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2007年山东高考考纲草案拟制

更新时间:2023-07-29 15:1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网络精品小说,精挑细选,绝对给力。

按照2007年山东高考考纲草案拟制

高中语文第二册过关检测试题

(鲁人版)

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测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

一、(18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准确的一项是( )

A.伴侣(lǚ) 寥廓(kuò) 遒劲(jìn) ...

B.峥嵘(róng) 谣诼(zhuó) 侘傺(cì) ...

C.诟(gòu)骂 訇(hōng)然 剡(shàn)溪 ...

D.伫(chù)立 兰皋(gāo) 嵯(cuó)峨 ...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檀木 雕梁画栋 宽慰 敛声屏气

B.纳罕 放诞无礼 绸缎 蘖根祸胎

C.沾惹 娇生贯养 惫懒 懵懂顽童

D.眉稍 瞋视有情 洗漱 行为偏僻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战时,丘吉尔是英雄,因为他顺应了 ,推动了历史。在另一情况下,英雄也可能成为历史进程中的绊脚石。

②孔庙、孔府、孔林位于山东省曲阜市,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悠久的历史、宏大的规模、丰富的文物珍藏、丰厚的文化 以及极高的科学艺术价格而著称。

③1995年,法国摄影师Yann Arthus开始了这项名为“ 地球”的摄影活动,从空中拍摄了一百多张照片,以此作为对新世纪的贺礼。他声称,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地理目录,更是一份关于人类和生态的宣言。

④国外有一种说法:“人的一生中只有两件事逃不过去,即纳税和死亡。” 纳税是和生活消费密切相关的。

A.时势 积聚 鸟瞰 因此 B.时事 积聚 俯视 因此

C.时势 积淀 鸟瞰 因为 D.时事 积淀 俯视 因为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俄罗斯副总理在接受中国新闻媒体联合采访时说,俄、中互办“国家年”是涵盖多领域的综合性大工程,其活动规模之大和参与单位数量之多都是震古烁今的。 ....

B.作者用那些无比鲜活的语言描画了无比鲜活的人物,不论是小丫、小荷、二愣子,还是大队书记、杨复草,都个性鲜明,呼之欲出。 ....

C.安全生产的措施落实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现在出现了天空明净、绿树葱郁、河清海晏的喜人景象。 ....

D.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不顾现实生活的逻辑,也不顾叙述自身的逻辑,只是一味地堆砌情节,简直是放任自流。 ....

网络精品小说,精挑细选,绝对给力。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完善的规划、细致的预算、周密的方案让国际展览局考察团的全体成员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上海举办2010年世博会的严谨作风和科学态度。

B.建设新农村,无论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到各项社会事业,都有许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强;但这不是简单的大拆大建,把原来的推倒重来。

C.这所学校邀请富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走进学生和家长中间,就加强师生沟通、缓解学习压力、正确处理同学关系等问题进行咨询服务。

D.首尔大学最终调查报告鉴于认定黄禹锡有关克隆技术的论文造假,韩国政府决定取消其“韩国最高科学家”称号,并免去他担任的一切公职。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讲述一件事,希望人了解;阐述一道理,希望人明白;提出一请求,希望人应允,交际总是有目的的。

B.思维速度大大超过言语表达的速度,因此思维时语言一般呈现为简约的、破碎的、零乱而跳跃的——它来不及形成完整的句子,也往往来不及处理语句间的逻辑联系。

C.王力先生认为:“现代汉语中,跟古代‘之’字大致相当的‘的’字,被认为是介词(黎锦熙《新著国语语法》1956年版)是不恰当的(王力《古代汉语》1981年版)。”

D.“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是宋代诗人苏轼《水调歌头》的一段,那时就知道月球比大地寒冷,真是件了不起的事。

二、(12分)

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到彭城,疽发病死。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

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

①曰:“相彼雨雪,先集维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

②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未有义帝亡,而增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之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宋·苏轼《范增论》)

注:①卿子冠军:即宋义。公元前207年,秦围赵,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途中,宋义畏缩不前,羽杀之。

②楚怀王孙心:楚怀王孙子熊心,项梁拥立他为王,仍称怀王。项羽称霸后尊熊心为义帝。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 间:悄悄地 .

