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基层网格化管理的思考

更新时间:2023-07-18 20:1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开展“网格化管理”模式,有利于准确掌握社情民情、夯实基层组织决策的民意基础;有利于健全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但各地网格化管理实践也暴露出源头治理不够、条块融合较虚、处置机制较弱、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手段不先进等问题。因此,应积极寻求提升基层网格化管理效能的有效途径,做到五个“注重”,从源头上、根本上、基础上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27

SANJIANG

FORUM 2016.2[摘要][关键词]开展“网格化管理”模式,有利于准确掌握社情民情、夯实基层组织决策的民意基础;有利于健全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但各地网格化管理实践也暴露出源头治理不够、条块融合较虚、处置机制较弱、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手段不先进等问题。因此,应积极寻求提升基层网格化管理效能的有效途径,做到五个“注重”,从源头上、根本上、基础上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基层网格化管理对策建议

作者裘曙洁,中共奉化市委党校高级讲师;汪斐卿,奉化市广电中心工程师。(浙江奉化315500)

裘曙洁

汪斐卿

推进基层网格化管理的思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运用“网格化”管理手段推进基层建设,是对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生动回应,是巩固基层政权和完善基层组织的重要举措,是优化基层管理和提升基层服务水平的基础支撑。

网格化管理,就是依据所辖范围、居住人口、治安状况、工作难易、任务轻重、基础好坏等情况,将其划分成若干网格单元,本着“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原则,对应每一网格,通过整合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人员、

党员干部、农村工作指导员、大学生“村官”、乡土实用人才、志愿者等各条块人力资源,组建以基层党员干部为主体,社会优秀骨干、专业人才为补充的管理服务团队,实现管理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精细化。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网格化管理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公共资源高度整合,管理成本大幅降低基层网格化管理系统涉及城管、公安、环卫、工商、社保、卫生计生、社区建设、乡村治理等诸多方面,既整合了职能部门、政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村“两委会”等管理和服务资源,又整合了政务、社区(村)服务等网络信息资源,还整合了城管协管、治安专管、计生专干等人力资源。通过整合,不但将可能遇到的事件纳入网格化管理的范畴,而且较好地解决了过去政府部门在管理资源上存在的“横向协同不足”的问

一、网格化管理的优越性

开展“网格化管理”模式,有利于准确掌握社情民情、夯实基层组织决策的民意基础;有利于健全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但各地网格化管理实践也暴露出源头治理不够、条块融合较虚、处置机制较弱、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手段不先进等问题。因此,应积极寻求提升基层网格化管理效能的有效途径,做到五个“注重”,从源头上、根本上、基础上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28

三江论坛2016.2

题,各职能部门的管理成本大幅降低。

(二)业务流程规范标准,管理机制更加科学课题组的调研结果表明,实行网格化管理的地区,一般建立了相对独立的监督和指挥系统,组建了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强化发现、监督评价环节,缩短管理流程,定量分析各部门履行职责的情况,形成监管互动、分工协作、管理有序的管理新机制,使信息采集、监督、反馈、督办系统更加流畅,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而且更方便快捷地服务了广大人民群众。

(三)解决问题快速便捷,管理方式更加主动传统的管理模式缓慢被动、控制不力,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快速多变的管理需要。网格化管理模式运用信息化手段,不断获得新信息加以预测,并将设定的社会管理目标与预测的结果加以对照,在问题初露端倪时就发现问题,事先制定纠偏措施,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既提高了效率,又减少了破坏,破解了“运动式”和“突击式”管理存在的弊端,使社会管理变得更积极主动。

(四)评价体系公开透明,管理监督更加有效在传统管理模式中,政府职能部门既“掌舵”又“划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行政权和监督权合二为一,监督对象不明确,定量评价不到位。实施网格化管理后,由于有了数据库的支撑,基于系统实时生成的大量基础数据建立起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监督权和行政权分开,既不易“作弊”,也无法“护短”,使管理更加科学民主,为科学评价管理绩效提供了依据。

总之,开展“网格化管理”模式,有利于准确掌握社情民情,夯实基层组织决策的民意基础;有利于健全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有利于化解基层矛盾,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

基层网格化管理的推进工作在不同地市、不同县(市)区以及同一县(市)区的不同乡镇(街道)之间,均呈现较大的不平衡状态;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网格化管理还不成熟,还处于探索阶段。主要问题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源头治理不够

一些地方由于网格化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管理资源分割、管理信息不共享,多头管理、无人管理、临时管理等问题依然存在。而且一个案件在网格化管理过程中往往比较重视针对问题产生结果的处理,而忽视针对问题发生原因的防控,源头治理体系还未形成。

