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讨论后教案

更新时间:2024-06-19 09:25: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四年级语文集体备课第六单元计划

时间 教材 2016.10 备课教师 吴彦林 第六单元 本组教材以“人间真情”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古诗两首》《搭石》、《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略读课文《卡罗纳》 和《给予是快乐的》。《古诗两首》中《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都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体现了朋友之间真挚的爱。《搭石》通过对“搭石”这一乡间平凡事单元 物的描写,体现了乡亲们纯朴的爱,歌颂了其默默无闻奉献的精神。教材 《跨越海峡的生命线》是一位台湾青年和一名医学博士,为挽救一名分析 大陆的白血病患者的生命,不顾自身安危,在地震中沉着冷静地抽取骨髓,最终让大陆青年重焕生命的光彩,本文展示了爱的奇迹。《卡罗纳》一文中一名十多岁的小男孩不幸失去了母亲,当他来到学校后,他的老师、同学以及同学的父母,都给他关爱。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通过在一个圣诞前夜,一个男孩、一辆新车、一个成人、两次误会向人们阐释了爱的哲理:给予是快乐的。 1、本单元要求会写的生字有30个,会认的有25个。学习本组课文,要求学生围绕“情”来领会课文内容,感受中心思想。 2、要能结合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通过理解词语增强对课文的了解。《古诗两首》《搭石》《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本单元的单元 目标 精读课文,古诗要求会背诵,《搭石》《穿越海峡的生命桥》要求能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的重点课为:《 搭石 》 3、进一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实践能力,能够看图叙述或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事,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4、充分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 5、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运用于自己的作文中。 6、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情感。 重点 学会本单元的字词;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美好的感情。 1

教研组员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时要品味语言,领悟作者的写法,感悟相互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20、《古诗两首》 (2课时) 单元 课时 划分 21、《搭石》 (2课时)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课时) 23*、《卡罗纳》 (1课时) 24*、《给予是快乐的》 (1课时) 语文园地六 (4课时) 教学 媒体 选择

(四)年级(语文)学科集体备课

备课组长签字: 学校教务处签字: 时间 课题 教学 内容 2016.10 主备教师 吴彦林 修改人员 1、生字卡片 2、插图 3、投影 4、媒体资源 5、小黑板等 难点 20.古诗两首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十课精读课文 1、认识7个生字,会认5个生字。 教学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古诗。 目标 3、结合注释、工具书、画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4、积累反映人间真情的古诗词,从中感受友爱、友情的温馨。 教学 重点 结合注释、工具书、画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 难点 学法 指导 通过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离别时的惆怅、惜别之情。 1、让学生利用学习古诗四步法,理解诗句意思。 2、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通过想象、体会诗人离别的惆怅、惜别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个性修改 课时目标: 1、认识“鹤、孟、陵,辞、唯”五个生字,会写“孟、浩、陵”等七个生字。 2、理解《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对联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吟诵一对《红楼梦》中的对联,加以解释并写下来: “黄金万两容易得,人间知己最难寻。” 2、导语,揭题。 人生苦短,在漫漫人生路上,除了亲情之外,还有一种情感也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友情。有人说,友情是真挚且宝贵的。的确,正如对联中所说的,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录。今天我们所要学习内容便与友情有关。(师板书课题) 二、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a、生试读,诵读(注意“孟、陵、辞”的读音)。 b.师范读(也可录音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想:古诗描述了一件什么事?你是从哪里听出来的? 2、学法“引路”,自学古诗。 a、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我们应怎样来学习古诗? b.归纳如下学习方法: 3

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3、“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 a、指名简介李白。 b.说说诗题给了我们哪些信息? c.指名学生朗读,注意咬音的准确。 4、明诗意。 a、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熟读古诗。 b、查字典或借助课文提供的注释,把它们“移注”到诗行中,读懂诗句的意思;记下不懂的问题,标注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不了的,在全班交流。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我的好朋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由黄鹤楼出发,乘船东行到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我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船愈行愈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 5、入诗境,悟诗情。 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从具体的诗句中体会到的? 6、围绕“学法”,自主合作学习。(提示:指导各组采用不同的汇报形式,如:介绍李白与孟浩然;说诗句意思,用逐句朗读逐句解释的方法;抓住“黄鹤楼”“之”烟花”“尽?‘唯见”等重点词,解释、朗读、品味;抓课文插图,结合自己的理解阐述画面,小组合作将李白与 盂浩然在黄鹤楼边依依惜别的情形表演出来等。) 7、小组汇报、交流。 (提示: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烟花”来想象烂漫的春天景象,并能用小段话描写下来,当场点评。) 4

