素的细胞是 。 2. 正常体液和组织中的杀菌物质主要有 、 和 等。

3. 吞噬细胞的吞噬杀菌过程一般分

为 、 、 和 四个阶段。

4. 致病菌被吞噬细胞吞噬后,其后果主要有 和 ,同时还会造成 。 5. 特异性免疫效应机制主要包括 、 和 。 6. 干扰素是一类由细胞产生的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 。人类干扰素根据抗原性不同分为 、 和 三种,其中由人白细胞产生的是 干扰素。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E 2.D 3. C 4. A 5. E 6. D

7. C 8. D 9. E

B型题 10. B 11. A 12. E 13.D

C型题 14.C 15.A 16.D 17.C

X型题 18.ABCDE 19. ABCDE 20. ABDE

21.ACD 22.ABCDE 23.ABD

24.AC 25. BCD 二、填空题 1. T细胞

2. 补体 溶菌酶 防御素

3. 趋化 接触 吞入 杀灭与消化 4. 完全吞噬 不完全吞噬 组织损伤 5.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黏膜免疫 6. 分泌性蛋白,α,β,γ, α

第5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选择题 A型题

1. H-O变异是指

A. 失去毒力的变异 B. 失去荚膜的变异 C. 失去鞭毛的变异 D. 失去芽胞的变异 E. 失去细胞壁的变异 2. S-R变异是指

A. 毒力变异 B. 鞭毛变异 C. 芽胞变异 D. 菌落变异 E. 抗原变异

3. BCG是有毒牛型结核分枝杆菌经哪种变异形成的?

A. 形态变异 B. 结构变异 C. 毒力变异 D. 耐药性变异 E. 菌落变异

4. 编码性菌毛的质粒是

A. F质粒 B. R质粒 C. Vi质粒 D. Col质粒 E. K质粒

5. 编码耐药性的质粒是

A. F质粒 B. R质粒 C. Vi质粒 D. Col质粒 E. K质粒

6. 编码大肠埃希氏菌产生大肠菌素的质粒是

A. F质粒 B. R质粒 C. Vi质粒 D. Col质粒 E. K质粒

7. 编码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质粒是

A. F质粒 B. R质粒

C. Vi质粒 D. Col质粒 E. K质粒

8. 关于质粒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B. 能在胞浆中自行复制 C. 可自行丢失与消除

D. 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结构 E. 可在细菌间转移 9. 关于转座子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是染色体或质粒中能转移位置的一

段DNA序列

B. 长度一般超过2kb

C. 除携带与转位有关的基因外,不携带

其他结构基因

D. 可能与细菌的多重耐药性有关 E. 是转位因子的一种

10. 关于噬菌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是感染某些微生物的病毒 B. 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C. 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 D. 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

E. 是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良好实

验系统

11. 噬菌体可用于细菌的流行病学鉴定与分型是由于噬菌体

A. 只能在活的微生物细胞内复制增殖 B. 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 C. 可通过细菌滤器 D. 能裂解细菌

E. 能使细菌成为溶原状态

12. 只有一个溶菌性周期的噬菌体称为

A. 前噬菌体 B. 毒性噬菌体 C. 温和噬菌体 D. λ噬菌体 E. 转导噬菌体 13. 前噬菌体是指

A. 毒性噬菌体 B. 温和噬菌体

C. 毒性噬菌体的基因组 D. 温和噬菌体的基因组

E. 整合于宿主菌染色体中的噬菌体基

因组

14. 溶原性细菌是指

A. 带有毒性噬菌体的细菌 B. 带有温和噬菌体的细菌

C. 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 D. 带有R质粒的细菌 E. 带有F因子的细菌

15. 有尾噬菌体吸附敏感菌的结构是

A. 尾领 B. 尾鞘

C. 尾髓、尾鞘 D. 尾板

E. 尾丝、尾刺

16. 下列哪种不是细菌基因转移与重组的方式?

A. 转化

B. 溶原性转换 C. 转导 D. 接合 E. 整合 17. 转化是指

A. 受菌通过温和噬菌体获得供菌DNA

而出现新性状

B. 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沟通将遗传物

质从供菌转移给受菌

C. 前噬菌体DNA整合于细菌染色体导

致细菌的基因型发生改变

D. 供菌游离的DNA片段直接进入受

菌,使受菌获得新的性状

E. 受菌与供菌通过原生质体融合而发

生基因重组,使受菌出现新的性状

18. 肺炎链球菌的转化试验是哪位学者设计的?

A. Luria B. Delbruck C. Lederberg D. Griffith E. Pasteur

19. 处于感受态的细菌易于摄取转化因子的主要原因是

A. 代谢活跃 B. 通透性增高

C. 表达吸附DNA的受体 D. 表达特异性酶 E. 以上都不是

20. 细菌感受态一般出现在

A. 适应期的后期 B. 对数期

C. 稳定期的后期 D. 衰亡期

E. 对数期的后期 21. 接合是指

A. 受菌通过温和噬菌体获得供菌DNA

而出现新性状

B. 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

传物质从供菌转移给受菌

C. 前噬菌体DNA整合于细菌染色体导

致细菌的基因型发生改变

D. 供菌游离的DNA片段直接进入受

菌,使受菌获得新的性状

E. 受菌与供菌通过原生质体融合而发

生基因重组,使受菌出现新的性状

22. Hfr与F-菌进行接合,转移的基因主要是

A. 游离的F质粒 B. 附加体 C. R质粒

D. 供菌染色体基因 E. F’质粒

23. 关于接合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F+菌与F- 菌进行接合时,转移的是F

质粒

B. Hfr与F-菌进行接合时,转移的是供

菌染色体基因 C. F’菌与F-菌进行接合时,转移的是F’

质粒

D. F+菌与F-菌进行接合后,F+菌并不失

去质粒

E. F’菌与F-接合后,F’菌本身失去质

24. 转导是指

A. 受菌通过温和噬菌体获得供菌DNA

而出现新性状

B. 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沟通将遗传物

质从供菌转移给受菌

C. 前噬菌体DNA整合于细菌染色体导

致细菌的基因型发生改变

D. 供菌游离的DNA片段直接进入受

菌,使受菌获得新的性状

E. 受菌与供菌通过原生质体融合而发

生基因重组,使受菌出现新性状

25. 普遍性转导转移的基因主要是

A. 供体菌染色体上任何一段基因 B. 供体菌染色体上特定的基因 C. 噬菌体的基因 D. F质粒上的基因 E. R质粒上的基因

26. 局限性转导转移的基因主要是

A. 供体菌染色体上任何一段基因 B. 供体菌染色体上特定的基因

C. 噬菌体的基因 D. F质粒上的基因 E. R质粒上的基因

27. 溶原性转换转移的基因是

A. 细菌染色体基因 B. 细菌的R因子 C. 细菌的F因子 D. 噬菌体基因 E. 附加体

28. 溶原性转换与转导的主要的区别是

A. 参与溶原性转换的是温和噬菌体,参

与转导的是毒性噬菌体

B. 溶原性转换转移的是噬菌体基因,而

转导转移的是供菌的基因

C. 溶原性转换可引起受菌毒力或抗原

发生改变,而转导不能

D. 噬菌体消失转导的性状消失,而溶原

性转换的性状不消失

E. 转导需供菌与受菌直接接触,而溶原

性转换则否

29. 无毒的白喉棒状杆菌获得产生白喉毒素的能力是因为

A. 带有Col因子 B. 带有R因子 C. 带有F因子 D. 感染毒性噬菌体 E. 感染β-棒状噬菌体 30. 关于原生质体融合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融合前,两种细菌必须经溶菌酶或青

霉素处理失去细胞壁

B. 聚乙二醇可促使二种原生质体间的

融合

C. 融合可发生于不相关的两细胞间或

异种细胞间

D. 融合的二倍体细胞寿命很长

E. 可获得具有亲代细胞许多特异性的

重组体

B型题

问题 31~33

A. 直接摄取 B. 通过性菌毛

C. 以温和噬菌体为媒介 D. 融合 E. 前噬菌体

31. 接合过程中转移基因的方式 32. 转导过程中转移基因的方式 33. 转化过程中转移基因的方式 问题 34~36

A. 染色体 B. 插入序列 C. 转座子 D. 质粒

E. 转座噬菌体

34. 能自行转移位置引起突变,但不带有任何已知与插入功能无关的基因 区域的转位因子是

35. 能自行转移位置引起突变,除携带与转位有关的基因外,还携带一些 其他基因的转位因子是

36. 染色体以外游离于胞质中可通过接合转移的基因的是 问题 37~40

A. 毒性噬菌体 B. 温和噬菌体 C. 溶原性细菌 D. 前噬菌体 E. λ噬菌体

37. 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

38. 能在敏感菌中增殖并使之裂解的噬菌体 39. 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基因组 40. 具有溶原性周期和溶菌性周期的噬菌体是

C型题

问题 41~43

A. 耐药性传递因子 B. 耐药决定子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否

41. 能编码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42. 能编码性菌毛的产生和通过接合转移 43. R质粒的组成 问题 44~46

A. IS(插入序列) B. Tn(转座子)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否

44. 具有插入功能的DNA序列是 45 只具有插入功能的DNA序列是 46. 可携带耐药性基因的DNA序列是 问题 47~49

A. R质粒

B. F质粒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否

47. 可编码细菌耐药性 48. 可编码细菌的性菌毛 49. 可通过接合转移 问题 50~51

A. 溶菌周期 B. 溶原周期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否 50. 温和噬菌体可有 51. 毒性噬菌体有 问题 52~53

A. 游离的具有感染性的噬菌体颗粒 B. 前噬菌体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52. 毒性噬菌体的存在形式 53. 温和噬菌体的存在形式

X型题54~57

54. 关于质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B. 能在胞浆中自行复制 C. 不能自行丢失与消除

D. 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结构 E. 可在细菌间转移

55. 关于转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受体菌只有处于感受态时,才能摄取

转化因子。

B. 转化因子首先吸附在受体菌表面相

应受体上。

C. 在摄入前,供体菌的双链DNA片段

被受体菌表面的核酸内切酶切开,其中一链进入受体菌,另一链为进入提供能量。

D. 进入的供体菌DNA片段与受体菌相

应DNA进行重组,重组后受体菌两DNA序列不完全一样。

E. 当重组菌繁殖,DNA复制时,分裂

后的两个子代菌均可获得外源DNA而导致性状改变。

56. 关于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是感染某些微生物的病毒 B. 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C. 只在活细胞内增殖

