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导学案模式

更新时间:2023-10-13 03:5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 中 历 史 学 案 导 学 模 式 及 案 例

(讨论稿)

“学案导学”是我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市大力倡导的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之一。历史学科也对学案导学进行了探讨和实验,现将历史“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及案例总结如下:

一、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是通过其内部同化、顺应两种心理机制由低级平衡达到高级平衡的过程中获得的,即学生具有自我建构、自我发展的能力。教师是学习中的“首席”;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相机诱导,适时点拨”的作用,积极为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搭建“脚手架”,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平等安全的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以最大限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它启迪我们,应以培养多元智能为重要目标;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2、《历史课程标准》关于“三维目标”的规定。 二、学案编制

1、学案编制的指导思想。“学为主体,教为主导;问题驱动,智能兼顾;变式训练,融会贯通。”

2、学案编制的分类。根据课型的不同,学案可分为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

3、学案编制的流程。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即个人先行备课——集体备课——个人二次备课。

4、“两案合一”——编写“导学案”,克服教与学两张皮问题,老师的“教案”同时也是学生的“学案”。“导学案”编写过程中,坚持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线,按照学生学习的全程来设计。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实现“笔记本、作业本与练习册”的“三本合一”,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学生听课时需要记录的东西就在“导学案”的空白处补记,要求学生定期把“导学案”装订起来。

三、主要包括六大环节:

1

情景导入 课标点击——课前预习导学(自主探究、课堂反馈)——课堂学习研讨(合作探究 交流点拨)——课内训练巩固(自我诊断、当堂达标)——点评交流 课堂小结——课后延伸(课后作业、知识链接)。

四、备注

1、“学案”应提前发至学生手中,让学生自学教材,重视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

2、上课时,以学定教。力戒“导学”变“导教”,缺失实效训练,忽视学法指导,避免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流于形式。实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学生学的法子,就是先生教的法子”。

3、根据具体学情或课型,适度调整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流程。 五、案例摘录

第二十四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学案) 课型 复习课 淄博十一中 武传生

课标再现: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

的重大历史意义

问题探究:1.港澳问题和台湾问题的性质有何不同? 2.为什么我国能恢复港澳的主权? 3.为什么说两岸统一是符合历史潮流的? 一、课前小测:(学生课前做,集中批阅,课上点评) 1.“一国两制”构想中的”两制是指

A 两种社会制度 B两种法律制度 C两种经济制度 D两种文化制度 2.“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制度创新。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B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权

C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行使主权 D特别行政区原有制度不变

3.“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是在那次会议上通

2

过的

A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 B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 B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上 D中共“十四”大 4.香港,澳门能够顺利回归,最根本的原因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一国两制”的提出 C英国,葡萄牙的衰弱 D改革开放后中国国力的增强

5.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我国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B实现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一国两制” 6.“一国两制”提出的意义有

(1)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是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3)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 (4)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唯一可行之路

A(1)(2)(3) B(2)(3)(4) C(1)(3)(4) D(1)(2)(3)(4) 7.香港和澳门问题是 问题,台湾问题是 问题。 8.汪辜会谈是1949年以来,两岸高层人士以民间名义公开进行的最高层次的会谈,这次会谈的最大成果是 。

8.目前阻碍祖国统一的主要因素是 和 。 9.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立场是 。 二.知识整合(学生梳理 老师补充完善)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含义 形成过程 意义 历史潮流 港澳回归:条件 过程 意义 两岸关系:现状 立场 前景 三.解惑释疑(启迪思维,师生互动) 1.香港问题 澳门问题 台湾问题的由来 2.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有何本质不同?

3.“一国两制’”为何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案? 四.举一反三:

3

20世纪20年代,闻一多先生以悲愤的心情写出了《七子之歌》。诗中将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等地比作流落在外的七个孩子,盼望着他们回到祖国的怀抱。请回答:

1.1945年以来香港.澳门.和台湾三地与祖国大陆的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 2.我国政府的“一国两制“方针在对台湾问题和对港澳的具体政策有何不同? 3.目前妨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五.课后检测:(巩固提高)

1. 与经济特区相比,港,澳特别行政区的最大特点在于 A社会制度不同 B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不同 C经济政策不同 D生活方式不同

2. 邓小平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上述观点表明

A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C“一国两制”只是用于台湾 D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3. 中英,中葡关于香港,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的发表

(1) 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 ,翻开中国中国历史的新一页 (2) 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成功运用 (3) 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范例 (4) 标志着中国政府对港澳恢复了主权

A(1)(2)(3) B(2)(3) C(2)(3) (4)D(1)(4)

4.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谈到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时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在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他这段话的最本质的含义是 A英国失去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B中国的综合实力超过英国

B国家实力是处理现代国际关系的基础 D香港问题的解决是中国外交的胜利

5. 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1) 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阐述“一国两制”

4

(2) 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会谈解决香港问题 (3) 中英签署联合声明 (4) 中葡签署联合声明

A(1)(2)(3)(4) B(1)(2)(4)(3) C(2)(1)(3)(4) D(2)(1)(4)(3) 6. 问题探究:

(1)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什么?

(2)台湾问题与香港问题有什么不同?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与解决香港问题政策上最大不同是什么?

(3)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主要依靠什么力量?为什么统一中国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希望?

第23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博山实验中学 岳爱霞

※课标点击:

Ⅰ.了解“文革”对民主法制建设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Ⅱ.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基础知识回顾: 1、阅读下列材料:

实践证明,“文革”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历史已经判明,“文革”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摘自《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问题:材料指出“文革”是一场内乱,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分析“文革”发动的原因并分析“文革”对我国民主法制造成了哪些破坏?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有哪些主要成就?怎样认识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we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