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课上习题
更新时间:2024-04-19 17:5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毛概课上可以提的问题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单项选择题
1.1937年,毛泽东对党的思想路线作出了系统的哲学论证,主要著作是( )
A.《实践论》和《矛盾论》 B.《实践论》和《改造我们的学习》
C.《矛盾论》和《改造我们的学习》 D.《反对本本主义》和《实践论》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的标志是党的( )
A.六届六中全会 B.七届二中全会 C.十二大 D.七大
3.标志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正式重新确立的会议,是党的( )
A.十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二大 D.七大
4.邓小平领导全党重新确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讲话是( )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5.邓小平认为,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首先必须( )
A.解放思想 B.改革开放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6.江泽民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7.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8.1941年,毛泽东在( )中明确地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
A.《实践论》 B.《矛盾论》 C.《反对本本主义》 D.《改造我们的学习》 9.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 )
A.前提和基础 B.根本途径和方法 C.验证条件和目的 D.实质和核心 10.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1.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的是( )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13.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是( )
A.实事求是 B.与时俱进 C.破除习惯势力和主观主义偏见的束缚 D.求实创新 14.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是( )
A.勇于创新 B.与时俱进 C.解放思想 D.求实创新
15.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 ) A.改革B.发展 C.革命 D.创新
16.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处于先导地位的是( )
A.科技创新 B.制度创新 C.文化创新 D.理论创新
17.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 )
A.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C.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D.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18.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 )
A.实践创新 B.制度创新 C.体制创新 D.文化创新
19.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 )
A.走自己的路 B.学习别人的经验C.大胆设想D.艰苦奋斗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主要是( )
A.特别强调解放思想的极端重要性 B.强调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 C.科学地概括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 D.强调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2.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3.从党的十二开始,《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 )
A.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前提和基础 B.理论联系实际是根本途径和方法
C.实事求是是实质和核心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验证条件和目的
5.实事求是是( )
A.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B.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D.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 6.解放思想是( )
A.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 B.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
C.达到实事求是的目的和归宿 D.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7.江泽民指出,创新是( )
A.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B.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
C.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 D.一个人自立于社会的根本
8.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的“我们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是( )
A.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B.走自己道路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三、概念题
1.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
【参考答案】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其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四、简答题
1.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参考答案】(1)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归宿和标准。(2)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
2.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参考答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3.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参考答案】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
【参考答案】(1)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通过理论创新为各个方面的创新提供指导。(2)在理论创新问题上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3)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4)理论创新必须建立在求实的基础上。
五、论述题
1.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 【参考答案】(1)毛泽东在1929年6月写的一封信中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1930年5月,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2)1937年,毛泽东《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1938年,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借用我国古代成语“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3)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从思想路线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2.邓小平、江泽民和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党的思想路线有哪些贡献?
【参考答案】(1)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以这一讲话精神为指导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邓小平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认为,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首先必须解放思想,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他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概括。
(3)江泽民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他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他明确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4)2004年1月,胡锦涛在一次讲话中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2007年10月,他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六、材料分析题
1.材料Ⅰ: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怎样纠正这种本本主义?只有向实际情况调查。——《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11~112页。
材料Ⅱ: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3页。
材料Ⅲ: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党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载2002年6月1日《人民日报》。
根据材料请回答问题:
(l)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如何形成、重新确立和丰富发展的?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参考答案】(l) 第一,毛泽东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在1929年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他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中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1938年,他借用我国古代成语“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此后,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第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80年,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概括。