D. 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 E. 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 57. 噬菌体的复制周期包括

A. 吸附 B. 穿入 C. 生物合成 D. 成熟和释放 E. 细菌溶解

填空题

1. 细菌的变异现象主要包

括 、 、 和 。

2. 卡介苗是用人工诱导的方法使 菌毒力减弱、但抗原性保留的变异株,可用于人工特异性预防 。

3. 受体菌只有处于感受态时,才能摄

取 。感受态一般出现在细菌 期的后期,保持时间 ,仅3~4h。加用 和 处理,可增加感受细胞摄取 的能力。

4. 接合是细菌通过 相互连接沟通,将 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

5. R质粒由 和 两部分组成,前者可编码 ,后者可编码 。

6. 普遍性转导主要发生在温和噬菌体生活周期的 期,局限性转导主要发

生在温和噬菌体生活周期的 时期。

7. 细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的方式主要有 、 、 、 和 等。

8.不同的噬菌体在电镜下有三种形态,即 、 和 。

9. 大多数呈蝌蚪形噬菌体主要由 和 两部分组成。

10. 毒性噬菌体在敏感菌内增殖过程包

括 、 、 和 几个阶段。

11. 温和噬菌体可有 周期和 周期。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C 2.D 3.C B. 鼻咽腔、脑脊液、眼结膜 4.A 5.B 6.D 7.C 8.D C. 胆囊、肝实质、十二指肠

9.C 10.D 11.B D. 尿道、口腔、胃

12.B 13.E 14.C 15.E E. 皮肤、粘膜、淋巴液

16.E 17.D 18.D

B型题

19.C 20.E 21.B 22.D 23.E

问题 3~7 24.A 25.A 26.B

A. 交叉感染 27.D 28.B 29.E 30.D

B. 内源性感染 B型题 31.B 32.C 33.A

C. 医源性感染 34.B 35.C 36.D 37.C 38.A

39.D 40.B C型题 41.B 42.A 43.C 44.C 45.A 46.B 47.A 48.B 49.C 50.C 51.A 52.A 53.C X型题 54.ABE 55.ABCD 56.ABCE 57. ABCD

二、填空题

1. 形态结构变异 毒力变异 耐药性变异 菌落变异

2. 牛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病

3. 外源DNA 对数生长期 短 Ca2+ Mg2+

DNA

4. 性菌毛 遗传物质

5. 耐药性传递因子 耐药决定子 性菌毛的

产生和通过接合转移 对抗菌药物的耐药

6. 裂解 溶原

7. 转化 转导 接合 溶原性转换 原生质

体融合

8. 蝌蚪形 微球形 丝形

9. 头部 尾部

10. 吸附 穿入 生物合成 成熟和释放

11. 溶菌周期 溶原周期

第6章 医学微生态学与医院内感染

一、选择题

A型题

1. 正常人体无菌的部位是

A. 外耳道

B. 小肠

C. 胆囊

D. 眼结膜

E. 尿道口

2. 有正常菌群的部位

A. 胃、肠道、腹腔

D. 外源性感染

E. 隐性感染

3. 由医院内病人或医务人员直接或间接传播引起的感染是 4.

由病人自己体内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是 5. 来源于宿主体外的感染是

6. 感染后对机体损害较轻,不出现或出现不

明显的临床症状是 7. 在治疗、诊断或预防过程中,因所用器械

等消毒不严而造成的感染 问题 8~11 A. 病原菌 B. 非致病菌 C. 正常菌群 D. 机会致病菌 E. 类毒素 8. 对宿主有致病作用的称 9. 与宿主以共生关系存在于体内且正常情况下无害的细菌称 10. 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而又不致病的是 11. 医院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是 C型题 问题 12~15 A. 菌群失调症

B. 交叉感染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否 12. 临床上发生的二重感染属于 13. 发生于医院内病人与医务人员间的直接或间接感染 14. 医院获得性感染包括 15. 条件致病菌可引起 X型题 16. 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A. 生物拮抗 B. 营养作用 C. 免疫作用

D. 抗衰老作用 E. 抗肿瘤作用 17. 微生态失调的原因有

A.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B. 正常菌群寄居部位改变

C. 合适的宏观生态环境

D. 不合理应用微生态调节剂

E. 机体免疫功能降低

18. 关于条件致病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可为内源性感染

B. 在寄居部位改变时可致病

C. 可引起二重感染

D. 可引起免疫力低下的人感染

E. 引起感染的原因是细菌发生耐药变异

二、填空题

1. 按微生物的来源可把医院感染分为感染和 感染。

2. 正常菌群在 、和 条件下可引起机会性

感染。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C 2. D

B型题 3. A 4. B 5. D 6. E 7. C 8. A 9. C

10. E 11.D

C型题 12. A 13.B 14. C 15.

C

X型题 16. ABCDE 17. ABE 18.

ABCD 二、填空题 1. 外源性感染, 内源性感染 2. 机体抵抗力降低,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菌群失调),寄居部位改变

第7章 消毒与灭菌

一、选择题

A型题

1.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A. 消毒

B. 灭菌

C. 无菌

D. 抑菌

E. 防腐

2. 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A. 消毒

B. 灭菌

C. 无菌

D. 抑菌

E. 防腐

3. 防腐的含义是 A.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

B. 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C. 使物体上无活菌存在 D. 杀死含芽胞的细菌

E. 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4. 无菌的含义

A.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

B. 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C. 使物体上无活菌存在 D. 杀死含芽胞的细菌 E. 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5. 玻璃器皿、瓷器、玻质注射器等的灭菌要在何种温度下干烤2小时

A. 100~150。

C

B. 160~170。

C

C. 170~250。

C

D. 250~300。

C

E. 300~400。

C 6. 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需要的条件是 A. 121.3oC,15~20分钟 B. 100oC,15~20分钟

C. 120oC,10分钟 D. 121.3oC,10分钟 E. 100oC,20分钟 7. 用于耐高温、耐湿等物品的最佳灭菌方法是

A. 高压蒸汽灭菌法 B. 煮沸法

C. 间歇蒸汽灭菌法 D. 流动蒸汽灭菌法 E. 巴氏消毒法

8. 适用于物体表面和空气灭菌的方法是

A. 干热灭菌法 B. 湿热灭菌法 C. 紫外线灭菌法 D. 电离辐射灭菌法 E. 超声波杀菌法

9. 紫外线杀菌的最佳波长是

A. 200~300nm B. 260~266nm C. 300~365nm D. 350~400nm E. 400~500nm

10. 下列哪项不是热力灭菌的机制

A. 使菌体蛋白质变性 B. 使菌体蛋白质凝固 C. 使细菌核酸降解 D. 使细菌胞质膜损伤 E. 使细菌电解质降解

11. 目前主要用于牛乳消毒的方法是

A. 巴氏消毒法 B. 煮沸法

C. 流动蒸气消毒法 D. 间歇蒸气灭菌法 E. 高压蒸气灭菌法 12. 超声波消毒法主要用于

A. 空气消毒 B. 物体表面消毒 C. 玻璃器皿消毒

D. 提取细胞组分或制备抗原等 E. 病人排泄物的消毒 13. 超声波杀菌的机制是

A. 干扰蛋白质合成

B. 干扰DNA的复制和转录 C. 灭活酶类 D. 空化作用 E. 烷化作用

14. 70%~75%乙醇的消毒灭菌机制是

A. 蛋白质变性和凝固 B. 损伤细胞膜 C. 灭活酶类 D. 氧化作用 E. 烷化作用

15. 10%甲醛消毒灭菌的机制是

A. 蛋白质变性和凝固 B. 损伤细胞膜

C. 灭活酶类 D. 氧化作用 E. 烷化作用

16. 下列哪种消毒剂一般不用于皮肤消毒

A. 2%来苏

B. 70%~75%乙醇 C. 1%硫柳汞 D. 10%甲醛 E. 2%红汞 B型题

问题 17~20

A. 70%乙醇 B. 1%高锰酸钾 C. 1%硝酸银 D. 10%甲醛

E.0.2~0.5 ppm氯 17. 新生儿滴眼、预防淋病奈瑟菌感染 18. 皮肤、尿道、蔬菜和水果等消毒 19. 饮水及游泳池消毒 20. 皮肤、体温计消毒 问题 21~25

A. 干烤法

B. 高压蒸汽灭菌法 C. 紫外线照射 D. 滤过法 E. 超声波

21. 玻璃器皿、瓷器、玻质注射器等的灭菌22. 细胞培养液的除菌 23. 粉碎细胞 24. 空气消毒

25. 普通琼脂培养基灭菌 C型题 问题 26~27

A. 消毒 B. 灭菌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否 26. 杀灭细菌芽胞 27. 杀死细菌繁殖体 问题 28~29

A. 高压蒸汽灭菌法 B. 间歇蒸汽灭菌法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否

28. 血清培养基灭菌可用 29. 普通琼脂培养基灭菌可用 X型题

30. 化学消毒剂消毒灭菌的效果受下列哪些因素的影响?

A. 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

B. 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

C. 消毒剂本身和环境的温度

D. 消毒剂作用环境的酸碱度

E. 环境中有机物的存在 31. 能杀死细菌芽胞的方法 A. 高压蒸气灭菌法 B. 间歇蒸气灭菌法 C. 紫外线照射 D. 干热灭菌法

E. 巴氏消毒法

32. 关于低温保存细菌,下列叙述哪些正确?A. 低温保存细菌时,温度必须迅速降低,否则可促使细菌死亡

B. 冷冻时加入甘油、血清、牛奶等保护

剂,可使细菌存活数增多

C. 反复多次冻融细菌可造成大部分细菌

死亡

D. 在低温状态下真空抽去水分,可避免解冻时对细菌的损伤

E. 目前保存菌种最好的方法是冷冻真空

干燥法

二、填空题 1. 常用的干热灭菌法有 、 、 和 。2. 辐射杀菌法主要有 、和 。 3. 消毒剂的主要种类有 、 、 、 、 和六种。 4. 常用于皮肤消毒的化学消毒剂有 、 、 等。 5. 常用于病人排泄物与分泌物消毒的化学消毒剂有 、和 。 6. 低温可使细菌的 减慢,故常用作 。 7. 目前保存菌种的最好方法是 。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B 2.A 3.E

4.C 5.B 6.A 7.A 8.C 9.B 10.E 11.A 12.D 13.D 14.A 15.E

16.D

B型题 17.C 18.B 19.E

20.A 21.A 22.D 23.E 24.C 25.B

C型题 26.B 27.C 28.D 29.C X型题 30. ABCDE 31ABD 32.ABCDE. 二、填空题 1. 焚烧 烧灼 干烤 红外线 2. 紫外线 电离辐射 微波

3. 酚类 醇类 重金属类 氧化剂 表面活性剂 烷化剂 4. 2.5%碘酒 70%乙醇 2%红汞 5. 20%漂白粉 5%石炭酸 6. 新陈代谢 保存菌种 冷冻真空干燥法 第8章 病原学诊断与防治 一、选择题 A 1. 型题 在标本的采集与送检中不正确的做法是 A. 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标本被污染 B. 采取局部病变标本处,要严格消毒后采集 C. 标本采集后必须尽快送检 D. 根据不同疾病以及疾病的不同时期采集不同标本 E. 标本作好标记,详细填写化验 2. 度的方法? 下列哪种方法不是测定细菌对药物敏感 A. 纸碟法 B. 小杯法 C. 凹孔法 D. 试管法 E. 电泳法 3. 关于直接涂片染色镜检的叙述,下列哪项

是正确的?

