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林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2-22 05:0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广州市林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http://www.gzplan.gov.cn/fgzq/zcfggh/200904/t20090409_3390.htm

来源:

2007-09-01 18:09

【浏览字号:大 中 小】

为进一步加快广州市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业发展步伐,更好地指导“十一五”时期城市林业建设工作,按照市政府统一要求,编制广州市“十一五”时期林业发展规划。规划紧密围绕广州市建设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打造经济中心、文化名城、山水之都的总体目标,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中心,按照“林带+林区+园林”的城市森林建设框架,进行整体规划,并与《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广州市生态城市规划纲要(2001~2020)》、《广州市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规划》、《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广州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相衔接。 一、广州市林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十五”期间林业建设回顾

“十五”期间,广州市在造林绿化工作中贯穿“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原则,全面提高城市森林建设水平。到目前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全面发展,森林得到有效保护,林分质量逐步提高。森林覆盖率达38%,林业用地全面实现有林化。“青山绿地工程”扎实推进,“林带+林区+园林”的城市森林格局基本形成。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建设迅速发展,以森林游憩为主的特色林业产业初步形成。非公有制林业发展迅速,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深入开展,林业管理逐步现代化。总结五年来的林业工作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如下:

1.“青山绿地”工程建设初战告捷。从2004年起,投资数十亿元,加强城市林带、林区和城市园林建设。工程根据市域“三纵四横”的生态廊道布局,以生态规划和园林造景的手法探索广州市森林建设模式。主要通过建设主干道景观林带、城区周边大面积林区和进出口道路景观节点,以主干道林带作为生态廊道,连接中心城区的园林绿地和城郊的森林绿地,构建有特色的“林带+林区+园林”的城市森林体系。到2005年底,林带、林区建设工程已完成绿化面积80.6平方公里。

2.生态公益林建设力度加大。按照把广州建成适宜人们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山水生态城市目标,广州林业不断增加和提高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比重和水平。通过抓规划编制,明确生态公益林发展布局。至2005年,全市共规划建设生态公益林15.94万公顷,占全市有林地面积的53.2%。抓立法建设,增强生态公益林保护意识。抓经济补偿,切实保障林农的合法权益。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由最初的每亩4元(60元/公顷)逐步提高到2005年的每亩16元(240元/顷),个别地方(如白云区)还自行配套了50%的补偿资金。抓管理创新,使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进一步规范。通过封育管护和林分改造等措施,一、二类生态公益林的比例分别达32%和59.2%。

3.森林灾害防控水平显著提高。通过实施分类经营和林分改造,公益林面积大幅度增加,森林的树种组成和年龄结构得到有效调整。林分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加大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防治工作力度显著加大,组建、装备了1000人的专业或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完成了基于“3S”技术的森林防火指挥中心首期工程建设,建设了长2258公里、面积3387公顷的生物防火林带,防范、指挥、扑救森林火灾的能力大大提高。同时,病虫害防治率保持在90%以上。

4.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生态道德素质。加大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和执法检查的力度,侦破了“11·21\非法猎捕、运输、销售、摆卖野生动物的违法活动得到遏制;配合疫病防控的需要,部署开展了扑杀果子狸等高危野生动物行动和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专项行动,为夺取抗击非典的胜利,防控疫病在人和动物间可能发生的相互传染作出了贡献。

5.林业产业发展有新的突破。一是森林旅游业方兴未艾。编制完成《广州市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全市共批建各级各类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50个,面积7.5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26%,占国土面积的10.1%。全市10个重点森林公园年接待游客525.9万人次。二是开辟了商品林、经济林基地。建成以南洋楹、尾叶桉、马占相思、杉、竹为主的速生丰产商品林近3万多公顷;发展荔枝、龙眼、黄皮等各类经济林果面积达5.6万公顷。经济林果年产值已达1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3%。三是绿化苗木产业大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全市苗木花卉年产值约为23.7亿元,林业苗木花卉从业人员约3.5万人。四是经济动物驯养繁殖业逐渐兴起。相关生态旅游景点、养殖场经营收入已达3亿多元。

6.林业科技创新与管理能力不断增强。加大了森林资源管护、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科技支撑的力度。完成了基于“3S”技术的森林防火指挥中心首期工程建设。加大了林业科技投入,推进成果应用,引进专业人才。更加重视城市林业发展规划,森林防火工作和信息技术应用。各级主管部门重视发挥科学技术在林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市的城市森林生态效益定位研究与监测网络,实现了森林环境质量的自动化监测、预报与定时发布。为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颁布了《广州市生态公益林条例》,依法治林逐步走上轨道。

7.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深入开展。将“植树节\、“植树周”扩展为“植树月”,组织广大适龄公民参加义务植树。大力倡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通过以款代劳、认种认养绿地、管护古树名木、绿化公益宣传、门前绿化“三包”等方式履行义务。2005年全市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达到311.8万人次,植树257.6万株,收取义务植树代劳费747万元,义务植树尽责率提高到91.34%。 (二)广州林业的发展形势分析

1.林业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

在与国内外城市林业发展水平做深入比较的基础上,准确判断广州林业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是制定下一步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的必要环节。 (1)与自己纵向比较处于调整布局、提高质量阶段

经过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广州林业已经实现了从以木材生产为主的传统林业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现代林业的重大转变。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州林业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86~1992年是“消灭荒山、绿化达标”阶段;1993~1997年是“巩固成果、发展提高”阶段;1998年至今属于“城市生态林业”阶段。通过实施分类经营,公益林面积占有林地面积由1996年的26.8%提高到2005年的53%。

从森林资源的发展方式来看,广州林业已从注重森林数量的增加向更加注重森林质量的提高和布局合理的阶段转变。由于城市化的加速,近年来森林数量大幅度扩张的空间已经不多,主要转为提高建成区的森林绿地面积和在非林业用地上培植林木。通过调整森林布局,加强森林保护和近自然化经营,提高森林资源质量。 (2)与国内横向比较处于引领探索阶段

与全国同类城市比较,广州林业在森林总量、经营方式、科技含量、管理机制等方面均处于领先水平。广州森林覆盖率38%,高于北京(35.47%)、上海(10.4%);广州林木绿化率42.7%,低于北京(50.5%)。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广州为9.44平方米/人,均高于北京(8.6平方米/人)、上海(4.6平方米/人)。广州率先在全国实行了生态公益林补偿,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补偿机制。就“如何建设城市森林”的问题,广州市在90年代就进行了城市林业发展规划的研究,并在生态风景林改造、森林公园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积累了经验,已经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市的城市森林生态效益定位研究与监测网络,目前正在大胆改革,积极探索,为全国城市林业发展发挥示范和先导作用。 (3)与国际先进比较处于借鉴赶超阶段

与国际大都市城市森林建设水平相比,客观地说广州城市森林建设与它们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这种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从总体上处于借鉴赶超的阶段。国际上城市森林建设中普遍采用的做法,如林水结合、近自然林经营模式、林业信息化管理技术、生态效益补偿、森林公园建设等先进理念和技术,正在被借鉴应用到广州城市林业建设中来,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原则,增强了城市森林对公众的人性化服务。从林木绿化率来看,广州目前为42.7%,已超过或接近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城市,如美国华盛顿(33%)、加拿大渥太华(35%)、俄罗斯莫斯科(35%)、奥地利维也纳(44%)、日本东京(37.8%)、德国柏林(42%)、西班牙巴塞

罗那(40%),当然与意大利罗马(74%)、瑞典斯德哥尔摩(66%)等城市还有很大差距。此外,广州城市森林的质量,尤其是建成区,与国外城市相比仍存在不少差距,需要在结构优化和空间占有率方面不断改善。 2.制约林业发展的主要矛盾

(1)森林布局优化与城市建设用地调整难度大的矛盾

广州市林木绿化率虽达到42.7%,但分布不均,呈现“北多南少”的分布格局,森林空间布局亟需优化。山地森林是主体部分,仅从化和增城两县级市的森林面积就占森林总面积的2/3;北二环以北地区的森林面积为269314公顷,而南部合计只有6589公顷,为北部的2.4%。林业用地受到城市建设的征占,森林面积降低;南部丘岗地和沙田地带,以经济林、农田等为主,除“南肺”外,水网、路网以及沿海防护林网等均有待进一步完善。以公园为主体的城市绿地在空间上分布也不均,天河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高达为18.05平方米,而芳村区只有0.16平方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郊森林继续被征占,林业用地面积将继续减少。在城市化急速推进的过程中,城市建设、基本农田保护、植树造林等都需要土地,导致了城市建设用地、农业用地与生态用地矛盾突出,困扰着城市森林生态建设。 (2)城市绿化建设一体化与部门管理条块分割的矛盾

城市居民亲近自然、回归自然心理需求日益增强,以人工为主的城市绿地难以满足改善城市整体环境质量的需求。广州城市化程度高,为了更好地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城市林业有必要、也有条件实现城乡一体式地规划和发展。统筹城区与郊区、中心城区与各区(县级市)、城市与周围中心镇的关系,实现森林绿地的均衡与合理布局,有利于城市与乡村在生态与经济方面的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然而目前,城市绿化分属多个部门管理,如建成区属于园林部门、城郊属于林业部门,公路、河流两岸分属交通、水利部门等,这种条块分割的状况与城市绿化建设的一体化不相适应,需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城市绿化建设。

(3)森林质量提高与林业科技储备不足的矛盾

目前广州森林质量较低,现有林分普遍存在生产力低、树种组成单一、结构简单、稳定性差、生态功能较低等问题。现有林幼中龄林超过60%。在占林分45.4%的针叶林中,纯松林占39.1%。林分蓄积量仅为36.04立方米/公顷,相当于全国森林平均水平的54.9%,与发达国家差距更大。

林业科技水平的高低对提高林业建设的水平具有决定性作用。随着林业发展战略的转移,以木材培育为主导的传统林业科技成果已不能适应林业发展的要求。广州城市森林培育、

低效林定向恢复与改造、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生物修复林、工矿地生态恢复林、生态风景林、游憩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技术成果相对滞后,新兴技术在林业发展中的应用与国际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加大广州市林业科技研发力度,解决森林质量提高与林业科技储备不足的矛盾,是广州现代林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3.林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1)森林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的作用将日益突出

以森林为主体的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进入新世纪,国家对城市林业日益重视,城市森林建设成为林业发展的重要任务。随着广州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现代化水平和生态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同时城市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在新的形势下,加快城市林业发展,加强城市森林建设,成为提高空气和水环境质量、缓解热岛效应、保障沿海安全、改善市民居住环境、增进市民身心健康、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的迫切要求。毫无疑问,在保障城市生态安全中广州林业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2)“林带+林区+园林”的城市森林格局将呈现特色

实现城区与郊区森林一体化发展将成为城市林业建设模式的主流。随着广州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居民的生态消费需求日益增强,仅仅建成区的绿地已难以满足这种需求。因此,要从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来规划布局,森林与园林将互相融合,城市人工林地和城市郊区、卫星城、中心镇、中心村自然林地或绿地融为一体,在整个城市行政管辖范围内全面构筑完善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使广州特有的“林带+林区+园林”的城市森林格局更加明朗,为促进广州市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优良的生态环境背景。 (3)城市林业建设将更加注重“林水结合”

森林是“城市之肺”,而河流、湖泊等各种湿地是“城市之肾”,城市区域内的森林和水体对城市生态环境有着重要影响,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两个非常主要的环节,两者不可分割。林水结合,符合广州人多地少、城市周围以农田为主及城市森林有限的市情;它与国家政策相符,农民易于接受;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林网组成类型多样,功能效益完备;有效改善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因此,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林网化―水网化”的建设理念逐渐被人们所广泛接受,成为我国许多城市尤其是广州林业生态建设的核心理念。

(4)生态公益林将更多地采用近自然林经营模式

城市林业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满足人们贴近自然的需求,因此近自然林的营造和管理是城市林业尤其是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方向。目前,德国、美国、英国等许多国家的城市森林建设都体现了近自然林的理念。日本学者宫协昭提出利用乡土树种,模

