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考《心理统计》02年—06年试题题型分类汇总

更新时间:2023-06-06 10:4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如何最有效地使用“《心理统计》02年—06年试题题型分类汇总”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我们复习备考中,不仅要了解自己当前的复习情况,也要清楚地知道考题的内容范围、题型特点和设置形式等。通过研究历年考题,我们可以清晰地把握命题思路,了解书中的知识点是如何被设置成考题的,以便我们在复习备考中有所依据,有所侧重,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复习效率和备考效果,提高自考通过的概率。为此,我从网上将历年的考题搜集下来并按照题型进行了分类整理汇总,以助自考一臂之力。

在我看来,历年的真题是和教材一样重要的复习备考资料,是手头必备的资料。以我的经验,我会将考题打印出来,和教材互相参照着看。在阅读教材的时候,不是被动地接收书面上的信息,而是要积极主动地把书本上的一个个知识点看成是一道道考题。通过把教材和考题互相参看,使我们能够了解书本上的知识是如何体现在考题上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你就能很容易形成敏锐的题感,当你看书的时候能够很准确地判断出哪些内容肯定不会考,哪些内容有可能会考,哪些内容会以什么样的题型考,哪些内容的分值重,哪些内容的分值低。有了敏锐的题感,你看起书来就会有针对性,有侧重点,这样看书就变得更轻松而富有成效。

我们不能为看书而看书,我们看书的最直接目的还是为了考试,因此,我们必须从考试出发,通过研究考题了解考试考什么、怎么考,由此决定我们学什么、怎么学,这才是最优化的应试方略。当你能够真正运用这种思路和方略去看待和对待考试时,你会发现原来考试不难。

特别声明:在网上搜集资料的初衷是为了自己考试的需要,后来发现和我同是自考生的朋友同样需要这些资料,于是我就对搜集来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分类和整合,形成一个整体性的文档。这些文档基本上涵盖了相应学科的所有网上资料,因此,可以说,有了这些文档在手,你基本上不用再花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去网上找了。再此,要特别感谢资料的原先提供者,是你们无私的分享使我们的备考变得更有效。

我将本着“取之于网络,用之于网民”和“自助助人,自达达人”的原则,继续分享我整理的心理学自考资料。我目前已经整理的备考资料有: 北京自考《普通心理学》03年—07年试题题型分类汇总 北京自考《普通心理学》过关必熟读资料整合版

北京自考《社会心理学》02年—05年真题题型分类汇总 北京自考《社会心理学》过关必熟读资料整合版

北京自考《实验心理学》03年—07年试题题型分类汇总 北京自考《实验心理学》过关必熟读资料整合版

北京自考《心理统计》02年—06年试题题型分类汇总 北京自考《心理统计》过关必熟读资料整合版

北京自考《心理测量》03、04、05、07年试题题型分类汇总 北京自考《心理测量》过关必熟读资料整合版

北京自考《应用心理学》助学助考资料包电子书 北京自考《医学心理学》助学助考资料包电子书 北京自考《教育心理学》助学助考资料包电子书

下载以上资料,请登陆百度空间:/pkupsych

欢迎有志向有思想有能力的朋友和我联系、交流,希望在网络的一次偶然相遇中能够和你发展成为好朋友。 QQ:261972692,Email:pkupsych@。水水

---------------------------------如需要打印,请将上面两页删除后再打印-------------------------------

北京自考《心理统计》02年—06年试题题型分类汇总

一、单项选择题(10分)

★2006年★

1、在表示心理实验结果的平面图上,横坐标代表心理实验中的( ) A、刺激变量 B、反应变量 C、因变量 D、控制变量 2、1.0-1.4这组数据的组距是( ) A、0.045 B、0.4 C、0.5 D、0.6

3、当一组数据的分布形态为单峰对称,下面又需继续计算时,集中趋势的指标应选用( ) A、Mdn B、Mo C、X D、AD

4、已知甲组数据n=12,x=3.6;乙组数据n=4,x=2.0,两组数据的总平均数为( ) A、2.8 B、3.2 C、2.4 D、3.6 5、当全距很小时,说明这组数据( ) A、分散 B、集中 C、非常分散 D、很集中

6、如果要检验一个平均数大于另一个平均数是否达到显著水平,须用( ) A、双侧检验 B、单侧检验 C、双侧t检验 D、双侧和单侧检验 7、在一个二项检验中,n=64,p= ,则Sn等于( ) A、12.5 B、3.54 C、1.6 D、3.2

