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讲义

更新时间:2024-03-22 08: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考诗歌鉴赏讲义(教师版)

(讲义设计:刘晓娜)

一、【考点解析】

考纲要求:?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察重点:1、从选材看,多为篇幅短小的古代诗歌,名家与非名家并重,非名篇将占主体地位。

2、从时代看,重心突出 , 唐诗、宋词、元曲是首选,但不囿于此三者; 3、从数量看,以单一鉴赏为主,比较鉴赏次之,但比较赏析渐趋看好。 4、从内容上看,紧扣大纲全面考查,?情??景?为重。

二、【读懂诗歌的方法与步骤】

(一)看诗题 明确写作内容 (二)看作者 知人论世 (三)看注释 抓暗示信息 (四)看意象 把握特定含义 (五)看情语 圈划情感关键词 (六)看手法 常见手法的敏感度 (七)看尾句 卒章显志

(八)看题干 借题解文 不遗漏任何有效信息 (九)看题材 了解各类思想感情 提醒

三、【诗歌鉴赏知识点归纳】

诗歌的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艺术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表现手法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1、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2、表现手法: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结合、比兴、直抒胸臆等表达方式方法的运用。 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①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小桥流水人家?;②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③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是想象的情景。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用想像中美好的仙境。姜夔《扬州慢》中?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又如李白的七绝<<越中览古 >> ?越王句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宫女如花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中唐刘禹锡的<<石头城>>等。

(3)对比。陆游《诉衷情》过去与现在的对比,如《鹧鸪天》(辛弃疾)?过去——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现在——春风不染白髭须,换得东家种树书。(效果)——突出壮志未酬而年岁老大的感慨。?;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辛笛《风景》中的\夏天的土地绿得丰饶自然/兵士的新装黄得旧褪凄惨\,在对称的两句中运用色彩的不同,表现出自然与人的对比。

(4)白描。中国画技法名。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数指人物和花卉画。也泛指

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⑸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⑹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3、修辞手法:

(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辞。

(2)比喻。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3)拟人。如?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别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4)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⑺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8)设问、反问。设问如?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反问,如?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等。

四、【诗歌鉴赏题型分类及方法指导】

模式一: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模式]

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5、[典型例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青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了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模式二: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详见上文)。 4、[答题模式]

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正反对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拟、夸张得体等。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虚实、大小等);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5、[典型例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呜。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参考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分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表现了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模式三:分析语言型

1、[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模式]

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5、[典型例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叁考答案]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模式四:炼字型

1、[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

古人做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

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5、[典型例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全国卷II)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1氛垢:尘埃。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分别是?明?和?出?,诗人在这里用了?明?和?出?

充分显现出雨后?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模式五: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提问变体]

作者的心绪集中在?X?字上,全诗怎样表现? 3、[解答分析]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决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4、[答题模式]

①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②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5、[典型例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四川卷)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手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模式六:赏析思想情感型

1、[提问方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主旨。对于本诗内涵,你是如何理解的。 3、[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情感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意境含义)。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状志未酬、报国无门、闺中怨恨、念远思家、忠贞爱国。 4、[答题模式]

模式一: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思想情感。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思想感情。 模式二: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5、[典型例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海南、宁夏卷) 小斋即事 刘一止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1、刘一止:宋微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2、局:指棋盘。

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 作者写琴棋二物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五、【习题精炼】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写真寄外 薛媛

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 已惊颜索寞,渐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注】薛嫒是晚唐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南楚材妻。楚材离家远游。颍(今河南许昌)地长官爱楚材风采,欲以女妻之。楚材欲允婚,命仆回濠粱取琴书等物。?善书面,妙属文?(见《云溪友议》卷上)的薛嫒,觉察丈夫意向,对镜自画肖像,并写了上面这首诗以寄意。

1.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概括说明。(5分) 2.赏析颈联的写法和内涵。(6分) 参考答案: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家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以及她忧虑丈夫移情别恋的痛苦,委婉地表达了对丈夫应忠于爱情的提醒。

2.?泪眼?指代是人的肖像,?愁肠?指心灵的痛苦,一?易?一?难?,互为映衬。在矛盾对比中,刻画了怀念丈夫的深情。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谪岭南道中作 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枕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台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乌啼。 诗人简介

李德裕(787—850),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字文饶。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宰相李吉甫之子。穆宗时﹐因与牛僧孺﹑李宗闵政见不合﹐发展成为党争。武宗即位后﹐得到重用﹐拜太尉﹐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执政 6年﹐内驭

宦官﹐外败回纥﹐平泽潞节度使刘稹叛乱﹐朝廷一时呈中兴之势。后宣宗即位﹐牛党执政﹐一反前此政治措施﹐李德裕被贬为潮州司马﹐再贬崖州司户参军﹐于贬所去世

【注】《古诗十九首》有?越鸟巢南枝?句,意谓南方的鸟北飞后仍筑巢在向南的树枝, 1.清人沈德潜评第二联是?一语双关?,请对此简要说明。(4分)

2.?红槿花中越乌啼?一句是怎样表现诗人的思乡之情的?请简要分析。(4分) 3.(2)诗人无罪被贬岭南,其情感异常复杂,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4分)一方面写出贬谪途中处处提心吊胆的情状,表明自然环境的恶劣。(2分),另一方面喻指自己仕途环境的恶劣,表明小人当道,志者难行的现实(2分)。(语意相近即可)

2.(4分)①化用典故。诗人被贬异地,听到越鸟在枝头啼叫,联想飞鸟尚不忘本的典故,表现自己的故园之恩(2分)。②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诗人描绘了?红槿花?开,?越鸟?啼呜的景象,表现(反衬)出自己被贬南方后的思乡之情(2分)。(答出一点2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1分;共4分;语意相近即可)

3.①诗人面对贬谪途中的恶劣环境,内心对前途充满愁苦和畏惧之情;②诗人被贬谪岭南,见到异地风物,引发内心深切的思乡之情;③朝政昏暗,诗人遭受排斥贬谪,对此有着愤懑之情。(答对一点2分,二点3分,三点4分) 参考译文

岭南道中溪流纵横交错,地势迂回曲折,置身其间,茫然不知身在何处。沿途随处可见高大的乔木,绿树丛阴下,溪流显得格外幽深。我在旅途中提心吊胆,担心遇上毒雾,碰着蛇草;为了躲避沙虫,看见燕子衔泥也会急忙让开。这里的风俗很特别,五月即收稻米,三更公鸡就打鸣,每当涨潮,它还会按时啼叫,这时津吏就会通知乡民潮汛要来了。这一切让人一时难以适应,看着那鲜艳欲滴的红槿花,听着那树上越鸟的鸣叫,想到想起家乡,这谪居岁月何时是个尽头,想起这些真是肝肠寸断。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怀(其二) 孟郊

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疑虑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注】①秋怀:孟郊老年居住洛阳,在河南尹幕中充当下属僚吏,贫病交加,愁苦不堪。《秋怀》就是在洛阳写的一组嗟伤老病穷愁的诗歌,而以这第二首写得最好。②老客:指诗人自己。③印病文:喻卧病已久。转愁盘:谓愁思不断。 参考译文

秋月脸色冰冷寒气森森,老客壮志已经消磨殆尽。秋夜寒气侵人,冷露滴落,梦被惊醒,劲峭的秋风像一把梳子侵袭着人体,使人从头到脚彻骨寒冷。卧病床上已经很久了,心中愁思怎么也剪不断。还是不要作无根据的猜想,也不要听没来由的瞎说吧。梧桐叶已凋落,冷风吹着枯叶瑟瑟作响,听去好像谁在弹奏悲哀的曲调。 1.简述首联中?冰?、?单?两个词的妙处。

2.第三句中的?露?,既指____,又指____,用双关的手法,表现自己__________。

3.第五句的关键词是?_____?,写自己_____;第六句的关键词是?____?,写自己____。 4.诗末诗人以?____?比喻自己,?声响如哀弹?比喻________。 5.诗歌前四句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2分)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和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再过金陵① 包佶

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②秋。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石头城 宋刘翰