江泽民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他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品质是与时俱进;他明确地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胡锦涛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参考答案】(2) 第一,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第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其目的与归宿都是实事求是。第三,党的思想路线四句话内容,既一脉相承、又体现结合实践发展的时代特征。
2.材料: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刘伯承同志经常讲一句四川话:“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是说的打仗。我们之所以能够打败蒋介石,就是不讲老规矩,不按老路子打,一切看情况,打赢算数。现在要恢复农业生产,也要看情况,就是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用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323页。
根据材料请回答:
(1)这段话表现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2)如何理解这种思想? 【参考答案】(l) 这段话表现了邓小平实事求是的思想。
【参考答案】(2)实事求是的思想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书本出发,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必须是能经受实践检验的方法;实践的检验包括了生产实践的检验和生产实践的主体的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能够指导实践的新思想如果不符合旧的理论,就应该突破旧理论,使新思想合法化。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是()
A.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殖民地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2.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B.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
A.革命性与反动性B.革命性与妥协性C.进步性与落后性D.民主性与独裁性 4.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
A.农民问题B.资本家问题C.地主问题D.工人问题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
A.资本主义 B.社会主义 C.民主主义 D.民族主义
6.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
A.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 B.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 C.革命的前途不同 D.革命的对象不同 7.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是()
A.农民阶级 B.小资产阶级 C.工人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8.毛泽东最早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著作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 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9.“因为中国资产阶级根本上与剥削农民的豪绅地主相联结混合,中国革命要推翻豪绅地主阶级,便不能不同时推翻资产阶级。”这一观点的主要错误是()
A.忽视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必要性
B.不承认中国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区别 C.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D.未能区别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部分
10.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是()
A.文艺为人民服务 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11.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
A.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B.议会制 C.委员会制 D.政治协商制 12.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
A.合法斗争 B.秘密斗争 C.武装斗争 D.经济斗争 13.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是()
A.无产阶级领导权 B.工农联盟
C.工农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D.制定正确的政治纲领
14.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权问题上有着深刻认识,党认为实现对革命的领导权的关键是()
A.动员全民开展武装斗争 B.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 C.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D.扩大革命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15.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作了集中的概括的文章是()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井冈山的斗争》 D.《反对本本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根本任务是()
A.反对帝国主义 B.反对封建主义 C.反对官僚资本主义 D.反对资本主义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
A.民族资产阶级 B.帝国主义C.买办资产阶级D.封建主义 4.中国无产阶级的特殊优点是()
A.分布集中,容易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 B.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 C.深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压迫 D.开始走上革命的舞台,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6.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保护民族工商业
C.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D.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7.毛泽东强调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其基本内涵和要求是()
A.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 B.有中华民族自己的形式,是革命的民族文化
C.反对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反对全盘西化与教条主义 D.为广大工农劳苦大众服务
8.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上,党内存在的错误倾向有()
A.“二次革命论” B.“一次革命论”
C.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D.二者的性质不同
9.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有()
A.土地革命 B.统一战线 C.武装斗争 D.党的建设 10.新民主主义革命是()
A.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 B.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
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革命 D.以民主主义为指导思想的革命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没有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没有两次国共合作的实践,就没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没有建立和巩固农村根据地的实践,就不会有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没有革命战争的实践,就不会有建立人民军队和关于军事战略的理论;没有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实践,就不会有党的建设的理论。
2.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l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3.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3)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和大众的文化。
4.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参考答案】:(1)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2)三个法宝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人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四、论述题
1.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然性以及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此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参考答案】:(1)客观依据: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无民主,外无独立,没有和平、合法的斗争形式可以利用,中国革命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并长期占领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2)可能性: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客观条件;大革命的影响和中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两个客观原因和条件;而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