网络精品小说,精挑细选,绝对给力。

B.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稍:渐渐 .

C.方羽杀卿子冠军 方:当 时候 .

D.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 陋:浅陋,没有见识 .

8.下列句中加点字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增之去善矣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 ..

B.当于是去耶 于是余有叹焉 (《游褒禅山记》) ....

C.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

D.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兰亭集序》) ..

9.作者确认范增离开项羽的最佳时机的主要依据是( )

A.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B.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

C.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

D.(义帝)独遣沛公入关,不遣项羽。

10.下面各项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作者以《易》中的话为论据,暗示范增若能见微知著的话,他早就该离项羽而去了。

B.文中引《诗》中的话意在证明事物是发展变化的,项羽性格也是在变化之中的。

C.作者将范增的命运与义帝的存亡联系起来,认为项羽怀疑范增与此相关,而与陈平的离间并没有根本和必然的联系。

D.本文结构上很有特色。从“增之去”这一点铺开,反复设想推测,多方推理证明, 层层深入,逻辑性强。

第Ⅱ卷

三、(16分)

1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4分)

(2)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4分)

(3)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2分)

12.将下列名句名篇补充完整。(6分)

(1)恰同学少年, 。 ,挥斥方遒。

(2) ,余不忍为此态也!

(3) ,使我不得开心颜!

(4)惯于长夜过春时, 。

(5) ,隔叶黄鹂空好音。

(6)生女犹得嫁比邻, 。

四、(20分)

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20分)

颜 庙

从曲阜向北走不远,就到了规模不小的颜庙。那里供奉着被称为“复圣”的孔子的学生颜回。庙里有块石碑,上书“陋巷故址”;有眼古井,称“陋巷井”。望着井下幽幽绰绰的黯黯水影,心里不由响起那句千载盘旋的苍老的喟叹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那么,颜回“一瓢饮”,饮的便该是这井里的水了。井因人而著名而成

网络精品小说,精挑细选,绝对给力。

为圣物;为了保卫圣物,明代嘉靖年间建起了一座亭子。平地垒起的石基,六根木柱撑起一个形制朴素的六角檐顶。亭中井旁立一石碑,正面书“陋巷井”三字,北面镌着有关建亭的文字。

我在亭里默坐许久,觉得它很有些意味。

想起孩子时候,听爷爷讲过孔夫子和他弟子的故事,童真无邪,当时最感兴趣的是公冶长,传说他能听懂鸟儿说话;最动心同情的算闵子骞,他体贴孝敬父母;对颜回呢,只知道他家里穷,却好学不倦,此外并没有留下多少深的印象。后来书读得多了些,知道孔子最器重的弟子是颜回。颜回总有一种什么东西,长久起一种激励人、鼓舞人的作用,恐怕不单单由于他家贫仍然不倦追求学问。

后来看到台湾柏扬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作者在批评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弊端,即“不思改造社会,轻视竞争”,提倡“安贫乐道”时,讥讽说:“只把穷得叮叮当当的颜回先生,当作活宝,努力赞扬他的安贫气质。”柏扬似乎也把颜回的作为当作中国人的“丑陋”之一例加以指责,我看了不大舒服,这种指责有失公允。