8、诵读诗句,体会情感。 a.找出一对近义词(孤——唯),想象:当时李白伫立在岸边,他可能做了些什么 b.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李白与孟浩然的心情。 c、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三、作业 1、背诵两首古诗。 2、预习《送元二使安西》。 板书设计: 一、二句叙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四句借景抒情(孤独、惆怅)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生字词。 2、理解《送元二使安西》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上节课所学的两首古诗。 2、在浩如烟海的诗歌王国里,有关友情的古诗也是非常多的,今天老师又要和同学们一同来学习两首古诗。 二、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1、出示课文中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2、指名读诗,老师纠正指导。 3、学生按照上节课的方法,自主、合作学习这两首古诗。 4、学生交流、汇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渭城清晨一场如酥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得更加翠色欲滴。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朋友,请再喝下这杯5

醇香的美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友了。 a、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描述“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意境。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故人”与“故人西辞黄鹤楼”中的“故人”一样吗?分别指谁? c.“故人”一词与“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中的哪个词相似?体会两位诗人与友人别离时的心态一样吗?为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 自由“选点”,进行“练笔” (1)、请学生就这四首古诗做一番赏析,从中品读出友情的珍贵。 (2)、师出示小练笔要求: 自由选择下列的一道题,进行描述性的练笔。 a、当时李白伫立在黄鹤楼边,目送着好友的船渐渐远去的帆影,请展开合理想象,把李白的神情、动作等描述下来。 b.王维与元二借酒饯行,请想象一下,当时二人会有怎样的表情流露,并会说些什么。 6、学生练笔,师课堂巡视。 7、师生点评学生练笔。 三、课堂总结 请学生们尝试用一句话谈谈自己对友情的理解。 四、作业 1、默写《送元二使安西》。 2、修改课堂小练笔。 板书设计: 一、二句写景 送元二使安西 6

三、四句抒情(依依惜别) 教学反思 教研组教师意见

(四)年级(语文)学科集体备课

备课组长签字: 学校教务处签字: 时间 课题 教学 内容 2016.10 主备教师 吴彦林 21.搭石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十一课精读课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理所当然”。 教学 目标 2.培养学生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的能力。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探究体验方法,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节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7

修改人员

的习惯。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学法 指导 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以读为本、情境教学法、感悟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个性修改 课时目标:1、初步理解课文,理清课文段落。 2、学会本课生字词。 一、导入新课: 有一个地方,那儿有山有水,风景优美,那儿的人更美,淳朴善良。同学们,你们想去参观一下吗?好,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21课《搭石》,去参观参观。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生初读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笔在文中勾出生字词。 三、教师范读解决生字词 1、小组内学习生字词,老师随机正音指导。 2、 组内互相检查,字字落实。 孩子们,生字词都会读了吗?好,我们来检测一下。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两个学生读,学生齐读。先读生字,再读词语。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了解搭石。 什么是搭石?是怎样搭的?在文中找出来。 学生自由朗读第一段,把相关语句勾出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指名学生回答。 8

2、欣赏搭石风景。 大家现在知道什么是搭石了吗?这就是搭石。就是这一块块搭石,它构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景。(板书:风景) (大屏幕出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这一道风景是非常美的,它既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现在,我们走近这道风景,去欣赏那独特的美吧!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说说你所欣赏到的美景。(课文大意) 课文内容:课文用优美的笔调描述了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画面,讴歌了乡亲们淳朴善良、互帮互助的美好品质。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理解乡亲们走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谦让、尊老的精神,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听写词语 二、初读课文,了解搭石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找找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出示句子: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 师: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是怎样过小溪的?(用书上的句子回答) 师:“绾”是个生字,有谁知道它的意思?(卷) 师:那就是说,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 人们收工就必须?? 人们赶集就必须?? 人们访友就必须?? 总之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 9

