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结构与构造复习题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1-11 02:3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建筑构造概论

1.一栋民用或工业建筑,一般由基础、墙或柱、楼地层(楼板层及地坪层)、楼梯、屋顶和门窗等部分组成。组成房屋的各部分各自起着不同的作用,但归纳起来是两大类,即承重构件和围护构件。

2.墙作为建筑物的承重构件和围护构件所起的不同作用分别为:(1)作为承重构件,承受着建筑物由屋顶或楼板层传来的荷载,并将这些荷载再传给基础;(2)作为围护构件,外墙起着抵御自然界各种因素对室内的侵袭;内墙起着分隔空间、组成房间、隔声、遮挡视线以及保证室内环境舒适的作用。

3.影响建筑构造的主要因素有(或外界环境对建筑物影响的三个方面):人为因素外界作用力的影响(人、家具和设备的重量,结构自重,风力,地震力,以及雪重等);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日晒雨淋、风雪冰冻、地下水等);人为因素的影响(火灾、机械振动、噪声等的影响)和其它因素;

4.建筑构造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坚固实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美观大方。建筑技术条件指建筑材料技术、结构技术、施工技术等。

墙体与基础

1.墙体类型的分类方式及类别:

—窗间墙——窗与窗或门与窗之间的墙

依其在— —窗下墙——窗下部的墙 房屋中

— —— 所处位

—外墙——位于建筑物周边的墙

置 — —内墙——位于建筑物内部的墙 沿建筑物长轴方—内纵墙 建—纵墙—— — 依墙的

向布置的墙 —外纵墙 筑— 方向 ————

物沿建筑物短轴方—内横墙

—横墙—— — 墙— 向布置的墙 —外横墙:山墙

体分—承重墙—直接承受上部屋顶、楼板所传荷载

依其结构受力类

— — 不承受—隔墙 的情况

非承— —上 部荷——框架填充墙 重墙

载 —幕墙

依其墙体的建—砖墙、石墙、土墙、砌块墙、混凝土墙

— — 造材料 —轻质材料制作的墙体

墙体按材料和构造分为:①实体墙(实体墙由单一材料组成,如:普通砖墙、实心砌块墙;)、②空体墙(空体墙由单一材料组成,可由单一材料砌成内部空腔,如空斗砖墙或可用具有孔洞的材料建造,如空心砌块、空心板材墙;)和③组合墙(组合墙有两种以上材料组合而成,如混凝土、加气混凝土复合板材墙)。

墙体按施工方法分为:①块材墙(块材墙,如砖墙、石墙、砌块墙;)、②版筑墙(版筑墙是在现场立模板夯筑或现浇材料捣实而成的墙;)和③板材墙(板材墙是预先制成墙板,施工时安装而成的墙;)。 2.砖混结构的结构布置方案为: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承重、部分框架承重。纵墙承重的优点是空间组合较灵活;小开间横墙承重结构的优点有房屋的整体性好、结构刚度较大、有利于组织室内通风;

3.建筑物墙体的设计要求:一、结构方面的要求:(一)结构布置方案合理;(二)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其中包括合适的材料性能、适当的截面形状和厚度以及连接的可靠性;二、功能方面的要求:(一)具有必要的保温、隔热等方面的性能;(二)满足防火要求,选用的材料及截面厚度,都应符合防火规范中相应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所规定的要求;(三)满足隔声的要求;(四)满足防潮、防水以及经济的要求。

4. 砌体结构是由砂浆和块体材料砌筑而成的结构形式(由块体和砂浆砌而成的墙、柱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是砖砌体、砌块砌体和石砌体结构的统称。)。

5.砌体墙的砌筑要领:横平竖直,错缝搭接,避免通缝,砂浆饱满,厚薄均匀;

墙厚名称 墙厚名称 习惯称呼 实际尺寸mm 1/4砖墙 半砖墙 3/4砖墙 一砖墙 6墙厚 12墙 18墙 24墙 53 115 178 240 一砖半墙 二砖墙 二砖半墙 三砖墙 37墙 49墙 62墙 74墙 墙厚名称 习惯称呼 实际尺寸mm 365 490 615 740 砖墙洞口主要指门窗洞口。其尺寸应符合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墙段尺寸指窗间墙、转角墙等部位墙体的长度。(1)墙段尺寸应符合砖的模数:墙段由砖块和灰缝组成:115mm+10mm=125mm为砖的组合模数。按此砖模数的墙段尺寸有:240、365、490、615、740、865、

990、1115、1240、1365、1490、1615mm等。通常墙段超过1.5m时,可不用考虑砖的模数。(2)墙段尺寸应符合结构的最小尺寸:承重窗间墙通常不小宜小于1m;若砖墙与砖柱共同承重时,则不易小于0.74m。

6. 为了支承洞口上部砌体所传来的各种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窗间墙,常在门、窗洞孔上设置过梁。过梁常见的形式有:砖过梁(平拱、弧拱、半圆拱) ; 钢筋砖过梁;钢筋混凝土过梁。

