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袋里装的是什么》教案与反思

更新时间:2023-10-28 06:0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0被袋里装的是什么

江夏区纸坊二校 易莉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揣摩表达顺序,联系时代背景、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战争年代家信的重要作用,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 过程与方法:

1.课前,搜集相关资料,积累感受和经验。

2.课堂上,先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和基本感情基调。

3.再在具体的情境中调动起生活体验,结合自身的体验充分读书,在体验中读,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抓词抓句品读,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 4.总结全文,激发情感,感情朗读,熏陶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

明白战争年代家信的重要作用,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揣摩表达顺序,联系时代背景、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 战争年代家信的重要作用,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 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体会妈妈“哭”里包含着的丰富情感。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文字和图影资料等。 教学方法

学生研读为主,尝试探究学习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略)

第二课时

一、承上启下,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6自然段,知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间,爸爸和妈妈就靠着书信联系着,后来爸爸负伤了,不能上前线打仗了,于是,我们心中就——

谁能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带有“望”字的词语。

师出示:爸爸伤好后,再也不能到前线去打仗,这样,我们心中就有了一个美好的( ),( )爸爸能回家。于是,我们就日日夜夜( )爸爸回家,我和妹妹猜想着爸爸回家是会带回我们( )的大块大块美味的腌肉。

这四个词语中你认为那个词表达内心希望得到的程度更深?“奢望”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得到腌肉是我们最大的奢望? 二、精读,感悟理解。

1.自由读第七段,思考:你从这段中感受到什么?你是从那些词中体会到的? 2.亲人团聚爸爸啥都忘了,说说看爸爸忘记了什么?在我们眼里爸爸忘记了什么?

3.指名读课文第8自然段。

请你用一个成语形容“口水就禁不住往下流”? 指导读本段。

4.分组读9——11自然段思考:作者在焦急与耐心等待着,但事情的结果怎样呢?

“全”在本段中出现几次?有什么作用? 5.面对这意料之外的信,兄妹俩的感受怎样?

6.如果他们想把这复杂的内心告诉爸爸,你认为他们会说什么呢? 7.四年多的日子里,爸爸背着这些信走过那些地方呢?经历那些事情呢? 8.爸爸为什么要把那些书信带回家呢? 9.此时此刻,从没流过泪的妈妈——生接读。

10.同学们,我们知道战争是残酷的,在战争的岁月里妈妈过的怎样的生活? 指导读,师生合作读,齐读。

三、感情升华。

见到如此动情的场面,兄妹俩还会像开始那样吃惊,委屈吗?他们心里这是怎样想的?

四、总结全文,激发情感,感情朗读,熏陶情感。

满袋的书信,满袋的爱意。画心。齐读“烽火连三月,家书低万金.” 板书设计:

10被袋里装的是什么

我们 妈妈

书信 亲情

爸爸

《被袋里装的是什么》教学反思

—— 江夏区纸坊二校 易莉霞

《被袋里装的是什么》这篇课文以“信”为主线,讲了在二战期间发生的一件事,一位父亲从战场上归来背回一个被袋,被袋里全是信,父亲把母亲写的信一封不拉地带回来了,孩子们看到父亲带回的这些信感到惊异,而母亲是泣不成声这样的一个感人故事。

去年的这个时候,学校的校长和教学主任推门听课就听了我这节课,当时我课前准备不充分,教材研读不透,十分失败。这次公开课我就定了这篇课文,心里默默下决心,一定要成功。课前我把教材读了很多遍,俗语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由于对这篇课文的解读是十分到位的,课上起来就比较得心应手,因此也得到老师们的好评。由于这段时间事情很多,在细节问题上没有好好预设,因此,也有一些地方让人感到遗憾.

一是听课的人都感动了,我也深深感动了,几乎流泪,但学生却没有这样的感受,是什么原因呢?通过老师们的分析,他们认为:(一)是现在的学生对二战时的情况是不了解的,缺乏对当时情况了解的知识。(二)是现在通讯技术发达,对用写信件传达感情不能引发他们的共鸣.(三)是在战场上的枪林弹雨、血腥拼杀中,在生命都朝不保夕的情况下,父亲却把母亲的信一封不少地带回来,这种家人对父亲的关爱、思念和牵挂,父亲对家人的爱,对家人的牵挂这种爱,对学生来说还缺乏认知基础。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情景创设还不到位,因而学生在情感上不能共鸣。可见在备课中不仅研读文本,还得研读学生,“因学论教”是有效教学策略的要害。

二是提问的语言不是很精炼、准确。比如在课文第七段中,最后一句是:“爸爸高兴得啥都忘了”我就文本提问,爸爸高兴得忘记了什么?学生说:忘记了伤痛,忘记了疲劳,忘记了腌肉。。。。。。老师们说这地方的提问还应该精细,应该这样问:对于我们来说爸爸忘记了什么?对于他自己来说忘记了什么?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明白了要吃透学情,注重问题的精细,知识面要宽,善于处理课堂上的各种问题,还要全心的爱学生,这样课堂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被袋里装的是什么》课后小记

—— 江夏区纸坊二校 易莉霞

《被袋里装的是什么》这篇课文以“信”为主线,讲了在二战期间发生的一件事,一位父亲从战场上归来背回一个被袋,被袋里全是信,父亲把母亲写的信一封不拉地带回来了,孩子们看到父亲带回的这些信感到惊异,而母亲是泣不成声这样的一个感人故事。语文教学是有一定规律性的,作为一个执教语文年份不长的老师来说,我对此的了解还很少,很多时候可能还停留在模仿学习阶段。在执教《被袋里装的是什么》阅读课的时候,由于我深入解读文本,又是第二次上本课文,因此也取得了一点点成功。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课堂上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二.本课的学习中,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被袋里装的是什么》一文,在语言文字的结构安排上比较严瑾,我在执教本课的时候注意到了这一点,引导学生开展了生动的朗诵,从读中去认识战争年代的家信即是传递双方思念的鸿雁,更是一道平安符,爸爸带回的不仅是一封封信,而是一份份爱,一份份牵挂,一份份对家庭的神情。

三.注重填补文本的空白的地方,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情感。“补白”就是把作者没说完的话补充完整,这种方法的最佳好处是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将自己融入到文本之中,读出作者的未尽之言,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主旨。比如:当兄妹俩发现被袋里全是信时,他们带着复杂的心情会对爸爸说些什么?当他们发现从没流泪的妈妈流泪了,这时你又会对爸爸说些什么呢?又如: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妈妈一个人在四年中抚养一对儿女经历了那些困难?爸爸背着被袋行军打仗会有那些困难?对比教学让学生感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体会到:语文教学中一旦有丰富的想像积极参与,语文教学就会变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uq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