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监管笔记

更新时间:2024-05-26 04: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长行 海关监管

第一章 海关监管概述

第一节 海关监管的概念、任务与权力

一、海关监管的概念:

1、广义:(1)海关对进出境全部行政执法活动的统称(监督管理)

(2)海关统计、查缉走私和征收税费等职能均属于广义的海关监管范畴

2、狭义:(1)侧重于通关环节的监管和物流监控等执法行为

(2)海关依据海关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采取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措施,对运输工具、货物和物品

的进出境活动所实施的行政执法行为(由物及“人”(自然人或单位)地管理) 3、基本认识: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求和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经济安全(资源分布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引起货物与“人”在国际范围内流动) (2)职权法定,是法律赋予又受法律规范的行政行为

(3)本质:一种公共组织的控制行为,必须遵循管理科学的基本规律

二、海关监管的特征:

1、行政性:行政机关、行政行为,有非行政行为 2、强制性:执法依据具有强制性,双向强制性(相对人、海关) 3、规范性:执法依据相关规范(法律、总署文件等),在实体上与程序上 4、统一性:关境内执法统一性 5、涉外性

三、海关监管史论:

1、新中国成立之前: (1)周朝:“关” (2)唐:“市舶使” (3)两宋:南北对峙与对外交流

(4)元:广袤帝国与对外贸易及海禁 (5)明:海禁、资本主义萌芽、郑和下西洋 (6)清:海禁、指口通商、闭关政策、海关主权沦丧 (7)民国时期

2、建国以来:海关监管制度的改革 (1)回顾:

1建国初期---1979年:实施以许可制度为核心的进出境监管制度(外贸管制,进出口经营权由许可制到备案制) ○

21979---1998年:1979年全国海关关长会议提出“坚持制度、依法监管,简化手续,加速验放”原则 ○

1980年启用新进出口报关单,逐步建立起货运监管、关税征管、贸易统计并行通关管理方式 31998年至今:1998年,○《关于建立现代海关制度的决定》

2002年确立“依法行政,为国把关,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海关工作方针,以通关作业改革为

中心环节,海关推进信息化建设,对通关模式、作业流程、资源配置等进行全面改革。

(2)实际监管与现行体制的矛盾:

1业务量不断增长与人力短缺之间矛盾:监管质量保证 措施)○ 2强化有效监管与提高工作效率之间矛盾:其他执法部门、外国海关工作效率(挖掘现有人才潜力、管理手段与 ○

3物流运作的连续性与海关监管的条块分割之间矛盾: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持续性 ○

4监管工作权利下沉现状与防控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之间矛盾:一线人员 ○

传统监管模式与现代监管模式对照表

类别 监管时空 监管单元 进出口货物 进出口企业 征管流程 单一流程 适用不同对象的范 多样化流程 作业方式 手工作业 信息化 职能方式 审单、查验、查私 审单、查验、稽查、缉私 传统模式 压缩口岸、通关过程 现代模式 以口岸通关为基点 前伸后移 四、海关监管的任务: 1、保障合法进出口 2、查获违规违法行为 3、服务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大局

五、海关监管的权力:

1、含义:海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海关监管权力是指国家为保证海关依法履行其监管职责,通过立法或者相应的国家政策赋予海关对进出境运输攻击、货物、物品等的监督管理权

- 1 -

长行 海关监管

2、内容: (1)行政许可权

1检查权(运输工具与自然人) ○2查验权(货物与物品) ○3查阅与复制权(相关材料) (2)行政监督检查权:○

4查问权(有违法嫌疑的人) ○5请求查询权(按法定程序想银行或金融机构请求查询进出口单位的银行○

6稽查权 账户等) ○

1扣留权(对人因走私罪嫌疑可扣留24h,特殊情况可延长至48h;货物需妥善存放与保管) (3)行政强制权:○

2提取货样、施加封志权 ○3提取货物变卖、先行变卖权(程序规范) ○4抵缴与变价抵缴罚款权 ○

5连续追缉权 ○6其他 ○

(4)行政处罚权:违反海关法但未违法 (5)佩带和使用武器权:必要情况 (6)其他行政处理权

六、海关监管与海关其他基本职能的关系:

有效的海关监管是海关征税、海关缉私、海关统计的前提与基础,三者共同促进海关监管完善与提高

1、海关征税 2、海关缉私 3、海关监管与海关调查 4、海关监管与走私犯罪侦查 5、海关监管与海关统计

七、各国海关的机构设置与海关监管法律依据:

1、中国海关机构的设置:国务院的直属机构,实行垂直管理,采取海关总署、直属海关、隶属海关三级设立的方式,承担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和物品的监管,征税,缉私、统计等职责,并设有相关的机构

2、美国海关机构的设置:

(1)美国自建国以来,为了确保海关职能和战略目标的实现,海关经过多次的重组,逐步形成了一套高效的组织管理系统

(2)2003年3月1日,应映“911”之后形势,美国海关署从财政部分离出来而被并入了国土安全部,并改名为海关与边境保护署(Bureau of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CBP),进行了美国海关自设立以来的一次重大改组,其职能工作在保持传统职能不变的前提下与本国的国策相对应,加进了防范恐怖主义的职能 (3)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署下属9个司室,分别是情报办公室、过渡管理办公室(暂时)、反恐怖主义办公室、贸易关系办公室、首席律师办公室、公共事务办公室、国会事务办公室、政策与规划办公室以及平等雇佣机会办公室,推出“集装箱安全计划”

3、欧盟海关机构的设置:

(1) 欧盟各成员国在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分别将本国的一部分海关执法权力让渡给欧盟,从而建立了统一的关税区,制定和颁布了欧盟海关法,其内容盖了关税、通关管理、申诉诸方面

(2)但欧盟海关法对于违反海关法的行为及惩处未作规定,欧盟内部缺乏统一的海关管理机构和司法机构,各个成员国的海关体系和制度都不一致 4、法国海关机构的设置:

(1)是一个税务机构,成立于1791年,直至1959年之前,他都被赋予军事职能,即拱卫国土安全

(2)法国海关的正式名称为海关及间接税总局,隶属于经济、财政及工业部

(3)其主要机构包括:人力资源、社会关系及组织局,规划、预算及资金局,信息系统及通讯局,法律事务、诉讼、管理及反走私局,国际贸易局,间接税局,6个职能局和统计及经济研究司

5、韩国海关机构的设置: (1)韩国承担对进出境货物、物品、运输工具监管职责的是关税厅,设在财政经济部内,是与国税厅并行的财政 经济部的内设厅

(2)根据韩国现行的法律,其海关政策,特别是关税政策,一般由财政经济部制定,海关负责执行 6、日本国海关机构的设置:

(1)日本海关全称为税关总局,隶属于财政部(原大藏省),并接受通产省的领导和监督 (2)主要承担财政部交办的有关贸易管理业务,同时承担通产省委托的部分职能 (3)日本海关的职能包括征收有关税费、通关管理、贸易监管和保税管理等。

7、世界海关组织(WCO)、其他与海关执法有关联的国际组织海关事务机构的设置:世界海关组织(WCO)其最高权力机构是由各成员国组成的代表大会,在此基础上产生政策委员会、财政委员会和一些专门的技术委员会

第二节 海关监管的对象、范围、研究方法与学科体系

一、海关监管的对象:

1、概念和构成要素:

1具有监管职能的主体在行使监管权时,其权力可作用的客体 (1)概念:○

- 2 -

长行 海关监管

2海关监管对象即海关行使监管权所指向的客体 ○

(2)要素构成:进出境的“物”和支配物进出境的“人” 2、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物品:

(1)进出境运输工具:用以载运人员、货物、物品进出境的各种船舶、车辆、航空器和驮畜

(2)进出境物品:通过携带、邮寄、托运等方式进出境的非贸易性的个人用品(限制数量——自用合理,即个人

使用与馈赠亲友,根据时间与用途具体判断)

1海关监管货物概念(涉及面最广、最宽) (3)进出境货物:○

2特征:海关监管货物是未办结海关手续的进出境货物 海关监管货物未经海关批准不得擅自处置 ○

各类海关监管货物适应各种海关监管制度

(4)货物、物品监管制度比较:

1监管措施:货物(贸易性)——税、证 物品(非贸易性)——以自用和合理数量为标准征税 ○

2税则税率:货物——《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 物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物品进口税税率表》 ○

3申报制度:货物——比较严格 物品——相对宽松 ○

二、海关监管的范围:一体化、具体化 执法活动产生法律效力的范围

1、概念:海关行使监管权的特定区域和时间界限,海关监管工作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海关监管有其特定的范围限制 2、空间范围:海关行使监督管理权地域范围,海关依法对进出境货物、物品、运输工具办理监管手续的规定区域 (1)海关监管区: 1概念(海关法)○:指设立海关的港口、车站、机场、国界通道(设关点与边境之间的空间)、国际邮件互换局和其他有海关监管业务的场所,以及虽未设立海关(派驻人员进行监管)、但经国务院批准的进出境地点

2类型:设立海关的对外开放口岸 国家批准设立的特定区域 ○

(2)海关监管场所:

1概念:经海关批准设立,用于停靠进出境运输工具或境内转关运输工具,装卸、储存进出境货物、物品,以及○

海关对进出境运输工具、人员、货物和物品实施监管的独立海关监管区域

2类型:保税/出口监管仓库、物流/保税工厂等非海关监管区的物流场所(六大类90余个,零星分布于监管区外)○ (3)海关监管的空间范围的延伸:

1概念:在海关监管区和海关附近沿海沿边规定地区以外,海关在调查走私案件时,对有涉嫌场所可以进行检查 ○

进出境运输工具或个人违抗海关监管逃逸的,海关可以连续追至海关监管区和海关附近沿海沿边规定地区以外,将其带回处理

2注意:走私(普通走私、涉嫌走私犯罪) ○,可以全关境执法,不受监管与场所的限制

连续追缉权(监管对象逃逸),陆上追缉不得进入其他国境,海上可连续追缉至公海,不得进入他国领海

与我国单独关税区(抓获走私子船后可连续追缉至母船,需一定证据——嫌疑人口供或海图与航海日志) 3、海关监管的时间范围:监管起始时间及相关时间段

(1)运输工具监管的时间界限:从运输工具自进境起至办结海关手续止(提前申报) (2)进出境货物监管的起止时间:

1一般进口货物(出/进口后不再进/出境)○:自进境起至海关放行为止,向海关申报至实际离境 2特定减免税货物(进境) ○:申报进境至解除海关监管(法定期限自然到期,期限未届满但相对人申请解除监管) 3保税货物(监管时间不同) ○:申报进境至复运出境、内销等办结海关手续 4暂准进出口货物(进/出境货物)5退运货物 ○:暂准进/出境之日至复出/进境,改变性质则经海关许可销售 ○

(3)对进出境物品的监管时限:

1旅客携带的进境自用物品:从进境时起到复带出境或办结海关手续时止 ○

2旅客携带的出境自用物品:从向海关申报时起,到复带进境或办结出境海关手续时止 ○

3进境的个人邮递物品:从进境时起,到办结海关手续时止 ○

4出境的个人邮递物品:从向海关申报出境时起,到办结海关出境手续时止 ○

三、海关监管学科的研究对象:

1、海关监管学科的研究范围与海关监管实际工作:

2、研究对象:透过现象看本质——海关监管的基本活动及其规律

四、海关监管学科的性质:

1、关于海关监管学科性质的几种观点:海关监管学科处于建立阶段 2、海关监管学科的性质:执法说(海关法定性为执法活动)

- 3 -

长行 海关监管

五、海关监管学科的研究方法: 1、理论分析法 2、实证法 六、海关监管理论研究与技术发展的制约因素:

1、海关监管的实践:海关监管理论研究与技术发展的实践基础(存在必要性),制约理论研究 2、现代海关制度的探索和逐步完善:海关监管理论研究与技术发展的制度基础 3、现代组织管理学:海关监管理论研究与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 4、法学:海关监管理论研究与技术发展的合法性基础

第三节 海关监管的工作体系、基本制度与法律依据

一、海关监管的工作体系:

1、定义: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各项监管制度、各种监管方式和方法以及监管作业流程、职能分工等,按照一定结构、层次组成并具有整体功能的监管工作系统

2、分类:前期管理、现场监管、后续管理三个前后衔接、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的阶段

二、海关监管的基本制度:

1、登记制度:(1)企业注册登记制度:企业从事与进出境相关的业务(非工商登记)

(2)登记备案制度:特定减免税相关业务(制发手册,有一定额度)

2、申报制度:海关监管下核心制度,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企业为报关单合法性负责,海关据此审核) 3、查验制度(包括检查制度):单、货、证是否一致 工具/人工查验

4、放行制度:电子放行,根据企业申请向企业发布电子指令由企业自行打印 5、核销制度:建立在备案基础上

6、保税制度:瓶颈阶段(优惠政策、廉价劳动力等条件已不存在),加工贸易亟待转型升级

1相对人从事特定业务 ○2出现违反海关法的嫌疑 (2)目的:平衡国家与相对人利益 7、担保制度:(1)范围:○

三、海关监管的法律框架:

1、宪法:并非直接执法依据

2、法律:海关法(2000年修订版)、对外贸易法(体现市场经济特点)、贸易管制法、卫生防疫法、野生动物法等 3、法规:关税条例、原产地条例、海关稽查条例、海关统计条例、行政处罚实施条例 4、规章:转关运输管理办法、监管管理办法(总署令)

5、国际公约:我国参加/缔结(创始国之一)的国际公约,境内不可能作为法律依据直接援引,需经过国内法转化

第四节 海关通关管理与分类通关改革

一、通关制度的基本理论:

1、通关的概念:货物、物品和运输工具从进入关境或申报出境到办结海关手续的过程中,收发货人与海关间为了执行海关制度而产生的全部行为的总和

2、通关管理:海关内部根据既定的职责任务,对通关过程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协调、检查和指导,以保证通关作业正常进行的管理活动