7.窗台有悬挑窗台和不悬挑窗台两种。

8.为杜绝地下潮气对墙身的影响,砌体墙应该在勒脚处设置防潮层。(a)地面垫层为密实材料时,防潮层应设在垫层范围内,低于室内地坪60mm处,同时还应至少高于室外地面150mm,防止雨水溅湿地面;(b) 地面垫层为透水材料时(如炉渣、碎石等),水平防潮层的位置应齐平或高于地面60mm处;(c)室内内墙两侧地面有高差时,应在墙身内设置高低两道水平防潮层,并在土壤一侧设置垂直防潮层;水平防潮层构造做法:铺油毡、防水砂浆、细石混凝土配筋;垂直防潮层构造做法:在高地坪一侧填土前,在两道水平防潮层之间的墙面上用1:3水泥砂浆找平后,涂冷底子油一道、热沥青两道或做防水涂料或贴防水卷材;在低地坪一边的墙面上用防水砂浆抹面。

9.勒脚——墙身接近室外地面的部分。一般情况下,其高度为室内地坪与室外地面的高差部分。对勒脚处的外墙面应该用强度较高、防水性能较好的材料进行保护。勒脚常用构造作法有:(1)表面抹灰;(2)石砌勒脚;(3)贴面;(4)局部加厚;

10.房屋四周可采用散水或明沟排除雨水。有组织排水时一般设明沟或暗沟;无组织排水时一般设散水。为保护墙基不受雨水的侵蚀,常在外墙四周将地面做成向外倾斜的坡面,以便将雨水排至远处,这一坡面称散水或护坡。坡度3~5%,宽一般为0.6~1.0m,屋面排水为自由落水时,要求其宽度比屋顶出檐多200mm。明沟又称阳沟,位于外墙四周,将通过水落管流下的屋面雨水等有组织地导向地下排水集井(又称集水口),而流入下水道,保护墙基。

11.当墙体的窗间墙上出现集中荷载,而墙厚又不足以承受其荷载时;或当墙体的长度和高度超过一定限度并影响墙体稳定性时,常在墙身局部适当位置增设凸出墙面的壁柱以提高墙体刚度。壁柱凸出墙面的尺寸一般为120×370、240×370、240×490mm等。凡是在墙上设门洞且门洞开在两墙转角处或丁字墙交接处时,为了便于门框的安置和保证墙体的稳定,必须在门靠墙的转角部位或丁字交接的一边设置门垛;

12.在骨架承重体系的建筑中,柱子上面每500mm高左右留出拉结钢筋,以便在砌筑填充墙时将拉结钢筋砌入墙体的水平灰缝内。拉结筋不少于2?6,深入墙内距离一、二级框架沿全长设置;三、四级框架不小于1/5墙长,并不小于700mm。

混合结构体系的后砌隔墙,最好在新砌墙两端原有的墙体上有间隔地掏去部分砌筑块材,使得新墙体砌筑时有可能局部嵌入原有墙体,做到新旧墙体有效搭接。高厚比是牵涉到砌体墙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但增加厚度会增加填充墙的自重。需要时可以采取构造方法来解决。局部添加钢筋混凝土的小梁(又称压砖槛——每隔一定高度在墙身中浇筑约60mm厚的配筋细石混凝土,内置2?6的通长钢筋)或者构造柱(构造柱与墙体同步施工,每隔一定距离伸出拉结筋与分段的墙体拉结)。砌体采用空心砌块,即便墙体不是配筋砌体,也应该在对应砖墙设构造柱的位置将若干相邻的砌块的孔洞作为配筋的芯柱来处理,用以代替构造柱。

构造柱设置在震害较重、连接构造比较薄弱,易于产生应力集中的部位,如房屋转角、楼梯间四角、有错层处,等等。

圈梁——在屋盖及楼盖处,沿着全部外墙和部分内墙设置的连续、封闭的梁。圈梁遇洞口中断,当遇到门、窗洞口致使圈梁不能闭合时,应在洞口上部或下部设置一道不小于圈梁截面的附加圈梁。所设的附加圈梁与原圈梁的垂直距离为h时,其相互搭接长度应满足≥2h且≥1000mm。但抗震设防地区,圈梁应完全闭合,不得被洞口所截断。

圈梁、构造柱与框架结构梁、柱的区别是:圈梁、构造柱是墙体的一部分,不单独承重;圈梁、构造柱与墙体同步施工,墙不是填充体;圈梁、构造柱的断面尺寸和配筋不需结构计算。

13.变形缝是温度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的总称。 14. 隔墙是分隔室内空间的非承重构件。

隔墙应具有以下要求:自重轻,有利于减轻楼板荷载;厚度薄,增加建筑的有效空间;便于拆卸,能随使用要求的改变而变化;有一定隔声能力,使各使用房间互不干扰;根据不同部位的使用要求,满足防水、防潮、防火、保温隔热等功能。

隔墙常见的类型有:砌筑隔墙(块材隔墙)和轻质隔墙;砌筑隔墙常用的有砖隔墙和砌块隔墙;普通砖隔墙有半砖和1/4砖两种。砖隔墙的上部与楼板或梁的交接处,不宜过于填实或使砖砌体直接接触楼板或梁。应留有约30mm的空隙或将上两皮砖斜砌,以预防楼板结构产生挠度,致使隔墙被压坏。轻质内隔墙按构成方式分为:立筋类、立条板类、可活动类。立筋式隔墙由骨架和面层两部分组成。面板材料可以是胶合板、纸面石膏板、硅钙板、塑铝板、纤维水泥板等;面板本身不具有必要的刚度,难以自立成墙,需要先制作一个骨架,再

