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及巩固提高答案
更新时间:2023-11-12 10:4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第一节 生命的起源
【知识点】
1.根据科学家推算,地球约在46亿年前形成,原始大气的组成是怎样的?与现在大气的主要不同是什么?
原始大气的成分包括水蒸气、氢气、甲烷、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但没有现在大气中的氧气。 2.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的核心是什么?
地球上原本没有生命,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渐演变而来的。
3.(考点1)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包括哪四个阶段?第①阶段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1)无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独立的体系→原始生命 (2)第①阶段需要的条件是:高温、紫外线、闪电。
4.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最复杂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哪个阶段?该阶段的标志特征有哪些? 是第④阶段,即从独立的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其标志是实现了原始的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 5.构建原始生命的原材料是什么?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在哪里?
原始大气是构建生命的原材料,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
6. (考点2)生命起源的实验探索:1953年,美国科学家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原始大气成分,在一个密闭装置(也称反应瓶)内,通入氢、氨、甲烷等气体,同时通过加热底部烧瓶内的水产生的水蒸气推动气体在装置中循环流动,在反应瓶中安装电极,通过火花放电合成了包括多种氨基酸在内的有机小分子物质。实验中密闭装置内循环流动的气体、火花放电、加热的烧瓶内的水以及冷凝过程分别模拟什么?烧瓶中被加热的水的作用是什么?
(1)米勒实验中密闭装置内循环流动的气体模拟原始大气,火花放电模拟原始地球的闪电,加热的烧瓶内的水模拟原始海洋,冷凝过程模拟原始地球上的降雨。 (2)加热成的水蒸气推动气体在装置中循环流动。
7.(考点3)米勒的模拟实验结果支持了生命起源过程中的哪个阶段?
米勒的模拟实验结果支持生命起源的第一阶段,即从无机物(无机小分子物质)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8. 1965年和1981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氨基酸等简单的有机物分别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和核酸,有利地支持了生命化学进化过程中的哪一个阶段?
支持第二阶段,即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的可能性。
9生命起源的宇宙发生说的核心是什么?
原始生命可能来自其他星球降落到地球表面的陨石中含有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氨基酸。
【巩固提高】
1、有道理。目前所知的能独立生活的生物中,细菌是最简单的。原始生命形成以后,形态结构不可能很复杂。所以说,原始的生命形式可能就像现在的细菌。 2、(1)都有冰和液态水,说明火星也可能存在原始生命。(2)略。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证据
【知识点】
1.生物进化的证据主要有哪些?
化石证据、解剖学证据、分子生物学证据.
2.什么是化石?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者生活遗迹。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的证据。 3.通过研究不同地层中的马化石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各个时期的马在形态结构以及生活环境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不同时期的马的形态结构都与它们当时所处的不同生活环境相适宜。
4.马的系列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现代马是由体形较小的始祖马经过及其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
5. (考点 1)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律?为什么化石能证明生物是不断进化来的?
(1)越古老的地层中发掘出的生物化石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越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
(2)化石能证明生物进化的原因就是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是按照一定顺序出现的。
6.什么叫做同源器官?
(1)同源器官是指起源相同,结构和部位相似而形态和功能不同的器官。例如:鲸的鳍、鸟的翼、蝙蝠的翼手、狗的前肢、人的上肢在外形和功能上差异很大,但在解剖结构上具有相同性或相似性,并且从这些器官的结构和发育上可以发现它们的来源相同,这样的器官就是同源器官,同源器官属于解剖学方面的证据。
(2)同源器官反映出生物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说明凡是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
7.什么是分子生物学证据?
(1)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比较不同生物同一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判断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生物进化的顺序。据研究: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蛋白质或核酸分子的相似性越多;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其蛋白质或核酸分子的差别就越大。
(2)细胞色素C是生物细胞中一种与呼吸作用有关的蛋白质,进化速度比较缓慢。氨基酸顺序稳定,通过比较组成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的差异,可以判断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远近,组成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的差异越小的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近,反之越远。据测定,人和黑猩猩的细胞色素C的差异最小,由此说明人和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
【巩固提高】
1这些化石按地质年代由远及近的顺序排列是C、A、B。因为在越古老的地层中,发掘出的生物化石
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发掘出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 2、说明象鼩鼱(qújīng)与大象的亲缘关系比啮(niè)齿类动物近。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知识点】
1.(考点1)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什么?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2.列表比较不同植物类群的有关特征: 植物类群 形态结构 生活环境 藻类植物 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分化,没有输导组织 一般生活中水中 苔鲜植物 有茎、叶分化,没有真正的根,没有输导组织 一般生活在阴湿处 蕨类植物 有根、茎、叶分化,有简单的输导组织 一般生活在阴湿处 种子植物 根、茎、叶发达,有发达的输导组织 真正的陆生植物 3.列表比较各类动物的心脏结构: 动物类群 心脏结构 输送氧气的能力及体温 鱼类 一心房一心室 最弱,变温动物 两栖类 两心房一心室 较弱,变温动物 爬行类 两心房一心室,心室内有不完全的隔膜 较弱,变温动物 鸟类和哺乳类 两心房两心室,心脏左右两部分完全隔开 最强,恒温动物 4.什么叫“生物进化树”?它能反应所有生物的进化历程吗? 能反映生物进化历程的示意图称为生物进化树,根据生物进化树可以大致了解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但是并不能反应所有生物的进化历程。
5.植物的进化历程是怎样的?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是海洋中原始的单细胞藻类,它们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成为能够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始的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一部分原始的蕨类植物进化成为原始的种子植物(含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如图所示:
6.动物的进化历程是怎样的?