(3)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4)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它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中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2.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参考答案】:(1)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2)中国无产(工人)阶级具有坚强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容易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并且在开始走上革命的舞台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
(3)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实现领导权,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是坚持领导权的基本策略;建立和发展人民的革命武装力量,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3.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参考答案】:农民既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又是中国军队的来源,农村则是中国革命的重心。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其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五、材料分析题
材料Ⅰ:无产阶级也明明知道此种民主革命的成功诚然是资产阶级的胜利,然而幼稚的无产阶级目前只有在此胜利的奋斗中才有获得若干自由及扩大自己能力之机会??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及进行的正轨应该是: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陈独秀文章选编》(中),三联书店1984年版(下引此书,版本均同)。
材料Ⅱ:人类经济政治大改造的革命有二种:一是宗法封建社会崩坏时,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国民革命的性质虽然是资产阶级的革命,他的胜利虽然是资产阶级的胜利,然而革命运动中的形式及要求只是一个国民革命,这种特殊形式的革命,本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政治及经济状况所自然演成的。??无产阶级客观的力量是随着资产阶级之发达而发达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产阶级既然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革命势力,无产阶级便是不用说了。——《陈独秀文章选编》(中)
材料Ⅲ:怎样才能更加巩固和扩大国共两党的亲密合作呢?一方面,须要将有关两党合作的各种基本问题解释得清楚明白;另一方面,须要采取许多巩固和扩大两党合作的具体办法。??但是,在两党方面的确都还有少数人不清楚了解两党合作的许多基本问题。??第一,他们不清楚了解今天两党合作的主要原因和主要目的??因此,他们有时忘记了抗日是目前民族统一战线的最主要的共同纲领,于是忘记了以抗日与否来划分友敌的最主要标准,于是忽略了“凡抗日者皆吾友,降日者皆吾敌”的简单真理,于是忽略了“抗日高于一切,一切服从抗日”的言行准则,因为有时把其他问题与抗日问题并列或对立,以致模糊于今天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目标,有时甚至把抗日问题看得比其他问题为次要,以致引起抗日民族一战线营垒中的许多不应有的摩擦和裂痕。——王明:《挽救时局的关键》,载1937年12月27日《长江日报》。
材料Ⅳ:综上所述,可知一切匀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资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3~11页。
材料Ⅴ: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中国共产党就是依照苏联共产党的榜样建立起来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356~1359页。
根据材、料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陈独秀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所犯的错误。 (2)参照材料三,评价王明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认识。 (3)综合上述材料,阐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参考答案】:(1)反映了陈独秀在中国革命的性质和领导权问题上的错误观点,即“二次革命论”。陈独秀忽视了国内外历史条件的变化,过高地估计了资产阶级及其政党国民党的作用,贬低了无产阶级的力量和作用。他认为,国民革命应由资产阶级来领导,其前途是“资产阶级的胜利”,无产阶级只能获得若干自由和扩大自己能力的机会,从而放弃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这是导致他犯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的主要原因之一。
(2)从引文中可以看出,王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主张的“抗日高于一切,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观点是错误的。王明在强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时,抹杀了统一战线中不同党派和政治集团的阶级差别,否认统一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3)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最根本的区别之一,也是中国民主革命成败的关键;而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上,必须反对“左”的和右的两种错误倾向,这两种错误倾向都会葬送无产阶级领导权;坚持和把握无产阶级领导权,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统一战线,这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一个关键;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实行独立自主、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是保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基本策略;建立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坚强支柱;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己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
A.资本主义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
A.过渡性社会 B.独立性社会 C.半独立社会 D.可有可无社会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
A.资本主义 B.社会主义 C.民主主义 D.民族主义
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政策是()
A.经销代销 B.和平赎买 C.统购包销 D.加工订货
6.在党的八大上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实行“三大主体,三大补充”设想的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陈云 7.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的经济成分有()
A.四种 B.五种 C.六种 D.七种
8.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
A.多面性的阶级 B.三面性的阶级 C.两面性的阶级 D.单面性的阶级 9.从1949年到1952年经过三年时间,党领导人民完成了()
A.民主革命任务 B.抗美援朝任务 C.打倒地主任务 D.恢复国民经济任务 10.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
A.一化全改 B.一化四改 C.一化三改 D.一化两改
11.近代中国的历史证明,如果搞资本主义我国只能成为帝国主义的()
A.邻居 B.同伙 C.帮凶 D.附庸
12.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充分考虑了具有实现的()
A.四种可能性 B.五种可能性 C.六种可能性 D.七种可能性 二、多项选择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
A.没收官僚资本 B.没收地主的土地 C.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 D.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与新民主主义社会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是()
A.大资产阶级 B.工人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主要的是三种,分别是()
A.社会主义经济 B.农民家庭经济 C.资本主义经济 D.个体经济 4.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
A.在所有方面居于领导地位 B.在经济方面居于领导地位 C.在政治方面居于领导地位 D.在军事方面居于领导地位
5.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充分考虑了具有实现可能性的条件包括()
A.相对强大的国营经济 B.广大农民走合作道路的要求
C.新出现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D.有利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国际形势 6.党在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坚持的方针是()
A.积极领导 B.适当包办 C.稳步前进 D.放手发动 7.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步骤是()
A.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B.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C.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8.1955年夏季以后,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有()
A.要求过急 B.工作过粗 C.改变过快 D.形式过于简单划一
9.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它()
A.是中国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B.使中国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
C.将中国变成享有主权的独立国家 D.将中国变成除台湾等岛屿外实现统一的国家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参考答案】:(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2)新民主主义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因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腐朽旧政权被推翻以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还不能够马上建立起来,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政权需要对旧的生产关系进行一番改造,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就是过渡时期。
另一种(老师课件上的)
(1).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来看: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在新民主主义经济中,主要经济成分是三种:???
