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样本

更新时间:2023-04-13 08:2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贵州师范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项目建设规划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做好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做好—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工作的通知》, 为加快推进贵州师范大学的学科建设, 提升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质量, 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层次人才, 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学校简介及总体建设目标

一、学校简介

(一)历史沿革

贵州师范大学是贵州省唯一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 其前身”国立贵阳师范学院”, 创立于1941年, 是当时全国仅有的8所师范院校之一。建国后, 学校改名为”贵阳师范学院”; 1985年更名为”贵州师范大学”; 1996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 再次被评为省属重点大学。被列入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 与厦门大学结成对口支援关系。经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优秀”。 2月, 经贵州省学位委员会确定新增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在近70年从未间断的办学历史中, 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优秀的学术传统及扎实的学科基础, 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在贵州省的经济社会建设和科教文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学科建设

1、学科体系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的发展战略, 不断加强学科体系建设。— , 累计投入学科建设经费17704.29万元, 相继建成了一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省级工程实验室、省高校人文社科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研究基地、省重点学科人才培养基地、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与相比,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增长200%,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增长116%, 省级重点学科增长60%, 为学科发展搭建了良好平台。

学校从起, 启动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工程, 陆续将”自然地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计算数学”、”植物学”、”文艺学”等重点学科作为拟申报博士学位授权点进行建设。

当前, 学校有17个学院、 2个教学部、 1个独立学院; 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地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4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1个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1个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点, 以及50个本科专业(其中4个教育部高校特色建设专业: 地理科学、思想政治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 15个省级高校示范性专业), 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等10个学科门类。

学校现有8个省级重点学科(自然地理学、思想政治教育、计算数学、植物学、文艺学、中国近现代史、人文地理学、数学教育), 4个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贵州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文学·教育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喀斯特文化研究中心), 1个贵州省重点学科人才培养基地(信息与计算科学重点学科人才培养基地), 1个贵州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团队)。

学校现有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山地环境信息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贵州省信息与计算科学重点实验室), 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智能计算与控制技术工程实验室); 设有26个实验室、 1个分析测试中心、 1个网络与信息管理中心等。

2、学科队伍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工程”, 积极改进人才队伍结构, 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综合实力。近五年, 专任教师增长30%, 教授增长37%, 博士增长238%。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38人, 其中有教授199人、副教授373人, 高级职称比例为42.8%; 有博士115人、硕士536人、在读博士生71人, 博硕士占教师比例为48.7%;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外校学历教师比例为64.1%, 教师平均年龄为36.9岁。

学校现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8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贵州省核心专家1人、省管专家17人、”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3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带头人”9人、省高校”教学名师”11人、”黔中英才”2人; 特聘教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2人。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55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8人。

(三)科学研究

学校坚持”科研是强校之本”, 不断提高科学研究水平。

近五年来, 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7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48项, 其中包括: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课题1项、国家”863”项目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4项、国家973计划专项子课题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国家星火扶贫计划项目3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5项。近5年, 学校获科研项目资助经费共计7077.47万元, 加上学校自身投入的科研经费3882万元, 总计10959.47万元。学校承担的高层次科研项目和获资助的科研经费逐年递增, 仅就获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项, 获科研项目资助经费2619.89万元。

学校近五年出版学术著作171部、译著3部、教材78部; 发表论文3300余篇, 其中被SCI收录106篇、 EI收录57篇、 ISTP收录21篇、 CSSCI收录194篇、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收录61篇。

近五年来, 学校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78项, 其中有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0项;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1项; 贵州省政府文艺奖一等奖1项, 二等奖5项, 三等奖2项; 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

(四)本科教育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经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优秀”。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50个, 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建设专业4个、省级示范性专业15个、省级精品课程21门、校级精品课程66门。近五年来, 共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4项, 其中: 教育部三等奖3项、其它奖5项;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6项、其它奖8项。

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十万余名毕业生, 绝大部分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 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

(五)研究生教育

学校于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研究生教育历史已有30多年。1986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97年被批准为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被批准为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 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农村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 获批农村教育硕士推免权, 被教育部遴选为开展硕士推免生工作的高等学校, 同年获批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单位。

学校现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当前有在校硕士研究生1602人。

学校加强对研究生的培养与管理, 严格执行国家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面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开展研究生教育系列创新计划(建立示范基地、设立专项科研基金、课题研究等等); 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创新研究生导师遴选、培训、考核机制; 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体系; 成立研究生培养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 实行学位论文送审盲评制度。研究生教育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学校已培养毕业硕士研究生1474人, 培养的研究生质量较高, 一部分毕业生考取了博士生, 大多数毕业生到高校和科研单位工作, 并成为业务骨干。

(六)服务社会

学校积极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近五年来承担地方经济建设服务项目497项, 直接经济效益达1.55亿元。

学校针对贵州资源与环境的特殊性, 承担了喀斯特环境与国土整治、喀斯特生态系统与生态安全、植物资源与可持续利用、环境遥感与GIS、喀斯特水文地貌、大型工程及资源环境安全监测、贵阳市”两湖一库”水污染治理等项目, 建立了贵州省”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贵州省山地环境信息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 建立了全省及各地市县的石漠化数据库; 完成了省内44个县石漠化治理规划的编制任务, 承担了17个县的石漠化治理实施方案编制; 主持完成了《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规划( —2050)》的编制; 主持建立了面积2400多万亩的花江峡谷石漠化治理示范区; 主持喀斯特高原退化生态系统综合整治技术开发毕节鸭池示范区建设项目。特别是以我校专家为组长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云贵渝)”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项目组, 为该项目的申报成功作出了重大贡献。

学校图书馆、网络与信息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等发挥自身优势, 为全省搭建了一批公共服务平台: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分中心”、”贵州省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贵州省地方文献信息研究中心”等, 为相关行业提供了广泛的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理化检测等服务。

设在我校的”贵州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贵州省教师资格认证中心”、”贵州省教师教育现代化教学实习基地”、”贵州省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培训基地”、”贵州省高校助学贷款信息管理中心”, 以及”贵州省高考评卷基地”、”音体美考试基地”等等, 也为贵州的经济社会和科教文化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七)对外交流与合作

学校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近三年先后承办了”中法环境、遗产和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中美教育(贵州)论坛”、”国际复分析研讨会”等国际学术会议。与美国南方阿肯色州立大学、美国西北理工大学、美国俄亥俄莱特州立大学、日本福山大学、韩国岭南大学、大邱教育大学、加图立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和姊妹学校关系。

(八)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 合计占地面积66.29万平方米(999.5亩), 占地3000亩的新校区正在规划之中。当前有校舍面积47.17万平方米, 有多媒体教室和语音教室163间; 有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1832台,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8亿元,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6000元以上。

学校图书馆拥有纸质文献191.4万册、中外文期刊2863种, 数字资源总量超过2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x3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