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堂笔记

更新时间:2024-06-14 01:1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助学服务部 http://www.open.com.cn

浙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第一章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概论 课堂笔记

? 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

学习完本章学生应该掌握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概念;了解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区别与联系、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区别。了解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兴起、物流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企业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则。

? 知识点整理

一、物流的概念:

物流是指物料或商品在空间与时间上的位移,而现代物流管理就是将在这一过程发生的信息、运输、库存、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它的任务是以尽可能低的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

二、物流管理的任务:

物流管理的任务可以概括为7Rights:以适当的成本(right cost),在恰当的时间(right time)、恰当的地点(right place)、适当的条件(right condition),将良好的质量(right quality)、合适的产品(right product)送到适合的顾客(right customer)手中。 三、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 四、供应链管理的特征:

供应链管理不是供应商管理的别称,也不是物料管理的延伸,它把不同企业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强调低库存甚至零库存,以系统工程的方法来统筹整个供应链,并最终依据整个供应链进行战略决策。

五、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相同点:

A. 都是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以及零售商组成的;

B. 都是以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作为自我实现的前提、基础和保证; C. 都是跨越企业、部门甚至是国别的。

不同点:

? 对企业的看法不同:供应链管理是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最关键的是采

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而物流管理仅仅是节点企业、技术方法等资源简单的连接。

?

对供应链的关心点不同:供应链管理除了关心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的运输和实物分销之外,还包括:(1)战略性供应商和用户合作伙伴的关系管理;(2)供应链产品需求预测和计划;(3)供应链的设计;(4)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物料供应与需求管理;(5)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产品设计与制造管理、生产集成化计划、跟踪和控制;(6)企业间资金流管理;(7)基于供应链的用户服务与物流管理;(8)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供应链交互信息管理等。物流管理关心的仅是物料实体在供应链中的流动,即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的运输和实物分销。 ?

强调之处不同:供应链管理强调的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业的关键业务(核心竞争能力)上,而现代物流管理强调的是从原材料的调配、成品的销售到包装物等废弃物品的回收以及退货所产生的物流活动的有效性。 ? ?

基础不同:供应链管理是基于战略伙伴关系的企业模型,而现代物流管理是基于物流关系的企业合作关系,无法从根本上进行制造企业内部的流程再造。

它们的目标不同: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通过管理库存和合作关系,去达到对客户的快速反应和整个供应链上的交易成本最低。而物流管理是通过各种协调手段,寻求把产品迅速、可靠地达到用户手中所需要的费用与生产、库存管理费用之间的平衡点,从而确定最优的库存投资额。因此,其主要任务仍然是管理库存和运输。

心系天下求学人 1 专业 专注 周到 细致

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助学服务部 http://www.open.com.cn 六、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区别:

? ?

传统的管理模式仅仅局限于一个企业内部采购、生产、销售等部门的管理。供应链管理则涵盖整个物流的,它更注重于利用整个供应链的资源,以达成整个供应链的成本降低,效益提高。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各企业的目标是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很少考虑其他企业和最终用户的利益和要求;而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遵循的原则是个体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也只有在满足上述目标的前提下,参与者才可以去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通常是一个实力雄厚的企业处于支配性地位,而其他企业则处于从属地位,因此他们与那个支配企业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而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提倡供应链所有参与者的地位平等,所有参与者共同建设和维护这个供应链的成长和发展,因此供应链中所有参与者都是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供应链的建设管理中。 ?

传统管理模式下,企业都是独立运作,体现更多的是竞争。在供应链管理下,强调更多的是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合作与协调,提倡在各节点企业之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变过去企业之间的敌对关系为紧密合作的伙伴。 ?

传统管理模式是孤立地看待各个企业及各个部门,而供应链管理是考虑所有相关的内外联系体――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等、并把整个供应链看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这种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链接

?

是通过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达成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真正融合、实现整个供应链资源的充分利用。

七、现代物流与供应管理的兴起背景:

? ? ? ? ?

市场环境的变化;

信息社会、网络时代的到来; 资源获得的难度;

社会利益的压力,如环保要求;

社会需求的变化,个性化、及时化、平民化、便利化。

八、物流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纵向一体化(Vertical Integration),企业出于管理和控制上的目的,对为其提供原材料、半成品或零部件的其他企业一直采取投资自建、投资控股或兼并,即某核心企业与其他企业是一种所有权关系。 采用\纵向一体化\战略的企业要承受过重的投资负担和过长的建设周期带来的风险,而且由于核心企业什么都想管住,不得不从事自己并不擅长的业务活动,每项业务活动都想自己干,势必要面临每一个领域的竞争对手,反而易使企业陷入困境。

横向一体化(Horizontal Integration),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本企业只抓最核心的东西。\横向一体化\形成了一条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到分销商到零售商的贯穿所有企业的\链\,以达到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目的。全球制造链及由此产生的供应链管理是\横向一体化\管理思想的一个典型代表。

九、企业物流管理的目标: 从财务角度具体而言,企业物流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发展物流活动组合能力使企业在长期内得到尽可能高的投资回报。物流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快速反应、最小变异、最低库存、整合运输、产品质量以及生命周期支持等。

快速反应关系到企业能否及时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的能力。

最小变异就是尽可能控制任何会破坏物流系统表现的、意想不到的事件。 最低库存的目标是减少资产负担和提高相关的周转速度。

十、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目标:

供应链管理的短期目标为提高产能、减少库存、降低成本及减低产品销售循环所需之时间;而其长期目标主要为提高顾客满意度、市场占有率以及公司收益。 十一、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则:

? ? ? ?

根据客户所需的服务特性来划分客户群;

根据客户需求和企业可获利情况,设计企业的物流网络,保证物流网络设计的经济性和灵活性; 监听市场信号,并相应地统一整个供应链的需求计划; 采取时间延迟策略;

心系天下求学人 2 专业 专注 周到 细致

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助学服务部 http://www.open.com.cn

? 与供应商建立双赢的合作策略;

? ?

在整个供应链领域建立信息系统;

制定整个供应链的衡量标准,建立整个供应链的绩效考核准则。

浙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第一章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概论 关键词汇

1、物流

物流是指物料或商品在空间与时间上的位移,而现代物流管理就是将在这一过程发生的信息、运输、库存、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它的任务是以尽可能低的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 2、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可以定义为以适当的成本(right cost),在恰当的时间(right time)、恰当的地点(right place)、适当的条件(right condition),将良好的质量(right quality)、合适的产品(right product)送到适合的顾客(right customer)手中。

3、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

浙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第一章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概论 FAQ

一、说明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相同点:

1、都是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以及零售商组成的;

2、都是以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作为自我实现的前提、基础和保证; 3、都是跨越企业、部门甚至是国别的。 不同点:

1、对企业的看法不同:供应链管理是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最关键

的是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而物流管理仅仅是节点企业、技术方法等资源简单的连接。

2、对供应链的关心点不同:供应链管理除了关心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的运输和实物分销之外,还包括:(1)战略性供应商和用户合作伙伴的关系管理;(2)供应链产品需求预测和计划;(3)供应链的设计;(4)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物料供应与需求管理;(5)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产品设计与制造管理、生产集成化计划、跟踪和控制;(6)企业间资金流管理;(7)基于供应链的用户服务与物流管理;(8)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供应链交互信息管理等。物流管理关心的仅是物料实体在供应链中的流动,即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的运输和实物分销。