其实孔子从来没有一味地劝人安贫,号召大家一起过苦日子。孔子很欣赏的另一大弟子端木赐,就下海经商,成了春秋时期很有名的大款。孔子和他的不少弟子器重颜回,主要因为他特异的意志和操守。为了钻研治国安邦的学问,或者说潜心于学术吧,颜回虚怀若谷全力投入,坚忍不拔,毫不被富贵权位享受等所诱惑,这是多么值得赞佩的精神境界!历史上以如此专攻不旁骛的心态钻研科学技术的人被认为精英,以同样心态钻研人文学问,为“天下归仁”的理想而献身,不同样应当被视为人类的民族的精英吗?纵观20世纪痛揭中国人的丑陋,即国民劣根性,有谁可同鲁迅先生相比并?而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历史掩不住他们的光辉,先生盛誉他们堪称“中国的脊梁”。颜回不正属于这一“脊梁”的行列吗?他是美好的中国人。

陋巷、陋巷井、陋巷井亭,这里标识的“陋”,只在于指不尽如人意的物质条件。不厌其陋,不惧其陋,而为了改变这陋,以坚忍精神去进取的人,永远有资格成为人群的楷模。

后来我又有机会拜谒颜庙,特意为井亭拍了照片,很出乎意料,这一次我知道一件事。

有位自称是颜回第七十五代孙,在该市的“颜氏联谊会”担任着职务的老者,对归国“寻根”的一位颜姓先生说,他们颜姓要高于孔姓五百多年。孔子的母亲叫颜征在,那么细论起来,孔圣人还是颜家的外甥哩。他还矜夸:颜姓人自六十一代开始经皇上诏准,行辈排名依次用30个字,轮转至今。这位老者又说,颜回帮助过孔子治《春秋》,编《周易》,连儒学界的人也承认颜回学问高过孔子。

我不禁想,“不幸短命死矣”的颜回,果若有灵,听到20世纪他的第七十五代孙有人在孔圣诞生地大发如此高论,他会怎样想呢?恐怕跑到陋巷井跳下去,再死一回。

我照了几张颜回井亭照片,我愿铭记这座简朴的亭,只是为了牢牢记住一句话:巷陋,井陋、亭陋,全没有关系,不须在乎;只是心灵——人的灵魂,绝然不能安于其陋!

(吴继路《颜回井亭新记》,有改动)

13.作者说童年时代听爷爷讲故事,“最感兴趣”的是公冶长,“最动心同情”的是闵子骞;对颜回却“并没有留下多少深 的印象”,这是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 答:14.本文第三段写道:“颜回总有一种什么东西,长久起一种激励人、鼓舞人的作用,恐怕不单单由于他家贫仍然不倦追求学问”。请结合下文,具体说明还有什么原因?(4分)

答:15.①请说说第五段划线句的主要意思是什么?(3分)

答:②划线句中“专攻不旁骛的心态”是一种怎样的心态?(3分)

答:

网络精品小说,精挑细选,绝对给力。

16.文章多次写“巷陋、井陋、亭陋”有什么作用?(6分)

答:

五、(60分)

1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偶然的意念,会成为改变一生的重要决定,也许只因为听到一句话,也许只因为读到一行字,也许只因为看到一幅画,也许只因为听到一首歌,也许只因为偶尔抬头望见窗外的一朵云,……一念之间走出了阴霾,走出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请根据上面这段提示,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能抄袭。

六、(24分)

选修部分(从下面四个大题中任选两个完成)

(一)语言知识及语言运用部分

18.下面一段话有四处语病,请找出并改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①大量事实证明:②情感是调节师生人际关系的精神纽带。③教学效果的好坏,④很大程度上决定师生感情的好坏。⑤师生间搭起情感交流的桥梁,⑥彼此相互信任并尊重,⑦教学效果就会好;⑧否则,⑨教学效果不但不能够得到保证,⑩而且还会滑坡。

答:___处_____________;___处_______________;___处_______________;____处_________________。 19.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不超过25字)(4分)

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日前在京召开。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主任许嘉璐指出,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在促进经济、文化和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将起到重要的纽带作用。我们正面临着一个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转型期社会,社会语文生活也不断涌现许多新问题、新挑战。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要审时度势,努力增强自身依法行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能力,根据语言发展的动向和规律,对社会语文生活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积极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不断提高全民族的人文素养。