离离芳草满吴宫③,绿到台城④旧苑东。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②石城:指南京,又称为石头城。③吴宫:此指三国时吴国的宫殿。④台城: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 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金陵城,请结合诗句分析两诗景物描写的异同。(5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1.相同点:①两诗都描写了金陵城凄凉、衰败之景。(2分)不同点:①包诗运用拟人手法,写江山不管天下兴亡之事、任凭夕阳伴着客愁;(1分)刘诗运用动静结合手法(或答视听结合),写所见离离芳草、台城旧苑、空江烟水、明月高悬,又写所闻空中雁声。(1分)②刘诗的景物描写有时间(从白天到黑夜)和空间(从吴宫到台城)的变换,写出了作者的所见所闻。(1分)说明:如学生能从以下角度回答两诗不同点,给2分。包诗写的是金陵秋景,写秋高雁飞、残照斜阳、江山依旧的凄凉萧瑟之景;刘诗写的是金陵春景,写离离芳草、台城旧苑、空江烟水、明月飞雁的悲凉寥落之景。(2分)

2.①包诗抒发了作者对江山依旧、物是人非的慨叹,表明六朝兴亡皆由人事;(2分)借古讽今,表现作者对安史之乱后政事日非、家国衰败的悲愁。(2分)(如回答作者过金陵的羁旅愁思给1分)②刘诗暗含古今盛衰对比,抒发了作者对金陵古城繁华不再、沧桑变化的深沉感慨。(2分)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云,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历乱?:花开极茂盛。

1.前两句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从整首诗来看,这两句有什么作用?(5分) 2.有人评价三、四两句在情感的抒发上?构思新奇?,说说你的理解。(5分)

参考答案1.①这首诗描绘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春草丛生,草色青青,柳色嫩黄,柳丝飘拂;桃花盛开,李花飘香,花枝披离,花气氤氲。(2分)②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照,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画面上的春光点染得越是明媚,春意越是喧闹,就更能从反面衬托出诗人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答?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出诗人无法排遣的深愁苦恨,也可以)(3分)

2.①这两句不是直接抒发自己的愁情,而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借?东风?和?春日?来写愁思。(2分) ②?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不为遣愁;?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奈,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2分)这样,诗意的表现就更为曲折、含蓄、更有深度。(1分)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山路见梅感而有作 钱起

莫言山路僻,还被好风催。行客凄凉过,村篱冷落开。 晚溪寒水照,晴日数蜂来。重忆江南酒,何因把一杯。 【注】蜂,一本作?峰?。

关于上面《山路见梅感而有作》一诗,清代纪昀有评价说?特有情韵?,还说?五、六(句)最佳?。请完成下面小题。

1.诗中第六句?晴日数蜂来?,历来版本有分歧,一作?蜂?,一作?峰?,请结合自己对诗作主旨的把握,谈一谈你会如何选用,并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2.请从创作手法运用的角度谈一谈你对纪昀?特有情韵?这一评价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1.选?蜂?,落脚于梅花的馥郁的香(1分);梅花尽管生长于山中偏僻之地,但花香仍然有蜂来光顾,梅花之魅力可见一斑(1分),实际是以拟人手法来烘托花香之盛,借以抒人之怀(1分)。(意思对即可)选?峰?,落脚于梅花的峭拔高洁的品性(1分);梅花生长于山中偏僻之地,但其品性仍有山峰来辉映,自然超凡脱俗(1分);实际是用拟人手法来烘托其品性之高,借以抒人之怀(1分)。(意思对即可)

2.此诗刻画山梅,着力传其神,开于冷僻之处,但并非全然沉寂(1分);借山梅抒发自己的感慨,关照了人的思想感情(1分),实际上是?兴?的手法的运用(1分);咏山梅,旨在写人,表意含蓄而又有情致,因此?特有情韵?(1分)。(意思对即可)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1.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5分) 2.诗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1.①首联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②颔联和颈联写取景寄情,写告别锦江山水

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③尾联回首远望,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写出感情2分,具体分析3分。)

2.(1)表现手法: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②移情,③拟人,④虚实结合。

(2)①颔联中?芳草??碍马?,?好云??遮楼?,诗人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和好云,说它们像友人一样,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而有意绊马蹄遮楼台,表现了朋友对客人(自己)的热情和殷勤。②颈联说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表现了诗人自己对朋友的依恋难舍。(手法4分,分析2分。)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闲居 姚合

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 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何当学禅观①,依止古先生? 【注】禅观:即禅理、禅道。

1.本诗颔联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2.本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1.本诗使用了反衬和对比的艺术手法。(2分)第四句以充满庭院的蝉鸣衬托出环境的清净,以动衬静更显其静。整联又用无马迹和满是蝉声进行对比,仍是写出诗人住处少有访客,生活清净。(3分)

2.本诗塑造了一个性喜清静、追求清闲、具有闲情雅致的人物形象。分)诗人虽居城市,但门无马迹、蝉声满宅,表明其性喜清净,心远自偏;(2分)休官不任,无忧伤之感,反觉梦都清闲;虽染病但不废吟咏,更显其志趣高雅。(2分)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雪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1.本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主帅形象?(2分)

2.这首诗的前两句运用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3分) 3.有人说?满?字用得好,好在哪里呢?请具体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本诗塑造了一个具有刚毅果断气魄和胜利在握必胜信念的主帅形象。

2.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描绘了军城早秋的景象,既烘托了主帅形象,又渲染了大战来临前阴沉肃穆的气氛。 3.寒云低压,月色清冷,再加上一个?满?字,就把那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这气氛正似风云突变的前兆,大战前的沉默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韦庄①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②。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却愁宴罢青娥③散,扬子江头月半斜。

【注】①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五代前蜀诗人。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又为病困,写作此诗时正值黄巢兵乱。②吴娃:吴俗谓好女为娃。③青娥: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1.分析全诗的结构层次。(5分)

2.诗中?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全诗是如何表现?愁?的?(6分)

参考答案1.全诗共分二层。(2分)第一层,前六句,写夜宴的欢乐景象。第二层,后两句,写宴罢后的愁苦之情。(3分)

2.愁兵乱家危身被病困,富贵欢乐短暂一现,安宁难保。(2分)①以乐写哀,以夜宴之乐反衬愁苦。(2分)②借景抒情,江头月半,寄托愁情。(2分) 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精舍:僧、道居住或讲道说法之所。 1.从体裁角度看,这首诗是。(1分)

2.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画?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4分)

3.刘熙载说过:?画山者心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心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善书者必争此一笔。?你认为这首诗中的?主峰??主笔?是哪一句?其余三句又是如何?拱向?这一句的?(5分)

参考答案

1.七言绝句。(1分,答出绝句即可得分)

2.?峰?本来是景物中的客观存在。用一?画?字,似乎说?峰?本来并不存在,却由造物以云为毫,蘸霖作墨,以天为纸即兴?画?出,不仅写出?峰?的美妙如画,而且传达出?观者?的惊奇与喜悦,使整首诗别有情趣。(4分,意思对即可)

3.这首诗的?主峰??主笔?是结尾一句。全诗先有溪上值雨闻钟被吸引,又接微径深松之穿越,再加上青山白云的衬托,?四五峰?被画出也就自然而然了。倘若离开了前面三句的?拱向?则?四五峰?之?主笔?难以突出。(5分,指出最后一句主峰得1分,说出如何拱向给3分,语言表达1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曲江对酒 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①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吏情更觉沧州②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注】①判:同?拚?,不顾一切,豁出去。这里是?甘愿?。②沧州: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苑外江头坐不归?,?苑?是指?宫苑?,?坐不归?写出了诗人想回但不能回去的无奈。 B.?水精宫殿转霏微?,?霏微?是迷蒙的样子,这句话营造了一种虚空寥落的意境。 C.尾联表达出微官缚身,不能解脱,故而虽老大伤悲,也无可奈何,终未拂衣而去的意思。 D.这首七律诗表现了杜甫在官场中无所作为,抱负难展,理想落空的苦痛。

2.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记述杜甫将?桃花与共杨花语?,改为?桃花细逐杨花落?,请简要分析这样改的妙处。(3分)

3.本诗中的?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与《旅夜书怀》诗中?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共同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对偶除外)?试分析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3分) 参考答案

1.A(诗人不想回去)(2分)

2.改后更切合诗人的心境,情景相谐。(2分)原句显得过于恬适,跟诗人当时仕途失意,懒散无聊的心情不相吻合。(1分)

3.反语(1分)我整日纵酒早就甘愿被人嫌弃,我懒于朝参的确有违世情,实际是说既然人家嫌弃我,不如借酒自遣,既然我不被世用何苦恭勤朝参。这样正话反说更显其牢骚愁苦之盛,妙在含蓄委婉。(2分) 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2.?系?字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了它们依恋主人不忍离去的深情;?啼?字写出了黄莺呜叫的特点,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之情。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未展芭蕉 钱珝(xǔ)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1.诗歌首句描写未展芭蕉,从哪两个方面设喻?(2分)

2.诗歌前两句由物及人,?芳心犹卷怯春寒?一句展现了怎样的画面?请具体描述。(2分) 3.诗中的?会、暗?两字,对深化诗的意境有重要的作用,谈谈你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1.形状 色泽

2.在料峭春寒中卷缩这?芳心?的芭蕉,仿佛是一位含情脉脉的少女,由于寒意袭人的环境的束缚,只能暂时把自己的情怀隐藏在心底。

3.?会?让人感到芭蕉由怯于春寒而不展,到被东风吹开,是顺乎自然规律的;?暗?则极精细地显示出这一变化过程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芳春到来,美好的情愫总会呈露在无边的春色中,既如此,又何必深藏内心的奥秘,不主动地坦露情怀,迎接东风,欢呼春天的到来呢?