师: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你体会到了什么(麻烦、辛苦、不方便) 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这大多是在夏天,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人们就必须依靠搭石来过小溪,有了这些了解,我们再来一起来读读“进入秋天??”这个句子。 三. 细读课文,感受搭石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1. 读了课文,谁能说说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方便、美) 师:你们说得都不错,与作家刘章爷爷的心是相通的,文中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描写搭石,写得很美的句子,请自由读读课文,找一找并勾画出来。 2. 学习走搭石的句子 过渡: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风景呢?就让我们跟随刘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一块去走走搭石吧! (1).学生自由读课文2—4段,用波浪线画出写人们走搭石的句子,并想一想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出示句子:每当上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A. 指出多音字“行”的读音。 B. 重点指导“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你们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协调有序)怎样的动作是协调有序的呢? 师: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前面的??,后面的??(分小组合作读)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协调有序!前面的---,后面的----(稍快),前面的---,后面的---,(快)。 师: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慢),踏踏的声音像(生齐)。师:像---- 师:让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由这两组走前面,那两组走后面,小组合作读,师引读:前面的----,后面的----。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对,其实10

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师:原来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师:体会得好,同学们,还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美”? 结合课件出示图片,体会“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画面描绘。 师展示图片: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两个多么美的叠词,构成了一幅多么美的画面啊,风在轻轻的吹, 水在缓缓的动,倒映着走搭石的人们,这山、这水、这人,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C、朗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个部分。 师;这既像一幅美丽的画,又像一首清丽的诗。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 师: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过去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读: 师:是啊,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1) 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过渡语: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读文:如果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师:谈谈对这幅画面的感受(谦让) 男生一起感受这份美,读 (2) 青年人与老人一起走搭石 过渡语:那么青年人与老人一起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出示句子: A、 强调生字“伏”,可用动作表演 B、 再读这个句子,思考哪个词语打动了你 C、 体会“伏”字 D、 动作表演(老师当老人,学生当年轻人)做“伏”的动作。 11

师:多么爱帮助人的年轻人啊!这样老人就能舒舒服服的,安安全全的过小溪了。 师: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为什么?(理解“理所当然) 师:多好的年轻人,老人没有向他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为什么?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伏下身子背过其他老人),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我想,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一个“伏字,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敬老) 师:你们的这份美好情感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透过这一代又一代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一代又一代都是这么做的) 师:这里经过多年沉淀下来,是一种习惯,是“理所当然”。 师:这里的风景很美,这里的人更美,搭石与家乡的人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3) 再读3、4自然段,再次感受走搭石的人的美。 过渡语:每天都有多少人走搭石啊,假如我们就生活在这里,假如你们遇到了这样的情况,请讨论讨论,然后再说说。 四.总结全文: 这份真情深深地感动了我们,带着这份感动,我们来读读最后一段。 师:这一排排平凡而普通的搭石就这样用自己的身躯,联结起家乡的小路,没有丰功伟绩,没有绚烂多姿,有的只是默默的付出,无私的奉献,在这些搭石上,每一块上面都承载着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这一块块搭石,正是爱的见证,美的化身。 带着这份感动,我们再来满含深情地读读这段话。 12

板书设计 : 早早 勤劳 谴责 无论、只要 善良 搭石 一定、直到 心灵美:协调有序、理所当然 亲密:同时、总会、让、才 教学反思 教研组教师意见

13

(四)年级(语文)学科集体备课

备课组长签字: 学校教务处签字: 时间 课题 教学 内容 2016.10 主备教师 吴彦林 修改人员 22.穿越海峡的生命桥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十二课精读课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教学 目标 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 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 难点 学法 指导 引导法、讲解法与朗读感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14

个性修改

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 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可以反复多读几遍 二、学习生字难词 1、自学认读字 2、书写字:峡 桂 移 湾 彼 袭 余 怀 旷 暂 胞 脉(教师指导“袭”“暂”的书写,之一“脉”的读音) 三、 引导学生读课文: 你可以读一段,也可以读几句话,只要是令你感动的,让你心中有所触动的。 四. 学生自由读课文。 五. 学生交流感受。 生:我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师:这里你为什么而感动? 生:小钱得救了。 师:这是一个美丽的结果,患有严重白血病的小钱最终得救了,很多人在这样的时刻容易留下幸福的眼泪,这是一种感动。 生:我读课文的第五段。朗读:“针头向皮肤刺去??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把最后一句话再读一遍,要读通顺。 生:朗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要想读好课文,首先要看清楚词语,不能读破了。你仔细看看,轻轻练练,相信你一定能读好,大家都试一试。 生:朗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很好,坚持这样读课文,就一定能把课文读得很流利。这段15

