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写花词看李清照的人生风貌

更新时间:2023-07-22 12:4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李清照诗词赏析的论文

从写花词看李清照的人生风貌

摘要:中国文学史上,被誉为“词坛正宗”的词人中,女词人应该首推宋朝杰出词人李清照。李清照的艺术成就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花词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女人如花,女人爱花。从李清照的词中可以看出,爱花、以花自比在李清照身上显得尤为典型。李清照本人也堪称香泽后世的词苑“女儿花”。对花的欣赏、关注,曾是她少女闺阁生活的重要内容;花,也曾牵动着她的少妇情肠,寄托过她的深情相思;咏花,更是她晚年孤苦无告的生活、满是创伤的心灵的外化。可以说,清照的一生与花结下了不解之缘。本文拟以李清照花词为考察对象,探讨其词中“花”之意象所反映出的词人的世界、词人的人生风貌。

关键词:李清照 花词 人生风貌

在灿若繁星的中国古代作家群中,李清照犹如一颗放射着奇光异彩的明星,受到人们的仰慕和敬佩。她具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问,并且冲破传统的封建礼教对女性精神的自由意识和创造意识的束缚,打破“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规条,拿起笔来抒写胸中的欢乐和痛苦,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理想。她写的词成为婉约派经典性作品,我们在细细品位其词的时候,也在通过其词作慢慢了解词作背后的词人。

女人与花,总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在中国文学中更是如此。花,本来只是植物的一个器官,但是,其颜色之艳丽多姿,香味之丰富迷人,是一种植物最美的部分。于是,渐渐的,花被用来象征最美的生命形态,很自然的,也就有人把女人比作花儿。另外,一年之计在于春,而大部分花儿都自春天绽放,花儿,自然成为春天最好的象征物。中国古代文学中主题之一“伤春”题材,自然也离不开对花开花谢的关注,李清照词作也不例外。咏花和以花喻女人,在中国文学史上都由来很久,可以上溯到诗经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等,其后也时有表现渐成一种传统,但是,在李清照那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女人如花,平均下来女人感性强于男性,女人对花的理解、感悟也应该比男人深刻,但是,中国古代,识文断字的女人就少,有名有姓的女文人就更少,才高如李清照者其稀有就更算是异数了。所以,李清照写花词在文学史中就更显得熠熠生辉。

关于李清照诗词赏析的论文

唐圭璋《全宋词》卷二辑李清照词四十七首,据笔者初步统计,专事写花的有九首。共写到梅十三次,荷花四次,菊三次,桂花二次,海棠二次,梨花二次,此外涉及花草的描写,更比比皆是,这在她词中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完全没有涉及有关“花”的意象的词作,仅仅只有:《行香子 七夕》《凤凰台上忆吹箫》《蝶恋花 昌乐馆寄姊妹》三首,可见花对李清照生活及其词作的影响!

看其写花词,你会发现其所描写的花是一个独特的世界,花中有李清照的思想志趣、有其似花般盛衰的经历,有其在特殊时代背景下种种际遇的复杂体验 李清照爱花,花自然被她纳入笔下成为言志、抒情的对象,本文拟以李清照写花词为考察对象,探讨其词中“花”意象所反映出的词人的世界、词人的人生风貌。

一、花的品质——女词人的卓异人格

选择什么样的花儿来作为表情达意的意象,肯定跟该种花象征的风骨和气韵有关。百花园中,被李清照采集于笔下的往往是格高韵远的花。如梅、菊、海棠、桂、荷等等,几乎全是在人们意识里风韵独特、毫无媚俗之态的花种。

关于花的品质和李清照的人格,先说李清照的人格。其人格之卓异如前述,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中国传统中,她具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问,便可称是“鹤立鸡群”的异数,其冲破传统的封建礼教对女性精神的自由意识和创造意识的束缚,彰显了女性主体意识。有意无意的,梅花,是李清照词里面吟咏最多的花。而李清照不甘平庸,不与同时代凡女子同列的独立特行,跟梅花的不与百花同时绽放的清冷孤高,不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吗?《渔家傲》中:“此花不与群花比”一句正是道出了自己跟雪里“寒梅”的高洁和孤傲的共鸣。

清照咏梅,往往着重的是对梅花清品的赞美,而非具体神态的着意刻画。如“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赋。”(《渔家傲》)将梅花冲雪犯寒,点缀琼枝,报告春天信息的独特性传出。《 满庭芳》中“莫恨香消玉减,须信道,扫迹情留”把她虽香消玉殒而情志永存的人格精神表达出来了。作于晚年的《 玉楼春》 越发传尽梅花之神,倾吐词人情怀。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几不知酝籍多香,但见包藏无恨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词人首先描绘了梅花开时的动人姿态,第一句一个“酥”字,写出了梅花的润泽,这眼前醉人的梅引起了她对梅花的关切,进而“探著南枝开遍未”发现梅不但有美的形