1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阙题

刘眘(shèn)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诗人简介

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江东人。8岁能属文,上书,召见,拜童子郎。开元二十一年(733)进士(《唐才子传》作?开元十一年徐徵榜进士?。据徐松<登科记考>,徐徵是开元二十一年状元,则?开元十一年?当为?开元二十一年?之误),调洛阳尉,迁夏县令。性高逸,不慕荣利,交游多山僧道侣。曾拟在庐山卜宅隐居,未成。早年逝世。

【注】阙题:即缺题,原题缺失,故作此。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 B.?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宁静生活。 C.?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 D.?清辉照衣裳?,直抒胸臆,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

2.这首诗中的写水之句堪称妙笔,其中?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最为突出。请结合全诗对此二句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D(?直抒胸臆?的理解与分析失当)

2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写春花翩然入水,多情之水载着花的芬芳静静流淌到很远的地方。诗人将水塑造成可视、可听、可嗅的形象,不但赋予水春的气息与活力,而且通过这迷人的景致传达出自己享受自然、悠闲惬意、怡然自乐的心情。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南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注】①青女:青霄玉女,主霜雪的女神。②素娥:月里的嫦娥。 1.本诗描写的是时节的景色,末句中?婵娟?的意思是 。

2.从表现手法上看,本诗首二句与后二句之间运用的写法,诗中?青女?、?素娥?分别是 和的象征,末句?斗?字用得妙,产生的表达效果是。 参考答案

1.深秋(据诗题、征雁,特别是?无蝉?可得,答为?秋天?则欠准确。)

2.虚实相间(或?由实到虚?)霜月 化静为动,更好地突出了女神争艳斗妍的动感及神采风貌。 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①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②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①孟浩然: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以隐士终身。此诗即隐居襄阳所作。②羊公碑:晋人羊祜镇守荆襄时,常登岘山,曾对同游者说:?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望远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羊祜颇有政绩,他死后,百姓在岘山立庙树碑,以示怀念。

1.诗人孟浩然与_______齐名,同为唐代________诗派代表诗人,但本诗在题材上属于____________。 2.尾联中,诗人?泪沾襟?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王维 山水田园咏史怀古诗

2.羊公碑至今还屹立在岘山上,令人仰慕;而诗人自己空有匡世济国的愿望,却报国无门,无所作为,死后难免如羊祜所说?湮灭无闻?。想及于此,诗人不免黯然神伤。 1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长安夜雨 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1)这首诗的?诗眼?是首联中的哪个字?试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两种,并简要说明。(4分) 参考答案

1.?诗眼?是首联中的?忧?字。(1分)全诗先写作者生活的艰辛(?心关桂玉?);次写命途的不顺(?运落风波?);最后写生命的衰老(?志气俱消?? 白发新添?)。(答出相关意思即可,3分)

2.其一,借景抒情。如首联通过描述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侧面暗示作者通宵未眠,表明忧愁之久,内心无时无刻不被忧愁缠绕。(也可分析颈联)。其二,比喻手法,将?百忧?比喻为雨中生机勃勃滋生的青草,表现出忧愁的烦乱纷杂。其三,视觉与听觉结合。树上集聚的早鸦,是作者所见之景;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景。这些景物凄冷萧条,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答出两种表现手法即可,正确指出是何种手法各1分,举例说明各1分;共4分。)

19.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逢病军人 卢纶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河潢旧卒 张乔

少年随将讨河潢,头白时清返故乡。 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1.两首诗描写的人物有何异同?试简要概括。 2.卢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3.请简析张诗的主要表达特色。 参考答案

1.(1)同:都是返乡士兵(2分)。异:一病一老(1分),一在途中一已归乡(1分)。 2.对病军人的同情。(2分)

3.以少年出征与头白返乡对比,突出戍边之长;以十万将士与我对比,突出战争的残酷。(4分,每点2分) 2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天津桥春望 雍陶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

【注】天津桥,是当时东都洛阳著名的景点。上阳:宫名,上元年间,唐高宗下令修建,位于天津桥北。 1.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描述。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一二句作者描绘出一幅明媚绮丽的津桥春日图。(2分)天津桥下,春水溶溶,绚烂的云霞倒映在水中(2分);天津桥畔,翠柳如烟,枝枝柔条斜拂水面,缕缕游丝随风飘扬(2分)。

2.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诗的一二句写津桥春日,明媚绮丽,三四句写金殿闭锁、宫苑寂寥,前后映衬,

对照鲜明。人们从这种强烈的对比中,很自然地感受到自然界的春天岁岁重来,而大唐帝国的盛世却一去不复返了。表达了诗人吊古伤今,感叹昔盛今衰的沉郁的感情。(手法1分,分析2分,感情2分) 2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友人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诗人简介

薛涛(约768~832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因父亲薛郧做官而来到蜀地,父亲死后薛涛居于成都。居成都时,成都的最高地方军政长官剑南西川节度使前后更换十一届,大多与薛涛有诗文往来。韦皋任节度使时,拟奏请唐德宗授薛涛以秘书省校书郎官衔,但因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却称之为?女校书?。曾居浣花溪(今有浣花溪公园)上,制作桃红色小笺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 1.诗的前两句化用了那首诗中名句?这样写有何作用?

2.诗的第三句中的?谁言?两字有助于表达作者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1.化用了《诗经?秦风?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以此写出别时水边晚景,渲染气氛,突出一种冷意,衬托人物因友人远去,思而不见的怀恋情绪。使用引用(暗引)的修辞手法使诗句的内涵更为深厚(或内容更为丰富)。

2.?谁言?即?谁说?,也即?不要说?,句意为不要说从今晚起你我就要离别千里。用?谁言?一反遗憾之意,从而表达出对友人的劝慰和对友情的执著(或情意之长、思念之深)。 2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诗人简介

柳中庸,(生卒年不详)名淡,中庸是其字,唐代边塞诗人。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为柳宗元族人。大历年间进士,曾官鸿府户曹,未就。萧颖士以女妻之。与弟中行并有文名。与卢纶、李端为诗友。所选《征人怨》是其流传最广的一首。《全唐诗》存诗仅13首。其诗以写边塞征怨为主,然意气消沉,无复盛唐气象。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颔联主要运用哪些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试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这一联主要运用了通感、比喻、拟人手法。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地写出了分别的伤感。

2.?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抒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能将两个字结合诗歌准确分析即可得分) 2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梦微之 白居易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酬乐天频梦微之① 元稹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注】①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即公元817年)三月,元稹贬通州(今四川达川);八月,白居易贬江州(今江西九江)。此诗为该年十二月元稹接白居易《梦微之》而酬和次韵之作。

1.白居易诗?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写法独特,谈谈你的认识。 2.两首诗都写了?梦?,但梦境内容与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试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1.这两句诗表面上写诗人殷勤询问元稹因何事忆我,致使我昨夜梦见了你;实际上是写诗人对元稹关切、思念之情难以自已,以至形之于梦。(2分)这是从对方着笔,换位去写,构思精巧,表达含蓄委婉。(2分)

2.白诗用故人入梦书写对元稹的关切、思念之情,(2分)元诗用故人不曾来入梦写自己的凄苦之情、对白居易关心自己的感激之情。(2分)

2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自叙 杜荀鹤①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②不容真。 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注】①杜荀鹤:晚唐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人才华横溢,仕途坎坷。②奈值:奈何。