A. 适用于所有细菌感染疾病的初步检查

B. 方法简便易行,但均不能快速鉴定细

C. 只适用于形态和染色性上具有特征的病原菌

D. 其结果必须结合临床表现方有诊断价值

E. 以上都不是

4. 分离培养细菌一般需多少时间? A. 8~16小时 B. 12~16小时 C. 14~20小时 D. 16~24小时 E. 18~24小时

5. 利用细菌生化反应鉴定细菌是根据 A. 细菌酶酶活性差异 B. 细菌毒素活性差异 C. 细菌酶含量的差异

D. 细菌分解代谢产物的差异

E. 细菌毒素种类的差异 6. 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凡能破坏病毒成分和结构的理化因素均可使病毒灭活

B. 灭活的病毒不能保留其抗原性

C. 灭活的病毒仍可保留红细胞吸附的活性

D. 灭活指病毒已失去传染性

E. 乙型肝炎病毒需加热100℃10分钟才能被灭活

7.目前远期预防病毒感染常用

A. 化学药物 B. 免疫血清 C. 减毒活疫苗 D. 单克隆抗体

E. 以上都不是 8.有关死疫苗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接种量大 B. 接种次数较多 C. 介导细胞免疫良好 D. 易保存

E. 生产方法简单

9.下列何种药物不是抗病毒的药物

A. 病毒唑

B. 无环鸟苷(阿昔洛韦) C. 叠氮二脱氧胸苷(AZT) D. 干扰素

E. 头孢菌素

10.制备人用疫苗生产中首选的细胞株是

A. 原代细胞

B. 二倍体细胞

C. 人胚肺WI-26和WI-38细胞株 D. 传代细胞系

E. 器官培养

11.病毒分离鉴定中最常用的方法

A. 动物接种 B. 鸡胚接种 C. 组织块培养 D. 器官培养

E. 细胞培养 12.病毒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结果的准确性,关键取决于

A. 病毒种类 B. 病毒毒力 C. 病毒抗原性

D. 标本的正确采集和送检 E. 机体免疫力 13.最直接和最能说明病毒在组织细胞中生长的指标是

A. pH值改变 B. 红细胞吸附 C. 干扰现象 D. 细胞病变 E. 蚀斑

14.下列哪项鉴定真菌的主要微生物学检查法是错误的?

A. 标本直接镜检 B. 玻片小培养镜检 C. 大培养观察菌落形态 D. 玻片小培养观察菌落 E. 培养观察菌落色素

15. 目前真菌感染的防治措施不包括

A. 注意清洁卫生 B. 提高机体免疫力 C. 接种真菌疫苗

D. 多以外用药治疗各种癣症 E. 使用酮康唑等抗真菌药

B型题

问题 16.~19 A. 死疫苗 B. 活疫苗 C. 类毒素

D. 亚单位疫苗 E. 核酸疫苗 16. 百日咳杆菌菌苗 17. 荚膜多糖疫苗

18. 破伤风类毒素 19. 卡介苗 问题 20~24 A. 抗毒素

B. 抗菌血清

C. 丙种球蛋白

D. 细胞因子

E. 治疗性疫苗

20. TAT

21. 抗炭疽杆菌血清 22. 胎盘球蛋白 23. 白细胞介素 24. 干扰素 C型题 问题 25~28 A. 人工主动免疫 B. 人工被动免疫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否 25. 为紧急预防某些传染病而注射抗血清可产生 26. 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可产生 27. 注射干扰素 28. 注射BCG 问题29~31 A. 动物接种 B. 细胞培养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否 29.最早用于病毒分离培养的方法是 30.最敏感而特异的分离培养流感病毒的方法是 31.目前最常用的病毒分离培养的方法是 问题 32~34 A. 减毒活疫苗 B. 基因工程疫苗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否 32.我国目前用的乙肝疫苗是 33.我国目前用的麻疹疫苗是 34.我国目前用的人用狂犬病疫苗是 问题 35~37 A. 核酸杂交 B. ELISA法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否 35.检测病毒抗原可用 36.检测病毒核酸可用 37.检测病毒抗体可用

X型题 38. 病原菌鉴定的一般程序包括: A. 直接涂片镜检 B. 分离培养 C. 生化试验 D. 血清学试验 E. 动物试验 39. 细菌学诊断标本的采集与送检正确做法是: A. 采集标本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尽量避免杂菌污染 B. 用于分离的标本均需冷藏快送 C. 采集标本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 D. 尽可能在疾病早期以及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 E. 根据病程、病期的不同,采取不同标本 40. 从可疑病例中分离病毒,采集标本时应注意 A. 采集病人急性期标本 B. 采集病变部位的标本 C. 标本应注意冷藏

D. 标本应尽快送实验室 E. 如欲观测抗体效价的变化,应采集早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 41.病毒感染的检查主要包括 A. 病毒的分离培养 B. 病毒的鉴定 C. 药敏试验 D. 血清学诊断 E. 光镜直接检查

42. 抗真菌药物包括 A. 两性霉素B B. 克霉唑 C. 制霉菌素 D. 益康唑 E. 酮康唑 二、填空题

1. 常用于检测致病微生物核酸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有 、 等。 2. 致病菌的检验程序主要有 、

、 、

和 等。

3. 常用的人工主动免疫的制剂有 、 、 等主要用于 。

4. 常用的人工被动免疫的制剂

有 、 、 等,

主要用于 。

6. 减毒活疫苗 保存,灭活疫苗 保

存。

7. 减毒活疫苗的接种量和接种次数均较 疫苗为少。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B 2.E 3.C 4.E 5.D 6.B 7.C 8.C 9.E 10.C 11.E 12.D 13.D 14.D 15. C B型题 16.A 17.D 18.C 19.B 20.A 21.B 22.C 23.D

24.D

C型题 25.B 26.A 27.B 28.A 29.A 30.D 31.B 32.B 33.A 34.D 35.B 36.A 37.B X型题 38.ABCDE 39.ACDE 40.ABCDE 41.ABDE 42. ABCDE 二、填空题 1. 核酸杂交技术 PCR技术 2. 直接涂片镜检 分离培养 生化试验 血清学试验 动物试验 3. 死疫苗 活疫苗 类毒素(亚单位疫苗 DNA重组疫苗 核酸疫苗 治疗性疫苗) 预防 4. 抗毒素 抗菌血清 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 治疗或紧急预防 6. 不易、易 7. 灭活

第9章 细菌的耐药性与控制策略

一、选择题 A型题 1. 固有耐药性的特点是 A. B. 始终如一 随机突变

C. 后天环境决定的 D. 质粒介导的 E. 由转座子介导 2. 下列那种酶不是耐药菌株合成的钝化酶 A. B.

β-内酰胺酶

氨基糖苷类钝化酶 C. 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D. 葡萄糖氧化酶 E. 甲基化酶 3. 下列哪种机制不是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

A.

钝化酶的产生

B. 药物作用的靶位发生改变

C. 抗菌药物的使用 D.

胞壁通透性的改变 E. 主动外排机制

二、填空题 1. 从遗传学的角度,可把细菌的耐药性分为

和 。 2. 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有 、 、 等。 3. 获得性耐药性的发生有三个方面的因素(1) ,(2) 和 (3) 。 4. R质粒决定的耐药性的特点(1) ,(2) , (3) ,(4) 。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A 2.D 3.C 二、填空题

1. 固有耐药性,获得耐药性 2. 钝化酶的产生,药物作用的靶位发生改变,胞壁通透性的改变和主动外排机制

3. 染色体突变,质粒介导的耐药性,转座因子介导的耐药性

4. 可从宿主菌检出R质粒,以多重耐药性常见,容易因质粒丢失成为敏感株,耐药性可经接合转移

第10章 化脓性细菌

一、选择题 A型题:

1. 常见的革兰阳性致病性球菌有: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表皮葡萄球菌 C. 丙型链球菌 D. 脑膜炎球菌 E. 淋球菌

2. 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的最常见细菌是:

A. 链球菌 B. 脑膜炎球菌 C. 肺炎球菌

D. 金黄色葡萄球菌 E. 破伤风杆菌

3. SPA能与下列哪种物质结合?

A. 人IgG的Fc段 B. 人IgG的Fab段

C. 人IgG1、IgG2、IgG4的Fc段 D. 人IgM的Fc段 E. 人IgA的Fc段

4. 葡萄球菌溶血素对下列哪种细胞损伤作用最强?

A. 白细胞 B. 血小板 C. 红细胞 D. 肝细胞 E. 神经细胞

5. 葡萄球菌肠毒素的作用机制可能是:

A. 直接破坏胃肠粘膜细胞,导致腹泻、腹痛

B. 直接毒害中枢神经,引起食物中毒 C. 通过刺激呕吐中枢而导致呕吐为主要

症状的食物中毒

D. 直接破坏肠壁血管,导致出血性肠炎 E. 直接导致肠粘膜细胞分泌功能亢进,引起腹泻

6. 化脓性炎症,其脓汁粘稠、病灶局限,这是由于病菌产生:

A. 透明质酸酶 B. 血浆凝固酶 C. 耐热核酸酶 D. 链道酶 E. 葡激酶

7. 球菌具有型特异性的抗原是:

A. P抗原 B. C抗原 C. 表面抗原 D. 菌体抗原 E. 荚膜抗原

8. 各型链球菌中,致病力最强的是:

A.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B.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C. 丙型链球菌 D. 草绿色链球菌 E. B群链球菌

9. 测定SLO抗体,可协助下列哪种疾病的诊断?