仿天然森林群落营造近自然林,称为“宫协昭造林法”,被广泛接受。韩国在进行公园设计时,根据不同城市不同群体居民的需求,在公园中营造生态区,即采用近自然的手法,进行营造和管理,有闹中取静的效果。同时,许多国家注重河岸植被的良好保护,水岸绿化贴近自然。

(5)“3S”等高新技术将成为森林健康的重要支撑

城市森林的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许多高新技术已在城市森林建设中得到有效的利用。以GIS、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城市森林建设和管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运用“3S”和计算机技术对城市森林规划设计,对城市森林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监测,还有火灾、火险、及病虫害的预测预报,运用生物技术工程进行城市适宜绿化材料的定向选育,运用新型材料和新技术于城市森林的许多方面。高新技术的应用,为城市森林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十一五”林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发展机遇

(1)举办2010年“绿色亚运”的迫切要求

2010年第十六届亚运会将在广州举办,这是我国继北京后第二次获得亚运会举办权。从目前的国际体育盛会来看,“绿色环境”理念与行动已经和体育盛会的举办融为一体。举办这次盛会,对广州林业发展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快广州林业发展,不仅可以促进亚运会的成功举办,而且可以带动“绿色广州”、“绿色广东”的建设,可以使广州乃至广东省在世界上进一步树立良好的形象。因此,需重视和加强林业工作,进一步增加森林总量、优化森林结构、提升整体功能、改善城市环境,为亚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理想的生态环境。

(2)改善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

重视城市森林建设,走生态化城市道路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和趋势。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中国经济版图上的明珠,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全球眼光”。发展城市森林,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发挥城市功能的重要基础,也是建设生态城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项基础工作,有利于树立珠江三角洲都市带的国际形象,缩小与发达国家城市林业建设的差距,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发展广州城市林业,一方面可以改善广州市本身的生态环境,提高其综合竞争力,另一方面还可发挥广州林业在珠三角城市群生态建设中的示范带头作用。

(3)雄厚的经济实力为林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后盾

广州城市的快速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不仅在客观上为林业发展创造了大好机遇,而且为此提供了坚实后盾。广州“组团式”的城市发展格局,客观上要求在组团间建设绿色隔离区(带)。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根据现代生态城市建设理念,必须预留、建设适宜的绿色生态空间。同时,纵观国内外城市林业的发展,强大的经济基础是城市林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广州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发展十分迅速,2005年GDP为5115.75亿元,居全国城市第三位,仅对以林业为主的“青山绿地”工程的投入就高达12.52亿元。目前,广州市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为每亩16元(240元/公顷),为此,每年投入近四千万元,预计未来这一标准将会提高,每年的投入将更加巨大。在未来广州对城市森林的数量与质量要求更高,需要更大的经济投入,广州雄厚的经济实力为此提供了坚实后盾。 (4)繁荣的旅游市场为林业发展带来了无限契机

森林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到大自然、大森林中去度假、旅游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树多林茂、山青水秀的地区成为市民日益增长的生态消费热点。据统计,2005年仅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就接待游客约两千万人次,2002年底刚刚建成对外开放的帽峰山森林公园2005年接待游客达33万人次。广州是我国乃至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蕴涵着深厚的森林文化,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广州林业发展要紧抓这一契机,立足岭南文化,开辟完善生态风景林、游憩林、森林公园等,不断满足广大市民的绿色消费需求,让游客尽情享受森林浴和回归大自然的乐趣。 (5)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林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广州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林业建设,把保护生态环境和植树造林列入议事日程,长抓不懈。为适应经济发展和环境要求,市领导提出了建设生态公益林和森林公园的规划,作为继十年绿化广东之后又一个庞大的林业建设工程。并明确提出了建设“两个适宜”山水生态城市的总体目标和“森林围城,城在林中”的发展战略,将林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市委、市政府部署开展的“青山绿地工程”,更为广州林业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在政府的领导下,社会参与林业建设的热情日益高涨。从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广州参加义务植树累计3619万人次,植树8460万株,收取义务植树费1.25亿元。同时由于新闻媒体将林业宣传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大力加强林业宣传工作,市民的生态意识得到提高。社会的积极参与为林业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 2.发展挑战

广州市林业建设一方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面临着一些较为严峻的挑战。

(1)经济发展占用林业用地与生态保护要扩展林地的矛盾突出

广州城市化进程迅猛,各项用地矛盾突出。城市建设、基本农田保护需要大量的土地;

植树造林、保证生态安全、提升环境质量也需要占用土地。土地总资源是有限的,对于如何分配使用土地的问题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导致了农业用地、城市建设用地与生态用地矛盾突出。长期以来,各行业用地矛盾得不到有效解决,困扰着生态环境建设。 (2)林业作为公共产品的公益性质与林地企业经营、农民承包的矛盾突出

目前广州生态公益林已经占到林地面积的60%,公益林作为公共产品,其主要功能是改善生态环境,但林地属于企业经营、农民承包,由于生态公益林管理严格,政府对生态公益林的补偿太低,而与非公益林林地租金上升形成反差,企业或林农不愿意将自己的林木划为公益林,保护和增加公益林的难度和阻力将越来越大。 (3)森林资源的管理与开发利用机制需要创新

现有国有林资源管理和抚育水平较高,但受资金和机制的制约,生态资源优势难以转化成产业优势,林场富余人员得不到妥善的转产安置,森林公园建设面临一定的困难。而一些资金雄厚、有开发能力的企业和个人受目前林业管理机制的限制,难以参与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形成“有林无钱,有钱无林”的矛盾局面。 (4)林业建设难度加大,成本提高

据统计,2005年广州市林木绿化率达42.7%,林业用地已经全面实现有林化,但是森林布局不尽合理、林分质量不高、生态功能不强、城区森林占有率较低和绿地分布不均,离“森林围城、城在林中”生态城市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今后林业工作重点一是加强林分改造,提高森林生态功能;二是开展城市隔离林带、生态廊道林、生态景观林、游憩林等建设。据森林资源统计资料,公益林中有相当比重的林分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改造任务重。与传统林业相比,林分改造与重点地段生态林建设技术难度加大,而且成本有很大的提高。 (5)森林灾害防控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是森林火灾存在严重隐患,森林防火任务艰巨。全市森林资源中马尾松林、湿地松林等还占有较大比重。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近年我国东南部频繁发生冬季和春季长期干旱。广州虽然多年来没有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但一般火灾、火警发生次数近期呈上升趋势,森林防火形势依然严峻,森林火灾的快速反应机制有待强化,指挥扑救能力有待提高。二是由于马尾松人工林面积占森林面积的26.46%,松材线虫生态控制任务繁重。三是外来有害植物控制迫在眉睫。尤其是“植物杀手”微甘菊,对广州市森林植被健康构成威胁。 (6)现行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城市林业建设是一项社会性、开放性、涉及多个行业和部门的系统工程。随着城市林业的发展,出现了很多以前林业管理中没有接触到的新问题。农、林、水、园林、城建、环保、

交通、国土资源等部门间总体协调性不够,难以适应当前城市林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林业建设的任务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以植树造林、扩大森林植被覆盖率为主导的林业建设与投入模式不能适应质量林业、人文林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从广州实际出发,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林业生态省的决定》,实施生态建设为主的城市林业发展战略,以“建设岭南绿色名城,打造南粤生态家园”为基本理念,以承办2010年亚运会为契机,以林业重点工程为载体,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构建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绿色GDP增长,为“生态广州、绿色亚运”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是广州林业服务\绿色亚运\,努力提高生态环境建设速度,提升生态环境建设质量的关键时期。通过实施八大林业工程,定向改造低效林1.7万公顷;重点建设森林公园16个;加强2个自然保护区和4个湿地生态区建设。到2010年,使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43.5%以上,森林覆盖率稳定在38%;城区绿化覆盖率增加到40%,人均公共绿地增加到15平方米。加强数字林业信息平台和防火装备建设,增强森林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00‰以下,从而达到健全森林生态网络,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壮大森林旅游产业,提高林业现代化水平的目标,为建设“两个适宜”城市和成功举办亚运会奠定生态基础。 (三)指标体系

在深入分析广州市林业发展的现状、潜力的基础上,围绕总体目标,参照国内外城市林业建设实践与建设标准,确定了林水结合度、森林自然度、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森林蓄积量、林分定向改造率、生态公益林、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包括自然保护小区)、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森林火灾受害率等11项核心发展指标。见表1。

表1 “十一五”林业发展指标

编号 指标 2004 38 42.2 2010 38 43.5 1. 森林覆盖率(%) 2. 林木绿化率(%) 3. 森林总蓄积量(万立方米) 公益林面积(万公顷) 定向改造面积(万公顷)(含商品林) 自然保护区(万公顷) 937.74 1135.59 4. 15.94 15.94 5. 0.84 3.37 6. 0.98 6.78 16.71 0.52 — 0.36 1.13 7.67 27.95 0.55 30/25 ≤1.00 7. 森林公园(万公顷) 8. 林水结合度(%) 9. 森林自然度 10. 镇/村绿地率(%) 11. 森林火灾受害率(‰) 三、发展布局 (一)结构布局

从类型上建立三大森林体系,从分布格局上建立“三林、三园、三网、三绿”。 1.三大森林体系

生态防护林体系:是山地生态公益林、平原防护林、城区大面积林地为主,片、带、网相连接的体系。

生态文化林体系:是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小区)、城市园林、风景名胜区、古树名木、各类纪念林为主,人文与森林景观相结合的体系。

生态产业林体系:是以森林旅游、特色林果、花卉苗木等优势产业为主,林农、林药等多种模式相配套的体系。 2.三林三园三网三绿

山区育三林——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林、风景游憩林、产业原料林;

低丘造三园——森林公园、绿海田园、生态果园; 平原织三网——河流林网、农田林网、海防林网; 城区建三绿——绿岛镶嵌、绿廊相连、绿楔分隔。

在市域绿化上,重点是构建森林生态网络,保障地区之间协调发展和生态一体; 在山区绿化上,重点是提高现有森林质量,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和生物多样性; 在低丘绿化上,重点是保护生态用地数量,提供城市发展生态空间和观光休闲; 在平原绿化上,重点是优化林网结构布局,建设林农林渔绿色产业和鱼米之乡; 在城区绿化上,重点是增加城市三维绿量,促进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和人居和谐。 (二)空间布局

以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点、线、面、体布局理念为指导,按照“林网化—水网化”的林水结合规划理念,以城区为核心,以建设生态公益林为重点,结合湿地系统的保护与恢复,全面整合山地、丘陵、平原森林,道路、水系、沿海各类防护林、花卉苗木基地、城区绿地、城镇村庄绿化等多种模式,建立山地丘陵森林为主,各类防护林相辅,生态廊道相连,城镇村庄绿化镶嵌,“一城三地五极七带多点”为一体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实现森林资源空间布局上的均衡、合理配置。 1.一城

是指广州城区的绿化建设,包括越秀、荔湾、海珠、黄埔、天河、白云、萝岗七区的建成区。

广州城区是经济最为发达、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带,是林业提供生态服务的核心。城市绿化建设既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人居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最能够体现都市林业特色,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有效举措。

城市中心区:主要是指广州的传统中心城区。城区的绿化建设既要与悠久的园林文化相结合,更要与时俱进,从过去过于偏重视觉效果转移到既注重视觉效果又注重人的身心健康轨道上来,实现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

东部扩展区:主要是指广州城市东扩战略涉及的黄埔区、萝岗区和增城部分城镇。绿化建设主要是以现有丘陵林地为核心,大力发展生态风景林;同时结合城市发展趋势,加快以林为主的隔离地区绿化建设。

南部发展区:主要是指广州城市珠江水道以南和番禺区之间的海珠区、荔湾区的芳村等快速发展的城区。以芳村、海珠现有的花卉基地、果园为基础,大力发展采摘、休闲为主的农林复合观光产业。重点加强海珠区万亩果园建设,提高果林质量,逐步建设成广州的“南肺”;在芳村发展花卉盆景、苗木等城市绿化产业和以花卉盆景为主题的旅游观光业。 2.三地

