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复习题(完整)

更新时间:2024-02-21 01:48: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题简答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题简答答案

1、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

①鸦片战争后,中国主权遭到严重破坏,《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加速了中国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演变,中国领土主权遭到更为严重的破坏。

③甲午战争的爆发及《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上越陷越深。

④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式形成。 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①政治上:中国不再是一个完整独立的国家,领土与主权的完整遭到严重破坏,司法于行政的统一不复存在。

②经济上:中国虽然有了资本主义工商业,但传统的自然经济仍然是主要形式。 ③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

⑶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⑷中华民族的主要任务: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⑴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手段:

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侵略、文化奴役。

⑵危害: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主权遭到严重破坏,领土大量丧失,司法主权遭到严重破坏,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巨额的战争赔款加剧了广大劳动人民的贫困;列强在华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腐朽文化入侵,传教士犯罪活动猖狂。

⑶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①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胜利,他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起点。

②三元里人民的抗争斗争成为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斗争的第一面光辉旗帜。 ⑥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之际爆发的义和团运动。

3、对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所起的作用加以剖析

①帝国主义入侵给中国带来的灾难是主要的。政治上,中国的主权遭到严重破坏,领土大量丧失,中国逐渐沦为半殖半封国家;经济上,列强进行商品和资本输出在华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文化上,西方腐朽文化入侵。

②从客观上说,列强入侵对中国的发展也起了一定客观作用。中国的大门从此被打开,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列强入侵使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瓦解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先进的文化和先进科技传入中国。但这决不是列强入侵中国的主观愿望。

4、先进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失败的原因,教训。

①农民阶级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建立政权,颁布了《田朝田亩制度》,平分土地;后期,洪仁玕制定了《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但最终失败了,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

治。

失败原因:主观原因,农民阶级和历史局限性(革命思想、革命纲领、革命计划)。客观原因:敌人力量强大,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的认识。 教训:农民阶级不可能成为领导阶级。

②地主阶级的自救------洋务运动。面对严重的内忧外患,部分地主阶级提出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兴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建设新式海军,新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失败原因:只凭借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不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封建局限性,对外国有依赖。

教训:地主阶级不可能成为领导阶级。

③资产阶级上层的改良运动------维新运动。

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上层掀起了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主张效法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兴办新式学堂,发展新思想。 失败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惧怕人民群众,不敢否认封建主义。 教训:自上而下的改革道路在中国根本行不通。

5、辛亥革命为什么失败?从其失败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原因: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主观上,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第二、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第三、辛亥革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结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判定不能经过资产阶级的领导而必须经过无产阶级的领导才能完成。

6、五四前后先进的中国人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①先进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必然结果。

②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斗争发展的需要(经济斗争、政治斗争由自在阶段向自为阶段转变的需要)

③论战中,实验碰壁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相通之处

⑤苏俄政府对中国的友好态度

⑥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魅力。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科学真理。

7.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客观必然性及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客观必然性: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一,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为了战胜这个敌人,革命营垒需要有坚强的领导者、组织者。

第二,面对异常强大的敌人,软弱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正因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不行,中国革命要胜利,中国社会要有光明的前途,就不能依靠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而必须依靠新的革命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中国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正是适应中国革命的这种要求而成立的。

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2)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为把中国革命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土地革命战争阶段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8、论述五四运动的意义。

性质:五四运动是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它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群众性、及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性质。

意义: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显示了伟大的力量,并给予先进的知识分子以真切的教育,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学生、工人和广大市民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不仅规模之大遍及全国,而且斗争方式是崭新的。在五四运动中,爱国的青年起到了先锋作用。在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9、共产党产生的历史意义及其历史必然性。

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也使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它所提出的纲领和奋斗目标,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代表了中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便焕然一新了。

必然性: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成长,工人队伍的壮大。

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干部基础: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提高了工人的觉悟性。

组织基础:各地纷纷成立共产主义小组。

10、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过程及新道路理论的内容。

探索历程:三大起义的失败表明苏式的城市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的主要任务;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和向井冈山进军开始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至此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确立。

新道路理论的内容:①必须建立一个巩固的农村根据地。②必须坚持武装斗争,建立一支为巩固和发展根据地服务的军队。③必须实行土地革命团结广大农民。④必须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⑤根据地的波浪式推进和党的工作重心放到农村。⑥(可能性)首先,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其次,红色根据地的发生和存在是由于中国经过了大革命,有些地区受过民主革命的影响。

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如何提出的?