3、强调之处不同:供应链管理强调的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业的关键业务(核心竞争能力)上,而现代物流管理强调的是从原材料的调配、成品的销售到包装物等废弃物品的回收以及退货所产生的物流活动的有效性。

4、基础不同:供应链管理是基于战略伙伴关系的企业模型,而现代物流管理是基于物流关系的企业合作关系,无法从根本上进行制造企业内部的流程再造。

5、它们的目标不同: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通过管理库存和合作关系,去达到对客户的快速反应和整个供应链上的交易成本最低。而物流管理是通过各种协调手段,寻求把产品迅速、可靠地达到用户手中所需要的费用与生产、库存管理费用之间的平衡点,从而确定最优的库存投资额。因此,其主要任务仍然是管理库存和运输。

二、简述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区别。

1、传统的管理模式仅仅局限于一个企业内部采购、生产、销售等部门的管理。供应链管理则涵盖整个物流的,它更注重于利用整个供应链的资源,以达成整个供应链的成本降低,效益提高。

心系天下求学人 3 专业 专注 周到 细致

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助学服务部 http://www.open.com.cn 2、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各企业的目标是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很少考虑其他企业和最终用户的利益

和要求;而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遵循的原则是个体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也只有在满足上述目标的前提下,参与者才可以去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3、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通常是一个实力雄厚的企业处于支配性地位,而其他企业则处于从属地位,因此他们与那个支配企业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而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提倡供应链所有参与者的地位平等,所有参与者共同建设和维护这个供应链的成长和发展,因此供应链中所有参与者都是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供应链的建设管理中。

4、传统管理模式下,企业都是独立运作,体现更多的是竞争。在供应链管理下,强调更多的是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合作与协调,提倡在各节点企业之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变过去企业之间的敌对关系为紧密合作的伙伴。

5、传统管理模式是孤立地看待各个企业及各个部门,而供应链管理是考虑所有相关的内外联系体――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等、并把整个供应链看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这种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链接是通过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达成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真正融合、实现整个供应链资源的充分利用。 三、企业物流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从财务角度具体而言,企业物流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发展物流活动组合能力使企业在长期内得到尽可能高的投资回报。物流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快速反应、最小变异、最低库存、整合运输、产品质量以及生命周期支持等。

快速反应关系到企业能否及时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的能力。

最小变异就是尽可能控制任何会破坏物流系统表现的、意想不到的事件。 最低库存的目标是减少资产负担和提高相关的周转速度。

四、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供应链管理的短期目标为提高产能、减少库存、降低成本及减低产品销售循环所需之时间;而其长期目标主要为提高顾客满意度、市场占有率以及公司收益。

浙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第二章物流系统 课堂笔记

? 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该掌握物流系统基本概念,了解物流系统结构,描述物流系统的基本模式及特征,了解物流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掌握物流系统建模的基本知识。

? 知识点整理

一、物流系统的定义:

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位移的物料、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输送工具、仓储设施、相关人员以及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二、物流系统具体要实现目标:

优质服务(service):无缺货,无损伤和丢失现象,且费用便宜;

迅速及时(speed):按用户指定的时间和地点迅速送达; 节约空间(space saving):发展立体设施和有关的物机械,以充分利用空间和面积,缓解城市土地紧

缺的问题;

规模适当(scale optimization):物流网点的优化布局,合理的物流设施规模、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 合理库存(stock control):合理的库存策略,合理控制库存量。

三、物流系统结构形式最重要的有哪几类?

系统的结构是指构成系统的要素或子系统间相互联系的方式。它有以下几种类型:

a. 质态结构

即物流实体要素以技术性质上的相互适应性而发生联系的作用方式。物流系统中质态结构主要表现在这样几种组合中:

(1)物流组织者和载体的组合

心系天下求学人 4 专业 专注 周到 细致

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助学服务部 http://www.open.com.cn (2)载体和线路的组合 (3) 流体与载体的组合

(4) 载体与载体的组合 b. 量态结构

就是物流实体要素以相互协调的数量比例关系而发挥作用的联结方式。 c. 空间结构

指物流实体要素之间、不同环节之间在空间地域上分布的关联状态。 d. 时间结构

指运输、包装、装卸搬运、储存、流通加工、配送等不同环节(子系统)根据不同需要而形成和连接的先后时间次序的状态。

四、物流系统要素

物流系统和一般的管理系统一样,都是由人、财、物、信息和组织管理等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1)人是物流的主要因素,是物流系统的主体 (2)财是物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资金要素。 (3)物是物流系统中的基础要素

(4)物流信息是物流系统的决策要素 (5)组织与管理是物流系统的支持要素 五、物流系统的基本模型 (1) 输入

也就是通过提供人、财、物和信息等手段对某一系统发生作用,统称为外部环境对物流系统的输入。 (2) 处理(转换)

它是指物流本身的转化过程。从输入到输出之间所进行的生产、供应、销售、服务等活动中的物流业

务活动称为物流系统的处理或转化。

(3) 输出

物流系统与其本身所具有的各种手段和功能,对环境的输入进行各种处理后所提供的物流服务称为系统的输出。具体内容有:效益、服务、污染和信息。 (4) 限制或制约

外部环境对物流系统施加一定的约束称之为外部环境对物流系统的限制和干扰。 (5) 反馈

物流系统在把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中,由于受系统各种因素的限制,不能按原计划实现,需要把输

出结果返回给输入,进行调整,即使按原计划实现,也要把信息返回,以对工作做出评价,这称为信息反馈。

六、物流系统的特性

? 目的指向性

? 时空序列性 ? 开放动态性 ? 人-机复合性 ? 大跨度性 ? 可分离性 ? 复杂性

? 多目标函数性

七、物流系统研究技术 a. 系统仿真技术

系统仿真是利用系统模型在仿真的环境和条件下,对系统进行研究、分析和试验的方法。 b.系统最优化技术

心系天下求学人 5 专业 专注 周到 细致

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助学服务部 http://www.open.com.cn 系统优化问题是系统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优化,就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求出使目标函数为最大(或最小)的解。系统最优化主要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处理系统问题。

c 网络技术

网络技术是现代化管理方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技术是以时间为基础,用表达工作之间相互联系的\\\网络图\\\来反映整个系统的全貌,并指出影响全局的关键所在,从而对整体系统做出比较切实可行的全面规划和安排。

d 分解协调技术

分解协调技术,就是对复杂的大系统,分解为若干相对简单的子系统,对各子系统进行局部优化;然后,根据大系统的总任务、总目标的要求,使各分系统、分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协调配合,在各子系统局部优化的基础上,通过协调控制,实现大系统的全局最优化。 除以上几种物流技术方法外,预测、决策论和排队论技术方法也广泛地应用于物流系统的研究。 八、物流系统分析的概念

物流系统分析是从对象系统整体出发,在优选系统目标、确定系统准则的基础上,分析构成系统各级子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以及系统同环境的相互影响,寻求实现系统目标的最佳途径。 九、物流系统分析准则

一个物流系统由许多要素(子系统)组成,要素(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物流系统与环境互相影响,这些问题涉及面广而又错综复杂,因此,进行物流系统分析时,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 (1) 以整体为目标

