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18

更新时间:2024-05-26 06:4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 、《师恩难忘》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连贯、通顺地复述“我”开学第一课的情景。 3.我要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预习学案】

1.自学生字词语。我要先把课文认真地读一遍,边读边用笔标画出我还不认识、读不准确、不理解的字词。然后我再自学课后出现的生字词语,正确认读识记生字,生字词抄写2遍。 ⑴我会读:读一读下面的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

炊烟 念叨 教诲 恍如 滋润 捅 拄 戛然而止 娓娓动听 ⑵我会写:我要把课文中难记难写的字认真地写在下面。 念叨 教诲 滋润 戛然 恭敬 ⑶我会辨字组词。

畔( ) 描( ) 杖( ) 滋( ) 伴( ) 瞄( ) 仗( ) 磁( )

2.朗读课文。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至少朗读五遍课文。 3.理解词语。

(1)我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 重点理解:

炊烟 歇脚 念叨 教诲 恍如 戛然而止 娓娓动听 恭恭敬敬

(2)我能把这些词语补充完整,还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成语造句。 ( )( )动听 身( )其境 ( )然而止 引人入( ) 年近古( ) ( )( )敬敬 十年树木,( ) 4.课文内容我知道。

我知道让作者难以忘记的老师是谁?什么事让他难忘?我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5.理解课文。我能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还能按要求在课本上做批注,把重点语句的理解,质疑的问题,读书的感悟等用笔标画记录下来。 【导学案】 1、自主探究:

①快速默读课文第二段,找出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

②默读第三段,我知道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③我还知道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④田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我想对教过自己的老师说几句话。

2、搜集资料。我主要查阅收集著名作家刘绍棠的有关资料,了解刘绍棠生平轶事,阅读刘绍棠作品。还要搜集一些关于赞颂老师的名言,记到自己的“积累本”上 3、合作探究

(1)小组汇报交流

我学会了什么?选择自己最大的收获有重点地简要写在下面。

① ② ③ (2)我还有哪些地方或问题不明白?看谁的问题最有价值哟。

① ②

③ 4、全班展示质疑

(1)各小组展示收获。

(2)各小组质疑问题,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重点探究

田教师是一位怎样的教师?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 6、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栽培一棵树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培养一个人需要更多的心血,而这心血就含在平平凡凡、点点滴滴的小事中,作者刘绍棠就选取了四十年前的一堂课以此来表达对田老师的敬重和怀念。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的平平凡凡、点点滴滴,请你也选取一件平凡的小事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吧。 【课堂作业】

班级: 姓名: 一、我是拼写小能手!

mào shang zī rùn chuī yān xiē jiǎo ( ) ( ) ( ) ( ) niàn dao wěi wěi dòng tīng shēn lín qí jìng ( ) ( ) ( ) 二、我为他们找朋友! 十年树木 不见泰山 一日为师 不长一智 不经一事 百年树人 读书百遍 更进一步 百尺竿头 终生为父 一叶障目 其义自见

三、我的收藏夹!(填合适的成语)

1、读了《迷人的张家界》我仿佛( ),完全陶醉在奇山秀水之中了。 2、演奏会上,音乐( ),听众一片茫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3、奶奶摇着蒲扇,( )地给我讲起了《牛郎织女》的故事。

4、田老师将小诗编成( )的故事,事隔多年,我仍然( )。 5、“( ),( )” 是说培养人才不容易,也是长久之计。 6、形容口才好,说起话来吸引人的成语有:

、 、 。 7、形容人知识丰富,才学出众的成语有:

、 、 。 四、回味课文,我能填!

