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

更新时间:2023-08-25 00:5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变态心理学知识

基础教研室 易万清

23岁的韩国学生 赵承辉(音译)

心理活动的结构图认知过程——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 心理过程 心 理 活 动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

人格特征—— 能力、气质、性格 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等

心理正常和异常的区分三原则 第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同一性)原则。 心理活动特点:形式或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 幻觉(听到或看到的客观不存在) 思维内容障碍(妄想) 思维形式障碍(如强制性思维) 无自知力或自知力不完整

一种患者对自身状态的反映错误 “自我认知”与“自我现实”的统一性的丧失 以认知与客观现实一致性为前提

有无“现实检验能力”

心理正常和异常的区分三原则 第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一致性)原则。

知、情、意之间具有协调一致 保证人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的高度准确和有效 正常:遇到高兴的事(认知),产生愉快的情绪(情),手舞 足蹈(意志行为) 异常:愉快的事(知),愉快的心情(情),痛苦的表情及行 为等 典型的强迫性神经症,可以表现出认知与意志行为的不协调性

心理正常和异常的区分三原则 第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人格特征一旦形成,便有相对的稳定性 在没有重大外界变革的情况下,一般是不易改变的 人格的稳定性是区分正常与异常的一个标准 无明显原因的出现 吝啬的人变得大方甚至挥金如土(躁狂) 且在生活环境中,找不到足以促使它发生改变的原因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划分

心理正常(非病)

心理异常(病)

心理问题

神经症自知力

各类精神障碍

三原则

心理小实验

× 事业亲人 × 金钱 ×

× 感情× 朋友

主要病因

1、可选择太多 2、压力源太多 3、现代科技导致人类适应力的降低

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异常心理由以下因素造成: “自我”必须随时随地学习外部世界,以便理性地处理 “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体验着焦虑 为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必须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 如果压抑力量不足,让冲突、矛盾,或非理性冲破防 线 产生异常心理和行为 如果冲不破防御,形成意识不到的痛苦 隐藏到潜意识之中,以扭曲的形式变相表达自己 以显性梦或隐性梦的形式、口误或失误行为等

认知障碍

一、感知障碍 二、思维障碍

几种感知觉精神障碍 感觉障碍 知觉障碍

感知综合障碍

感觉障碍 感觉过敏 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感觉阈值降低, 如感到阳光特别刺眼,声音特别刺耳,轻微地触摸皮肤感到疼痛难 忍等。 多见于神经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感觉减退 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降低,感觉阈值增高 患者对强烈的刺激感觉轻微或完全不能感知(后者称为感觉缺失)。 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 感觉缺失见于癔症,称转换症状,如失明、失聪等。 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 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和(或)难以忍受 的异样感觉,如牵拉、挤压、游走、蚁爬感等。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神经症和脑外伤后综合征。

知觉障碍 错觉 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正常人在光线暗淡、恐惧、紧张和期待等心理状态下可产生错 觉,经验证后可以认识纠正。 精神病患者的错觉不能接受现实检验,在意识障碍的谵妄状态 时,错觉常带有恐怖性质。 幻觉 无对象性的知觉。 感知到的形象不是由客观事物引起。 很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 根据感受器官不同,幻觉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 内脏性幻觉。 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是幻听,幻视次之。

感知综合障碍 患者对客观事物能感知,但对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 颜色、距离、空间位置等产生错误的感知。常见: 视物变形症—视物显大(显小)症

患者感知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大小、长短、形状、远近时产 生变化。患者觉得周围事物像布景、“水中月”、“镜中花”,人物像是 油画中的肖像,没有生机。 见于抑郁症、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 患者认为自己面孔或体形改变了形状,自己的模样发生了变化, 因而在一日之内多次窥镜 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非真实感

窥镜症

思维障碍 思维形式障碍 思维内容障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wl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