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小专题大智慧教学案新人

更新时间:2023-04-15 02:4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小专题大智慧教

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1 / 15

能源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人类社会高度文明的今天,人们在享受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成果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能源短缺以及过度使用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能源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我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能源问题尤为突出。

一、我国能源的分布

我国各种能源资源在地域分布上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不平衡性。

1.煤炭资源

煤炭资源分布的面较广,我国煤炭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一。全国已探明的保有煤炭储量为10 000亿吨,全国2 300多个县市中1 458个有煤炭赋存,但90%的储量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尤其是晋陕蒙三省(区),占到全国总量的63.5%。从东西方向看,煤炭85%分布于中西部,沿海地区仅占15%。

2.石油、天然气资源

2 / 15

石油、天然气资源集中在东北、华北(包括山东)和西北,合占全国探明储量的86%,集中程度高于煤炭。

3.水能资源

水能资源的分布主要在西部和中南部,在全国技术可开发资源量(3.7亿千瓦)中合计占到93.2%,其中西南占70.0%。占全国10%以上比重的省份有四川(26.8%)、云南(20.9%)和西藏(17.2%),与燃料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相比,水能资源与之在空间上有较强的区域互补性。

二、我国能源问题的现状

1.能源总量丰富,人均资源量少。

2.人均能源消费量低。

3.能源利用效率低下,单位产值的能耗高。

4.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煤炭比重过大。

3 / 15

5.能源安全受到威胁。能源安全是指保障能源(主要是石油和天

然气)可靠和合理的供应。我国自1993年从石油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

国以来,石油进口依存度(净进口量占消费量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三、我国能源紧张的原因分析

1.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增加迅速。

2.我国高能耗工业发展快,加速了能源紧张。

3.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4.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

5.国际石油价格上涨。

6.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四、我国能源问题的对策

1.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实现能源结构的转变。“以煤为主,实施

煤炭的清洁利用,优先发展水能资源,大力推行洁净煤技术,加大石油、天然气开发力度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提高清洁能

源比重,适当发展核电,建立足够的能源安全储备”是我国较长期内

坚持的能源战略。

2.长期坚持节能优先战略。开源节流共建节约型社会。

3.加快建立节约型石油消费模式,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效率。

4.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力度,增加探明储量,提高石油产量。

5.开发清洁煤技术,支持煤化学工业发展,以充分利用我国煤炭

资源丰富的优势。

6.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持能源生产消费与环境保护并重的方针,做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战略安排。

4 / 15

7.完善石油战略储备系统(目前我国已在宁波镇海,舟山岱山,青岛黄岛,大连新港建立石油储备基地——建立条件:进油方便,出路畅通,靠近消费市场)。

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种固态物质,外貌极像冰雪或固体酒精。下图为我国南海可燃冰富集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南海可燃冰的开采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①开采技术和成本要求高②运输困难,远离消费市场

③容易对开采区造成环境污染④分布不集中

A.①②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若我国对南海可燃冰富集区进行大规模开采,将会( )

①促进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多样化②加大我国对传统能源的开发力度③优化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延长煤炭生产链④增加能源战略储备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 / 15

解析:1.C 2.D 第1题,我国南海可燃冰开采技术要求高,投入的成本也较高,且容易对开采区造成环境污染,但距我国能源需求量大的东部地区非常近。由图可知,南海可燃冰分布较为集中。第2题,可燃冰是清洁能源,对其进行大规模开采将会加大我国对新能源的开发力度,不会延长煤炭生产链。

下图为我国十二五规划中的国家能源基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消费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华北地区的能源消费以水电、核电为主

B.东部沿海地区的能源消费以水电、核电为主

C.西南基地生产的能源主要是水能、天然气

D.蒙东基地生产的能源主要是煤炭、石油

4.目前,能缓解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矛盾的有效措施主要有( )

①积极开发西部能源资源,加强区域能源调配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③用油气资源全面替代煤炭资源④大力研发潮汐能,开发新能源

6 / 15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3.C 4.A 第3题,我国西南地区河流流量大、落差大,