答:专家指出

20.根据提供的语境,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构成排比,使前后文字组成一段完整的话。(4分)

希望大海风平浪静,却常常有狂风和恶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物总是由对立的两方面组成的。

(二)诗歌与散文部分

阅读下面一首小诗,回答21-23题。(12分)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是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网络精品小说,精挑细选,绝对给力。

你的心如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21.“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与“是小小的窗扉紧掩”,其实是什么语句的倒装形式?为什么要这样倒装?(2分)

答:

22.怎样理解《错误》中“美丽的错误”?(4分)

答:

23.在《错误》一诗中,主人公无法成为一个“归人”,只能是一个“过客”。联系古代诗歌的抒情传统想想,其原因有哪些(不少于两点)?(6分)

答:

(三)新闻与传记部分

阅读下面一篇新闻,回答24-26题。(12分)

甘地被刺

[合众社新德里1948年1月30日电]甘地今天被一名印度教极端分子行刺身死,噩耗使印度举国上下悲恸欲绝,惊恐不安。甘地刚被刺,孟买就爆发了骚乱。

这位被人民尊奉为“印度的伟大灵魂”的领袖,于当日下午5时45分(即美国东部时间早上7时15分),在他16岁孙女玛妮怀中死去,享年78岁。

就在半小时以前,一个名叫拉姆 纳脱拉姆的狂热的印度教徒用左轮手枪向甘地连开三枪,子弹射进了他那由于多年苦行和经常绝食而变得衰弱不堪的身躯。

甘地是在波拉宫的华丽花园中遇刺的。当时在场的有他的一千名追随者。他正带着这些人来到一座塔前,这里是他经常做晚祷的地方。

甘地穿着平日爱穿的口袋一般肥大的土布印度袍。他在离那座小塔几步远的地方遭到枪击。 甘地当即摔倒在地。他用印度教徒常用的双手加额表示宽恕凶手。三颗子弹在近距离射穿了他的身体,一颗命中右腿,一颗击穿腹部,第三颗则射透了胸膛。

死前,他没有说一句话。然而,就在他遭到枪击前的一刹那间,他说:“你来晚了。”有的目击者认为,这句话是他说给凶手听的。

这名凶手一直站在花园小径旁,双手合十,做出印度教徒顶礼的样子。然而,他的手心中却藏着一支小口径左轮手枪。他向甘地连开三枪后,又开第四枪企图自杀。然而,这颗子弹只不过擦破了他的头皮。

枪声很像爆竹声响,片刻后,甘地的追随者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立即像发了疯似的扑向凶手。如果不是警卫人员及时用步枪和刺刀把他们隔开,凶手早就被撕成碎片了。随后,警方把凶手带到了保护性拘留所。

甘地迅即被运回波拉宫,放在一张床上。他的头枕在孙女的双膝上。过了一会儿,她对悲痛的人群——其中有印度总理潘迪特 贾瓦哈拉尔 尼赫鲁,说:“巴普(父亲)死了!”

这时,玛妮站立起来,又盘膝坐下去,坐在这位伟人的遗体旁——这位伟人为和平与人道的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玛妮念诵起流传两千年之久的印度教经文。

圣雄甘地被刺的消息有如春风野火,迅即传遍了印度。消息传到了孟买,那里立即爆发了骚乱,印度教徒向穆斯林发动攻击。一位吓得惊惶失措的穆斯林妇人喊出了她的千百万同胞的心声:“真主啊,拯救我们吧!”