8、在心理实验中,有时安排同一组被试在不同条件下做实验,获得的两组数据是( ) A、相关的 B、不相关的

C、不一定 D、一半相关,一半不相关

9、某实验用被试20人,设置四种观察条件,得到了四类观察结果,其中X2=8.74,自由度为( )

A、4 B、3 C、18 D、19

10、作为鉴别实验效果的指标,W2值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可以说明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联系较强?( )

A、W2=.06 B、 1.5

C、 .01 D、 =.08 ★2005年★

1. 当表示实验结果的平面图的横坐标代表的变量不是连续的数量时,应画 A. 多边图 B. 直方图 C. 曲线图 D. 三者皆可 2. 准确数是与实验情况完全相符的数据,如:

A. 刺激的强度 B. 刺激的面积 C. 呈现的时间 D. 被试的人数

3. 一组数据的离中系数较大,说明这组数据的分散程度A较大 B较小 C很大 D很小 4. 已知某班学生的反应时分布的Q,=t80ms,即有25%的人的反应时比180ms A. 短 B. 相等 C. 长 D. 接近相等 5. 下列哪个相关系数所反映的相关程度最大 A.r=+.53 B.r=-.69 C.r=+..37 D.r=-.72

6.15、12、10、8、8、8、7、5、4这一组数,如果将它们转化为等级,8这个数字的等级是 A. 5 B. 7 C. 4 D. 6.5

7.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求平均数分布的标准误须用自由度 A. n=30 B. n>30 C. n<30 D. n<35

8.当二总体确实存在差异,应该推翻虚无假设,但统计的结果是不能推翻虚无假设时,就发生了A.I类错误 B.II类错误C.III类错误 D.IV类错误 9.在知道X,Y二变量存在相关关系之后

A.只能从X推测Y B.只能从Y推测X C.X,Y能互相推测 D.X,Y不能互相推测 10.当F值小于16寸,即组间变异小于组内变异时,平均数差异 A.十分显著 B.显著 C.不显著 D.较显著 ★2004年★

1、次数分布曲线图的横坐标代表各组数据的( ) A上限 B中点 C下限 D平均值

2、已知一组数据的X=30,是,它的离中系数为( ) A 40 B 0.40 C 2.5 D 250

3、 6、8、10、12、26这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宜用 A平均数 B中数 C众数 D平均差 4、 9、34、12、17、5五个数的全距是 A 29 B 29.5 C 30 D 28

5、已知r1= – .60,r2= +.30,说明相关程度前者比后者 A大 B大一倍 C大.30 D小

6、已知n=10的两个相关样本的平均数差的标准误为10.5,其自由度为 A 19 B 18 C 9 D 8 7、一个标准正态分布的平均数总等于

A 0 B 1 C –1 D 1/2

8、已制从X推测Y的回归方程式为Y= –0.8X+1.2,说明X、Y两变量是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不一定相关

9、从X推测Y或从Y推测X,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推测是没有误差的? A r= –1 B r=0 C r= +.98 D r= –.01

10、在一个二选一的实验中,被试在12次中挑对10次,Z值等于 A 4.05 B 2.31 C 1.33 D 2.02 ★2003年★(附答案)

1、 中数在一个分布中的百分等级是( A ) A、50 B、75 C、25 D、50-51 2、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 D )

A、平均差 B、平均误 C、平均次数 D、平均值

3、 两个N=20的不相关样本的平均数差D=2.55,其自由度为( B ) A、39 B、38 C、18 D、19

4、 在大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中,当Z≥2.58时,说明( D ) A、P〈.05 B、P〈.01 C、P〉.01 D、P≤.01

5、 在一个二择一实验中,被试挑12次,结果他挑对10次,那么在Z=(X-MB)/SB这个公式中X应为( C )

A、12 B、10 C、9.5 D、10.5

6、 当XY间相关程度很小时,从X推测Y的可靠性就( A ) A、很小 B、很大 C、中等 D、大

7、 在处理两类刺激实验结果时,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不可以用正态分布来表示二项分布的近似值?(A )

A、N〈10 B、N≥10 C、N〉30 D N〉10

8、 在心理实验中,有时安排两组被试分别在不同的条件下做实验,获得的两组数据是(B) A、相关的 B、不相关的 C、不一定 D、一半相关,一半不相关 9、 运用非参数分析时,要求处理的数据是( D )