(2) 以特定问题为对象

(3) 物流系统内部与物流系统环境相结合 (4) 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相结合 (5) 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相结合

(6)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7) 凭借价值判断 十、物流系统分析要素

物流系统分析有五个基本要素,分别为目标、替代方案、模型、费用和效益以及评价标准基准。 a. 目标

目标是决策的出发点,物流系统目标通常是一个多目标体系,确定目标结构时,也应确定出目标重要度顺序。物流系统目标和要求既是设计和建立系统的依据,也是系统规划方案的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的出发点。 b. 可替代方案

一般情况下,实现某一目的的方案或手段总会不只一个,这些方案在达到最终目标上通常是可以替换的,因此可以将它们叫做可替代方案。 c. 模型

物流系统模型是对实体物流系统抽象的描述。它可以将复杂的问题化为易于处理的形式。 d. 费用和效益

费用和效益是分析和比较抉择方案的重要标志。用于方案实施的实际支出就是费用,达到目的所取得的成果就是效益。 e. 评价基准

评价基准是物流系统分析中确定各个可替代方案优先顺序的依据,一般由评价准则和评价指标构成。 十一、物流系统分析过程

? ? ? ? ? ?

界定系统问题的范围 确定系统目标和标准 搜集资料,提出可行方案 建立分析模型

系统优选及方案选择 系统综合评价

心系天下求学人 6 专业 专注 周到 细致

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助学服务部 http://www.open.com.cn 十二、物流系统模型的概念

物流系统模型是对物流系统的特征要素、有关信息和变化规律的一种抽象表述,它反映了系统某些本质属性。模型描述了物流系统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十三、物流系统建模原则

物流系统是各种各样的,因此,建立模型的问题十分复杂,但不管建立什么样的模型,都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a. 准确性

模型必须反映现实系统的本质规律。模型中包含的各种数据必须可靠,公式和图表必须正确,有科学根据,合乎科学规律和经济规律。 b. 可靠性

模型既然是实际系统的替代物,它必须能反映事物的本质,且有一定的精确度。 c. 简明性

模型的表达方式应明确、简单、抓住本质。

d. 实用性

模型必须能方便用户,因此要努力使模型标准化、规范化,要尽量采用已有的模型。 e. 反馈性

人对系统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因此建模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十四、物流系统建模思路

建立模型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它既有大量的技术内容,又有通过塑造具体反映现实,反映作者思想的艺术内容。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思路进行物流系统模型的建立。

a. 直接分析法

该方法适用于问题明确,结构简单的物流系统,通常可按问题的性质直接建立模型。

b. 数据分析法

当系统结构的性质尚不够清楚,但是,通过分析系统功能的已有数据或新做的试验所获取的数据可以建立系统的模型。

c. 实验分析法

对于某些问题,现有的数据分析尚不能确定个别变量对整个系统工作指标的影响,又不可能做大量试验时,也可以在系统上作局部试验,确定关键的本质变量,弄清楚其本质特性及其对所关心指标的影响。 d. 主观想象法

当系统结构性质不明确,又无足够的数据,系统上又无法做实验,此时看来无法建立模型,但实际上也是可以利用\主观想象\来人为地实现一个模型的。

e. 人工实现法

当系统结构复杂,性质不明确,没有足够的数据,又无法在系统上做实验,或者不允许做实验时,可以人为地逐步建立模型。

十五、物流系统建模方法

现在被广泛使用的建模方法主要有:GRAI法、IDEF法、Petri网、GIM法、SIM法等。下面对这些建模方法作简单介绍。 GRAI法

它以GRAI格和GRAI网为建模工具,以一种概念参考模型为基础,该模型将一个真实系统分解成物理、信息和决策三个子系统。GRAI格是由行和列纵横组成的表格,采用自上而下的分析方法清楚地表明了决策系统内部各组织的决策职能和它们之间在决策和信息上的相互联系。 IDEF法

IDEF概念是在结构化分析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开始时该方法包括三部分:IDEF0,IDEFl和IDEF2,现在已扩展成一个系列,从IDEF0到IDEFl4:

IDEF0:功能模型。该模型结构化地描述了所研究系统的活动和处理进程。 IDEFl:信息模型。该模型表达了制造系统环境的信息结构和语义。

心系天下求学人 7 专业 专注 周到 细致

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助学服务部 http://www.open.com.cn IDEF2:仿真模型设计。该模型表述环境或系统时变行为的特征,常用于系统模拟,建立动态模型。 IDEF3:过程描述设计。它解决了IDEF0不能反映时间和时序的问题,因此可以和仿真软件相结合,用来检验过程的合理性并指导过程重构,实现优化。 IDEF4:面向对象设计 IDEF5:本体论描述获取

IDEF6到IDEF14还处于基本概念研究阶段。

Petri网

它通过对实际系统构造Petri网,并对Petri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系统的动态特性等重要信息。 GIM法

GIM方法是在GRAI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描述和分析整个企业的一种集成建模方法。它以概念参考模型、形式化建模方法和结构化方法为基础,集成了GRAI、MERISE、IDEF0三种建模方法的优点。 SIM法

SIM方法也是一种集成建模方法,对于制造信息系统的建模来说,SIM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建模方法。在制造系统中,SIM法通过DFDs(Data Flow Diagrams)和GRAI格对系统建模,同时应用了IDEF0方法来弥补DFDs方法本身的一些缺陷。

十六、物流系统建模步骤

不同条件下的建模思路与建模方法虽然不同,但建模的全过程都离不开了解实际系统、掌握真实情况、抓住主要因素、弄清变量关系、构造模型、反馈使用效果、不断修改改进以逐步向实际逼近。建立模型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步:

a) 弄清问题,掌握真实情况

b) 搜集资料

c) 确定因素之间的关系 d) 构造模型 e) 求解模型

f) 检验模型的正确性

十七、物流系统评价的对象包括

区域物流设施(货运枢纽站场)规划与布局方案,不同层次物流基础设施(区域物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专项物流仓库等)建设项目方案,物流设施(设备)购买与租用项目决策方案,物流组织及运行机制重新设计方案,物流系统的通信、信息及计算机网络化运行方案等 十八、物流系统评价一般遵循以下步骤

明确评价目的和评价内容,确定评价因素,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制定评价准则,确定评价方法,单项评价,综合评价。

浙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第二章物流系统 关键词汇

一、物流系统

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位移的物料、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输送工具、仓储设施、相关人员以及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二、物流系统模型

物流系统模型是对物流系统的特征要素、有关信息和变化规律的一种抽象表述,它反映了系统某些本质属性。模型描述了物流系统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浙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第二章物流系统 FAQ

一、物流系统结构形式最重要的有哪几类?

系统的结构是指构成系统的要素或子系统间相互联系的方式。它有以下几种类型:

心系天下求学人 8 专业 专注 周到 细致

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助学服务部 http://www.open.com.cn 1. 质态结构

即物流实体要素以技术性质上的相互适应性而发生联系的作用方式。物流系统中质态结构主要表现在这样几种组合中:

(1)物流组织者和载体的组合 (2)载体和线路的组合 (3) 流体与载体的组合 (4) 载体与载体的组合 2. 量态结构

就是物流实体要素以相互协调的数量比例关系而发挥作用的联结方式。 3. 空间结构

指物流实体要素之间、不同环节之间在空间地域上分布的关联状态。 4. 时间结构

指运输、包装、装卸搬运、储存、流通加工、配送等不同环节(子系统)根据不同需要而形成和连接的先后时间次序的状态。

二、物流系统的基本模型有哪些?

