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0:五粮液IPO定价采用市盈率法_证券投资学

更新时间:2024-05-12 07: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五粮液IPO定价采用市盈率法

1998年3月25日,拟发行股票的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度招股说明书》。

1998年3月27日,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采取上网定价发行方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向社会公众首次公开发行80000000股A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元。按照市盈率法确定发行价格为每股14.77元,按1995、1996、1997三年平均每股税后利润1.14元计算,发行市盈率为13.00倍。其具体计算如下: 1995、1996、1997三年平均每股税后利润=(1997年税后利润34129.84万元十1996年税后利润25993.93万元十1995年税后利润21692.75万元)÷24000万股÷3=1.14元

发行价格=平均每股税后利润1.14元×发行市盈率13.00倍=14.77元 预计集资总额11816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1600万元,发行人募集资金净额为116560万元。

完成发行后,1998年4月24日,又发布了《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度上市公告书》。书中指出:

此次股票发行及发行方案业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发字〖1998〗24号文及证监发字〖1998〗25号文批准,公司已成功地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每股面值为1.00元之人民币普通股票800万股。经创立大会通过决议,按深圳证券交易所深证发〖1998〗87号《上市通知书》,该公司社会公众股将于1998年4月27日(星期一)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股票交易代码“0858”。公司总股本32000万股,可流通股本8000万股,其中公司职工股800万股将按国家有关规定于公司上市之日半年后上市流通。此次发行价格为14.77元,发行市盈率13倍,中签比率0.686169O,配售户数72277户,持有1000股以上(含1000股)的户数61805户,实际募集资金总额118160万元,发行费用总额为2224.3万元,每股发行费用0.278元。此次公开发行的社会公众股已认购完毕,超额认购145.7366倍,承销商包销的股票数量为零股。

案例点评:

市盈率(P/E)简单明了的优点使其在人人相对价值判断和IPO定价等一系列应用中都成为一种十分具有吸引力的选择。在IPO定价程序中,市盈率定价法 还能够较为准确地迎合市场的趋势,体现不同公司股票价格之间的比价效应并 作为公司一些特征(包括风险与成长性)的代表。它是一种应用较为普遍的定价 方法。

在我国,从1993年至1998年,我国新股发行基本上实行严格的市盈率行政化定价方式。在此期间,除了定向募集公司外,共有626家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 股。这一阶段新股发行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新股发行市盈率基本一致,基本维持在15倍左右。就连1998年发行价最高的五粮液,也仅有14.77元,发行市盈率仅13倍。

(2)新股定价低估严重。仅从1997、1998年的资料来看,297家公司发行新股,一级市场申购收益率95%,这一数字远远高于32个主要海外市场27.9O%的新股上市首日平均回报率水平。

(3)尽管新股发行市盈率大体一致,但是个股之间上市首日回报率相差甚远。新股流通盘规模、新股所处行业、新股发行到上市的时间间隔、新股上市时二级市场股指水平等因素对新股上市首日回报率有显著影响。数据显示同期55%的上市公司新股首日上市涨幅在50%一150%之间,同时也有1.4%的上市公司新股首日上市涨幅低于0,而9.9%的上市公司新股首日上市涨幅高于250%。 我国的新股发行行政定价方式是在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产生的,它的存在是与当时的市场条件和发展环境分不开的。首先,当时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很不成熟,采用其他发行定价方式的条件还很不完善,只能采用固定价格发行方式。其次,在1993一1998年间,我国股票市场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为了保证股票市场的迅速发展,必须确保新股发行的成功,因此采用了行政方式确定发行价格。

但是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行政定价方式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越来越不适应我国股票市场规范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新股发行定价的市场化改革正在进行之中。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u6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