无脊推动物的进化顺序是: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动物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原始单细胞动物,它们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成为原始的无脊推动物,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后来出现了古代的脊椎动物——鱼类,并逐渐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爬行类,某些爬行动物又进化成为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
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如图所示:
7.研究生物起源与进化最重要的方法是比较法,什么是比较法?
比较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事物各个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例如通过比较不同地层中的不
同类型的化石,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解剖结构,通过比较组成不同生物同一种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的差异,以及通过比较各类植物和动物的结构特征,都可以间接地概括出生物进化的趋势。
【巩固提高】 1、(1)中华龙鸟身上披有长而密的“羽毛”,羽毛成片状,这些特征像鸟类;中华龙鸟的头较大,有牙齿,后肢长而粗壮,前肢短,爪钩锐利,尾椎数目多,尾相当长,这些特征像爬行类中的恐龙。(2)中华龙鸟既有鸟类的特征,又有爬行类的特征,说明鸟类是由原始爬行类进化而来的。
2、通过分析DNA及其他证据,发现大熊猫和棕熊的亲缘关系更接近,小熊猫和浣熊的亲缘关系较近,它们都是由共同的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进化而来的。
第四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知识点】
1.. 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什么?
达尔文的进化论、细胞学说、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2.长颈鹿的进化过程是怎样的?
长颈鹿本来就有颈长颈短的变异,而且颈的长短是可以遗传的性状。在缺乏青草的时期,颈长的长颈鹿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容易得到食物生存下来,并大量繁衍后代;颈短的长颈鹿因吃不到高处的树叶而使存活的机会大大减小,留下的后代也更少,环境的不断选择使颈长的长颈鹿被保留下来,逐渐形成了现代的长颈鹿。上述长颈鹿中的短颈个体属于不利变异,因为它们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而最终被淘汰。在长颈鹿进化过程中环境起了选择作用。
3.什么叫自然选择?
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4. (考点1)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1)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的过度繁殖倾向导致了生物之间为争夺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的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的过程中,必然导致不利变异(不能适应环境的、对生物自身生存不利的变异)的个体被淘汰,有利变异(能适应环境的对生物自身生存有利的变异)的个体不但能在生存斗争中生存,而且能通过生殖将这些变异遗传给后代。
5.(考点2)自然选择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分别是什么?
没有变异,生物就不可能不断进化,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可遗传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前提,是内在因素,环境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外在因素。
6.(考点3)自然选择是通过什么实现的?结果是什么?
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其结果是适者生存。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7.什么是人工选择? 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不断选择和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叫做人工选择。家禽、家畜、农作物都是对野生动物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
8.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异同点?
(1)共同点:二者都是对变异的选择,既保留和积累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都可创造出生物新类型。
(2)不同点:?人工选择是在人的干预条件下发生的,是有计划、有目的的选择,选择的时间短、见效快;自然选择一般是长期、缓慢地发生或者是骤然发生。?人工选择保存的变异一般是人所能观察到的变异,自然选择保留的有利变异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因而更深刻。 【巩固提高】
1、不会。按照自然选择学说,当家蝇数量因过度繁殖而增加时,势必导致食物和生存空间的不足,这样生存斗争会加
剧,最后导致大量家蝇死亡,只有适应能力强的一小部分个体存活下来。
2.(1)工业污染区由于环境被污染,桦尺蛾栖息的树干变黑,浅色桦尺蛾容易被天敌发现而被吃掉,深色桦尺蛾不容易被天敌发现而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因此,一段时间后,浅色桦尺蛾变少,深色桦尺蛾变多。(2)浅色桦尺蛾的数量会逐渐增加,深色桦尺蛾的数量会逐渐减少。
3.★★(1)甲虫群体中少量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存活下来。(2)存活下来的少量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不断繁殖,并将抗药性的变异遗传给后代,从而使抗药性个体数量增加,曲线回升。(3)杀虫剂对甲虫起到了定向选择的作用。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
【知识点】
1.什么叫做类人猿?