(1) 输入

也就是通过提供人、财、物和信息等手段对某一系统发生作用,统称为外部环境对物流系统的输入。 (2) 处理(转换)

它是指物流本身的转化过程。从输入到输出之间所进行的生产、供应、销售、服务等活动中的物流业 务活动称为物流系统的处理或转化。

(3) 输出

物流系统与其本身所具有的各种手段和功能,对环境的输入进行各种处理后所提供的物流服务称为系 统的输出。具体内容有:效益、服务、污染和信息。 (4) 限制或制约

外部环境对物流系统施加一定的约束称之为外部环境对物流系统的限制和干扰。 (5) 反馈

物流系统在把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中,由于受系统各种因素的限制,不能按原计划实现,需要把输 出结果返回给输入,进行调整,即使按原计划实现,也要把信息返回,以对工作做出评价,这称为信息反馈。 三、物流系统分析要素有哪些?

物流系统分析有五个基本要素,分别为目标、替代方案、模型、费用和效益以及评价标准基准。 1. 目标

目标是决策的出发点,物流系统目标通常是一个多目标体系,确定目标结构时,也应确定出目标重要度顺序。物流系统目标和要求既是设计和建立系统的依据,也是系统规划方案的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的出发点。 2. 可替代方案

一般情况下,实现某一目的的方案或手段总会不只一个,这些方案在达到最终目标上通常是可以替换的,因此可以将它们叫做可替代方案。 3. 模型

物流系统模型是对实体物流系统抽象的描述。它可以将复杂的问题化为易于处理的形式。

4. 费用和效益

费用和效益是分析和比较抉择方案的重要标志。用于方案实施的实际支出就是费用,达到目的所取得的成果就是效益。 5. 评价基准

评价基准是物流系统分析中确定各个可替代方案优先顺序的依据,一般由评价准则和评价指标构成。 四、物流系统评价的对象包括什么?

心系天下求学人 9 专业 专注 周到 细致

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助学服务部 http://www.open.com.cn 物流系统评价的对象包括:区域物流设施(货运枢纽站场)规划与布局方案,不同层次物流基础设施(区域物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专项物流仓库等)建设项目方案,物流设施(设备)购买与租用项目决策方案,物流组织及运行机制重新设计方案,物流系统的通信、信息及计算机网络化运行方案等。

浙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第三章物流组织流程 课堂笔记

? 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

通过本章学习,大家要掌握运输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了解保管合理化原则,掌握装卸作业的种类及合理化原则,了解包装合理化原则和流通加工类型,配送与配送中心的种类及类型,了解业务流程再造的概念、思想、原则、影响因素及阶段。

? 知识点整理

一、 运输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 ? ? ?

安全性 低成本 短时间 准确性

二、 保管合理化的原则

? 面向通道保管原则 ? 高层堆码原则

? 先入先出原则

? 回转对应保管原则

? 同一性、类似性原则 ? 重量、形状特性原则

三、 装卸作业的种类及合理化原则

装卸作业主要分为堆拆作业、分拣配货作业、以及搬运移送作业。 装卸作业合理化的原则

降低装卸搬运次数原则 移动距离最小原则

提高装卸搬运灵活性原则 合理运用机械原则 利用重力原则 集装单元化原则 保持物流顺畅原则 四、 包装合理化的原则 ? 包装简洁化 ? 包装标准化 ? 包装机械化 ? 包装单位大型化 ? 包装资源节省化

五、 流通加工的类型:

? 以方便运输为主要目的的加工 ? ? ?

以保存产品为主要目的的加工 适应多样化需求的加工 综合利用的加工

心系天下求学人 10 专业 专注 周到 细致

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助学服务部 http://www.open.com.cn 六、 配送的定义

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七、 配送中心定义

是从事货物配备(集货、加工、分货、拣选、配货)和组织对用户的送货,以高水平实现销售或供应的现代流通设施。

八、 配送中心的种类与功能 a、按配送中心的主体分类

(1) 制造企业配送中心(2) 流通企业配送中心(3) 专业配送中心 b、按配送中心的功能分类

(1) 储存型配送中心(2) 流通型配送中心(3) 加工配送中心 c、按配送中心的辐射区域分类

(1) 城市配送中心 (2) 区域配送中心 d、按配送中心的目标分类

(1) 供应配送中心(2) 销售配送中心

配送中心的功能

一个集约化配送中心通常应具备以下功能:1. 集货功能2. 储存保管功能3. 流通加工功能4. 分拣功能5. 配送功能6. 信息处理功能 九、 业务流程再造 业务流程再造的定义

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Process)进行根本性(Fundamental)再思考和彻底性(Radical)再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戏剧性的(Dramatic)改善。

十、 业务流程再造的基本特征

根本性,再思考表明业务流程重组所关注的是企业核心问题,如\我们为什么要做现在的工作?\、\我们为什么要用现在的方式完成这项工作?\、\为什么必须由我们而不是由别人来做这份工作?\等等。

彻底性再设计表明业务流程重组应对事物进行追根溯源,对既定存在的事物不是进行肤浅的改变或调整性修补完善,而是抛弃所有的陈规陋习并且不要考虑一切已规定好的结构与过程,创造发明全新的完成工作的方法;这是对企业进行业务处理流程进行重新构建,而不是改良、增强或调整。

戏剧性改善表明业务流程重组追求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业绩提升或略有改善、稍有好转等,而是要使企业业绩有显著的增长、极大的飞跃和产生戏剧性变化。 十一、 流程 是一切\重组\工作开展的核心。实际上,流程就是工作的做法或工作的结构,或事物发展的逻辑状况,它包含了事情进行的始末,事情发展变化的经过,既可以是事物发展的时间变动顺序,也可以是事物变化的空间过程。

十二、

业务流程再造的主要思想与原则:

? 管理对象从职能部门向业务流程转变 ? 强调整体流程最优的系统动态性 ? 建立已知识平台为基础的业务流程重组 ? 组织结构设计以业务流程为根本

? 注重个人在业务流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十三、 影响业务流程再造的关键因素: ? 管理层支持 ? ? ?

有效沟通、积极参与 团队精神

结构化的项目实施方法

心系天下求学人 11 专业 专注 周到 细致

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助学服务部 http://www.open.com.cn

? 稳定的绩效度量标准

?

客户满意的理念

? 提高风险意识 十四、 业务流程再造的阶段: ? 项目的初始阶段

? 正是进入流程的分析及设计阶段 ? 实施阶段

? 绩效评价阶段

浙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第三章物流组织流程 关键词汇

1、配送

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2、配送中心

是从事货物配备(集货、加工、分货、拣选、配货)和组织对用户的送货,以高水平实现销售或供应的现代流通设施。

3、业务流程再造

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Process)进行根本性(Fundamental)再思考和彻底性(Radical)再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戏剧性的(Dramatic)改善。

浙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第三章物流组织流程 FAQ

一、流通加工的类型有哪些?