在其表面覆盖面板。常见骨架材料有木材和金属(型钢、轻钢、铝合金等);另外有采用工业废料和地方材料及轻金属制成的骨架。木骨架由上槛、下槛、纵筋(竖筋、墙筋)、横筋(横档)和斜撑组成;轻钢骨架由各种形式的薄壁型钢制成。立条板隔墙材料是具有一定厚度和刚度的条形板材,安装时不需要内骨架来支撑。活动隔墙可分为拼装式、滑动式、折叠式、悬吊式、卷帘式和起落式等多种形式,其移动多由上下两条轨道或是单由上轨道来控制和实现。

隔断——不完全分隔空间,但可局部遮挡视线或组织交通路线。常用的隔断有屏风式、镂(漏)空式、玻璃墙式、移动式以及家具式等 。玻璃隔断有玻璃砖隔断和空透式隔断。

14. 根据材料和施工方式不同,常见墙面装修可分为:抹灰类;贴面类;涂料类;裱糊类;铺钉类;清水墙;根据位置不同,墙面装修可分为:外墙面装修;内墙面装修;根据施工工艺不同,墙面装修可分为:粉刷类;粘贴类;钉挂类;裱糊类;清水墙。

抹灰又称粉刷,是由水泥、石灰膏等为胶结料加入砂或石渣,与水拌和成砂浆或石渣浆,然后抹到墙面上的一种操作工艺。特点是造价低廉、施工简便。缺点是耐久性低,易开裂、变色;湿作业施工,工效较低。

抹灰按质量要求和主要工序分为三种标准:即普通抹灰、中级抹灰和高级抹灰。高级抹灰适用于公共建筑、纪念性建筑,如剧院、宾馆、展览观等;中级抹灰适用于住宅、办公楼、学校、旅馆、以及高标准建筑物中的附属房间;普通抹灰适用于简单宿舍、仓库等。

层次标底准 普通抹灰 中级抹灰 高级抹灰 灰 中灰 面灰 总厚度 1层 1层 ≯18mm 1层 1层 1层 ≯20mm 1层 数层 1层 ≯25mm 底灰(刮糙)——主要起使面层与基层墙体粘牢和初步找平的作用,故又称找平层或打底层;为了与其它层次牢固结合,其表面需用工具搓毛,故在工程中又称之为刮糙;中灰——主要作用在于进一步找平,减少底层砂浆干缩导致面层开裂的可能;同时亦可作为底层与面层之间的粘结层;面灰(罩面、粉面层)——对墙体的使用质量和美观起重要作用;要求表面平整、无裂痕、颜色均匀;

抹灰按面层材料和做法分为一般抹灰和装饰抹灰两大类。一般抹灰常用的有石灰砂浆抹灰、水泥砂浆抹灰、混合砂浆抹灰、纸筋石灰浆抹灰、麻刀石灰浆抹灰等;装饰抹灰常用的有水刷石面、干粘石面、水磨石面、斩假石面、喷涂面等;

在外墙面抹灰中,为施工接茬、比例划分和适应抹灰层胀缩以及日后维修更新的需要,抹灰前,事先按设计要求弹线分格,用素水泥浆将浸过水的小木条临时固定在分格线上,做成引条。

内墙或柱凸出的转角处或门洞两侧,常抹以高1.5m的1:2水泥砂浆打底,以素水泥浆捋小圆角进行处理,俗称护角。

墙裙又称台度,是为保护墙身,常对易受碰撞或易受潮的墙面作保护处理的部分,其高一般为1.5m左右。

贴面类面层常用的施工工艺——分为打底、敷设粘结层以及铺贴表层材料等三个步骤;打底层——施工方法及要求同粉刷类面层中的打底工艺;粘结及铺贴表面材料——面砖可以用添加建筑用胶的水泥浆或1:0.5~1:1的水泥砂浆粘贴,也可以用成品的胶粘剂粘贴;墙面小块或较薄的石材也可以用添加建筑用胶的水泥砂浆粘贴,但厚重石材,一般要采用“挂”的方法。

建筑涂料的种类很多。按成膜物质可分为有机系涂料、无机系涂料、有机无机复合涂料。按建筑涂料的分散介质可分为溶剂型涂料、水溶性涂料、水乳型涂料(乳液型)。按建筑涂料的功能分类,可分为

装饰涂料、防火涂料、防水涂料、防腐涂料、防霉涂料、防结露涂料等。按涂料的厚度和质感可分为薄质涂料、厚质涂料、复层涂料等。

裱糊类面层常用的材料——各类壁纸、壁布、锦缎、皮革、薄木等和配套的粘结材料。锦缎、皮革和薄木裱糊墙面属于高级室内装修,用于室内使用要求较高的场所。常用壁纸:PVC塑料壁纸、织物面壁纸、金属面壁纸、天然木纹面壁纸等;常用壁布:人造纤维装饰壁布 、锦缎类壁布等。