1.此诗首联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为我们勾勒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4分) 2.这首诗在谋篇布局上构思精巧,结构层层推演,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请根据提示分析中间两联。(4分) 首联:?乐于贫?,带出颔联?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表明?乐于贫?的心迹; 颔联: ; 颈联: ;

尾联?平生肺腑无言处?,又与开头?酒瓮琴书伴病身?相呼应,满篇皆活,浑然一体。 参考答案

1.概述了自己的境遇和处事态度。(2分)是一个整日以酒浇愁,以琴书为伴,不得不安于贫穷的,封建社会中失意潦倒而又孤高悲愤的知识分子形象。(2分)

2.颔联?闲吟客?带出颈联?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点出?吟?的内容和造成?闲吟?的原因;(1分)

颈联?不容真?,带出尾联?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1分)说明?不容真?的结果。(1分) 2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寒食①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②寒食草青青。 诗人简介

孟云卿,字升之,平昌(今山东德州)人。约生于725年(唐开元十三年)。天宝年间赴长安应试未第,30岁后始举进士。肃宗时为校书郎。存诗17首。其诗以朴实无华语言反映社会现实,为杜甫、元结所推重。孟云卿与杜甫友谊笃厚。758年(乾元元年)夏,杜甫出任华州司公参军,行前夜饮话别,并以诗相赠,即《酬孟云卿》。同年冬,他们在洛阳相遇,同到刘颢家中畅饮。杜甫又写了《冬末以事之东郊,城湖东遇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饮宴散因为醉歌》一诗,记叙此次邂逅相遇彼此喜悲交集的情景,表达了诗友间的诚挚感情。

韦应物, 737-约792),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田园派诗人。玄宗时,曾在宫廷中任「三卫郎」,后应举成进士,历官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由于他长期担任地方行政官吏,亲身接触到战火离乱的社会现实,所以写了不少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好作品。在宦海浮沉的生活中,他对当时的政治腐败黑暗的一面有所认识,但又缺乏抗争的勇气,感到无可奈何。这样,就使得他的心情陷于苦闷的矛盾状态中。其诗多送别、寄赠、感怀之作,情感真挚动人。田园山水诸作,语言简淡,风格秀朗,气韵澄澈。著有《韦苏州集》。

【注】①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以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这天禁火寒食。②杜陵: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内有宣帝陵、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

1.《寒食》前两句在景与情的关系处理上有何独到之处?请作简要赏析。(3分)

2.两首诗所写内容都与?寒食?相关,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尽相同,请概述两首诗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孟诗的前两句借江南二月繁花竞丽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在他乡过寒食节的极度悲伤的感情。(2分)这两句诗一写繁华,一写悲苦,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1分) 2.孟诗表达了诗人佳节思亲的伤感和同情民间疾苦的情怀。(2分)韦诗抒发了诗人离家在外的孤独之感和思念故乡、亲人的一往深情。(2分) 2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题杭州樟亭 郑谷

故国江天外,登临返照间。 潮平无别浦,木落见他山。 沙鸟晴飞远,渔人夜唱闲。 岁穷归未得,心逐片帆还。 诗人简介

郑谷,字守愚。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生卒年不详。少颖悟,7岁能诗,前辈诗人司空图称许其?当为一代风骚主?(《唐诗纪事》引述)。光启三年(887)登进士第,授京兆鄠县尉。迁右拾遗。乾宁四年(897)任都官郎中,旋告归。卒于家乡别墅。世称郑都官。郑谷在当时诗名颇盛。郑谷曾修改僧齐己《早梅》诗中?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的?数枝?为?一枝?,齐己拜为?一字师?。又与许棠、任涛、李栖远、张乔、喻坦之、周繇、温宪、李昌符唱答往还,号?芳林十哲?。

郑谷诗反映生活面不广,情感也欠深沉。所以《郡斋读书志》批评郑谷?格韵凡猥,语句浮俚不竞?。但其诗笔调清新,思致宛转,律对中时有警句。绝句如《淮上与友人别》、《席上贻歌者》、《越鸟》、《鹭鸶》,亦复风神摇曳,有悠然不尽之意。尤工咏物,《鹧鸪》、《燕》、《竹》、《海棠》诸篇皆能状物而得其神,《鹧鸪》中?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一联传诵广远,致有?郑鹧鸪?之称。《唐才子传》用?清婉明白,不俚而切?来概括其诗风,是比较恰当的。 【注】故国:即故乡。

1.诗中写了哪些?登临?所见之景?突出了景物的哪些特点?

2.本诗写思乡之情,或寓于景物之中,或直抒胸臆,请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

1.写了潮水、远山、沙鸟和渔人。写潮水,突出其大,浩漫一片,分不清浦岸;写远山,突出其树叶落后,众峰秀出,望得很远;写飞鸟,突出其远去;写渔人,突出其闲适。

2.诗的第四、五、六句,寓情于景。第四、五句是从远观的角度写怀念故乡:第四句,写故乡在江天之外的远处,木叶落后山峰显露,可以远望;第五句,写看着鸟在晴空中远远飞去。第六句,写眼前的江面上,渔人在夜晚闲唱,引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最后一句直抒胸臆,写自己的心随着远去的船帆返回故乡,表达了思乡之情的浓烈。 2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此诗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 1.颔联两句中的?独??空?二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独,独自,在萧条冷落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表现出其对贾谊的景仰向慕和难掩的孤独落寞。空,形象地写出了物是人非的黯然气氛,表现了诗人伤斯人已去的痛苦、怅惘之情。两字共同创造出悲凉感伤的意境氛围。 2.表现了作者对自身迁谪命运的无限感伤和对强加于身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诗歌前四句借感慨贾谊悲凉的命

运和对贾谊故宅萧条冷落的景象描写,寄寓了诗人对迁谪命运的悲叹;后四句表面上写贾谊的见疏实际将暗讽的笔触曲折地指向当今皇上,借对贾谊命运的悲慨、哀怜表达诗人对自身命运的哀惋叹喟和对现实的讽刺。 2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风雨 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1.本诗题为?风雨?,请解释一下诗题的含义。

2.请解释?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联句的含义,并点评其在炼字炼句方面的独到之处? 3.请指出本诗在表现手法方面的最突出的特点。 参考答案

1.风雨一词一语双关,既有事实上的摧残黄叶的风雨,也有羁泊异乡的身世之感;同时,它还象征着包围压抑摧残才智之士冷酷的社会现实和社会氛围。

2.?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上句实中有虚,以风雨中飘零遍地的黄叶象征着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际与下句实写青楼管弦形成鲜明的对比。诗句中的?仍?和?自?极富神韵。?仍?有?更?、?兼?意,不仅写出了风雨的无情,更有力地透出内心难以忍受的痛苦;?自?字有转折意,又含有?自顾?的意思刻画出青楼豪贵自顾享乐的情态,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冷酷的社会和人间关系的愤激之情。

3.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比鲜明,即环境的冷酷和作者的内心的热情、抗争的巨大反差。 2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①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②,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此诗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宜城)团练判官时。八年前,他供职于沉传师的幕下。也曾在此地盘桓。②范蠡,春秋时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后,乘扁舟归隐于五湖一带。 1.谈谈对这首诗?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一联的理解。

2.这首诗,古人曾说:?此诗全在景中写情,极洒脱,极含蓄,读之再三,神味益出。?(见《瀛奎律髓汇评》在二、三两联中任选一联,结合诗句分析诗人是如何?景中写情?的。 参考答案

1.联借对一代名臣范蠡的追慕而不可得,表达出仕途失望的惆怅;以似烟如雾的景语作结,更加重了惆怅之感。 2.颔联:?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景]对诗人心中的居住在宛溪两岸的百姓的生活画面有所描述。[情]承上联?今古同?想到宛溪的山水是持久的,歌哭相迭的一代代人生却是有限的。于是顿生无法让人生永驻的感慨。或:联想八年前曾游此地,今故地重游,虽明丽的风景依旧,无奈年华如流水,一去不复返,于是顿生人世变易的感慨。(意思对即可)

颈联:?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景]能对?深秋?、?落日?、?雨帘?、?笛声?等略显悲凉的意象有所分析。或:对诗句中景物描写的特色,如一阴一晴,一朦胧一明丽,有色(夕阳晚照)有声(风里笛声),虚实结合等,择其一点有所分析即可。[情]略显悲凉的意象,勾画出秋天特有的情韵,隐隐透露出佣怅、哀凉之情。(以丽景写哀情)或:时间上并不连续却又每每使人难忘的景象同时涌入脑海,引发诗人人生多变的感慨。(意思对即可)

