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口述训练

更新时间:2024-03-23 17:5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语文口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语文”,就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讲,语言在前,文字在后。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阶段,对小学生进行语言的训练尤为重要。只有在小学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使学生顺利进入高一层次的学习。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述能力呢?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的。

一、 培养兴趣,创造机会,积极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调动学生参与口头表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兴趣,才有交流的欲望;有兴趣,思维才会活跃。培养兴趣的有效方法很多,如:示范引路。学生阅历浅,语言表达尚处于未成熟期,特别是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典型示范尤为重要。据国外研究发现,教师如果能随时地向学生做口头表达示范,那么他的学生三个月内便会有喜人的成绩。这是因为任何技巧的入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如练字先临帖、绘画先学素描一样,有了样子,就有了模仿的对象。对学生来说,模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内在动机,心理学上称为“学生原动力”,它能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激起试一试的勇气和信心。所以教师要巧于示范引路,也可以让班上一些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来示范,激发学生的口头表达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自由表达。这不但激发了学生说的兴趣,同时也让他们说的语言规范化。如我是从文中“XX”这词中体会到??;或者我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等,规范学生该如何回答问题,该如何谈体会,谈感受。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会形成习惯,那么规范的口述表达方式也就会逐渐形成。

二、热情激励,主动参与

“教育的艺术,首先不在获得知识的多少,而在于激励、鼓舞、欣赏”,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学生尤其需要如此,特别是那些胆子小,声音轻,怕说错话,性格腼腆的学生,他们需要老师多一点关照,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所以,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中老师要多表扬,少批评,多激励,勿指责,要耐心听他们发言,不要轻易打断他们的思路。要善于发现他们微小的进步,适时画龙点睛地评上几句,不要轻易挑剔这个词“不规范”,那个词“有毛病”,即使他们某个词说错了,也要允许或提醒他们重新换个词再说。学生初练口头表达时,往往语无伦次,这时更需要老师的细心呵护,给学生一个宽松、宽容的环境,让他们产生兴趣,

1

主动参与口头表达能力的实践活动。

三、提供机会,积极参与。

学生好奇、好动,可塑性强,要给他们创造交际的舞台,让他们积极参与,在实践中学会交际,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如学生感兴趣的课文,感兴趣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由谈论,说出自己的见解。讨论学生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让他们在讨论中充分表现自己,不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四、 创设情景,挖掘空白,有效训练

学生说话过程主要依赖形象思维来组织内部语言,要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需要老师设置能让学生可感知的情境,以能激活思维,锻炼学生的灵敏反应力、深刻的理解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等综合心理素质。

如在教学《去年的树》的过程中我主要就是通过创设情景,进行口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的。1、导入新课前,精心设计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话题,引起学生说的兴趣。这也是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的手段,当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时,那就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说的欲望了。2、创设情景,引导朗读,并让学生谈感悟。让学生从朗读中体会句中之意,句中之情,然后学生把自己想到的、体会到的内容形成语言说出来。这也是充分利用文本,并通过读的手段创造说的题材。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是在课堂中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从而形成了读中感悟,感悟后说,说了再读,达到层层深入文本,理解文本的效果。如“课件出

示一副春天万物复苏图:看,春天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飞回来了。鸟儿此时的心情如何呢?为什么?”创设这一情景,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地体会角色的情感。然后引导朗读对话,在几次的对话中,我都创设了不同的情景,体会感情就事半功倍了。3、让学生学

会欣赏,学会建议。那就是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一个评议的平台,也是为学生创设情景,创设说的话题。在评议的过程中,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知道别人的不足,从学会取长补短,达到扬长避短的效果。这既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这一课中,我就是通过指名让学生读,然后进行评议,评议后让他们自己根据自己的感悟进行朗读,这样也使读在他们的欣赏、建议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4、我们的课文很多都带有文本的空白,这既是作者的写作技巧,有同时为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利用文本的空白,创设情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进行补白。这既是一种拓展,也是一种情感的升华,让学生的情感内化成语言表达出来。如每一次的对话,作者都没写出

2

角色是带着怎样的语气或者情感说的,我就让学生自己补充这样的一个词语,然后读出自己所补充的词语的语气。此外文中还留下了两处心理空白。一是“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二是“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我就设计了“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仿佛在说_________。”“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仿佛在说_________。”让学生在补白的过程中深刻的理解鸟儿的心情,也把课堂的情感推向高潮。

五、创设情景,自主学习,有效训练

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创设情景,启发学生“说”。如在学习乡村生活这组课文时,除了通过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外,在学习《乡下人家》时,我就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乡村生活的了解,或者说说自己所经历的乡村生活。因为有不少学生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所以在互相启发下,他们都兴致勃勃地谈起了自己的经历。这也是一种创设回归乡村田园的方式。而且我还让他们进行小组学习,让他们每个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学习,然后进行汇报交流。其中有两个片段让我印象特别深。一是在谈“雨后春笋图”时,我让他们结合自己见过的竹林,想象画面,谈感受。学生A:我仿佛看到当时的竹子上还挂着雨水,地下的竹笋一根根地长出来,有些笋的竹衣还没裂开呢?学生B:“雨后春笋”让我想起了《花的勇气》里在冷风冷雨中傲然挺立的小花,竹笋就像那些小花,不在温暖的阳光下生长,而是冒着冷雨生长,它们也很勇敢。学生C:我仿佛看到雨后的竹林,到处都是竹笋,高矮不一的景象。学生D:一根根竹笋拔地而起,展示了它们顽强的生命力,也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听这他们一句句的自我感悟,我从心底发出了微笑。当学生理解到这是一个拟人句,并且说是从“探”字体会出来的,我在惊讶之余更是满心欢喜。一学生就说:“笋就像一个个孩子从土里钻出来。”另一学生说:“它们好像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不知道外面是怎样的,于是悄悄探出头来看一看。”听到这,我忍不住表演了他:“你的语言领悟能力真好,竹笋被你讲活了。”二是谈“院落晚餐图”时,学生A:一边看着乡村美景,一边吃饭,很舒服。学生B:欣赏着自己种的各种鲜花,吃着自己种出来的菜,那是一种美的享受。学生C:看到晚霞,吹着微风,看着鸟儿回来,人们在吃饭,那是一幅优美的乡村图画。学生D:一家人在一起吃饭,一起欣赏着天边灿烂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归巢的鸟儿。我想无论菜有多少,他们都会吃得很开心。因为有这么美的风景陪着他们,微风徐徐让人非常舒服。说着说着,我感到像是走进了这幅美丽的画卷。听着学生那一次次

3

精彩的回答,深刻的理解,深入的感悟,我感受到讲课不但要激起学生的兴趣,创设恰当的情景,还要师生全身心地投入,这样我们才能把课上好。正因为学生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结果《乡下人家》不但理解得很好,很到位,我还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他们进行情感朗读,借助声情并茂的朗读,激发学生的领悟能力。教师入情入景的朗读,同时配以手势、表情的生动表演,能唤起学生与课文内容传达的感情同悲同喜,产生心灵的共鸣,从而在强烈的美的感受中,因读入境,由境生情,缘情创语,产生表达美的欲望。正因为此法行之有效,所以在学习《牧场之国》时,我也采取同样的做法,也取得同样好的效果。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up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