故水力资源丰富;再加上四川盆地的天然气资源丰富,故我国西南基

地生产的能源主要是水能和天然气。第4题,我国西部能源丰富但消

费量小,而东部能源短缺但消费量大,故我国应加大对西部能源的开发,并积极调配至东部地区;同时要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章末过关检测]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读资源型城市发展阶段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资源型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当资源年开采量达到70%时,资源型城市进入成长期

B.资源型城市进入成熟期时,资源总开采量达到最大值

C.衰退期警戒阶段资源年开采量呈下降趋势

D.衰退期发展阶段资源年开采量仍呈上升趋势

2.资源型城市一般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

过程。下列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将资源开采集中到盈利多、机械化水平高的大矿井

B.发展交通运输,合理引入区域以外的资源

7 / 15

C.利用高新技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

D.加强资源立法和执法,停止开采资源

解析:1.C 2.D 第1题,由图可知,当资源年开采量达到70%时,资源型城市进入成熟期,整个成熟期资源年开采量保持不变;而衰退

期年开采量呈下降趋势;资源总开采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第2题,

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一方面应对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另一

方面必须发展科技,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从而促进经济结构的

多样化;停止开采资源明显不合理。

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乡驻地及周边部分辖区示意图,经勘探发

现图示区域有储量丰富的大煤田。结合图示,回答3~5题。

3.随着对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利用,图示区域可能发生的变化

有( )

①乡驻地逐渐发展成为新兴的工矿城市②经济结构会由以种植

业和林果业为主发展为以工矿业为主③居民数量迅速增加,多从事

工矿业和服务业④交通状况会有明显的改善,内外联系更加便捷

⑤生态环境将进一步得到改善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4.图示区域除了通过铁路、公路等直接向外运输煤炭外,还将煤

炭转化为电能输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8 / 15

A.不可以把坑口电站建在①处

B.可以把坑口电站建在②处

C.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可以减轻交通运输压力

D.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可以减轻当地的环境污染

5.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图示区域煤炭资源几近枯竭。为促进区域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区域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可行的措施有( ) A.优化能源基地工业结构,缩短产业链

B.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C.寻找石油、天然气等替代资源

D.提高农业地位,大面积种植水稻

解析:3.A 4.C 5.B 第3题,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工矿城市的形成,也使该乡镇的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转变为以工业为主,就业结构

也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倾斜,工矿业的发展也需要交通得到更

大程度的改善;另外,工矿业的发展往往也会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第4题,坑口电站的建设可以缓解运煤的压力但会加重当地的环

境污染,故坑口电站应布局在与当地盛行风向(东南风和西北风)垂直

的郊外。第 5题,煤炭产地在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时,可优化能源基地

工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华北地区水资源

短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

在黄河中游有两座著名的水利工程——三门峡水库和小浪底水库。当初的三门峡水库设计没有考虑到冲沙功能,致使库区泥沙淤积严重,水库几近报废。新建的小浪底水库考虑到水利工程建设对流域内上下

游的影响,充分发挥了调水冲沙功能。20xx年6月19日,黄河小浪底

9 / 15

水库开始实施调水调沙,这是自20xx年以来黄河小浪底的第八次调水冲沙。7月3日调水调沙任务结束。据此回答6~7题。

6.小浪底水利工程比三门峡水利工程( )

①更注重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②更注重水利工程的环境效益

③更具有防灾减灾意识④更能充分考虑到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选择在6月19日至7月3日进行调水冲沙的主要原因是( ) A.此时黄河流量小 B.降低库容可为防汛做准备

C.此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D.减少水库的泥沙淤积

解析:6.C 7.B 第6题,从题中的描述可知,小浪底水利工程

的建设,更具有防灾减灾意识,更多地考虑环境效益,而不是经济效益。第7题,选择在这一时段进行调水冲沙,是因为该流域即将进入

雨季,提前用水库余水冲沙可以降低库容,从而为防汛做好准备。

读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示意图,回答8~9题。

8.金沙江干流适于水电梯级开发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

A.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短缺,电力缺口大

B.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C.径流量丰富,且季节变化大

D.地质条件稳定,适于建坝

10 / 15

9.水库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有( )

①库区及周边地区云量增多、湿度增加②上、下游间物种交流

受到阻隔③流速减缓造成水质下降,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④引发

旱涝灾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8.B 9.B 第8题,金沙江地处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流径流量较大;且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适于水电的梯级开发。第9题,选项中①为有利影响,④引发旱涝灾