1、本学期我们要养成( ),( )良好的学习习惯。 2、“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这是一个 句,写出了 。 3、“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谈谈你对这句

话的理解。

言意互转 情动辞发——《师恩难忘》教学反思

本文的作者刘绍棠先生一生经历过一次大的起落,作为一名享誉乡里的“神童”,他的童年就是在光环中度过的。可是,成人后,虽然没有像仲永那样“泯然众人矣”,但仍逃脱不了神童带给他的副产品——骄气,给他的伤害。他的一意孤行狂放不羁直接导致他被打成“右派”。回乡反思一去就是20年。很多人或许至此一蹶不振,或许在批判的压力下惶惶不可终日,直至默默的消失在这个世界。刘绍棠不然,他勇敢的承受着这一切,他勇敢的反思着自己的所作所为,痛定思痛,直到20年后,卷土重来,一发而不可收。成为乡土文学这一流派的开山祖师,收入世界名人词典,在中国甚至世界近代文学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篇《师恩难忘》(原文题目是《老师领进门》)应该就发表于此时。

此文不愧为乡土文学的一篇妙文,语言质朴,条理清晰,内容简单,情节有趣,感情真挚。在教学本文时,完全可以采用“言意互换”的方法,以达到“情动而辞发”的效果。 1、据言得意,感受田老师的可敬形象

阅读理解的首务在于对“意义”的追寻,而对“意义”的追寻始于对言语的感知。简单来说,我们的教师完全可以学习文中田老师的教学方法。先念一遍,再连起来讲一遍,最后编一个故事娓娓动听的给学生们讲一遍。三遍过后,绝大多数的字词句(娓娓动听、引人入胜等等)的障碍被扫除,剩下的时间教给学生阅读,品读感悟:由言生像,由像起意。在这个过程中让田老师温文尔雅,敬业爱生的形象逐渐鲜明起来。 2、据意识言,体会田老师形象的塑造

大多的阅读教学都只停留在据言知意的阶段,而至于这“意”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即文本的言语形式却很少关注。这一点我们不能只责怪学生,其实,很多的老师都没有这样的意识。拿本课来说,为了让田老师的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煞费苦心。采用了多种写作手法。故事的出示,让我们读了恍如身临其境。四年来读了这么多的故事,作者独独选择了第一课上

讲的故事,独具慧眼,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故事中的情节,既关注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又照顾到对学生道德的熏陶。美丽的花儿,应该让大家一起观赏。往大了说,这就是人文和工具的统一。

3、以言表意,沉淀心中的老师形象

学生在据言知意的过程中,意开始酝酿。一个可敬的老师形象已在眼前鲜明起来,同作者一样,学生对这位田老师也怀有深深的敬意之情了。“情动而辞发”,意的充盈,心中便有了表达的欲望。这时候,就必须以言的介入来实现意的完成。老师适时地提出写作要求:写一写你的老师。(具体要求见习作一)抓住老师的某个特点,通过一件或者两件事情具体说明这一特点。《师恩难忘》就是范例。读写结合,言意互换,情动辞发,学生言语智慧也一定会从这一过程中得到提升。

李鑫 2010.09.06

二、《陶校长的演讲》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我能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新词。

2.我能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养成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3. 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预习学案】

1.自学生字词语。我要先把课文认真地读一遍,边读边用笔标画出我还不认识、读不准确、不理解的字词。然后我再自学课后出现的生字词语,正确认读识记生字,生字词抄写2遍。 ⑴我会读:读一读下面的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 否则 锻炼 堡垒 激励 鞭策 彼岸 专心致志 坚韧不拔 ⑵我会写:我要课文中难记难写的字认真地写在下面。 陶 锻炼 堡垒 激励 彼 鞭策 ⑶我会辨字组词。看准字形,再分别组词.

