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第二次作业 (2)

更新时间:2024-05-10 04: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翻译下列经典语句:

提示: 以下10句是从十章内容中选出的,每一章选了一段,需要全面学习。

1.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

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论语·雍也》)

答: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务必使百姓趋向于义,敬奉鬼神而远离他们,也就可说

是智了。又问什么是仁。孔子说:\有仁德的人艰苦努力在前,获取在后,做到这些,也可说是仁了。

2.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阳货》) 答:子张向孔子请教仁。孔子说:恭敬、宽厚、诚实、勤敏、慈惠。恭敬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会得到大众的拥护,诚实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勤敏做事易见功效,慈惠的品质则足以用人。

3.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答:喜怒哀乐各种感情还没有向外表露的时候,是不偏不倚的,叫做中:向外表露的时候都能合着自然的道理叫做和。中,是天下人们的大根本;和,是天下们共同要走的路。 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

答: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知识就会搞得精疲力竭,既然如此,还去追求知识的人,就只能弄得皮困了。养生的人不做好事去追求名声,也不做坏事而触犯刑律,把顺着自然规律去做做为处事的法则,就可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可以养护精神,想尽天的。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答: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6.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答: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的。

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邪?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所迷,其日固久。(《老子》第五十八篇)

答: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天地间一切事物就这样成败交替,阴阳相易,祸福相倚。这种转化,或正或奇,或善或妖,是没有定向的。正可以转化为奇;善可以转化为妖。常人对这种转化原因,久已迷惑。

8.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有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

答:懂得停下来然后才稳定,稳定然后才能冷静,冷静然后才能平心静气,平心静气然后才能仔细考虑,仔细考虑然后才能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技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9.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论语·子张》) 答:子夏说:君子有三变:远看他的样子庄严可怕,接近他又温和可亲,听他说话语言严厉不拘。

10.事莫大乎无悔。事至无悔而止矣,成不可必也。(《荀子·议兵》)

答:智慧莫过于放弃疑虑,行为莫过于不出错误,做事莫过于没有后悔,事情做到没有后悔就行了,成功并不是必不可少的。

二、孔子说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请举例说明何谓“君子”?何谓“小人”?君子

与小人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三、请简要说明您对北京开放大学“学有所教,有教无类”办学理念的理解,并简要说明对校训“好学力行,弘毅致远”的理解。

四、请简要说明您对“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的理解。简要说明“文化创造美好,美好需要文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qr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