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仁见智 莫衷一是

更新时间:2023-10-14 00: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见仁见智 莫衷一是

作者:郑春红

来源:《新课程学习·中》2014年第09期

摘 要:作为“新课改”重要组成部分的“综合素质评价”的概念并不像“学业成绩”那样深入人心;家长、学生、教师对于“新课改”的理解并不很完整;“综合素质评价”并没有激发学生尚美向善的积极性,并没有调动起教师“潜心育人”的工作潜力,并没有建立起家长这个必不可少的群众基础。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认知;薄弱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行动是思想的检验。解决认知问题是为任何一种“新生事物”的茁壮发展而奠基。高中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亦然。那么,“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认知现状如何呢? 一、家长层面

根据《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效实施问卷》(家长卷)的调查,家长对于“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认知几乎是一片空白,主要表现为:

1.受传统教育观“教育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事”的影响,家长有意无意地将自己从教育者的行列中排除出来。这种对教育的狭义理解和冷漠态度致使绝大多数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的理解走向褊狭;尤其在德育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样,“综合素质评定”也就成为他们的未知区域。

2.新课改理念的宣传范围仅仅局限于学生、学校、老师,客观上造成舆论宣传的缺失甚至空白。由于家长心中没有“综合素质评定”这一概念,也就导致他们与学校的教育(尤其是德育)配合脱节,家长的教育观仍停留在“学习成绩”的层面,这让“综合素质评定”的育人功能形同虚设。

3.在“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家长的参与度不足3%,这种缺席不仅仅是形式上的不完备,更反映了家长对“教育权利”的放弃和对教育责任的推卸;“综合素质评价”既没有起到协作教育的作用,也没有发挥“立德立人”的功能;形式上仅仅是对新课改前“通家书”的花样翻新,穿新鞋走老路。

4.由于宣传的缺失,培训的空白,参与的缺席,“综合素质评价”的链条在“家长参与和反馈”环节出现中断;这既影响“综合素质评价”的整体性,给学校德育造成困难(有始无终),又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家长对这一方面工作的“认可度”,形成恶性循环,大大降低了“综合素质评价”的效能,而且会在学生评定和教师评定环节产生消极影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x1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