在夜幕和迅速堆积的忧伤所笼罩的新德里,这个消息使人们走上街头。他们缓缓地迈着步子走上大街,离开摩肩接踵的市场,在波拉宫会合了。成千上万的人站在那里,有的小声抽泣,有的号

网络精品小说,精挑细选,绝对给力。

啕大哭,有人设法从高墙上爬过去,希望最后看一眼这位圣雄。大批军队赶来维持秩序。

当晚,在人民群众的一再请求下,终于让他们瞻仰了甘地的遗容。

波拉宫阳台的窗子被打开了,有人把甘地的遗体抬了出来。当遗体被安放在椅子上面对人群时,人们像潮水般涌向前去。明亮的探照灯光,照射着甘地满布皱纹的宁静的褐色面容。他那血迹斑斑的长袍,被人用一块白布遮盖起来。

在波拉宫内,悲痛和哀悼至少暂时弥合了印度各宗派间的分歧,悲伤把印度教徒、穆斯林和锡克族人融为一体。然而,忧心忡忡的人们因孟买发生暴乱而更加恐惧。他们担心失去了圣雄,无人能控制民众的狂热,整个印度就会陷入混乱。

24.体会下列句子,说说它们各自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1)他们立即像发了疯似的扑向凶手。

答:(2)明亮的探照灯光,照射着甘地满布皱纹的宁静的褐色面容。他那血迹斑斑的长袍,被人用一块白布遮盖起来。

答:

25.甘地是玛妮的祖父,为什么她却对悲痛的人群说:“巴普(父亲)死了!”(4分)

答:

26.课文第一段在这则消息中起什么作用?这则消息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4分)

答:

(四)小说与戏剧部分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回答27-29题。(12分)

高等教育

强和弟弟都接到了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强用借来的钱送走了弟弟,就随本家哥去沿海的一个港口城市打工。

那城市很美,强的眼睛就不够用了。本家哥说,不赖吧?强说,不赖。本家哥说,不赖是不赖,可总归不是自个儿的家,人家瞧不起咱。强说自个儿瞧起自个儿就行。

强和本家哥在码头的一个仓库给人家缝补篷布。强很能干,做的活精细,看到丢弃的线头碎布也给拾起来留作备用。

那夜暴风雨骤起,强从床上爬起来,冲到雨帘中。本家哥劝不住他,骂他是个戆蛋。

在露天仓垛里,强察看了一垛又一垛,加固被掀动的篷布。待老板驾车赶过来,他已成了个水人儿。老板见所储物资丝毫无损,当场要给他加薪,他就说不啦,我只是看我修补的篷布牢不牢。

老板见他如此诚实,就想把另一个公司交给他,让他当经理。强说我不行,让文化高的人干吧。老板说我看你行——比文化高的是人身上的那种东西!

强就当了经理。

公司刚开张,需要招聘几个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当业务员,就在报纸上做了广告。本家哥闻讯赶来,说给我弄个美差干干。强说,你不行。本家哥说,看大门也不行吗?强说,不行,你不会把这里当成自个儿的家。本家哥脸涨得紫红,骂道,你真没良心。强说,把自个儿的事干好才算有良心。

公司进了几个有文凭的年轻人,业务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过了些日子,那几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知道了他的底细,心里就起毛说,就凭我们的学历,怎能窝在他手下?强知道了并不恼,说,我们既然在一块儿共事,就把事办好吧,我这个经理的帽谁都可以戴,可有价值的并不在这顶帽上……

那几个大学生面面相觑,就不吭声了。

一外商听说这个公司很有发展前途,想洽谈一项合作项目。强的助手说,这可是条大鱼哪,咱得好

网络精品小说,精挑细选,绝对给力。

好接待。强说,对头。

外商来了,是位外籍华人,还带着翻译、秘书一行。

强用英语问,先生,会汉语吗?

那外商一愣,说,会的。强就说我们用母语谈好吗?

外商就道了一声“OK”。谈完了,强说,我们共进晚餐怎么样?外商迟疑地点了点头。

晚餐很简单,但有特色,所有的盘子都尽了,只剩下两个小笼包子,强对服务小姐说,请把这两个包子装进食品袋里,我带走。强说这话很自然,他的助手却紧张起来,不住地看那外商。那外商站起来,抓住强的手紧紧握着,说,OK,明天我们就签合同!