中有一个词语“突如其来”,你们怎样理解? 生:突然发生。 生: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突然发生了。 师:就是说发生的时间很突然。余震突如其来,还有别的意思吗?“余震”是说大地震后的小地震,让我想起一个数学课中的一个词“余数”,数学中还有一条规则“余数一定除数小”,但是小多少并不确定?? 生:我读课文的第二段。朗读:“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师:先说说什么地方感动了你。 生:小钱只有18岁,就患了白血病,很可怜;骨髓很难找,终于找到了,真让人高兴。 师:正是大悲大喜,悲喜交加。小钱患的是白血病,白血病又叫血癌,很难医治,小钱的生命就像——你再读读这句话,刚才没有读通顺,这次看仔细。 生:朗读:“生命就像不曾开放就将面临凋零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重新绽放。” 师:你能在这句话中找到一组反义词吗? 生:“凋零”和“绽放”,凋零就是凋谢,绽放就是开放。 师:人们常说“生命如花”、“岁月如花”,那是比喻生命的美好,让生命更加美好是人类永远的追求,于是你就有了这大悲大喜的感动,你的感觉是和全人类的感觉一致的。 生:我读课文的第四段。朗读:“在这场灾难中??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你读得很投入,说说你的感动。 生:这位青年不顾家人的安危捐献骨髓,我很感动。 师:他之所以这样做,那是因为他知道—— 生:拯救生命更重要。 16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关心他人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听写词语 二、谈话导入。 师: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的给于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读读课文,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三、学生读课文,思考,讨论 1、小钱感谢那位青年,仅仅是因为他志愿捐献骨髓吗?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令人感激的原因?有人说“看文如看山”,从不同的角度读课文能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课文。 2、学生读课文 3、师:读出新的发现了吗?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读一读 4。学生朗读 “在抽取骨髓的过程中,发生了余震??” 5、师:是啊,余震有大有小,房屋随时都可能倒下来,生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这样的时刻,人们最应该做的是—— 6、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又一次余震发生了,大地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窗户上的玻璃啪地掉下来了,身体下的病床吱吱作响??但是,这个青年人—— 7、师:我不评价,也不想让别人评价,你自己说说你在读的时候,哪些地方在尽力表现自己的感动,也就是说你哪些地方读得特别努力? 8、师:但是,小钱非常感激那位青年,仅仅是因为他捐献骨髓,仅仅是因为他冒着生命危险为他捐献骨髓吗?还有别的理由吗?在读读课文,仔细地找一找。 17

9、师:不知道,并不表示他不关心,不牵挂,不担心。他静静地趟在病床上,但是他的内心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这位台湾青年的心,听一听他会想些什么。听到了就写下来。 10、师:根据国际上骨髓捐助的有关规定,骨髓捐助者和受捐人在一年内是不能见面也不能知道对方的身份和姓名的,但一年以后就可以了。我们来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会是怎样的场景?可以想象,也可以和其他同学配合表演。 11|、师:(出示李博士一天的工作安排表)我们来看看李博士这一天的工作,你想到了什么? 12、师: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没有直接通航,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到大陆,只有到香港中转。尽管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还是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 师: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朗读)“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师:再深情地读一读最后一句话。 生:(朗读)“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13、师:是啊,这些人就在小钱的身边,时时刻刻给予小钱关心、爱护和支持,他们是怎样做怎么说的呢?课文中并没有具体描写。怎么办? 生:我们可以想象一下。 师:对,我们可以重点想象两个时间里人们对小钱的关心。这两个时间是很特殊的,一个是当小钱知道自己患了白血病的时候,另一个是骨髓移植这一天,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这两个日子里,小钱身边的亲人、朋友以及医护人员是怎样想小钱传达他们的爱心18

的。并把他写下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等待 骨髓 捐 骨髓 大陆小钱 台湾青年 教学反思 教研组教师意见