关于李清照诗词赏析的论文

态,更有美的内涵。在此句“开未遍”,也道出了所谓“花要半开才美”的意蕴。 “几不知酝籍多香,但见包藏无恨意”传出红梅的暗香和含蓄典雅的风韵,这“香”和“意”己不单是对红梅的赞颂,更是对自身品质的写照。后几句强调及时饮酒观赏,以不负格高韵远的梅花,从词人的倾心爱慕传出梅花风神,同时表现词人的人格趋向。最后一句“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道出了要惜春、惜阴、惜梅花的心理,因为,明朝如果“风起”,梅花便会凋零。

除了咏梅,李清照也吟咏了不少同样风韵独特的花。咏梨花,月华如水,梨花似雪,天地间一片晶莹澄澈,“秋千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怨忘孙》); 咏菊花,如雪般清,如玉般洁,纤秀可爱,“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多丽》);咏牡丹,素淡拧立,矫柔天真,“容华淡拧,绰约俱见天真。”(《庆清朝慢》);咏桂花,不求浓丽,超尘脱俗,“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留香。”(《鹤鸽天》)。李清照笔下的这些花类,均是人们意识里风韵独特、毫无媚俗之态的花种,无不透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清香,沁人心脾,带给人美好高雅的感召。司马迁在《 史记· 屈原列传》 中称屈原“其志洁,故其称物芳。”那么,在李清照,其笔下的花正是其寄情写志所作的有意选择。她借大量花的描写反复地表现她杰出的人格追求,通过花与人格的认同,肯定自己的生命价值。

“梅兰竹菊”四君子和中国古代文人有着不解之缘,它们被视为高风亮节的象征。历来文人学士,借咏梅、咏菊来抒写胸怀,表现意志情操,而李清照也不例外,其写花词中最多的就是写梅,她特别祟尚梅的风韵气质。

李清照咏桂花:“揉破黄金万点轻”(《摊破洗溪沙》),桂花金黄金黄的,一点一点的,象揉破的黄金,可又不象真金那样重,而是十分轻盈的,花的外貌如此传神的写出,作者对桂花的厚爱、对其的观察入微已不言而喻,之后“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赞花用人作衬,说桂花的风度、精神很可敬、很鲜明。寥寥几句把桂花的外在美、内在美充分地表现出来。而其在《 鹤鸽天》 中写桂花只有“暗淡轻黄”的颜色和柔弱的体性,又“情疏迹远”,远离尘嚣。但是,它有奇香留在人间,便是“冠中秋”的“第一流”的花,这首桂花词更注重花的内在美。从两首词可看出李清照对内在美、人格美的崇尚。“第一流”说明她把人的内在美、人格美视作最高的人生境界,而具有这种人生境界的人,也才是第一流的人。李清照笔下的白菊,更是以清丽、潇洒的个性特色而称奇一世:“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

关于李清照诗词赏析的论文

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籍,不减酚醒。”(《多丽》),这枝白菊如此清高、孤傲,饱经风霜、不减清奇;它不同凡俗,截然区别于贵妇那种浓施粉黛、搔首弄姿的做作。她欣赏的不是人工美、装饰美,而是人格美、自然美:“微风起,清芬酝籍,不减酚醒”,在大自然无情的摧残下,它依然情致深深,一点也不乏人情味,愈发楚楚动人:“渐秋阑、雪清玉瘦,何人无限依依。”而作者特别点出:“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把菊花与屈原、陶渊明那样具有逸尘绝俗的人格的诗人联系在一起。这就不仅是对菊的赞美,而是她自己高傲、自尊、朴直的性格和独立人格的形象化身。她这种比肩仁人志士,甚至于压倒须眉男子的人格追求在当时男尊女卑、对于女性生儿育女、做贤妻良母就是她们生命价值的实现这种情况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也正是这终生不灭的理想人格的追求,她才能经受住丈夫的宦海沉浮、北宋的灭亡、家庭的破灭等一系列惨痛的变故,她才能度过其颠沛流离、孤寂凄凉的后半生。

从花中反映出的清照强烈的人格气息中,我们看到,作为最具有东方式大家闺秀典雅风范的她,并不比须眉差。她受到传统文化中儒家人格精神的影响,再加上其本身超然于群的才情心志,所以她能强烈自觉地追求逸尘绝俗、高洁自守、孤芳自赏的君子人格的自我完善。