(2).从与新民主主义经济成分相联系的阶级力量和社会主要矛盾来看: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它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因此,这三种基本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随着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逐渐成为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我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一个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它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及其内在关系是什么?
【参考答案】: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改造。这条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3.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时所考虑的各方面有利条件是什么?(可能性)
【参考答案】: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广大农民具有走互相合作道路的要求;第三,党和国家在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4.适合国情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是什么?
【参考答案】: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为公有制。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四、论述题
1.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参考答案】: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生产力发展,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胜利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三,用和平的方法进行改造,正确解决了实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矛盾问题。
2.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参考答案】:(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2)对手工业的改造: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从供销合作入
手,逐步发展到走生产合作的道路。(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3.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参考答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世界性的伟大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五、材料分析题
材料:我国过渡时期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呢?
第一,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工业落后的国家。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发展社会主义的工业,首先是重工业,使我们的国家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而这是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的。
第二,在我们的国家里,工人阶级的同盟者不但有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而且有民族资产阶级。因此,为了改造旧经济,不但对于农业和手工业需要采取和平改造的方法,而且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也要采取和平改造的方法,而这就需要逐步进行,需要时间。
——《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05-206页。 根据材料请回答: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比较长的历史时期?
(2)为什么我党可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改造的方针并能够取得成功?
【参考答案】:(1)新民主主义社会作为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它要完成的历史任务既是艰巨的,也是复杂的。首先,要完成恢复国民经济工业化的起码的物质基础的任务;其次,并在此基础上快速发展生产力,以奠定社会主义要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完成如此繁杂的任务,必须要用相当长的时间。
(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具有一定革命性,成为无产阶级的同盟军,与我们党结成了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既有剥削工人阶级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民族资产阶级在强大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导下,我党完全有条件实行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和平改造,并取得成功。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
A.“第一次结合”B.“第二次结合”C.“第三次结合” D.“第四次结合”
2.1956年4月,毛泽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表了一篇重要讲话,这篇讲话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深刻论述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这篇讲话是()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十大关系》
C.《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D.《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3.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强调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是毛泽东()的讲话。
A.《论十大关系》 B.《同文艺界代表的谈话》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限期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讨论和执行情况报告中央》
4.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是()
A.刘少奇 B.毛泽东 C.陈云 D.周恩来
5.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A.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进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6.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B.发展才是硬道理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7.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断是指()
A.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
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B.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9.社会主义制度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是()
A.具有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B.社会成员共同富裕
C.推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 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10.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保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 11.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A.改革 B.发展 C.依法治国 D.以德治国
1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的将是科技力量的竞争,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
A.人才的竞争 B.经济实力的竞争 C.军事实力的竞争 D.政治实力的竞争
13.关于科学技术在建设社会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邓小平提出的精辟论断是()
A.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D.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14.关于科学技术在建设社会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江泽民提出的精辟论断是()
A.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科学技术是先进生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D.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 二、多项选择题
1.在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设想,主要点包括“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它们是()
A.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私营经济为补充 B.以国家与集体经营为主体,以个体经营为补充 C.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以自由生产为补充 D.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自由市场为补充 2.邓小平指出,建设社会主义()
A.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C.没有固定的模式 D.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3.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邓小平回答和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课题意味着()
A.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B.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C.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D.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开展大规模、有计划的扶贫工作,农村贫困人口逐年减少。这一工作表明,消除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
A.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 B.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C.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D.我国最基本的人权——生存权的解决 5.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体现了()
A.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C.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统一D.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6.实现共同富裕是()
A.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B.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C.社会主义本质内容 D.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因为发展生产力是()