(二)条块融合较虚

一些地方政府由于内部各职能部门职责不清、职责重叠、条块分割,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往往是问题发现在“块”,案件处置在“条”,有时涉及多部门职责的事项,存在相互推诿扯皮,条块融合仍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没有真正融合融入,工作合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处置机制较弱

一些地方由于政府和社区等组织之间职责与功能划分不清,政府仍然承担了一些不该管且管不好和管不了的事务,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会出现接单主体和发单主体身份发生转换的情况,加上基层管理理念落后,方法简单,创新不多,网格化管理中的处置机制有很多不扎实、不到位。

(四)人员素质不高

部分网格化管理工作人员未从社会治理创新的高度去理解网格化管理工作,缺少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主动发现、及时处置问题的意识和决心还不够强。不少地方的网格化管理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有被要求“完成任务”的态度,工作的主动性、开创性明显不足。

(五)管理手段不先进

突出表现在信息化水平低,现代管理要素不集中。一些地方管理信息滞后、管理方式被动、管理效率低下,调查多、统计多、报表多、台账多,综合效率不高;一些地方的信息平台是零星的、分散的,标准也不统一,远远不能承担起基层治理改革的技术支撑作用。

当前,基层现代化建设的内外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应该全面审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新形势,积极寻求提升基层网格化管理效能的有效途径,把网格化管理推上一个新台阶,做到五个“注重”,从源头上、根本上、基础上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

二、推进基层网格化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三、推进基层网格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开展“网格化管理”模式,有利于准确掌握社情民情、夯实基层组织决策的民意基础;有利于健全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但各地网格化管理实践也暴露出源头治理不够、条块融合较虚、处置机制较弱、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手段不先进等问题。因此,应积极寻求提升基层网格化管理效能的有效途径,做到五个“注重”,从源头上、根本上、基础上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29

SANJIANG

FORUM 2016.2定。

(一)注重长效机制建设,理顺网格化管理体制网格化管理既是从基层政权建设的新特征和人民群众新需求出发,创新了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服务方式、议事方式和党员干部的培养方式;更是通过制度、机制建设全面影响基层经济政治生活的典型。因此,在推进网格化管理的基层实践中,必须下更大力气完善长效机制建设,优化其理论构架和细节设计,理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使网格化管理有“章”可循,有效能可提升。比如为了适应网格化管理背景下基层综合治理工作新常态,应该建立一系列新的工作机制,包括部门联动机制、信息共享机制、矛盾联调机制、治安联防机制和督办考核机制等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密切配合的工作常态,提升网格管理的最佳效能。

(二)注重内生动力激发,整合网格化管理资源网格化管理工作的推进几乎涉及到县(市)区各层级的党政机关各个部门,毋庸置疑,各有关部门容易产生一种“要我做”的被动感;如何将“要我做”变成“我要做”,使工作动力达到最佳状态,网格资源实现有效整合,需要注重内生动力的激发。课题组调研获知,舟山等地的网格化管理工作之所以取得较大成效,就在于各网格各部门齐抓共管,各类资源有效整合。因此必须落实各责任主体,激发各自的内生动力,做到众多部门高度重视、积极支持、紧密配合。如是,网格化管理工作就不会流于形式或半途而废,工作触角也能由镇(街道)向村(社区、企业)、片组片格延伸,工作责任由镇(街道)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向村(社区、企业)干部、党小组组长、志愿服务队人员延伸,有效实现网格资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覆盖与整合,形成推进网格化管理的整体合力。

(三)注重培育方式创新,提升网格化管理能力社会治理在根本上是要解决好“谁来治”、“与谁共治”的问题。通过网格化的平台,不仅要把管理的“触角”延伸下去,更重要是让“共治”的理念深入人心,充分调动区域内各个单位、组织、人群的积极性,构建起“大治理”的工作格局,努力实现社会的自我治理、自我调节、自我发展。要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网格化管理能力,就必须加大对他们的培养力度,解决他们能力不足的问题。除了以需要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为原则的常规的培训教育、理论学习以外,还需创新

培养模式。众所周知,只用发书、举办报告会、座谈会等等方法,都存在形式和内容使受众产生审美疲劳、学习效果不够明显的弊端。应该对工作在第一线的镇(街道)基层干部启动实施诸如“一周一训、一月一题、一年一轮”的业务技能菜单式轮训工程,或是通过搭建多元化的全媒体教育平台,以现场面对面座谈、远程点对点互动的形式,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网格化管理能力,提高他们驾驭基层工作、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为从事网格化管理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注重信息互联互通,提高网格化管理成效信息化是实现网格化管理的最佳途径。一要规划引领。以开展信息化调研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网格管理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加强项目规划,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开展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建议在政府门户网站建立“社区(村)信息综合管理平台”,逐步实现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管理服务联网运作,提高网格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二要信息主导。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对网格内人口、房屋、证件、职业、车辆、场所、网络、组织等基础信息的采集,推广视频监控设施建设,努力实现管理信息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并定期在网上分析研判、预警预防,确保对各类问题“早发现、早处理”,牢牢掌握网格化管理主动权。三要服务为主。以信息化为手段,积极搭建网上服务新平台,促进电子政务与村(社区)信息化对接,大力推行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办公,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走路,使群众打开电脑就能查询有关事项、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公共服务,真正使网格化管理的成效惠及民生、反哺社会。

