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专版)2018年秋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3讲 透镜及其应用检测

更新时间:2023-12-20 21:09: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3讲 透镜及其应用

命题点1 透镜的基本性质(8年2考)

1.(2014·河北)如图所示是小明眼镜的照片.小明是近视眼,所用的镜片是__凹__(填“凸”或“凹”)透镜.

2.(2013·河北)小明设计的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如图所示.图中凸透镜对光有__会聚__作用.

命题点2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及应用(8年9考)

3.(2018·河北)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照相机应用了这一成像规律

B.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

C.蜡烛不动,将透镜移至35 cm处,移动光屏可能得到倒立的清晰像 D.更换一个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只移动透镜仍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4.(多选)(2017·河北)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

A.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8 cm

B.图中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应用在了照相机上

C.保持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动,移动蜡烛,烛焰仍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D.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移动凸透镜,光屏上能成放大清晰的烛焰像

5.(2016·河北)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烛焰像,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倍焦距的距离,下列烛焰成像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是(D)

A.缩小的实像 B.等大的实像 C.放大的实像 D.放大的虚像

6.(多选)(2014·河北)如图所示是甲凸透镜(f甲=20 cm)的成像情况.此时,用乙凸透镜(f乙=10 cm)替换甲凸透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继续实验.下列关于乙凸透镜成像情况,说法正确的是(BD)

A.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 B.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 C.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 D.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

7.(2011·河北)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小明用此透镜做“探究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当物体距透镜5 cm时,成正立的像

B.当物体距透镜15 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当物体从距透镜20 cm处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D.当物体从距透镜20 cm处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靠近透镜 8.(2012·河北)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C.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9.(2015·河北)小明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f=10 cm)前18 cm处,光屏上得到了烛焰倒立、__放大__的清晰像,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远视眼镜片,由于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__会聚__作用,所以光屏上烛焰的清晰像变模糊了(如图所示),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他可将光屏__靠近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重难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类型1 静态规律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当物体距凸透镜10 cm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当物体距凸透镜15 cm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当物体距凸透镜20 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当物体距凸透镜35 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变式训练1】 (2018·昆明)如图所示,若想在位于凸透镜右边的光屏上(图中光屏未画出)得到一个烛焰清晰放大的像,那么点燃的蜡烛应置于图中的.(C)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类型2 改变物距或像距

(2018·衡阳)如图所示,小刚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 cm的薄凸透镜固定

在光具座上50 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5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80 cm刻度线处,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此时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此成像原理可以应用在放大镜上

C.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光屏也要向左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D.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在蜡烛与光屏之间移动,不可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变式训练2】 (2018·唐山路南区二模改编)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各器件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则生活中的__照相机__是利用此成像原理工作的;小明将远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靠近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类型3 改变焦距

(2018·绵阳)将点燃的蜡烛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再将焦距为30 cm的凸透镜甲放置在蜡烛和屏

之间适当位置,在屏上得到清晰的缩小实像;在透镜甲位置上换上焦距为20 cm的凸透镜乙,不改变蜡烛位置,将光屏__靠近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适当距离,就可以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__缩小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实像.

【变式训练3】 例3的题干不变的情况下,在透镜甲位置上换上焦距为35 cm的凸透镜丙,不改变光屏位置,将蜡烛__远离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适当距离,就可以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实像., 实验突破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018·荆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如图甲所示,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 cm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5 cm刻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凸透镜A成像中物距和像距的变化关系画出图象如图乙所示;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换为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

(1)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凸透镜A的焦距是__10__cm,凸透镜A的焦距__小于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凸透镜B的焦距.

(2)在甲图中,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右移动5 cm,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__右__(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像将__变大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图丙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__幻灯机__(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若将远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应使蜡烛__靠近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则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

(4)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由于燃烧逐渐变短,光屏上的像逐渐向__上__移动.为了保证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使像完整地成在光屏的中央,可将__光屏向上(或凸透镜向下)__移动.

(5)当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时,如果用遮光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我们观察光屏时,将会在光屏上看到__C__.

A.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B.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C.烛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暗 D.烛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变

(6)多次实验后发现,当光屏上呈现蜡烛清晰的像时,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仍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光发生折射时,光路具有__可逆性__.

(7)实验结束后,第2小组同学又拿来一只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该组同学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由此可见,这只眼镜是__凹__(填“凸”或“凹”)透镜,戴这种眼镜的人的眼睛的缺陷是__近视__(填“近视”或“远视”).

(8)将图丙中的蜡烛移到标尺上20 cm到30 cm之间的某一位置,移动光屏,在光屏上__不能__(填“能”或“不能”)成清晰的像,此时取下光屏,应从凸透镜的__右__(填“左”或“右”)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

1.(2018·深圳)用一个焦距为10 cm的放大镜来观察邮票细节,放大镜与邮票的距离应(C) A.大于20 cm B.等于10 cm

C.小于10 cm

D.在10 cm与20 cm之间

2.(2018·益阳)如图所示,发光二极管组成的红旗图案放在凸透镜之前,与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则红旗在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可能是(B)

3.(2018·南宁)如图所示,使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时,成缩小的实像.下列仪器成像特点与其相同的是(B)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显微镜

4.(2018·烟台)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 cm,当蜡烛从如图所示的A位置逐渐移到B位置的过程中,像距及其像的变化情况是(A)

A.像距增大,像变大 B.像距减小,像变大 C.像距减小,像变小 D.像距增大,像变小

5.(多选)(2018·石家庄21县市模拟联考)凸透镜是一种基本光学元件,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D)

A.凸透镜成像和小孔成像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B.照相机照全身照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投影仪成像时,物体离透镜越近像越小 D.近视眼需用凸透镜进行矫正

6.(2018·长沙)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A)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丙、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tb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