害不是水库建设导致的,反而水库建设能缓解旱涝灾害。

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也是新中国治理

黄河的第一个大型工程。读咸阳—潼关河段纵坡剖面示意图,回答

10~11题。

10.三门峡水利枢纽对黄河下游的治理所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

①防洪②减少水土流失③减缓河床抬高速度

④有利于建设高耗能工业为主的综合型工业基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 / 15

11.三门峡水利枢纽对渭河平原造成的不利影响是( )

A.潼关水位下降,河流下切深度增加

B.地下水水位上升,土壤盐渍化现象严重

C.加快渭河净化速度,提高水质

D.有利于发展航运,促使渭河平原的工农业产品向东输送

解析:10.C 11.B 第10题,三门峡水利枢纽对黄河下游的治理

发挥的作用主要是防洪和减缓河床抬高速度。第11题,受三门峡水利

枢纽工程蓄水的影响,潼关水位升高,渭河水流速度变慢,泥沙沉积,逐步变成地上河,引发洪涝灾害;同时由于河床水位升高,地下水水

位升高,土壤盐渍化严重。

二、综合题(共56分)

12.山西省围绕煤炭开发,充分利用本省丰富的铝土、铁矿资源,构建了三条产业链,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但其经济结构单一,重

化工业所占比重大,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读山西省煤炭

的综合利用图,完成下列各题。(26分)

注:图中输出产品为向省外输出。

(1)分析山西省开展煤炭综合利用的有利条件。(6分)

(2)与20世纪初期的鲁尔区相比较,山西省面临哪些不同的主要

环境问题?简要回答造成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10分)

12 / 15

(3)针对重化工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你认为山西产业结构应如何调整。(10分)

解析:第(1)题,从地理位置、资源、交通条件、消费市场等方面分析。第(2)题,与20世纪初的鲁尔区相比较,山西能源基地面临的

突出环境问题是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这些环境问题产生的

主要人为原因是对地表植被的破坏。第(3)题,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工业基地,所以山西省的工业是以煤炭的开发、利用为基础的。针

对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经济结构单一、重化工业所占比重大、环境污

染严重等问题,其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为: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高

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等,降低重化工业所占的比重。

答案:(1)煤炭、铝土、铁矿等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邻近消费区。

(2)主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主要人为原因:不合理垦殖、超载放牧、过度砍伐、乱挖滥采矿产资源等。

(3)加强第一产业的基础地位,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的产业化水平;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如大力发展煤化

工等煤炭深加工工业,提高资源附加值,发展钢铁、有色金属和机械

制造等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如旅游业。

13.下图为我国汉江中游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30分)

13 / 15

(1)判断汉水自P点至Q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8分)

(2)Q点附近河床宽窄不稳定,沙滩罗列(如图右上角图)。试从外

力作用角度解释沙滩罗列的成因。(6分)

(3)据图比较汉水中游的支流南河与唐河、白河水文特征的差异。(8分)

(4)指出图中南河流域综合治理应采取的措施。(8分)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地区海拔高度的差异及河流的流向很容

易判断地形为盆地(或平原)。第(2)题,河流上游,流水侵蚀作用显著,使大量泥沙入河;河流水量丰富且变化大,沙滩的淤积速度变化也大;Q点处河道弯曲,流水的沉积作用显著。第(3)题,水文特征从流量、

季节变化、汛期、含沙量、结冰期、落差等方面比较。第(4)题,从工

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和生物措施等方面回答。

答案:(1)地形类型:盆地或平原。理由:图示地区四周海拔普遍

高于200 m,多山地地形,中部海拔普遍低于200 m,多平原地形;河

流由四周山地向中心汇集,形成向心状水系。

(2)河流上游流经山区,流水侵蚀作用强烈,使得大量泥沙进入河流;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季节变化大,河流径流丰富,河流

14 / 15

常受洪水威胁,沙洲、卵石滩淤积速度变化大;Q点附近河段地势平坦,河道弯曲,导致流速减缓,泥沙堆积显著。

(3)南河地形坡度大,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河流含沙

量大;唐河、白河流经平原地区,落差小,河流含沙量小。

(4)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盖率;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农

林牧业;修建水库,加大河流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15 / 1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t9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