二、花的盛衰——女词人的生命历程

或许也是因为花之美丽,以及花期之短暂,所以,落花,美丽的事物的逝去才让人伤感,才有“伤春”题材。女人如花,生命如花,如花一样美丽,也会如花一般凋谢。李清照的一生,也如花儿盛开到凋零的一生。而随着境遇的变迁,花,在笔下词人赋予花的意蕴也随之变化。

李清照热爱大自然,尤其喜好花类。对花的欣赏、关注,曾是她少女闺阁生活的重要内容;花也曾牵动着她的少妇情肠,寄托过她的深情相思;咏花,更是她晚年孤苦无告的生活、满是创伤的心灵的外化。可以说,从浪漫的青春到憔悴的中年再到飘零的晚境,花陪伴了她的一生。相应地,花在其词中不是一些零碎的、割裂的、互不相干的意象,她也不是偶尔“感时花溅泪”,写一些对花叹息的感伤之词,而是将花与自身生命视为一体,花的盛衰就是女词人生命历程的变化。

下面,我们分阶段来看。

1 、南渡前。

关于李清照诗词赏析的论文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享受着那个文学气氛浓郁的官宦家庭所投射于她的温暖阳光。她开朗活泼,天真烂漫;有理想,不甘于深处闺阁;有志趣,不满于无所用心。于是她在花园里荡秋千,去野外郊游欣赏风光,以填词为乐 这时期,她笔下的花多是娇艳、明丽的,并且她爱用红色来表现。如《 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 一词,虽然“秋己暮”,花已开始凋零,“红稀香少”,她却用一“红”字来写花,这明艳的色彩表明作者毫无悲秋迟暮之感,反而觉得“说不尽,无穷好”,其中充满着热情爽朗的朝气,跃动着青春的活力。

李清照十八岁与赵明诚结婚,两人志同道合,她沉浸于谈诗论画,鉴赏金石的充实的精神生活世界中。由于丈夫历任州郡行政长官,有仕途之累,时有离家远出,夫妻间情深意笃,即使是短暂的分离也常常给词人带来精神上的痛苦,她写了许多词作诉说她的相思,表达她对丈夫的一片深情。这期间她笔下的花具有浓浓的离别、相思之愁。

在《 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 中,词人一开始就描绘出了“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的美丽画卷:青青的草地上,红红的梅花有的争相夺艳,有的含苞待放,花儿和蓓蕾浓淡相间,错落有致,使人飘然有融入春色之感。正当词人兴致勃勃地独自赏春时,那红、那绿却勾起了她的另一番情怀,骤然间“惊破一瓯春”。是啊,丈夫不在身边,梅花再美,春天再美又有什么意思呢?只会增添几分孤单凄凉,词人终于按奈不住对丈夫深切的思恋,大声喊出了“归来也,著意过今春。”把一腔思念一泄而出。又如《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人比黄花瘦”以菊花清瘦秀丽之态自比,衬托出她思夫愁绪之重,相思之苦。

2 、南渡后。

这期间,中原沦陷,丈夫病逝,金石书画被毁,一系列惨变把李清照推向孤苦零丁、颠沛流离的生活道路,国破家亡之苦、人亡物散之悲又把她推到孤苦悲凉的人生境界。她把一腔苦恨倾泻在笔端,其写的花带有深沉的愁苦情调。

李清照借赋梅花寄托她对赵明诚的深切悼念:“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孤雁儿· 藤床纸帐朝眠起》)折了一枝梅花,可是找遍了人间天上,都没有一个人可以寄赠。借梅怀念丈夫,寓哀怨悲痛之情于委婉含蓄的语气之中,读来让人心痛不已,象听见其悲泣之声。

在四十四岁以后的生涯里,李清照经风历雨,她无法回避地感受到生命的枯萎与凋零,她笔下的花也由明丽转向暗淡而呈为零落尘埃的枯花了。“从来知韵胜,难堪雨籍,

关于李清照诗词赏析的论文

不耐风揉”(《满庭芳· 小阁藏春》)的残梅,“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的丰姿到“天教憔悴瘦芳姿”凋零(《多丽》)的白菊,上阙写花开,下阕写花谢,恰如词人前半生的虽经风雨百般好,到晚年国破家亡唯凄凉。

而南渡之后的代表作《 声声慢》 中的“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几句,则更典型地表现了作者的生命枯竭意识。南渡前虽然“人比黄花瘦”(《醉花阴》),但毕竟还未凋落。可此时此地,同为“黄花”, 竟与枯败破损,凋零得“满地堆积”,向我们诉说着一个人在经历了许多风雨折磨之后,似乎已经走到生命的尽头。