是指中北部山丘地、中南部低丘地和南部砂田地的林业建设。

中、北部山丘地:包括从化、增城、花都、白云等区(县级市)以及天河、黄埔、罗岗部分地区范围内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林等森林资源,是广州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实现“森林围城”战略的关键地区,也是确保广州城市生态安全的基石。 中南部低丘地:本地区处于珠江水道和沙湾水道之间,城市发展速度快,是生态环境重点保护和建设地带。主要规划在城市功能区之间设置生态隔离带,道路和城市建设尽量维护区内众多低丘地、小山岗原有的自然地貌特征和植被特征,并以海珠区果树保护区、番禺北部农业生态保护区为主体,把这一地带建设成为广州的“南肺”。

南部砂田地:本地区是指沙湾水道以南的区域,主要以砂田滩地为主。结合本地区 “水道众多,河网纵横”的自然地理特征,以河网水系及滨海绿化带、道路绿化带、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区等为架构,把本地区建设成为广州观光生态农业、滨海湿地生态旅游业的地区,为番禺南部及南沙区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3.五极

是指花都、从化、增城、番禺、南沙五个区(县级市)以城区和近郊区为主的绿化建设。 花都:围绕花都发展定位,突出林业在生态屏障和产业发展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要提高城区绿地质量,加强城区周边地带的丘岗地森林恢复与改造,搞好城区和周边地区的绿化美化建设;另一方面要围绕新白云机场建设,完善主干道路林带建设;三是要结合花卉、绿化苗木生产、林果等发展相关产业。

从化:本地处于广州重要水源供应地,有良好的森林大环境依托。城市林业建设要在提高城区绿地质量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城区周边地带的林业建设。一是要加强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保护和建设,结合城市污水净化处理,营造青山秀水的优美环境,保障广州的清洁水源;二是要结合荔枝、龙眼等果园的提质增效,发展观光林果产业,拓展广州乃至珠江三角洲市场的市场空间。

增城:由于地处山区河谷地带,周边有比较好的森林环境。林业发展要围绕城市发展定位,突出林业绿化建设在促进旅游经济当中的主导地位。一是要加强城市周边地区岗地森林

恢复,建设生态风景林,为增城的环境改善服务;二是要加强森林、湿地景观资源开发,发展森林旅游产业。

番禺:作为广州“南拓”的重点地区,城市发展既要实现与广州城区的有效连接,又要避免完全的建筑“融合”。林业绿化建设要在提高城区绿地质量的基础上,与城市发展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相结合,重点保护好丘岗森林和构筑生态廊道。一是强化与广州城区之间复合型隔离廊道的建设,使大夫山森林公园、滴水岩森林公园、十八罗汉森林公园、野生动物园以及中间保留的基本农田构成广州城区与番禺城区的生态隔离带;二是加强主干道路、水系的林带建设,形成不同绿岛之间的连接带和不同功能区之间的隔离带。

南沙:南沙是广州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区,目前该地的城市建设发展迅猛。要结合城市发展作好林业建设规划,特别是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开发区建设规划相结合,避免走先建后拆、拆迁插绿的老路,重点加强南沙岛城区丘岗林地的保护和改造,加强湿地、沿水岸带防护林、农田防护林网建设,为城市发展预留足够的林业生态建设空间。 4.七带

为维护广州市域的生态平衡,应基于区域与城市生态环境自然本底及其承载能力,选择适合于区域与城市的生态结构模式进行生态绿地布局。规划以“山城田海,水脉相连”的自然特征为基础,重点在生态敏感地带构筑7条主干“区域生态走廊”,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网络式的生态结构体系,构成市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区域生态廊道的规划建设不能局限于单一的林或者水的概念,而是以林为主,包括林地、农田、果园、水体、园林绿地等多种要素在内的复合生态廊道。

北部山前缓冲带:是广州北部山区与城市之间的交错地带,生态环境比较敏感,森林资源质量不高,经济果木林发展面积大,同时一些山体受到采石、采坭开垦破坏,需要加大恢复力度。以恢复森林植被为目标,结合城镇绿化美化需求,重点建设生态风景林。 流溪河、增江生态保护带:流溪河、增江是广州主要的水源供应渠道,对保证为广州市民提供清洁安全的饮用水至关重要。主要是指流溪河和增江流域的水源涵养林保育,以及从化太平镇以下河段的沿岸、增城市境内增江沿岸绿化带建设。为保护流溪河、增江水质,净化沿线面源污染,在沿岸建设一定宽度、自然模式为主的沿河生态防护林带。

西部污染控制带:南起洪奇沥水道入海口,穿过滴水岩、大夫山、芳村花卉果林区,北接流溪河及北部山林保护区。结合佛山在广州边界规划建设的绿色廊道,利用水岸林建设连接现有块状绿地形成绿色廊道,既可以控制西部城区连片发展,也可以阻隔、净化广州——佛山之间的粉尘、大气污染传播。

东部湿地恢复带:南起珠江口,沿东江经海鸥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侧生态隔离带至新塘、石滩。结合东莞在东江沿岸规划建设绿化林带,形成沿东江林水结合湿地恢复带。一方

面净化水质,恢复湿地环境;另一方面形成的林水结合湿地与海珠区果园、番禺区东部林地共同构成广州东南部的大面积绿地,成为广州和东莞之间的“绿肺”,为广州、东莞市区输送清新湿润的空气,改善城市环境。

中部城区隔离带:是指钟村——莲花山生态廊道。位于中心城市和南部新城之间,西起大石、钟村镇西部的农业生态保护区,经以飞龙世界、香江动物园、森美反斗乐园为基础的中部山林及基本农田保护区,向东经化龙农业大观、莲花山,延伸至珠江。廊道主要作用是在中心城市和新城之间形成一条东西向的生态隔离带。

南部水体净化带:是指沙湾——海鸥岛生态廊道。包括沿沙湾水道和珠三角环线及其以南大片农田。主要作用为保护市域的城市发展,控制城市的无限制蔓延,并加大南岸的绿化建设,增强净化功能,为南部农田提供安全屏障保护。

沿海生态屏障带:是指南部沿海滩地防护林建设地带。重点把湿地保护与沿海防护林建设结合起来,为发展水产养殖、观光旅游等生态产业提供可靠的环境保障。 5.多点

市域范围内石滩、太平、沙湾、狮岭、江高、新塘、鳌头、石楼、炭步、太和、中新、良口、大岗、花东和钟落潭等已建和规划建设的16个中心镇以及部分村庄的绿化建设。 随着广州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区以外的中心镇建设对于有效缓解广州城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以及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从2003年开始,市政府对65个镇进行调整撤并,建立16中心镇。通过加强中心镇和部分村庄的绿化建设,更好地发挥森林改善镇村生态环境的作用,满足人们休闲旅游、文化等多种需求,把广州农村地区建设成为广大市民向往的具有田园风光、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型镇村,其目标是促进广州市城乡的一体化、实现整个市域和谐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四、重点建设工程

在《广州城市林业发展概念规划》指导下,“十一五”期间,以“绿色亚运”为核心,大力发展城市林业,巩固“十五”期间“青山绿地工程”和其他林业建设工程成果,重点完成8大林业重点建设工程,其中,以绿色亚运为核心的工程有林带建设与天台绿化工程、森林公园和生态旅游建设工程、湿地及沿海防护林保护与建设工程、生态公益林保育工程;为配合绿色亚运的建设,“十一五”期间,还应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建立较为完善的森林灾害防控体系;强化对特色林业产业发展的引导;构建较为完善的林业科技创新平台。

(一)林带与村镇绿色家园建设工程

1.林带建设工程

林带是城市生态廊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中,廊道决定城市景观结构和人口空间分布模式,对城市经济、文化、环境质量、城市美观等起着重要作用。以林带为主干的生态廊道是维护广州市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程,是促进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1)建设目标

以《广州市生态城市规划纲要(2001~2020)》为蓝本,以《广州城市林业发展概念规划》为指导性文件,为落实概念性规划中“七带”(山前生态缓冲带、沿海防护林除外)建设的目标,本规划把现有的生态破碎化的斑块通过生态廊道连接起来,建设成主干森林生态廊道,并构成生态廊道网络,以减轻因城市建设、道路建设等造成的生态系统破碎化影响。建立以林为主,包括林地、农田、果园、水体、园林绿地等多种要素在内的复合生态廊道。在河流沿岸、道路、城市和城区组团之间构筑完善的市域生态防护林带网络体系,建构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网络式的森林生态系统,构成市域范围内不同景观斑块格局生态安全体系。 (2)建设范围

“十一五”期间的林带建设,主要围绕“两大亚运轴”和“两大亚运赛场中心区”开展。“两大亚运轴”是指以新白云国际机场为共同起点,经白云新城、花地新城、金沙洲到铁路新客运站的西部发展轴,和经帽峰山、亚运新城、大学城、广州新城至南沙的东部发展轴。“两大亚运赛场中心区”分别为广州新城、黄村奥林匹克体育场。 (3)建设内容

“十一五”期间,主要以“绿色亚运”为核心,围绕两大亚运轴及两大亚运赛场中心区、各赛场和新白云机场、新客运站、运动员驻地及所经道路周边进行林带建设。重点完成珠江、沙湾水道以及城市主干道和过境交通要道的林带建设,林带总长度达629.141公里,建设总面积3714.846公顷,扣除所涉及基本农田880公顷,实际建设总面积2834.846公顷(见表2)。

表2 广州林业“十一五”林带建设项目表

长度(公里) 60.97 单边建设宽度(米) 30 建设面积 (公顷) 279.16 连接从化赛场 道路名称 街东高速公路 起止点 从化街北—东明 备注

2 街北高速公路 3 机场高速北延线二期 4 北三环高速公路 5 西二环高速公路 6 华南西路 7 广汕路延长线 8 增莞深高速公路 9 广园东四期 10 广惠高速增城段 11 广深高速公路 12 新光快速路 13 珠江两岸景观林带 14 东二环高速公路 15 广明高速公路 16 南大快线 17 18 19 广珠东线高速公路 沙湾干线 北兴立交—从化街口 花山立交—北兴立交 增城荔城—花都北兴 小塘—茅山段 华南北路—广和大桥 龙洞—广惠高速入口 荔城—石滩—莞深高速 仙村—石滩—沙庄 萝岗-石滩 广氮—新塘 新滘南路—光明路 前航道的员村到鱼珠,后航道 火村—金山大道 化龙—边界线 边界线—金山大道 新洲—亭角 紫坭—广珠东线 东涌—顺德 沙湾—海鸥岛 洛溪-大夫山4条、大夫山环山路1条 鱼窝头—黄阁 仑头—龙穴岛 22.0 14.41 42.297 18.6 19.9 12.9 17.23 13.18 34.6 22 15.4 30 18.694 21.14 21 37.8 23.4 19.0 27.24 65 7.05 65.33 629.14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2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100.73 65.98 193.66 85.16 连接从化赛场 连接新白云机场 连接增城、花都赛场 91.12 连接白云新城 连接黄村奥体中心 59.06 78.89 连接增城赛场 60.35 连接增城赛场 通往汕尾赛场 158.42 100.73 已有道路,连接奥体中心 70.51 连接广州新城 连接两大亚运发展轴 91.57 85.59 96.79 连接广州新城 连接新客站 96.15 连接新客站 连接广州新城 173.07 107.14 连接广州新城 连接广州新城 86.99 124.72 通往大夫山铁人三项297.61 赛场 32.28 连接广州新城 连接广州新城 299.12 2834.85 已扣除涉及的基本农田面积880公顷 南二环高速公路 20 沙湾水道 21 大夫山快速路 22 黄榄干线 23 南沙港快速路 合计 (4)技术措施

林带的建设技术可参照“十五”期间 “青山绿地”工程的林带建设技术要求实施。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种适应当地条件的生态风景园林树种,可选择的树种包括:榕属、杜英属的一些种、盆架子、水蒲桃、海南蒲桃、血桐、刺桐、阴香、红花紫荆、海南红豆、白兰、凤凰木等。

道路林带的建设,原有道路通过改造达标,新建道路在建设过程中按标准同步建设林带。 珠江两岸景观林带的建设,主要对珠江前航道的员村到鱼珠及后航道进行景观改造和建设,补充和完善整个珠江前、后航道的景观,景观林带建设与堤岸建设相结合,同步进行。 2.村镇绿色家园建设工程