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都与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被统称为类人猿。
2.什么样的古猿被称为森林古猿?
在距今1200的万年以前,古猿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里,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生活,这样的古猿称为森林古猿。
3,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证据有哪些? 1863年,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利用比较解剖学等方法首次提出“人猿同祖”的理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1871年达尔文在他的论著中也明确指出人类和现代的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通过比较人和古猿化石的相似之处,以及血型的相似性和DNA分子的差异等都说明人类和类人猿是近亲,人类和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这就是森林古猿。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最直接证据是化石。 4.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
下到地面上生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地面复杂环境,经常只用后肢行走,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天然工具来增强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的能力,久而久之,四肢行走的古猿演变成了两足直立行走的早期人类。 5.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是什么?
人类学家将能否直立行走作为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
6.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根本区别主要有哪些方面?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在运动方式、制造工具能力、脑发育程度方面的区别。人与猿的本质区别是能否制造工具。
7.直立行走有什么意义?
①使视野扩大,②前后肢有明确的分工
③为脑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④促进人类不断的进化。
8.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哪些改变?
改变:重心下移 、下肢骨增长、骨盆 变短增宽 、脊柱从 弓形 变为 S型 。
【巩固提高】
1、这是一种返祖现象。毛人或者长有尾巴的小孩是人类祖先某些特征的再现,这说明人是由古猿进化来的。返祖现象也是人类起源于古猿的一种证据。
2、不正确。因为现代类人猿经过进化,在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等方面已经完全不同于几百万年前的古猿;另外,现在的自然环境与几百万年以前已经不同,所以现代类人猿是不可能变成人的。。
第二节 人类的进化
【知识点】
1.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现的?
1929年12月2日,我国人类学家裴文中在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发现了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膏化石。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 人类进化的历程是怎样的?
(1)通过距今约340万年的“露西”少女的化石研究发现,“露西”的骨盆、下肢骨与现代人相似,由此可以推断以“露西”少女为代表的早期古人类.已经能直立行走;在发现距今200万年的能人化石的地层中同时发现了简单的石器和使用过的兽骨,说明这时候的人类已经能够使用并制造工具;北京猿人生活在50万年前,在它们居住过的山洞里发现了灰烬的遗迹,说明北京猿人已经学会了用火。
3、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 、能人 、 直立人 和 智人 四个阶段。 4、(考点1)★
(1)南方古猿脑容量450-530毫升,能使用天然工具,但不能制造工具,是已发现的最早阶 段的原始人类;。如露西少女。
(2)能人脑容量平均为680毫升,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
(3)直立人脑容量达1000毫升以上,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直立人 是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如北京猿人和元谋人。
(4)智人脑容量平均为1380毫升,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学会了人工取火。 5、制造工具和学会用火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点。
6..制造工具的意义:工具的制造和使用提高了人类的劳动能力,促进了脑的发展;而脑的发展又促使人类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使得他们相互之间更好的交流与合作。
7、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虽然 体质特征 有所不同,但从生物分类学上来说,他们同属于同一个物种——智人 。按一般的分类方法,现代人可分为四个种族:蒙古利亚人 、 高加索人 、尼格罗人 和 澳大利亚人。 8、人类的不同种族在 体质特征上的差异,是人类在一定的地域内经过 自然选择 作用逐渐形成的.。
【巩固提高】
1.(1)元谋人属于人类进化的直立人阶段,这个阶段的人类能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是人类进化中的一个关键阶段。(2)火的使用使原始人类开始享用熟食,促进了大脑的发育;同时可用来取暖、御敌、狩猎、照明以及刀耕火种,大大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的能力,促进了人类体质和社会的发展,是人类由动物界跨人文明世界的重要标志。 2.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人类将继续进化,但具体进化到什么模样,将会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第一节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知识点】
春兰秋菊,冬梅夏荷;白天常见到蝴蝶,夜晚又发现盘旋在灯光下的飞蛾。这些现象说明生物的生活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1. (考点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指影响生物生活的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有哪些? 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2.生物圈中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哪些?
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3.(考点2)在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实验中: (1)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包括哪几步?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与交流六步。
(2)该实验中,应给黄粉幼虫提供哪两种环境?其他条件应如何设置?
