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学导学案(全套)

更新时间:2024-07-04 16: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7-2018学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

复习教学导学案(全套)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中考考点清单

考点一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刻度尺、米尺、皮卷尺、游标卡尺、激光测距仪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 Km=1000 m;1 dm=0.1m;1 cm=10-2m;1 mm=10-3m;1μm =10-6m;1 nm =10-9m (3)测量:要做到四会;会放(刻度尺与被测长度平行);会看(视线与尺面垂直); 会读(数据包括准确数字,估读数字和单位);会使用磨损刻度尺进行测量。 2.时间的测量

(1)测量工具:秒表、手表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秒(s);常用的单位有小时(h)分(min)等 。 1h= 60 min= 360 s.

(3)测量:累积法估测时间,比如测脉搏跳一次的时间:先用秒表测脉搏跳若干次所花的时间,再用时间除以次数得到脉搏跳一次所花的时间。

考点二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位置 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假定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考点三、运动的快慢 1.速度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国际单位是米每秒(m/s)。

2.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区 别 匀 速 直 线 运 动 匀 速 直 线 运 动 特 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运动过程中速度变化 点 不变 求 速 用v=s/t求速度 用v=s/t求路程s内的平均度 速度 基础检测

1.妈妈用电动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A )

A.电动车上的座位 B.路旁的树木 C.迎面走来的行人 D.从旁边超越的汽

2.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它的速度最接近( B )

A.3m/s B.30m/s C.300m/s D.3000m/s 3.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B ) A.航模飞行器以11m/s的速度飞行 B.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 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时间跑完全程 D.从30m高出竖直下落到地面的物体用了2.5s

4. 小明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 ) A.车窗 B.铁轨 C.路边的树 D.在车内走动的乘务员

5.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行人沿该公路的便道向西散步。以行人为参照物汽车( B )

A.向东运动 B.向西运动 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 6.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以免撞毁飞机。这是因为( D ) A.以地面我参照物,鸟的速度非常大

B.以机场步行的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非常大 C.以机场内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D.以正在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7.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1所示,在图中分别作出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图像,正确的是( B )

8.为了减小测量的误差,使测量结果更精确,下列方法中错误的是( D ) A.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改进测量方法

C.更换更精确的测量工具 D.测量数据不合适时,可做适当的修改

9.坐在逆水行驶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种物体为参照物的( C ) A.河岸上的树 B.迎面驶来的船 C.船舱 D.河水

10.空中加油机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受油机沿同一水平方向以相

图2 同的速度飞行,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

加油机是运动的。

11.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路程——时间图

像如图2所示,则甲车的速度是15m/s;两车行驶过程中,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运动。

12.如图3所示,量筒的直径d为 1.20 cm。

13.诗句“枯藤老树昏鸦”中,以老树为参照物,枯藤是静止的; 诗句“小桥流水人家”中,以小桥为参照物流水是运动的。

14.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如图4甲、乙所示,其中甲是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乙是相同路程

图3 比较所用的时间。

图4 15.“五·一”

假期,小明一家乘汽车前往钦州探望爷爷,在经过如图11—甲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时,汽车行驶速度如图5—乙所示,若汽车继续以该速度匀速行使,再经过 0.5 h才能到达钦州;一路上他看到公路两旁的树木飞快地向后退,这是以 汽车 为参照物。

16.如图6所示,是小球从静止开始下落时的频闪摄影照片。照相机拍照图5 时每隔0.02s曝光一次。由照片可知,小球从A位置下落到F位置时所用的时间是0.1s,此

过程中,小球下落的平均速度大约是4m/s。

17.小明同学在今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50m跑项目中,取得7s的成绩。求:

(1)小明的平均速度;

(2)如果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才计时,则小明的成绩比他的实际成绩快多少秒?( 已知声速为340m/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