3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登单于台 张蠙(pín)

边兵春尽回,独上单于台。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 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

欲向阴关度,阴关晓不开。

1.首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列举两点并加以解说。

2.颈联?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是如何紧扣题目描写景物的? 参考答案

1.①总领下文,交待下文都是登高望远所见景色。②?回?表明边地无战事,交待了登高的原因,表现了所见景色的奇特。③?独?,突出了诗人超然独立的形象,给全诗定下了情感基调。(答出两点即可)

2.颈联两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紧扣题目?登?字,描写了登高远眺所见景物。因为登高才看到沙浪滚滚,才感知风如雷响,诗人登高远眺,由远及近,由上到下,表现出诗人的喜悦情感。 3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背景:开成二年(837),作者和刘禹锡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分司,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政治上共遭冷遇,使两位挚友更为心心相印了。诗中与诗题中的?约后期?照应的诗句是。 1.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以反问的形式写出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B.颔联使人想见两位老友争相解囊、同沽美酒时的情景。 C.尾联中?君?指的是梦得,?陶然?是舒畅快乐的意思。

D.尾联通过雄奇浪漫的想象,描绘了一幅有色有味的秋日共醉图。

2.两位老人?闲吟?、?闲征?,从?共君一醉一陶然?中,你能体味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1.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2.D

3.(1)刘白之间深厚的友谊。(2)醉乡中才能陶然,流露出极为深重的哀伤和愁苦。(?闲?是身闲而心未尝闲,借知识的游戏来怡情养性是假,排遣寂寞无聊才是真。) 3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梅花落 刘方平

新岁芳梅树,繁花四面同。 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 少妇今如此,长城恨不穷。 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简要分析。

2.沈德潜在评论这首诗时说;?似徐、庾小诗,不落后人咏梅坑堑。?(《唐诗别裁》卷十一)请结合全诗谈一下你对?不落后人咏梅坑堑?这一评论的认识。 参考答案

1.这首诗以花喻人,借繁花凋落的景象写征妇幽怨。(1分)开头四句.写香浓花腴的灿烂美景,一夜之间便凋零、败落。(1分)颈联以花喻人,写少妇欣赏院里的梅花,因花开花落而想到时光易逝、盛年不再,包含着不能与出征戍边的丈夫一起共度大好年华的幽怨。(1分)尾联重新归到落花。此时花都已谢了,飘飘扬扬落满了庭院,仿佛覆盖了一层白雪。观花人由满地的落梅联想到辽海的雪野,却硬要反过来说:请别用辽海的白雪来比喻满院的落梅吧,这样会勾起我心头的无限愁绪的。(1分)评分标准:手法1分,分析3分。手法错,但分析中对诗意理解准确.酌情给分。

2.这首诗既是咏物诗,又是闺情诗,而且还含有一定的时代内容,它的新意在于诗人并不仅是由落英缤纷引发出岁月易逝的感叹,而且是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战事给普通家庭带来的痛苦和不幸,从庭院落梅这一个小视角延伸到整个时代大背景,使得这首婉约的小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4分) 3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吴宫怀古 陆龟蒙

香径①长洲②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注】①香径:指春秋时吴国馆娃宫美人采香处。故址在今苏州西南香山旁。②长洲:即长洲苑,吴王游猎之处。在今苏州西南、太湖北。

1.这首诗歌,诗人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2.诗人眼中,吴宫景色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认为吴王亡国的原因是什么?对于国家兴亡,作者表明了什么观点?(5分) 参考答案

1.①运用鲜明的对比手法(2分)昔日?香径?、?长洲?如今满眼?棘丛?,吴王宫中当日穷奢极欲、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现在只化做一股凄惨的悲风在吹拂。(2分)

2.①残败凄凉。(1分)②夫差亡国的根本原因是他骄奢淫侈,无道,并非因为西施生得格外美丽,比六宫后妃更能蛊惑夫差而导致亡国。亡国的罪魁祸首是帝王,后妃仅推波助澜而已,不应归罪西施。(2分)③这首诗蕴含着诗人一个哲理性的见解:一个王朝的没落是诸种因素的合力使然,诗人否定了女祸亡国的观点。(2分) 3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旅夜怀远客 许浑

异乡多远情,梦断落江城。 病起惭书癖,贫家负酒名。 过春花自落,竟晓月空明。 独此一长啸,故人天际行。

1.?竟晓月空明?一句有什么含义?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2.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异乡多远情?中的?情?包括哪些方面。(6分) 参考答案

1.这句诗的意思是:直到天亮,都只有月色?空明?,无人欣赏。(2分)(?竟晓?一词遥承?梦断?,)暗示诗人(梦醒之后,)辗转无眠,直到天明。(1分)这一句寓情于景,皓月当空本是极美的景致,但诗人无心欣赏,含蓄地表现了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人的思念。(2分)

2.?情?包括:①客居异乡的孤独飘零之感。?异乡?言其飘零,?梦断?言其孤独难眠,乡梦难成。②对贫病交加的境遇的喟叹。爱书成癖却因病不能读,心生愧意,有嗜酒之名却家贫无钱沽酒,这种境况令人感慨无奈。③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暮春时节花自飘零,?过?字写春天已逝,暗寓时光易逝的感慨。④对远方故人的思念。想着故人远行天际,自己思念故人却不得相见,只能把思念化作一声长啸。 3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武昌怀古 栖一

战国城池尽悄然,昔人遗迹遍山川。 笙歌罢吹几多日,台榭荒凉七百年。 蝉响夕阳风满树,雁横秋岛雨漫天。 堪嗟世事如流水,空见芦花一钓船。

【注】①栖一:唐末五代诗僧。②台榭:孔颖达疏《尚书》曰:?台,积土为之,所以观望也。台上有屋谓之榭。?后世多称?歌舞台榭?。

1.作者为何发出?堪嗟世事如流水,空见芦花一钓船?的感叹?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诗的颈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①看到昔日战乱不休的城池如今已是悄然无声,山川之上,昔人遗迹还历历在目;歌舞欢乐仿佛就在昨日,而当年热闹的台榭却已荒凉冷落了七百年,历史的悲剧不断重演,眼前的一切令人忧烦。(2分)②此情此景,令作者发出兴亡如梦、世事皆空的感叹。

2.①描绘了冷寂凄凉的场景:夕阳西下,疾风吹树,蝉声响亮,秋岛之上,冷雨漫天,群雁横立。以哀景渲染哀情,眼前的风满树和耳畔的蝉响,漫天秋雨远处孤岛横立的秋雁,皆是悲伤景象,让人惆怅满怀,不能自已。②由

远及近,写出了开阔的景象。③用动态反衬?悄然?,生动传神。④从怀古转向现实,增强了诗的丰富内涵。(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

3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①本诗写于天宝十二载(753年),诗人离开繁华而混杂的长安后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所作。②新安江:在浙江境内流入钱塘江,以清澈闻名。

1.本诗着重描写了清溪怎样的特点?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分)

2.诗的颔联、颈联分别用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水色的清澈(1分)。寄托了诗人喜清厌浊(喜欢清新的大自然,厌恶混浊的长安)的情怀。(2分)

2.颔联运用衬托的手法(1分),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更清(1分)。颈联运用比喻手法(1分),以明镜比喻清溪,岸上景物倒映清溪之中,就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写出了清溪水的清澈。(1分)(答?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言之有理即可给分;对比亦可) 3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游南亭 韦应物

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 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 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 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宠。

【注】专城:即专城居,古代称州牧太守等地方官为一城之主。

1.这首诗描写了初春的景象,哪些方面能体现?初春?二字?全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2.第三联中?禽响?和?柳重?两词用得精妙,请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气温变暖,山岩尚寒,小草刚刚发芽,泉水开始涌动。(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2分,答对两点给1分,答对一点不给分)表达了作者春游之乐和作为一个地方长官却无所作为的愧疚。(2分,每个要点1分)

2.?禽响?,既写出了各种鸟声的此起彼伏,又写出了它们飞翔跳跃的欢快情景;(2分)?柳重?,传神地写出春雨过后柳枝湿润、颜色更绿的风姿。(2分) 3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寄韩潮州愈①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②。