铺钉类面层常用的材料——骨架用材:(1)木骨架;(2)金属骨架:铝合金、型钢等。有时也可以用单个的金属连接件代替条状的骨架。面板用材:有硬木条板、石膏板、胶合板(有三合板(三夹板)、五合板、七合板和九合板之分)、硬质纤维板、软质纤维板、装饰吸声板、钙塑板、各种天然和复合木板、纸面石膏板、硅钙板、吸声矿棉板、金属板如铜、不锈钢、塑铝板等,以及玻璃;如果表层采用软包装,还可包括各类天然和人造的皮革及各类纺织品。铺钉类面层常用的施工工艺——分为安装内骨架、铺钉表层面材及表面处理等三个步骤。

清水砖墙材料多为红色、青色,色彩较单调。可以采用刷透明色的办法改变色调。为防止灰缝不饱满而可能引起的空气渗透和雨水渗入,须对砖缝进行勾缝处理。一般用1:1水泥砂浆勾缝;或用原浆勾缝,即砌墙时用砌筑砂浆勾缝。勾缝形式有平缝、斜缝(风雨缝)、弧形缝、凹缝、凸缝等。清水砖墙灰缝多,其面积约占墙面的1/6,改变勾缝砂浆的颜色能有效地影响整个墙面色调的明暗度。清水砖墙的质感变化,砖墙组砌是一个手段;还可采用将个别砖成点成条凸出

墙面几厘米的拨砌方式,形成不同质感或线形。立面处理上,可在大片清水墙面局部做浑水(抹灰)能取得立面颜色和质感的变化。

15.

楼梯

1. 楼梯一般由梯段、平台、栏杆扶手三部分组成。①梯段:梯段联系着两个不同标高的平台,3级≤踏步步数≤18级,宽度应满足使用需要;;②楼梯平台:有中间平台和楼层平台之分;楼梯平台供人们调节体力和改变行进方向;③栏杆扶手:栏杆扶手是设在梯段及平台边缘的安全保护构件。

梯段宽度按单股人流为500mm~600mm,单人通行时为900mm,双人通行时为1000~1200mm,三人通行时为1500~1800mm,其余类推。同时,需满足各类建筑设计规范中对梯段宽度的限定,如住宅≥1100mm,公共建筑≥1300mm。

平台宽度分为中间平台宽度D1和楼层平台宽度D2,平台宽度应大于或等于梯段宽度。

楼梯栏杆扶手的高度一般为900mm,供儿童使用的楼梯应在500~600mm高度增设扶手。栏杆形式可分为空花式、拦板式、混合

式等类型。空花式栏杆的空花尺寸不宜过大,通常控制在110~150mm左右。

楼梯的梯段下面的净高不得小于2200;楼梯的平台处净高不得小于2000。

一般民用建筑的踏步高一般为成人以150mm左右较适宜,一般不超过175mm,踏步宽300mm为宜,不应低于260mm。为了在踏步宽度一定的情况下增加行走舒适度,常将踏步出挑20~30mm。

2. 楼梯形式的选择取决于所处位置、楼梯间的平面形状与大小、楼层高低与层数、人流多少与缓急等因素。常用的主要形式列举如下:(1)直行单跑楼梯;(2)直行多跑楼梯;(3)平行双跑楼梯;(4)平行双分双合楼梯;(5)折行多跑楼梯;(6)剪刀楼梯、交叉楼梯;(7)螺旋形楼梯;(8)弧形楼梯;

3. 当在平行双跑楼梯底层中间平台下需设置通道作出入口时,为保证平台下净高满足要求,一般净距≥2000mm,一般可采用的解决办法有如下几种:①在底层变作长短跑梯段,第一跑为长跑,提

高中间平台高度。②局部降低底层中间平台下地坪标高,使其低于底层地坪标高±0.000,满足净空要求。③综合上两种方式,在采取长短跑楼梯段的同时,有降低底层中平台下地坪标高。④底层用直行单跑或双跑楼梯直接从室外上二层。

4. 钢筋混凝土楼梯按其施工方法可分为预制装配式和现浇整体式。

预制装配式钢筋砼楼梯有墙承式、梁承式、墙悬臂式。 预制装配墙承式钢筋混凝土楼梯系指预制钢筋混凝土踏步板直接搁置在墙上的一种楼梯形式。预制装配式墙承式楼梯不需要设平台梁和梯斜梯梁,也不必设栏杆,可节约钢材和混凝土。

预制装配梁承式钢筋混凝土楼梯系指梯段由平台梁支承的楼梯构造方式。板式楼梯的一个梯段就是一块板。板式梯段为整块或数块带踏步条板,其上下端直接支承在平台梁上。为了减轻梯段板自重,也可做成空心构件,有横向抽孔和纵向抽孔两种方式。梁(板)式楼梯的梯段又分成踏步板和梯段梁两部分。 预制装配墙悬臂式钢筋混凝土楼梯的优点是楼梯间空间轻巧空透,结构占空间少,可以节约平台梁等构件材料。但其楼梯间整体刚度极差,不能用于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地区。