A.肠热症 B.风湿热

C.类风湿关节炎 D.猩红热 E.Q热

10. 能产生SPA的细菌是

A.葡萄球菌

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C.白喉杆菌 D.百日咳杆菌 E.肉毒梭菌

11. 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毒素是

A. θ毒素 B. 杀白细胞素 C. 细胞毒因子 D. 紫癜形成因子 E. 致热外毒素

12. 引起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微生物是

A. 钩端螺旋体 B. 衣原体

C. 产气荚膜杆菌 D. 炭疽杆菌

E. 金黄色葡萄球菌

13. 可增强链球菌扩散能力的致病物质是

A. 链球菌DNA酶 B. 红疹毒素 C. M蛋白 D. 多糖抗原 E. 透明质酸荚膜

14. 根据抗原结构可将链球菌分为20群,对人致病的链球菌菌株90%属于

A. A群 B. B群 C. C群 D. D群 E. E群

15. 治疗链球菌感染,应首选

A. 红霉素 B. 链霉素. C. 青霉素G D. 克林霉素 E. 灭滴灵

16.能产生LTA的细菌是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肺炎球菌.

C.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D. 脑膜炎双球菌 E. 淋球菌

17.亚急性心内膜炎常见的病原体是

A. 立克次体 B. 衣原体

C. 金黄色葡萄球菌 D.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E.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18. 形成“脐”状菌落的细菌是

A. 炭疽杆菌 B. 大肠杆菌 C. 伤寒沙门菌 D. 肺炎球菌 E. 破伤风杆菌

19.菊糖发酵试验可用来鉴别

A. 炭疽杆菌和枯草杆菌 B. 布氏杆菌和霍乱弧菌 C. 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 D. 百日咳杆菌和流感杆菌

E. 肺炎球菌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20.能产生自溶酶的细菌是

A. 绿脓杆菌 B. 变形杆菌 C. 痢疾杆菌 D. 脑膜炎球菌 E. 霍乱弧菌 21.流行期间,预防儿童受到脑膜炎球菌感染可口服

A. 氯霉素 B. 磺胺药 C. 链霉素 D. 庆大霉素 E. 克林霉素

22.培养脑膜炎球菌常用的培养基是

A. 罗氏培养基 B. 柯氏培养基

C. 巧克力制成的培养基 D. 沙保培养基

E. 巧克力(色)血平板 23.脑膜炎球菌感染可引起

A. 菌血症 B. 败血症 C. 毒血症 D. 脓毒血症

E. 局部感染,菌不入血流

24.关于脑膜炎球菌的感染,错误的

A. 主要经飞沫传染 B. 引起菌血症

C. 6个月内婴儿易感 D. 主要是内毒素致病

E. 感染可用磺胺类药物预防 25.对低温敏感的细菌是

A. 肺炎球菌 B. 伤寒杆菌 C. 破伤风杆菌 D. 脑膜炎球菌 E. 链球菌

26.属于奈氏菌的细菌是

A.肺炎球菌 B.双歧杆菌 C.淋球菌 D.军团菌 E.绿脓杆菌

27.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人是淋球菌唯一宿主 B. 淋球菌为G+菌

C. 淋球菌感染主要经呼吸道传播 D. 淋球菌可产生自溶酶 E. 有毒株无菌毛

28.金黄色葡萄球菌一般不引起:

A. 败血症 B. 毛囊炎 C. 食物中毒 D. 假膜性肠炎 E. 风湿热

29. 下列无芽胞的细菌中,抵抗力最强的是

A.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B. 金黄色葡萄球菌 C. 球菌

D. 肺炎球菌

E. 脑膜炎球菌

30. 肺炎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

A. 透明质酸酶 B. 溶血毒素 C. 普通菌毛 D. 荚膜 E. 外毒素 31.分离培养淋球菌时,下列哪种方法不能采用?

A. 标本要保湿保暖 B. 标本要立即送检

C. 接种于预温的巧克力血平板上 D. 在含5%~10%CO2的环境中培养 E. 厌氧中培养 32.关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化脓性感染的特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感染局限 B. 感染易扩散

C. 可引起败血症、脓毒血症 D. 通过多途径感染 E. 脓汁粘稠 B型题

问题 33~35

A. 葡萄球菌

B.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C. 肺炎球菌 D. 脑膜炎球菌

E.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33.镜检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呈葡萄串状排列34.镜检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呈双排列 35.镜检为革兰氏阴性双球菌,白细胞内外均可见

问题 36~38

A.血浆凝固酶 B.链激酶 C.自溶酶

D.DNA多聚酶 E.神经氨酸酶

36.致病性葡萄球菌能产生 37.化脓性链球菌能产生 38.脑膜炎球菌能产生 问题 39~42

A.血浆凝固酶 B.透明质酸酶 C.自溶酶

D.耐热核酸酶 E.肠毒素

39.使化脓性感染灶局限 40.使化脓性病灶易扩散 41.导致细菌在短时间内死亡

42.使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食物中毒问题 43~46

A.M蛋白 B.脂磷壁酸 C.透明质酸酶 D.链球菌溶血素0 E.致热外毒素 43.导致猩红热

44.引起超敏反应性疾病 45.能粘附于宿主细胞 46.促使链球菌扩散 C型题

问题 47~49

A. 肺炎球菌 B. 脑膜炎球菌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否 47.能产生自溶酶 48.能产生内毒素 49.能形成荚膜 问题50~52

A. 血浆凝固酶 B. 透明质酸酶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否

50.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能产生 51.致病性葡萄球菌能产生

52.淋球菌致化脓性炎症时可产生 问题 53~55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否

53.引起皮肤化脓性炎症

54.引起食物中毒 55.可引起风湿热 问题 56~58

A. 血浆凝固酶 B. 耐热核酸酶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否

56.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 57.表皮葡萄球菌能产生 58.腐生葡萄球菌能产生 X型题

59.常见的致病性球菌有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C. 丙型链球菌 D. 淋球菌 E. 脑膜炎球菌

60.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

A. 化脓性炎症 B. 食物中毒

C. 假膜性肠炎 D. 猩红热 E. 败血症

61.淋球菌可引起:

A. 阴道炎 B. 淋菌性结膜炎

C. 子宫颈炎 D. 梅毒 E. 尿道炎

62.脑膜炎球菌的致病物质有

A. 荚膜 B. 菌毛

C. 外毒素 D. 内毒素 E. 自溶酶

63.奈瑟菌属中对人不致病的细菌是

A. 金黄奈瑟菌 B. 干燥奈瑟菌

C. 淋病奈瑟菌 D. 脑膜炎奈瑟菌 E. 粘膜奈瑟菌

64.关于肺炎球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正常菌群 B. 致病性强的细菌

C. 能形成荚膜的细菌 D. 间质性肺炎的病原体 E. 大叶性肺炎的病原体

65.A群链球菌所引起的疾病有

A. 风湿热 B. 猩红热

C. 急性肾小球肾炎 D. 产褥热 E. 痈

66.链球菌的抗原复杂,但主要抗原有

A. 核蛋白抗原 B. 多糖抗原

C. 蛋白质抗原 D. 荚膜抗原 E. SPA 67.链球菌化脓性病灶脓汁稀薄且易扩散,是因为病原菌产生

A. 血浆凝固酶 B. 透明质酸酶

C. 链激酶 D. 链道酶 E. 溶血毒素

68.葡萄球菌血浆凝固酶的作用有:

A. 促进吞噬

B. 抗吞噬作用

C. 保护细菌

D. 杀灭细菌

E.使化脓病灶局限

69.SPA与IgG结合后的复合物具有:

A. 抗吞噬 B. 促进吞噬

C. 促细胞分裂 D. 损伤血小板 E. 引起超敏反应

70.化脓性球菌的共同特点有

A. 属革兰氏阳性球菌

B. 能引起化脓性炎症

C. 对某些抗生素敏感

D. 均有芽胞

E. 均可引起食物中毒

二、填空题

1.引起化脓性感染最常见的球菌是_________。

2. SPA的生物学活性是:可与人类_______分子的________非特异性结合。

3. 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种类型的感染。

4. 链球菌的两种分类方法的依据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5. A群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可分为:________、__ ____和_________三类。 6. 肺炎球菌因产生________而使其菌落呈脐状,该物质可被__________等活性物质激活,从而促进培养物中的菌体溶解。

7. 对人致病的奈瑟氏菌为_______和________。

8. 脑膜炎球菌抵抗力_____,对____和_____极敏感,故标本采取应注意_______并______________,最好作________。

9. 脑膜炎球菌的致病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 10.“脓漏眼”是由_________菌感染所致,可用________滴入两眼,预防新生儿脓漏眼(淋菌性眼炎)。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A 2.D 3.C 4.C. 5.C 6.B

7.C 8.B. 9.B 10.A 11.B 12.E

13.A 14.A 15.C 16.C 17.D 18.D 19.E 20.D 21.B 22.E 23.A 24.C 25.D 26.C 27.A 28.E 29.B 30.D

31.E 32.B

B型题 33.A 34.C 35.D 36.A 37.B 38.C

39.A 40.B 41.C 42.E 43.E 44.A 45.B 46.C C型题 47.C 48.B 49.C 50.B 51.A 52.D 53.C 54.A 55.B 56.C 57.D 58.D

X型题 59.ABDE 60.ABCE 61.ABCE

62.ABD 63.ABE 64.ACE

65.ABCDE 66.ABC 67.BCD 68.BCE 69.ACDE 70.BC 二、填空题 1.葡萄球菌 2.人类IgG1、IgG2和IgG4; Fc段

3.侵袭性、毒素性 4.溶血现象、抗原结构

5.化脓性、中毒性、超敏反应性 6.自溶酶 ;胆汁或胆盐

7.脑膜炎双球菌 ; 淋球菌

8.很弱;干燥、低温;保暖保湿;立即送检;床边接种

9.荚膜、菌毛、内毒素 10.淋球菌、1%AgNO3或其他银盐溶液

第11章 肠道感染细菌

一、选择题 A型题;

1. 肠道杆菌所没有的一种抗原是 A. M抗原

B. H抗原

C. O抗原

D. K抗原

E. Vi抗原 2. 关于肠杆菌科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 所有肠道杆菌都不形成芽胞 B. 肠道杆菌均为G—杆菌

C. 肠道杆菌中致病菌一般可分解乳糖

D. 肠道杆菌中非致病菌一般可分解乳

E. 肠道杆菌中少数致病菌可迟缓分解乳糖 3. 鉴别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主要依据 A. 是否发酵葡萄糖 B. 是否分解乳糖

C. 是否具有鞭毛

D. 是否具有菌毛 E. 是否具有芽胞 4. 大肠杆菌IMViC试验结果应是; A. +、—、+、—

B.