A、十分精确的 B、注明单位的 C、大量的 D、等级形式的 10、 在X2检验时,遇到下面哪种情况时不宜再用X2检验?( B ) A、F〉10 B、F〈5 C、F〉5 D、F〈10 ★2002年★(附答案)

1、 157.5这个数的上限是( C ) A、158 B、157.75 C、157.55 D、158.5

2、 在比较两组平均数相差较大的数据的分散程度时,宜用( C ) A、全距 B、四分差 C、离中系数 D、标准差

3、 下列哪个相关系数所反映的相关程度最大( D ) A、r=+.53 B、r=-.69 C、r=+.37 D、r=-.72

4、 已知平均数=4.0,S=1.2,当X=6.4时,其相应的标准分数为( B ) A、2.4 B、2.0 C、5.2 D、1.3

5、 某班200人的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其平均数=12,S=4分,成绩在8分和16分之间的人数占全部人数的( B )

A、34.13% B、68.26% C、90% D、95% 6、 样本平均数的可靠性和样本的大小( D ) A、没有一定关系 B、成反比 C、没有关系 D、成正比 7、 为了避免偏性估计,用来推测总体的样本应该是( C ) A任意抽选的B随意抽选的C随机抽选的D按原则抽选的 8、 XY两个变量间是正相关,R=.76,其回归是(B )

A似合的一条线B准确的两条线C确定的一条线D拟合的两条线

9、 在心理实验中,有时安排同一组被试在不同的条件下做实验,获得的两组数据是( A) A相关的B不相关的C不一定D一半相关,一半不相关

10、 双因素实验结果的方差分析有三种,组内设计、组间设计的和(A ) A混合设计的B单因素设计的C多因素设计的D多水平设计的

二、填空题(20分)

★2006年★

11、众数不如平均数和中数______,在同一分布中如果含有______不同的数据就会出现双峰。 12、一组数据中每个数和平均数的______ 的代数和永远等于______。

13、当两组数据______不同或平均数相差 ______时,比较两组数据的分散程度须用离中系数。

14、散布图中各点如果都落在一条直线上,说明数据间有______的。

15、如果样本平均数之间的差异,由于抽样误差造成的______较小,就可以认为总体平均数之间存在______的差异。

16、为了避免偏性估计,用来推测总体的______应该是______抽选的。 17、所谓虚无假设就是除______以外不加任何______假定。

18、统计推论中的第一类错误是把______误差认为是总体平均数的______差异。

19、在二项实验中,实验可以安排被试每次从三个项目里选一个,选择n次,这时p等于______,q=______。

20、当两个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结果是p=.06,按习惯应认为是差异______ ,此时如判定为差异显著,其可靠性等于______。 ★2005年★

11.描述统计的指标有三类:数据的集中趋势,数据的______和数据间的______。

12.数据分组之后,每一组所包含的各数据都要有一个______,通常是以每一组的______当作这一组中各数据的代表。

13.______永远把一个分布曲线下的______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14.离中系数是用______量来表示数据______程度的数字指标。

15.在进行X2检验时,如果数据只有二组或df=______就需要进行______。

16.在双因素实验的结果图中两条直线平行,说明二因素对______的影响______交互作用。 17.正态分布是一个中间最高,两侧逐渐______,两端永远不与横轴相交,左右______的钟形曲线。

18.如统计检验结果推翻了虚无假设,______成立,说明平均数差异______。

19.从一种变量去推测另一种相关变量时,只有当______相关,即 r:______时,预测的数值是准确的。

20.在对两类刺激(二项)实验的结果进行检验时,在n<10的条件下,只能用______分布的公式来计算正确答案出现的______。 ★2004年★

11、实验数据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_____数,另一类是_____值。 12、在一个_______的分布中,平均数、中数和众数都_______。

13、把一个分布中较小的一半数据再分成两半的那个_______就是_______四分点。 14、求等级相关系数的_______所所处理的数据必须是_______形式的。

15、从样本中推测总体,如果样本中只包括_______误差,就不会产生对_______的偏性估计。 16、在_______统计中,从样本估计总体是以_______原则为基础的。

17、 t分布随n的大小而有所_______,n越小,t分布偏离正态分布的程度_______。 18 、bXY是从已知的_______预测X变量的_______系数。