预制装配式楼梯的预制踏步板的断面形式有一字形、L形、倒L形、三角形,一字形受力不太合理,仅用于简易梯、室外楼梯等。L形与倒L形断面踏步板受力合理,用料省,自重轻,缺点是地面呈折

线形,不平整,三角形断面是梯段底面平整、简洁、解决了前几种踏步板底面不平整的问题。

5. 楼梯踏步面层装修做法与楼层面层装修做法相同。踏步防滑处理:因为楼梯是有高差的通道,而且在火灾等灾害发生时往往是疏散逃生的唯一通道,所以踏面材料必须防滑,而且在平台和踏步的前缘都要安装防滑条, 目的在于避免行人滑倒,并起到保护踏步阳角的作用。 常用的防滑条材料有:水泥铁屑、金刚砂、金属条(铸铁、铝条、铜条)、马赛克及带防滑条缸砖等。

台阶也分踏步及平台两部分。台阶尺度:台阶处于室外,踏步宽度比楼梯大一些。其踏步高(h)一般在100~150mm左右,踏步宽(b)在300~400mm左右。公共建筑主要出入口处的台阶每级不超过150mm高,踏面宽度选择在350~400mm左右或更宽;医院及运输港的台阶常选择100mm左右的踢面高和400mm左右的踏面深,以方便病人及负重的旅客行走。平台深度一般不应小于1000mm,平台需做3%左右的排水坡度,以利雨水排除。台阶面层:台阶需慎重考虑防滑和抗风化问题。其面层材料应选择防滑和耐久的材料,如水泥石屑、斩假石(剁斧石)、天然石材、防滑地面砖等。

坡道的坡度一般在1/6~1/12左右。

室外台阶与坡道面层材料必须防滑。房屋主体沉降、热胀冷缩、冰冻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台阶与坡道的变形 。解决方法为加强房

屋主体与台阶及坡道之间的联系,以形成整体沉降;或索性将二者结构完全脱开,加强节点处理。

有高差处无障碍设计的构造问题 便于残疾人通行的坡道坡度不大于l/12,与之相匹配的每段坡道的最大高度为750mm,最大坡段水平长度为9000mm。为便于残疾人使用的轮椅顺利通过,室内坡道的最小宽度应不小于900mm,室外坡道的最小宽度应不小于1500mm。

楼梯应采用直行形式,如直跑楼梯、对折的双跑楼梯或成直角折行的楼梯等 ,不宜采用弧形梯段或在半平台上设置扇步。楼梯坡度应尽量平缓,其踢面高不大于150mm,其中养老建筑为140mm,且每步踏步应保持等高。楼梯梯段宽度公共建筑不小于1500mm;居住建筑不小于1200mm。楼梯踏步无直角突沿 ,不得无踢面。

在有障碍物、需要转折、存在高差等场所,设地面提示块。坡道、公共楼梯凌空侧边应上翻50,应设上下双层扶手。在楼梯梯段(或坡道坡段)的起始及终结处,扶手应自其前缘向前伸出300mm以上 ,两个相邻梯段的扶手及梯段与平台的扶手应连通。

6. 电梯的类型按使用性质分为客梯、货梯、消防梯;按电梯行驶速度分为高速电梯、中速电梯、低速电梯;

楼地层

1. 楼地层包括楼板层和地坪层。楼板层是多层建筑中沿水平方向垂直分隔房屋上下空间的结构构件;地坪层指建筑物底层与土壤相接触的结构构件。

楼地层是垂直分隔构件。楼板层分隔上下楼层空间;地坪层直接与土壤相连,分隔大地与底层空间。楼地层是水平方向的承重构件。楼板层承受并传递垂直和水平荷载给墙或柱,再传给基础;地坪层承受地坪上的荷载并把它传给地基。楼板层是墙或柱的水平支撑。楼地层还应有一定的隔声、防火、防水、防潮等能力,并且还可能要装设各种设备管线。

2. 楼板层的基本组成:①楼板面层又称楼面或地面。起着保护楼板层、分布荷载和各种绝缘作用。同时对室内有很重要的清洁及装饰作用。②楼板结构层是楼板层的承重部分,包括板和梁。主要起到承受传递荷载和对墙体水平支撑、增强建筑物整体刚度的作用。③附加层又可称功能层,主要用以设置满足隔声、防水、隔热、保温等绝缘作用的部分。④楼板顶棚层是楼板结构层以下的构造组成部分。主要用以保护楼板、安装灯具、遮掩各种水平管线设备以及装修室内。