李清照少女时期的天真活泼;中年时期的甜蜜生活中带有一股淡淡离愁;晚年时期的流落天涯,愁苦深重,这一切都使她的写花词相应地起了变化:由明丽娇艳而憔悴自损而枯萎凋零。我们透过这一花即人的盛衰变化过程,从一个生命个体的盛衰,曲折地认识了北宋、南宋之际的社会变迁,倾听到时代沉重而哀痛的呼声。

三、惜花——女词人的人生态度

自古以来,花就被文人纳入笔端,作为抒发感情的对象。在中国诗人心目中,花始终是有生命的,花的存在就是人的存在这源与他们把自己的情志注入到花上。李清照对花的欣赏就是这样。李清照的写花词,把中国文学主题之一的“伤春”题材带到了新的高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后世“黛玉葬花”的心境,李清照也同样尝过。

李清照写花不象屈原那样将花的高贵、完美自比,她写花是将清醒地看到生命局限而产生的一种生的无常意识灌入花中,具体表现出来就是惜花。花开花落,引起词人对花短暂命运的关注,由花及人,敏感的词人感慨生之渺小命之飘忽,人间之变化莫测,感慨自身无从挣脱现实命运的压迫。真实生命的困境被看在眼里,却无力摆脱,只能产生“惜”的态度,以慈悲情怀来对待。这种惜花态度是一种睁着眼睛看宇宙人生的现实态度。因此,李清照笔下多半是写花的荣衰,这种荣衰具有时间意味,标志着宇宙的宿命过程。流水落花的意象,总是和惜春、惜时,生命的哀叹相联系。如《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以“藕香残”写时序的流逝也就是年命的流逝,是那种“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无可奈何的叹惋。这种时间观与孔子“逝者如斯”、陈子昂“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感遇》 其二)、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洗溪沙》)的感觉很相似,它包含着那种天命的流转、不可移易的根本真理在其中,正如肖弛在《 中国诗歌美学》 中所说的:“诗歌艺术中的时间意识是一种生命意识”。

关于李清照诗词赏析的论文

任何情感的形成与抒发无不是人对自身利益的生存状态所作的反应。下面我们看两首均写海棠都表现作者惜春伤花的词。李清照早年闺阁词《如梦令》,词曰: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雨疏风骤”之后的海棠花稀少、凋谢了,而海棠叶茂盛了,“绿肥红瘦”蕴籍了李清照对好花不常开的无限惋惜之情,同时也引发了对自身未来生命摇落的隐忧。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在《好事迈》中,词人更是一开始就勾勒出狂风过后,窗外残红满地,不堪触目的落花图景。在这里,词人好像一拉开窗帘,就被这残破的春景惊呆了,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脑袋里还在想着海棠花开的情景,而无情的现实使她明白了,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春天就是这样短暂这样难留,人的生命不也是这样吗?

两首词均明显地表达了对花的珍惜之情,由惜花、惜春到惜人,感叹生命的短暂,无可奈何,只能以慈悲情怀表现出“惜”的态度。

这种清醒的面对现实的态度是作者对花的独特的感受方式,其写花词体现出特有的含蓄而自持的忧伤。《浣溪沙》里面:“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道出了:梨花要凋谢了,虽然想珍惜,可是,也没有办法。“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多丽》)的菊花,“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清平乐》)的梅花,俱属此。其它如“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菩萨蛮》), “门外谁扫残红?夜来风。”(《怨王孙》),“风住尘香花己尽,日晚倦梳头。”(《武陵春》)都富有此种意蕴。

从以上三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没有花,李清照的世界,李清照的词作将减少多少意蕴!李清照的人生风貌也在其写花词中充分反映出来。花中所映出的李清照是一位受到传统文化熏陶和培育的优秀具有独立人格的知识女性,她的生命光圈不似一般女性那么狭隘,她的生命意识也不似一般女性那么贫弱。她用花,写出了她花样人生经历,也通过她的写花词,让后人进一步认识了花的意蕴。

参考书目:

李清照全集评注· 济南:济南出版社,1990

济南市社科研究所编· 李清照研究论文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刘瑜选析· 李清照词赏析· 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

关于李清照诗词赏析的论文

凌晓雷· 谈谈李清照词中“红”字的巧用·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 ( 4 ) , 71—72 、98

岳毅平· 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7 ( 2 ) , 42 —44 苏涵· 人格象喻与命运变奏的咏叹——论李清照写花词·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 ( 2 ) , 44 —48

褚兆麟· 论李清照词与花及酒的关系· 社会科学家,1992 ( 1 ) , 46 —49 徐培均· 李清照·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r9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