【注】①元和十四年,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写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隔岭篇章?即指该诗),传到京师,贾岛读后有感而作此诗。②浪西楼:潮州名楼。 1.请对颈联中的?悬??浸?二字进行简要赏析。(3分)

2.请从借景抒情的角度,简析尾联所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1.?悬?字描绘出了山高路险的画面;(1分)?浸?字写潮州地卑潮湿。(1分)诗人忧虑韩愈此去道路艰险,想象韩愈到任后的凄苦处境,透露出对韩愈深沉的忧虑和关切之心。(1分)

2.尾联写诗人想象瘴气总有一天会消散,到那时,皓月东升,银光将照耀在潮州浪西楼上。(1分)作者借此表达对朋友的美好祝愿,(1分)坚信友人无辜遭贬的冤屈必将大白于天下。(1分)

3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注】 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注】本诗作于淮阴,诗人此时离开广陵(今扬州),沿运河北上将渡淮西行。 1.这首诗的颔联在写景上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择一种简要赏析。(3 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尾联中?鸟?这一意象对表达这种情感有什么作用?(3分) 参考答案

1.远处山寺又传来一声接一声的悠长的暮钟声,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极目望去,这雨幕无边无际与大海相连。这一联从听觉、视觉两个角度渲染了孤寂凄迷的氛围,烘托了诗人的离思。(答?白描?亦可酌情给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漂泊异乡的孤寂之悲和对广陵亲故的思念之情(离别亲故的伤感)。尾联中写独鸟飞向东南离广陵越来越近,反衬诗人前往西北离亲故越来越远,突出了诗人的满腹离思。 4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塞路初晴 雍陶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①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注】①行子:出行的人。

1.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景?(4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诗歌在颔联中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描绘了雨后塞外草原的壮观景象。雨后黄昏时,积水在青草丰茂的路上自由地向低洼处流淌,袅袅的炊烟还盘旋在被绿杨簇拥的村庄上,(1分)展示了一幅雨后塞外草原(1分)的壮观(1分)景象。

2.作者借描绘傍晚塞外雨后人们听说边疆无战事之后,悠然欣赏三三两两的游骑在秋日的草原上游猎的悠闲图景(1分)以及义正辞严地告诫企图犯边的胡人,唐朝军队严阵以待,守护边疆,(1分)表达了诗人对草原的热爱(1分)和对和平的向往之情。(1分) 4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两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5分) 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这两句诗在表达技巧上的特点是反衬(对比、拟人)的手法(2分),通过描写野鸭毫无愁绪,吵嚷热闹的景象(1分),反衬孤雁的孤寂和愁苦(2分)。

2.这首诗抒发了漂泊途中孤单悲凉的情感(2分),整体上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2分),以孤雁自比,表达了对离散亲友的深切思念,以及对高远志向的执着追求(2分)。 4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叹庭前甘菊花 杜甫

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1.请概括这首诗中甘菊花的形象特点。(4分)

2.诗的颈联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体现了怎样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生不逢时,不被欣赏,无所依靠,饱受风霜的形象。每点1分)

2.反衬(对比也可),用?野外??众芳?细琐却被采回摆放厅堂,反衬甘菊花的生不逢时,不被欣赏。对?众芳?细琐被采回摆放厅堂的现象的不满,对甘菊花的遭遇表达了惋惜与同情。(答象征可酌情给分)。 4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忆昔 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①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时,正在长安应试的韦庄目击这座古都的衰颓,抚今伤昔,写下这首七律。 ②无忌,战国时代魏国公子信陵君;莫愁,战国末期楚国歌女。 1.这首诗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3分)

2.前人评价这首诗,称其?婉而多讽?,请结合全诗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5分) 参考答案

1.①对乱前长安贵族豪右那种灯红酒绿的生活的回味、留恋;②对上层统治阶层醉生梦死、竞逐奢靡的批判;③对社稷倾危的感叹。(1点1分)

2.①对比:昔日长安贵族豪右那种灯红酒绿生活同眼前?乱离?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上层统治阶层醉生梦死、竞逐奢靡的批判;②象征:?夕阳?象征唐末国运已如日薄西山,?水东流?象征唐王朝崩溃的大势如碧水东去,颓波难挽;③双关:?无忌??莫愁?,均取双关,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待,仅取其?无所忌惮?之意。这句诗的实际意思是指斥王孙公子肆无忌惮。用传说中一位美丽歌女的名字,慨叹浮华女子不解国事纷乱,深寓?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④以景作结:最后一句?夕阳唯见水东流?以写景结束,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4分。) 4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qīn):马跑得很快。 ②卢龙塞:古地名。 1.请赏析首联?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的作用。 (5分)

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概括。(5分) 参考答案

1.内容:首联描写边塞的白草为北风所凋,战马奔驰,外族军队步步逼近,正在加紧寇边的景象,营造了衰败/肃杀、寒冷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②手法:借景抒情/以哀景写哀情,表达了将士戍守边关的压抑、苦痛。③结构:为边将出场作铺垫(能答出?引出下文??以景起兴?也可) 。

2.①塑造了一个久戍边塞/饱受环境恶劣之苦/厌恶战争的思乡的边将形象。②情感:表达了对边塞将士的同情,和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倦。(答?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也可)。 4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风 王勃

5.这两句描写了清秋季节,万里长空,角声回荡,悦耳动听,看那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多像是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迷人的秋色啊!(2分)所有这些呈献在读者面前的就是一幅边塞军旅生活的安宁图景。(2分) 6.尾联运用生动的比喻,十分自然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愿,使诗的意境更深化一步。(2分)作者的心愿是:诗人望着这滔滔奔流的河水,思绪联翩,蕃情能像这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该多好啊!这表现了诗人渴望民族团结的愿望。(2分)

7.上句:断,占尽(划断、断续)。动态地表现了角声充满(回荡)于清秋天地的深广意境。 (2分)下句:倚,凭倚(倚靠、斜倚)。细腻地表现了征人悠闲登楼、边关一时安宁的意趣。 参考译文

清秋的边地号角划断宁静,征人悠闲地倚着哨楼远望。 阵阵和风吹拂着昭君坟墓,边城梁州普照着和煦阳光。 浩瀚沙漠看不见军兵阻扰,边疆塞外也常有客人游赏。 蕃人的情意好像这条流水,愿永久归附中原流向南方。 8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庭夜月有怀 李澄之

游客三江外,单栖百虑违。 山川忆处近,形影梦中归。 夜月明虚帐,秋风入捣衣。 从来不惯别,况属雁南飞。

1.诗歌抒发了诗人和的情感。(2分) 2.简析本诗后两联的表现手法。(5分) 参考答案:

1.(2 分)孤独思归(意思相近即可)

2.(5 分)情景交融、直抒胸臆和衬托(答出其中两种\表现手法\给2 分)。 情景交融:月光照耀,虚掩帐门,因为渴望和月光交流; 直抒胸臆:\从来不惯别\;

衬托:\雁南飞\,人却未归。(结合诗句解析3 分) 8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 白居易

朝来又得东川信,欲取春初发梓州。 书报九江闻暂喜,路经三峡想还愁。 潇湘瘴雾加餐饭,滟预惊波稳泊舟。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注】本诗为作者元和十二年冬在江州所作,当时作者的弟弟白行简将于次年春天从梓州赴江州,先以信告知作者,这是白居易接到信后答复他的一首诗。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2.请鉴赏尾联运用的艺术手法。(6分) 参考答案

1.作者乍喜还愁。(1分)乍喜是因为有得来信,得知弟弟将要在初春时来江州与自己相会;(2分)但转念想到弟弟途中要经过潇湘瘴疠之地和三峡惊波,因而又不禁为弟弟沿途要经历的环境过于恶劣而担心和忧愁;想要托江水寄去自己的两行泪水而不得,更是平添一丝愁绪。(2分)

2.尾联作者主要运用了反衬(对比)、拟人、想象的手法。(答对两种即可得2分)作者以江水之无情衬托自己之有情,将江水拟人化,写自己欲托江水寄去自己思念弟弟的眼泪,想象江水不肯为自己而回头西流(具体分析,2分);新颖而又奇特,突出自己对弟弟的思念与牵挂之情。(分析效果,2分) 8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题鹤林寺①僧舍 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春晚游鹤林寺寄使府诸公 李端