缎( ) 练( ) 植( ) 励( ) 锻( ) 炼( ) 值( ) 厉( ) 勤( ) 策( ) 既( ) 堡( ) 谨( ) 刺( ) 即( ) 保( )

2.朗读课文。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至少朗读五遍课文。 3.理解词语。我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重点理解: 堡垒、源泉、造福、坚忍不拔、彼岸、鞭策、长足 4.课文内容我知道。我能快速默读课文,概括段意。 一、(1)开门见山提出了( ) 二、(2—5)分别要求学生从( )、( )、( )、( )四方面问问自己有没有( ),( )了多少,并讲了这样问的( )。 三、(6)总结全文,希望学生养成( )的好习惯,争取在( )取得( )。 5.理解课文。我能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还能按要求在课本上做批注,把重点语句的理解,质疑的问题,读书的感悟等用笔标画记录下来。 【导学案】 一、自主探究

陶校长演讲的内容是什么?陶校长和同学们谈了哪四个问题?他为什么要谈这些问题? 二、搜集资料

我主要查阅收集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有关资料及作品。还要搜集演讲稿的有关资料。 三、创新与实践

找一篇或者自己写一篇演讲稿,在同学们面前进行演讲,针对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合作探究 1、小组汇报交流

(1)我学会了什么?选择自己最大的收获有重点地简要写在下面。 ① ② ③ (2)我还有哪些地方或问题不明白?看谁的问题最有价值哟。 ①

② ③ 2、全班展示质疑

(1)各小组展示收获。 (2)各小组质疑问题。 3、重点探究

谈谈陶校长为什么要作这篇演讲?体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课堂作业】

一、我是拼写小能手!

fǒu z? duàn liàn bǎo lěi

( ) ( ) ( ) dào d? jī lì biān ca

( ) ( ) ( ) 二、我的收藏夹。 专心( )( ) 坚( )不拔 ( )的理想 ( )( )的彼岸 ( )负责 ( )的进步 三、关联词语填空,我能行! 1、( )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 )有本钱去寻求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

2、根本一坏,( )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 )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3、这些工作( )都是一些小事,( )能培养我们的责任心。 4、每个人( )讲究“公德”,( )讲究“私德”。 四、我会填近义词。

崇高( ) 持久( ) 坚固( ) 激励( ) 五、回味课文,我能填!

1、这篇演讲要求学生每天从 、 、 、 四个方面问一问自己有没有进步?以此 和 自己不断进步。 2、“我们到学校里来,除了要学习文化知识,更要紧的是要学习做人,学习做‘真人’。”“真人”是什么样的人? 。 3、陶校长希望同学们从小树立 ,筑起 ,学习上认准 ,刻苦钻研,工作上要培养 ,认真负责地做

好 ,要学做 ,这样就可以 。

三、《古诗三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

2.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利用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全力以赴,激情参与,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经过对比学习,体会出两首诗词都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但思乡的缘由、表达的方式、语言特点是不同的 【预习学案】

1.我能背诵一首思乡的古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三首古诗,给带点字注音

一水间( ) 数( )重( )山 照我还( ) 意万重( ) 洛( )阳 榆( )关 那畔( )行 千帐( )灯 风一更( ) 3.运用积累的学习方法,自读古诗画出不懂的问题 4.解释诗句中带点字词的意思

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的意思是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整句诗的意思是: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5.自己多读几遍这三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6.认真朗读三首古诗,把你认为最能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抄写下来透过诗中哪些词语,你能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可以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还可以写写简单的批注 《泊船瓜洲》 《秋思》 《长相思》 【导学案】 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再读《泊船瓜洲》和《秋思》两首古诗,想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可以在你的书上写一写,组织好语言在小组内说一说

2、《泊船瓜洲》诗人所在的瓜州与他的故乡南京是近还是远?为什么?这与作者有什么关系呢?

3、你喜欢《泊船瓜洲》和《秋思》两首诗中的哪句话?为什么?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好?你认为还可以用哪些词表示?把这些词放入诗句读读、想想,结合课后资料袋想象画面,体会哪个词用得更好?为什么?