19、方差分析中的交互作用是指自变量A对反映变量的影响因_______自变量B的变化而______。

20、让每个被试只在一种实验条件下做实验的设计叫______设计,这种设计采集到的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数据之间是_______的。 ★2003年★(附答案)

1、统计是一种( 方法 ),它要在(实验设计)正确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2、用曲线图比较两组的实验结果时,如果两组被试的人数不同,就(不能用绝对的次数比较)用(次数百分数)数进行比较。

3、在集中趋势的指标中(中数、众数)不受极端数值的(影响)。 4、当平均数大于中数或(众数)时,曲线向(右)偏斜。

5、当一种变量增加时,另一种变量也随着(增加),说明这两者间有着(正相关)关系。 6、没有因果关系的事物之间,(相关)系数(不一定)等于零。

7、正态分布因其M和(σ)不同而各异,M值大,曲线的集中趋势在横轴上越偏( 右 )。

8、无论总体分布是否正态,从中抽取许多大样本,其平均数的分布都趋于(正态)分布。 9、统计检验结果的显著与否是(相对)的,它的科学性表现在说明了(推论正确)可能有多大。

10、显著检验要解决的问题是两个(总体)平均数据的差异是否显著地大于(抽样)误差。 ★2002年★(附答案)

1、 当知道了几个数( )的数据的平均数后,要计算这些平均数的总平均值应采用( )的方法。

2、 ( )趋势是说明( )趋势的代表性的统计量。

3、 若散布图的所有点自坐标原点沿对角线从左下到右上散布,说明两个( )的相关为( )。 4、 把原始分数转换成标准分数是通过把各原始分数和( )相减再用( )去除来实现的。 5、 统计推论中的第一类错误是把( )误差误认为是总体平均数的( )差异。 6、 随机抽选样本,是指总体温表每个成份都有( )的机会被( )。

7、 从总体中抽取出很多N相等的样本,计算出的( )个样本平均数的次数分布,称为平均数的( )分布。

8、 在两类刺激实验中,实验也可以安排成三个一组,被试从三个里挑一个,这时p等于( ),q等于( )。

9、 在双因素实验的结果图中两条直线平行,说明二因素对( )变量的影响( )交互作用。 10、 当两个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的结果是P=.06时,按习惯被认为是差异( ),此时如判定为差异显著,其可靠性等于( )。

三、名词解释题(20分)

重要提醒:我将考题上的这些名词和教材每章后面的“重要概念”对照后,发现大部分的考题都来源于“重要概念”中的名词,尤其是05、06年的考题几乎每个都来自“重要概念”中的名词。(注:我们现在用的《心理统计》教材是

2004年12月出版的,可以断定,05、06年的考题是依照我们现在用的教材出的,而05年以前的考题有可能是依照其它版本的教材出的。)这就提醒我们,只要我们把每章后面“重要概念”中的名词一 一背熟,我们就能够稳拿名词解释的20分。朋友,为了那跳跳就够得着的20分,好好努力吧!

四、简单应用题(30分)

★2006年★

25、两组被试概念形成的时间如下表:

分别计算两组被试的平均数和中数;

选择适当的指标比较两组被试时间的快慢,并说明选择该指标的根据; 选用一种合适的指标,比较两组数据的分散程度。 26、10名学生的数学物理测验成绩分别如下:

分别将二组分数转换为等级数值;

求出数学成绩和物理成绩的直线等级相关系数rs;

根据rs数值,说明数学成绩和物理成绩的关系。(rs=1- )

27、为检验瞬时记忆广度的年龄送别,二组各8人的实验结果(个)如下:

分别以计算5岁、8岁儿童的瞬时记忆广度的两个平均数; 完成下列A2S8方差分析表; 根据F检验结果的P值,说明5岁和8岁儿童的瞬时记广度有没有显著差异。 附F值表 ★2005年★

25.两组被试的选择反应时(秒)如下:被试一二三四五六 甲组456678 乙组253975 (1)分别计算两组被试反应时的平均数和中数,

(2)选用适当的指标比较两组被试反应时的快慢,并说明你选择的根据是什么? (3)根据一种离中趋势的指标,比较两组数据的分散程度。

26.某项研究调查了北京和上海学生的高考数学成绩,得出北京学生成绩显著高于上 学生的结论,检验的结果如下:

地区 n X(分) S t P 北京 1000 88.5 24 3.2 <.01 上海 1000 84.5 31

(1)该结论得出两地成绩显著差异的结果是否正确?为什么? (2)计算表示实验效果的指标ω2。(ω2=(t2-1)/( t2+n1+n2-1)) (3)根据ω2值该调查应如何下结论?为什么?