提供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使实验的这两种环境中除光照以外,湿度、温度等其他条件都相同。也就是说,光照是这个实验中的变量。
(3)实验中,应将黄粉幼虫放置在哪个位置?
在两种实验环境中央分别放置10条大小和活动状态基本相同的黄粉虫幼虫。
4.什么是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5.(考点3)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哪些?
(1)同种生物之间主要有: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2)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 种间关系 含义 举例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的现象 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竞争 两种或更多种生物为争夺有限的食物、空水稻与稗草争夺阳光和水肥 间或其他资源而存在的相互排斥现象。 寄生 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蛔虫生活在人的消化道中,吸食表,汲取其营养来维持生活的现象。 其营养物质 共生 两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互利关系 豆科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根瘤菌为豆科植物提供氮肥。 互助 共同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的两种不同生物蜜蜂给植物传粉 之间,一方面有利于另一方的现象 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彼此依存,促进了生物界的共同发展。 【巩固提高】
1.(1)“南山”影响“豆”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空气、水分、土壤等。
(2)杂草和豆苗同为绿色植物,二者在空间、光、水分、空气、土壤养分等方面存在竞争关系。当杂草生长旺盛时,会严重影响豆苗的生长,导致其生长缓慢、植株矮小。 2.不利影响有温度低、光照时间短、光照强度弱、二氧化碳浓度低等。
采取的措施主要有:(1)针对温度低的情况,可多层覆盖,内套小拱棚或覆盖地膜,以减少热量的散失,晚上可以用草苫覆盖大棚,或用点火加温形式为大棚升温。(2)针对光照时间短、光照强度弱的情况,可选择透光效果好的塑料薄膜,也可利用灯光来延长光照时间。(3)针对二氧化碳浓度低的情况,可以给大棚通风,增施农家肥、二氧化碳气肥等。 3.(1)20℃时葡萄糖的合成量约为10毫克/时。葡萄糖在约30℃时合成量最高。(2)滨黎在0℃-3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合作用逐渐增强;约30℃时,光合作用最强;然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合作用逐渐减弱。
第二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知识点】
1.(考点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
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有的是形态结构上的适应,如生长在荒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散失的面积;有的是生理特征上的适应,如生活在缺水的沙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当体温达到46℃时才会出汗。有的是生活习性的适应,如昼伏夜出、洄游、迁徒等。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形形色色的、多种多样的,保护色、警戒色、拟态是生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逐渐形成选择逐渐形成的三种典型的适应现象。如:冬雪天雷鸟换上雪白的羽毛(保护色);黄蜂腹部黑黄相间的
横纹(警戒色);蝴蝶翅上长有形状与颜色似猫头鹰眼睛的大斑点(拟态)。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相对性(而不是绝对适应)的。
总之,适应是生物适合环境条件而形成的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的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考点2)你能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吗?
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且能改变环如蚯蚓的疏松土壤、植物的地衣加速岩石的风化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气候增加降雨量、人们的乱砍滥伐,过渡放牧的不良后果等。
3.蚯蚓对土壤的翻耕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分别是怎样的? (1)实验目的:观察蚯蚓对环境的作用。 (2)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土壤分层现象不明显,且变得疏松(原因:蚯蚓在土壤中寻找潮湿的环境和食物,需要不断活动,遇到干燥的细沙后便会改变位置,这样在不断活动中改变了土壤与沙的分界层次)。 (3)实验结论:蚯蚓能疏松并改良土壤。
【巩固提高】
1.体型大但外露器官小,体表面积相对较小,通过体表散失的热量较少,能确保体温的恒定,以适应北极严寒地区的生活环境。 2.略。
3.(1)说明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并受环境限制。
(2)说明生物的生命活动能改变环境的状况,影响环境的发展变化。
(3)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还能改变环境。因此,我们要珍爱生物,保护环境。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
【知识点】
1.(考点:1)什么叫做生态系统?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无机)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有大有小,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
是生物圈,它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3.(考点: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怎样的?
(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2)生物成分分为: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 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
分解者(主要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3)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等。
4.什么是生产者?
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提供食物,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部分。
5.什么是消费者?
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叫消费者(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
6.什么是分解者?
