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公开课(业务)

更新时间:2023-12-29 14:5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如何上好公开课

时间2014-3-20地点:会议室 主讲:杨方学

第一讲 课前准备

一、课前准备的含义与意义

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公开课这一大的战斗开始前,充分的 课前准备是决胜的基础,更是一节公开课成败的关键。一堂课上得成功与 否,除了取决于教师对教材内容是否娴熟及是否自如、适当地运用教学艺术 之外,还与教师是否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密切相关。

课前准备从广义上讲指上课前为这节课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如备目 标、教材,备教法、学法,备学生,备教具、学具,备教学过程等。许多老 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如果有了课前充分的准备,课就上的得心应手,如果课 前准备仓促,课就上得杂乱无章。可见课前准备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和 教学质量。从狭义上而言,课前准备指教具、学具的准备,但有些教师忽视 了学具的准备, II备上课了才想起来忘了让学生带小棒、剪刀、字典等学习用 具。更有甚者连教具也准备不到位,这当然元从谈得上课前做了充分的 准备。

课前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它的意义在于: (1)有助于调节心态, 适应课堂活动; (2)有助于为上课创造便利的物质条件; (3)有助于发现 问题,提高上课的质量; (4)有助于维持课堂秩序,使上课顺利进行。课前 准备有心理准备、知识准备、物质准备、身体准备等多种,重点是知识准备 和物质准备。知识准备就是预习,物质准备主要是教具、学具的准备。课前 准备充分,会大大有利于课堂教学。 二、课前准备的内容

1、课前心里准备

(1)学生心理调节。上课前调节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心理状态。具体方法 为:第一,端正动机。要明确学习每一门学科的重要意义,以\需要\的姿 态投人学习。第二,引导理解老师。老师为了培育人才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应当感谢和配合。第二,振作精神。克服消极情绪和无所谓态度,以青少年 应有的朝气积极地迎接每一堂课。使学生的心理准备达到理想的境界,这是 提高上课质量的有力保证。

(2)教师课前心理准备。带着平常心走进课堂,将对这节课起到相当大 的作用。此外,教师要随时应对课堂冷场,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冷场 成为教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成为闪光的契机。

(3)课前候课。候课也是上好一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我们在上课 预备铃响之前准时到达教室门口候课,可以达到以下三个目的:首先,暗示 了学生该上课了,使还在课室外游玩的学生赶快进人教室、使教室内的学生 赶快回到自己的座位,逐渐稳定情绪,作好上课的准备;其次,起到调节教 师自己的情绪的作用,以便在正式上课时以良好的情绪和精神来感染学生; 再次,会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有利于学生严于律己,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逐渐养成惜时如金的良好行为习惯。若一个教师在上课铃响过之后才匆匆赶 到教室,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影响学生有意注意的转移和惜时的良好习惯 的培养。课前候课可以起到稳定情绪、防止怯场的作用。

2.课前知识准备

(1)学生知识准备。主要通过学生预习来进行,在预习过程中要引导他 们了解新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内在系统,排除有关知识障碍,使已经学过的 知识和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

来,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这样,听新课时 容易理解、容易接受,也能较快地使知识迁移为能力。

(2)教师知识准备。现在各种教学参考书、备课手册、板书设计集以及 报刊杂志上刊登的各种教学参考资料,应有尽有。这些资料绝大多是由教学 经验比较丰富的专家和教师们所编写或撰写的,这些资料对我们的教材从不 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进行了比较深入透彻的分析、综合和概括,提出了多方面合理的教学建讥、的是计了科学的教学思路,对教师备课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如果教师能很好地利用它们,就可以避免走弯路,也可以争取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更合适的教法。教师平时昕公开课时作的 昕课记录、自己上课的课后反思,也是很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因此,教师坚 持多查阅资料,多听课学习,对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广采博纳,取其精华,择人之善而从之,对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大有益处。

教师的知识准备主要体现为写教案。教案就是教师处理教材的结果,是 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在教学实践中呈现的种种材料。教学内容并不完全 等同于教材内容,教材仅仅是教学的文本资源,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教师 的教学不是简单的\教教材中的知识\,教师要通过优化选择,对教材内容 进行加工、处理、再创造,使之成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 展的学习内容。