村镇绿色家园建设工程是围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切实落实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为指针,以创建文明示范村镇为载体,以改善乡村地区的人居环境和农区生态环境为重点,充分利用村镇周围、农户房前屋后可用于绿化的地段,大力植树造林,绿化美化村镇,增加居住区绿量,促进广州市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一个“山清、水秀、花香”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建设目标

完成16个中心镇和250个行政村的绿化任务,新增村镇风景林(风水林)400万平方米,更新改造100万平方米。 (2)建设范围

以16个中心镇绿化为重点,有目的地选择中心村、市级文明示范村和城市出入口沿途村等三种类型的行政村250个为试点,以点带面,逐步完成1350平方公里范围内主要行政村镇的绿化建设。 (3)建设内容

包括中心镇公园(绿化广场)、村级小游园、庭院经济林的建设和村道、村庄外围及村边坡地的风景林(风水林)绿化建设。 (4)技术原则

村镇绿色家园建设分中心镇绿化和行政村绿化两个层面。中心镇绿化按照各镇修编后的总体规划为蓝本,在青山绿地第一期工程已完成5个中心镇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继续编制其余11个中心镇的绿地系统(林业发展)规划,确定绿化技术措施和实施方案,开展中心

镇的绿化工作。行政村绿化应在全面调查村镇绿化现状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乡土知识、充分尊重传统文化,采用可确保村镇生态安全和提高景观多样性的植被恢复与保护措施,实现村镇绿化与其他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协调发展。 (二)森林公园与生态旅游建设工程

本工程按照“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分类指导、重点推进”的原则,将50个森林公园(详见附件一)按照不同的区域、景观功能与生态旅游特色进行分类,突出各类型的建设重点,以点带面推进全市森林公园的建设,成为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重要基地,真正使广州市丰富的森林风景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在《广州市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03)的基础上,本规划将50个森林公园分为从化组团、增城组团、花都组团、北郊组团和南郊组团5大森林公园群,每个组团选择一至数个森林公园作为龙头进行重点建设,以带动其他森林公园的同步和协调发展(各组团森林公园分类及景观资源特色详见附件一),最终促进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 1.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1)建设目标

建设目标是:从化组团以流溪河、石门2个国家级和风云岭等森林公园的建设为重点;增城组团以大封门、白水寨、白江湖和蕉石岭等4个森林公园的建设为重点;花都组团以王子山森林公园的建设为重点;北郊组团以帽峰山、天鹿湖、火炉山、凤凰山和龙头山等5个森林公园的建设为重点,使这5个彼此相近的森林公园在景区景点建设上有机地连为一体,打造离广州中心城区最近的一条具有特色的郊野生态旅游线路;南郊组团则以滨海湿地红树林森林公园的建设为重点,努力打造广州市具有国际水准的第一个湿地公园,并建设好亚运场馆附近的大夫山和滴水岩等森林公园。“十一五”期间,重点森林公园建设总面积为29826公顷,以景区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其他森林公园以前期启动性的建设为主(如总体规划的编制、部分森林公园前期基础设施的建设等)。 (2)建设范围

市级财政投资重点建设的国家级、省级或亚运场馆附近的森林公园16个;区(县级市)财政根据各自经济实力投资建设若干个森林公园(市级财政适当安排少量引导性投资,但须上报广州市林业局森林公园主管部门备案)。 (3)建设内容

重点建设好流溪河、石门、帽峰山等国家、省市级和具有岭南森林文化特色的16个森林公园,以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基础设施、服务配套设施和局部地段林分改造的建设为“十一

五”期间的主要内容;其他森林公园采取市级财政引导性投资、区(县级市)级财政重点投资、土地使用者参股投资的建设方式。具体工程项目见表3。

表3 “十一五”广州市森林公园重点建设项目表

森林公园名称 流溪河森林公园 石门森林公园 风云岭森林公园 大封门森林公园 焦石岭森林公园 白水寨森林公园 白江湖森林公园 王子山森林公园 帽峰山森林公园 工程地点 面积(公顷) 9333 景区及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其中风云岭森林公2636 园还安排50公顷林分改造工程 422 特色 建设内容 投资主体从化市,广州市饮用水源供流溪河给地,山水相连、流林场 溪香雪、竹海 从化市,秋冬红叶、春季禾雀温泉镇 花 从化市广州卫星城街口近街口镇 郊 有广州市海拔最高增城市的水库、400米落差派潭镇 大瀑布 增城市增城近郊,近亚运分荔城镇 赛区 增城市,增城林五月飘雪(油桐) 场 增城市,增江源头、天然浴缸疏脑林群 场 花都区完好的地带性植被梯面镇 及特色植物群落 3200 市级财政。体林地上建森林公园,景区及基础服务设施建区(县级市设,其中白水寨和白江财政进行配资;鼓励当湖森林公园还各安排50公顷和150 公顷林府和农民参设。 分改造工程 419 210 733 3867 景区及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景区及基础服务设施建白云区誉为广州第二个白设,除帽峰山外其余44153 太和镇 云山、自然生态群落 个森林公园还各安排50公顷林分改造工程。火炉山森林公园 天麓湖森林公园 凤凰山森林公园 龙头山森林公园 大夫山森林公园 滴水南岩森郊林公组园 团 新垦滨海湿地森林公园 天河区柯木塱 中心城区近郊,奥体中心附近,可与帽峰山连为一线 600 帽峰山森林公园安排森林博物馆的建设;天麓湖森林公园安排树化石公园(引资,含森林科普馆)的建设 萝岗区黄陂 667 天河区 453 黄埔区 近奥体中心,黄埔工业区中的绿洲 333 番禺区铁人三项赛场所在市桥镇 地,番禺新区近郊 600 景区建设 番禺区沙湾中心镇近郊 沙湾镇 南沙区万倾沙广州唯一滨海湿地镇十八森林公园,东亚候鸟涌至二迁徙线路之一 十一涌 200 景区及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红2000 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建设 “十一五”由市级财政给予引导性投资,以区(县总体规划编制;景区和级市)投资为主,46921 基础设施建设、林分改或全部由区(县造等 级市)投资,鼓励地方政府和农民参股建设。 76747 其他其余森林公园,由各区(县级市)向市辅助林业局森林公园主管部门自行申请、报项目 批和备案。 合计 (4)技术要求

森林公园建设,特别是景区景点的建设,应严格执行我国已出台的森林公园建设条例和相关的技术规范;具体的工程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按照已通过专家论证和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的《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执行,“十五”期间未编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应在“十一五”期间完成总体规划的编制任务。有关林分恢复和改造可参照本工程规划中生态公益林或红树林湿地植被恢复等相关章节中的技术要求执行。 2.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工程 (1)建设目标

到2010年,基本完善16个重点森林公园建设工程,建成一批具有区位优势、品位高、设施完善的森林公园旅游度假胜地。 (2)建设范围

在建并开放的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范围或其周边区域及旅游线路沿线,进行森林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 (3)建设内容

结合不同组团森林公园特色,开发不同主题的旅游区,组建特色旅游线路,带动森林旅游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包括森林特色纪念品、特色餐饮、森林食品和保健食品、休闲度假设施等。

结合森林公园组团规划,打造5条精品旅游线路:

从化组团以流溪河、石门国家级森林公园为主的“流溪香雪、红叶禾雀”的生态旅游旅游线。

增城组团以大封门、白水寨森林公园为主的“峻岭飞瀑、碧湖寻趣”的生态旅游线。 花都组团以王子山、九龙潭森林公园为主的“绿海花香、幽林探奇”的生态旅游线。 北郊组团以帽峰山、天麓湖等森林公园为主的“森林科普、登山健身”的近郊生态旅游线。

南郊组团以新垦滨海红树林湿地为主的“海上森林、观鸟赏潮”的生态旅游线。 (4)技术措施

本项目坚持“立足保护、适度开发、引资共建、突出特色”的方针,以市场为导向,在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的规划、引导和宏观调控下,合理整合资源优势、科学规划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加大宣传和营销力度,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环境资源优势,做好森林旅游线路

宏观规划和森林公园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集中力量实施“森林旅游发展”工程。在投资方面,本项工程计划全部引入社会资金进行投资,不纳入本规划的预算。 (三)湿地及沿海防护林保护与建设工程

通过红树林湿地、沿海防护林以及农田防护林的合理配置,保护和恢复湿地和滨海森林生态系统,提升其生态环境服务功能和价值,结合其它林业工程建设,建立生态安全体系,推进生态文明,促进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十一五”期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点工程。

1.沿海滩涂与红树林湿地恢复建设工程

沿海滩涂湿地是一种十分珍贵的资源,加强滩涂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发挥湿地在调节城市气候、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功能,建设林水一体的城市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广州市沿海滩涂湿地建设工程的重点是概念性规划“七带”中的东部湿地恢复带红树林湿地改造与建设内容。 (1)建设目标

到2010年,在重点保护和建设好南沙湿地森林公园、广州新城沿岸湿地以及从番禺新造经莲花山至南沙一线的红树林湿地基础上,通过其辐射和带动作用,保护和建设好番禺和南沙区内河涌的滩涂湿地,完善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使南部水网滩涂湿地生态系统基本得到恢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保护水禽类、鸟类95种以上,为打造以湿地保护为主体的生态旅游品牌线路奠定基础。 (2)建设范围

“十一五”期间沿海滩涂与红树林建设主要集中在南沙区、番禺区沿海和部分河岸外滩涂,具体建设地点为新造经莲花山至南沙二十一涌的珠江沿岸滩涂(含广州新城以及沙湾水道以南的部分河岸滩涂湿地),包括南沙新垦湿地森林公园围垦堤内营造红树林。 (3)建设内容

新造、莲花山至二十一涌沿海、沿岸外滩涂、河涌湿地以及广州新城以扩大营造和恢复红树林为主;其他零散地段河岸滩涂以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修复为主,以改善该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增加生物多样性为主。红树林营造和恢复面积1064公顷,其中番禺37公顷,南沙区1027公顷。具体工程内容详见表4。 (4)技术措施

受轻度干扰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可通过加强保护和管理使之自然恢复的方法;严重退化的生态系统,要采用改建或重建的方法,以加速系统恢复到干扰前的状态。

选择耐潮水浸淹、速生红树林种类作为先锋建群树种或对某些滩地作适当加高是十分重要的技术手段;待先锋群落建立后,可逐步加入较为慢生的乡土红树林树种。造林时宜采用竹竿固定小苗,可减轻潮水冲击的损害、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2.沿海防护林体系保护与建设 (1)建设目标

到2010年,在保护好现有沿海防护林的基础上,完成从莲花山经虎门至南沙南部(万顷沙二十一涌)一线的海岸(含岛屿海岸)的陆地防护林基干林带建设。增强沿海防护林的生态防护功能,充分发挥沿海防护林抵抗海啸和风暴潮等灾害的能力。 (2)建设范围

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建设范围为莲花山经虎门大桥至万顷沙海岸线,宽约100米,含沿线各岛屿海岸。 (3)建设内容

完成增城石滩至番禺新造、莲花山、虎门、南沙万顷沙一线的河岸、海岸线长413公里、宽约100米的沿海基干防护林带建设,工程总面积4130公顷。具体工程详见表4。 (4)技术措施

在保护好现有基干林带的基础上,种植落羽杉、池杉和血桐等混交林,营造南沙大道两侧的基干林带,形成滨海城市景观林;在新垦十六涌至二十一涌的滩涂湿地,营建泥质海岸地段基干林带示范区;对现有生长良好的基干林带进行封育管护,并对低效林带进行完善和结构改造。

沿海防护林的设计必须要考虑带、网、片相结合,海岸第一线栽种材质坚硬或耐暴风的树种,如榕树类、落羽杉、池杉、血桐等;第二线可考虑一些其他乡土树种,如红车、乌墨、落羽杉、池杉、水松等;在岩石质海岸,可选用耐旱耐瘠薄的树种,如马尾松、台湾相思、木荷等。在条件许可时,可发展林-渔和林-农等复合经营模式。应选用2年生的健壮苗木。造林密度以尽快成林为准则,种植密度可大些,株行距为1米×1米~2米×2米。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可参考已有的科研成果,如“沿海沙质海岸防护林体系综合配套技术”、“沿海泥质海岸防护林体系综合配套技术”、“沿海岩岸防护林体系综合配套技术”等。