1、以方便运输为主要目的的加工 2、以保存产品为主要目的的加工

3、适应多样化需求的加工 4、综合利用的加工

二、配送中心的种类有哪些? 1、按配送中心的主体分类

(1) 制造企业配送中心(2) 流通企业配送中心(3) 专业配送中心 2、按配送中心的功能分类

(1) 储存型配送中心(2) 流通型配送中心(3) 加工配送中心 3、按配送中心的辐射区域分类

(1) 城市配送中心 (2) 区域配送中心 4、按配送中心的目标分类

(1) 供应配送中心(2) 销售配送中心

浙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第四章物流系统控制 课堂笔记

? 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理解物流系统控制的基本概念,了解物流控制手段的类型,理解物流系统的成本构成与控制策略,讨论物流系统质量指标和管理策略,了解物流系统价格管理的相关问题,理解物流系统中的库存管理策略。

? 知识点整理

心系天下求学人 12 专业 专注 周到 细致

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助学服务部 http://www.open.com.cn 一、 物流系统控制的定义

就是对物流的运行系统进行控制管理,以期达到希望获得的运行绩效。在这个问题中的关键概念是:系统、控制、物流、目标。

二、 物流系统控制的基本内容

从物流系统的功能角度来说,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存储系统和运输系统。存储系统是针对物流的储备而存在,它的存在一方面使得物流的交货响应能力提高,另一方面也带来一些存储成本,包括场地成本、资金占用、人工成本等。

从企业运营环节来说,包括采购、生产、销售等,每一个环节都与物流的存储和运输有关。从管理内容来说,可以从成本、质量和价格等多个角度进行管理。 三、 成本管理的内容

(一)

总成本分析

在分析一个企业的物流系统成本时,要有总成本的概念。在具体的成本控制工作中,要根据企业业务特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成本最小化策略。在企业物流业务的外包决策中,应该基于战略思路,来选择总成本最小的决策。具体包括1. 总成本的构成2. 会计业务中的成本3、以活动为基础的成本管理。

(二) 成本最小化策略

包括1. 运输节约与运输成本最小化2. 库存成本最小化3.总成本最小化4. 服务与成本 (三) 外购的决策

所谓外购,就是放弃自己制造的选择,而从外部购买服务。影响因素1. 经济因素 2. 战略因素3. 成本收益分析

四、 物流质量概念及指标 物流质量包括物流对象、物流手段、物流方法、物流过程的质量。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商品质量2) 服务质量3) 过程质量4) 系统质量

质量管理指标

物流管理的质量管理指标,可以分为总体质量指标、存储质量指标和运输质量指标。 ① 总体质量指标

1) 服务水平指标F

F = 满足要求次数/用户要求次数 或者以缺货率Q来表示:Q=(缺货次数/用户要求次数)X 100%

2) 满足程度指标M M = 满足要求数量 / 用户要求数量

3) 交货水平指标J1

J1 = 按交货期交货次数 / 总交货次数 4) 交货期质量指标J2

J2 = 规定交货期 - 实际交货期

5) 商品完好率指标W

W =(交货时完好的商品量 / 物流商品总量)X 100% 6) 物流吨费用指标C

C = 物流费用 / 物流总量 ②存储质量指标

1) 仓库吞吐能力实现率T

T =(期内实际吞吐量 / 仓库设计吞吐量)X 100% 2) 商品收发正确率S

S =(某批吞吐量 - 出现差错总量)/ 同批吞吐量 X100%

3) 商品完好率W1

W 1=(某批商品库存量 - 出现缺损的商品量)/ 同批商品库存量 X 100%

4) 仓库容量利用率R

心系天下求学人 13 专业 专注 周到 细致

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助学服务部 http://www.open.com.cn R = 存储商品的实际数量或容积 / 库存数量或容积 X 100%

5) 设备完好率W2

W2 = 期内设备完好台数 / 同期设备总台数 X 100%

6) 设备利用率L

L = 全部设备实际工作时数 / 设备总工作能力时数 X 100%

7) 仓储吨日成本C C = 仓储费用 / 库存量 ③运输质量指标

1) 正点运输率

Z = 正点运输次数 / 运输总次数 X 100% 2) 满载率M

M = 车辆实际装载量 / 车辆装载能力 X 100%

3) 运力利用率Y

Y = 实际吨公里数 / 运力往返运输总能力 X 100% 五、 确定型存储模型

定义:假设货物需求是不随时间变化的,因此需求量、提前订货时间是已知的相对确定的值。当我们所面临的货物需求问题,其参数波动性不大时,一般可以适用确定性存储模型。

分类:

1. 经济订货批量(EOQ)模型

经济订货批量模型,简称EOQ,该模型适用于整批间隔进货,不允许缺货的情况。

具体的计算方法如下。

T:存储周期或订货周期,D:单位时间需求量,Q:每次订货批量,C1:存储单位物资单位时间的存储费,C2:每次订货的费用,t:提前订货时间为零,即订货后瞬间全部交货,则有:在一个存货周期中的最高库存为Q = DT; 在一个存货周期中的平均库存为0.5Q; 在一个存货周期中的总费用为C = 0.5QTC1+C2,单位时间内的总费用Cz = 0.5QC1+C2/T = 0.5QC1+C2/(Q/D)=0.5QC1+C2D/Q,我们对上式进行求导,得出Q最小值,经济订货批量Q*=(2C2D/C1)1/2

注意:在上述的分析计算中,作了一个假设,即订货和到货同时发生,两者之间的时间间隔为零。而实际情况中,两者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间隔,为了保证供应的连续性,需要提前订货。具体做法是,当库存降低到某一水平时,就开始订货,在订货以后到到货以前的这段时间,继续消耗原有库存;在库存为零之前,到货完成,从而保证货物的供应。

非瞬时进货,允许缺货的EOQ模型是确定型存储模型另外两种类型,是经济订货批量(EOQ)模型的延展,在此不再详细讲解,大家自己看教材学习。 六、 随机型存储模型

在确定型存储模型中,有两个基本假设。一是假设需求量保持不变,即出库的速度是均匀的;二是假定订货能够按时到达。在实际情况中,这两种假设都不完全成立,比如订货有可能延迟并导致缺货现象;需求有可能发生突然增加的现象而导致缺货等等。为了消除这些随机波动的影响,需要对需求量和订货点进行分析,并确定安全库存量。

在该模型重要注意两点:

1、订货点的确定

由于需求量和提前订货时间随机波动,订货点可以利用历史数据分析,获得平均的货物消耗速度和平均的提前订货时间(或最大提前期)。同时为了抵消随机波动的影响,需要增加安全库存量。计算方法如下: 订货点库存量 = 单位时间平均需要量 X 平均提前订货时间 + 安全库存量 或:

订货点库存量 = 单位时间平均需要量 X 最大提前订货时间 + 安全库存量 2、安全库存量的确定

(1) 安全库存量可以根据需求量和提前订货时间随机变化情况确定安全库存量,具体如下:

心系天下求学人 14 专业 专注 周到 细致

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助学服务部 http://www.open.com.cn 安全库存量 = 安全系数√最大提前订货时间X需求量变化偏差值

其中,安全系数决定于生产中允许缺货的概率,允许缺货的程度越小,安全系数就越大。需求量变化偏差值根据需求波动的上下幅度来确定。

(2) 安全库存量也可以根据预定服务水平确定安全库存量

如果提前订货时间和实际需求量的变化服从某种统计分布,且统计资料比较可靠,可以运用统计方法,从满足预定的某一服务水平(不缺货概率)角度出发,来确定必要的保险存储量。

