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自觉德育模式的解读

更新时间:2023-10-11 18:1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主体自觉”德育模式解读

道德的本质是人类主体精神的自觉。德育是一种具有强烈主体特征的活动。上述德育功利化、低效化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学生自主判断、选择能力的培养,漠视了学生在德育过程的内心感受,将学生物化,将德育工具化的结果。事实证明,这种以技术的方式将一整套定型的道德规范强行加附在学生身上的作法是无效的。在道德与主体分离或对立的情况下,必然出现在要么学生公开践踏道德,要么间接或隐蔽地践踏道德的结果。我们必须寻找出一条路线,即“不强迫学生接受一套道德规则,更让学生明确,作出决定绝不是个人的主张”。基于此,提升学校德育实效的关键就在于唤醒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和“自觉性”。

主体性是人性的核心,是学校德育的核心。它一方面表现为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唤醒和尊重,即德育目标、内容、形式的学生视角,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另一方面表现为对道德规范和社会关系的亲自体验,积极践行。其特征是自由和主动。

自觉性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德育的灵魂。表现为道德实践中学生的自觉配合和参与,学生对价值观念和行为决策的理性思考和合理判断。(即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如何才能避免,怎么样才能更好)其特征是选择和担当。

一、“主体自觉”德育的内涵和意义

“主体自觉”德育理念,就是以基于学生视角的生活化德育内容,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德育情境,唤醒学生自由、主动参与

的意识,使其在实践体验中触动心灵、激发情感,认同道德价值并积极践行,进而培养其独立精神和思辨能力的行动策略。

“主体自觉”德育理念提出的重要价值在于: (一)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理论统领。

“立德树人,做有灵魂的教育”是我市对教育根本任务的自觉定位,对教育理想境界的自觉判定。“主体自觉”德育理念是在“主体性德育”和“生活化德育”理论的基础上,对几年来“立德树人,做有灵魂的教育”实践经验的理性升华和理论创新,更是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回应和主动实践。

“主体自觉”德育理念的基本框架为“体验—唤醒—认同—践行—再体验—再唤醒”,教育者创设基于学生视角的生活化德育内容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德育情境,唤醒和调动学生自由、主动参与的热情。学生一方面要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充分认识、理解和认同正确合理的道德准则,又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判断和选择,创造实践条件,践行规范,为形成良好的品德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根据自己的认识不断对外部环境进行审视,积极主动地调节自己的行为,自觉完成受动和能动的统一。这是一个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统一的过程。其要素是“独立的精神,思辨的过程”。

(二)明确学校德育工作的价值取向。

只有着眼于学生生活实际,尊重学生已有的认识经验水平,学生才能成为德育的真正主体,只有学生自由、热情、积极、认真地参与其中,才能获得真实的道德体验,为其行为负责;只有认同道德价值取向,在实践中自觉反思和完善,才能实现主体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vn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