3.课前物质准备

(1)学生的课前物质准备。学生课前物质准备就是把课本、笔记本、练 习本和学习用具在课前准备好,免得上课时匆忙寻找,心绪紊乱而影响昕课效果。

(2)教师的课前物质准备。老师则应该在课件、粉笔、图片等方面的教 具进行有条不紊的安排。

教具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措施,借助教具能使抽象概括的知识具体 化和形象化。直观教具种类繁多,比如实物、图片、标本、模型、三机(录 像机、幻灯机、放音机)、多媒体电脑等。上课需要用到哪些教具,教师应 做到心中有数,并于上课前准备好。如果是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必须在课前 检查一下电器是否正常,所要用到的软硬件是否己安装并可正常运行。最好自己先预做一次演示实验,以保证上课演示的成功性和准确性。上课时,教 具摆放的位置,演示的时间也要考虑好。这些工作做得充分和细致一点,可以避免因教具准备做得不足而产生不必要的扰,影响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

第二讲 试教与完善教学设计

无数专家和特级教师告诉我们,要把公开课上成常规课、常规课上成公 开课,其目的元非是告诫我们不要因为公开课而\作秀\,而是无论哪种课 都要踏踏实实地为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知识技能的习得,认知、情感得 以发展与丰富而服务。公开课进行教学设计应该说与常规课进行教学设计的 程序是大同小异的,如果每周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平时常规课的设计1 - 2 次,一定对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水平与教学能力大有助益。

一、充分地研读课标、教材

钻研教材的能力,应该说是我们上好→节课的前提,如果不把教材钻研 深钻研透,就元从让学生受到最大效益,产生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教师上课前对文本的钻研是个相当重要而且复杂的问题。

教师的研读教材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有相似也又相异的地方,先看看对于教师而言一篇课文怎么样才是读懂了:

1.文章的内容要烂熟于心,也就是讲什么要弄清楚。

2.围绕这个内容,作者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3.弄清楚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4.弄清楚重点段与次重点段的关系。 5.文与题之间,头与尾之间的关系。

6.把课后的问题读懂,也就是要理解编者意图。 业六大方面弄清楚了,算是做好了研读的第一步。

师研读的过程,常常是学生学习时的思考过程。当然,也有很多时候学生的思考会比较跳跃,这个时候史需要教师充分的把握教材,明白教材每 一部分与教学目标的关系,这样无论学生谈到哪里,思想游离到哪里,你都能找到他的思考与教学目标相关或者偏离的地方,通过评价语言帮助他回收,并深入地学习下去。

教师的研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帖,也往往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与难点,这也是一节常规课要做的基本步骤

研读的第二步,应该是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础上,对文章中的人、事、物、情、境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与理解,或者自己的解读的过程中有着佳付手 生参考与学习的方法。这个独特的感受和理解,有时候是结合哲学观点的思 考,有时候是针对道德认知的反思,还有时候是从以延伸到诛外的对同一 类事物或者相反事情的比较认识……教师的思维越开阅、越全面,对文本的 解读越准确,在处理教材的时候,越能体现出新意

大多数教师容易犯的错误是总想着引导学生将文章理解得像自己一样深 入。这样的想法非常不妥,常常令我们在教学设计与实践中偏离教学的主体 方向,陷人迂回、纠缠的教学沼泽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在于以 此为例子,让学生学到阅读本领,再去阅读更多感兴趣的读物,其目的绝不 在于将课本读深读透。\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对教材 解读得再深再独特,也只是反映着某一时期人们对本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的 认识水平,未见得就一定是真理,所以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只是教师处理教 材进行教学设计之前做到心中有数。真正要进行设计,主要还是要进行学生 的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

二、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

陶行知有过一段精辟的工具论\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地使用 才能练成熟练的技能,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 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当代教材改革的大趋势要也就是将教材 从教师手中的\教本\向学生手中的\学本\过渡。要更多地为学生着想, 为学生独立地动脑、动口、动于创造条件。在传授知识、提供范例、启发思 考、设计训练的同时,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公开课,有时候是用自己所任教班级的学生上,也常常借用他班学生 上。用自己的学生上,教师非常清楚曾经训练过那些内容,对学生的了解比 较深入,学生的反映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结合教材要训练的内容往往更容 易确定,这样在进行设计和操作的时候比较容易把握。用他班学生上课则要 困难一点,我们能参考的也就是大课标,先假设课标要求的训练项目该班都 已经完成,学生对课文的解读能够达到一般的水平。因为年龄决定的学生的 心理发展所具有的规律都告诉我们,学生们的发展还是平稳向前的,那种超 出年段要求很高,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情感认知能力极为优秀或极为落后 的班级还是很少的。因此参考自己班级的实际进行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的设 计还是最常见的做法。记得有位老师参赛时任教一个明显落后的班级,教学 预案进行不下去,她只好迅速调整,将教学的目标调整到班级学生的实际 一→能联系上下文对人物语言初步有自己的体会。虽然学生的回答并不出 彩,但是大家都看到了学生在这节课中的变化。这位老师并没有把课堂当作 展示自己风采的舞台,而是在这40分钟里引导学生学思、学想、学说,学 有所得。有时也会遇到班级中出现思考独特,认知水平超出一般的孩子,能 和这样的孩子在高一些的层面上进行探讨和思考,真的就是\教学相长\的 过程,更需要教师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全面思考,有

