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强化练与考前增分练 综合练2.docx

更新时间:2024-01-13 12:0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综合练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9分)

市场经济让生活丰富多彩,变得更艺术化,但这个艺术化,是不是打扮得更美就是艺术化?提美的神圣性,说不定会有人说:“这有点脱离实际吧?”正因如此,谈美的神圣性就更具有现实意义。美有低层次和高层次之分。低层次是声色之美,而高层次是心灵之美。心灵之美就体现了美的神圣性。现实中,声色之美的背后,所缺乏的就是一种高远的精神境界的支撑。

用神圣性来形容美,起源于西方。柏拉图提出了感官的审美概念,这是美的神圣性的思想起源。柏拉图的审美感官和非审美感官的区分里面,包含了一个重要含义,就是美的东西没有什么功用性,不能满足人的功利追求。但柏拉图并没有做更深远的推论,他讲的美,还是跟实用性联系在一起的,他跟苏格拉底都认为美不美,要看它有没有用,美还是跟实用联系了起来。普罗提诺不完全同意柏拉图的观点,他认为美的东西,艺术的东西,是神圣的东西,这就把美的价值提高了。虽然他的观点带有美的神圣性意味,但还没有真正达到“美感神圣性”的思想层面。发展到后来,西方哲学家认为,美是超越实物的存在,托马斯认为美是超越现实实物的东西,说美的形式是神的,是上帝的神性表现,美具有神圣性。这就大大提高了美的神圣的价值。

康德将审美与自由联系起来,认为审美的过程,就是不受功利束缚的过程,不受束缚就是自由。审美过程,没有功利掺杂,所以美是最自由的。西方哲学到了康德就把美的自由命题提出来了。康德说美有解放的作用,所谓解放,就是把人从各种利益束缚中解放出来。黑格尔继承了这一思想,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以后,西方现当代哲学转向了现实。海德格尔把生命本来的状况称作本真状态,是万物一体。但人跟外界打交道,也会把它当成

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1 -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完全是我以外的东西,主体跟客体就二分了。海德格尔认为,把主客分得太绝对,滋生了人类中心主义。西方现代哲学认识到,不能够这样继续下去了。海德格尔强调,人需要把自己提高到审美的境界,以便超越单纯的利用关系,达到万物一体。

海德格尔讲的本真的美、诗意的美跟中国的意象之美是相通的。中国人讲意象之美,“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秀”是显出来,是有形有色的。“隐秀”是指人通过在场的、明显的意象,体会背后那无穷无尽的没有说出的意味。中国人讲美是讲含蓄之美,这种含蓄之美就把显现出来的东西和没有显现出来的东西合为一体了,人在这种境界里面,这种境界是一种高远的境界。高远的境界是一种自由的境界,中国的“天人合一”,中国的意象说,其实就是一种神圣的美。

现在,社会上一些人更在意的是表面的声色之美,而从表面的声色之美,怎样让人体会到万物背后的人生意味,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乏的东西,缺乏这个东西也就是缺乏美的神圣性。因此,美的神圣性这个题目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它为文化工作者提出了在当代传播美的课题。

(选自张世英《美与我们的现实世界》,有删改)

1.下列关于“美的神圣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认为,低层次的声色之美不能体现美的神圣性,是因为它的背后缺乏精神境界的支撑。

B.托马斯认为,美具有超越现实实物存在的鲜明特征,美的形式是上帝的神性表现,美具有神圣性。

C.康德认为,美的神圣性只有在从各种利益束缚中摆脱出来的自由状态的时候才能够感受得到。

D.作者认为,美的神圣性应该是本真的、诗意的,中国的“天人合一”、意象说其实就是神圣的美。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现实生活中,可能有些人认为提美的神圣性不切实际,但正因为如此,谈美的神圣性

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2 -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才更具现实意义。

B.美的神圣性观念源自西方哲学家柏拉图的感官审美概念,柏拉图认为,美的东西不能满足人的功利追求。

C.虽然普罗提诺认为美有神圣性,但他的观点并未真正触及“美感神圣性”;真正明言美的神圣价值的是托马斯。

D.在西方哲学史上,康德第一个将审美与自由联系起来,认为审美可把人从利益束缚中解放出来,不掺杂任何功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美的神圣性虽源于西方,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些内容也和其是相通的。中国的意象之美、含蓄之美等观念其实就包含了美的神圣性方面的内容。

B.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西方现代哲学家认为,审美主体与客体不能分得太绝对,万物其实是一体的;否则,会滋生人类中心主义的错误思想。

C.市场经济的繁荣发达,让生活变得更加艺术化。但生活的艺术化,绝不能仅仅停留于低层次的声色之美的层面,而应上升到高层次的心灵之美的层面。

D.当今时代,表面的声色之美淹没了深层次的心灵之美,文化工作者在传播美的时候,应引导世人彻底摒弃声色之美,着力开掘并弘扬美的神圣性特征。

(2015·辽师大附中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9分)

节日无论今古,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文化功能,就是调节民众生活。由于古今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古今节日形态又有着明显的差异。

古今节日都注意节日在一年中的适度分布,如一、三、五、七、九月的节日排列,以适应个人与社会的需要,但节期选择的观念古今有着根本的区别。古代社会以农耕为主,人们靠天吃饭,人们注意自然时序与人文节序的对应,节日是人们划分时间段落的特定标志,人们依据它安排自己的生产与生活。现代节日以现代社会文化体系为基础,在节期选择上已很少或不再考虑自然物候变化,是一种纯粹的社会选择。现在,即使是传统节日,人们也只是继承了它的形式以及它与当代社会能够适应的内容。