(四)年级(语文)学科集体备课

备课组长签字: 学校教务处签字: 时间 课题 2016.10 主备教师 吴彦林 修改人员 23卡罗纳 19

教学 内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十三课略读课文 1、认识文章中的“遭、悯、咛、咐、啕”5个生字。 教学 目标 2、紧扣动作和神情描写的词句,感受大家对卡罗纳的关爱 ,领悟表达的丰富性、准确性,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美化自己善良的心灵。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学法 指导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家是怎样关心卡罗纳的。 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 以读为本,读议结合,探究性学习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个性修改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是最无私的,她给了我们无尽的爱。母爱是那潺潺的流水,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母爱是那熊熊的火炬,点燃了生命的希望。我们为拥有伟大的母爱而感到无比幸福!可是,有一位和我们年纪相仿的外国小朋友却永远地失去了母亲,失去了珍贵的母爱!他就是卡罗纳。(板书课题)让我们轻轻地呼唤他?让我们深情地呼唤他?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先请同学们读读导语,看看导语提示,打算自己怎样去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二、 再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 A、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B、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卡罗纳的不幸?C、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样做的,用横线标出有关的句子;D、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在旁边写上批注(用一个词或简短的话表达) 20

这节课我们就按这几个步骤去读懂课文,去感受另一种关爱之情。(可小组讨论) 四、归纳一下全文结构,说一说每部分个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老师叮嘱同学们热情地对待卡罗纳。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卡罗纳来到学校,老师和同学们安慰他。 第三部分(第6-8自然段):放学后,同学的母亲也给予他独特的关爱。 五、 学生自主探究课文,相互质疑,老师指导。 1、“屏息凝神”是什么意思?大家为什么要屏息凝神? 这是大家对卡罗纳一种无声的关爱,也是对他的尊重。 2、“我”是怎样表达对卡罗纳的关爱的? 一只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脸贴在他的耳朵上,劝他别哭。 3、“我”扑向母亲时,母亲为什么把“我”推开了? 因为卡罗纳也在旁边,母亲怕卡罗纳看到我们母子亲热,勾起他的伤心,所以推开了。 4、“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我”悟到了什么?是怎样做的? 突然一下子明白过来,不能伤卡罗纳的心。“我”没拉母亲的手,拉起卡罗纳的手,和他一块回家去。 六、 课文通过写卡罗纳失去母亲,大家纷纷给予不同关爱的故事,表达了理解他人、关爱他人的思想。 板书设计: 23、卡罗纳 老师 卡 “我” 关爱 罗 同学们 ! 纳 母亲 21

教学反思 教研组教师意见 (四)年级(语文)学科集体备课

备课组长签字: 学校教务处签字: 时间 课题 教学 内容 2016.10 主备教师 吴彦林 修改人员 24给予是快乐的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十四课略读课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 目标 2.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学法 指导 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 树立奉献意识,懂得为他人服务。 以读为本,情境教学法,探究性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22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说的是一个小男孩一心助人,还带动别人认识到助人为乐的道理。你们一定想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吧。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24 .给予是快乐的 读题目,读准字音 2、解释题意:“给予”这里是指能够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劳动,作出奉献。“给予是快乐的”就是助人为乐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在生字上注音,读准生字的音,特别注意读准其中的前后鼻音。 (2)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炫耀 圣诞节 羡慕 饶有兴趣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再读课文 课文写了保罗和小男孩的几次对话?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 (看车时、坐车出去时。) 在这两次对话过程中保罗和小男孩想得一样吗?保罗错在哪里。 在整个事情中,保罗懂得了什么? 四、探究学习,课文中重点讲了哪些内容呢? 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小弟弟。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1、先看保罗和小男孩在看车时的一段对话,你认为哪句话写出了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小弟弟? 23

“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读这句话,想什么意思。 请你说说小男孩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 板书:给予 保罗听了这句话为什么很吃惊? 读文中内容,知道保罗开始以为是小男孩希望有个能给予他新车的哥哥,可现在知道了他并不是想要一个能给予他新车的哥哥,而是想要有能力帮助别人,做一个能给予别人帮助的人,他的思想是多么的高尚啊,所以十分惊讶。 理解“不由自主” 这是保罗对小男孩由敬而生爱,所以想到了要带他坐车出去玩玩。 齐读课文第1到7节,读出保罗和小男孩看车时的一段对话,体会小男孩“一心希望给予别人快乐”的高尚的思想。 2、在乘车出去的路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从小男孩的哪句话中可以看出他想把欢乐给予他的小弟弟。 “弟弟,看那新车,是不是跟我刚才告诉你的一样?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你等着,有一天我也会送你一辆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一看圣诞节橱窗里那些好东西了!”读这句话,想想这句话的意思。 (1)小男孩在说这句话时心里在想什么? 要把快乐给予弟弟 (2)保罗在没听到这句话时,是怎样想的? 认为这个小男孩想在邻居面前炫耀一下:他是坐新车回家的 (3)听了这句话后保罗知道了什么? 他不是想要在邻居面前炫耀,而是要让他那脚有残疾的小弟弟看一看保罗的哥哥送给保罗的新车,并且告诉自己的弟弟,今后他也要送给弟弟一辆这样的新车,让他坐在新车里看圣诞节橱窗里的好东西。 (4)保罗知道了这个小男孩的想法,现在会怎么做呢? 24