①1938年10月毛泽东历史性的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

②20世纪30年代前后,党内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理解和机械搬用的现象严重存在,对中国革命的主观主义瞎指挥的现象也屡有发生,严重窒息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的生机和活力,特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于王明的“左”倾路线错误,几乎葬送了中国革命。鉴于历史的经验教训在抗战开始后,如何在中国革命的实际中进一步广泛应用马克思主义,并在应用和斗争中建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就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继续发展和把中国革命继续推向前进的内在要求。

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提出及其在现实中的展开,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也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标志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水平的质的飞跃。

12.遵义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占领黔北重镇遵义后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这里召开了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最迫切的军事问题,又在组织上结束了“左”倾领导在中共中央的统治。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的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的。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表明:作为一个严肃的、对人民负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并注意从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学习并汲取教训的。

13、“长征精神”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为什么是这些内容?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持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持正义事物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密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14.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党内连续出现左倾错误的原因

第一次是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错误;

第二次是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

第三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

原因:(1)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物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2)(主要原因)共产党不善于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15、如何认识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战争防御阶段:① 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国民党成为抗战主力,起了重要作用。第一,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梦想,大量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促成了相持阶段的尽早到来;第二,客观上掩护了八路军、新四军的游击战略的实施;第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② 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虽不是主战场,但它进行的游击战争积极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钳制了大量敌军,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创建了世人瞩目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战争相持阶段:① 敌后战场逐渐上升为主战场,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②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只依靠政府和军队作战,使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全面溃败。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上确定了反共方针,对外消极抗日,对内积极反共,破坏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16.民主革命时期中共的土地革命路线、方针、政策

路线: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17、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经验。

意义:中国抗日战争是一百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赢得了应有的国际地位,成为26国宣言的四大领衔签字国之一,成为联合国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再次振兴的转折点,它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对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大的影响。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为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解放树立了光辉的旗帜,极大地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原因: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坚持全民族抗战路线;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

经验:必须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中,共产党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实行正确的政策和策略,不断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保证抗战的胜利成为人民的胜利;必须坚持人民战争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放手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和扩大抗日根据地,积小胜为大胜,最后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加强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在民族矛盾为主,同时还存在着错综复杂的阶级矛盾的斗争中,共产党必须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抗日战争实践相结合,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夺取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必须把基本立足点放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上,依靠自己的力量打败敌人,同时也争取国际援助,建立广泛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18.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的抗战牵制和削弱了日本的力量,使之不敢贸然北进,从而使苏联得以集中兵力对付德国,避免东西两面作战;同时也推迟了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时间,并使之在发动和进行战争时由于兵力不足而不能全力南进,从而减轻了美、英军队受到的压力。

中国坚持持久抗战,抗击和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大大减轻了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压力,为同盟国军队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篇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整理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 中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2 乾隆朝后期,清王朝由盛转衰。

3 中国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中国的封建社会的特点包括:

(1)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重农抑商。

(2)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家天下”。

(3)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社会结构上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宗族家长制。 4 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达衰的主要表现:

(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2)经济上,人口大增长,人均土地减少,苛捐杂税,地主剥削;(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度,大兴文字狱;(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1840年 英国 鸦片战争

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1842年,中英间签署《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广夏福宁上。

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2100万银元。两国协定贸易税率。

3)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焚毁圆明园。

二、政治控制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天津,开放的陆路

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商埠是伊犁和喀什噶尔

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允许外

3)扶植、收买代理人 国公使常驻北京。外国商船自由出入中国通商口岸

三、经济掠夺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

1)控制中国通商口岸 列岛。2亿两白银。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厂

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1901年,《辛丑条约》列强允许在中国领土驻兵。北京使馆区,

3)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4.5亿两白银,39年还清,本息近十

4)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亿。禁止中国人成立、加入反帝组织。

四、文化渗透 近代中国司法主权受到破坏,规定外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条约:

1)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1)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2)1844年《望厦条约》 2)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第三节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1)社会制度的腐败

2)经济技术的落后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林则徐 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翻译《地理大全》 编成《四洲志》

魏源 《海国图志》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严复 翻译《天演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救亡决论》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定为首都,改名为天京。(标志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 1856年,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到衰

1864年太平天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

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具有进步意义却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 《资政新篇》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意义: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2)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3)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4)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局限:1)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

2)未能正确对待儒学;

3)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认识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代表人物:奕訢、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一)兴办近代企业

