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民族音乐概论》教学大纲

更新时间:2023-10-08 10:4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民族音乐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民族音乐概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旨在推动医学生人文精神内涵教育,加强医学生美的人文教育,提高艺术修养,加强美的熏陶。培养医学生熟悉和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保护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促进医学生全面综合发展。 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我国民族音乐中的主要艺术形式,熟悉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的音乐语言,了解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传承的优秀曲目,进而掌握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自己对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 课程性质:选修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欣赏法、提问法等

文字教材:《民族音乐概述》人民音乐出版社(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2014年)

课时安排:18学时(理论课10学时、讨论及及音乐赏析8学时)1学分 考核方式:考试;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 主要参考书目: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著.《民族音乐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6 王耀华著.《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8 郭祥义著.《民族唱法歌曲大全》.山西教育出版社,2011.7 伍国栋著.《民族音乐学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1

刘正维著.《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

教学内容:

引言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引言,初步学习和理解民族音乐的内涵,贯通的了解民族音乐概论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脉络。要求学生掌握包括民族音乐的定义及音乐类别、不同历史时期民族音乐的发展与艺术风格的形成特点,熟悉民族音乐艺术中的经典。

第一章 民歌和古代歌曲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民歌的起源、民歌与古代歌曲的渊源、新民歌的定义,学习民间歌曲产生的社会时代背景、民歌的演变与发展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与古代歌曲的介绍。 教学重点:民间歌曲的产生与艺术特点 民间歌曲的种类 教学要点:

第一节 民间歌曲概述 第二节 民间歌曲的艺术特点 第三节 古代歌曲 第四节 新民歌 音乐欣赏:经典民歌赏析

第二章 歌舞与舞蹈音乐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要求学生了解中国民间歌舞音乐的起源与发展及其强烈的历史文化渲染的艺术特点,学习掌握并能够分析代表性民间歌舞音乐的创作背景及艺术特点等。

教学重点:歌舞音乐的起源与发展、歌舞音乐的艺术特点

歌舞音乐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随之变迁的艺术特点

教学要点:

第一节 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歌舞与舞蹈音乐 第二节 歌舞音乐的一些特点 第三节 歌舞和舞蹈音乐的新发展 音乐欣赏:民族民间舞蹈音乐片段赏析

第三章 说唱音乐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要求学生了解中国民间说唱音乐的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发展脉络及不同的艺术特点,以及具有代表性说唱音乐类别、代表性创作人物和经典说唱音乐作品赏析。 教学重点:说唱音乐的种类及艺术特点 说唱音乐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介绍 教学要点:

第一节 说唱音乐概述 第二节 说唱音乐的艺术特点 第三节 说唱音乐的新发展 音乐欣赏:说唱音乐片段赏析

第四章 戏曲音乐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我国戏曲音乐的的发展历程与趋势,了解我国戏曲音乐的几大门类,如豫剧、越剧、川剧、主要特点及代表性人物、经典剧目赏析。

教学重点:掌握不同戏曲音乐门类的历史文化背景与艺术特点。 教学要点:

第一节 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戏曲音乐 第二节 戏曲音乐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 戏曲音乐的新发展 音乐欣赏:戏曲经典剧目片段赏析

第五章 民族乐器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使学生了解中国具有代表性乐器的产生、发展,构造与生产以及主要音色特点,了解民族乐器的分类情

况,熟悉并能够分析一门民族乐器的音色特点、构造以及经典曲目。

教学重点:了解民族乐器的种类与音色特点等。 教学要点: 第一节 历史简述

第二节 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民族器乐 第三节 民族器乐的新发展 音乐欣赏: 民族器乐片段赏析

授 课 计 划 表

2015—2016年度 2学期 民族音乐概论 本专科在校学生

任课教师 任课起止时间 刘月 第1周 第一章 民歌和古代歌曲 第2周 第二章 歌舞与舞蹈音乐 第3周 第三章 说唱音乐 3学时 3学时 授 课 内 容 讲课时间 其他 2学时 音乐赏析 音乐赏析与评讲小作业 音乐赏析 第4周 第四章 戏曲音乐 3学时 音乐赏析与评讲小作业 音乐赏析与评讲小作业 第5周 第五章 民族器乐 总结 4学时 第6周 3学时 讨论复习 总学时

18学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sy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