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全册地理复习题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5-08 03:0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复习题(商务·星球版)

第一单元 地 球 第1课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形状】

1.人们对地球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如我国周代就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盖天说;后来我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提出“浑天说”,认为“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最后人们终于知道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2.1519年9月,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出发,渡过大西洋,绕过南美洲的南端,进入太平洋,然后穿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于1522年9月回到原来的地方。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3.1961年4月16日,苏联“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亲眼目睹地球是个球体的人。

4.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1)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且送离岸的船

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2)站得高,看得远。

(3)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地球的大小】

1.读“地球大小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A代表地球的极半径,长度是6357千米; (2)图中B代表地球的赤道半径,长度是6378千米; (3)图中C代表地球的平均半径,长度是6371千米; (4)图中D代表地球上的赤道,周长是40000千米; (5)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6)从上面的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

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2.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①地球的半径;②地球的赤道周长;③地球的表面积。

第2课 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地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及其分布。

3.地球仪的用途: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表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还能够形象直观地演示地球的自转、公转等现象。

4.地轴是假想的地球旋转轴。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是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是南极。

5.地球表面与南、北极点距离相等且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就是赤道。 【纬线和经线】

1.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叫纬线。

2.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垂直的半圆,叫经线。 3.经线和纬线的比较: 经线 纬线 形状 半圆 圆 都相等。 不相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为零。 【纬度和经度】

1.地球仪的纬线有无数条,为了区分每条纬线,人们给它们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叫纬度。 2.在南美洲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中心以北24千米处,耸立着一座著名的赤道纪念碑。 3.人们把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定为0°纬线,也就是赤道,度数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逐渐增大,最大值为90°;赤道以北的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称南纬,用“S”表示;北极就是北纬90°(写作“90°N”),南极就是南纬90°(写作“90°S”)。

4.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赤道(即0°纬线)为界的;此线以北的半球为北半球,以南的半球为南半球,即纬度是北纬的就在北半球,纬度是南纬的就在南半球。 5.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划分:(看右图)

(1)图中字母表示低纬度的是A,纬度范围是0°-30°,

即0°-30°N和0°-30°S。

(2)图中字母表示中纬度的是B,纬度范围是30°-60°,

即30°N-60°N和30°S-60°S。

(3)图中字母表示高纬度的是C,纬度范围是60°-90°,

即60°N-90°N和60°N-90°S。

6.几条比较重要的纬线:赤道是0°的纬线;北回归线是23.5°N的纬线;南回归线是23.5°S的纬线;北极圈是66.5°N的纬线;南极圈是66.5°S的纬线。

7.地球仪的经线有无数条,为了区分每条经线,人们给它们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叫经度。 8.经度的划分:国际规定,把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定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度数由0°经线向东西两侧逐渐增大,最大值为180°,由0°经线向东到180°为东经,用“E”表示;由0°经线向西到180°为西经,用“W”表示。180°的经线只有一条,叫180°经线。

9.两条相对的经线就组成一个经线圈,例如:70°E和110°W就组成了一个经线圈;43°W和137°E就组成了一个经线圈。

10.国际上规定,用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20°W以东到160°E的半球为东半球,20°W以西到160°E的半球为西半球;或者20°W以东,160°E以西的半球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的半球为西半球。

长 度 是 否 相 等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11.东西半球的判断:看经度,东经度大于160°E在西半球,小于160°E在东半球;西经度大于20°W在西半球,小于20°W在东半球。

12.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 【经纬网】

1.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就构成了经纬网。

2.用经纬网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既准确又方便。因此,经纬网在军事、航海、航空、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许多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 3.利用经纬网定位:(看右图) (1)写出图中A、B、C、D的经纬度: A的纬度是50°N,经度是75°W。 B的纬度是10°N,经度是45°W。

C的纬度是50°S,经度是15°E。 D的纬度是20°S,经度是75°E。 (2)写出图中A、B、C、D四点所在半球: 在北半球的是A B,在南半球的是C D。 在东半球的是C D,在西半球的是A B。 (3)图中A、B、C、D四地:

在低纬度的是B D,在中纬度的是A C。

第3课 地球的自转

【昼夜更替】

1.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朝向太阳的一半为白昼,背对太阳的一半为黑夜。这样,地球上就有了昼夜之分。 2.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地球表面就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1.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4小时,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一天。 【时间的差异】

1.由于地球不停自西向东自转,总是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这样地球上同纬度地区偏东的地点比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也就出现了时间的差异。 2.在东西方向上由于经度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 3.地方时的计算:看课本P12活动2、3题。 【区时和日界线】(选学)

1.国际上规定,每隔经度15°划分为1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0°经线所在的

时区为中时区,向东、向西分别叫做东时区和西时区。东12区和西12区各跨经度7.5°,两个时区合并为一个时区,叫东西12区。

2.每个时区均采用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这是该时区的“区时”。

3.中央经线的计算:时区数×15°。如:东5区的中央经线是75°E;西9区的中央经线是135°W。

4.时区的计算: 经度数÷15=商?余数 余数小于7.5°就用商为时区数,大于7.5°就用商+1为时区数 如:118°E就在东8时区,65°W就在西4时区。 5.伦敦时间就是中时区的区时,也就是0°经线的地方时。

6.我国东西跨5个时区,使用起来不方便,我国就使用北京所在的东8区的区时,作为统一使用时间,这就是“北京时间”。也就120°E的地方时。

7.区时的计算:记住口诀,画出下图(注意图中正数为东时区,负数为西时区),就可以计算了。

区时计算办法巧, 时差(时区之差)先算好, 明确时差再计算, 东加西减就知晓。

如:东5区的时间为5月1日8时25分,则西6区的时间是4月30日21时25分,北

京时间是5月1日11时25分。

计算过程:西6区时间=5月1日8时25分-{5-(-6)}时=4月30日21时25分 北京时间=5月1日8时25分+(8-5)时=5月1日11时25分

8.1884年召开的国际经度会议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9.日界线西侧的东12区与东侧的西12区时刻相同,日期正好相差一天,从东12区向东越过日界线进入西12区,日期要退1天;从西12区向西越过日界线进入东12区,日期要进1天。

第4课 地球的公转

【四季变化】

生活中,四季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冷暖的不同,植物生长的变化,太阳升落时间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正午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1.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叫地球的公转。 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3.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4.地球公转的重要特征: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这样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从而形成四季的变化。

5.读右下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在地球公转轨道上标出地球公转方向和在北

极上空标出地球自转方向。(如图箭头) (2)当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纬

线),北半球是春分日(节气),日期是3月 21日前后;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太阳直 射23.5°N(纬线),北半球是夏至日(节气), 日期是6月22日前后;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

时,太阳直射赤道(纬线),北半球是秋分日(节气),日期是9月23日前后;当地球公转到D位置时,太阳直射23.5°S(纬线),北半球是冬至日(节气),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

(3)表示北半球春季的是A→B,月份是3、4、5月,南半球为秋季(季节);表示北半球

夏季的是B→C,月份是6、7、8月,南半球为冬季(季节);表示北半球秋季的是C→D,月份是9、10、11月,南半球为春季(季节);表示北半球冬季的是D→A,月份是12、1、2月,南半球为夏季(季节)。

(4)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是夏至,最短的一天是冬至。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是夏季,最低的季节是冬季。 【五带的划分】

1.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阳光照射的情况也不同,冷热就有差别。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2.读右图“五带划分示意图”,回答:

(1)划分五带的根据是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 (2)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五带名称及范围:

A是热 带,纬度范围是0°-23.5°。 B是南温带,纬度范围是23.5°S-66.5°S。 C是南寒带,纬度范围是66.5°S-90°S。 D是北温带,纬度范围是23.5°N-66.5°N。 E是北寒带,纬度范围是66.5°N-90°N。 B和D合称温带, C和E合称寒带。 (3)填出五带分界线的名称及度数:

a是北极圈,纬度是66.5°N; b是北回归线,纬度是23.5°N;

c是南回归线,纬度是23.5°S; d是南极圈,纬度是66.5°S。

(4)有阳光直射的是热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寒带(或北寒带和南寒带),既无阳光直

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温带(或北温带和南温带)。 (5)我国地跨五带中的北温带和热带,大部分地区在北温带。

(6)热带的气候特点是终年炎热;温带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变化明显;寒带的气候特点是终

年寒冷。

【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选学)

1.读“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规律地

作回归运动。

(2)北半球的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随后直射点北移;

到了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移到了北回归线上,之后向 南移;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回到了赤道上,并继续向 南移;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到达南回归线,之

后向北移;第二年的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回到赤道。至此完成一次回归,并开始进行下一次回归移动。

(3)一年中,在南北回归线上,太阳直射一次;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直射二次。 2.读右图“太阳光照图”,回答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23.5°N,日期是6月22日 前后,北半球是夏至(节气)。

(2)在A、B、C、D、E五地中,昼短夜长的是D地,昼长夜

短的是B地,昼夜等长的是C地,有极昼现象的是A地, 有极夜现象的是E地。

3.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与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

节气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赤道 正午太阳高度 最大 居中 最小 居中 第三单元 海洋与陆地 第1课 海陆的分布

【海陆分布】

1.世界上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原苏联宇航员是加加林;中国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杨利伟。

2.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的陆地面积占地表总面积的29%,而海洋面积占地表总面积的71%。概略地说,地球表面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海洋彼此相连成一片,而陆地则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块。

3.从地球仪上看,世界陆地分布很不均匀,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片陆地。从东西半

昼夜长短 昼长夜短 昼夜等长 昼短夜长 昼夜等长 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

4.无论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七大洲】

1.从地球仪或世界地图上看,全球陆地被海洋包围,并分隔成几块面积广大的大陆和许多面积较小的岛屿。世界上共有六块大大陆,即亚欧大陆、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它位于北美洲。 2.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世界上有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即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3.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4.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 5.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洲是南极洲。 6.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 7.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8.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四大洋】

1.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按照它们的面积大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2.海洋的中心部分叫洋,大洋的边缘部分叫海。介于陆地之间、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称为海峡。海峡往往成为重要的海上通道。

3.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 4.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 5.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

6.读下图“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图”,回答问题:

(1)左图代表西半球,右图代表东半球。 (2)根据字母代号填出七大洲的名称:

Ⅰ.A是大洋洲, B是亚洲, C是欧洲, D是非洲, E是北美洲, F是南美洲, G是

南极洲。

Ⅱ.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欧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 Ⅲ.赤道穿过非洲和南美洲的大陆部分。 (3)根据数字代号填出四大洋的名称:

Ⅰ.①是北冰洋, ②是太平洋, ③是大西洋, ④是印度洋。 Ⅱ.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是北冰洋,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印度洋。 (4)填出大洲分界线的名称:

Ⅰ.亚欧两洲的陆上分界线:H是乌拉尔山脉,I是乌拉尔河,J是大高加索山脉,⑤是

土耳其海峡,沟通了黒海和地中海。

Ⅱ.亚非两洲的陆上分界线:⑥是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印度洋和大西洋。 Ⅲ.南北美洲的陆上分界线:⑦是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 Ⅳ.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⑧是白令海峡,沟通了太平洋和北冰洋。

第2课 海陆的面貌

【陆地地形】

1. 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等基本类型的不同组合,形成了各地区不同的地形特点。七大洲的地形各具特色(如下表): 大洲名称 亚 洲 非 洲 欧 洲 南 极 洲 北 美 洲 大 洋 洲 南 美 洲 地 形 特 征 地形复杂,起伏大。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 地形以平原为主,是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 被冰雪覆盖,为冰雪高原,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地形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为山地,中部是平原,西部为山地。 地形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为山地,中部是平原,西部为高原。 地形以山地、高原、平原为主,西部为山地,东部高原与平原相间分布。 2.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它位于亚洲。 3.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它位于南美洲。 4.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它位于南美洲。 5.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它位于南美洲。 6.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它位于非洲。

