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取向

更新时间:2024-03-23 09: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取向

作者:徐向军

来源:《职业·中旬》2010年第12期

课程是连接社会经济与教育的桥梁,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密切相关,课程改革必须置于社会经济的大环境中。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取向决定着职业教育的成功与否,这是现阶段各职业院校共同面对的课题。 一、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在生产、服务、管理等一线工作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反映了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反映了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和就业领域,“实用型技能人才”反映的是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培养实用型人才是职业技术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典型特征。但是,目前职业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等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职业院校要重视研究学生智能结构、水平差异与个性需求,进行课程改革,以适应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角色的转变。 二、学生智力取向

据统计,中等职业学校新生有64%是参加过“中考”的应届初中毕业生。以普通高中的入学录取分数400分为线,在具有“中考”成绩的新生中,成绩高于400分的仅占18.1%。需要指出的是,在没有参加“中考”的另36%的学生中,大部分是初中成绩较差的,10.3%是初中没有毕业提前分流的。由此可见,中等职业学校新生中仅有10%左右的学生达到普通高中的录取成绩,有90%的学生达不到当地普高录取分数线,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且总体偏差。实际上,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未达到九年义务教育的水平,就是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程度也是这种情况。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的研究表明,人类的智能是多元的,在智能的结构和类型方面存在有本质的区别,总体上可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两大类。不同的智能倾向,对知识的掌握也具有不同的指向性。通过不同的教育和自发的学习,可成为研究型、学术型或技术型、技能型两类不同领域的人才。

职业院校学生的智力类型多数是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对涉及经验、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具有较强的掌握能力,排斥概念、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通俗来讲,就是他们更多地对专业实践感兴趣,而对纯理论的课程内容兴趣不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现行的课程模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知识导向,另一类是行为导向。知识导向的课程一般以学科为基础直接陈述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行为导向的课程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针对职业院校教育对象的知识水平和智力类型,笔者认为,职业院校应主要选择行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工学一体化课程。 三、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以学科性或经验性为特征,教学目的主要是传统学科体系的构建和掌握,或习惯性经验和技能的传授;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机械地识记。这种服务于传统经济规范化或标准化生产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具有很大的稳定性。传统的学科课程虽有系统性、严密性、独立性的优点,但在新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却难以适应。有人对职业学校的学生和老师就现行的课程模式进行了调查,绝大多数师生认为,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跟不上形势;课程缺乏实用性、对就业不利,课程思想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课程呈现方式呆一,无法使学生感兴趣;课程内容缺乏范例性,联系生活不够紧密;实际操作练习和实验内容少;课程内容缺乏迁移性。现在的职业教育为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改变课程中学生被动局面,使其充满情趣和活力,必须坚持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终身学习是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大趋势,更应是职业教育所追求的。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过程中重视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终身能够自己学习,不断进步和发展。各类职业学校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满足受教育者生存发展的需求,必须进行课程改革,树立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改变过去以学科为导向设置职业教育课程的旧理念,使受教育者具有适应市场就业机制的观念和实力,具有更新知识、技能的基础。而现在被职业院校普遍认可的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无疑是一种比较先进且有实效的课程模式。 四、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 1.工学一体化课程的起源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初,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现已成为引领德国乃至欧洲职业教育改革方向的教育思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是德国职业教育的著名学者劳耐尔(Rauner)教授。劳耐尔教授和他所领导的德国不莱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经过多年的研究,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以劳动(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的双元制职业教育越来越远离生产实际。 2.传统课程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职业教育在教学内容上采用双元制,学校一元的教学内容指向于专业理论,侧重对自然科学原理和工程理论的传授,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没有纳入到教学范畴之中;企业一元的教学内容指向于对实践技能的训练,这种技能是独立于工作过程之外的抽象化技能,与具体的典型工作任务相分离,学生往往不能理解所学的理论和技能与将来所从事职业的关系。学生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sp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