—、+、—、+

C. +、+、—、— D. —、—、+、+ E. +、—、—、—

5. 能产生外毒素的志贺菌是

A. 痢疾志贺菌

B. 福氏志贺菌 C. 鲍氏志贺菌 D. 宋氏志贺菌

E. 以上都不是

6. 伤寒杆菌Vi抗原变异属于

A.毒力变异 B.耐药性变异 C.菌落变异 D.形态变异

E.对外界抵抗力变异

7. 与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的肠道杆菌是

A.沙门菌的某些菌株 B.志贺菌的某些菌株 C.埃希菌的某些菌株 D.变形杆菌的某些菌株 E.克雷伯菌的某些菌株

8. 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不分解乳糖、产生

H2S+++,动力试验+、尿素酶试验-,可能是下列肠道菌中的 A.大肠埃希菌 B.伤寒沙门菌 C.志贺菌 D.变形杆菌

E.肖氏沙门菌(乙型副伤寒杆菌) 9. 主要流行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O血清型是

A. O6 B. O25 C. O157 D. O111 E. O158

10. 关于伤寒与副伤寒沙门菌致病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潜伏期,可在肠系膜淋巴结繁殖 B. 不引起菌血症

C. 发病2周内没有第二次菌血症 D. 不侵犯肝、脾、肾等器官 E. 患病后机体获得的免疫力不强 11. 志贺菌属常引起:

A. 阿米巴痢疾 B. 细菌性痢疾 C. 慢性肠炎 D. 假膜性肠炎 E. 肠热症

12. 机体抗伤寒的免疫主要依赖于

A. 体液免疫 B. 补体的作用

C. 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 D. 抗生素的使用 E. 细胞免疫

13. 肠热症病人发病1周内,检出伤寒沙门菌

阳性率最高的方法是

A. 尿培养 B. 血培养 C. 粪便培养 D. 痰培养 E. 胆汁培养

14. 疑为肠热症的病人常需抽血做细菌学检查,什么时期采血样最好

A. 发病第1周 B. 发病第2周 C. 发病第3周 D. 发病第4周 E. 疾病恢复期

15. 肠热症并发症之一是肠穿孔,其原因是

A. 细菌的直接作用 B. 肠梗阻所致

C. 肠壁淋巴组织发生超敏反应 D. 毒素的直接作用 E. 胃酸过多所致

16. 下列细菌中,无动力的菌属是

A. 沙门菌属 B. 弧菌属

C. 大肠埃希菌属 D. 变形杆菌属 E. 志贺菌属

17. 关于大肠杆菌的特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多数菌株有周身鞭毛 B. 多有普通菌毛和性菌毛 C. 分解乳糖产酸

D. IMViC试验为“+ + ――” E. 为肠道正常菌群,无致病作用 18. 志贺菌属不具有的物质是

A. 内毒素 B. 外毒素 C. O抗原 D. 菌毛 E. H抗原

19. 目前筛选伤寒带菌者的方法是检测血清的

A. O抗体 B. H抗体 C. K抗体 D. Vi抗体 E. M抗体

20. 关于志贺菌抗原结构与分类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K抗原无分类学意义

B. O抗原是分类的依据

C. O抗原有群特异性和型特异性两种 D. H抗原是分类的指标之一

E. 志贺菌属可分为4群40多个血清型 21. 关于肠道杆菌的特性,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均为G—杆菌,多数有鞭毛、菌毛 B. 能分解多种糖类,并具有鉴定作用 C. 多由消化道传播致病 D. 致病物质均为内毒素

E. 营养要求低,有氧或兼性厌氧环境下

均可生长

22. 肠道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中,下列哪项无意义

A. 生化反应 B. 血清学反应 C. 细菌分离培养 D. 形态学检查 E. 动力观察

23. 痢疾杆菌根据群特异性抗原不同分为4群,下列哪项不属4群之中

A. 痢疾志贺菌 B. 志贺菌属 C. 福氏志贺菌 D. 鲍氏志贺菌 E. 宋内志贺菌

24. 下列症状中,其中不是伤寒病的表现?

A. 持续高热(稽留热) B. 相对缓脉 C. 表情淡漠

D. 皮肤出现玫瑰疹 E. 口腔粘膜出现柯氏斑

25. ETEC所产生的不耐热肠毒素的致病机理是

A. 抑制蛋白质合成中的延长因子2 B. 抑制内毒素脱毒 C. 作用于肠壁植物神经 D.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E. 封闭乙酰胆碱的释放

26. 志贺菌的志贺毒素不具有的生物学活性

A. 细胞毒性 B. 肠毒素性 C. 神经毒性 D. 肾毒性 E. 肝细胞毒性

27. 志贺菌的抗感染免疫在消化道粘膜表面主要的抗体类型是

A. IgM B. IgG C. IgD D. IgE E. SIgA 28.痢疾志贺菌在人体内产生侵袭力,还产生

A. 肠毒素 B. 外毒素 C. 内毒素

D. 内毒素和外毒素 E. 霍乱样毒素 29.初步将志贺菌从肠道致病菌中鉴别出来的生化反应方法是

A. 菊糖发酵试验 B. 尿素分解试验 C. 胆汁溶解试验 D. 肥达试验

E. 双糖铁培养基接种试验 30.肥达氏反应阳性开始于病程的

A. 第1周 B. 第2周 C. 第3周 D. 第4周 E. 第5周 B型题: 问题 31~32

A. 不耐热肠毒素 B. 耐热肠毒素 C. 志贺样毒素 D. 定植因子 E. 脂多糖

31. 能粘附于肠粘膜细胞的致病物质为 32. 能致机体体温持续升高的致病物质是 问题 33~35

A. 定植因子 B. 肠毒素 C. 志贺毒素 D. 脂多糖 E. K抗原

33. 能导致Vero细胞病变的物质是 34. 有抗吞噬作用的物质为

35. 可导致严重霍乱样腹泻的物质是 问题 36~40

A. 肠产毒型大肠杆菌 B. 肠致病型大肠杆菌 C. 肠侵袭型大肠杆菌 D. 肠出血型大肠杆菌 E. 肠集聚型大肠杆菌

36.引起婴幼儿和旅游者腹泻的病原菌是 37.引起婴幼儿腹泻,且不产生肠毒素的病原菌是

38.引起血性腹泻的病原菌是 39.侵犯较大儿童和成人,引起痢疾样腹泻的病原菌是

40.引起婴儿持续性腹泻的病原菌是 问题 41~44

A. 第1周 B. 第2~3周 C. 恢复期 D. 第1~3周 E. 数月以后

41.肠热症病人的血培养标本采集应在 42.肠热症病人的骨髓培养标本采集应在 43.肠热症病人的小便、粪便标本采集应在 44.肥达氏反应测定的抗体效价达高峰是在 问题 45~48

A. 肠热症可能性小 B. 肠热症可能性大

C. 肠热症早期或交叉反应

D. 预防接种或非特异性回忆反应 E. 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45.肥达氏试验O、H凝集效价均高于正常 46.肥达氏试验O、H凝集效价均低于正常 47.肥达氏试验O凝集效价高,H凝集效价低于正常

48.肥达氏试验O凝集效价低,H凝集效价高于正常 C型题

问题 49~51

A. 能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 B. 能发酵乳糖产酸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否 49.大肠杆菌 50.伤寒沙门菌 51.甲型副伤寒杆菌 问题 52~54

A. H效价高于正常 B. O效价高于正常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否

52.正常人肥达氏试验结果是

53.伤寒患者的肥达氏试验结果应为 54.预防接种1年后,肥达氏试验结果是 问题 55~57 A. 大肠杆菌LT B. 大肠杆菌ST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否

55.能激活腺苷环化酶,使cAMP增高 56.能激活鸟苷环化酶,使cGMP增高 57.可导致腹泻的物质为 问题 58~61

A. 内毒素 B. 外毒素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否

58.伤寒沙门菌的致病主要物质是 59.革兰氏阳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靠 60.肠侵袭性大肠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 61.痢疾志贺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 问题 62~64

A. 痢疾杆菌 B. 伤寒杆菌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否

62.特异性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有 63.特异性免疫依赖SIgA的有

64.血清中IgG、IgM抗体的免疫作用较小 X型题:

65.人类沙门菌感染的疾病类型有

A. 风湿热 B. 沙眼 C. 胃肠炎 D. 败血症 E. 肠热症

66.能导致人类腹泻的大肠杆菌菌株类型有

A. 肠侵袭型大肠杆菌 B. 肠产毒型大肠杆菌 C. 肠致病型大肠杆菌 D. 肠出血型大肠杆菌 E. 肠集聚型大肠杆菌 67.关于肠道杆菌的特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均为革兰氏阳性菌 B. 形态学无鉴别意义

C. 均无芽胞,但都有菌毛、鞭毛 D. 均可产生外毒素

E. 生化反应活泼,能分解多种糖类 68.伤寒杆菌生化反应中,下述正确的有

A. 发酵乳糖 B. 不发酵乳糖

C. 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

D. 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E. 不发酵葡萄糖

69.细菌性痢疾的典型临床表现有:

A. 发热 B. 腹痛 C. 里急后重 D. 粘液性脓血便 E. 相对缓脉

70.志贺毒素的生物学作用有

A. 神经毒性 B. 细胞毒性 C. 肠毒性 D. 内毒素毒性 E. 痉挛毒性

71.对大肠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有

A. 是人体的正常菌群 B. 有O、K、H三种抗原 C. 是条件致病菌

D. 能产生肠毒素的才是致病性大肠杆

E. 某些大肠杆菌菌株可导致腹泻 72.痢疾病人做大便细菌学检查,正确方法是A. 立即涂片做革兰染色镜检 B. 标本采取勿被小便污染 C. 采取后立即送检

D. 应取带脓血或粘液的粪便

E. 不能及时送检时,应将标本保存于

30%甘油缓冲盐水中

73.伤寒的并发症有

A. 肝炎 B. 心律失常 C. 肾功能衰竭 D. 肠出血 E. 肠穿孔 74.肥达氏试验可帮助下列哪些疾病的诊断?A. 斑疹伤寒 B. 伤寒

C. 甲型副伤寒 D. 乙型副伤寒 E. 结核病

二、填空题

1.肠道杆菌是一群生物学性状近似的革兰染色呈______无芽胞杆菌,常寄居于人或动物的__________内,可随_______排出体外。 2.大多数肠道杆菌是肠道__________的成员,在特定条件下也可引起疾病,故也称

_____________。

3.________试验在初步鉴别肠杆菌科中致病菌和非致病菌有重要价值,一般非致病菌能分解_______,而致病菌多数___________。 4.肠道杆菌的抗原构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荚膜抗原。

5.肠杆菌科细菌易出现变异菌株,其中最常见的是___________转移。

6.大肠杆菌某些血清型可引起人类腹泻,根据其致病机制不同,主要有五种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7.志贺菌主要致病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有的菌株尚产生 _________。 8.用Senery试验可测定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菌的侵袭力。

9.志贺毒素由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_______与宿主细胞糖脂Gb3结合,导入细胞内的__________作用于 导致蛋白质合成中断。

10.人类沙门菌感染有4种类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无症状带菌者。

11.伤寒带菌者的检出,一般可先用血清学方

法检测可疑者_____效价,若效价高时,再反复取粪便等标本进行__________,以确定是否为带菌者。

12.变形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有______现象;能迅速分解__________,是该菌属的一个重要特征。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A 2.C 3.B 4.C 5.A 6.A

7.D 8.E

9.C 10.A 11.B 12.E

13.B 14.A

15.C 16.E 17.E 18.E

19.D 20.D 21.D 22.D 23.B 24.E

25.D 26.D

27.E 28.D 29.E 30.B

B型题 31.D 32.E 33.C 34.E 35.B 36.A

37.B 38.D 39.C 40.E 41.A 42.D

43.B 44.C

45.B 46.A 47.C 48.D

C型题 49.C 50.D 51.A D. M蛋白 52.D 53.C 54.A E. A蛋白

55.A 56.B 57.C 4. 关于霍乱弧菌的生物学性状,错误的是

58.A 59.B 60.A A. 碱性蛋白胨水可作为选择增菌培养

61.C 62.B 63.A

64.C

B. 霍乱弧菌耐碱不耐酸

X型题 65.CDE 66.ABCDE

C. 霍乱病人粪便悬滴标本中,可见“鱼67.BE

68. BD 69. ABCD 群样穿梭”运动

D. EL-Tor生物型霍乱弧菌抵抗力强,因70. ABC

71.ABCE 72.ABCDE 为能形成芽胞

73.DE 74.BCD 二、填空题 1.阴性 肠道 粪便 2. 正常菌群 条件致病菌 3.乳糖发酵 乳糖 不能分解乳糖 4. O抗原 H抗原 5. 耐药性 6. ETEC、EIEC、EPEC、EHEC、EaggEC 7.侵袭力 内毒素 外毒素 8. EIEC 志贺菌 9.(1个)A亚单位 (5个)B亚单位 B亚单位 A亚单位 10.肠热症 胃肠炎(食物中毒) 败血症 11.Vi抗体 分离培养 12. 迁徙生长 尿素 霍 乱 弧 菌

一.选择题:

A型题

1. 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不包括

A. 鞭毛

B. 菌毛

C. 毒力因子

D. 肠毒素

E. 内毒素

2. 弧菌主要分布于

A. 空气

B. 土壤

C. 水

D. 人体肠道

E. 动物体肠道

3. 弧菌具有下列哪种结构?

A. 鞭毛

B. 芽胞

C. Vi抗原

E. 革兰氏染色阴性

5. 关于霍乱肠毒素,错误的是

A. A亚单位是毒性亚单位 B. B亚单位是结合亚单位 C. 由1个A亚单位和5个B亚单位组成 D. 其受体是糖蛋白 E. 是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 6. 霍乱弧菌在下列哪种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A. 血清肉汤 B. 肉浸液 C. 碱性蛋白胨水 D. 庖肉培养基 E. 葡萄糖蛋白胨水 7. 取病人米泔水样粪便作悬滴观察,可见到

“穿梭”运动的细菌是:

A.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 B. 伤寒杆菌 C. 变形杆菌 D. 猪霍乱沙门菌 E. 霍乱弧菌 8. 霍乱弧菌有哪些抗原? A. 耐热O抗原与不耐热的H抗原 B. 不耐热O抗原与耐热的H抗原 C. 耐热O抗原与耐热的H抗原 D. 不耐热O抗原与不耐热的H抗原 E. 以上都不是 9. 关于霍乱,错误的是 A. 属于烈性传染病 B. 人类是霍乱弧菌的唯一易感者 C. 病愈后,少数病人可长期带菌 D. 病后的免疫力短暂 E. 接种霍乱死菌苗可增强人群的特异性免疫力 10. 霍乱肠毒素作用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使胞内腺苷环化酶活性增加,促进胞内 A. cAMP含量升高 B. ATP含量升高 C. cAMP含量降低 D. cGMP含量升高 E. cGMP含量降低

11. 霍乱弧菌能粘附于宿主细胞是因为具有:

A. 鞭毛 B. 菌毛 C. 荚膜 D. K抗原 E. 脂多糖

12. 霍乱肠毒素相应的受体是:

A. 糖蛋白 B. 粘蛋白 C. 岩藻糖 D. D-甘露糖

E. GM1神经节苷脂

13. 霍乱弧菌现有多少个血清群?

A. 2 B. 3 C. 4 D. 155 E. 139

14. O2~O138群霍乱弧菌常引起何病?

A. 霍乱 B. 副霍乱 C. 胃肠炎

D. 胃十二指肠溃疡 E. 浅部创伤感染

15. 霍乱首例病人的确诊应快速、准确,并及时作疫情报告是因该病:

A. 为烈性传染病 B. 病死率极高 C. 无理想治疗方法 D. 无有效预防措施 E. 以上都不是

16.霍乱肠毒素抗体的作用是:

A. 阻止霍乱肠毒素与GM1神经节苷脂

受体结合

B. 阻止霍乱弧菌产生肠毒素

C. 阻止霍乱弧菌黏附于小肠上皮细胞 D. 免疫溶解霍乱弧菌 E. 以上都不是 17.在正常胃酸条件下,需大量霍乱弧菌才能引起感染的原因是:

A. 该菌不耐酸

B. 胃内有乳酸杆菌等拮抗该菌 C. 人体对其有较强的天然免疫力

D. 该菌致病力弱 E. 以上都不是

18.目前我国使用的霍乱疫苗是:

A. 霍乱类毒素 B. 霍乱死菌苗 C. 减毒活菌苗 D. 减毒重组活菌苗 E. 霍乱-伤寒杂交菌苗 19.下列试验中哪种是鉴定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与非致病性的重要指标?

A. 神奈川现象(Kanagawa phenomenon) B. 血凝试验 C. 50%溶血试验 D. 血浆凝固酶试验 E. 乳糖发酵试验

20.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因素是:

A. 侵袭性酶 B. 内毒素

C. 霍乱样肠毒素 D. 溶血素 E. 嗜神经毒素 21.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由于食海

产品或盐腌渍品所致,是因该菌有何种特性? A. 耐碱 B. 耐酸 C. 嗜盐 D. 耐高渗 E. 嗜温

22.副溶血性弧菌所致疾病是:

A. 霍乱 B. 食物中毒 C. 肺炎 D. 败血症 E. 肠热症

23. 我国沿海地区最常见的一种食物中毒由何菌所致?

A. 沙门菌

B. 金黄色葡萄球菌 C. 肉毒梭菌 D. 副溶血性弧菌 E. 产气荚膜梭菌

24. 下列关于副溶血性弧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该菌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嗜盐性

B. 引起食物中毒主要经海产品或盐腌

制品所传播

C. 预防措施是食物应加热后食用

D. 可通过神奈川试验判断菌株的致病

E. 该菌感染仅致食物中毒

25. 下列细菌不属于霍乱弧菌的是:

A. El-Tor型霍乱弧菌 B. 1群霍乱弧菌 C. 不凝集性弧菌 D. 副溶血性弧菌 E. O139群霍乱弧菌

26. 关于弧菌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或逗点形 B. 呈革兰氏阴性

C. 营养要求高,仅在含葡萄糖的培养基

上生长良好

D. 具有一端单鞭毛而运动活泼 E. 耐碱不耐酸

27. 关于霍乱弧菌,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到小肠后,进入肠上皮细胞内繁殖,

造成肠粘膜损伤 B. 该菌可产生肠毒素 C. 病后可获牢固免疫力 D. 人类是其唯一的易感者 E. 该菌主要经口感染 B型题

问题 28~30

A. 内毒素 B. 肠毒素 C. 溶血素 D. 卵磷脂酶 E. 表皮剥脱毒素

28. 霍乱弧菌的致病因素是 29. 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因素是 30. 伤寒杆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 问题 31~34

A. 巧克力色平板 B. 碱性蛋白胨水 C. 罗氏培养基 D. 庖肉培养基

E. 嗜盐菌选择性平板 31.培养脑膜炎球菌常用 32.培养破伤风杆菌常用 33.培养霍乱弧菌需用 34.培养副溶血性弧菌选用 问题 35~38

A. 大肠杆菌

B. 金黄色葡萄球菌 C. 沙门氏菌 D. 霍乱弧菌 E. 副溶血性弧菌 35.条件致病菌是

36.引起烈性肠道传染病的是

37.沿海地区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病原菌是 38.引起假膜性肠炎的病原菌是 问题 39~41

A. 肥达试验 B. OT试验 C. 外-斐试验 D. 神奈川试验 E. 抗O试验

39.帮助诊断肠热症选用 40.辅助诊断风湿热可用

41.区分副溶血性弧菌菌株的致病性选用 C型题

问题 42~45

A. 霍乱弧菌 B. 副溶血性弧菌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42.耐碱不耐酸

43.耐盐(3.5%NaCl)

44.起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45.产生肠毒素 问题 46~48

A. 溶血毒素 B. 肠毒素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46.霍乱弧菌产生: 47.副溶血性弧菌产生: 48.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 X型题:

49. 鉴定副溶血性弧菌的方法有:

A. 嗜盐性试验 B. 生化反应 C. 神奈川试验 D. 血清学试验

E. 基因探针杂交及PCR

50.对霍乱弧菌进行培养选用的培养基可有:A. 嗜盐菌选择平板 B. 碱性蛋白胨水 C. 碱性琼脂平板 D. TCBS培养基 E. 血平板

51.霍乱弧菌引起的肠道局部粘膜免疫是霍乱保护性免疫的基础,是因为:

A. 肠腔中出现保护性的IgG肠毒素抗体 B. 肠腔中出现保护性的IgM抗菌抗体 C. 肠腔中的SIgA可凝集病菌,使其失

去动力

D. 肠腔中的SIgA可与菌毛结合,阻止

病菌粘附

E. 肠腔中的SIgA可与霍乱肠毒素B亚

单位结合,阻断肠毒素与小肠上皮细胞受体作用

52.霍乱弧菌的致病因素有:

A. 内毒素 B. 肠毒素 C. 菌毛 D. 鞭毛 E. 溶血毒素

53.下列关于霍乱弧菌感染后获得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牢固的免疫力 B. 细胞免疫 C. 体液免疫

D. 抗菌毛抗体(SIgA) E. 抗肠毒素IgG及抗菌IgM

54.关于霍乱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有:

A.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

物经口摄入

B. 只需少量细菌(102~103)即可使人

致病

C. 细菌入侵肠上皮细胞和肠腺而损伤

肠壁

D. 为人畜共患病

E. 致病是通过肠毒素作用于小肠上皮

细胞受体引起剧烈腹泻和呕吐

55.弧菌属与肠道杆菌比较,其主要不同点是:

A. 革兰染色阴性

B. 一端单鞭毛而运动迅速 C. 营养要求不高

D. 于酸性而非碱性培养基上生长 E. 氧化酶试验阳性

56.很难消灭霍乱的传染源是因为:

A. 病菌在水中可较长期存活 B. 病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 C. 缺乏理想消毒剂 D. 缺乏有效治疗药物

E. 个别ElTor型病例病后可带菌长达数

月或数年之久

57.快速诊断霍乱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有:

A. 直接镜检,悬滴法,革兰染色 B. 分离培养

C. 免疫荧光菌球试验 D. 生化反应

E. PCR测ctx基因

二、填空题:

1.O1群霍乱弧菌有两种生物型,即: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霍乱弧菌耐_______不耐酸,其选择性增菌培养基是_______________。 3.O1群霍乱弧菌根据其菌体抗原由3种抗原因子组成,可分为3个血清型:即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目前已知的致泻毒素中最为强烈的毒素是__________。

5.霍乱弧菌到达小肠后,粘附于_________并迅速________,不侵入肠上皮细胞和肠腺,细菌在_______过程中产生_________而致病。

6. 霍乱弧菌引起的_______________是霍乱保护性免疫的基础。

7. 及时补充_____和______,预防大量失水导致的低血容量性休克和酸中毒是治疗霍乱的关键。

8. 副溶血性弧菌与霍乱弧菌的一个显著差别是______,在培养基中以含___________最为适宜。

10.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___________系经烹饪不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所传播。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E 2.C 3.A 5.D 6.C

7.E 8.A 9.D 11.B 12.E

13.D 14.C 15.A 17.A 18.B

19.A 20.D 21.C 23.D 24.E

25.D 26.C 27.A

B型题 28.B 29.C 30.A 32.D 33.B

34.E 35.A 36.D 38.B 39.A

40.E 41.D

4.D 10.A 16.A 22.B 31.A 37.E C型题 42.A 43.B 44.C 45.A B.厌氧芽胞杆菌感染 46.B 47.A C,结核杆菌感染

48.C D.链球菌感染

X型题 49. ABCDE 50. BCDE E.副溶血性弧菌感染 51.CDE 5. 厌氧芽胞梭菌与无芽胞厌氧菌具有的共

52.BCD 53.ACDE

性是

54.AE

A.形态染色性55.BE 56.ABE 57.ACE .

二、填空题:

1.古典生物型 El-Tor生物型

2.碱 碱性蛋白胨水

3.小川型 稻叶型 彦岛型

4.霍乱肠毒素

5.肠粘膜表面 繁殖 繁殖 肠毒素

6.肠道局部粘膜免疫

7.液体 电解质

8.嗜盐 3.5%NaCl

9.食物中毒 海产品或盐腌制品

第12章 厌氧性细菌 一.选择题 A型题 1. 厌氧芽胞梭菌能耐受恶劣环境条件是因为有 A. 菌毛 B. 鞭毛 C. 荚膜 D. 芽胞 E. 内毒素 2. 厌氧芽胞梭菌在自然界中存在特点是 A.释放毒素量少于动物体内 B.产生多种侵袭性酶 C.以芽胞形式存在 D.以具有感染性的繁殖体形式存在 E.致病性强 3. 无芽胞厌氧菌的特点是 A.形态特征有鉴别意义 B.只能用抗酸染色 C.主要引起外源性感染 D.在肠道内数量是大肠埃希菌的1000倍 E.菌体内形成异染颗粒 4. 长期使用抗生素易引起 A.无芽胞厌氧菌感染 B.专性厌氧 C.在人体内的分布 D.致病性 E.对人体的危害 6. 目前所知毒性最强的毒素是 A.破伤风痉挛毒素 B.肉毒毒素 C.卵磷脂酶 D.炭疽毒素 E.鼠疫毒素 7. 破伤风痉挛毒素毒性极强,仅次于 A.金葡菌TSST-1

B.霍乱肠毒素

C.肉毒毒素

D.白喉毒素

E.溶血毒素

8. 破伤风梭菌感染的重要条件为 A.细菌芽胞污染伤口 B.菌群失调 C.伤口的厌氧微环境

D.细菌繁殖体污染伤口 E.机体免疫力低下 9. 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治疗破伤风,其目的是 A.抑制破伤风梭菌生长 B.阻止细菌产生毒素 C.中和结合在神经细胞上的外毒素

D.中和游离于神经细胞外的外毒素 E.中和进入血液中的外毒素 10. 紧急预防破伤风最好注射 A.破伤风类毒素 B.破伤风抗毒素 C.丙种球蛋白

D.抗生素 E.破伤风死菌苗 11. 产气荚膜梭菌可产生多种外毒素,其中最重要的是 A.α毒素 B.β毒素 C.ε毒素

D.κ毒素

E.ι毒素

12. 对于破伤风痉挛毒素的特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属神经毒素

B.化学性质为蛋白质

C.该毒素可被肠道蛋白酶所破坏 D.是引起破伤风的主要致病物质

E.该毒素毒性最强,对人致死量小于0.1μg

13. 属于破伤风梭菌形态染色方面的特性是

A.有荚膜 B.无鞭毛

C.菌体呈竹节状排列 D.菌体呈鼓槌状

E.芽胞正圆形,位于菌体次极端 14. 破伤风梭菌培养后的菌落特点为

A.形成花菜样菌落

B.血平板上形成薄膜状爬行生长物 C.形成脐状菌落

D.血平板上无溶血环

E.血平板上菌落周围有双层溶血环 15. 注射TAT的目的是

A.对易感人群进行常规预防 B.杀灭伤口中繁殖的破伤风梭菌 C.对可疑破伤风患者治疗及紧急预防 D.主要用于儿童的预防接种 E.中和与神经细胞结合的毒素 16. 以神经外毒素致病的细菌是

A.肉毒毒素 B.产气荚膜梭菌 C.链球菌 D.霍乱弧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17. 气性坏疽的典型症状之一是组织气肿,其主要原因是由于

A.细菌产生透明质酸酶 B.细菌能分解多种糖类 C.细菌产生卵磷脂酶 D.细菌产生细胞毒素 E.细菌产生肉毒毒素 18.对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极有价值的快速诊断方法是

A.从深部创口取材直接涂片镜检 B.取坏死组织做动物试验 C.取坏死组织进行分离培养 D.取标本做“汹涌发酵”试验 E.以上都不是

19.下列细菌在牛奶培养基上培养时能产生“汹涌发酵”现象的是

A.破伤风梭菌 B.产气荚膜梭菌 C.肉毒梭菌 D.大肠杆菌 E.霍乱弧菌

20.血平板上能形成双溶血环的细菌为

A.肉毒梭菌 B.炭疽杆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产气荚膜梭菌 E.破伤风梭菌

21.产气荚膜梭菌的培养特点是

A.血平板上无溶血环 B.分离培养用SS培养基

C.牛奶培养基中产生“汹涌发酵”现象 D.培养基中要加入胆盐

E.在TCBS培养基上因分解蔗糖呈黄色菌落

22.产气荚膜梭菌可引起

A.炭疽病 B.假膜性肠炎 C.食物中毒

D.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E.破伤风

23.Nagler反应原理是因为产气荚膜梭菌

A.分解乳糖产酸产气 B.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 C.能液化明胶

D.分解卵黄中卵磷脂

E.分解含硫氨基酸产生H2S 24.能引起食物中毒,但很少有胃肠炎症状的细菌是

A.肉毒梭菌 B.产气荚膜梭菌 C.肠炎沙门菌 D.副溶血性弧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25.肉毒毒素的特点是

A.可完全被肠道蛋白酶水解 B.可致组织大块坏死

C.进入小肠后解离,被吸收进入血循环 D.引起骨骼肌强直性收缩 E.该毒素具耐热性 26.肉毒梭菌的芽胞特点是

A.椭圆形,位于菌体顶端

B.椭圆形,位于菌体次极端 C.正圆形,位于菌体顶端 D.正圆形,位于菌体次极端 E.椭圆形,小于菌体 27.肉毒毒素引起食物中毒的致病机理是由于

A.阻碍乙酰胆碱的释放

B.阻止抑制性神经介质的释放 C.抑制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D.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E.直接导致细胞变性坏死 28.气性坏疽发病多见于

A.节肢动物叮咬 B.战伤

C.食用污染食物 D.吸入污染的空气 E.平时的工伤、车祸 29.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于

A.肠粘膜上皮细胞 B.红细胞 C.神经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白细胞

30.肉毒毒素作用的主要部位是

A.肠上皮细胞

B.脊髓前角运动细胞 C.脑神经细胞 D.胃粘膜细胞 E.外周胆碱能神经 31.关于破伤风梭菌的特性,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有芽胞与鞭毛