3.农田林网建设

溪流水网和村道等林网是广州平原水网区农田林网的主体,在降低风速、改善小气候,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减轻农业自然灾害,保障农作物高产稳产等方面有显著的作用,在平原水网农业区的林业生产中占有主导地位。 (1)建设目标

通过农田林网的建设,使广州市平原水网区的林网成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保障平原水网区的国土生态安全。重点抓好平原水网区的河涌(5米宽以上)两边、村道(5米宽以上)两旁建立农田防护林带,道路林带、河涌林带,共同形成平原水网区的农田防护林网。 (2)建设范围

番禺区和南沙区的万倾沙镇、灵山镇、珠江管理区、鱼窝头镇、黄阁镇、东涌镇、榄核镇等地;增江河流域的石滩镇至新塘镇;流溪河流域的钟落潭、江高、炭步镇、新华镇等。 (3)建设内容

沙湾水道以南的平原水网区,沿着村道、沟渠、河涌建立农田防护林带,林带单边宽度为2米,总长度1125公里,建设面积450公顷,即番禺180公顷,南沙270公顷;结合绿色通道建设,完成流溪河、增江河各支流沿岸平原区林带建设,林带单边宽度为3米,其中花都区范围内河流长度为202公里,面积121公顷;白云区范围内河流长度208公里,面积125公顷;增城市范围内河流长度153公里,92公顷;共计563公里,面积338公顷。工程汇总详见表4,分配到各区的各项工程任务详见附件二。 (4)技术措施

农田林网区大部分属于河网潮灌型和平原淡水型区域。根据水系和道路沿线不同的特点,建成不同的林网模式。近城镇区河涌以美化、景观为主,宜选用滨水观赏植物;农业区河涌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宜选用经济价值较高的滨水树种,如落羽杉、池杉、水松、苦楝、青皮竹、青秆竹、大眼竹、撑篙竹、荔枝、龙眼、番石榴、蒲葵等,一般在路旁、河边两侧或一侧栽植1~3行树木的窄林带。

表4 湿地及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表

工程名称 工程内容 建设范围 1 沿海滩涂与红树林湿地建设 2 沿海防护林体系保护与建设 3 农水林网防护林建设工程 红树林营造与修复 沿海防护林营建工程 广州新城、新造、莲花山红至二十一涌沿岸树林营造工程、沙湾水道以南部分河岸红树林滩涂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共1064公顷,其中番禺区37公顷,南沙区1027公顷。 石滩、莲花山及虎门大桥以南共413公里海(河)岸线,宽100米基干林带,建设面积4130公顷 南部农田防护番禺区、南沙区的万倾沙镇、南沙经济开发区、灵山镇、林网建设工程 珠江管理区、鱼窝头镇、黄阁镇、东涌镇、榄核镇等,总长度1125公里,建设面积450公顷。 流溪河、增江支花都区、白云区流溪河主要支流所经河段及增城增江河流两岸林带建主要支流所经河段,总长度563公里,建设面积338公设工程 顷。 (四)生态公益林保育工程

生态公益林建设是《广州城市林业发展概念规划》中山区森林保育工程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目前的生态公益林资源质量不高,需要通过补植改造、加强抚育管理,调整林分结构。该工程是落实总体布局中“三地”中的中、北部山丘地林业建设的主体工程,也是广州市生态公益林建设的重点工程。“十一五”期间,具体工程包括: 1.水源涵养林二期林分改造

本工程是十五期间流溪河和增江等河流流域山地水源涵养林分改造工程的延续。 (1)建设目标

以流溪河和增江流域为主。经“十五”期间的管护和改造,目前还有局部地段的森林结构单一,生态功能差,需要作进一步的改造。本工程重点是优化流溪河和增江流域的森林结构,提升林分质量,提高物种多样性,增强森林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减少水土流失和美化环境的功能。 (2)建设范围

流溪河、增江河流域水源涵养林。 (3)建设内容

流溪河、增江河两岸自然地形的第一重山脊以内地段,以及两河流域上的中型水库周边自然地形中第一重山脊和平坦处500~1000米范围内的林分改造,合计11338公顷(合17万亩),其中迫切需要改造的包括生态功能等级为3级和4级的残次林地段,以及局部生态功能等级为2级但处于生态敏感区而需要进一步优化森林结构的地段,共7000公顷,其中流

溪河流域(流溪河水库至太平镇)长度78km,面积3900公顷;增江流域(正果镇和荔城镇范围内)长度62km,面积3100公顷,其余4338公顷采取封育的措施。详见表5。 2.生态风景林林分二期改造

本工程是十五期间交通干道两侧的山地的生态风景林改造工程的延续。 (1)建设目标

在广惠高速公路增城段、广汕公路增城段、106国道从化段、花都区山前大道等主要干道两侧山地,建立一个稳定、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按照高质量的要求,提高生态风景林改造的成活率、增加乡土物种比重、提高生物多样性,优化森林群落结构,形成优美的山区自然生态景观,为发展生态旅游创造良好的环境,拓展山区农民致富途径。 (2)建设范围

广惠高速公路增城段、广汕公路增城段、106国道从化段、花都区山前大道等路段的第一重山可视面的林分改造。 (3)建设内容

目前上述地段林相仍比较破碎,一些地方目前仍经营着打石场和泥场,已进行复绿的石场和泥场的复绿效果仍未体现,且多为外来树种,种类单一,要成为生态风景林需加大力度进行改造。四条交通主干道两侧生态风景林的建设长度为181.6公里。建设总面积11431.44公顷,详见表5。

表5 生态公益林保育工程建设项目表

长度 号 工程名称 建设范围 从化太平镇至流溪河水库沿河两岸 合计建设面积 备注 已扣除非林地和暂难利用地 (公封育/改造(公顷) 里) 8468.80 78.0 4568.8/3900 流溪河水源涵养林二期林分改造工程 增江河水源涵养林林分改造工程 从梳脑林场到荔城镇沿河两岸 9868.73 62.6 6768.73/3100 已扣除非林地和暂难利用 生态风景广惠高速公路增城林二期林段 分改造工程(绿色通广汕公路增城段 道第一重2 山) 106国道从化段 花都区山前大道(重点为道路北面) 1021.92 34.6 623.42/398.5 3461.50 57.0 2111.69/1349.81 3730.30 30.0 2145.63/1584.67 3217.40 60.0 0/3217.40 29768.65 已扣除非林地和暂难利用 已扣除非林地和暂难利用 鳌头和龙潭两镇,已扣除非林地和暂难利用 赤坭至北兴镇 合 计 322.2 16218.67/13550.38 生态公益林保育工程建设总面积29768.65公顷,其中继续改造的对象主要是所有生态功能等级为4级、3级的林分,以及生态敏感地段的部分2级林分,根据上述工程所在区生态功能等级为2、3和4级的林分所占的比例测算,需要通过人工补植或重新造林等措施重点改造的林分有13550.38公顷,其余的林分(16218.67公顷)采取封育措施。 (4)技术措施

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应严格执行《广州市生态公益林条例》,结合创建林业生态区和中心镇村建设,解决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和建设问题。

通过套种和间种乡土阔叶树种,优化森林结构,提升林分质量,提高物种多样性。所选择树种包括:荷木、黎蒴、红椎、红花荷、黄樟、香樟、大头茶、山苦楝、黄桐等,改造技术可按照《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GBT/T18337.1-2001)、技术规程(GBT/T18337.2-2001)、规划设计通则(GBT/T18337.3-2001)》等有关标准执行。 (五)自然保护区建设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

当前世界各国非常重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以森林为主体的生态系统是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生物基因资源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

广州地处南亚热带,生态系统类型众多,生物资源丰富,珍稀濒危物种较多,但由于开发历史较早,原生生态系统几乎不复存在,同时广州又是野生动植物的重要集散地,外来物种随时可能影响当地乡土物种的生存。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对保障广州市的国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1.建设目标

“十一五”期间,新建1个自然保护区(从化五指山自然保护区),使保护区总数达到3个,总面积达到11363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53%。将其中的陈禾洞申报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五指山申报为市级自然保护区。

把具有乡土历史文化意义的且森林群落组成、结构和生态功能良好的村边风水林规划为自然保护小区,把自然保护小区建设成集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历史文化、乡土文化、乡土知识的保护地。十一五期间规划重点建设15个自然保护小区,每个自然保护小区面积约10公顷。

“十一五”期间将完善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建设工程1处,新建野生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存繁育基地1处,面积约100公顷。 2.建设范围

分布于从化市境内的3个自然保护区为本规划的建设范围,即陈禾洞、温泉和五指山自然保护区。

在增城、从化、花都、白云、萝岗、番禺等区(县级市)遴选一批拥有村边风水林的村(或镇),建设自然保护小区。

续建位于白云区钟落潭镇的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在萝岗区天麓湖森林公园附近新建野生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存繁育基地。 3.建设内容

陈禾洞自然保护区重点为基础设施、保护设施和管护队伍的建设,在此基础上,申报省级自然保护区;温泉市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是在现有基础上,强化基础设施和保护设施建设;五指山自然保护区前期(2006~2008)做好边界勘察、资源调查、科学考察、编制保护区总体规划等方面的工作,后期(2009~2010年间),进行基础设施、保护设施、管护队伍等方面建设。

每个自然保护小区面积约10公顷。

“十一五”期间,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将继续完善野生动物救护配套设施,包括救护办公室、诊疗室、病残兽隔离观察室、检疫室、收容场所等;以及购置救护设备包括孵化器、治疗仪、麻醉枪、饲养笼、药品、救护车辆等。野生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存繁育基地建设包括:征地(或与有关单位联合建设)、扩繁室、迁地保存圃、大苗保存区,以及相应的水电设施建设等。

自然保护区建设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内容详见表6和表7。

表6 自然保护区建设内容表

自然保护工程地点 区名称 陈禾从化市吕田镇 洞自然保护区 温泉自然保护区 五指山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小区 从化市温泉镇 面积 级别 (公顷) 省级 7054 管理处、保护站、界桩、保护设备、设备、宣教中心、馆、生态旅游设施分改造等 保护站、界牌界桩护设备、巡护设备分改造等 勘界、科考、总规护站、界牌界桩、设备、巡护设备、改造等 保护小区管理所、门、宣教牌、指示树木说明牌、通讯备、巡护等。 建设内容 市级 2787 从化市良口镇 市级 1522 在从化、增城、白云、萝岗、天河、番禺、南沙等区(县级市)的太平、鳌头、良口、石滩、新塘、中新、狮岭、炭步、花东、江高、太和、钟落镇、沙湾、石楼、大岗、万顷沙、九佛等镇的一些村庄中遴选15个 合计 150 11513 (11363/150)

自然保护区名称 表7 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建设内容表 工程 面积 级别 地点 (公顷) 建设内容 1 野生动物救白云区钟落潭镇 护繁育中心 市级 50 野生珍稀濒危植物迁地2 保存繁育基地 萝岗区天麓湖森林公园附近 合计 市级 100 150 “十五”期间已征地,为续建项目,重点为救护基础设施和设备等,包括隔离检疫救护、康复繁育、野化训练(为放归自然作准备)等。 新建项目,包括扩繁室、迁地保存圃、大苗保存区,以及相应的征地和水电设施建设等 4.技术要求

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技术要求为: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以及即将出台的《自然保护区工程设计规范》、《自然保护区管护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规范》、《广东省自然保护区建设技术规范》等相关的法规和建设标准执行,同时应严格按照已由相关专家评审并由有关主管部门批复的《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实施各工程项目。

自然保护小区建设的技术要求为:以生物多样性和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为原则,建设工程以巡护步道、宣教牌、指示牌、树木说明牌等小型设施为主,建设之前应先聘请专业人事按照保护区规范要求进行规划。