地坪层的基本组成:(1)地坪的面层:又称地面,是地坪层最上部分,也是人们经常接触的部分,同时也对室内起装饰作用。面层应坚固耐磨、表面平整、光洁、易清洁、不起尘。面层材料的选择与室内装修的要求有关。(2)地坪的基层:①地坪的结构层:它是地坪的承重和传力部分。通常采用C10混凝土,其厚度为80~l00mm,有些资料中也称它为刚性垫层。②地坪的垫层:在地基较差时为加固地基增设垫层。垫层为结构层与地基之间的找平层或填充层,主要起加强地基、帮助结构层传递荷载的作用。垫层有刚性垫层和非刚性垫层之分。刚性垫层常用低标号混凝土,一般采用C10混凝土,其厚度为80~l00mm;非刚性垫层可以就地取材 。如北方可用灰土;南方多用碎砖或道渣夯实做垫层,也可采用三合土。例如:50mm厚砂垫层、80~100mm厚碎石灌浆、50~70mm厚石灰炉渣、70~120mm厚三合土(石灰、炉渣、碎石)。刚性垫层用于地面要求较高及薄而脆的面层,如水磨石地面、瓷砖地面、大理石地面等。非刚性垫层常用于厚而不易断裂的面层,如混凝土地面、水泥制品块地面等。对室内荷载大且地基较差并有保温等特殊要求的,或面层装修标准较高的建筑,可在地基上先做非刚性垫层,再做一层刚性垫层,即复式垫层。③地坪的附

加层:附加层主要是为满足某些特殊使用功能要求而常在面层和结构层之间设置的某些层次,如找平层、结合层、保温层、防水层、防潮层、管道敷设层等。(3)地基:地基通常采用素土夯实。素土即为不含杂质的砂质粘土,经夯实后,才能承受垫层传下来的地面荷载。通常是填300厚的土夯实成200mm厚,使之每平方米能均匀承受10~15kN的荷载。

3. 楼板层的设计应满足建筑的使用、结构、施工以及经济等多方面的要求:(1)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保证结构的安全;①足够的强度是指楼板能够承受使用荷载和自重;②足够的刚度是指楼板的变形应在允许的范围内;现浇楼板相对挠度(即绝对挠度与构件跨度L的比值)应不大于L/250~L/350,装配式楼板相对挠度应不大于L/200;(2)为避免楼层上下空间的相互干扰,楼板层具有一定的隔空气传声和撞击传声的能力;(3)楼板层必须具

有一定的防火能力,以保证人身及财产的安全;(4)对有水侵袭的楼板层,须具有防潮、防水的能力,以防水的渗漏,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5)满足热工等方面的要求;(6)现代建筑中,各种服务设施日趋完善,电气、电话、电脑普及,有更多的管道、线路将借楼板层来敷设;(7)满足建筑经济的要求;选择经济合理的结构形式和构造方案,尽量减少材料消耗和楼板层的自重; 4. 楼板是楼板层的结构层。

根据所采用材料的不同,楼板可分为木楼板、砖拱楼板、钢筋混凝土楼板以及压型钢板组合楼板等多种型式。

楼板依其受力特点和支承情况,有单向板和双向板之分。在板的受力和传力过程中,板的长边尺寸l2与短边尺寸l1的比例对板的受力方式关系极大。当l2/l1>2时,称单向板;在荷载作用下,板基本只在l1方向挠曲,表明荷载主要沿l1方向传递。当l2/l1≤2时,称双向板;两个方向都有挠曲。双向板受力更加合理,更能充分利用材料。

5. 钢筋混凝土楼板根据施工方法分为:①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②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③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

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根据受力和传力情况分为:板式楼板、梁板式楼板、无梁楼板和压型钢板组合楼板。(1)板式楼板——

25. 保温层的材料和构造方案是根据使用要求、气候条件、屋顶的

结构形式、防水处理方法、施工条件等综合考虑的。保温材料应具有吸水率低,导热系数较小并具有一定的强度的性能。 屋面保温材料一般为轻质多孔材料,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散料——堆积密度应小于300kg/m3,导热系数应小于0.14W/(m?K),常用的有膨胀蛭石(粒径3~15mm)、膨胀珍珠岩、发泡聚苯乙烯颗粒、矿棉、炉渣等;(2)整体保温材料——常用水泥或沥青等胶结材料与松散保温材料拌合,整体浇筑。如水泥炉渣、沥青膨胀珍珠岩、水泥膨胀蛭石等;散料和整体保温层可与找坡层结合处理。(3)卷材——玻璃棉毡和岩棉毡等;(4)板材——憎水性水泥、沥青、水玻璃等胶结的膨胀珍珠岩保温板、膨胀蛭石板,发泡聚苯乙烯保温板、挤塑型(或称挤压型)聚苯乙烯保温板、硬质和半硬质的玻璃棉或岩棉保温板、加气混凝土板、泡沫混凝土板、泡沫塑料板、矿棉板、木丝板、刨花板、甘蔗板等;(5)块材——水泥聚苯空心砌块,加气混凝土块、泡沫塑料块等;刚性防水屋面的保温构造原则如上,只要把找平层及以上各层改为刚性防水层即可。(6)预制保温层与结构层结合的屋面板——既是结构构件又是保温构件。一种是槽形板内设置保温层;一种是配筋的加气混凝土屋面板是结构与保温合为一体预制构件。板上均需先做水泥砂浆找平层再铺油毡防水层;也可在预制屋面板上先做二毡二油,现场安装完毕后再在上面加做一毡二油和绿豆砂保护层。