曾国藩、李鸿章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 轮船招商局

左宗棠 福州船政局

张之洞 汉阳铁厂

(二)建立新式海陆军

福建水师、广州水师、南阳水师、北洋水师

(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京师同文馆,詹天佑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意义:是一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失败的原因:具有封建性,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清朝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又多方阻挠

教训:只学技术,不改变封建制度是不能使中国富强的。地主阶级不能救中国。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

(一)向皇上上书 1895年康有为“公车上书”

(二)著书立学 康有为 《孔子改制考》 梁启超 《变法通议》

(三)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

(四)办学会 强学会等

(五)设学堂 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进文化的传播 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给开明绅士和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治的机会 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 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没有提到“君主立宪”,改革很不彻底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先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1911年11月27日 广州起义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

1912年02月12日 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覆灭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1911年 孙中山 临时大总统

1912年 民国元年 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是资产阶级共和性质的革命政权

1912年3月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国历史上第一步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法典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帝制(或君主专制政体)??

2.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3.使民主共和意识深入人心.??

4.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5.为资产阶级发展客观创造了条件.??

6.是当时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在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一)外国垄断资本在中国扩张

(二)中国封建经济继续占优势地位

(三)官僚资本急剧膨胀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处境艰难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是民主与科学(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兴起的标志是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狂人日记》 鲁迅 新文学运动中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李大钊 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人 《庶民的胜利》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919年5月 五四运动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运动历史特点:1)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4)工人阶级显示了伟大的力量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1)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方法。

2)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斗争,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坚定的革命性和坚强的战斗力,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政治影响。

通过领导工人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密切了同工人阶级的联系,党的自身建设也由此得到了加强。

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1923年6月 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

正式形成的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

共同纲领是新三民主义

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是什么?

(1)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客观:1)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刚刚兴起的革命联合力量,敌我力量悬殊;2)是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出现剧烈化,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分裂统一战线,制造反共政变,使革命力量遭到严重损失。

主观:1)以陈独秀为着的中共中央领导机关的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斗争的领导权。2)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缺乏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深刻认识,缺乏革命经验尤其是处理同资产阶级复杂关系的经验,还不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3)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直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对酿成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有直接影响。

(2)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得出的教训是:

1)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反对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2)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还必须建立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妥协退让只会断送革命。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1927年 八七会议 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转折点

“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为挽救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巨大贡献。 1927.8 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是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开端,揭开了土地革命的序幕。 1927.10秋收起义的特点:在于放弃了“左派“国民党运动的旗号,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展土地革命的实质就是:1)消灭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2)实现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毛泽东 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一、战略防御阶段正面战场

导火索: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

淞沪(平型关大捷)、忻口(太原)、徐州(历时最长)、武汉会战(战线最长)

1938年3月 李宗仁 台儿庄大捷

其它战役失败原因:客观,敌我力量悬殊;主观;国民党战略方针指导上的失误 初期作用:

1)是抗日的主力。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3)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4)振奋了民族精神,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5)“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6)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战略相持阶段正面战场

1939年1月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成立“防共委员会” 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

国共合作意义:它挫敌凶顽之气焰,遏敌逼人之锋芒,使其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化为泡影。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全国性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平型关战役

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大规模破袭进攻战是百团大战。

太原失陷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是八路军在敌后实施战略展开,最先建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晋察冀抗日革命根据地。

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将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在抗日战争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答:(1)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和战略指导作用。

(2)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后退,成为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一面旗帜。

(3)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4)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实施动员人民、领先人民的路线政策,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

(5)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为,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6)抗日战争的历史生动有力地证明,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是坚定的国际主义者,而且首先是最热烈、最忠诚、最彻底的爱国主义者。没有中国共产党人作中流砥柱,抗日战争的坚持和胜利是不可想象的。

篇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复习题--(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的不平等条约是( A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方式,主要是( A )

A.商品倾销与资本输出 B.军事侵略与资本输出

C.政治控制与资本输出 D.商品倾销与政治控制

3. 维新变法运动中,梁启超撰写的宣传维新主张的著作是( D )

A.《孔子改制考》B.《仁学》

C.《天演论》 D.《变法通议》

4.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民国宪法大纲》D.《钦定宪法大纲》

5.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C )

A.中共二大成功召开

C.国民党一大成功召开 B.中共三大成功召开 D.国民党二大成功召开

6.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 B )

A.《兴国土地法》 B.《井冈山土地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大纲》

7.毛泽东提出了“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是在党的( C )

A.七大 B.六大C.六届六中全会 D.六届四中全会

8.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政府采取的政策是( B )