野生动物救护工程应按照陆生野生动物(兽类)饲养场通用技术条件(LY/T1563-1999)、陆生野生动物(鸟类)饲养场通用技术条件(LY/T1564-1999)、陆生野生动物(两栖爬行类)饲养场通用技术条件(LY/T1565-1999)等技术规范建设建设;野生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建设工程应按照国有林区标准化苗圃(LY/T 1185-1996)、容器育苗技术(LY 1000-1991)以及其他物种迁地保护的相关技术。 (六)森林灾害防控工程

本工程包括森林防火基础设施、森林病虫害与外来入侵有害生物控制、森林资源保护能力建设等三个方面,本工程以硬件建设、基础条件建设和专项治理工程建设为主。 1.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 (1)建设目标

将生物防火林带的建设重点从山脊转向“三边”(路边、林边、村边),到“十一五”期末,建设村镇附近和通道附近的林火阻隔网络500公里;与科技支撑工程中的数字林业建设内容相结合,完善林火扑救指挥系统,运用现代科技提高火情发现能力、火险预测预报能力

和林火扑救的快速指挥调度能力,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00‰以下。 (2)建设范围

市、区(县级市)二级森林扑火设备和设施;全市范围内的所有林地,均建设相应的森林防火基础设施。 (3)建设内容

生物防火林带(包括防火林带的改造和扩建)、森林消防蓄水池建设、森林消防车、高压水泵、风力扑火机的添置以及森林防火交通系统、通讯系统以及森林消防队伍建设等方面。重点工程建设内容详见表8。

表8 森林防火工程建设内容(2006~2010年)

名 称 防火了望塔 视像监测系统 防火林带 森林消防蓄水池(主要为小型蓄水池,在山腰或山顶建设) 森林消防车/水罐车/物资运输车/指挥车/摩托车 风力灭火机 高压水泵 森林防火通讯系统 数量 30座 30套 500公里 1000个 说明 先建一级防火林区的,每3000~8000公顷的林地设立一座,视地形条件具体确定 带红外夜视功能,微波传送至各防火信息中心(或中心),每个了望塔上安装1套 带宽30米 先在一级防火区范围修建蓄水池,平均按100公顷立1个, 各10辆 从化、增城、花都、白云、萝岗、天河、黄埔、番摩托车225辆 和南沙等区(县级市)各类车均新购置1辆,摩托25辆,直属森林消防大队不配备摩托车 225 225 专线电话20部;无线电话250部 防火单边电台10套(含对讲机250部) 9 从化、增城、花都、白云、萝岗、天河、黄埔、番和南沙等区(县级市)各新购置25台 从化、增城、花都、白云、萝岗、天河、黄埔、番和南沙等区(县级市)各新购置25台 直属森林消防中队、从化、增城、花都、白云、萝岗天河、黄埔、番禺和南沙等区(县级市)各2部专电话,各25部无线电话(防火指挥人员、值班人员和消防员各1部)车载通讯系统9套(防火单边带台1台和对讲机25部,扑火时用) 从化、增城、花都、白云、萝岗、天河、黄埔、番和南沙等区(县级市)各1处,每处建筑面积500森林防火物质储备库 方米 10 森林消防队10支 伍(不列入工500人 程预算)* 其中专业消防人员200人,经过专业培训的地方兼职消防人员300人。 广州市林业局直属森林消防大队(以指挥调度为主),从化、增城、花都、白云、萝岗、天河、黄埔、番禺和南沙等九个区(县级市)各建1支消防中队;共10支消防队伍,平均每支队伍50人(各队视具体情况可调整,一般在30~70人之间。市直国营林场参加各自行政区)域内的消防队伍建设(如兼职消防人员)并共同使用消防器材。 * 森林防火队伍目前已有300多人,还需增加一些指标,防火队伍经费不列入本规划,主要是配合设备的使用而列出人数。 (4)技术措施

防火了望塔和视像监测系统。每3000~8000公顷的林地设立一个防火了望塔,了望塔应建在制高点上。视像系统采用全方位带红外夜视功能的摄像头一组(3个以上),采用太阳能外加蓄电池的形式供电。

林火阻隔(防护林带)系统。采取营造生物防火林带的方式,主要在村镇附近和通道附近实施,以营造“三边”防火林带为主,补充山脊线上的防火林带,建设里程500公里(宽30米),树种主要有:木荷、红荷、锯叶山龙眼、红花油茶、火力楠等,严格按照国家和广东省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的相关技术标准实施。

山地蓄水池一般建在村镇附近人为活动多的山腰或近山顶,采用自然集雨或引入溪流水作为水源补给,山地蓄水池容积一般为10米×10米×1~1.5米,即100~150立方米,山地蓄水池一般100公顷建1个,采用多级高压水泵连接模式。

森林防火通讯系统。与市公安局“110”和消防局“119”等警报系统联网,实现市与区(县级市)、区(县级市)与乡镇(重点林场)之间的通讯联络。各级森林防火指挥联络处和各乡镇林业站均设立专线值班电话,各级负责人和巡护队员均配备移动电话;在无线通讯的盲点或在扑火时采用短波单边带电台和对讲机构成无线车载移动通讯系统,连接当地市话和无线通讯网以及GPS。

防火物资储备库。在从化、花都、增城、白云、萝岗、天河、黄埔、番禺和南沙等区(县级市)各建1处森林防火物质储备库500平方米,储备消防设备和器材、扑火工具、通讯器材、小型发电机组和照明器材、消防车库、扑火队员防护装备和野外生活必需品等物资。 2.林病虫害及外来有害物种检疫与控制 (1)建设目标

“十一五”期间,森林病虫害及外来有害物种(主要为薇甘菊、金钟藤等)的控制由被动、消极的救灾型转向主动、积极的预防型;由治标型向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的转变;从单一的、化学农药防治为主向综合的、生物制剂和生态控制防治为主。森林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0.3%以下,主要病虫害监测覆盖率达100%,监测准确率达90%以上,无公害防治率达到90%以上,调运检疫和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95%以上,使森林生态环境达到良性循环,森林对病虫害等灾害的自控能力进一步加强。 (2)建设范围

全市范围内的所有林地病虫害控制、花卉苗木果品木材检疫工程、林地、绿地的外来有害植物的入侵与控制等方面。 (3)建设内容

建立和完善市级检疫机构一个,加大对苗木、花卉、木材、果品的检疫检查;建立和完善隔离试种苗圃,对新引入的苗木、种子进行检疫、隔离试种和科研;通过空中监测、地面人工监控和信息传输处理,建立监测预警网络;建设森林病虫害与外来有害物种应急指挥中心及其设备购置;实施对松材线虫、松突圆蚧、阔叶树食叶害虫等主要病虫害和外来有害物种的治理,大力推广无公害防治技术,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重点建设工程见表9。

表9 “十一五”森林病虫害检疫与控制工程建设表

序工程名称 单位 工程量 备注 号 1 森林病虫害与外来个,平1,2000 含检疫实验室、标本室、资料档案室、有害物种检疫与管方米 养虫室、熏蒸库、检疫仪器、远程诊理中心 断等网络办公设备;外来有害物种检索系统等。 2 隔离试种苗圃 个,公1,10 水电、土建等基础设施,相应的配套顷 仪器设备;外圈建2.5米高围墙 3 应急救灾体系 个 1 应急救灾指挥中心及其设备、除害设施、药械仓库等 4 病虫害防治示范工项/年 2 如松材线虫、萧氏松茎象、松突圆蚧程 等的无公害防治工程示范等项目,每项示范面积不少于100公顷 5 外来有害植物防治项/年 2 外来有害植物如薇甘菊、金钟藤等的示范工程 人工防除、化学防除、生物控制和综合治理的技术示范工程项目,每个示范项目不少于50公顷。 3.林资源保护能力建设工程 (1)建设目标

“十一五”期间,广州市森林公安队伍要进一步充实,机构要进一步的理顺,逐步改善森林公安基础设施,更新各类装备,提高森林资源保护能力。破坏森林资源的刑事案件案发率降低5%~10%,破案率提高5%~10%,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2)建设范围

广州市森林公安系统,包括队伍及体制建设、森林公安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等。 (3)建设内容

公安队伍建设:森林公安人员由目前的54人增加至75人(其中市森林公安分局的编制由21人增加至35人)。

完善队伍建制,理顺体制:按照广州市公安局统一机构设置,市分局刑警队定名为“刑警大队”,各基层派出所加挂刑警中队,理顺和调整各基层单位的级别。

整合现有警力资源:重新布局和设置设立警察大队及派出所,特别是根据新的行政区域调整,以及在案发较多的地区,重新布局警力资源。

加快设立公安基层设施和硬件条件建设,更新警用装备,提供森林公安应付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广州森林公安“十一五”建设内容,见表10。

表10 广州森林公安“十一五”建设表

序工程名称 单位 工程量 备注 号 1 森林警察大队、直座,6, 根据公安部警务规范化和多级评定的属派出所独立办m2 600×6 要求建设。 公楼 11, 400×11 2 刑事侦查专业设批 1 指纹识别系统、GPS、测谎仪、刑事鉴备 定设备、无线通讯系统、刑事勘察箱警用专业办公装(内含微型摄录机、数码相机、偷拍备 机、录放两用收音机等);应付突发事件的非杀伤性武器、网枪、防暴器3 森林公安应急反应指挥系统 4 直属派出所警务区建设 (七)特色林业产业工程

套 个 1 20 材、成象设备等、 与地方公安110、森林消防、护林执法队伍联网,实行联动。 在每个派出所设立2~4个警务区。 特色林业产业包括花卉苗木、用材林培育、林果、经济动植物产业化饲养与繁育等方面(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已在森林公园建设工程的相关章节中)。特色林业产业工程除少数引导性的项目和必要的基础技术支撑项目由政府投资建设外,其余所列的工程均由社会投资进行建设,本规划中不作具体的投资预算。“十一五”期间特色林业产业将重点完成以下4项工程。 1.林木花卉种苗产业

广州自古有“花城”的美誉,实施林木花卉种苗工程,推进广州种苗及花卉生产的良种化、规范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对加快现代林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服务生态城市和花园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建设目标

到2010年,建立8~10个名、特、优、新花卉苗木生产基地,使番禺、花都和白云等区(县级市)花卉苗木圃地面积达到1400公顷,年产各类花卉苗木3亿株,Ⅰ级苗供应率达到90%;建立健全市级、区(县级市)级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站,使苗木受检率达到80%。 (2)建设范围

花都和番禺区为主,兼顾白云、荔湾、从化、增城等区(县级市),建设花卉苗木基地。 (3)建设内容

在政府的规划和引导下,鼓励花卉苗木的自主经营。突出以番禺、花都现有圃场为中心的辐射发展格局;建设番禺交通干道旁的城市花卉苗木产业带,发展花都、白云、荔湾区热带花卉和绿化苗木产业区;发展萝岗、从化、增城的造林绿化树种、花木、林果类苗木产业基地;在上述各区(县级市)选定一批经营较好、有技术实力的苗圃,建设总面积约100公顷的种苗科研基地、林木良种成果转化基地、林木良种推广基地各1个;采取原地或异地保存等方式,结合工业用材林中的珍优大径材用材林培育工程,建立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8~10个。

本项目以社会投资为主,政府投资为辅。政府投资主要用于种苗科研基地、种质资源保存库等,建设内容包括

优良种苗科研基地一处,面积30公顷; 林木良种转化基地一处,面积30公顷; 林木良种推广基地一处,面积40公顷;

上述三个基地可合并建立成为广州市林木良种基地,地点初步选定在萝岗区九佛镇。 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8~10处,每处约10公顷,总面积100公顷,保存西南桦、红椎、大叶栎、润楠、枫香、黎蒴等乡土树种以及桉树、相思等速生树种的优良种质资源。乡土树种的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选定在从化、白云、萝岗、花都等区(县级市),而速生树种的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则选定在增城,依据各树种的适生范围和栽培面积而定,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的建立和经营管理将由当地林业推广站具体负责。 (4)技术措施

依托省林木良种繁育中心以及有关科研院校,加强我市良种基地和采种基地建设;以各区(县级市)林业主管部门进行技术示范和科技成果转化以及良种推广应用,提高种苗的科技含量和良种使用率;有关技术要求可参照国有林区标准化苗圃(LY/T 1185-1996)、容器育苗技术(LY 1000-1991)等标准实行。 2.工业用材林