27.某工厂计划实行一项改革方案,为了解群众意见,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结果120名职工中有79名表示赞同。根据这个结果能否说明全厂职工是赞同实施改革方案的? (1)先确定p和q值,再计算mB和****。 (2)计算z值。

(3)根据P值回答问题。 ★2004年★

25、两组各被试解决问题所用时间(分钟)如下:

分别计算每组时间的中数和Q值。 哪一组解决问题快些?

哪一组被试所用时间比较分散?本题为什么不计算X和S?

26、某手机厂在推出彩色手机之前,想知道什么颜色的手机更受顾客喜欢,调查了80人结果如此下:

问:顾客的态度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计算各色受欢迎的假设平均人数(F); 计算X2 值和df值; 查表,根据P值回答问题。

27、一个心理实验结果如下表:

是否应该下结论说两X差异不显著?为什么? 计算d值。d=( X1-X2)/Sp Sp=(S1+S2)/2 根据计算结果说明实验应如何改进。 ★2003年★(附答案)

1、 小学五年级和初中二年极学生对声音的反应时ms如下: 被试: 1 2 3 4 5 6 S

小学生:300 331 265 287 390 402 51.24 中学生:279 236 287 242 304 276 24.10 问:

1) 两组的平均数和CV各是多少? 2) 从什么数值看出哪组学生的反应较快? 3) 从什么数值看出哪组的平均数代表性较大? 解:1)小学五年级的平均数为:X1=∑x/n=1975/6=329

小学五年级的离中系数:CV1=(S1/X1)×100=(51.24/329)×100=16 初中二年级的平均数为:X2=∑x/n=1624/6=270

初中二年级的离中系数:CV2=(S2/X2)×100=(24.10/270)×100=9

2)从平均数可看出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反应较性.因为初中二年级学生的平均数270小于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平均数329.

3) 初中二年级的平均数的代表性比较大,因为它的离散程度CV为9小于小学五年级的CV16。

2、10个被试的视觉和听觉反应时测定结果如下:(与九五年的简单应用题第二题完全相同) 被试号:1 2 3 4 5 6 7 8 9 10 视觉: 179 180 180 190 193 198 200 203 240 250 听觉: 150 135 130 140 140 150 140 147 150 280 1) 分别将两种反应时转换为等级数据 2) 两种反应时的等级相关系数等于什么?

3) 这两种反应时的相关性质和相关程度如何?综合本题具体条件说明相关系数的含义 解:(1)、被试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视觉RT(ms) 179 180 180 190 193 198 200 203 240 250 听觉RT(ms) 150 135 130 140 140 150 140 148 150 280 R1 10 8.5 8.5 7 6 5 4 3 2 1 R2 3 9 10 7 7 3 7 5 3 1

D 7 -0.5 -1.5 0 -1 2 -3 -2 -1 0 D2 49 0.25 2.25 0 1 4 9 4 1 0 得ΣD2=70.5

(2)、rρ=1-[6ΣD2/(n3-n)] =1-[6×70.5/(103-10)] =0.57

(3)这两种反应时的相关性质为正相关,相关程度为0.57。说明了视觉与听觉的反应时具有中等强度的相关。

2、 为了解生病对选择反应时(S)的影响,某医生随机选了二组被试各5人,结果如下: 健康者:1,2,2,3,3 患者: 3,3,4,5,5

1) 分别计算二组的平均反应时 2) 完成下元旦A2S5方差分析表 变异来源df SS MS F P A 1 8.1 8.1 / S(A ) 6.8 / /

3) 根据上表P值确定二组反应时的差异是否显著说明疾病与选择反应时的关系(与九六年第四道简单应用题第二题完全相同) 附F值表

P 组内df 组间df1 组间df2 .05 4 7.71 6.94 .01 4 21.20 18.00

解:(1)、健康者的平均反应时:X1=∑x/n=11/5=2.2 方差S21=∑(x1-X1)2/n=0.56 患者的平均反应时:X1=∑x/n=20/5=4 方差S22=∑(x2-X2)2/n=0.79 (2)、 ①最大F检验: 虚无假设:HO:σ21=σ22 计算最大F值:Fmax=S2max/S2min=0.79/0.56=1.34