B.繁殖体对青霉素敏感 C.本菌代谢活跃 D.菌体呈鼓槌状 E.可产生外毒素 32.关于破伤风抗毒素的有关说法,下列错误的是:

A.可中和破伤风痉挛毒素

B.仅对游离的痉挛毒素有阻断作用 C.注射前必须先做皮试,防止超敏反应 D.破伤风病后可产生大量TAT

E.破伤风抗毒素主要用于紧急预防和治疗破伤风

33.下列细菌中不是厌氧性细菌的是

A.破伤风梭菌 B.脆弱类杆菌 C.肉毒梭菌 D.艰难梭菌 E.肺炎链球菌 34.在无芽胞厌氧菌感染中,临床标本阳性分离率最高的是

A.双歧杆菌 B.梭杆菌 C.丙酸杆菌 D.脆弱类杆菌 E.消化链球菌 35.当一工人因铁钉深刺脚部造成外伤送医院

急诊时,医生首先应考虑给予注射 A.破伤风类毒素 B.破伤风减毒活菌苗 C.百-白-破三联疫苗 D.丙种球蛋白 E.破伤风抗毒素 36.正常人肠道中厌氧菌与其他非厌氧菌比例为

A. 10~100∶1 B. 10~1000∶1 C. 10000∶1 D. 1∶100 E. 1∶1000 B型题 问题37~39

A.细菌呈鼓槌状 B.血平板上双溶血环

C.培养后出现似露滴状菌落 D.能产生β-内酰氨酶 E.细菌呈网球拍状

37.符合产气荚膜梭菌的特点是 38.符合破伤风梭菌的特点是 39.符合肉毒梭菌的特点是 问题 40~43

A.毒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B.毒素作用于外周胆碱能神经 C.毒素仅作用于肠粘膜上皮细胞

D.在牛奶培养基上可产生“汹涌发酵” E.引起牙周脓肿最常见的细菌 40.产气荚膜梭菌 41.无芽胞厌氧菌 42.肉毒梭菌 43.破伤风梭菌 问题 44~46

A.外毒素 B.内毒素 C.类毒素

D.抗生素 E.抗毒素

44.厌氧芽胞梭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 45.能特异性紧急预防和治疗破伤风梭菌的感染用

46.治疗无芽胞厌氧菌所致的感染需用 问题 47~50

A.破伤风梭菌 B.产气荚膜梭菌 C.肉毒梭菌 D.艰难梭菌 E.霍乱弧菌 47.导致神经末梢麻痹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为48.能引起全身骨骼肌痉挛的病原菌是 49.引起局部组织水肿、气肿,触摸有捻发感,严重时伴大块组织坏死等症状的病菌是 50.因人工培养较困难,且与假膜性肠炎有关的病菌为 C型题

问题 51~53

A. 内源性感染 B. 外源性感染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51.无芽胞厌氧菌感染多为 52.破伤风梭菌的感染为 53.兼性厌氧菌的感染 问题 54~56

A. 需氧菌 B. 兼性厌氧菌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54.在有氧环境中才能生长 55.在无氧环境中才能生长

56.在有氧或无氧环境中均可生长 问题 57~59

A. 外毒素 B. 侵袭力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57.破伤风梭菌的致病物质为 58.艰难梭菌的致病因素为 59.产气荚膜梭菌的致病物质为 问题 60~63

A. 肠毒素 B. 溶血毒素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60.破伤风梭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 61.破伤风梭菌可能的致病物质有 62.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有 63.艰难梭菌的致病因素有 问题 64~66

A. 抗毒素 B. 抗生素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64.紧急预防破伤风应考虑注射 65.对于确诊的破伤风患者应使用 66.对于无芽胞厌氧菌感染要应用; X型题

67.无芽胞厌氧菌包括:

A.革兰氏阳性球菌 B.革兰氏阴性球菌 C.革兰氏阳性杆菌 D.革兰氏阴性杆菌 E.破伤风梭菌

68.无芽胞厌氧菌常存在于:

A.口腔 B.上呼吸道 C.肠道 D.肺部 E.阴道

69.属于厌氧芽胞梭菌属的细菌有:

A.梭杆菌 B.艰难梭菌 C.肉毒梭菌 D.脆弱类杆菌 E.产气荚膜梭菌

70.产生嗜神经毒素的厌氧菌有:

A.艰难梭菌 B.肉毒梭菌 C.破伤风梭菌 D.产气荚膜梭菌 E.霍乱弧菌

71.破伤风痉挛毒素的特性是:

A.神经毒素

B.口服其无致病作用 C.毒性比肉毒毒素强 D.不耐热性蛋白质

E.免疫原性强,故患破伤风病后常产生牢固免疫力

72.可为破伤风梭菌感染创造条件的是:

A.伤口窄而深

B.坏死组织、血凝块堵塞伤口 C.伤口有泥土、异物堵塞 D.大面积浅表受伤

E.有需氧菌混合污染伤口 73.气性坏疽标本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的特点是

A.革兰阴性粗大杆菌

B.有荚膜的革兰阳性粗大杆菌 C.有芽胞、荚膜的杆菌

D.白细胞甚少且形态不典型 E.常伴其它杂菌

74.产气荚膜梭菌不同于破伤风梭菌的是

A.革兰氏阳性大杆菌 B.有荚膜

C.可产生多种外毒素(含有肠毒素) D.可产生多种侵袭性酶 E.引起多种疾病 75.预防与治疗肉毒梭菌感染的方法,正确的是

A.加强食品的卫生管理监督 B.使用有效抗生素

C.对病人尽早作出临床诊断

D.对病人迅速注射A、B、E三型多价抗毒素

E.加强护理和对症治疗

76.无芽胞厌氧菌的致病条件是:

A.细菌侵入非正常寄居部位 B.局部形成厌氧微环境 C.正常菌群失调 D.机体免疫力低下 E.自然环境改变

77.预防和治疗无芽胞厌氧菌感染的原则是

A.勿滥用抗生素 B.外科清创引流

C.防止局部出现厌氧微环境 D.提高机体特异免疫力

E.避免正常细菌侵入非正常寄居部位 78.可导致创伤性感染的厌氧菌有:

A.破伤风梭菌 B.肉毒梭菌 C.艰难梭菌

D.产气荚膜梭菌 E.无芽胞厌氧菌

二、填空题

1.根据能否形成芽胞,将厌氧性细分为两大

类:即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

2.在特殊结构方面,厌氧芽胞梭菌属中除产

气荚膜梭菌等极少数例外,均有________,无_____________。

3.破伤风梭菌感染的重要条件是伤口形成

_______________,其主要致病物质为____________。

4.破伤风感染应给予注射____________中和

游离的毒素及大剂量_____________杀伤繁殖体。

5.破伤风痉挛毒素使神经系统中毒的主要机

制可归纳为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目前我国采用的百白破三联疫苗是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成分。 7.产气荚膜梭菌在血平皿上形成_______溶血

环,在牛奶培养基中出现__________现象。

8.产气荚膜梭菌感染途径多见于________,并引起气性坏疽。 9.肉毒梭菌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感染,引

起以____________为主要症状的肉毒中毒。 10.在人体正常菌群中__________占有绝对优

势,是其它________细菌的10~1000倍。 11.无芽胞厌氧菌感染的重要条件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证实无芽胞厌氧菌感染的关键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D 2.C 3.D 4.A 5.B 6.B

7.C 8.C 9.D 10.B 11.A 12.E

13.D 14.B 15.C 16.A 17.B 18.A

19.B 20.D 21.C 22.C 23.D 24.A

25.C 26.B 27.A 28.B 29.C 30.E

31.C 32.D 33.E

34.D 35.E 36.B A.大肠杆菌 B型题 37.B 38.A 39.E B.霍乱弧菌 40.D 41.E 42.B C.结核分枝杆菌 43.A 44.A 45.E D.乙型链球菌 46.D 47.C 48.A

E.脑膜炎球菌

49.B 50.D

3. 结核分枝杆菌常用的培养基是

C型题 51.A 52.B 53.C

A.罗氏培养基 54.A 55.D 56.B

B.庖肉培养基 57.A 58.A 59.C

C.巧克力平板 60.D 61.B 62.C

63.A 64.A 65.C D.吕氏血清斜面培养基 66.B X型题 67.ABCD 68.ABCE 69.BCE 70.BC 71.ABD 72.ABCE

73.BDE 74.BCE 75.ACDE

76.ABCD 77.ABCE 78.ABD

二、填空题

1.厌氧芽胞梭菌属;无芽胞厌氧菌

2. 周鞭毛;荚膜

3.厌氧微环境;破伤风痉挛毒素

4. 破伤风抗毒素;抗生素(或青霉素)

5.与神经系统的结合;内在化作用;膜的转

位;胞质溶胶中作用靶的改变

6.百日咳疫苗;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

7.双层;汹涌发酵;

8. 战伤

9.食入被污染的食品;神经末梢麻痹

10. 厌氧菌;非厌氧性

11.寄居部位的改变;宿主免疫力下降;菌群

失调 ;局部形成厌氧微环境

12.分离培养与鉴定

第13章 呼吸道感染细菌

一.选择题

A型题

1. 分枝杆菌属最主要的特点是

A.无特殊结构

B.能分枝生长

C.一般不易着色

D.胞壁含大量脂质

E.不产生内外毒素

2. 下列细菌中生长速度最慢的是

E. SS培养基 4. 关于结核分枝杆菌生物学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专性需氧 B .抗酸染色阳性 C .培养的菌落呈颗粒、结节状

D .耐酸碱性强

E5. .耐盐性强 与结核杆菌抗酸性有关的成分是

A.分枝菌酸 B.磷脂 C.蜡脂D D.索状因子 E.结核菌素 6. 区别结核分枝杆菌与非结核分枝杆菌有重要意义的试验是 A.乳糖发酵试验 B.锡克试验 C.热触酶试验 D.结核菌素试验 E.毒力鉴定试验 7. 卡介苗的制备是利用结核杆菌的哪种变异? A.形态 B.菌落 C.耐药性 D.抗原性

E.毒力 8. 病后获得感染免疫的细菌为 A.霍乱弧菌 B.结核杆菌 C.破伤风梭菌 D.白喉杆菌 E.痢疾杆菌 9. 卡介苗的性质属于 A.死菌苗 B.类毒素 C.抗毒素 D.抗生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xt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