实施森林资源培育工程建设,不仅能提高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水平,还能促进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且利于环境的改善和提高人类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认识。 (1)建设目标

到2010年,用材林达到6.87万公顷,其中长周期、大径级珍优用材林达到1.77万公顷,速丰林达到4.3万公顷,笋竹两用林达到0.8万公顷。实现高附加值综合加工利用,提高林地资源的产出价值。 (2)建设范围

增城、从化、花都等区(县级市)为主,建设用材林基地。 (3)建设内容

重点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短周期工业纤维原料林建设,培育目标是人造板,面积4.3万公顷,其中“十一五”需

更新改造的面积为3.0万公顷;

长周期高附加值大径材培育,乡土珍优树种的培育,目标是建筑材和高级装饰材及实木、家具用材,面积1.77万公顷,其中“十一五”需更新改造的面积为0.84万公顷; 竹材林基地建设,指毛竹、丛生竹的培育,目标是笋、材两用,面积8000公顷,其中“十一五”需更新改造的面积为0.5万公顷。 具体建设内容详见表11。

本项目的大径级珍优用材林(如枫香、润楠、大叶栎、红椎),是今后扩大生态公益林面积的后备林地,需政府进行引导性投资(因生产周期较长,政府投资实际为公益性的补偿投入),以社会资金投入为主,并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进行投资;速生丰产林则以主要为社会投资。

表11 “十一五”工业用材林(速生林、大径材林)规划更新改造面积表

类型 速桉 树 生 速相 思 生 速西南桦 生 速小 计 生 黎蒴/枫香/润珍楠 优 珍大叶栎/红椎 优 珍马尾松(脂材) 优 珍杉 木 优 珍竹子(笋材) 优 珍小 计 优 总 计 造林树种 (4)技术措施

总规模 年 度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2990 1490 1490 2990 1490 1490 2990 1490 1490 14977.9 3017.90 2990 7488.95 1528.95 1490 7488.95 1528.95 1490 29955.8 6075.80 5970 5970 5970 5970 2699 2698.5 1500 1500 5000 699 698.5 300 300 1000 500 500 300 300 1000 2660 8630 500 500 300 300 1000 2660 8630 500 500 300 300 1000 2660 8630 500 500 300 300 1000 2660 8630 13397.5 2757.5 43353.3 8833.3 珍优林以在原林地上开挖大穴间种植为主,采用2×3米、3×3米的密度为宜;速丰林宜精耕细作,集约经营,采用2×4米、3×3米的密度为主。珍优用材林以红椎/润楠/大叶栎/枫香等乡土树种为主,速丰林以相思/西南桦/桉树/黎蒴纯林或块混交方式种植,西南桦既可作速丰林培育,也可作大径材培育,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可重点推广。 3.林果产业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岭南特色林果产业已成为市郊增加农民收入、活跃城乡经济、丰富农产品市场的重要支柱。实施以增产、提质、优化品种结构的林果产业工程,可促进高经济价值果品的开发利用,增强岭南林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建设目标

“十一五”目标:果树面积保持2.8万公顷,通过对优质林果资源的普查,调整优质果品的种植结构,提高优良果品种植面积的比例,并增加新果品种,使精品果率提高到60%以上,产量达到1.5亿公斤,果品收入4.5亿元。为配合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引导建设一批具有休闲、观光和品果功能的精品果园。 (2)建设范围

从化、增城、花都、白云、萝岗等区(县级市)。 (3)建设内容

以发展优质高效、特色果品园和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果品为重点。加快龙眼、荔枝、杨桃、杨梅、青梅、乌榄和芒果等新果品种产业带建设;以从化、增城为中心、以花都、白云和萝岗为辐射带,调整北部山前杨梅、青梅及平原――山区盆地的乌榄、杨桃的种植比例,改造老弱和低效荔枝、龙眼等果林,总面积3000公顷;发展旅游观光果园。具体建设内容详见表12。

表12 “十一五”广州市果林规划改造面积表

林果树种 龙眼 荔枝 杨梅 单位 公顷 公顷 公顷 总规模 400 400 500 第1年 80 80 100 第2年 80 80 100 年 度 第3第4年 年 80 80 100 80 80 100 第5年 80 80 100 青梅 芒果 乌榄 杨桃 合计 公顷 公顷 公顷 公顷 公顷 400 400 500 400 3000 80 80 100 80 600 80 80 100 80 600 80 80 100 80 600 80 80 100 80 600 80 80 100 80 600 三个重点林业产业工程以社会投资为主,政府投资为辅。工程在各区(县级市)、各镇的分配面积详见附件三。

4.经济动植物产业化饲养与培育工程

本工程将坚持“立足保护、适度开发、引资共建、突出特色”的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以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为目标。

包括经济动物的产业化饲养和野生经济植物的培育2个方面。 (1)建设目标

“十一五”期间,计划在原有饲养场的基础上,增加一部分经济动物饲养的种类,如桂花雀等,同时,为配合森林生态旅游线路的建设,优化经济动物饲养点的布局。

野生经济植物的培育,将以经济价值高的野生珍稀濒危植物种类为主,“十一五”期间主要以红豆杉的种植为主,使之初步形成产业规模,并为其他珍稀经济植物的培育提供技术支持。

(2)建设范围

从化、增城、花都、白云、萝岗等区(县级市)范围内开展经济动物饲养和野生经济植物培育。

(3)建设内容

在完善和提高原有的养殖场(点)管理水平和养殖技术的基础上,重点扶植一批经济动物经营利用和养殖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特别是位于森林生态旅游路线沿线的养殖基地,应作为重点扶植对象。扶植经营经济动物的禽兽批发市场1个,蛇类、猴类和禽鸟类养殖场各1个。

野生珍稀濒危植物(特别是珍稀濒危经济植物)的种植,将以发展南方红豆杉的种植为主,这是市林业局批准的“红豆杉示范园”项目的推广。计划在萝岗区天麓湖附近建立南方红豆杉种植基地,面积100公顷,同时,通过市场机制和产业政策的扶持,鼓励红豆杉保健产品的开发,如紫杉醇、红豆杉茶、红豆杉林下养殖食用鸡等。在技术条件成熟时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如曼地亚红豆杉和北美红豆杉),并开展红豆杉资源扩增和利用技术研究。 本工程以社会投资为主,政府在个别示范性工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性投资,如红豆杉示范基地,蛇类、猴类和禽鸟类示范养殖场等。 (八)林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以现代科学理念,搭建林业科技创新平台,提高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加速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林业科技进步。到2010年,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将达到50%。逐步形成科技、产业、经济一体化的林业科技体系。 1.科技服务平台建设 (1)建设目标

到2010年,建成比较完善的城市森林生态监测与评估网络体系、林业工程评价与监理体系、科技支撑项目体系和科技研究、开发与推广服务体系等。力争在林业生态建设、城市森林效益监测与评估、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区发展研究、生态科普教育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建设内容

广州市城市森林生态效益监测网络体系工程

在已初步建成的帽峰山森林生态监测站、新垦红树林湿地监测站的基础上,完成流溪河森林公园、大夫山森林公园、龙头山森林公园3个重点野外监测站的建设;2006~2007年建成集公共实验室、分析中心和数据信息中心于一体的监测中心;2009年完成公共实验室仪器配备以及监测站野外监测仪器设施。2010年对辅站进行一次性投入,完成整个网络站的基础设施建设。

林业工程评价与监理专家系统及招投标中心

构建广州市林业工程及项目评价专家库,拟选包括生物、林业、生态、农业、环境、林业工程、管理及水利方面的专家教授,构成广州市林业工程、生态建设工程等大型项目论证的专家库支撑系统。制定专家系统的管理模式与运作方案。

科技支撑项目体系

加强林业基础技术研究、森林病虫害检疫与控制、外来有害物种防治、林业标准化建设和健全科技开发与推广服务体系等方面的科技项目,使之在林业建设中起引进、试验、示范、服务和辐射、带动的作用。“十一五”期间科技项目安排见表13。

表13 广州市林业“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表

类别 项目名称 主要内容 执行期 2006~2008 2007~2010 2006~2007 2008~2010 2006~2010 2006~2010 林业生态税与碳各类森林生态效益核算与森林吸收和排税研究 放CO2功能数据 城市森林生态恢特殊立地恢复、残次生林改造、林分结构复技术 调整等 野生动植物资源本续十五期项目,全面摸清广州市陆生野生底调查 动植物的分布、种群、数量等参数 林野生动植物资源动在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基础上,选定业态监测与疫情监测 重点地区和重点物种进行监测 重摸清外来物种入侵机理的基础上提出控点外来入侵物种控制对策和技术 科制技术研究 技森林病虫害与外在完成普查的基础上,提出森林病虫害与项来有害物种危害外来有害物种的监测方案,每年1次 目情况普查与防治与技术研究 基自然生态灾难对森对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对森林生态系统础林资源及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进行普查,摸清不同森林生态研的影响 系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广州森林的究更新改造提供科学依据 项森林公园和自然保对50个森林公园和3个自然保护区进行勘目 护区GIS数据库的界并建立GIS数据库,完成后提交给市国建立 广州市森林公园(图集) 林业科技与政策宣传 林业重点工“青山绿地”工程配套技术及效益研究 防护林体系建设示范 土局。 推介广州市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特色,为森林生态旅游作规范宣传 制定林业政策、宣传政策法律法规、林业科技、森林生态效益、林业科普知识等 2007~2009 2006~2008 2006~2007 2006~2010 按工程总量3%左右计,在工程费用中列支,不另列科技专项。 执行期随林业重点工程而变化。 程科技支撑研究 石场复绿工程绿化技术 绿色通道工程研究与示范 生态公益林改造建设技术研究 珍优用材、丰产林特色林业科技支撑内容 栽培技术研究 2006~2010 2006~2010 城市森林苗木培以乡土树种苗木的遴选和培育为主 育与经营技术研究 林藤资源培育及产南亚热带最主要的非木质林产品资源的业业化技术研究 产业化技术,目前研究基础很薄弱 产业优质林果资源普查 对全市林果资源进行普查,提出优质林果资源的保护对策 化以珍优用材的深度加工利用为主 技优质林产品加工术及利用 支能源林树种选择与在当前世界上能源紧缺的情况下,生物质能源是林业的一个新兴产业,广州市可作撑经营技术研究 一些前期探索性研究 研究 木质纤维素废弃物林木资源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可的循环利用研究 作为可生产乙醇等新型能源的来源。 地方林业标准化制生态系统监测网络建设标准、乡土树种造定 林标准、用材林营建标准化、非木质林产品资源培育标准、天台绿化美化等,每年制定5项 完善科技研究、开发与推广服务体系

2006~2010 2007~2008 2008~2010 2007~2010 2008~2010 2006~2010 在林业科技项目研究和支撑方面,加强与在穗相关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在技术推广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林科所、林业技术推广站、林业站等;在市林业局科技管理部门的协调下,建立完善的林业科技研发、技术咨询服务体系。

建立以市、县、镇三级林业科技推广机构作为重点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对林地面积超过2000公顷的镇,设置林业工作站,按林地面积的大小落实事业编制5~8人。

加强科技培训与科普宣传工作,扶持、鼓励创建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科技服务组织,发挥民办技术组织在推广先进技术中的作用。依据“实用、实效、实际”的原则,加强广大林农的科技培训,利用一切宣传手段,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提高他们应用科技的能力。采取多种形式,促进林业科技成果推广。

2.业信息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

以建立现代化的数字林业信息服务平台为目标,促进广州林业预测、咨询、决策、实施的科学化。 (1)建设目标

林业信息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目标是实现可持续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提高林业管理现代化水平、提高林业重点工程的建设成效、提高林业决策的科学性。 (2)建设内容

根据广州林业发展概念性规划的总体目标,林业信息数字化服务平台将重点集成建设5个硬软件工程,即网络及基础设施健全、林业信息资源平台建设(含数据采集、建库和持续更新)、数字林业重点工程、林业信息保障体系和其他林业应用系统,这5个工程分解为11个子系统,详见表14。