4、是什么勾引起了诗人张籍对家乡的思念呢?作者在洛阳城里都看见了什么?又做了什么?请你也来感受张籍这说不尽、叙不完的思乡情自己练习朗读,把你的体会充分地展示出来

5、细细地品读《泊船瓜洲》和《秋思》两首诗,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6、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抓住“见秋风”“欲作”“意万重”变成“写家书”片段,或者抓住“复恐” “临发”“又开封”变成“送家书” 将《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2)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歌曲,在班级展示(选做)

【练练测测】

1、读《泊船瓜洲》填空

作者当时船停泊在从、 、 这些词语可以看出这里离他的家乡并不远诗中的“绿”字可以换成 、 、 等字,但“绿”字更加传神,“绿”字让我们想到 、 等描写春天的词语,还想到描写春天的诗句 。3、王安石评价《秋思》时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请找出来抄一抄

4、当一回小诗人,推敲推敲,琢磨琢磨,该用哪个字合适?并说说为什么 (1)、红杏枝头春意( )(旺、闹、浓)

(2)、风乍起,吹( )一池春水(动、皱、翻、起) 5、默写《秋思》

《习作1》教学案

我的老师

学习目标:

1.回忆教过自己的一位老师,通过一、两件事情把老师的特点表达出来,体验老师对我们的关爱。

2.指导学生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特别是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从而表达出老师的优秀品质。

3.乐于把自己的想法与建议和他人交流,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 板块一:小试牛刀

1.同学们,教师节马上要到了。我看到大家都在忙着排练节目,准备搞庆祝活动。是吗? 2.那大家有没有想到要用自己手中的笔,为教师节的庆祝活动增添一些节日的气氛呢? 3.我们利用时间,把老师平时教育、关心帮助我们的事回忆出来,并努力把他写好!大家说,怎么样?

4.在“教师礼赞”的中队活动中请学生上台读自己的文章。 板块二:创设情境,表达“我的老师”

1.下面是学生在中队活动中的片段描写,请你来点评,好在哪里。

(1)我正在聚精会神地做作业,忽然,一只温暖的手扶着我的前额,慢慢地向上抬起。原来是王老师。她的一双眼睛望着我,好像在说:“三个一”怎么又忘了? 我不好意思地一笑,立刻把身子挺直。 王老师轻轻地拍了我的肩膀,朝前走去。

从此,我每次做作业时,就觉得额前有一只温暖的手,它时刻提醒我:楔子,一定要保持正确的姿势。(从动作和神态上点评)

(2)我的班主任老师姓刘,她中等个子,有着一头乌黑的长法和一张充满青春活力的面孔。她说话直率,做事麻利,对待同学和蔼可亲,在我们心中她就像一位优秀的教官。(从外貌上点评)

板块三:指导写法,再现“我的老师”

1.每位同学都找到了“我的老师”,请大家认真构思,想好习作的内容和语言。 2.学习如何刻画人物特点,突出人物的形象。 例文:

我的老师

我们的语文老师大约四十来岁,头发已经稀疏了。他的前额布满了浅浅的皱纹,瘦削的脸上戴着一副度数很深的眼镜,显得很有学问。刚看到他的人,总会以为他是一个“老夫子”,教学死板、无味。可是只要听听他的课,保你一定会乐而忘返。

“叮呤呤??”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都坐好了,只有刘锋同学还拿着一个瓶子玩,教师看见了,立刻板起了脸,说:“上课了还玩,没收!”说完,他拿起瓶子走上了讲台。同学们顿时吓住了,老师从来也没发过这么大的脾气呀!谁知,他眼睛环视了一下四周,然后举起瓶子说:“下面根据我手中的瓶子,进行一句话表达。”话音刚落,同学们长长地松了一口气,紧张地心情一下子松驰了,大家都笑了起来,老师也甜甜地笑了,笑声出教室,飞向天空??

他就是这样一个提倡活泼教学的人,难怪“听他一节课,胜读十年书”成了同学们的口头禅了呢。

(1)仔细读例文,想一想作者围绕“我的老师”写了一件什么事?