(五)注重城市农村统筹,促进网格化管理发展注重城乡统筹是网格化管理的内在要求。一要逐步拓展。积极推进网格化管理进农村,明确农村基层网格化管理的内容与目标、主体与职责、方法与途径,使社会治理工作覆盖所有公共空间和整个社会。同时,把有条件的村庄改造为实行网格管理的社区,实现网格化管理由城镇街道向农村基层延伸和拓展。二要创新模式,做强农村基层。在村庄社区化管理中,突出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切实改变当前部分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执政效能不高、掌控力不强等突出问题。如推广奉化市“党建进组、服务入户”模式,下移党支部的工作重

[1]

开展“网格化管理”模式,有利于准确掌握社情民情、夯实基层组织决策的民意基础;有利于健全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但各地网格化管理实践也暴露出源头治理不够、条块融合较虚、处置机制较弱、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手段不先进等问题。因此,应积极寻求提升基层网格化管理效能的有效途径,做到五个“注重”,从源头上、根本上、基础上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30

三江论坛2016.2

心,激活支部以下党的功能单元,把党组织的管理服务从行政村延伸到村民小组,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效能。又如针对一些地方在村委会民主选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积极探索和创新村民(代表会议)监督、民政部门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等多种选举监督形式,规范选举程序和工作程序,堵塞贿选舞弊、不当行政干预以及宗族家族势力、黑恶势力操纵选举等漏洞。努力提高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水平,保障村民民主权利,防范和减少农村基层矛盾纠纷,维护农村基层社会稳定,促进网格化管理发展。

[注释]

[1]奉化市“党建进组,服务入户”模式: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成立党小组,以党员中心户为载体组织党员、村民骨干定期开展村务讨论、民情研判、党内推优等活动,成立区域党群服务团组为农户提供响应式服务,把组织管理和服务的重心从行政村延伸到村民小组,把领导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主体由村干部扩大到全体党员和群众骨干,拓展农村党组织纵向管理、横向协调的广度和深度。

(上接第页)[注释]

24进行测评。

3、海洋新兴产业科技制度创新

宁波海洋新兴产业科技制度的创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海洋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制度的创新,二是海洋新兴产业产学研合作制度的创新,三是海洋新兴产业研发资助制度的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产业技术转移平台的支持,产学研合作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研发资金的资助是科技不断创新的助推力。

(二)宁波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政府管理制度创新1、海洋新兴产业财税制度创新

作为推动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之一,政府财税政策对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财政政策上,要构建财政资金引导机制和政府购买机制;在税收政策上,要利用现代大数据分析的手段,制定和完善税收优惠、激励等政策及机制。

2、海洋新兴产业法律法规制度创新

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能够为海洋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法治保障。要利用宁波“较大的市”的立法权,完善海洋新兴产业法规体系,同时协调好法律法规和其他制度之间的关系,为宁波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3、海洋新兴产业政策制度创新

根据产业政策的基本理论,宁波海洋新兴产业政策制度创新包括产业结构制度创新、产业组织制度创新及产业布局制度创新三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产业结构制度创新,就是对产业内部发展做定期的评估和分析,实现产业的优先发展和均衡发展。

4、海洋新兴产业环境制度创新

海洋新兴产业环境制度包括基于生态学的综合环境管理制度和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制度。该环境制度应包括以下功能:一是引导相关机构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重视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平衡,营造适合生态学综合管理的环境;二是对宁波现有的海洋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其他制度是否平衡及对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影响予以评估。

概而言之,宁波海洋新兴产业制度不仅包括海洋新兴产业的指导战略及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还包括发展战略及路径;不仅要建立相应的投融资制度、技术研发制度、人才培养与引进制度、财税管理制度及海洋环境保护制度,还要健全法律法规。此外,要协调海洋新兴产业的指导战略、发展规划、发展政策之间的关系,最大程度发挥制度的作用,促进宁波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

[1]薛玉香:《浙江海洋学科专业设置研究——基于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视域》,[J],教育研究,2014,05:152-157。

[2]郑丹丹:《宁波市海洋经济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5,08:107-108。

注:本文为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浙江省海洋新兴产业金融支持效率研究》(2013N067)的部分

研究成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vp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