解:(1)v=s/t=50m/s≈7.14m/s

图6 (2)由v=s/t 得 t声=s声/v声=50m/340m/s≈0.15s

备考满分挑战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A )

A.米 B.秒 C.摄氏度 D.安培

2.小明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 )

A.车窗 B.铁轨 C.路边的树 D.在车内走动的乘务员 3.坐在教室里的同学,以下列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 A ) A. 教室里的黑板 B. 教室地面上滚动的篮球 C. 教室外走过的同学 D. 教室外飞过的小鸟

4.校园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为了广大师生的安全,交警部门在校园和校园附近安放了图l所示的四个标志,其中表示“限速5公里”的是( A )

5. 如图2所示是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A )

6.测量长度时,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取决于( D ) A.测量工具的分度值 B.测量工具的种类 C.测量工具的量程 D.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7.如图3所示是汽车上的速度表,一辆汽车以此速度从钦州驶向

南宁,若钦州至南宁的路程约为1.2×105m,则( D )

A.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s B.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h

C.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km/s D.该汽车只要1.5小时就可到达南宁

8.夜晚,我们观察到乌云穿月。如果说月亮是运动的,这是因为我们选择的参照物是( C )

A.太阳 B.月亮 C.乌云 D.观察者 9.张大爷说:“昨晚的那阵大风可厉害了,把我家院子里的一棵大树吹到篱笆墙外了。”张大爷说这句话时,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

A.篱笆墙 B.大树 C.房子 D.围墙 10.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使用精确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 B.认真细致地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D.误差是不遵守测量操作规则所引起的

C.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难以避免

图4—乙 11.如图4—甲所示,物体长度为2.50cm。如图

图4—甲 4—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337.5s。

12.甲、乙、丙三位同学在公路上沿着风的方向骑自行车,结果甲感到顺风,乙感到无风,丙感到逆风,则甲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

乙运动的速度等于风速,丙运动的速度大于风速。(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13.传说孙悟空具有腾云驾雾的本领,一个筋斗云能翻十万八千里( 折合5.4×10Km ),我国高铁的安全运行速度可达300Km/h。已知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约为3.78×10Km。请根据这些数据估算孙悟空从花果山约需翻7个筋斗云即可到达月球;若建一条“地月高铁”,以300Km/h的速度从地球运行到月球约需1260h。

14.如图5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铅笔的长度为5.20cm。

图5 图6

15.如图6所示,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物理学中我们通常可以采用相同 时间(路程) 比较 路程(时间) 的方法。

16.一座大桥长1.6Km,一列长200m的火车以15m/s的速度通过此桥,火车完全通过此桥所需的时间为多少?

解:S=S桥+S车 t=s/v=(1600m+200m)/15m/s=120s

第二章 声现象

☆复习目标

1.通过实验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

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4.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难点:声音的特征,防止噪声的途径。 ☆复 习 过 程 中考考点清单

考点一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 。 2.声音的传播

(1)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2)介质: 固体 、 液体 、 气体 均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

(1)影响因素: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 种类 有关。 (2)大小:15℃空气中声速为 340m/s 。

(3)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 大于 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 大于 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即: V固>V液>V气 。

适时总结 人能听到声音的条件: 1.物体发生振动且声波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 2. 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响度要足够大,声源距人耳不能太远; 3.有良好的听觉器官。 考点二 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三个特性是 音色 、 响度 和 音调 。 名 概 念 影 响 因 素 相 关 关 系 称 音 声音的 高低 。 发声体的频频率大,则音调 高 ; 调 率。 频率小,则音调 低 。 响 声音的 大小(强发声体的振振幅大,则响度 大; 度 弱), 幅及 振幅小,则响度 小。 常用分贝(dB)距离发声体表示。 的远近。 音 由发声体的不同的人,不同的乐

基础检测

1.北国的冬天,真的很美。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有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描述,其中冰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B )

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凝华 2.如图1所示,描述晶体熔化过程的曲线是 ( C )