(2)分组讨论交流,通过阅读例文,你学到了什么? (3)教师小结:

A.选择的材料要有特点。从“没收瓶子”到巧妙引入教学“一句话表达”,说明了教师的教学艺术别具一格,独具匠心。

B例文开始先介绍我的老师外貌,让人感到我的老师老气横秋,一副老夫子像,但接下来的教学行为却与之大相径庭,使人顿感“我的老师”可敬可爱。 (4)动笔习作。

板块四:交流评议,共享“我的老师”

1.小组班交流:在小组交流互评互议时,教师要认真巡视个别情况,及时发现典型习作。 2.准备在全班交流。也可以让各组推荐一名较好习作参与交流。全班同学互相点评。 3.学生再次修改习作。

四、《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朗读诗歌,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绚丽多彩。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 【预习学案】 我会读:

敞开 芬芳 描绘 云锦 微风 描绘 温馨 相聚 苍劲 饱览 黄昏 无限 胸襟 沃野 我理解:

明媚 饱览 芬芳 沃野 我想问:

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有什么特点? 【导学案】 (一)合作探究

1、自由轻声读课文,勾画出本课不认识的生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词,注意“芬、锦、沃”的读音。用自己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明媚 饱览 芬芳 沃野 温馨 胸襟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展示交流:

1、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2、朗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的主体部分是什么? 2、课文的第一小节和第六小节有什么特点? (四)展示交流: 1、说说课文的脉络。 2、说说课文结构特点。

(五)营造氛围,反复诵读:

引导:

1、打开课本,好好读读诗歌,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尽量能读出自己最好的水平。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教师巡视,倾听学生个别朗读,并及时作出鼓励和指点。) 2、展示交流

①个人展示: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来读。

②小组展示:小组合作朗读,读的形式由小组自己决定,展示小组实力。 ③男女生赛读:在比赛中激发学生读的兴趣,促进读的水平提高。 (六)总结提升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你还有什么样的疑惑呢? 【课堂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cāng jìn bǎo lǎn fēn fāng huáng hūn

( ) ( ) ( ) ( ) miáo huì wú xiàn yún jǐn chǎng kāi ( ) ( ) ( ) ( ) 2、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温和芬芳,温暖。( ) ②尽情地观赏。( ) ③肥沃的土地。( ) ④气味香。( ) 3、用钢笔描红。(课后习题)

五、《装满昆虫的衣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预习学案】 1、我会读:

纵横 闪烁 光泽 责骂 鸟栖虫居 中毒 观察 可恶 痴迷 鼓鼓囊囊 2、我理解:

鼓鼓囊囊 痴迷 闪烁 纵横 3、我想问:

法布尔小时候有什么特点? 【导学案】 (一)合作探究

1、小时候的法布尔有什么特点?能用课文中的话说一说。

2、通过刚才的读书,同学们对法布尔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相信同学们对法布尔会有更多的认识。

3、各自轻声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读后试着给课文分段,试编写段落提纲。 (二)展示交流:

课文是怎样具体表现“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 (三)合作探究

1、自由读课文,联系全文想想:这篇文章是紧扣住这段话中的哪句话来写的?画出这一段的中心句。思考:你认为这一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用“ ”画出描写小村子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想一想:描写小村子和写“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有什么关系? (四)展示交流

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小村子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和中心句的关系。 (五)总结提升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引导:课文主要讲了法布尔的什么特点)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或者困惑? 【课堂检测】

1、课后第1题(描红) 2、学习手册第一题。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

<<装满昆虫的衣袋》写的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通过描写他对昆虫的痴迷,表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教学这一课时,我从题目入手,抓住“着迷”,让学生悟情、悟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题入手,质疑问难。

这篇课文题目新颖特别,涵义深刻,作为文章的“眼睛”,我认为可以以课题为突破口,启发学生质疑问难。上课开始,我先板书课题,然后询问学生:“读了这个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并顺手在课题上打了个“?”,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热烈,有的问:“谁的衣袋装满了昆虫?”“他的衣袋里为什么要装满昆虫?”有的问:“装满了昆虫是为了做什么的?”“他的口袋里装的仅仅是昆虫吗?”还有的问:“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学生思维的机器在一开课就积极运转起来了,他们兴趣盎然,主动思考问题的答案,自觉探求问题的结果。 二、扣住课题,理清脉络。