A.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B.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 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 8.发展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因为()
A.发展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 B.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C.发展是实现民富国强的要求 D.发展决定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9.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阐述了一系列重要思想,主要有()
A.关于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思想 B.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 C.关于发展是硬道理的论断 D.关于“三个有利于”的思想 10.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看它是否有利于()
A.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参考答案】: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2.为什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参考答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新世纪的历史使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要靠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靠发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要靠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要靠发展;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坚定对社会主义和祖国未来前途的信念和信心,最终也要靠发展。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参考答案】:第一,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着首要的变革作用。第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第三,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科学化、现代化。
4.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科教兴国战略的含义: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人才强国战略的含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四、论述题
1.试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任务的提出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开始思考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提出了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历史任务。
(2)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考,是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的经验教训和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相联系的。
(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主要有《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基础。
2.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
【参考答案】:(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第一,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2)邓小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3.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参考答案】:(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3)中国共产党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
(4)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改革,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在我国形成发达的生产力。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五、材料分析题 材料Ⅰ:
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我们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3页。 材料Ⅱ: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着种种矛盾,阶级矛盾由于国际国内因素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
——《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15~16页。 根据材料请回答:
2.简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参考答案】: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与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相辅相成;依法治国是完善党的领导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途径和法制保证。
3.为什么说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参考答案】:性质相同,作用职能相同,历史使命相同。
4.简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色。
【参考答案】:第一,从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和专政的对象来看,它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第二,从政权组织形式上看,人民民主专政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三,从概念的表述上看,人民民主专政符合我国国情,有它突出的优点。
5.我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参考答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它是根据中国的国情决定的,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发展要求。第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第二,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第三,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
6.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针和原则是什么?
【参考答案】:第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第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绝对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
四、论述题
1.实行依法治国的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第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第三,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第四,依法治国是国一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实行依法治国的直接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参考答案】:第一,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第二,加强执法、司法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第三,加强普法教育,增强全民法律意识。
3.为什么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参考答案】:第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第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要求;第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第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第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适应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
五、材料分析题
材料Ⅰ:只有这个制度,才既能表现广泛的民主,使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高度的权力;又能集中处理国事,使各级政府能集中地处理被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所委托的一切事务,并保障人民的一切必要的民主活动。——《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57页。
材料Ⅱ:我们实行的就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这最符合中国实际。如果政策正确,方向正确,这种体制益处很大,很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避免很多牵拉。——《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20页。
材料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05页。
材料Ⅳ:全党同志都要增强民主集中制的观念,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提高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本领,努力掌握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领导艺术、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把坚持党的领导同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尊重客观规律有机地统一起来。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从制度体系上保证民主集中制的正确执行。坚决抵制西方多党制和三权鼎立等政治模式的影响。坚决克服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个人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现象。——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2001年7月2日《人民日报》。
根据材料请回答:
(1)为什么在社会主义中国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模式? (2)我国应该怎样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参考答案】:(1)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之所以不适合中国国情,其原因在于:第一,中国不存在三权分立和多党制的经济基础。第二,中国也不存在实行三权分立和多党制的历史前提。所以,中国绝不能采用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2)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绝对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健全民主制度;完善法律制度;完善司法体制机制;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服务型政府;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制约和监督体系;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单项选择题