屋顶中按照结构层、防水层和保温层所处的位置不同,可归纳为以下几种屋顶保温体系:(1)“热屋顶保温体系”即防水层直接设置在保温层上面,屋面从上到下的构造层次为防水层、保温层、结构层;传统坡屋顶的相应做法有:草顶、麦秸泥青灰顶、柴泥窝瓦等。热屋顶保温体系多用于平屋顶保温。 (2)“冷屋顶保温体系”即防水层与保温层之间设置空气间层,室内采暖的热量不能直接影响屋面防水层;平屋顶和坡屋顶均可采用。空气间层应通风流畅,有利于:带走水蒸汽;防止屋顶深部的凝结水;带走太阳辐射热的部分热量。内保温——保温层放置在屋面结构层之下。(3)“倒铺保温屋面体系”——即保温层放置在防水层上面(保温材料必须自防水),屋面从上到下的构造层次为保温层、防水层、结构层。

为了防止室内湿气进入屋面保温层,一般在保温层下面做隔蒸汽层。但是会出现结构层产生凝结现象以及隔蒸汽层油毡老化等不利情况,因此一般采用以下几种办法:(1)隔蒸汽层下设置透气层——在结构层和隔蒸汽之间设透气层,并设出口。(2)保温层设透气层——为了把保温层内湿气排泄出去,透气层要做通风口。有的隔蒸汽层下和保温层可共用通风口。(3)保温层上设架空通风透气层——即冷屋顶保温体系。通风层在夏季可作为隔热降温层把屋面传下的热量排走。平屋顶。平屋顶均可采用。坡屋顶一般都是将保温层设置在顶棚层上面。

屋顶隔热降温的基本原理基本原理是:减少直接作用与屋顶表面的太阳辐射热量。有以下几种隔热降温屋面形式:(1)实体材料隔热屋面:①大阶砖或混凝土板实铺屋顶,可做上人屋面;②堆土屋面,植草后散热较好;③砾石层屋面;④蓄水屋顶;(2)通风层降温屋顶:其降温效果比实体材料隔热屋面有显著提高,按结构层与通风层的相对位置分类。①通风层在结构层下面(吊顶棚通风隔热)——利用吊顶棚内的空间做通风间层,檐墙须设通风口;②通风层在结构层上面 (架空通风隔热)——在屋面上做架空通风隔热间层。(3)反射降温屋面——利用表面材料的颜色和光滑度对热辐射的反射作用。做法:屋面采用淡色砾石铺面或用石灰水刷白;如在通风屋顶中的基层加一层铝箔,则可利用其二次反射作用进一步改善屋顶隔热效果。(4)蒸发散热降温屋面:利用设备形成淋水屋面、喷雾屋面。

蓄水隔热屋面构造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是:①水层深度及屋面坡度;②防水层的做法③蓄水区的划分;④女儿墙与泛水;⑤溢水孔与泄水孔。

种植区屋面的分层一般为:植被、种植土层、过虑层、排水层、防水层、保温隔热层、结构层等。

蓄水种植隔热屋面的构造层次是:防水层;蓄水层;滤水层;种植层;种植床埂;人行架空通道板。

门窗

1. 门窗的作用——门窗是房屋的围护构件,它们在不同情况下有分隔、采光、通风、保温、隔声、防水、防火等不同要求。门的主

楼板上的荷载直接靠楼板传给墙体。板式楼板适用于有许多小开间的房间的建筑物,特别是墙承重体系的建筑物。例如住宅、旅馆等,或其它建筑的走道、厨房、卫生间等;结构层底部平整,可以得到最大的使用净高。(2)梁板式楼板——楼板上的荷载是先由板传给梁,再由梁传给墙或柱。当房间的空间尺度较大,为使楼板结构的受力与传力较为合理,常在楼板下设梁以增加板的支点,从而减小了板的跨度。梁有主梁、次梁之分。在板底增加梁不单单具有结构方面的意义,经过对楼板的传力路线的设计,还可以重新分配传到梁上的荷载的大小,从而控制其断面尺寸,这样对争取某些结构梁底的净高以及在平面上按照建筑设计的需要局部增加或者取消某些楼层的支座,都是很有用处的。现浇梁板式楼板分为肋梁楼板、井式梁楼板、密肋楼板 。现浇肋梁楼板由板、次梁、主梁现浇而成。根据受力状况的不同,现浇肋梁楼板可分为单向板肋梁楼板、双向板肋梁楼板。井式楼板实际是肋梁楼板的一种特例。当肋梁楼板两个方向的梁不分主次、高度相等、呈井字形同位相交时称为井式楼板。此种楼板的梁板布置美观,有装饰效果。(3)无梁式楼板是框架结构中将板直接支承在柱子和墙上且不设梁的结构。为了增大柱子的支撑面积和减小板的跨度,常在柱顶设柱帽和托板。无梁楼板采用的柱网通常为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跨度6m左右较为经济。(4)压型钢板组合楼板实质上是一种钢与混凝土组合的楼板。这种结构使用凹凸相间的压型薄钢板作衬板与现浇钢筋混凝土浇筑在一起,支撑在钢梁上构成整体型楼板支撑结构。压型钢板以衬板形式作为混凝土楼板的永久性模板,施工时的台板,