读课文第12节,用笔圈出写保罗动作的词。下了车抱进了 (5)“接下去他们去了哪?”请大家发挥想象。 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小弟弟 小男孩 保罗 小弟弟是第一次这样乘车亲眼看到圣诞之夜的风光而难忘 小男孩是为让弟弟得到了一次意外的欢乐而难忘 保罗是由于感受到帮助别人的欢乐而难忘 保罗得到了一辆新车,遇到了一个小男孩。你认为什么更使他高兴?为什么? 因为他遇到了小男孩,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 五、学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 谁的话让你感动了。(小男孩) 那么你现在有什么话要对小男孩说呢?请大家准备一下,把你最想对小男孩说的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24、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的哥哥 送车 保罗 坐车 男孩 也送车 弟弟 教学反思 教研组教师意见 25

(四)年级(语文)学科集体备课

备课组长签字: 学校教务处签字: 时间 课题 教学 内容 2016.10 主备教师 吴彦林 修改人员 语文园地六 语文园地六 1、学会向别人表示感谢,能安慰别人。 教学 目标 2、能看图写一件由图想到的事,或是写一件生活中的真实的事。 3、学会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相结合的方法理解词语。 4、积累古诗《过故人庄》和成语故事《杏林春满》。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学法 指导 学《胜似亲人》看图作文。 恰当地表达感谢和安慰别人。 讲解法、 练习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感谢和安慰) 个性修改 课时目标: 1、感受人间真情,倡导助人为乐的社会风尚; 2、通过模拟现场场景,分角色对话,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感谢和安慰别人。 一、唤起真情,激情导入 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这一单元,我们围绕“爱”这个主题学习了几篇描写人间真情的课文。这节课,让我们也来26

化作爱的天使,来学会感谢,学会安慰! 模拟表演:

1、 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也许也有困难,得到过别人的帮助.请大家回忆一下: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你需要感谢的人? 你想对他说些什么感谢的话?同桌互相合作,摹拟一下当时的情景,互相说说.

2、 每个孩子应该感谢父母,感谢父母,哪怕是一个细微的动作,一句不经意的话,或者是一个眼神,应该说都是对父母最大的安慰。我们对自己的父母也要有献出爱心的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话题——“感谢和安慰”|请你们大声说出来! 下面,老师要请同学上台把感谢的过程向大家展示一下. 刚才几位同学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帮助过的人的感谢.我们感谢的方式可以用掌声表示,可以用语言表示。我们的掌声是热烈的,发自内心的,我们的话语也是真心实意的,所以我们在感谢别人时,话语要做到真心实意,是发自我们的内心.

第二课时 ( 看图习作:胜似亲人)

教学目标:

1、观察插图,理解图意,引起合理想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2、组织语言,尝试表达所想所感,习作内容具体,句子通顺。 3、感受情感表达的方法,受到互帮互助的人际常情教育。 一、导入,渗透写作知识。 1、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片。【出示图片】图上画了些什么? 2、学生交流。 3、渗透写作知识:

一位小朋友根据这幅图还写了一篇文章,就是看图写话。【出示

27

范文】

谁愿意把这篇文章读一读?

