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学校内部管理制度666666666666

更新时间:2024-03-17 18: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景洪市第三中学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第六篇教育科研管理篇

景洪市第三中学“青蓝”工程考核验收评估表

(师傅用)

考核 项目 听课 考核内容与指标 听课节数,不少于 16节, 考核标准 低于13节,视为不合格,达 到25节以上,视为优秀。 考核形式 斉阅听课记录 本 评定等次 对徒 弟教 对徙弟教学常规情 况学常 规抽 抽查登记不少于 10杳登 记本 次。 “五 个“~,, ①每周指导徒弟上 汇完成 情况: 报课1节: 少于10次记录的,为查阅 登记不合格; 满10次的,本 为合格;达20次 以上的,为优秀。 查阅无的,视为不合格;按要 求完成,视为合格,完成质量 较好的,视为优秀。 同上 同上 査阅指导记录 本 ②每月指导徒弟上 验收课1节: ③每学期指导徒弟 写出一篇高质量的 教学反思; ④每周为徒弟上一 节示范课; ⑤写一篇关于做好 靑年教师业务培养 的专题总结: 拜师学习笔记记 录,至少在10次以 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査阅教案 査阅材料 未达到要求次数的,视查阅记录为不合 格;完成10本 次,视为合格: 超过10次且完成质量较好 的,视为优秀。 综合评定等次 考核小组综合评定结论

注:1、考核等效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

2、评定等次合格率在85。4及以上’综合评定结论为\合格”:低于85饭苕 综合评定结论为“不合格”;评定等次优秀率达80者,综合评定结论“优秀”。

“校长负责制”——我国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由校长主持的、人数不多的、有威信的校务委员会,作为审议机构”,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进一步指出:“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自此,“校长负责制”在我国中小学得到了广泛的推行,并收到了一定的管理 成效。从理论上讲,“校长负责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校长全面负责。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应按有关规定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并代表政府承担管理学校的全部责任。校长对学校的各项工作,包括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应当全面负责。与中小学校长的职务和责任相一致的是校长应该拥有相应的权力,我国中小学校长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办学自主权:决策权、指挥权、人事权、财 经权等。

2、党组织保证监督。实行校长负责制,党组织的职能由过去的直接领导转变为对学校工作的保证监督,也即保证监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学校的贯彻落实,保证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保证学校的各项任务能够顺利完成。

3、教职工民主管理。校长对学校工作的统一领导,是建立在民主管理和科学管理的基础之上的,发挥教职工民主管理作用是校长负责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学校应该建立和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教代会的职责是代表全体教职员工对学校各项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设,对学校工作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充分发挥教职工的主人翁作用。 由此可见,我国的“校长负责制”是由校长、学校党组织和数职工代表大会共同组成的“三位一体”结构,其中,校长对学校的工作有决策权和指挥权;学校党组织对学校行政工作进行监督,并保证学校的办学方向;教职工代表大会对学校工作进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但是“校长负责制”在某些方面,如校长权力过于集中,教职工代表大会未明确授权参与何种决策,社会组织及学生家长更无权过问学校内部管理事务等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说明实行“校长负责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但还有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因此,我们要借鉴吸收国外的经验尤其是“校本管理”的经验来逐步完善“校长负责制”。 三、比较与借鉴:“校本管理”的启示

“校本管理”与“校长负责制”都是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其实质是对过去上级教育行政机构对学校实施过多“外控”管理的一种矫正。通过权力的下放;学校拥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从而能够根据本校实际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快速的处理,高了学校的管理效率。这正是他们改革的目的所在,也是二者的共同之处。但在具体做法上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比如:在“校本管理”中,权力下放至由校长、教师、社区人士、家长及学生组成的学校董事会或学校理事会手里,由他们来管理学校的各项事务;而在“校长负责制”中,学校的权力掌握在校长手中,由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各项工作,等等。正是由于存在这些差异,我们才能从“校本管理”中得到启示,以此来改进“校长负责制”。 1、吸引并鼓励社区人士、家长及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相互配合。在学校与社会联系越来越密切的今天,家长和社区不仅是教育服务的资助者和接受者,而且应当是共同负责学校事务的伙伴。这种新角色要求校长和教师对家长和社区成员的态度和行为发生显著的变化。学校必须对社区更加开放,接受社区的关注、支持和监督。然而我们目前做得还不够;学校管理者把管理学校看作是学校内部的事务,社区人士及家长没有必要也没有权力过问学校的事务,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也就更难对学校的事务发表自己的看法了。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借鉴“校本管理”的做法,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此外还要吸引、鼓励社区人土、家长及学生参与学校事务的管理,保证学校作出比较民主、质量较高的决策,并使其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 2、“校长负责制”改革要与学生学习结果的改善联系起来

从严格意义上说,教育改革、教育管理改革是一个价值中立的概念。它仅强调变革的事实或变革的主观愿望、并不涉及价值判断。因此,教育改革、教育管理改革并不等同于教育进步、教育管理进步。只有当教育改革被证明给教育事业带来了积极的变化时,教育改革才能体现其进步的意义。[5]校本管理将。改善学生学习结果”与其结合起来,值得我们借鉴。推而广之,这种校本管理的改革必须与学生的学习结果相联结的基本思想也适用于教育改革和教育管理改革的方方面面。任何一项教育管理改革如果最终不能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话,那么它就不是一项富有成效的改革,“校长负责制”也是如此。因此,每一个管理者都应该明确:实施“校长负责制”的直接目的是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才是其最终目的。 3、校长要有明确的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指校长对治理学校的总的看法和基本信念。在我国,大多数中小学校长只是上级制定的各种各样政策与法规的贯彻执行者,很少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在其领导下的学校往往是千篇一律,没有特色;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这说明了校长的办学理念在学校的发展以及学校能否办出特色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拥有明确的办学理念,校长才能使自己和整个学校的行为表现出目的性和整体性,学校才不会成为上级数育政策的“试验田”;只有拥有明确的办学理念,校长才有可能根据学校的实际,设计一个远景目标和蓝图规划,并引导学校的所有成员为这目标奋斗,最终实现目标,使其成为一所有特色的学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vd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