检验:k=2,n-1=4。查最大Fmax检验表,得.05水平的临界值为9.60

Fmax1.34< Fmax.059.60 接受虚无假设,即:总体方差一致,适合进行方差分析。 ②虚无假设和备择假设 HO:μ1=μ2;HA:两总体间存在差异。 ③计算方差的准备数据:

计算数据总和:∑X=X1+X2+X3+……XN=31

计算数据平方和:∑X2= X21+ X22+ X23+……X2N=111 数据总个数N=10 小组数据个数n=5 ④计算和方SS:

先计算I值:I=(∑X)2/N=96.1

然后计算总和方:SST=∑X2- I=111-96.1=14.9

计算组间和方:SSA=∑[(∑Xk)2/n]-I=(121+400)/5-96=8.1 计算组内和方:SSE=SST-SSA=14.9-8.1=6.8 ⑤计算和方的自由度:

计算组间和方的自由度:dfA=A-1=2-1=1

计算组内和方的自由度:dfE=k(n-1)=2(5-1)=8 计算总自由度:dfT=N-1=10-1=9 ⑥计算均方:

计算组间均方:MSA=SSA/dfA=8/1=8.1 计算组内均方:MSE=SSE/dfE=6.8/8=0.85 ⑦计算F值:F=MSA/MSE=8.1/0.85=9.5 ⑧方差分析表:

变异来源 df SS MS F P A 1 8.1 8.1 9.5 <.05 S(A) 8 6.8 0.85

⑨F检验:组间df1=1,df2=8。查到F值F.05(1,8)5.32;F值F.01(1,8)11.26,得到的F值9.5大于.05的临界值5.32。因此在是一个在.05水平上显著的F值。

结论:因为P<.05,所以两组反应时在.05的水平上差异显著。患者的选择反应时比健康者要

说明了疾病使得反应时增长了。 ★2002年★(附答案)

1、 某测验兴趣在研究空间位置的记忆能力的男女差别,分别抽取男女各8名被试的成绩如下:

被试 1 2 3 4 5 6 7 8 男 10 9 8 11 12 11 12 4 女 8 6 5 6 8 10 11 5

1) 分别计算男女分数的Q1、Q2、Q3 (这道题怪怪的,我找不出Q1,Q3的位置.主要是关于求中数的这方面的

问题.大家做一下,告诉我应该怎么做才正确.谢谢) 2) 比较男女两组的成绩 3) 比较男女两组的分散程度

解:1)先把两列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一下。

男被试分数的Q1位置在2.25,Q1=8.25 Q2位置在4.5, Q2=10.5 Q3位置在6.75 ,Q3=11.75 女被试分数的Q1位置在2.25,Q1=4. 5 Q2位置在4.5, Q2=7.5 Q3位置在6.75 ,Q3=9 2)比较两组的成绩用平均数:X1=∑x1/n=77/8=9.6

X2=∑x2/n=59/8=7.4

男被试的记忆成绩好于女被试的记忆成绩。 3)男被试的四分差Q=(Q3-Q1)/2=(11.75-8.25)/2=1.75 女被试的四分差Q=(Q3-Q1)/2=(9-4. 5)/2=2.25

因为女被试的四分差大于男被试的四分差,即女被试比男被试在中间50%的数据的分散程度要来得大

2、 某班50名学生分别在学期初和学期末进行了两次测验,结果如下: 学期初测验:平均分=45.0分,S=6.0分

学期末测测:平均分=52.0分,S=7.2分,R=+.40

如果某学生学期初测验得60分,那么他学期末可能得多少分? 提示:

1) 计算回归系数B 2) 计算A,列回归方程式

3) 利用回归方程,推测出该生学期末测验分

解:1)回归系数B:bxy=r(Sy/Sx)=0.40(7.2/6.0)=0.48 2)计算A:axy=Y-bxyX=52.0-0.48×45.0=30.4

把求出的A、B代入,得到从X预测Y的回归方程式:Y=0.48X+30.4

3)当学期初测验X=60时,根据回归方程式可预测出该学生的学期末测验成绩: 把X=60代入得:Y=0.48×60+30.4=59.2

3、 计算机键盘置于什么样的角度,打字时最舒适,询问了75名微机操作人员,结果如下: 角度 0 15 30度 喜爱人数 25 40 10

问人们的感觉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1) 计算出喜爱人数的假设平均数F 2) 计算出X2值