文章的层次就像人的骨架一样,只有整体把握文章的脉络,才能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我让学生通读全文,边朗读边找出文中提到“装满昆虫的衣袋”的语句。学生仔细读书,很快画出了这样几个句子:“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装得鼓鼓囊囊的。”“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鼓起,好像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的昆虫。”我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自由讨论课文应该怎样分段。由于学生对课文已有整体的把握,因此很快讨论出了结果。有的学生说分三段,有的认为分四段,他们各持己见,理由充分,我没有简单地公布“统一”答案,更没有粗暴的否认一方,而是充分肯定学生爱思考、勤动脑,对于他们的不同观点都

予以赞同。我认为此时重要的不是问题的答案,而是学生寻求答案的过程,他们积极动脑,勇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是多么可贵的学习品质!也是学生身上缺少的、急需培养的好习惯。

三、抓住“着迷”,逐段分析。

文章的开始就提到了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正因为着迷,才能够潜心研究,才使法布尔最终成为著名的昆虫学家。“着迷”是文章的核心,只有抓住核心问题进行教学,才能有的放矢,线索分明。学习第三段时,我让学生朗读、讨论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学生答案丰富多彩,他们不仅找到有关语句,还说出了合情合理的原因。大多数学生找到了“敏捷”、“高兴极了”、“小宝贝”“放进蜗牛壳,包上树叶,装进衣袋”、“欣赏”、“鼓鼓囊囊”、“甜滋滋”等词语。有的同学更加细心认真、爱动脑筋,从父母对法布尔的责备中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如“只顾自己玩,拣这些没用的玩意儿!”“老是捉小虫子,不叫你的小手中毒才怪呢!”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找到有关语句后,我针对这些重点句子指导朗读,读出法布尔对虫子的喜爱之情,读出父母责备的语气,读出法布尔不情愿地扔掉小虫子的难过心情。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入情入境,读得感情充沛,引人入胜。 四、适当渗透,感悟写法。

课文学完了,我让学生讨论一下文中哪儿写得好,为什么。我只略作点拨,并不明说文章的写作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领悟、理解。

比如第一节有几句是典型环境的描写,为下文作了铺垫,也说明了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他周围的环境。我故意说文章的第一节环境描写太多余了,可以删掉。学生有的同意,有的不同意,大家各抒己见,在激烈的争辩中越辩越明,感悟到文章的环境描写是非常重要的。

再比如我引导学生朗读父母责骂法布尔的话,启发学生思考:“从责骂声中你能看出什么?”有的学生说看出父母亲很严厉,有的说父母亲很爱儿子,有的则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从而使学生感悟到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的不同,间接描写更加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总之,我认为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更要灵活多变,要让学生更自由、更生动、更主动、更活泼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更要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全面的提高素质,增强能力

六、《变色龙》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 2、读通读顺每一句话,从而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知课文的写作顺序。 【预习学案】 我会读:

弥漫 端详 凶相毕露 窥探 伺机 绘声绘色 名副其实 我知道:

变色龙的特点是什么? 我想问: (1) (2)

【导学案】 (一)自主探究

1、默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每段大意。 2、组内分角色朗读,互相指导。 (二)展示交流: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读完课文,你了解了什么?读出你的感受。 (三)合作探究

课文的哪一部分给你留下的印象深刻?为什么?

哪些词句反应了人物的强烈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总结提升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引导:课文内容,学习方法等) ?还有哪些问题或者困惑? 【课堂检测】

1、用钢笔描红、临写(课后习题一)。 2、比一比,再组词。

震( )腹( )判( )棕( ) 振( )复( )叛( )踪( ) 3、想想课文叙述的顺序,再填空。 (1)、课文叙述的要点和顺序:( )变色龙→( )变色龙→( )变色龙,其中重点叙述的是( )。 (2)、课文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变色龙的特点:外形、( )和( ),其中你最感兴趣的是(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u8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