简化了施工程序,加快了施工进度。 压型钢衬板起模板和受压钢筋的双重作用。组合楼板受正弯矩部分不需放置或绑扎受力钢筋,仅需部分构造钢筋。压型钢板肋间的空隙可敷设室内电力管线;钢衬板底部可焊接架设悬吊管道、通风管和吊顶棚的支托;从而充分利用了楼板结构中的空间。压型钢板组合楼板主要由楼面层、组合板和钢梁三部分构成。组合板包括现浇混凝土和钢衬板部分。此外根据需要可设吊顶棚。组合楼板根据压型钢板形式的不同有单层钢衬板支承的楼板和双层孔格式支承的楼板之分。

常用的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根据其截面形式可分为:平板、槽形板、空心板。空心板做楼板时,板上不易任意打洞,如需开孔洞,应在板制作时就预留孔洞。空心板支承端的两端孔内常以砖块或混凝土块填塞,以保证在在支座处不致被压坏。预制板的支撑方式有板式、梁板式。梁的截面形式有矩形、T形、十字形、花篮形等。矩形截面梁外形简单,制作方便;T形截面梁比矩形截面梁节省材料,减轻自重;倒T形、十字形、花篮形截面梁可减少楼板所占的空间高度;当采用梁板式结构布置时,板在梁上的搁置方式一般有两种;(1)

板直接搁在梁顶上;(2)板搁在梁两侧的挑耳上,板的上皮与梁的顶面齐平;此种方法在梁高不变的情况下,减少了楼板厚度占用的空间,相应地提高了室内净空高度。但要注意(2)的板跨比(1)的板跨少了一个梁顶宽度。

为了确保楼板安放平整,板与墙或梁有很好的连接,要求保证板的搁置宽度、坐浆找平,钢筋锚固。(1)预制板要有足够的搁置宽度。一般预制板在墙上的搁置宽度不少于90mm;在梁上的搁置宽度不少于60mm。(2)预制板在墙上或梁上的搁置处必须铺水泥砂浆找平(俗称坐浆)。通常是M5砂浆坐浆10~20mm左右厚。(3) 预制板的锚固:为了增强楼板的整体刚度,特别是地基条件差的地区或地震区,应在板与墙以及板与板之间设置锚固钢筋(也称拉结钢筋),配置后浇入楼面整筑层内。板端缝一般需将板缝内灌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使之相互连接;为了组砌建筑物抗水平力的能力,可将板端露出的钢筋交错搭接在一起,或加钢筋网片,再用细石混凝土灌缝,提高板的整体性和抗震能力。

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间存在缝隙的原因是板宽规格的限制,实际尺寸小于标志尺寸。为了便于板的铺设,预制板板之间应留有10~20mm的缝隙。为了加强预制装配式楼板的整体性,板缝内需灌入细石混凝土,要求灌缝密实,避免在板缝处出现裂缝影响楼板的使用和美观。预制板的接缝有端缝和侧缝两种。板侧缝的形式一般有V形、U(单齿)形、凹槽(双齿)形三种。其中凹槽缝能起到传递荷载的

作用,使相邻板能共同工作,有利于加强楼板的整体刚度,对楼板的受力较好,但施工较烦。预制板板侧缝差的处理:板的排列受板宽规格的限制。当板的横向尺寸(板宽方向)与房间平面尺寸出现差额时,若缝差在60mm以内,调整板缝宽度解决;当缝差在60~120mm时,可沿墙边挑砖;缝差为120~200mm时,采用增加局部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带的方法处理;如果缝差超过200mm,应重新选择板的规格。

6. 结构布置首先应考虑构件的经济尺寸;当房间尺寸超出构件经济尺寸时,可增设柱子作为主梁支点,使其尺寸在经济跨度范围之内。其次构件的布置应根据建筑平面设计的尺寸,使主梁尽量沿短跨布置,次梁垂直于主梁。当房间形状近似方形且跨度在10米

以上时,常沿两个方向等尺寸布置构件,即主次梁不分,形成井式楼板。

7. 楼板结构的经济尺寸在结构设计时可以参考:主梁跨度:5~9米,最大12米;主梁高为跨度的1/4~1/8;主梁宽高比为:1/3~1/2 ;次梁跨度:次梁跨度即主梁间距,一般为4~6米;次梁高为次梁跨度的1/18~1/12;次梁的宽高比一般为:1/3~1/2 ,其宽度常250mm。板的跨度:板的跨度即次梁(或主梁)的间距;一般情况下,单向板跨为1.7~2.5米,不易大于3m;双向板短边跨度宜小于4m,方形双向板不宜超过5m×5m 。

8. 当隔墙的重量由楼板承受时,必须从结构上予以考虑。首先应考虑用轻质隔墙;其次是隔墙的位置应尽量使之对楼板的受力有利。应尽量避免使隔墙的重量完全由一块板负担。轻质隔墙可直接放置在楼板上。自重较大的隔墙,通常使隔墙让过楼板,在墙下设梁支承隔墙;若令梁截面高度与板厚度相同,或在板缝内配筋,可使板底平整;如采用槽形板可将隔墙搁置在板的纵肋上。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u0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