3.图2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B ) A海波的沸点是48℃ 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 C.海波在CD段是气态 D.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4.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 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 鼓起;

图2 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 D )

A.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B.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C.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D.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5.下面哪项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减慢水的蒸发( D )

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C.将湿衣服撑开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

6.南极科考队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是水银温度计,是由于酒精的(C) A.沸点低 B.密度小 C.凝固点低 D.比热大 7.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D)

A.雾的形成 B.露的形成 C.冰的形成 D.霜的形成 8C) A.有时江面弥漫的大雾 B C.冬天早晨地上的霜 D 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A.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C.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D.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更多的热量

10.今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某些地区的树枝上甚至出现了图3所示的“雾凇”。“雾凇”和霜的形成过程很相似,都是(B )

A.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小水珠凝固形成的 D.小冰晶升华形成的

11.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 图3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12.清晨草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 __液化__形成的,在阳光照射下这些露珠又会慢慢消失,是由于露珠发生了__汽化(蒸发)__的缘故。

13.霜是由水蒸气凝华 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会 放出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备考满分挑战

1.人的正常体温约为( C )

A.30℃ B.33℃ C.37℃ D.39℃

2.如图1所示,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C )

图1 A甲 B乙 C.丙 D.丁

3. 在加油站常看到一条标语“请熄火加油,这一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事故,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很容易(B )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华

4. 如图2所示是表示某一物质熔化时温度(T)随时间(t)变化

的图像。由图像可知( B )

图2 A.AB段物质的温度不断升高,说明物质的熔点不断升高

B.BC段物质的温度不变,说明物质有一定的熔点 C.BC段物质的温度不变,说明该段时间内物质不吸热 D.物质熔化过程的时间为30min 5.我们烧水,水沸腾时,不断有“白气”冒出来。从水到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是( C ) A.先熔化后汽化 B.先汽化后升华 C.先汽化后液化 D.先液化后汽化 6.将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洒在地板上的水变干汽化(蒸发); (2)初春的早晨大雾弥漫液化; (3)放在衣柜里的卫生球消失升华; (4)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凝华。 7.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白炽灯用久了会变黑,是由于灯丝钨先升华后凝华(选填“升化”或“凝华”)的结果。

8.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

(1)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3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

时间/min 0 12 3 4 5 6 7 8 水的温999999999度/℃ 0 2 4 6 8 8 8 8 8 图3

(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98℃;由水的沸点,可判 断出当 时的大气压 低于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 (3)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4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B )

图4

(4)在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观察到图6(a)、(b)所示的两种情景。

你认为哪一种是水沸腾时的情景?(a)

第四章 光现象

☆复习目标

1、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真空中(空气中)的速度为3×108m/s。 2、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 3、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重点:对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及其运用等基础知识的复习。 ☆难点:

☆复 习 过 程

中考考点清单

考点一 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能够自行 发光 的物体叫光源。 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光在 均匀 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为 3×108 m/s;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等于真空中的速度。 4.用 光的直线传播 可解释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等。 考点二 光的反射

1.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做光的 反射 。

2.光的反射定律

(1)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同一平面 内。 (2)异侧: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 法线 的两侧。 (3)等角: 反射角 等于 入射角 。 3.光的反射类型

(1)镜面反射:射到物体表面上的平行反射后 反射光线仍然是平行的 。

(2)漫反射:射到物体表面上的平行反射后 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 。 4.可逆性: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可逆 的。 考点三 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光的反射 。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虚实:成的像为 虚像 。 (2)大小:像和物的大小 相等 。 (3)距离: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相等 。(4)对称:像和物关于 平面镜 对称。 考点四 光的折射 1. 光的折射定律

(1)共面: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 内。 (2)异侧: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 法线 的两侧。 (3)角不相等 ①定性:空气其他透明介质。

②变性: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 增大 。 2.可逆性: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可逆 的。 考点五 光的色散 物体的颜色