想一想:1、文章写了什么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

2、作者描绘的哪些是图上看到的?还有哪些是图上看不见的? 二、审题

1、出示写作要求:。

2、这次作文类型是什么?题材是什么?有什么要求? 三、看图想象,激活画面 1、指导看图:【出示:图片】

你看到了什么人?给小姑娘取一个你喜欢的名字吧。 小姑娘与老奶奶是什么关系呢?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2、理解题目:【出示:题目】

“胜”的意思是什么?“胜似亲人”呢?(就是不是亲人,却比亲人还亲。) 3、理解图意:

仔细观察画面:老奶奶正在干什么?老奶奶为什么要搂抱、抚摸小姑娘呢?请仔细观察画面,好好想一想:小姑娘是怎样帮助老奶奶洗衣服的呢?老奶奶又是怎么感谢她的呢?请你再次看图,仔细想一想,把小姑娘洗衣服的过程想清楚,然后跟小组里的同学讨论一下。

4、提出要求,试写片段:

同学们都能根据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小姑娘帮助老奶奶洗衣服的过程想得很具体。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不能让每位同学将自己的想法,在这里一一交流,那么赶紧把它写下来吧! 下面请拿出笔和作文纸,写一写小姑娘帮老奶奶洗衣服的过程。写的时候要注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注意人物的动作,表情,对话描写。赶快动笔吧,看谁写的又快又好! 5、片段讲评:

28

赶快来看一下这位同学写了些什么!(注意起因、经过、人物的动作、表情、对话有没有写清楚。) 生评,提修改建议,师评。 五、快乐任务: 老师让你们回去把这篇故事完成好,有信心吗? 板书设计: 1.有顺序观察 胜似亲人 : 2.动作、表情和对话写写具体 3.图前想象与图后想象 范文:《胜似亲人》 在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位苗族的老奶奶。她白发苍苍,满脸的皱纹。她还有一个儿子,因为外出打工,所以常年不在家里。老奶奶一个人过着无依无靠的日子。老奶奶隔壁是一家汉族。这个汉族家庭里有一位可爱的小姑娘,名叫冉冉。在老奶奶有困难的时候,冉冉就过去帮助她。还经常陪老奶奶聊天,帮老奶奶排除孤独。在一个阳光普照、春光明媚日子里,冉冉又去看望老奶奶了。她一进门,发现屋里没有人,想老奶奶应该是出去散步了。这时,她忽然看见了一个大桶子。走进一看桶子里装满了脏兮兮的衣物。她便穿起围裙,找了一把椅子坐下。然后拎起衣服,不停地搓洗着。不多一会儿,衣服就洗完了。她又把湿润的衣服一件一件地晾起来。这时,老奶奶回来了。她看见冉冉正吃力地晾着衣服,满头大汗,把她自己的衣服都给弄湿了,就急忙走过去对冉冉说:“孩子,你别晾了,让我来晾吧!”冉冉回头一看,原来是老奶奶回来了。她微笑着对老奶奶说道:“奶奶,我帮您晾就行了。您赶紧坐吧。”说完,冉冉拿了一把椅子给老奶奶坐下,又继续晾起衣服来了。很快衣服就晾完了。老奶奶站了起29

来,心疼地对她说:“辛苦你了,孩子。”说完,就将冉冉搂在了怀里。冉冉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抿着嘴笑起来。老奶奶继续说着;“我虽没有亲人,可有你照顾着我,我感到很开心,很幸福!你真是比我的亲孙女还亲呀!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课时目标:本节课继续习 一、开心点评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写了一件真实的事,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具体,而且自己的感受,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同学们继续修改习作。 二、 实践练习 学生进行习作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三、指导修改 1、事情经过是否清楚具体 2、语句是否通顺 3、纠正错别字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教学目标: 1、学习“我的发现”——学会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意思。 2、积累古诗。 3、阅读成语故事,了解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知道“杏林春满”的典故。 一、自读“我的发现” 1、读学习伙伴的话。你发现了吗?发现了什么? 2.小组内展示,再个性展示。 3.总结: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理解词语,但要了解这个词语的具30

体含义还应该把它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去,即联系上下文理解。 4、延伸拓展。 让学生再说几个字进行练习。 二、学习日积月累 (1)读古诗,自读──指名读──齐读(小组齐读) (2)说说诗句大意,想象画面。 (3)自读尝试背诵。 (4)、在小组里检查背诵;进行背诵竞赛。 三、成语故事。 1、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个故事。 2、读题、解题、字词质疑。 3、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和老师听听。 4、谁来说说“杏林春满”“誉满杏林”的意思?——人们用“杏林”称颂医生,用“杏林春满”或“誉满杏林”等成语来赞扬医生的高明医术和高尚医德。 5、你还能说出几个关于成语的来历的故事吗? 四、知识拓展延伸 1、学生练习讲个成语故事。 2、鼓励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别的成语故事,课后还可以去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 3、比赛课外积累的古诗词或自己仿写的小诗。 教学反思

3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ve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