1.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是()
A.十三届四中全会 B.十六大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六届六中全会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
A.社会稳定 B.社会富裕 C.社会和谐 D.社会发展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A.是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之后的又一个奋斗目标 B.与小康社会没有必然的联系
C.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 D.是小康社会建设中提出的一个口号
4.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是党的()
A.十六届三中全会 B.十六届四中全会 C.十六届五中全会 D.十六届六中全会 5.()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A.就业 B.分配机制 C.教育 D.社会保障体系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以人为本 B.改革开放 C.民主法治 D.科学发展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
A.以人为本 B.改革开放 C.民主法治 D.科学发展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
A.以人为本 B.改革开放 C.民主法治 D.科学发展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
A.以人为本 B.改革开放 C.民主法治 D.科学发展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
A.以人为本 B.改革开放 C.民主法治 D.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1.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A.公平正义 B.诚信友爱 C.民主法治 D.充满活力 2.从一般意义上讲,和谐社会就是()
A.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C.没有矛盾的社会 D.生产力水平很高的社会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原则是()
A.以人为本 B.科学发展 C.改革开放 D.民主法治 4.构建“四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总体格局包括()
A.物质文明 B.政治文明 C.和谐社会 D.生态文明 5.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要()
A.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B.把握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关系 C.坚持科学发展 D.坚持改革开放
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中六个方面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
A.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B.活力与秩序的统一 C.科学与人文的统一 D.人与自然的统一
7.在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此要()
A.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B.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 C.优化教育结构 D.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8.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有利于()
A.更加全面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B.更加全面地体现党的奋斗目标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C.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9.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要做到()
A.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B.把解决住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 C.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D.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三、简答题
1.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参考答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一是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二是要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三是要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1)理论意义。这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执政理论的升华。
(2)实践意义。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这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的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3.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举措。
【参考答案】:(1)目标: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权利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2)主要举措: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四、论述题
1.如何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参答案】:(1)重要性:第一,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第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第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2)有利条件:第一,政治保证,如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二,物质保证,如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第三,在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为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四,思想文化保证,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参考答案】:(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3.试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1)指导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
(2)基本原则:第一,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第三,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第五,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这六条原则,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包含丰富的内涵,深刻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五、材料分析题
材料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第695页。
材料Ⅱ:要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并用来指导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要加强对我国历史上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按照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要求,努力做到古为今用。要注意研究国外社会建设理论,借鉴其积极成果。要通过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深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规律性认识,使我们关于新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更加完备,使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工作更加富有成效。——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载2005年2月23日《人民日报》。
根据材料请回答:
如何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参考答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
(1)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
(2)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要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一、单项选择题
1.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起初是为了解决()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港澳问题 D.台湾问题 2. “一国两制”构想的哲学依据是()
A.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C.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 D.马克思主义的和平共处原则 3.实行“一国两制”的基础是()
A.以大陆为主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坚持和平共处原则 C.坚持不使用武力原则 D.坚持高度自治 4. “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A.一个中国 B.港澳台实行高度自治
C.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D.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5.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行政长官是由()
A.中央人民政府委派的 B.香港当地选举产生的
C.香港当地人协商产生的 D.香港人选举产生并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的 6.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修改权属于()
A.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 B.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A.1978 B.1979 C.1981 D.1986
8.第一次提出大陆、台湾实行“三通”建议的是()
A.《告台湾同胞书》 B.《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C.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D.《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9.()年,叶剑英发表了《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A.1918 B.1979 C.1981 D.1982 10.“三通”是指()
A.通商、通航、通邮 B.通信、通邮、通航 C.通话、通邮、通航 D.通商、通航、通信 二、多项选择题
