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习题详解(第1章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更新时间:2023-03-13 14:4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张维达 吉林大学推荐度:
- 相关推荐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第一篇 商品经济
第一章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自然分工 答:自然分工是分工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自然分工首先是反映人们按性别和年龄的差别,在纯生理的基础上产生的劳动分工。自然分工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氏族部落共同体之间,在地域资源的差异性从而自然产品差异性基础上形成的分工,即自然地域分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然分工逐渐确定和巩固下来,例如成年男子专门从事打猎、捕鱼和制作工具,妇女专门采集果实和管理家务,老人和孩子从事辅助性劳动,等等。
这种简单的分工形式的出现,使劳动生产率获得某种程度的提高,但它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还不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实行更广泛的、多样化的分工,因而不利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2.社会分工
答:社会分工是在自然分工的基础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方面,在氏族部落共同体和后来的家庭内部纯生理的自然分工基础上,随着共同体的扩大,人口的增长,特别是各氏族之间交往的发展,这种分工的范围也扩大了。另一方面,不同氏族部落共同体之间在相互接触时引起了产品的相互交换并使其产品变成了商品,这样就使具有不同生产条件的氏族从事活动的不同生产领域,逐渐变成社会生产过程中具有某些相互依赖关系的生产部门,出现超越一个经济单位的社会范围的生产分工,即社会分工便由此开始产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首先是畜牧业和农业逐渐分离,有的部落以农业为主,有的部落以畜牧业为主,于是形成了畜牧业和农业相分离的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大分工。随着私有制的出现和奴隶制度的产生以及金属冶炼技术的出现,专门从事生产工具制造的手工业逐渐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从而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相分离的人类历史上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为适应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的需要,社会上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阶层。商人阶层的出现及其与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的分离,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3.自然经济
答:自然经济也称为自给自足经济,是指为满足生产者家庭或经济单位(如原始村社、奴隶主庄园、封建主庄园等)的直接消费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以自然分工为基础,主要与较低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只能结合成一个自然经济单位从事生产,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在这个自然经济单位内部形成了按性别、年龄等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纯生理意义上的自然分工,其劳动产品是为了满足自然经济单位内部成员的需要,其劳动互换也是直接进行的。
4.商品经济
答:商品经济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商品经济是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有两个:
(1)社会分工。社会分工使各种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的部门或行业,各个生产者依照社会需要生产不同的产品。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存在的前提,是一切商品生产的一般基础。
(2)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这个决定性条件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在原始社会末期伴随着家庭和私有制的出现而产生,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两个基本条件,都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最终也必将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而归于自行消亡。所以,社会生产力的一定发展水平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最终经济原因。
5.私人劳动 答:私人劳动是指由于商品经济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完全是他们的个别行为或私人行为。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由于每个商品生产者都是生产资料的私有者,商品生产是生产者私人的事,生产什么、如何生产,都由生产者自己决定,产品归生产者私人占有和支配,耗费在商品生产上的劳动,直接表现为私人劳动。
6.社会劳动
答:社会劳动是指在商品经济中,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社会分工又使商品生产者互相依赖,商品不是用来满足生产者的需要而是用来交换,并在商品出售后才表现为社会劳动,从而使得商品生产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
二、问答题
1.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自然经济虽然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作为一种经济活动方式,则具有共同的一般特征,使它与商品经济区别开来。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1)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自然经济中社会劳动产品绝大多部分都是为了满足自然经济单位内部的直接生活需要而生产的,而不是为了出售和交换,即不是为了他人而生产的。即使生产者的劳动是为了他人而进行的,其劳动产品从生产者手中转让给把它作为使用价值使用的人手中,也不是通过商品交换的形式来实现的,而是直接的转让或索取。一种形式是通过生产单位内部的直接分配,如原始氏族部落共同体内部即是如此;另一种形式是少数人通过某种超经济的强制直接占有生产者的劳动产品,如奴隶主对奴隶生产的产品的占有、封建主对农奴所生产的产品的占有。个体农民家庭的生产,更是直接地为了满足家庭成员的消费需要。总之,自然经济是没有或很少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