浙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第四章物流系统控制 关键词汇

1、物流系统控制

物流系统控制就是对物流的运行系统进行控制管理,以期达到希望获得的运行绩效。在这个问题中的关键概念是:系统、控制、物流、目标。 2、物流质量

物流质量包括物流对象、物流手段、物流方法、物流过程的质量。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商品质量2) 服务质量3) 过程质量4) 系统质量

浙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第四章物流系统控制 FAQ

一、物流系统控制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从物流系统的功能角度来说,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存储系统和运输系统。存储系统是针对物流的储备而存在,它的存在一方面使得物流的交货响应能力提高,另一方面也带来一些存储成本,包括场地成本、资金占用、人工成本等。

从企业运营环节来说,包括采购、生产、销售等,每一个环节都与物流的存储和运输有关。从管理内容来说,可以从成本、质量和价格等多个角度进行管理。 二、成本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①总成本分析

在分析一个企业的物流系统成本时,要有总成本的概念。在具体的成本控制工作中,要根据企业业务特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成本最小化策略。在企业物流业务的外包决策中,应该基于战略思路,来选择总成本最小的决策。具体包括1. 总成本的构成2. 会计业务中的成本3、以活动为基础的成本管理。

②成本最小化策略

包括1. 运输节约与运输成本最小化2. 库存成本最小化3.总成本最小化4. 服务与成本 ③外购的决策

所谓外购,就是放弃自己制造的选择,而从外部购买服务。 影响因素:1. 经济因素2. 战略因素3. 成本收益分析

浙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第五章物流模式与技术 课堂笔记

? 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

通过本章学习,大家要掌握几种基本的物流业务模式,了解指出自营物流与外包物流的选择标准,掌握第三方物流产生的基本特征,了解第三方物流的基本类型,物流联盟的优缺点,第四方物流的特点,能够描述几种基本的现代物流技术。

? 知识点整理

一、 物流业务模式的目标

三大目标:降低成本、减少资本和改进服务。 二、 企业物流的业务模式类型

心系天下求学人 15 专业 专注 周到 细致

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助学服务部 http://www.open.com.cn

可以分为自营物流、第三方物流、物流联盟和第四方物流等类型。

(一) 自营模式

主要指企业自备仓库,自备车队等,企业拥有一个自我服务的体系。

(二) 第三方物流

指企业利用一家外部的物流公司完成其全部或部分物料管理和产品配送职能。

(三) 物流联盟

指企业选择少数稳定且有较长时间业务往来的相关企业与之形成长期互利的、全方位的合作关系,通过彼此之间的优势互补,实现各自的物流目标和战略。

(四) 第四方物流

指一个物流集成商,他调集和管理组织自己的以及具有互补性的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和技术,以提供一个综合的物流解决方案,它是建立于第三方物流和物流联盟基础之上并发展而来的一个新的物流模式。

三、 企业物流业务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从企业竞争战略的角度来考虑,最重要的决策变量之一是对渠道的控制力要求。

从企业竞争战术的角度来考虑,决定企业采用自营还是外包物流最重要的决策变量:效率,运营成本。 四、 自营物流

自营物流实际上是企业物流的纵向一体化。

(一) 自营物流特征

? 直接支配物流资产,控制物流职能;

? 保证货物的畅通和顾客服务质量,保持企业与顾客的长期关系; ? 防止商机的外泄和扩散;

? 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和管理优势 五、 第三方物流

(一) 基本含义

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二) 第三方物流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第三方物流是提供多种服务功能的物流活动2、第三方物流要求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3、第三方物流是非常个性化的物流服务4、第三方物流企业既是战略投资人,又是风险承担者。

(三) 第三方物流的类型

1、基于运输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一般由海运、陆运和空运公司等运输部门建立起物流能力,充分利用广大的运输终端网络提供仓库和转运服务,并在提供运输服务的基础上提供全面一系列的增值服务。

2、基于货运代理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通常本身并不拥有可用于物流服务的资产,主要侧重货运过程的协调,寻求通过管理实物、财务和海关/管制制度来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提供增值服务。

3、基于港口/铁路终端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主要基于终端运作服务,并将业务延伸至运输和配送,通常为散货、消费类和工业类产品提供仓储、转运、分运、以及终端配送服务。

4、基于信息与系统集成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六、 物流联盟

联盟是介于独立的企业与市场交易关系之间的一种组织形态,是企业间由于自身某些方面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长期的契约关系。

物流联盟是以物流为合作基础的企业战略联盟,它是指两个或多个企业之间,为了实现自己物流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松散型网络组织。

(一) 物流联盟产生的原因

心系天下求学人 16 专业 专注 周到 细致

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助学服务部 http://www.open.com.cn

第一,利益是物流联盟产生的最根本原因。

第二,通过横向或纵向的结盟,企业可以专注于其核心业务,增强其核心竟争力。

第三,中小企业为了提高物流服务水平,通过联盟方式解决自身能力的不足。

第四,从交易的过程看,物流联盟的建立有利于联盟伙伴之间在交易过程中减少相关交易费用。 第五,国际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跨地区的物流企业联盟成为可能。

第六,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入世后,我国物流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来自国际跨国物流公司的竞争压力,面对强劲的竞争对手,我国的物流企业只有结成联盟,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 物流联盟的优势 ? 开拓全球市场 ? 降低企业风险 ? 降低物流成本 ? 强化运作管理 ? 增强技术力量 (三) 物流联盟的方式 ? 纵向联盟 ? 横向联盟 ? 混合联盟

(四) 如何建立并保持一个强有力的物流联盟 ? 给成员带来实在的利益 ? 具有相容的企业文化 ? 从小规模开始

? 领导层要相对稳定

? 建立双向的绩效衡量方法以及正式和非正式的绩效反馈机制 七、 第四方物流

(一) 第三方物流的欠缺与第四方物流的产生

第三方物流由于缺乏对企业物流系统的决策规划,缺乏对整个物流系统及供应链或其部分进行整合规划所需的技术战略知识,无法有效解决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瓶颈,所以需要发展一种新的能够为物流系统提供战略决策的服务商来参与、规划并整合物流系统,于是第四方物流便应时而出。

(二) 第四方物流

它是一个供应链集成商,他调集和管理组织自己的以及具有互补性的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和技术,以提供一个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三) 第四方物流的特点

第一,第四方物流为客户提供了一个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并且集成了管理咨询和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的能力。

第二,第四方物流通过影响整个供应链来获得价值,因而能够为整条供应链上的客户带来利益。

第三,第四方物流可以实现供应链过程协作和供应链方案的再设计。 (四) 第四方物流的工作方式 ? 正向协作的工作方式 ? 解决方案整合工作方式 ? 行业革新工作方式 八、 现代物流技术

? 物流硬技术

? 物流软技术 (一) 现代物流技术种类 ? 集装化技术

心系天下求学人 17 专业 专注 周到 细致

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助学服务部 http://www.open.com.cn

? 货物运输技术

? 货物仓储技术 ? ? ? ?