l.“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民主自治权利,包括()
A.行政管理权、立法权和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B.单独财政预算,中央政府不征税
C.中央政府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内部事务
D.特别行政区人民的各种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2.“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包括()
A.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B.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C.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D.保持香港、澳门、台湾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 3.“一国两制”中,两种制度的关系是()
A.长期共存 B.和平共处 C.相互排斥 D.共同发展 4.台湾问题是()
A.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 B.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问题 C.中国的内政问题 D.应由中国人自己解决的问题
5.香港回归祖国是永载史册的民族盛事,其重大意义是标志着()
A.中国人民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国耻 B.“一国两制”构想获得巨大成功 C.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D.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6.英国殖民主义侵占香港所依据的三个旧条约是()
A.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 B.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
C.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条约》 D.1895年《马关条约》
7.香港回归祖国后,中国政府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执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针,保持香港的几个“不变”,即香港原有的()
A.社会、经济制度不变 B.生活方式不变 C.法律基本不变 D.外交事务和防务不变 8.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坚决反对()
A.“一中一台” B.“两个中国” C.“外国插手” D.“台湾独立” 9.在台湾统一问题上,我国政府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因为()
A.在统一的问题上始终存在着和平方式与非和平方式两种可能性
B.能否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并不完全取决于我们一方,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更有利于和平统一 C.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
D.针对台独势力搞台湾独立的阴谋
10.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两岸“达成和平协议”的建议。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主张是()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决不动摇 B.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C.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D.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三、简答题
l.“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1)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2)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2.简述“一纲四目”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一纲”: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台湾统一于祖国后,除外交上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台湾所有军政及经济建设一切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政府拨付;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侯条件成熟,并尊重蒋之意见,协商决定后进行;双方互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
3.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怎样发展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
【参考答案】:(1)明确提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坚定地维护一个中国原则。(2)在坚持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基础上,提出“文攻武备”的总方略。(3)首次提出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创造性地发展了关于两岸谈判的主张。(4)将做好台湾人民工作提升到“完成祖国统一的重要基础”的战略高度,努力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5)指出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6)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阐述了解决台湾问题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强调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强综合国力。
4.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怎样发展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
【参考答案】:(1)明确提出反对和遏制“台独”是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2)提出两岸关系现状的定义,丰富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3)提出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4)强调和平统一工作也要体现以民为本、为民谋利。(5)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法律化。
5.“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成功实践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参考答案】:香港、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彻底结束了殖民主义在港澳的统治,是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性贡献,对台湾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充分说明了“一国两制”构想是正确的、可行的。
四、论述题
1.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参考答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第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第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第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参考答案】:20世纪70年代,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科学构想。
(1)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行统一大业”代替“解放台湾”。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标志着我们党对台方针政策的重大转变。
(2)1981年9月,“叶九条”进一步阐明了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1982年1月,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3)1983年6月,“邓六条”的提出,使“一国两制”构想更加系统化。
(4)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1)内容: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
(2)意义: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既体现了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又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4.如何理解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参考答案】:(1)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第一,明确提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坚定地维护一个中国原则。第二,在坚持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基础上,提出“文攻武备”的总方略。第三,首次提出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创造性地发展了关于两岸谈判的主张。第四,将做好台湾人民工作提升到“完成祖国统一的重要基础”的战略高度,努力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第五,指出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第六,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阐述了解决台湾问题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强调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强综合国力。
(2)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第一,明确提出反对和遏制“台独”是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第二,提出两岸关系现状的定义,丰富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第三,提出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第四,强调和平统一工作也要体现以民为本、为民谋利。第五,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法律化。
五、材料分析题
材料Ⅰ: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以台湾为依托,把海南岛和金门、马祖作为两翼,依恃其海、空军的所谓“优势”,不仅要保住流亡的政权,更要准备“反攻大陆”。蒋介石提出国民党的政治目标是“反共抗战,复国建国”,他的如意算盘是“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材料Ⅱ: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并希望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遣代表到北京或其他适当的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商谈。
材料Ⅲ:1976年11月,蒋经国说:“吾人处于今日的恶劣环境之中,不得不以忍辱负重之苦心,来处理许多难以忍受的事。”“吾人如不积极建设台湾,不但无法自卫,而且无法生存。”
材料Ⅳ: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根据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解决台湾和大陆关系问题上的办法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2)据材料三和材料一,比较蒋经国的政策与蒋介石的打算,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出的实现统一的“适当的方式”是什么?后来又有何发展?