1.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被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色散 。

2.光的三基色是 红 、 蓝 、 绿 ;颜料的三原色是 红 、 黄 、 蓝 。

3.透明体的颜色由 它透过的色光 决定,不透明体的颜色由 它反射的色光 决定。 考点六 看不见的光

1.光谱:把 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2.人眼看不见的光:在红光之外是 红外线 ,在紫光之外是 紫外线 。

基础检测

1.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C)

A.汽车上的反光镜 B.月亮 C.蜡烛的火焰 D. 钻石 2.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A)

A.阳光下,树在地面上形成影子 B.在岸边看到水中的鱼 C.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D.用放大镜看报纸上的字 3.下列不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是(C) ..A.激光准直挖掘隧道 B.夏日浓密的树荫下可见圆形的光斑 C.打雷时,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D.日食、月食 4.《史记》、《梦溪笔谈》中都有海市蜃楼的记载,宋代大诗人苏轼在《登州海市》中也描述过海市蜃楼的奇观。海市蜃楼现象的产生是由于(A)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 5.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B)

6.图1所示现象中,应该用光的折射规律来解释的是(C) 图1

7.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A)

A. 雨后天空的彩虹 B. 水中的月亮 C. 黑板“反光” D. 小孔成像

8.过度晒太阳会使皮肤粗糙, 甚至会引起皮肤癌, 这是由于太阳光含有以下哪几种光线造成的(B)

A. 红外线 B. 紫外线 C. X射线 D. γ(加玛)射线

9.如图2所示,在地面上竖直立一长杆AB ,图中带箭头的线是一条照到地面的太阳光线,请你作出长杆在地面上的影长。

图4 图2 图3

10.画出图3中放置平面镜的位置。

11.如图4所示,太阳光线与地面成60°角,要用一平面镜将太阳光垂直反射倒井底,平面镜与水平面所成的锐角为 75° 。

12.红领巾只能反射 红 色光, 绿叶只能反射 绿 色光, 所有色光都不能反射的物体是 黑 色的

备考满分挑战

1.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A )

A.阳光下,树在地面上形成影子 B.在岸边看到水中的鱼 C.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D.用放大镜看报纸上的字 2.下列不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是(C)

A.激光准直挖掘隧道 B.夏日浓密的树荫下可见圆形的光斑 C.打雷时,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D.日食、月食

3.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以下发光体通常为人造光源的是( D ) A.太阳 B.闪电 C.水母 D.蜡焰 4.通常所说颜料呈绿色,是指观察该颜料时所用的照射光源是( A ) A.白色光 B.红色光 C.绿色光 D.蓝色光 5.生活中与光有关的现象,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B )

A.海市蜃楼 B.小孔成像 C.湖面倒影 D.潭清水浅

6.太阳光垂直照射到离地面一定高度的很小的正方形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是( A )

A.圆形的 B.正方形的 C.不规则的 D.成条形的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光的传播速度总是3x108m/s B.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物体经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D.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8.一束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逐渐增大,则折射角( C ) A.逐渐减小 B.不变

C.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 D. 逐渐增大,可能大于入射角 9.若水中的鱼能看到岸边的人,它看到的人其实是( D) A.变矮了的人的实像 B.变高了的人的实像 C.变矮了的人的虚像 D.变高了的人的虚像 10.生活中常用的与平面镜类似的光学工具是( A )

A.穿衣镜 B.放大镜 C.后视镜 D.哈哈镜 11.人能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原因是不发光的物体能( B ) A.吸收照射的光线 B.反射光进入人眼 C.使人的眼睛发光 D.物体发出红外线

12.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3m处,他在镜中的像距离平面镜__3__m,人若以0.5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则像相对于人的速度为__1___m/s。

13.如图1表示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向玻璃在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

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

中考考点清单

考点一 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但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分子可以再分,但再分就不能保持物质原有的性质了。