第3课 海陆的变迁

【沧海桑田】

1.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这说明海洋可以变成陆地;在我国东部海底发现了古河床的遗迹,这说明陆地可以变成海洋。可见,海陆是可以变迁的,其主要原因是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2.促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一种来自地球内部,如地壳运动、火山活动、地震等,形

成的地形区,如喜马拉雅山、长白山天池等;另一种来自地球外部,如流水、风力、海浪等,形成的地形区,如长江三峡、塔里木盆地风蚀地貌等。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大陆漂移与板块运动】

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发现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的轮廓几乎是吻合的,由此,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2.大陆漂移说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大陆解体、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3.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在大陆漂移的基础上提出的。

4.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它们是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当板块运动时,地球表面分属不同板块的大陆,便出现漂移现象。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3.板块运动,有的地方表现为张裂,有的地方表现为挤压。张裂的地方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挤压的地区则出现高山、岛弧或海沟。 4.读“六大板块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岩石圈分成六大板块。(新教材为七块) (2)根据字母代号填出板块名称: A是非洲板块, B是印度洋板块, C是亚欧板块, D是太平洋板块, E是美洲板块, F是南极洲板块。 (3)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

的地带,与这个火山地震带无关的板块是非洲 板块。几乎全部在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 (4)我国的领土主要在亚欧板块上。

(5)喜马拉雅山是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隆起上升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由非

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运动形成的。

(6)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发生8.0级地震,是由于印度洋板块

挤压亚欧板块,导致青藏高原向东移动,挤压四川盆地引起的。 【主要火山和地震带】

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第七单元 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

第1课 世界第一大洲

1、亚洲的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2)纬度位置:地跨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大部分在北温带。(3)海陆位置: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 2、分界线:(1)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2)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3)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3、分区与国家:亚洲有48个国家和地区,按照地理方位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亚6个地区。中国在东亚。 4、地形特点:(1)地形类型复杂,以高原、山地为主;(2)地势中部高,四周低;(3)地表起伏大,高低相差悬殊。 5、地形与河流的关系:亚洲的许多大河均发源于中部的山地、高原,并呈放射状流向海洋。如:长江流入__太平洋_____,叶尼塞河流入__北冰洋_____。 6、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 7、亚洲的世界之最:(1)世界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其主峰为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2)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3)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里海;(4)世界最深的湖:贝加尔湖。(5)世界陆地的最低点:死海。(6)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7)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第2课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1、亚洲气候的特征:一是气候复杂多样;二是季风气候显著;三是大陆性气候强。 2、亚洲的季风气候: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形成了世界上最为典型的季风气候,自北向南依次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的有利影响: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等农作物生长;不利影响: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使得亚洲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 3、亚洲季风区的范围和夏季风一致,因此降水的多少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 4、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5、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奥伊米亚康-----“北半球的寒极”; 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世界的雨极”。 第3课 人口最大的大洲 1、各大洲人口数量排序: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大洋洲; 2、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0个:中国(亚)、印度(亚)、美国、印度尼西亚(亚)、巴西、巴基斯坦(亚)、俄罗斯、孟加拉国(亚)、日本(亚)、尼日利亚,有6个在亚洲。 3、各大洲人口增长率排序:非洲、南美洲、亚洲与大洋洲(并列)、北美洲、欧洲。 4、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_亚洲_,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__非洲_。 5、人口分布:亚洲人口分布不均,东部、东南部和南部沿海及大河中、下游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大,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地区之一;北部、西部、中部,人口较为稀疏。 6、亚洲人口问题:亚洲人口多,增长快,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等带来压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xo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