【参考答案】:(1)蒋介石坚持反共反人民,准备反攻大陆;周恩来主张平等协商,和平统一。双方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和立场不同。 (2)由反攻大陆到竭力保台。 (3)平等会谈,“一国两制”。
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知识分子 D.民主人士 2.判断一个政党的性质主要看它的()
A.人员组成 B.领导人的阶级出身
C.理论和纲领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 D.组织原则 3.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
A.实现共产主义 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4.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这种地位是由党的()
A.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决定的 B.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决定的 C.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 D.纲领和章程决定的
5.中国共产党与一切剥削阶级政党是有区别的,其本质区别在于是否(
A.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6.新时期党风建设的重点是()
A.坚持从严治党 B.发扬党内民主 C.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D.保持党的先进性 7.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
A.历史的选择 C.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B.人民的选择 D.中国共产党自身努力的结果 8.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
A.群众路线 B.工农联盟C.实事求是 D.发展路线 9.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活动必须在()的范围内进行。
A.宪法 B.宪法和法律 C.党章 D.宪法和法规 10.改革党的领导体制的关键是正确处理()
A.党群关系 B.党政关系 C.党内关系 D.党与非党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1.当前改善党的领导,应着力解决的问题是()
A.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B.保持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C.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
D.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2.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推进党的()
A.思想建设 B.组织建设 C.作风建设 D.制度建设
3.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要带领全国人民实现的三大历史任务是()
A.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 B.完成祖国统一
C.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4.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要正确把握的基本原则有()
A.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B.根本立足点是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C.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 D.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 5.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包括()
A.政治领导 B.思想领导 C.组织领导 D.经济领导
6.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说,就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C.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实现共产主义
7.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是()
A.理沦联系实际 B.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密切联系群众 D.批评与自我批评 8.中国共产党着力处理好的利益关系有()
A.利益关系多样化与根本利益的关系 B.局部与全局的利益关系 C.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D.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参考答案】:第一,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三,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同时改善党的领导?
【参考答案】:第一,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处在历史性大变动之中,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从国内看,中国正处在历史性的伟大变革之中,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三,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都需要通过改善党的领导加以解决。
3.为什么说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参考答案】:第一,这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应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顺利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第二,这是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历史警示。第三,这是进一步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四、论述题
1.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参考答案】:(1)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第一,中国共产党是以中国工人阶级为其阶级基础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第二,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中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第三,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的,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2)中国共产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第一,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第二,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第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
(3)“两个先锋队”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党真正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政治前提,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党真正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必然要求。
2.怎样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参考答案】:(1)能否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第一,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第二,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第三,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2)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应该落实到党和国家的制度与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第一,对广大党员和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的教育,树立牢固的群众观点。第二,建立健全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机制。第三,疏
通和拓宽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渠道。第四,加强和改进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第五,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第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办好利民实事。
五、材料分析题
材料Ⅰ: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把几亿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个由具有高度觉悟性、纪律性和自我栖牲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没有这样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能设想的,那就只会四分五裂,一事无成。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奋斗实践中深刻认识到的真理。——《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22页。
材料Ⅱ: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们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第271页。
根据材料一请回答:
(1)材料一指出的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奋斗实践中深刻认识到的真理是什么? (2)材料二说明什么问题?应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1)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奋斗实践中深刻认识到的真理是: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第一,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三,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第一,这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应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顺利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第二,这是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历史警示;第三,这是进一步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正在阅读:
毛概课上习题04-19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公共投资09-05
房屋建筑学作图题06-04
哈尔滨某综合楼会议系统电气方案 - secret - 图文12-19
沙河源小学校庆庆典文艺汇演主持词04-23
C语言程序大题03-21
大富翁8问答04-28
桃花作文三年级06-17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习题
- 毛概课
- 执业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资格
- 安川伺服驱动器参数表和功能表
- 江苏省宿迁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学生版
- 深圳中学生自杀事件的研究报告(1)
- 许昌学生高考后留学加拿大
- 用ENDNOTE编辑中文文献
- 2018-2019学年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小数的
- 设计两路相位可调方波信号发生器 - - -武汉理工大学单片机课程
- 鸟害防治试题(场务分部)
-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44微观示意图含解析
- 网上订餐成功案例
- 转变观念 创新形式 积极推进理论大众化
- 50个肿瘤核心基因 - 图文
- 关于RRU的RSSI值过高的解决方法
- 青少年活动中心活动实施方案
- 发展党员工作有关会议记录要求和范例
- 汽车理论课后作业matlab编程详解(带注释)
- 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方法综合练习
- 2017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物理试卷
- 方志知识学习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