事成之后,老板设宴款待外商,强和他的助手都去了。

席间,外商轻声问强,你受过什么教育?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

强说,我家很穷,父母不识字。可他们对我和弟弟的教育是从一粒米、一根线开始的。后来我父亲去世。母亲辛辛苦苦地供我们上学。她说俺不指望你们高人一等,能做好自个儿的事就中……

在一旁的老板眼里渗出亮亮的液体,他端起一杯酒,说,我提议敬她老人家一杯——你受过人生最好的教育——把母亲接来吧!

(选自《微型小说三百篇》)

27.请简要分析“强”这个人物形象。(6分)

答:28.请简要分析“外商”的心理变化。(3分)

答:29.本文在表现形式上有怎样的特点?产生了怎样的效果?(3分)

答:

网络精品小说,精挑细选,绝对给力。

高中语文第二册过关检测试题

参考答案

1.C(A项“遒劲”的“劲”读jìng,B项“侘傺”的“傺”读chì,D项“伫立”的“伫”读zhù。)

2.A(B项“蘖”应为“孽”,C项“贯”应为“惯”,D项“稍”应为“梢”。)

3.C (时势:某一时期的客观形势。时事:最近期间的国内外大事。积淀:积累沉淀;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积聚:积累。俯视:从高处往下看,所处的位置高低均可,只要高出“俯视”的对象即可。“俯视”的对象一般是视野中的部分具体目标,如俯视大地<山谷>等。“鸟瞰”所处的位置一般较高,如鸟瞰地球,鸟瞰整个北京城;还比喻事物的概括描写,如世界局势鸟瞰。)

4.B(A项“震古烁今”也作“震古铄今”是形容事业或功绩伟大,可以震动古人,显耀当时。不合语境,应用“前所未有”。C项“河清海晏”形容天下太平。不合语境。D项“放任自流”指对外部事物不加约束,任其发展,此处为适用对象不对,因为作家创作是自己的事。)

5.A (B项结构混乱,可将“无论”删除,或将“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到各项社会事业”改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还是各项社会事业”;C项搭配不当,应将“进行”改为“提供”;D项语序不当造成结构混乱,应将“鉴于”置于句首,也可将其删除。)

6.B(A项中“应允”后的逗号应改用冒号,C项中“(王力《古代汉语》1981年版)”应放在句号外边,D项中后引号处的句号去掉,“一段”后的逗号应改为句号。)

7.A(离间)

8.A(A项“之”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分别为:“在这个时候”“对这件事情”。C项分别为“表判断”“表反问语气”。D项分别为“在”“因”。)

9.C(此题考查作者在文中的观点与态度,C项是问题的根本,是项羽怀疑范增的开始。)

10.B(B项对引用《诗》的说法错误。《诗》中的语句的含义是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有一定的预兆,文中也是这个意思。)

11.(1)范增离去,是很正确的;若不离去,项羽一定会杀掉范增。只是遗憾他不早点离开罢了。

(2)项羽不杀刘邦,是有君王的度量。范增为什么要因此离去呢?(3)他杀了义帝,就是对范增疑心的最根本的表现。

(1)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2)宁溘死以流亡兮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4)挈妇将雏鬓有丝 (5)映阶碧草自春色 (6)生男埋没随百草。

13.反衬。进一步强调自己书读得多了以后,才对颜回有了更深印象,认识到颜回的精神境界值得赞佩。(答出“反衬”得2分,答出作用得2分)

14.主要是因为他虚怀若谷,全力投入,坚忍不拔,毫不被富贵权位享受等诱惑的特异的意志和操守。(答出“特异的意志和操守”给2分,答全了给4分)

