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研究

更新时间:2023-11-27 16:5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当代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研究

唐洋洋

( 德州学院 机电工程系, 山东 德州 253023)

摘要:伴随着高校教育的发展,我国大学生的数量也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

形势也越来越严重,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之一。本文从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处罚,分析当今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从用人单位、学校教育与个人等几个个方面经过调查研究,提出相关解决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调查研究

0引言 就业可谓每个大学生毕业所面临的唯一出路。 经历了2013年的就业形势,大家对2014年的就业形势格外关注。去年应届毕业生达到699万,被人们称为“最难就业季”。而2014年毕业生可达到727万人。然而据<<2013典范企业人才招聘状况报告》》显示,100加典范企业计划招聘2014届本科应届毕业生45577人,比 2013年的招聘量减少7.3%。

1

一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比较突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下降。据教育部统计,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2014年毕业生可达到727万人,大学生的就业状况更不容乐观。

二 用人单位选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用人单位的各种软、硬件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满意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不管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还是为了大学生考虑,用人单位都应该完善自己,改善工作环境,开拓发展空间,提升对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让每一个来本单位工作的大学生都能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满意度。用人单位应该从大局和长远利益出发,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作贡献,人人竞相成才。 三 各大高校学校存在的问题

主要存在的教育问题: 大学生自身应做出调整和努力。其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其二,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其三,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1

项目资助: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YBKT2011061)

2. 高校的改革。其一,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譬如德州学院机电工程系为提高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学校积极探索出了一条“企校合作,产学结合,资源共享,互惠双赢”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之路:(一)通过建立机构,健全制度,保证了企校共建顺利实施。2007年3月,学校成立了“工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全程参与学校的工科专业设置、培养目标确定、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过程的管理、实习实训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指导工作。同时,学校先后出台了《德州学院实践教学管理办法》等文件,为实施联合办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和机制保障。(二)通过资源共享,工学结合,实现了企校之间的无缝对接:1.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加强企校联合,以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2.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3.学生毕业与上岗“零过渡”。校企共同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开发实践教学特色课程,形成了“第一线、应用性、高素质、技能型、零距离”的实践教学特色,实现了从学校学生与企业员工“零过渡”和“无缝对接”。

其二,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又如德州学院的企校联合办学,形成“三、三、六”企校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新模式(“三、三、六”的内涵是指“三结合”、 “三紧跟”、 “六共同”。对于学校的大学生就业工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三,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在在校期间接受企业文化熏陶,及早接受和融入企业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企业认同有很好的指导意义,锻炼学生的企业归属感。同时,积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 四 结束语

要转变就业观念。大学生应该转变就业观念,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必须正视现实。要科学分析就业形势。大学生应该具备科学分析就业形势的能力。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大学生是祖国的美好未来,面对如今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不仅要拥有正确的就业观,在就业的道路上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转变就业观念。在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大力的帮助下闯过就业这个难关,寻求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找到自己理想的位置。还需要政府以及整个社会的支持和认可,在新形势下努力开辟自己的天与地,从而证明大学生绝对不是包袱,而是社会的财富。 参考文献:

[1] 范先佐.教育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18-1 80.

[2] 靳希武.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 单中惠.外国素质教育政策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4] (美)Elchanan Cohn,Terry.G.Geske.教育经济学[M].范元伟.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2009.9

[5] (美)Wayne K. Hoy,Cecil G. Miskel.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Seventh Edition)[M]范国睿.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

作者简介:唐洋洋(1990-),男,山东德州人,学士学位。 联系方式:18266183712

单位地址:山东省德州市大学路 邮编:253023

邮箱: 260432056@qq.com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ve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