货物包装技术 物流配送技术 流通加工技术 物流信息技术

(二) 物流技术发展趋势 ? 集成化 ? 柔性化 ? 虚拟化 ? 绿色化

? 浙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第五章物流模式与技术 关键词汇

? 1、第三方物流

? 基本含义: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 2、第四方物流

? 它是一个供应链集成商,他调集和管理组织自己的以及具有互补性的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和技术,以

提供一个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 3、自营模式

? 主要指企业自备仓库,自备车队等,企业拥有一个自我服务的体系。

? 4、物流联盟

? 指企业选择少数稳定且有较长时间业务往来的相关企业与之形成长期互利的、全方位的合作关系,通 ? 过彼此之间的优势互补,实现各自的物流目标和战略。

? 浙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第五章物流模式与技术 FAQ

? 一、物流联盟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 第一,利益是物流联盟产生的最根本原因。

? 第二,通过横向或纵向的结盟,企业可以专注于其核心业务,增强其核心竟争力。

? 第三,中小企业为了提高物流服务水平,通过联盟方式解决自身能力的不足。

? 第四,从交易的过程看,物流联盟的建立有利于联盟伙伴之间在交易过程中减少相关交易费用。 ? 第五,国际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跨地区的物流企业联盟成为可能。

? 第六,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入世后,我国物流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来自国际跨国物流

公司的竞争压力,面对强劲的竞争对手,我国的物流企业只有结成联盟,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 二、第三方物流的类型有哪些? ? 1、基于运输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 一般由海运、陆运和空运公司等运输部门建立起物流能力,充分利用广大的运输终端网络提供仓库和转运

服务,并在提供运输服务的基础上提供全面一系列的增值服务。 ? 2、基于货运代理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 通常本身并不拥有可用于物流服务的资产,主要侧重货运过程的协调,寻求通过管理实物、财务和海关/

管制制度来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提供增值服务。 ? 3、基于港口/铁路终端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 主要基于终端运作服务,并将业务延伸至运输和配送,通常为散货、消费类和工业类产品提供仓储、转运、分运、以及终端配送服务。

? 4、基于信息与系统集成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

心系天下求学人 18 专业 专注 周到 细致

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助学服务部 http://www.open.com.cn ?

浙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第六章供应链管理 课堂笔记

? 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

通过本章学习,大家应该理解供应链的基本概念、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的采购管理的区别、理解供应链中的合作伙伴关系和决策,了解供应链中的库存问题及库存管理策略、了解供应链中的采购问题,了解物流渠道及其设计。

? 知识点整理

一、 供应链

供应链是执行采购原材料、将它们转换成中间产品和成品、并且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链。 (一) 供应链常见的结构模型

链状模型:完整的产品形成过程,实际上包括从自然界的资源开始,经过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到达最终消费者。

网状模型:包括一般网状模型、企业内部供应链、虚拟企业。 (二) 供应链设计

? 基于产品的设计策略

? ? ?

基于成本的设计策略 集成的设计策略

根据供应链特点设计产品

(三) 供应链管理的模式

包括两种重要模式,后推模式(push)和前拉模式(pull)。

a、后推模式(push)

制造商通过市场预测,按照当前的库存情况和预设的安全库存水平,确定补货量;分销商和零售商根据预设的安全库存水平和历史记录来确定预先订货量,并通过各种促销手段将货物买给消费者。

b、前拉模式(pull) 在零售商直接收集消费者购买产品的记录,结合其存货基准,确定补货量;供应链的后端(制造商)根据这些记录数据和产品需求预测,来确定产品制造量。

两种模式各有特点,前拉模式的市场反应比较快,库存水平较低,但对管理能力的要求较高,并需要采用一些新的技术手段;后推模式的库存量较高,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较慢,但是管理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管理成本较低。

二、 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区别

在传统管理中,预测、采购、生产、库存等管理功能通常是以组件的形式进行管理,即这些管理活动分布在不同部门内,而各部门之间并不分享信息,从而使得各管理活动相互隔离、缺乏协调。 三、 供应链系统中合作伙伴关系

在供应链系统中的不同企业之间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这些伙伴关系的形成、维持和发展是有其内在的运行机制的。

(一) 核心能力和业务外包(Outsourcing)

核心能力就是企业所具有的、能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而其他企业又难以模仿和复制的那些能力。 业务外包就是企业将其非专长的业务交给其他的能够作得更好的企业去完成。

在供应链管理系统中,产品的完成过程分布在各成员企业中,对于其中的一个企业来说,实际上就是将部分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而自己专注于擅长的业务。

(二) 战略协同

供应链系统中的各企业之间的管理是一种基于动态联盟的战略协同关系,其协作的动机在于获得供应链系统中各企业之间的\双赢\或\多赢\。其协作的基本机制是合作协商和委托代理的机制。供应链企业间的协作层

心系天下求学人 19 专业 专注 周到 细致

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助学服务部 http://www.open.com.cn 次包括从工作流集成、信息流集成到协商决策层次,其协作的深度不断提高,协作的难度加大,而其协作所带来的效果也会明显提升。在供应链系统的协实现中,会遇到一些关键问题,其中包括:企业间的信任问题、信息是否能有效共享、各企业之间协作的交易费用问题。 (三) 合作伙伴的选择

不同的企业对于供应链系统来说,所提供增值作用是不同的;同时在能力比较方面,不同的企业具有的竞争力也不同,这些能力包括产品的生产质量、交货期、柔性、成本等。根据增值作用和竞争能力的不同可以将企业划分为四类企业:一般性、重要的、竞争性、战略核心伙伴企业。 四、 简述库存管理:

(一) 库存的概述

面对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和供应链不同企业之间的不协调和不确定问题,企业往往通过设置库存来缓和矛盾。对于库存控制来说,主要解决三个问题:确定库存检查周期、确定定货量、确定定货时间。 (二) 供应链管理中的库存问题

在供应链系统中,库存以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在制品、在途品存在于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要想使库存水平最优,要注意以下问题: (1) 三类基本问题

在供应链系统中主要包括信息沟通问题、供应链运作问题、供应链结构问题等三类基本问题。具体来说包括: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在确定经营策略时的全局意识;供应链各企业整体的运行效率评价和管理问题;信息在供应链各成员间交流的效率;不确定性和库存的平衡关系;库存管理策略对实际情况的适应性问题;供应链各企业间的合作协调;产品设计与供应链库存之间的关系问题等。

(2) 供应链中的需求变异加速放大原理 需求变异加速放大原理指出:当供应链中的企业根据其下游企业的需求量来确定其生产决策时,需求信息的不确定性就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而其不确定性会逐级放大,达到最上游的供应商时,其需求的变异系数远大于位于供应链下游的经销商和零售商。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不能解决需求变异放大的问题。

(3) 供应链不确定性与库存的关系

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包括企业之间、部门之间的衔接不确定性和企业内部的运作不确定性。加强供应链各企业间的信息共享是降低不确定性的重要手段,具体来说,由于企业间的信息共享,使得企业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得以减少,企业在需求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就可以大大降低为库存水平;同时由于企业间的信息共享,使得原来对于一个单独企业来说是外生变量的下游需求变得确定,从而使企业的生产决策管理变得方便、降低运作不确定性。