表14 数字林业工程项目建设内容表

序子系统名号 称 1 绿化管理信息系统 2 森林资源管理系统 3 建设内容 4 5 6 7 绿地档案管理、绿地报表管理、绿化工程管理、分析图示管理、绿化决策和系统维护等。 林业资源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经济核算、森林经营计划、资源统计、专题图和报表输出和系统管理等。 林政资源林业法规管理、林地林权管理、采伐限额管理、木材管理信息经营管理、林木采伐许可证管理、作业验收管理和销系统(含金售、运输证管理、林业行政处罚和林政信息发布等。 盾工程) 生态公益数据管理、生态公益林动态监测、事权等级管理、经林管理信济补偿、报表和专题图管理、系统管理等子系统。 息系统 森林防火遥感及地面定位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仿真信息系统技术、热红外探测系统、火场图像实时传输系统、热(二期) 红外林火自动监控系统、电子瞭望台等。 森林病虫病虫害数据库、病虫害档案管理、遥感监测、防治设害监测信施管理、数据采集与分析、病虫害预测预报、防治与息系统 治理决策、报表与专题图输出和灾后处理等。 野生动植数据维护;行政管理;报表管理;系统维护等。 物管理信息系统 8 林业旅游(含自然保护区)管理信息系统 9 林业科技管理信息系统 10 林业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11 林业电子政务信息系统 三、人员培训 1.建设目标

建立广州森林公园(含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数据库,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图文即时查询;分析决策系统,为广州风景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科研计划管理、科技成果管理、科技奖励评审、科技推广管理、科技机构管理、科技人员管理、科技信息管理和系统维护管理等8个方面。 工程数据管理、项目审批、项目监测、评价验收、安全等子系统。本项目还计划建立林业工程项目效益评价体系。 日常办公、文件管理、会议管理、通讯、查询与统计、公共信息、辅助办公、组织管理、表单定制、流程定制等子系统。 建成一支具有高级管理人才、学科带头人、专业推广人才、科技企业家相配套的管理结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为培养和锻炼一支行政管理和科技创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在“十一五”期间,对全市林业行业(含森林消防、森林公安)干部职工、技术人员培训基本上都安排1次以上的培训。 2.建设内容

参加国际会议、专业培训、学习考察、脱产学习和出国培训等形式的行政管理人员培训,五年计划培训180人次;森林生态灾害、森林病虫害的灾情普查、森林资源清查、生物多样性普查、森林培育技术、森林消防技术、森林公安专业办案技能等多方面的人员培训,计划五年培训1075人次。从而建立起一支具有良好的行政管理和科技创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五、投资概算 (一)工程总投资

“十一五”期间,广州市林业工程建设总投资30.1亿元人民币,各项工程经费投入、分配比例以及各年度的投入额度详见表15。“十一五”期间各年度投资预算及所占比例如下:

2006年58368万元,占19.39%;

2007年66613万元,占22.13%; 2008年68270万元,占22.68%; 2009年68086万元,占22.62%; 2010年39663万元,占13.18%。

表15 “十一五”林业工程建设投资总额及资金来源构成

工程名称 林带与村镇绿色家园建设工程 森林公园与生态旅游建设工程 湿地及沿海防护林保护与建设工程 生态公益林保育工程 自然保护区建设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 森林灾害防控工程 特色林业产业工程 林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合 计 分年度投资比例(%) 投资总额所占比(万元) 重(%) 2006 119040 64900 11329 35401 11100 26870 13815 18545 301000 39.55 21.56 3.76 11.76 3.69 8.93 4.59 6.16 分年度投资(万元) 2007 2008 2009 2010 24499 27621 29055 31365 6500 11200 14000 14300 13500 11900 1757 2043 2276 2571 5678 7028 8015 8015 2300 5803 2400 2100 2350 5903 5900 4632 2682 6665 1950 4632 2338 2996 3375 2998 2668 2438 3756 4621 3956 3216 100.00 58368 66613 68270 68086 39663 19.39 22.13 22.68 22.62 13.18 (二)分项工程投资

1.林带与村镇绿色家园建设工程 (1)林带建设工程

按“青山绿地”第一期工程的综合单价31.85万元/公顷计,“十一五”期间林带工程建设的总投资额为9.0290亿元。林带建设需要在亚运会前完成,因此实际投资的期限为4

年,各年度投资额的计算以道路建设的进度和现有水道的绿化重要性为依据。投资概算详见表16、表17。

表16 林带建设工程投资概算总表

廊道名称 沙湾干线 广珠东线高速公路 南二环高速公路 番禺中部快线(南部快线) 新光快速路 黄榄干线 南大快线 广明高速公路 华南西路 广汕路延长线 广园东四期 机场高速北延线二期 增莞深高速公路 北三环高速公路 街北高速公路 街东高速公路 广深高速公路 大夫山快速路 广惠高速增城段 珠江两岸景观林带 沙湾水道 东二环高速公路 西二环高速公路 合计 长度(公里) 60.97 22.00 14.41 42.30 18.60 19.90 12.90 17.23 13.18 34.60 22.00 15.40 30.00 18.69 21.14 21.00 37.80 23.40 19.00 27.24 65.00 7.05 65.33 629.14 建设面积(公顷) 279.16 100.73 65.98 193.66 85.16 91.12 59.06 78.89 60.35 158.42 100.73 70.51 91.57 85.59 96.79 96.15 173.07 107.14 86.99 124.72 297.61 32.28 299.12 2834.85 投资额(万元) 31.85 8891 31.85 3208 31.85 2101 单价 31.85 31.85 31.85 31.85 31.85 31.85 31.85 31.85 31.85 31.85 31.85 31.85 31.85 31.85 31.85 31.85 31.85 31.85 31.85 31.85 6168 2712 2902 1881 2513 1922 5046 3208 2246 2917 2726 3083 3062 5512 3412 2771 3972 9479 1028 9527 90290 建设时间 2009 2008 2006 2009 2006 2007 2006 2008 2008 2006 2007 2006 2007 2007 2007 2007 2006 2008 2008 2007 2008 2009 2009 表17 林带建设工程分年度投资表

年度 林带建设投资额(万元) 占% (2)村镇绿色家园建设工程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合计 19499 21871 23305 25615 0 90290 21.60 24.22 25.81 28.37 0.00 100 “十一五”期间完成16个中心镇(其中5个已完成绿地系统规划)和250行政村的绿化任务,需要投入2.875亿元。行政村的绿化按照市级示范村、道路出入口重点村和一般村等3个层次,这里按照每个村的平均费用计算,详见表18。

表18 村镇绿色家园建设工程分年度任务及投资表

年度 平均每年安排绿化的中心镇(个)* 平均每个镇投资(万元) 中心镇绿化建设年度投资小计(万元) 平均每年安排绿化的行政村(个) 平均每个村投资(万元) 行政村绿化建设年度投资小计(万元) 投资额合计(万元) 占%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合计 5 3 3 3 2 16 200 250 250 250 250 1000 750 750 750 500 3750 40 50 50 50 60 250 100 100 100 100 100 4000 5000 5000 5000 6000 25000 5000 5750 5750 5750 6500 28750 17.39 20.00 20.00 20.00 22.61 100 *:2006年度的5个中心镇绿化指“十五”期间已完成绿地系统规划的中心镇。其余年份的中心镇均未完成绿地系统规划。 2.森林公园与生态旅游建设工程

森林公园属于自然保护的范畴,为公益性公园的建设内容。重点建设的森林公园以政府投资为主体,合计投资6.49亿元。鼓励区(县级市)级财政进行配套投资;鼓励当地政府和农民参股建设。对于一般性建设的森林公园,由各区(县级市)向市林业局森林公园主管部门自行申请、报批和备案,由市级财政给予引导性投资,以区(县级市)投资为主,或全部由区(县级市)投资,同时,鼓励地方政府(乡、镇、村)和农民参股建设,此处对地方的投资不进行预算。各建设项目技术经济指标参考了部分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森林公园建设投资详见表19。

表19 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投资概算与分年度投资表

工程名称 流溪河森林公园 工程内容 投资总投资年限 额(万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元) 2006~2010 2500 2500 2500 2500 2500 12500 分年度投资(万元) 景区及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景区及基础石门森服务设施建林公园 设 风云岭景区及基础2006~2011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7~2009 300 300 300 10000 900 森林公园 服务设施建设,50公顷林分改造 大封门景区及基础森林公服务设施建园 设 景区及基础白水寨服务设施建森林公设,50公顷园 林分改造 景区及基础白江湖服务设施建森林公设,150公顷园 林分改造 焦石岭景区及基础森林公服务设施建园 设 王子山景区及基础森林公服务设施建园 设 景区及基础帽峰山服务设施建森林公设,森林博物园 馆建设 景区及基础火炉山服务设施建森林公设,50公顷园 林分改造 景区及基础服务设施建天麓湖设,树化石公森林公园建设,50园 公顷林分改造 景区及基础龙洞森服务设施建林公园 设,50公顷林分改造 景区及基础龙头山服务设施建森林公设,50公顷园 林分改造 大夫山景区建设 2007~2010 800 800 800 800 3200 2006~2008 500 500 500 1500 2007~2009 500 500 500 1500 2006~2008 300 300 300 900 2006~2010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7500 2006~2011 2500 2500 2500 2500 2500 12500 2006~2009 400 400 400 400 1600 2006~2010 500 500 500 500 500 2500 2007~2010 400 400 400 400 1600 2007~2010 2007~2009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1600 1200 森林公园 滴水岩森林公园 新垦滨海湿地森林公园 未纳入上述范围的其余34个森林公园 景区及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景区及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2008~2010 300 300 300 900 2006~2010 500 500 500 500 500 2500 总体规划编制;景区和基础设施建设、2006~2010 500 林分改造等 500 500 500 500 2500 合 计 分年度投资比例(%) 11200 14000 14300 13500 11900 64900 17.26 21.57 22.03 20.80 18.34 100.00 3.湿地及沿海防护林保护与建设工程

工程投资以政府预算为主。根据广州市近年来沿海防护林体系基干林带工程、红树林种植工程实际所用的有关技术经济指标和工程面积计算,本工程项目总投资为1.1329亿元,分区及分年度投资情况详见表20。

表20 湿地及沿海防护林保护与建设工程投资概算总表与分区分年度表(单位:万元)

区(县级市) 增城 番禺 南沙 工程内容 红树林 基干林带 农田林网 小计 红树林 基干林带 农田林网 小计 红树林 2006 0 13 41 54 26 130 81 237 765 分年度投资(万元) 2007 2008 2009 0 0 0 16 41 56 41 169 81 17 41 57 41 195 81 16 43 58 41 234 81 2010 0 13 43 55 42 286 81 小计 0 74 207 281 190 1014 405 1609 5236 291 317 356 409 918 1020 1275 1258 花都 白云 全市 合计 基干林468 带 农田林122 网 小计 1355 红树林 0 基干林0 带 农田林56 网 小计 56 红树林 0 基干林0 带 农田林56 网 小计 56 红树林 791 基干林611 带 农田林356 网 小计 1757 546 122 650 122 650 122 728 122 3042 608 8886 0 0 272 272 0 0 281 281 5426 4130 1773 1586 1792 2047 2108 0 0 0 0 0 54 54 0 0 56 0 54 54 0 0 56 0 54 54 0 0 56 0 54 54 0 0 56 56 56 56 56 959 1061 1316 1300 731 353 862 353 900 1027 356 356 2043 2276 2571 2682 11329 4.生态公益林保育工程

生态公益林保育工程投资按单价2.25万元/公顷计,生态风景林建设工程按单价3万元/公顷计,,“十一五”期间的总投资额为3.5401亿元,全部由政府投资,投资概算与分年度投资详见表21、表22。

表21 生态公益林保育工程建设投资概算总表

工程名称 长度(公建设范围 里) 建设面积(公顷) 封育 改造 投资总额(万元) 投资年限 流溪河、增江水从化太平镇源涵养林二期至流溪河水林分改造工程 库沿河两岸 从梳脑林场到荔城镇沿河两岸 78.0 4568.80 3900.00 8775 2006~2010 62.6 6768.73 3100.00 6975 2006~20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vr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