15.①意思是研究精神世界和研究物质世界同样重要(3分)(答“钻研人文学问的人与钻研科学技术的一样值得肯定”,也给3分)②全力投入,坚忍不拔,毫不被富贵权位享受等诱惑的心态。(3分)

16.文中多次写“巷陋、井陋、亭陋”,既扣住了颜回物质条件差而精神生活丰富来行文,又不断地告诫人们,人的灵魂绝不能安于丑陋。

17.略。

18.②处“人际”多余,删去;④处在“决定”后加“于”;⑥处“信任并尊重”改为“尊重并信任”;⑩处“而且”改为“反而”。

19.要有效监管社会语文生活,提高全民族人文素养。(一句2分,语意相近即可计分)

网络精品小说,精挑细选,绝对给力。

20.希望江河一泻千里,却常常有漩涡和逆流;希望生活幸福美满,却常常有悲伤和忧愁;希望事业一帆风顺,却常常有挫折和失败。

21.“恰若向晚的青石街道”“是紧掩的小小的窗扉”。突出“向晚”与“紧掩”,“向晚”是随时间流动的,它会进入黑夜,跟来黎明,便于创设思恋情境,而“紧掩”还有“开窗”的可能,因为有个“你”在里面,便于烘托惆怅心情。如此倒装,妙笔生花。

22.下列两种理解,回答任何一种都可以:(1)女子听到过路人的马蹄声,误以为心上人归来,谁知道不是心上人,心情无比失望;(2)确实是女子心上人的马蹄声,但他过家门而不入,“归人”成了“过客”,让女子无比失望。

23.他可能是一个军人,很可能在行军中路过家门而不入;他可能是一个商人,家很可能只相当于他的旅馆;他可能是一个书生,很可能没有考上不回家了,也有可能考上之后当了什么“驸马”。也可能他的确只是一个陌生人,路过的马蹄声牵动了闺中少妇的情丝。

24.(1)突出表达了甘地的追随者们意识到甘地被刺时无比悲痛的心情,侧面表现对甘地的爱戴。

(2)用肖像描写表现甘地长期以来为国家和民族独立而奔波操劳,痛恨极端分子的暴行。

25.甘地是印度的国父,玛妮是站在民众的角度称呼甘地的,体现了甘地被刺给国家带来的损失。(解答此题要注意玛妮说话的角度,他不是站在自己是甘地的孙女的角度上,而是站在印度人民的角度上,宣告国父的死亡。这样说更能表达甘地的死亡给印度带来的损失和国家遭受的不幸。)

26.导语的作用。结构新巧。一般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并在文中穿插背景材料。但这则消息的结构比较独特,更像一篇悼词。先讲了甘地遇刺身亡,再写了他死以后的影响,又写了他的死及死的经过,然后才写他被刺的具体经过和死后的影响。

27.①“强”是一个靠自己的勤劳、智慧、人格走向成功的打工仔。②他疼爱弟弟,敬重母亲。③喜爱城市的美丽,却不自轻自贱。④他没认为缝篷布低贱,认真能干。⑤把公司当成自个儿的家,不图加薪,用人不讲私情。⑥也不因为当了经理而轻狂,他知道自己文化不高,但更知道什么比文凭更重要。⑦他不崇洋媚外,在“外商”面前不卑不亢,自然地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自尊。⑧保持了中华民族勤俭的美德。

28.“外商”带着翻译、秘书摆出一幅外国人的气派,是认为中国人崇洋媚外(或自认为洋人的身份高级)。“强”提出“共进晚餐”后他的“迟疑”,是担心那种大吃大喝、大手大脚的作风,对合作产生了犹豫。“强”表现出的中国人的不卑不亢及勤俭美德征服了他,使他作出了合作的决定。

29.(参考)运用细节使人物形象丰满;语言朴实符合人物性格的需要;没有肖像、心理描写,使内容紧凑简洁人物丰满;人物语言简洁,对话不用引号,行文明快紧凑 (符合文意,有特点有效果,即可得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wf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