(2)自然经济是封闭型经济。自然经济是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条件下产生的。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经济活动局限于一个狭小的范围,无论是氏族部落共同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体、奴隶主庄园或封建主庄园,还是农民家庭,都是一个自成体系的封闭式的经济单位,处于分散、孤立的状态。生产规模狭小,生产工具简单,生产技术落后,其劳动成果的大小更多地取决于自然环境条件。自然经济单位内部的自然分工,虽然对提高劳动生产率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十分有限。人们的经济活动也主要局限在自然经济单位内部,不与或很少与外界发生经济联系。这一方面是由于自然环境险恶,交通条件很差,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由这种经济活动方式自身的封闭性决定的。在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历史时期,虽然社会分工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并没有从总体上改变这种分散、孤立的封闭式状态,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还没有形成广泛的交往和经济联系。从总体上说,自然经济是一种封闭型经济。
(3)自然经济是保守型经济。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的闭塞性造成了生产者的孤陋寡闻、因循守旧、易于满足和不思进取,必然阻碍和影响先进技术的传播、应用和发展,使社会经济长期处于缓慢发展甚至停滞状态。
(4)自然经济是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为获得供自己消费的使用价值而生产,即使是奴隶主、封建主对剩余劳动的榨取也要受到剩余劳动实物形式的限制,生产基本上是在简单再生产的水平上维持的,即使生产规模有所扩大,也是异常缓慢地进行的。从一定意义上讲,自然经济是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
(5)自然经济中劳动者的私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在自然经济单位内部,生产者的劳动成果直接满足自身或经济单位自身的需要,其私人劳动也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而不需要经过商品交换转化成社会劳动。无论是氏族部落共同体的集体劳动,还是奴隶主庄园的集体劳动,都具有直接的社会劳动形式。自然经济单位内部成员之间的劳动互换是直接的。
总之,自然经济是一种落后的经济形式。它既是社会生产力不发展的产物,又阻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造成人类社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生产力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2.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商品经济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商品经济是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
(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社会分工。社会分工使各种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的部门或行业,各个生产者依照社会需要生产不同的产品。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存在的前提,是一切商品生产的一般基础。没有社会分工,人们就无需交换各自的劳动产品,也就不存在商品经济。在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曾有过三次社会大分工。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也不断发展,出现了各行各业。在存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各个生产者专门从事某种产品的生产,使生产者或经济单位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彼此需要对方的产品作为生产资料或消费资料,从而产生相互之间的产品交换。社会分工越发展,需要交换的产品数量和品种也就越多,人们之间的经济联系就越密切,交换活动也越频繁,并且不断扩大。
(2)但是,如果仅有社会分工,还不能决定相互交换的产品必须采取商品形式,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这个决定性条件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在原始社会末期伴随着家庭和私有制的出现而产生,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从事不同产品生产的不同财产权利主体(包括所有权、占有权及使用权主体)都具有各自经济利益,他们利用归自己所有或占有、使用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或者支配他人进行劳动,作为劳动结果的物质产品也就归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占有支配。由于人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们占有生产资料的数量不同,生产条件也存在着差异,决定了他们获得的物质产品的多少也各不相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经济利益主体之间经济利益的差别性。为了维护各自的经济利益,不同所有者之间需要通过等价交换的原则相互有偿地交换劳动产品,这样,产品便必然表现为商品,产生了商品交换。从事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的生产就是商品生产。
由此可见,社会分工造成了不同的物质资料生产者之间发生经济联系的必要性,成为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造成了物质资料生产者之间经济利益的差别性,使商品经济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必然形式。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即使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所有者由个人发展为共同体,但只要这种共同体间或共同体内部的各个经济单位之间还存在着经济利益的差别性,商品经济就将依然存在,这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两个基本条件,都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最终也必将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而归于自行消亡。所以,社会生产力的一定发展水平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最终经济原因。
3.商品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山西财经大学2009研]
答:商品经济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具有与自然经济不同的特征:
(1)商品经济本质上是交换经济。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和消费资料的全部或大部分都要通过市场交换来获得,商品生产者以追求价值为目的,并通过市场交换来实现。
(2)商品经济是开放型经济。商品经济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强调生产过程中的分工与协作,人与人之间、商品生产者之间以及生产单位之间的经济联系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日益紧密,范围也日趋扩大。