野寺寻花春已迟,背岩唯有两三枝。 明朝携酒犹堪赏,为报春风且莫吹。

【注】①鹤林寺:今江苏省镇南郊著名古寺,汤文宗时李涉贬官南方曾游。 1.请指出两首诗运用的手法有什么不同,并作简要分析。(4分) 2.两首诗表现的感情有什么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4分)①李涉诗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写自己终日醉生梦死、带着勉强情绪登山赏春是抑,写自己偶过鹤林寺与僧谈话、偷来平生难得的闲暇是扬。②李端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写春末意兴盎然地寻得山寺旁两三枝难得的野花、央求春风切莫吹落这野花是实写,想像明天携酒重赏这野花是虚写。(每点2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1分)

2.(4分)相同:两首诗都表现了春末游寺的快乐。李涉诗表现的是逢僧谈话、难得清闲的快乐,李端诗表现的是寻得佳花、爱惜难舍的快乐。(2分,观点1分,分析1分)不同:李涉诗还表现了惜春与怀才不遇的惆怅。终日醉梦、勉强登山、慨叹清闲难得透露着惆怅情绪。(2分,观点1分,分析1分) 8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听晓角 李益

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 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注】①梅花:《梅花落》曲的简称。②《小单于》:乐曲名。 1.下列对这两首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这两首诗都是边塞诗,都通过写边关?听?乐含蓄地表达了戍边战士内心的情感。 B.《梅花落》为曲调名,高诗将?何处?二字嵌入其中,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 C.高诗尾旬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一个?满?字表面是写曲满关山,实则表现情满关山。 D.李诗三四两句写秋风中传来了《小单于》的曲调,就连塞鸿也为之陶醉,盘旋不度。 2.这两首诗起笔一句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月?是中国古诗词中的传统意象,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这两首诗中的一首,并联系其它你熟悉的某一诗句,谈谈你对?月?这一意象的内涵的认识。 参考答案: 1.D。

2.这两首诗起笔一句都写了边塞秋景(或都写了边关寒霜满地的情景),都和第二句的边关明月共同构成了听乐的氛围(或都渲染了听乐的气氛),为全诗奠定悲凉的感情基调,含蓄地表达了征人身处边关的孤寂之情(1分)。 示例一:都用?霜?字点明了描写的时节和环境,秋意寒霜,营造了悲凉之感,也都写出了写作的地点和背景,写出了戍边战士的心情。用意象含蓄表达了愁绪,意味无穷。

示例二:都以?霜?字开头。这样写能够介绍当时所处的时节,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情感。借着?霜天?的景象,更有助于作者抒发内心的感情,表现诗歌的主旨。(意对即可)

3.月是清冷、孤寂的。《听晓角》一诗中?吹角当城汉月孤?一句,描绘出孤月高悬、独照人间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远离家乡、戍守边疆的孤独。辽阔长空中竟无一颗星辰与素月分辉,月亮是多么寂寞啊,以此自比的人又是多么孤单。?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孤单的诗仙与孤独的月亮在某个晚上互相陪伴,聊以慰藉。一人一月还是太少,再加上影子吧,孤独之情溢于言表。一个无与争辉,一个才华无人能及,一个天上一个地上,两个孤单的存在聚在一起,可以消除点寂寞吧。千年万载,悠悠长夜,一月照世,月亮当为孤独的代表。 8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听角思归

顾况

故园黄叶满青苔,梦破城头晓角哀。 此夜断肠人不见,起行残月影徘徊。

【注】①故园:故乡。②梦破:梦醒。③晓角:拂晓的号角声。

1.从题目看,这首诗抒写了思归之情,然而全诗没有出现一个?思归?的字眼。诗人是怎样曲折、生动地表现思归之情的呢?请作简要分析。

2.就诗中作者怎样运用记梦来表达乡思之情做简要的分析。 参考答案

1.诗人先写梦见故园情景,用梦境寄寓思归之情。接着写早晨哀怨的角声更引发了思归之情,于是愁肠欲断,而又无人知晓。最后写起床独自徘徊,唯有残月相照,用寂寞冷清的环境气氛来烘托思归之情。

2.诗人描写梦中的故园已经荒废,说明离家已久,思情更切,长夜漫漫,梦魂颠倒,梦醒时分更觉断肠,继续入梦已不可能,起看残月,顾影徘徊,复听晓角,更是悲从中来。 8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耒阳溪夜行 戎昱

乘夕棹归舟,缘源路转幽。 月明看岭树,风静听溪流。 岚气船间入,霜华衣上浮。 猿声虽此夜,不是别家愁。

1.试分析本诗前六句,体味作者在诗中寄寓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并说明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 2.本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作者在诗中寄寓了一种归家的喜悦之情。作者把这种喜悦之情融入一幅清幽独绝的月夜旅行图里。作者在夕阳中登上归家的船,心里自然充满了喜悦。路转船行,来到幽深的溪谷。此时万籁俱寂,只有溪水在船下流淌;明月已升起,挂在高高的山岭上的树梢上,望着那轮明月,诗人心中溢满了回家的喜悦。即使岚气飘入船间,霜华沾湿了衣服,诗人也没察觉,或者说没有去理会,完全沉浸在回家的喜悦中。

2.第一句中的?归?字是本诗的感情基础,飘泊在外的游子,回家时的心情是无比喜悦的,李白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喜悦,杜甫有?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兴奋另外,诗歌写景是为了抒情,要通过联想和想象,仔细品味出其中的感情

最后两句诗运用了衬托(反衬或以哀写乐)手法猿声凄惨,但在这归家的晚上,听到它,唤起的不再是离愁别绪,从而衬托出心中的喜悦之情。

8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宿湘江遇雨 谭用之

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背重王孙①。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注】①王孙:指游子。

1.诗的颔联和颈联中,景和情是如何有机地联系起来的?请做简要分析。 2.诗的尾联以景结情,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

1.颔联写万里江天,极其阔大,侧重写景;境界的阔大壮美,触动了诗人的身世之感和故国之思,从而情因景生,景与情合。

颈联写乡思难遣,仕途不遇,侧重抒情。

2.尾联诗句的言外之意在于抒发诗人不被理解的悲愤郁闷、壮志难酬的慷慨不平。湘江沿岸,正是屈原足迹所到之处。屈原身处逆境,尚有一渔父与之对话;而现在诗人的情况却是渔人看见他竟不与之言语,自管吹着长笛回岛去了。诗人不被理解的悲愤郁闷、壮志难酬的慷慨不平,都一一包含其中。 8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孙胜 元稹

桐花暗澹柳惺憁,池带轻波柳带风。 今日与君临水别,可怜春尽宋亭中。 武阳送别 沈宇

菊黄芦白雁初飞,羌笛胡笳泪满衣。 送君肠断秋江水,一去东流何日归。

1.试比较两诗一、二两句写法上的共同点。(4分)

2.两首诗都写到?水?,试比较?水?意向的不同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采用了以景衬情手法。元诗以暗淡桐花、低垂杨柳衬托离情。沈诗以枯黄菊花、雪白芦花、南飞大雁、低沉乐曲衬托离情。

2.元诗?今日与君临水别?之?临水?,指送别的环境,是没有比兴意味的实体性意象。沈诗?送君肠断秋江水?之?秋江水?是比喻性意象,以水之浩渺比情之悠长,以水之一去不返比人之一去难归,凸显诗人的离愁别恨。 9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夜曲 张仲素①

丁丁漏水②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①张仲素,中唐诗人。其诗多为乐府歌词。②漏水:漏壶(古代计时工具)滴水。 1.请描述诗歌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3分)

2.?征衣未寄莫飞霜?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2分) 3.第三句中,?逼?字妙在何处? 4.简析这首诗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5.请描述诗歌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

6.?征衣未寄莫飞霜?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7.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龙点睛之笔,透过它可以推知诗中主人公的身份及感情。主人公是个什么人,有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4分)

8.?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作用?(4分)

9.诗歌的抒情主人公是个什么身份的人?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10.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①漏壶滴水,?丁丁?作响,秋野何其漫长;②无边的轻云缓慢移动,月光时隐时现;③深秋时节,天气寒冷,暗处的秋虫通宵鸣响。(3分,每点1分)

2.表达了主人公对丈夫深深的思念和无限的关心之情。(2分,?思念??关心?各1分)

3.?逼?字用得神妙,既?逼?出了秋虫的叫声,衬出思妇难耐的寂寞,又?逼?得思妇转而想到丈夫缺少寒衣,自然引出抒情的末一句。(3分,大意对即可)