3) 查表检验,并根据P值回答问题 附X2值表

DF P.05 P.01 2 5.99 9.23 解:虚无假设:F1=F2=F3=F

1)F=(f1+f2+f3)/3=(25+40+10)/3=25

2)X2=∑(f-F)2/F=[(25-25)2+(40-25)2+(10-25)2]/25=18

3)查X2值表,df=2时,X2=9.23 ρ=0.01,而求得的X2=18比X2=9.21大。所以可以推翻虚无假设。认为至少在两个角度下喜欢的人数在.01水平上有显著差别

五、综合应用题(20分)

28、随机抽选男女被试各36人进行长度知觉实验,结果如下:(单位mm) S

男 32.0 5.2 女 38.2 6.0

问:男女被试的划线长度知觉有无显著差异? 分别计算男女组的Sx值; 计算 值

计算z值。检验所得的z值; 根据P回答问题。 ★2005年★

28.为了解年龄对记忆能力的影响,随机选了两组(n=10)不同年龄的被试进行记忆能力测验,结果(分)如下: 青年 老年 X 9.6 7.0 S 2.1 2.9

(1)计算青年SX老年SX(2)计算SXD。(3)计算t值和df值。(4)查表检验。根据P值说明记忆能力是否有显著的年龄差异。 附t值表 df P .05 .01 8 1.306 3.355 9 2.262 3.250 10 2.228 3.165 ……………… 18 2.101 2.878 19 2.09 2.861 20 2.086 2.845 ★2004年★

28.为了解男女被试走迷宫所用时间是否有显著差别,随机抽选男女各26名,结果(分钟)如下: X S 男 21.73 9.45 女 25.12 7.17 分别计算男女被试的Sx

计算t值和df值;

查表,根据P值作出恰当结论。 ★2003年★(附答案)

1、 某教员为了比较两种语文教学法,在小学四年级中随机选出两组被试,每组10人,两组的成绩(分)如下: 平均分 S

第一组 甲法 8.9 2.8 第二组 乙法 10.2 2.1 1) 分别计算各组的SX值 2) 计算SXD值 3) 算出Z值

4) 说明两种方法的成绩差异是否显著显著水平如何?

解:首先提出虚无假设与备择假设: HO:μ1=μ2 HA:μ1≠μ2 (1)、第一组的样本平均数的标准误为:SX1= S1/√n=2.8/√49=0.4 第二组的样本平均数的标准误为:SX2= S2/√n=2.1√49=0.3

(2)、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标准误为:SXD=√SX12+ SX22=√(0.4)2+(0.3)2=0.5 (3)、Z=(X1-X2)/ SXD=(8.9-10.2)/0.5=-2.6

查表检验,被试间大样本,应该查正态分布表。又因为是双侧检验,所以Z分布双侧检验的临界值为:Z.05/2=1.96 Z.01/2=2.56

Z-2.6<Z.01/2-2.56 或Z 2.6>Z.01/2 2.56 P<.01 (4)、结论:两种方法的成绩差异是显著的,显著水平的.01。 ★2002年★(附答案)

1、 随机抽选男女被试各36人进行敲击实验,结果(次/分钟)如下: 平均值 S 男 32.0 5.2 女 38.2 6.0

问:男女被试的敲击速度有无显著差异? 1) 分别计算男女组的SX值 2) 计算SXD值 3) 计算Z值 4) 根据P值回答问题

解:(1)、首先提出虚无假设与备择假设: HO:μ1=μ2 HA:μ1≠μ2 (1)、男被试敲击速度的标准误为:SX1= S1/√n=5.2/√36=0.87 女被试敲击速度的标准误为:SX2= S2/√n=6.0√36=1.0

(2)、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标准误为:SXD=√SX12+ SX22=√(0.87)2+(1.0)2=1.3 (3)、Z=(X1-X2)/ SXD=(32.0-38.2)/1.3=-4.77

查表检验,被试间大样本,应该查正态分布表。又因为是双侧检验,所以Z分布双侧检验的临界值为:Z.05/2=1.96 Z.01/2=2.56

Z-4.77<Z.01/2-2.56 或Z 4.77>Z.01/2 2.56 P<.01

(4)、结论:男女被试敲击速度的差异是显著的,显著水平的.01。其中男快于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w1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