3、通关作业:分别在隶属海关通关现场和直属海关审单中心两个层级上进行,包括物流监控、报关单电子数据申报、集中审单、接单审核/征收税费、查验、放行等各项作业环节

4、通关法律制度的概念:调整收发货人与海关之间通关行为与通关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调整对象主要是货物国际流动中海关与管理相对人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

二、通关制度的国际趋势:

1、贸易便利化趋势:在国际货物贸易的框架下,为了实现全球商界利益与国内社会公益的平衡,对货物跨境流动的实体与程序性规则所作的科学简化、现代化、协调化制度性安排的努力或其努力趋势 2、简化通关程序 3、通关制度的贸易安全目标

三、分类通关的概念:

1、概念:海关通过科学运用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以企业守法管理为核心,综合企业类别、商品归类、价格、许可证件、贸易国别、航线、物流信息等各类风险要素,按照风险高低对进出口货物实施分类,在通关过程中采取不同的管理要求和管理程序,实施差别化作业的通关管理模式

2、特点:与传统的通关制度相比,分类通关作业基本模式是将风险管理的理念贯穿于原无纸通关和有纸通关二种通关作业模式全过程

四、分类通关改革的原则:1、必须坚持有效监管与高效运作的有机统一

- 4 -

长行 海关监管

2、必须把风险管理贯穿通关作业的全过程 3、必须实现海关与企业的双赢

五、分类通关改革的意义及认识:

1、构建大监管体系,形成综合监管格局的需要:(1)现状:通不快、管不好 (2)目标:通得快、管得住 (3)方法:分类通关、综合监管

2、改变监管决策模式,逐步实现“选查分离”:(1)现状:分散的、个体的决策模式 (2)目标:集中决策(分析先导、集体决策、专业分工)、选查分离 (3)方法:智能化、系统化 3、体现“由企及物”监管理念的需要:(1)现状:以商品为重点

(2)目标:以企业为单元 (3)方法: 分类管理、突出重点

第五节 国际贸易方式与海关监管

一、国际贸易概念 二、国际贸易分类

1、交易内容: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

2、货物移动流向: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复出口与复进口贸易、过境贸易等 3、按交易主体:直接贸易、间接贸易与转口贸易

三、国际贸易方式:1、单纯的商品购销 2、包销 3、代理 4、寄售 5、拍卖 6、招标与投标

7、期货交易 8、易货贸易 9补偿贸易 10、加工贸易 11、租赁贸易

二、海关监管的方式和方法:

海关监管方式是以国际贸易中进出口货物的交易方式为基础,结合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的征税、统计及监管条件设定的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的管理方式

1、一般贸易 2、易货贸易 3、补偿贸易 4、进料加工转内销货物 5、保税工厂 6、加工贸易设备 7、进料加工贸易:按对外签约形式分“进料加工非对口合同”和 “进料加工对口合同” 8、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 9、保税区进出境仓储、转口货物 10、租赁贸易 11、免税品 12、免税外汇商品 13、外商投资企业为履行产品出口合同进口料件和加工出口产品

14、外商投资企业为履行产品出口合同进口料件和加工出口商品 15、外商常驻机构进口公用物品 16、暂时进出口货物 17、进出境展览品 18、货样、广告品 19、其他进口免费提供货物 20、对外承包工程进出口货物 21、国家或国际组织无偿援助物资 22、退运货物 23、直接退运货物 24、其他贸易

第二章 海关监管与贸易管制

第一节 贸易管制概述

一、对外贸易管制概述:

1、含义和分类:

(1)含义:一国政府为了国家的宏观经济利益、国内外政策需要以及履行所缔结或者加入国际条约的义务,确立实行各种管制制度、设立相应管制机构和规范对外贸易活动的总称

1目的:进口管制与出口管制 ○2手段:关税措施与非关税措施 (2)分类:○

3对象:货物进出口管制、技术进出口管制、国际服务贸易管制 ○

2、特征和目标:(1)以实现对内对外政策目标为基本出发点:本国利益立场,根据内外环境变化不断调整政策

1代表国家宏观利益,而非地区、行业、个人利益 ○2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2)属于国家管制:○

(3)是一种强制性行政管理行为 (4)涉及的法律制度属于强制性法律:必须遵守

二、我国对外贸易管制的基本框架:

1、核心制度:进出口许可制度

具体表现为进出口许可证件,以商务部、环保部等行政部门根据相对人申请颁发相关许可证件 2、相关配套制度:

(1)对外贸易经营者资格管理制度:从审批制到备案制,出法定排除条件以外均须进行登记

(2)海关监管制度 (3)关税制度:决策权在于国务院税则委员会,海关是执行者而非决策者

(4)出入境检验检疫制度: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海关只检查进出口货物是否为法检货物,是否有检验检疫局颁发

- 5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r8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