4.这首诗前三句以情取景,末一句画龙点睛,读者读至未句顿时明白:原来是思妇在漫漫秋凉的夜晚,担忧着远征的爱人尚无御寒的衣物。诗人在诗中所要弹奏的,正是思妇心上那根幽思绵绵的情弦。(3分,言之有理即可。) 5.漏壶滴水,?丁丁?作响,秋夜何其漫长;无边的轻云缓慢移动,月光时隐时现。深秋时节,天气寒冷,暗处的秋虫通宵鸣响。

6.主人公对丈夫深深的思念和无限的关心之情。

7.诗中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或?……的妇女?,或?……的闺中女子?)。(2分)诗歌表现她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和关怀(关心)丈夫的无限深情。(2分)

8.照应诗题(1分);表现秋虫呜叫时间之长(1分);暗示思妇(主人公)彻夜不眠(1分);衬托思妇(主人公)离情萦怀和难耐的寂寞(1分)。

9.诗中的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或?……的妇女?,或?……的闺中女子?)。(1分)诗歌表现她因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和她对丈夫的关心、思念之情。(1分)

从?征衣莫寄?可知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夜正长?、?通夕?表现了她一夜未眠,曲折的反映了夜的凄清,人的孤寂;而?莫飞霜?则表现她对?征人?的关心和惦念。(2分)

10.借助动景,以动衬静创造意境、表达情感。?丁丁漏水?,动中显静,突出了夜的凄清;?暗虫通夕响?,不仅以动衬静,而且曲折地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凄清孤寂。(或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分析合理,亦可得分。)(4分)。 参考译文

计时的漏壶在静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

天幕上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 暗处的秋虫通宵一直在鸣叫着。

突然想起还没有给丈夫准备寒衣,此时千万不要下霜。

9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发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 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

参考答案1.①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凸显?早发?:宿酒初醒,残灯未灭,长夜未尽,诗人已携孤剑登程。第三句写诗人在路上听到雄鸡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②塞外风雪路,本来行人稀少,而?早发?就更无路人,只有诗人独行,故?独?与?早发?之?早?有关。③飞雪白草,道路本已难辨,早行时就更加微茫,故?微?字也在表现?早发?之?早?。

这首借助了典型的意象来体现?早?。

92.一个?背?字,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使诗人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旅程的艰辛和心情的愁苦。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1.(1)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4分)

2.(2)?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丞相了出来。?随?字形象的表现了山道峰湖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通幽的遐思。(4分) 9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王绩,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时称?斗酒学士?,后弃官归隐而终。 1.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4分)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心情。(4分)

参考答案1.动静结合,由远而近,颔联写诗人举目远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牧人与猎马的归来,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描绘了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恬淡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

苦闷。(4分)

2.本诗借景抒情,先写野望中的秋日田园牧归之景,恬静闲雅,流露出诗人归隐后百无聊赖而彷徨的心情;(2分)尾联用典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贤人伯夷和叔齐为知音,表现了作者的孤寂和苦闷惆怅之情。(2分)

六、【附件】

(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意象是带有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产生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l、古诗中的?形象?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豪放洒脱型:如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多表现出豪放不拘、馘岸不羁、豁达大度的风格。 (2)忧国忧民型:如爱国主义诗人杜甫的诗大多表现其对人民苦难生活深深的忧虑和同情。 (3)归隐田园型:如东晋诗人陶渊明诗中描写的多是悠闲自在、安贫乐道的摩居生活。

(4)寄情山水型:如唐代诗人王维诗中描写的山村风光和朋友聚会的场面,俨然是一幅山水画。 (5)儿女情长型:如李商隐的诗表现的离别忧思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6)保家卫国型: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塑造了一个精益报国的英雄形象。

(7)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型:如岑参、高适的诗大多表现边塞的风光和戍边将士的思乡之苦。 2、古诗塑造形象的方法:

(1)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

(2)烘托:通过感觉、视觉、听觉以及其他事物对诗歌中所描绘的人物进行烘托。 (3)对比衬托:运用对比、类比来刻人物形象。

(4)比兴手法:如自居易的<;长相思)运用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恩妇怀远之情,下片直述念远恨别的情怀。

(5)抒情方式:运用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方式 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3、鉴赏形象的技巧。

对诗歌形象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借助诗歌的形象,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意境。 (3)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中的哲理。

(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方面的艺术效果以及语言风格。 1、诗歌的语言分为以下几种:

(1)意象语言:如松、竹、梅、菊等被人们赋予特定象征意义,象征人坚强、高洁、清高等品格。 (2)情感语言:如?悲?、?喜?、?孤?等直接表露出诗人的情感。

(3)象征语言:有些诗句本身含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有些是全诗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

(4)特定称谓语言:如?杨柳?喻指分别;?秋水?指眼睛;?盗泉?指不义之财;?鸿雁?指书信等等。 2、语言特点:

(1)风格特点:主要包括?平淡、工丽、直率、委婉、自然、清幽、雄奇、奔放、洗练、沉郁?等。 (2)结构特点:主要包括?叠词、倒装、意象词语罗列?等。

(三)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 忧国忧时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 反映别离和战乱的痛苦 3. 同情人民地疾苦

4. 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 建功报国 1. 建功立业的渴望 2. 保家卫国的决心 3. 报国无门的悲伤 4. 山河沦丧的痛苦

5.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6.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7.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 思乡怀人 1. 羁旅思乡之情 2. 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 3. 边塞思乡之情 4. 闺中怀人之情 ● 长亭送别 1. 依依不舍的留念 2. 情深意长的勉励 3. 坦陈(吐露)心志的告白 ● 生活杂感

1.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2. 昔盛今衰的感慨 3. 借古讽今的情怀 4. 青春易逝的感伤 5. 仕途失意的苦闷 6. 告慰平生的喜悦

(四)诗歌中的意象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3、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4、蝉 以蝉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6、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7、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8、芳草 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9、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10、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11、梅花 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

12、松柏 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另外,如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

13、杜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

多种情思。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诗云:?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 14、乌鸦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 15、蟋蟀 作为被吟咏的对象。

16、猿啼 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17、关山 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

18、羌笛 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 19、明月、白云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

20、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21、琴瑟 (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诗 周南 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22、螟蛉 把作为螟蛉养子的代称。 23、鸿雁 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24、神器 指帝位、政权。

25、月老 称煤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26、陶朱 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27、祝融 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28、秋水 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

29、连理枝、比翼鸟 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难怪人们把结婚称为?喜结连理?。 30、孔方兄 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所以人们把钱称为孔方兄(含诙谐兼含鄙视意)。 31、青梅竹马 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32、问鼎 后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33、见背 背,离开。谓父母去世。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父母见背。?

34、逐鹿 《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35、三尺 三尺,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词。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三尺法? 36、杜康 《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后即以杜康为酒的代称。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37、鸿鹄 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

39、彭祖 彭祖,传说故事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八百余岁,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以?寿如彭祖?来祝人长寿。

40、谢家 唐宋诗词不达意处常用?谢家?之典,这些典故所指意义上主要有二:

(1)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2)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之事。后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 ?41、鸡肋 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 42、婵娟 婵娟,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称月亮婵娟。

43、献芹 ?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44、执牛耳 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点牲血,主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故用?执牛耳?指盟主。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45、作壁上观 壁:营垒、壁垒。观:观望。在壁垒上观望。比喻观别人成败,不卷入其中。语出《史记?项羽本纪》。

46、虞美人 罂粟科一年生丛生草本花卉,亦称丽春、寒牡丹。相传此花系西楚霸王项羽爱妾虞姬自刎坟下碧血所化,故有闻虞兮歌而起舞之说。辛弃疾有诗曰:?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只今草木忆英雄。?亦有英雄惜英雄之意,清代有人以虞姬口吻占诗曰:?君王意气江东,贱妾何堪入汉宫。碧血化为江上草,花开更比杜鹃红。?该诗角度新颖,情切动人。

47、红豆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48、豆蔻 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49、精卫 古代神话。炎帝的女儿在东南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见于《山海经?北山经》)。后来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50、击楫中流 也作?中流击楫?,楫,船桨。出自《晋书?祖逖传》:?(逖)仍将本留徙部曲面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即东晋大将祖逖率部渡江,当船行到江中时,他敲着船桨发誓说,不收复中原,决不生还。后借指决心报效祖国,收复失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ra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