值得他们信服的见解。

三、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规律初步设计教学环节

设计教学环节时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其核心理念是\学生是学习 的主人\,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尊 重学生的人性、人格,尊重学生的需求、选择、爱好,创设宽松的教学环 境,放手让学生自主的学,指引学生走向成功。

每个教学步骤都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不枝不蔓,简洁清晰。这样的教 学设计才是真正有效的。

值得注意的是,教学中往往是学生的参与越多,他们的注意力就越集 中,积极性也就越高,在这个方面多思考、多设计,是值得的。

四、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取舍、设计每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方法 与教学模式

俗话说得好\面面俱到,等于不到。\这种预设往往导致在课堂中的生 成将是东打→记,西敲一锤,教学活动缺少对教学目标的向心性,学生元所 适从,晕头转向,以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繁琐的提问应答、冗长的情节分 析,挤掉了学生的读、学生的思、学生的议、学生的练,失落了课堂的 主体。

因为课堂教学是-个动态结构,它的运行轨迹就具有不确定性。在预设教学主线时应提供能顺学而导的可能,唱好\三步曲\。

第一步是\提炼\,教师须从教材众多的信息中提炼出最本质的核心信 息(最具有教与学价值的\精华\,它可以是一个技能点、一个情感点等等。

第二步是\串联\,如何将若干个最本质的教学信息串联起来,应有一条银线。这根银线是什么?可以是教材的内在肌理,也可以是教者的教学创 意,更可以是师生课堂互动的理想预设。

第三步是\重组\,越是最本质、最核心的信息,就越具有灵动可变性。每一条预设的教学主线打上的始终应是一个\活结\,在课堂生成时,能视 学生的思维及时地进行分解,重组主线。

我们能借用其他老师们设计的环节,但是万万不可不问班级实际,不管自己教学目标而盲目\借用\。

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如创设情境法、描绘意境法、变换角色法;讲授法、讲演法、谈话法;图像直观法、语言直观法;归纳法、演绎法、分析 法、综合法,再现法、探索法、研究法……不仅每个教学环节的使用方法需 要设计,而且用到什么程度,都是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来决定。常常有老 师们因为舍不得某个环节\精彩\的设计而偏离\主旋律\,导致教学失误。

教学环节的设计是要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的落实来考虑的,绝不是形式的花哨、新颖。这也是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时时注意的问题。

此外,一个勇于探索的教师,不仅要遵循一定教学设计规律进行教学, 更应该乐于创造,建立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使自己的公开课具有个人独 特的魅力。这样,就能通过这样一节公开课,展现自己精湛的教艺。

五、预设生成问题,围绕教学目标,初步设想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在动态中生成的。所谓\动态\,即\运动变化状 态\。课堂中的运动变化是由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教学资掠等 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中构成的。所谓\生成\,就是\形成\、\达成\。在 上述诸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中落实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所追求 的生成是师生在课堂中精彩的互动过程,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事先预设 按部就班地进行,而需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 开,师生思维和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 断产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体验不断加深,师生都焕发着学 习的智慧和生命的活力。

(一)创设生成资源的情境 (二)让“生成“变得精彩 1.诗意地面对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不再是主观的传授知识,而是尽快地让学生自 己活动起来,去获取知识,去探究问题,使得他们处在真正的自主状态中,潜能得到了开放,天性得到了尊重,发展就犹如鲜花怒放。

2.幽默地面对

前苏联主育家斯维持洛夫曾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二位的助 于就是幽默。而茬子幽默是指教师运用巧妙的、出人意料的语言、动作、 表情,以唤醒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慧,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 掌握知讽经平的过程。它能激活课堂气氛,开启学生心智,和谐师生关 系,调控课堂纪律,健全学生个性。教学幽默的设计方法也有很多,如:借 题发挥、行为归谬、巧移成趣、自我调侃等。

3.智慧的面对

面对学生在学习时候的许多片面的理解,教师如果能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友,明白建构可整统,生长需要生成通过引导将生成的新问题、新的知识、新的经验整统起来,构建起新的文化心理,这样的生成怎么可能 不精影呢?