3.分子之间有间隙,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4.纳米(nm)是长度单位,1nm=10?9m

考点二 质量

1.质量: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它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跟物体的形状、位置和状态无关。

2.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要单位是kg,1t=1000kg=106g=109mg

考点三 质量的测量

1.常用工具:杆称、台秤、电子称等。 2.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托盘。 3.天平的使用 (1)调平

放: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调:将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零刻度处,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上或左右摆动幅度一样是,天平平衡。

(2)称量

放:左物右码,用镊子加减砝码,加砝码顺序时从大到小,砝码不能调平时,调节标尺上的游码直到调平平衡。

(3)读数

物体质量等于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示数。

注意:天平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操作规范,遵循“左物右码’原则,称量物体时,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来调节天平的平衡。

考点四 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

2.单位:kg/m3或g/cm3;1g/cm3=103kg/m3 3.公式:??m v注意: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是相同的,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考点五 密度的测量

1.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的密度。测量步骤: (1)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为V1。

(3)把固体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测出二者的体积为 V2。 (4)固体的密度??mm ?VV2?V12.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测量步骤: (1)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m1。

(2)把烧杯中适量液体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测出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2。 (3)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 (4)液体的密度??mm1?m2 ?VV

基础检测

1.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并保持物质原来的性质的是(D) A.质子 B.原子 C. 夸克 D.分子

2.某物理老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固、液、气态的微观结构时,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质的状态,如图1所示,图中甲、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A)

A.固态、液态、气态 B. 固态、气态、液态 C. 液态、固态、气态 D. 气态、液态、固态

3.著名科学家卢瑟福在进行了a粒子散射实验后,指出原子核结构模型,以氢原子为例,图2的四个图中能正确表示氢原子核式结构的是(C)

4.5.0×107mg可能是(B)

A.一头大象的质量 B.一名初中生的质量 C.一只鸡的质量 D.一只燕子的质量

5.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D) A.铁块熔化成铁水 B.一块铜压成铜片

C.一块木头带到月球上 D.粗糙的铝锭被摩成光滑的圆柱体

6.若游码归零前就调节横梁使天平平衡,则测得物体质量的值将(A)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7.某同学在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不小心把被测的物体放右盘,砝码放左盘,天平

平衡时,左盘的砝码为50g一个,10g一个,游码移到2g的刻度处,则该物体的质量是(C) A.62g B.60g C.58g D.52g

8.某托盘天平的砝码由于使用不当,不注意保养,砝码沾上污垢,并且生锈了。用它来测量物体的质量时,所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 偏

小 。(选填“偏大”、“ 偏小”或“不变”)

9.如图3甲所示是使用托盘天平时的实验情景。在实验操作中存在两处错误,请你指出 (1)将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右盘,而砝码放在左盘 ; (2) 用手直接拿砝码 ;

(3)纠正错误后,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的示数 如图3乙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52.4g。

10.亲爱的同学,您会使用下面基本实验仪器吗?为了测图3 量物体的质量,小菲同学从实验室取来一架天平和一盒标准砝码,如图4所示,实验前她突发奇想:天平准确吗?请您帮助她设计验证天平是否准确的实验方案:

步骤一.将天平放在 水平桌面上 ; 步骤二. 将游码移至0刻度,调节平衡螺母

图4 使天平平衡 ;

步骤三. 取出两个相同的砝码,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两托盘中;

步骤四.观察天平是否继续保持平衡,确认天平是否准确。

图5

11.小丽同学用天平测一铁块的质量,当她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并把游码拨到标尺的零刻线处后,发现指针如图5甲所示,她应把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右___调;调好后,测得结果如图5乙所示,则铁块质量为_38.4______g,合__0.384_____kg.