A.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

B.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C.军事打击和政治诱降并重

D.速战速决,武力征服

9. 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的基础上签署的文件是( B )

A.《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B.《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C.《和平建国纲领》 D.《国内和平协定》

10.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的真实意图是( D )

A.希望结束内战 B.希望国共两党关系恢复到政协协议的框架下

C.与中共和谈,划江而治 D.争取时间,卷土重来

11.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英( A )

A. 《南京条约》 B. 《黄埔条约》

C. 《北京条约》 D. 《望厦条约》

12. 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

A. 社会制度腐败、经济技术落后B. 清廷消极备战、积极求和

C. 文官贪污、武官惜命 D. 军队素质差、军事装备落后

13. 戊戌维新前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 D )

A.帝党与后党的权力之争

B.守旧派与洋务派之间的一次论战

C.保皇派与革命派的一次论战

D.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14.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 )

A.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B.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D.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的农民群众

15.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进行的时间是( D )

A.1947年12月——1949年2月 B.1948年5月——1949年1月

C.1948年6月——1949年8月D.1948年9月——1949年1月

16. 中国共产党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是在( B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西湖特别会议

17.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是 ( A )

A. 南昌起义 B. 八七会议

C. 秋收起义 D. 广州起义

18.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是( C )

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

C. 七七事变 D.西安事变

19. 抗战初期,国共两党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关键区别是( B )

A. 是否抵抗日本侵略B. 是否积极抗战

C. 是否合作抗战 D. 是否依靠人民群众

20. 在解放战争时期,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的土地法是( B )

A.《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井冈山土地法》D.《兴国土地法》

二、多项选择题

1. 在《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的思想有( AB )

A.“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B. 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

C. 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 D. 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

2. 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 ABD )口号

A. 和平B. 民主 C. 富强 D. 团结

3. 工农武装割据指的是共产党领导下的( ABC )

A. 土地革命B. 武装斗争

C. 根据地建设D. 统一战线

4. 中国共产党延安整风的主要内容是( ABD )

A.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C. 反对官僚主义以整顿作风 B. 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D. 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5.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的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A. 这两类矛盾是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B. 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矛盾

C. 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

D. 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但解决的方法却相同

6.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内容是( ACD )

A. 国家市场是主体,自由市场是补充

B. 重工业是国民经济主体, 轻工业是补充

C. 国家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个体经营是补充

D. 计划生产是主体,自由生产是补充

7.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侵略战争和进行武力威胁等,达到了( ABCD )

A.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B.强占中国租界

C.强租中国港湾 D.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8. 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严重危害,其主要错误有( ABC )。

A.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

C.集中力量攻打大城市 B.将反帝反封建与资产阶级并列 D.主张“一切经过统一战线”

9. 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毛泽东科学预测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包括( ABD )三个阶段。

A.战略防御B.战略相持C.战略准备D.战略反攻

10. 《共同纲领》在当时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规定在经济领域实现的方针政策是( ABCD )。

A.公私兼顾B.劳资两利C.城乡互助D.内外交流

11.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是( BC )

A.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C.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 矛盾 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矛盾

12.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的建设总路线的表述( ABC )。

A.鼓足干劲B.力争上游

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既反保守,又反冒进

三、辨析题

1. 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是要使中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答:这是错误的说法。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正如洋务派那句著名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认为中国的落后完全是技术落后造成的,但是中国的社会制度(即中国的封建制度)是先进的,所以我们要学习国外的技术,加上中国的制度来达到强国的目的。这其实也

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之一:他们只意识到了技术的落后,而没有意识到中国根本的问题在于落后的封建制度。

2. 辛亥革命胜利了又失败了

答:正确。辛亥革命的胜利在于: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辛亥革命的失败在于:

从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等方面看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

3.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妥协,并非是瓜分中国的阴谋破产的根本原因

答:正确。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是列强并没能实现瓜分中国图谋的一 个重要原因。但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妥协,并不是瓜分中国的阴谋破产的根本原因。因为帝国主义列强在世界各地争夺殖民地时,都存在着利害冲突,它们在瓜分非洲和东南亚时,都是如此。它们或者通过协商,或者直接采取战争的手段,还是把非洲、东南亚地区等瓜分了。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4.“城市中心论”是适合我国实际的革命理论。

答:错误。“城市中心论”是中共党内“左”倾冒险主义者在中国革命道路上的一个错误理论。它轻视农村重视城市,否认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幻想依靠工人在城市的武装暴动取得革命胜利。这种观点完全脱离了中国革命实际情况。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而非独立的民主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up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