(3)商品经济是开拓进取型经济。商品生产者为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并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必然竞相改进技术或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经济利益的内在动力和市场竞争的外在压力,不断地激发着商品生产者的开拓进取和创新精神。
(4)商品经济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商品生产者为获得更多的价值实现和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必然不断增加投入、改进技术和改善经营管理,从而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总之,商品经济是与较为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联系的经济形式。它既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余地,在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具有自然经济无法比拟的作用。
4.为什么说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答:商品经济作为几个社会共同存在过的人们互相交换其活动的经济形式,既可以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同样也可以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尤其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取得革命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可以逾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而绝不可能逾越商品经济充分发展阶段。这是因为:
(1)商品经济的存在最终与社会生产力有关。商品经济既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尚未达到更高阶段的产物。迄今为止,商品经济的历史作用并未发挥到尽头。实践表明,商品经济发展将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全过程。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更高阶段,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共有和个人消费品能够实现按需分配,商品经济将走向消亡的问题,只是对未来的一种预见,尚需实践来证实。在社会主义现阶段,如果逾越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阶段,就是超越社会生产力发展阶段。而实践证明,超越社会生产力发展阶段搞生产关系的“穷过渡”,不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消灭贫穷的奋斗目标,只会败坏共产主义的名声。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2)商品经济作为社会生产的经济形式,反映社会生产力的连续、继承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商品经济是在社会分工体系条件下通过商品交换这种间接形式来实现的生产社会化经济。自然经济排斥社会分工和限制生产社会化的发展。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冲破孤立个人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实行社会分工的商品经济的生产方式,推动生产社会化的大发展;商品经济充分发展,使生产社会化发展到更高程度,才有可能由商品交换的间接形式实现的生产社会化经济,进到马克思、恩格斯所预想的那种“直接社会化”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形式,即产品经济。这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连续性、继承性和不断变化的序列和客观规律性的过程。
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经过革命变革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社会会使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并创造出巨大的生产力,对此必须利用和继承,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是根本对立的,但对资本主义造就的社会化大生产和发达商品经济的先进科学技术、科学管理经验和一切科学文化成果则要继承、吸收和加以利用,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在自然经济与“直接社会化”的产品经济之间横着一个商品经济充分发展阶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果违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连续性和继承性,试图逾越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阶段,进入“直接社会化”的产品经济,如同“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一样,只能事与愿违,保护了落后于历史时代的自然经济,延缓和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1.简述商品经济产生的一般原因。[中央财经大学2013研]
答: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发展的。
(1)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一个前提。社会分工是指各种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的部门或行业,各个生产者依照社会需要生产不同的产品。没有分工,就不存在产品交换的可能性,也就不存在商品经济。社会分工使生产专业化,生产者专门生产某种产品,每一个生产者成为社会分工体系的一员,从而形成了生产者之间的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不同产品生产者之间需要互通有无,彼此需要对方的产品作为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这就产生了交换劳动产品的要求。随着人们的需求日益多样化,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交换活动越来越频繁,商品经济也就越来越发展。
(2)剩余产品的出现并分属于不同的生产者所有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另一个前提。没有剩余产品的存在,不存在进行交换的对象,也就没有交换的必要。只有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出现了经济性的剩余产品,特别是剩余产品的增加和经常性的交换,导致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者利用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或支配他人劳动,作为劳动结果的物质产品也就归生产资料所有者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又决定了交换的等价性,交换双方按照自己的意愿在彼此都同意的情况下用自己的产品等价交换对方的产品,从而建立彼此之间的经济联系。商品交换实质上是实现所有权的转移。可见,社会分工使商品交换具有必要性,剩余产品及归不同所有者所有则使商品交换成为现实。在现代经济中,在同一所有制内部的不同企业也可能存在商品交换关系,其原因是不同企业有自身的利益。这样,不同利益主体之间交换的产品也是商品。
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相适应的,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2.自然经济是怎样发展成为商品经济的?