(三) 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策略

为了发挥供应链管理的作用,库存管理的策略也与传统的库存管理方法有所区别。

(1) VMI管理系统

供应商管理库存,其本质上用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性策略。具体来说,在一般情况下,供应商为了适应不可预测的需求变化,需要建立库存,用户也需要建立库存来应付其内部需求和供应链的不确定性,这种行为实际上导致了重复库存的问题,同时由于变异放大原理,需求信息在供应链中会被进一步扭曲。

(2) 联合库存管理

联合库存管理是指供应商和用户同时参与、相互协调、共同指定库存计划,加强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同步运作,消除需求变异放大的现象,降低了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

(3) 多级库存优化

联合库存管理是供应链中单级的局部优化管理模式,而多级库存优化则是全局性的库存管理优化模式,强调供应链资源的全局优化。多级库存管理有非中心化(分布式)策略和中心化(集中式)策略。非中心化策略是各库存点独立地采取各自的库存策略,操作比较简单,在共享度低的情况下,很难实现供应链系统的最优。中心化策略是指同时决定所有库存点的控制参数,结合各库存点的相互关系,通过协调来实现供应链系统中的库存最优,这种管理方法在供应链层次较多的情况下,操作难度较大。

(4) 工作流管理

心系天下求学人 20 专业 专注 周到 细致

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助学服务部 http://www.open.com.cn

工作流管理是针对企业战略性库存决策问题所提出的库存管理策略。这种策略认为:库存是企业之间或部门之间没有实现无缝联结的结果,库存管理本质上不是针对物料的管理,而是针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工作流管理,强调通过企业业务过程的调整来解决库存问题。这种策略强调了企业间的战略合作和协调。 五、 采购如何管理 (一) 传统采购模式

在传统采购模式下,采购企业比较重视通过向多个供应商的询价,在价格比较的基础确定选择供应商,对质量和交货的控制主要依靠事后把关。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体现以下特征: (1) 采购双方的信息不对称(2) 质量控制的难度大(3)供求双方竞争多于合作(4) 对客户需求的反应较慢

(二) 供应链管理中的采购特点

(1) 订单驱动的采购管理模式(2) 从传统采购控制向外部资源管理转化(3) 从一般买卖关系向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转化 (三) 准时采购策略

准时采购策略的基本思路是在恰当的时间、地点,以恰当的数量和质量,提供恰当的物品,其目的就是通过持续改进来消除库存和不必要的浪费。准时采购策略的特点包括:一般选择较少的供应商;对供应商的质量和合作能力要求较高;强调交货的准时性,并通过生产条件改善和有效管理运输等提高交货的准时性;对信息共享的要求较高;采购批量灵活。 为了是准时采购管理能有效实施,需要重视三个方面的工作:选择最佳的供应商,并实施有效管理;建立和保持供应商和采购方的紧密合作;实行有效的采购过程质量控制。 六、 物流渠道

物流渠道是指供应链系统物品运送的途径和方式。物流渠道的合理性和运送效率是非常重要的。在整合的物流管理系统中,物流渠道管理与库存管理、采购管理、客户服务是密切相关的。

如何设计物流渠道:

a、设计物流渠道:物流渠道设计是指战略性考虑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分析,优化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包括制造工厂、分销中心、仓库等的位置和数量,使物流系统优化,获得较低的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其本质上是为了实现用户成本和用户响应度的综合最优。

b、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指将企业的一些物流运输业务和其他的一些相关业务,如仓库管理、客户订单处理等,外包给专门的物流管理机构来进行,从而降低企业的物流管理成本、提高供应链运行效率,并使企业能够集中精力于自己的核心业务。

c. 延迟化策略:延迟化策略是为适应大规模顾客定制生产的要求而采取的策略。延迟化策略则是采用模块化技术,将顾客的个性化产品推迟到顾客所在地区在进行模块化组装,而在分销中心只存放产品的通用部件,而分销网络设计也采取模块化的设计思路。

d. 在线信息管理:在网络环境下,物流的运送信息可以实现及时地传送到网络,从而使企业在线的物流信息管理成为可能,并最终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率和灵活性。 七、 简述快捷制造(简单了解)

在网络环境下,由于信息交流的效率提高,在供应链管理机制下,可以实现快捷制造。

a. 定制的思路:在供应链系统中,快捷制造方式突破了原来的大量生产模式,而生产高度个性化的定做商品,同时不必付出传统模式下的高昂定制成本。这种定制方式的实现关键在于供应链中的各企业间的战略联盟关系、顾客与供应链系统的互动关系,以及信息技术所提供的高效信息交流、处理能力。

b. 制造方式:快捷制造的具体方式包括:由顾客来\定做和设计\产品;企业间快速结盟以生产新产品;中小企业通过网络推销他们的制造能力,并通过投标参与其他公司的项目;\软件系统中介\为需要临时使用昂贵设备的企业提供服务;\智能型\采购系统帮助提高供应链中的采购效率,降低成本。

c. 对供应链系统的要求:低成本定做能力;快速组合能力;互动的客户关系;生产程序的柔性能力。为了达到以上的这些要求,供应链系统中必须建立清楚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并重视可预测性。快捷制造强调对时间的敏感性,所以供应链管理中,必须了解各模块的生产处理能力,其重点在于处理的质量和时间。

浙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第六章供应链管理 关键词汇

心系天下求学人 21 专业 专注 周到 细致

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助学服务部 http://www.open.com.cn 1、供应链

供应链是执行采购原材料、将它们转换成中间产品和成品、并且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链。 2、物流渠道

物流渠道是指供应链系统物品运送的途径和方式。物流渠道的合理性和运送效率是非常重要的。在整合的物流管理系统中,物流渠道管理与库存管理、采购管理、客户服务是密切相关的。 3、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计划、组织和控制从最初原材料到最终产品及其消费的整个业务流程,这些流程连接了从供应到顾客的所有企业。供应链包含由企业内部和外部为顾客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各职能部门所形成的价值链。

浙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第六章供应链管理 FAQ

一、供应连管理与物流关系是什么?

? 供应连管理的核心是强调集成的理念来指导企业的管理行为实践,通过各成员企业之间共享信息和协调计划来提高整个渠道的竞争能力。

? ? ?

物流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供应链实现有效链接的基础。 物流研究要从功能层次、企业层次和供应链层次上来看。 企业物流管理分成战略层次、策略层次和运作层次。

供应链与物流系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⑴ 供应链是物流发展到集约化阶段的产物。 ⑵ 物流穿越于整个供应链。

⑶ 企业通过与供应链中的上游、下游企业的整合,形成先进的物流系统。 ⑷ 作为一种战略,供应链也是一种产品,而且是可增值的产品。

⑸ 供应链活动实际上就是把物流和企业全部活动作为一个统一的过程来管理。

二、供应链管理产生的背景有哪些?

?

90年代以来,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这种竞争主要来自三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人们

将其称为3C:

顾客(Customers)要求多样化和个性化;

竞争(Competition)的焦点多面化; 变化(Change)的不确定性和持续性。 3C的出现加大了企业竞争的压力,具体表现在: 产品的寿命越来越短;

对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苛刻;

对产品质量和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

?

另一方面,基于劳动分工、科学管理和一般管理理论三大学说的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日趋明

显,企业界和学术界渴求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以寻求新的出路,供应链管理便是这一形势下出现的新型管理模式。

心系天下求学人 22 专业 专注 周到 细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w3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