备考满分挑战

1.你在使用水性笔解答中考试题时,水性笔中的墨水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 B ) A.质量 B.密度 C.重力 D.体积 2.感受身边的物理——质量为1.5kg的物体可能是( B )

A.一个兵乓球 B.一只母鸡 C.一张桌子 D.一头牛 3.如图1所示,氢原子结构的各种模型图,其中正确的是( A )

图1

4.如图2所示为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的图像。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C ) A.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B.不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C.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大 D.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小

5.下列说法中的物体,质量和密度都不变的是( A )

A.被“飞船”从地面带入太空的照相机 B.密闭容器内的冰熔化成水 C.一支粉笔被老师用去一半 D.矿泉水喝掉一半后放入冰箱冻成冰

6.在“用天平称物体质量”的实验中,小佳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通过多次增、减砝码后,指针还稍微偏在分度盘中线的左边,如图3所示,

这时应该( D )

A.把横梁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出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向右移动游码

7.如图4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A、B

两种物质的密度ρA、ρB和水的密度ρ水(ρ水=0.1g/cm3 )之间的正确关系是( A )

A. ρA>ρ水>ρB B. ρB>ρA>ρ水 C.ρB>ρ水>ρA D. ρ水>ρA>ρB

8.已知ρ水=1.0×103 ㎏/m3,ρ冰=0.9×103 ㎏/m3。体积为l m3的水全部凝固成冰后,冰的质量为___1.0×103___㎏。水凝固成冰后体积___变大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9.使用天平之前,应使游码停留在标尺左端的 零刻度线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某物体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的质量、游码在标尺上,位置如图5所示,则该物体的质量为 47.4 g。

10.如图6所示,实验室所用的托盘天平是测量 质量 的工具;水的密度为 :ρ =1.0×103 kg /m3,

将一杯水倒出一半以后,剩余水的密度为 1.0×103 kg/m3。 11.为确定某种未知液体的“身份”,物理老师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小明的实验小组,他们图6 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了多次测量。某次的操作如下: (1)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 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大小和游码的位 置如图6甲所示,则称得烧杯和液体的 质量m为 49.2 g。

(2)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将烧杯中的液 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

6乙所示,则该液体的体积V为 30 mL。 尽管体积测量方法正确,但大家在对实验过程 图7 及结果进行评估时,发现液体的体积测量值比它的实际值要 偏小 (选填“偏大”或“偏小”)。

(3)他们对测量方法进行修正后,测出了几组实验数据,并根据测量结果作出了“m-V”图像,如图7所示。由图像可知该液体的密度为 0.8 g/cm3;通过查表对照知该液体 可能是煤油(可能是酒精;可能是煤油或酒精) 。

第七章 第八章 力 力与运动

中考考点清单 考点一 力

1.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特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5.力的单位:牛顿,符号N。

6.力的示意图:用一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适时总结 1.力的作用至少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一个是受力物,离开物体或只有一个物体不会有力的作用。 2.相互接触或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都可能发生力的作用。 3.一个物体在施力的同时,也受到一个反作用力,因此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在指明该物体是施力物体环是受力物体的,必须指明对哪一个力而言。 考点二 弹力 弹簧测力计 1.弹力

(1)弹性:物体受外力后发生形变,撤去外力又恢复原来的形状。 (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大小:跟物体的弹性强弱和形变量有关。

注意:有些形变非常微小,肉眼是看不见的。如:压桌子时,桌子发生的形变等。 2.弹簧测力计

(1)原理: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2)使用:测量前指针要归零,看清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测量力时,被测力的大小应在测量范围之内;测量过程中,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伸长的方向和所测的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考点三 重力

1.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地球上及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大小: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3.计算公式:G=mg, g=9.8N/kg(粗略计算时一般取g=10 N/kg)。g的意义是在地球附近,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大小为9.8N。

4.方向:竖直向下。

5.重心:重力的作用点。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上;不规则的薄板形的物体的重心,可以采用悬挂法来确定。

考点四 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并相互挤压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t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