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认知过程

更新时间:2023-08-19 20:58:01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节注意
第二节感觉和知觉
1、注意:
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只想和集中,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之一。
2、无意注意:
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是无所发生的注意。
3、有意注意:
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是无所发生的注意。
4、有意后注意:
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5、注意的广度:
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人们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
6、注意的稳定性:
是指注意能够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
7、注意的起伏:
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的不随意跳跃现象
8、注意的分散:
注意离开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
9、注意的转移:
人们的注意有目的的从一个事物及时地转移到另一个事物上
10、感觉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1、感受性:
对刺激的感受能力
12、绝对感觉阀限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13、绝对感受性
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
14、差别感觉阀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15、差别感受性
对这以最小差异量的感受能力
16、感觉的相互作用
同一感受器接受的其他刺激或其他感受器的机能状态对感受性产生的影响
17、感觉适应
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8、感觉对比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9、感觉后效
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
20、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
任何一种感受器的感受性都会因同时或继时发生作用的其他感受器的影响而有所变化
21、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
某种感受系统的机能丧失后由其他感受系统的机能补偿
22、联觉
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23、知觉
是作用在感觉基础上的,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4、似动
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运动
25、错觉
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发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情况
26、知觉的整体性

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们能够根据知识经验把他知觉为一个整体
27、知觉的恒常性
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象仍相对不变





1、注意的功能:
选择性功能、保持性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2、注意的分类:
根据有无目

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3、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客观条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主观条件即人本身的状态
4、有利于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5、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6、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
(1)知觉对象的特点(2)当时的知觉任务(3)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水平
7、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1)注意对象的特点(2)有无坚定目的(3)各人的主观状态
8、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
(1)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是已经熟练的
(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经熟练
(3)不同的几种活动已经形成一套统一的组织。
9、影响转移快慢和难易程度的因素:
(1)原有注意的紧张度(2)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3)大脑皮层神经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相互转化的灵活性(4)各项活动的目的性或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作用
10、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1)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组织教学
11、感觉的种类
根据刺激的来源和反映事物个别属性特点的不同分为外部感觉(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肤觉--触压觉、温度觉、痛觉)和内部感觉(动觉、静觉)
12、感觉的相互作用
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效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联觉
13、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联系:一方面,感觉和知觉一样,都是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都是我们对现实的感性反映;另一方面,感觉和知觉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反映的都是实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
区别: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直觉反应的是事物的整体属性;感觉仅依赖于个别感觉器官的活动而知觉依赖于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感觉不仅受感觉系统的生理因素影响而且依赖于人的过去经验,受人的心理特点制约
14、知觉的种类
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真正的运动知觉和似动)
15、知觉的基本特征
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只觉得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
16、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
客观:刺激物绝对强度、对象和
背景的差别性、对象的活动性、刺激物的新颖性和独特性
主观
17、理解对知觉的意义
(1)理解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从而使我们的知觉更稳定更清晰更准确

(2)理解有助于整体地知觉事物
(3)理解还能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
18、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
(1)实物直观 (2)模

像直观 (3)言语直观
19、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
(1)依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3)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第三节记忆
1.记忆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2、形象记忆
是以人们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4、逻辑记忆
是个体以词语概括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事物之间的意义和性质为内容的记忆
5、情绪记忆
是个体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6、动作记忆
是以人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7、外显记忆
是指个体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时表现出来的记忆
8、内隐记忆
是指在不需要意识参与或不需要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已有经验自动地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






1.记忆的分类
根据信息输入到提取所经过的时间,信息编码的方式和记忆阶段的不同,可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根据记忆的内容和经验的对象,可将记忆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
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可将记忆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s6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