分解者主要指纽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森林中的树桩、枯枝落叶是被大量的细菌和真菌分
解的。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成简单的有机物(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促进了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7.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 【巩固提高】
1.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绿色植物是主要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为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二者是生态系统中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环境的不可缺少的成分。
2.(1)错误。因为一个池塘里所有的水草和鱼只是部分生产者和消费者,再加上分解者和水等非生物成分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2)对。(3)对。因为这个阴湿山洼中,既包括各种生物成分,又具备非生物成分,它们能够共同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即生态系统。
3. A—D4个生态瓶中小鱼的存活时间由长到短依次是C, B,A, D。A中没有水藻和河泥,小鱼仅依靠清水中的氧气存活,存活时间短。B中只有水藻没有河泥,缺少分解者,水藻能短期内为小鱼提供氧气,小鱼的存活时间较长。C中有水藻和河泥,水藻进行光合作用,河泥中有较多的分解者,构成的生态球比其他3个稳定,小鱼的存活时间最长。D中小鱼存活的时间比A中的短,原因是水藻在黑暗的环境中不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而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在此密闭的容器中,水藻和小鱼都消耗氧气,氧气耗尽得最早,所以小鱼的存活时间最短。
第二节 食物链和食物网
【知识点】
1.什么是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主要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以及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
草 → 蚱蜢 → 青蛙 → 蛇
2.(考点1)书写食物链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①通常所说的食物链是捕食链,捕食链中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生物成分。如:草→兔→狐,就是一个食物链,而“草→兔→狐→细菌”“阳光→草→兔→狐”就不是食物链。
②在一条食物链中,连接生物之间的箭头指向捕食者;如“草→兔→狐”是正确的写法,而“草←兔←狐”是错误的。
3.在一条食物链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类生物?
消费者的级别越高,此消费者的数量越少。一条食物链中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者。
4.(考点2)什么叫做生物富集现象?
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铅、汞、铜等重金属和某些杀虫剂,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做生物富集.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富集,消费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越高。 5.什么叫做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各种食物链彼此交织在一起,形成了食物网。
6.(考点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什么?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
动的。
【巩固提高】
1.(1)B→D→C→A和→C → A。(2)分解者。(3)小鱼。汞等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 2.(1)
(2)鹰在食物网中占有第三和第四营养级。(3)若食虫鸟灭绝,在短期内数量增加的生 物是昆虫,数量减少的生物是禾谷类和鹰,其他生物也会出现相应变化。
第三节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知识点】
1. (考点1)什么叫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什么叫做营养级?
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叫做一个营养级。
3.(考点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源头是什么?能量是怎样沿着食物链输入、传递和散失的? 能量流动的源头是太阳能。生产者作为第一营养级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每一营养级的能量都有三方面的去向:①一部分被下一营养级获取,②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消耗,③一部分在被分解者分解时消耗和散失。 4.(考点3)能量流动具有什么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5.(考点4)为什么食物链中一般只有3-4个营养级?
通常在一个生态系统内,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只有一部分(10%-20%〕被下一营养级获取,因此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大多数的食物链只有3-4个营养级。
6.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是什么?
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例如人们对作物秸秆的利用,如果当燃料烧掉,则一方面会给环境造成污染,另一方面还会造成能量的浪费。如果用秸秆做饲料喂牲畜,让牲畜的粪便进入沼气池,再将发酵产生的沼气做燃料,沼气池中的沼渣做肥料,就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
7.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中,就完成了一个循环过程,我们称之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8.自然界中重要的物质循环主要有哪些? 有碳循环、氮循环、水循环等。
9.(考点5)碳循环过程是怎样的?
①过程: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植物体,其中的碳元素(以有机物形式存在)通过动物直接或间接的取食植物进入动物体内,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使一部分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
正在阅读:
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及巩固提高答案11-12
一加一不是二。(打一字)02-13
小学生二年级关于热爱祖国的作文06-13
英文字幕电影对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05-27
论文资料11-24
波兰君主列表02-08
地理七下知识点 - 图文02-26
深入基层的调研报告04-11
2014全员教师培训考核方案05-14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济南
- 知识点
- 下册
- 巩固
- 答案
- 年级
- 提高
-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作业考试题库
- 弘扬中华美德争做文明小学生演讲稿(三年级)
- 引领青年争当科技创新创业先锋 共青团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 2018-2019年高中数学新课标人教B版《选修一》《选修1-1》《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精选专题
- RFPA-2D 岩层移动版说明书 - 图文
- 《化工制图》本科试题库试题
- 2015-2016学年度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测试卷
- 计算机控制系统练习题B
- 专业英语
- 课题总结(新)
- 浙江省2016学年第一学期9+1联盟期中考高三地理试题
- 2014年初级中药士模拟试题汇总
- 计算机网络技术题库
- 数学课代表竞选稿
- 热力学第二定律
- 最新-2018年广西百色市中考英语真题及答案 精品
- ZEMAX软件光路设计流程
- 焊线机常见问题分析及调试方法 - 图文
-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复习题
- 六年级下册英语教案-Lesson 5 A Basketball Game(冀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