古今节日也注重人们的身心调节。但传统节日主要在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希望

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3 -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通过各种节日庆典与仪式取得与自然的沟通。因为在传统观念中,自然属特定神灵的支配,人们生产是否丰收,身体是否康健,事业是否发达,子嗣是否兴旺,都仰靠神灵的荫庇。中国传统节日从其起源看几乎都与神灵信仰有关,如元日驱山臊恶鬼、五月五祭水神等,神灵信仰成为传统节俗的中心项目。人们通过传统节俗活动密切了人神之间的联系,获得一种身心的放松和精神自足。

而现代,人们面对的是社会,人们需要调节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现代节日的主题是以公共活动的方式,实现人们之间的情感沟通。通过节日这个人们共享的文化“平台”,密切社区成员乃至民族成员的联系,并展示民众的生命活力。很多节日还保留了传统形式,但其民俗内容已演化为一般娱乐性质,娱乐是当代节日的主导原则。如壮族的三月三,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等,都成为欢乐的群众集会。

古今节日还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而在传统社会中,节日不仅是民众生活时段切分转换的标志,而且总表现为一种新旧的沟通与过渡,节日是一道道隐形的关口,过节与“度厄”成为节日形态的一体两面。诸多节俗都是为了在关键时日给人们以精神的抚慰与生理的放松,祈求顺利过关与争取未来的幸运。节日在民众生活中是文化传统、地方知识与道德精神的凝聚,民众社会的稳固,得力于民俗节日的周期性调节。

而现代,虽然还没有一种生活样式能取代节日所具有的文化意义,但节日与生活实践没有深刻的内在联系。人们往往没有了传统社会中所具有的那样浓烈的情感。现在年节,在城市中,临近除夕才放三、五天假,除了比平时的购物热情稍高些外,人们很难有兴奋的感觉。

节日文化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我们在建构新的节日形态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它与当代社会的适应与协调,而且也应对传统节日文化资源有一个正确的估计,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资源,利用有效的传统形式,赋予它新的意义。以公共娱乐项目为中心,给在现实生活中日益隔离的社会成员以平等交流的机会,让人们在情感交流中获得一种生命

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4 -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意识的体验。正如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教授所指出的那样:“把传统民间节日活动中那些确实带有生活情趣的一些活动,认真加以挑选和运用。这样做,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新文化,也将使这种新文化确实地具有较多的民族色彩和感情。”

4.下列对古今节日的“社会文化背景”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古代社会以农耕为主,人们靠天吃饭,传统节日与自然时序对应,有利于安排生产与生活。

B.在古代社会,神灵支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各个方面,人们希望通过节俗活动密切人神之间的联系,获得一种身心的放松和精神自足。

C.传统社会中,除了有助于生活时段切分外,诸多的节俗,都是为了在关键时日给人们以精神抚慰和生理放松的。

D.由于节日已与生活实践没有深刻的内在联系,现在社会尤其是城市中,人们对传统节日的感情已经有所淡漠。

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今文化节期选择的观念不同:古代节期考虑自然物候变化,现代节期考虑适应社会需要。

B.古今的节日在民众生活中皆是文化传统、地方知识与道德精神的凝聚,民众社会的稳固,得力于民俗节日的周期性调节。

C.古代节俗活动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现代节日活动是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古今文化节俗的作用(或“身心调节的内容”)不同。

D.作者认为,挑选和运用传统民间节日活动中与当代社会适应与协调的确实带有生活情趣的一些活动是在现代社会发挥传统节日的文化功能的有效手段。

6.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现代节日是以现代社会为基础的,是一种纯粹的社会选择,它们继承了传统节日的形式以及它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的内容。

B.传统的观念中,神灵支配着自然,庇佑人们生产丰收、身体健康、事业发达、子嗣兴旺。

C.现代节日以公共活动的方式开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人们希望通过节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们之间的情感沟通。

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5 -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D.社会进步了,人们更加文明理性,人们一般不再有传统社会中所具有的浓烈情感,但目前也还没有一种生活样式能取代节日所具有的文化意义。

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6 -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答案精析

论述类文本阅读综合训练

综合练1

1.C [从文中内容来看,作者认为“治国”应该是“礼法合治”,选项中强调的是礼治。] 2.C [此项混淆了“刑”和“令”的作用。原文说的是:“如果‘刑’还有不足之处,则可以用‘法令’来补充,以防止社会贪欲横流。可见,‘礼’‘刑’‘令’三者功能不同……”]

3.C [“它们相互依存,没有礼就没有法,没有法就无以行礼”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这方面的内容。]

4.C [以偏概全。原文第4段所谈“知世明伦”包括“知世”和“明伦”,选项只涉及对“知世”的解说。]

5.C [以偏概全。根据原文第4段内容,“明伦”指的是“了解自己与他人、与环境的关系,善识人”,选项的解说没有关于“自己与他人”的内容,即“能够与人进行友好的交往,与人为善,不失原则”。]

6.B [概括不当。原文第2段是说“只有对儒家这种积极入世的人生观有所觉解和体认,才会信奉、弘扬自强精神、厚德精神”。]

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7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ue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