答:商品经济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统一。社会经济形式从自然经济发展为商品经济,是一个渐进而漫长的历史进程,这一转变是伴随着新的生产工具的出现和发展,从而社会分工发展,导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渐实现的。
(1)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在人类利用自然界的物质改造成为人类需要的生活资料的实践中,生产经验不断地积累,生产方法和生产工具有所发展,从旧石器到新石器的使用,从火的使用到弓箭的发明,从采集、狩猎过渡到原始畜牧业和原始农业,一直到金属工具的出现,推动了社会分工的发展。到了原始社会的后期,出现了以畜牧部落从其他原始部落中分离出来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尔后农业部落的产生,又扩大和加深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这就有力地推动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得产品在满足自身需要外还有所剩余,而且专门从事畜牧业的部落和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部落之间,互相都需要对方的产品来满足需要,从而导致牲畜与谷物之间的交换。
(2)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到了原始社会末期,耕作工具和手工工具进一步发展,引起了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为标志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从事手工业生产的劳动者由于不生产农产品,但他们又必须获得农产品来满足生活需要,这就决定了手工业劳动者要用自己生产的手工业品同农产品进行交换,手工业独立出来后,其产品一开始就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从那时起出现了为交换而生产的商品生产。恩格斯明确指出:“第二次大分工??随着生产分为农业和手工业这两大主要部门,便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随之而来的是贸易”。
(3)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到了原始社会解体和奴隶社会形成的初期,出现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即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阶层。这就进一步推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市场迅速扩展,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答:(1)简单商品经济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和私有制基础上的。由于生产资料为私人所有,商品生产者独立地进行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归私人支配,这就决定了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私人劳动;由于社会分工,各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又具有社会性质,是社会劳动。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既有统一性,又有矛盾性。矛盾性在于:商品生产者把产品当作商品来生产,因此他的私人劳动必须表现出它的社会性质,私人劳动必须转化为社会劳动;但在生产过程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直接表现出来的是私人劳动,即劳动的私人性质,而不是劳动的社会性质,私人劳动只有通过商品交换的成功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这就产生了矛盾。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 ①商品经济中的其他矛盾,都是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基础上产生的,并且都是由它所决定的。私人劳动的社会性只有在商品交换中才能表现出来,而进行商品交换,就必须要求对生产商品的劳动量进行比较和计算。为此,必须把不同的具体劳动还原为无差别的抽象劳动。这样,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就表现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使用价值是由具体劳动生产出来的,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创造的,这样,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又表现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因此,简单商品生产的一切矛盾都是由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的。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商品能否卖出去,意味着生产者的私人劳动能否被社会承认,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从而决定了小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商品交换过程中,生产者之间的激烈竞争必然导致两极分化,少数人发财致富,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变成为资本家,大部分人贫困破产,沦为无产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是在简单商品生产基础上产生的。
③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随着简单商品经济发展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就进一步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以上内容为跨考网整理的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的一部分,限于篇幅原因,如果同学还想获得更多经济学课后习题资料,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索要经济学考研资料,你想要的资料都在这儿→jjxkyzs。 想了解经济学考研高分的秘密吗?请点击>>>:经济学考研解题技巧
跨考经济学考研辅导提醒您: 成功的原因千千万,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加入我们的经济学考研交流群,考研经验交流,规避风险,锁定名校一次进!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正在阅读: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习题详解(第1章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03-13
写给十年后的自己02-13
线性代数第五章(答案)10-01
预备党员考察鉴定表02-24
arcgis下坐标系统及其转换04-19
2014中考英语真题(有答案)江苏镇江01-07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维达
- 自然经济
- 商品经济
- 政治经济学
- 习题
- 详解
- 东丰县2019年小升初数学综合检测试题(附答案)
- PRACTICE for advanced english vocabulary
- 论文Word - 页眉页脚设置技巧
- 中药大品种培育策略与路径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
- 钢质给水管道施工 - 图文
- ORACLE - RMAN快速入门指南
- 气瓶使用管理规定
- 2014年甘肃省公务员考试时间安排(1)
- 架构师一
- 甲强龙说明书
- 古典音乐介绍
- 结构力学 - 习题集(含答案)(精)
- 液化天然气(LNG)储罐火灾和爆炸事故树分析
- 2019年宪法知识竞赛试题498题及答案
- 2014河北公务员面试辅导:计划协调题型答题技巧
- UG钣金设计教程资料 - 图文
- 海关实务教案
- 减负增效工作总结
- 特种设备安全检查统计表
- 通信工程预算定额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