当然,\方法变化多端,全在曲尽其妙,大体则有,定体则无,动用之妙,存乎一心。若元临变机智之巧,则百法元一用,有法则成累赘,不如无 法。如有七窍玲珑之智,则无法也能生法,即所谓无法之法是为至法。\

(三)如何评价课堂上的生成资源 课堂是交流与对话的平台,这就注定了教学评价不可能是简单的是非评价,而是融合教学者教育理念、教学经验、教学机智于一身的教学智慧。我 们可以把它看作学习活动的内容之一,但又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它是通 过判断、反洁、推论、延伸等评价特有的方式,引导学生生成问题,明辨是 非,反思经验,深刻认识。它是对教师知识内功、能力素质、创造灵性的全 面考验,是随机应变的组织、推动深化课堂教学的操作策略。评价有法,但 无定法。只有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在反思中提高,评价才能屡评屡新,越评 越精,学生才会在评价的舞台上充分的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新课程最根本的理念是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这其中有丰富的内涵,包 括对生命的尊重与呵护;生命的过程性生长;全体生命的发展;生命的可持 续性发展;生命的生动活泼的发展;生命的个性化发展;生命的主体性发展 …由此带来的教学评价的根本指向就是着眼于学生发展。新理念的确立带 来评价方式的根本变革:要改变评价过分强调瓢别与选拔的功能,倡导发展 性评价,突出评价的促进发展的功能,因此要注重开放式的质性评价方法, 主要对评价对象的状况、特征进行描述与解释,或对发展状态进行展示。

1.语言激励

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及时性评价,属于\即兴创作\。无论是传授文化知识还是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都离不开教师有激励性的评价 语言。发自内心的赞赏往往伴随着神态、身体语言的展现,学生也能从这样 的表扬中获得激励的感受,绝对不是简单的语言文字。

2.评说思维

课堂评价的重点应该放在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上。即使学生的回答很精彩,我们的评价也不能仅仅一个\好\字了结。因为教学评价的重点是过程

而非结果,教师要有睿智的思想和敏锐的目光,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 结果看过程,从过程的分析中归纳思维的规律与方法。对学生来说,这样的 评价得到的是思维的快乐;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收获的只是短暂的虚荣和满足。

3.关注发展

教师面对学生学习的多元反应,要善于引导。学生的多元反应并不都是正确合理的,他们对生活的价值观的体验可能是积极健康的,也可能是消极 的不健康的。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 教师的教学评价要注意这方面的导向。

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与预设,不仅能帮助教师更好 地设计教学过程,而且还能帮助教师考虑比较恰当的教学评价语言。围绕着 教学目标设计好的评价语言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需要注意的。

六、试教使教学设计更加完善

现在有很多老师认为,教学有一种普遍现象:为了某种竞赛,学校由校 长、主任组成\导演组\,一节课反复试教,多次修改,教师只不过是一个 演员。一个演员他的任务只要把\台词\记住,到时候上台表演。这种想法 是不对的,其实,试教主要是帮助完善教学设计。

(一)在教学设计中预设与构想教与学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 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 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具 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和理解。

1.教学设计的目标和研究对象

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 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学设计亦称教学系统设计,它把课程设置计划、课程标 准、单元教学计划、课堂教学过程、教学媒体材料等都视为不同层次的教学 系统,并把教学系统作为它的研究对象。因此,可以把学生和教师的整个学 与教的活动作为研究对象。

3.关注发展

教师面对学生学习的多元反应,要善于引导。学生的多元反应并不都是正确合理的,他们对生活的价值观的体验可能是积极健康的,也可能是消极 的不健康的。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 教师的教学评价要注意这方面的导向。

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与预设,不仅能帮助教师更好 地设计教学过程,而且还能帮助教师考虑比较恰当的教学评价语言。围绕着 教学目标设计好的评价语言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需要注意的。

六、试教使教学设计更加完善

现在有很多老师认为,教学有一种普遍现象:为了某种竞赛,学校由校 长、主任组成\导演组\,一节课反复试教,多次修改,教师只不过是一个 演员。一个演员他的任务只要把\台词\记住,到时候上台表演。这种想法 是不对的,其实,试教主要是帮助完善教学设计。

(一)在教学设计中预设与构想教与学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 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 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具 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和理解。

1.教学设计的目标和研究对象

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 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学设计亦称教学系统设计,它把课程设置计划、课程标 准、单元教学计划、课堂教学过程、教学媒体材料等都视为不同层次的教学 系统,并把教学系统作为它的研究对象。因此,可以把学生和教师的整个学 与教的活动作为研究对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se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