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传

更新时间:2024-05-21 10: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梵高传》选修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明确传记文学的特点:史料的真实性和描写的生动性。 2、学习梵高的伟大精神,体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3、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节选片段进行赏析,分析梵高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占有、删选资料,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课时安排:拟4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述梵高生平事迹 :采用“图+文”的形式介绍梵高 1、介绍你认识一个人——荷兰画家梵高(自画像):1853年3月30日出生于荷兰一个牧师家庭;全名温森特?梵?高。

2、梵高19岁照片:他在极其孤独和艰苦的环境中出事绘画,一生创作了约600幅油画和800幅其他画种的画。

3、梵高另一自画像:1890年7月27日开枪自杀,时年(37岁)。

4、他的叔叔和弟弟都是有名的画商,但他生前只卖出过一幅油画——《红色葡萄园》(图片),仅得几美元。 5、1987年3月30日(死后不到100年)凡高的一幅“向日葵”(图片)以3950万美元卖出。这是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向日葵”拍卖现场(图片)。 6、1987年11月11日“鸢尾花”(图片)以5390万美元的天价卖出。 7、1998年11月19日, “没有胡子的自画像”(图片)以7150万美元卖出。 8、1990年5月15日,“加歇医生像”(图片)以8250万美元的价格创下了有史以来绘画拍卖的最高纪录。 问题:人们为什么对他如此推崇倍至?他怎样取得这样高的艺术成就?他的身前身后,为什么反差竟如此之大?答案请看《梵高传》。 《梵高传》封面(图片);英文版《梵高传》(图片)。誉为“传记圣经” 作者:欧文?斯通美国传记文学作家,被誉为美国“传记小说之父”。关于《梵高传》:欧文?斯通查阅了大量资料,走访了许多相关的人,足迹遍及荷兰、法国、比利时,于1934年写出了《梵高传》,时年26岁。60余年来,此书被译成8O多种文字,发行数千万册。中文译本于1982年出版, 20年来屡印不衰。 二、片段赏析

已经到了冬季的11月份,这是该离去的时候了。再在纽恩南呆下去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对农民的生活,该画的已经都画过了,该了解的也已经都了解到了。在村子里那重新掀起的敌对浪潮的包围中,他觉得无法继续存身。显而易见,他离开此地的时候到了。可他到哪里去呢? “梵高先生,”安德莉阿娜敲开他的门,悲伤地说,“波韦尔斯神父说你必须立即离开这所房子到别处寄宿。” “很好,我就照办。” 他在画室里走了一圈,端详着自己的作品。整整两年的艰苦劳动!成百件的习作!其中有织工和他们的妻子,有织机,有田间的农民,有牧师住宅花园尽头修整过的树木和那古老教堂的尖顶,有荒原和树木在炎炎烈日照射下的景象和在冬日冷寂的暮色中的又一番风光。 他心中突然感到一种异乎寻常的沉重。他的作品全都这样不完整,虽然布拉邦特乡村生活的每一方面在这些作品中都有所表现,然而它们是零零碎碎的,没有一件作品是对农民生活的

概括,没有一件作品抓住了农民住茅屋和煮土豆的那种精神。哪一幅是他为布拉邦特农民画的《晚钟》呢?在没有画出这样的作品之前,他怎能就此离去呢? 他瞟了一眼日历。到下月一号还有12天。他叫住安德莉阿娜:“请告诉波韦尔斯神父,我的房租已付到下月一号,在此之前我是不走的。” 他收拾好画架、颜料、画布和画笔,然后扛着这些东西,迈着沉重的步子朝德格鲁特家的小屋走去。没有人在家。他开始动手画室内的铅笔素描。当这家人从地里回来时,他便把那张纸撕了下来。德格鲁特一家坐下来吃他们的煮土豆、清咖啡和咸肉了,温森特把画布准备就绪后便埋头画起来,直画到他们一家人上床睡觉才收笔。他回到画室里又继续画了个通宵。白天他睡了一觉,醒来之后,由于不满意,竟在一怒之下把他的油画付之一炬,随后又动身前往德格鲁特家了。 德格鲁特一家人按照以往的习惯依次在桌旁就座。温森特想要使这幅画说明的是这些在灯光下吃土豆的人曾经怎样用他们这双伸向盘子的手挖掘土地的,他希望这幅画是表现这些体力劳动者怎样老老实实地挣得自己的食物的。 他平日作画时养成的那种不顾一切、全神贯注的作风给他带来了好处,使他以惊人的速度和精力工作着。对于他在画的东西,他无须思索即可挥洒自如。因为他已经画了上百幅关于农民、农舍和吃着土豆的家庭的画。 “波韦尔斯神父今天来过了。”斯蒂恩的母亲说。 “他来干什么?”温森特问。 “他说要是我们不让你画,他就给我们钱。” “你们跟他怎么说的?” “我们说你是我们的朋友。” “附近每家他都去过了,”斯蒂恩插嘴说道,“但是他们说宁愿让你画只挣一个铜子儿,也不愿接受他的施舍。” 第二天上午,他又把他的画毁掉了。一种半是愤怒半是无能为力的情绪揪着他的心。他只剩下10天工夫了。他必须离开纽恩南,这块地方愈来愈叫人忍受不了。但是他一定要在走之前实现自己的诺言,画出米勒那样的作品。 他每晚他都回到德格鲁特家去。他在那里一直干到他们一家困得再也坐不住了为止。每晚他都在色彩的配合、明暗的调配和比例的调整方面进行新的尝试,然而翌日的白天他却发现他的目的没有达到,作品还是不完美。 这个月的最后一天到了。温森特的情绪兴奋到了要发狂的程度。这些天他没日没夜地干,时常连饭也不吃。他靠着精神的力量维持着生命。他失败的次数愈多,就愈兴奋。德格鲁特一家人从地里回来时他就等在那里了。画架已经支好,颜料已经调开,画布也钉在了画框上。这是他最后的一个机会,明天一早他就要永远地离开布拉邦特了。 他工作了好几个钟头。德格鲁特一家对他是理解的,所以他们在晚饭后依然留在桌旁,轻声细气地讲着农活上的行话。温森特不知道自己在画些什么。他匆匆地信手涂抹着,所要描绘的东西不用费心思索便出现在画布上。到10点钟时,德格鲁特一家全都快睡着了,而温森特也已把精力耗尽了。为了这幅油画他已尽了最大的努力。于是,他收起画具,吻过了斯蒂恩,告别了她的一家。在漆黑的夜色中,他拖着疲乏的脚步走回家来。 在画室里,他把油画放在椅子上,点燃了烟斗,站在那里凝神注视着自己的作品。整个搞错了,它缺少了什么,那种内在的精神不在上面。啊,他又失败了。在布拉邦特两年的努力付诸东流了。 他把烟斗中的烟末吸得一点不剩后,就开始收拾他的行装。他把墙上和柜子里的习作收进一只大箱子,然后就靠在长沙发上发起呆来。 不知过了多久。他从沙发上起来,扯下画框上的画布扔到角落里,又放上了一幅新的画布。他把颜料调开,坐下来开始工作。 一个人起初努力摹拟自然,结果是劳而无功,所画的一切都不对头,后来他平静下来,凭借自己的调色板进行创造性的描绘,自然反而顺从起来,并随着他的画笔出现在画布上。 别人以为是我臆想出来的枣不对枣我凭的是记忆。 正像在布鲁塞尔时皮特森告诫他

的,他离模特太近了,因此无法掌握透视比例,他一直是按照自然来作画的,现在他则通过描绘自然来表现他自己的个性。 他把整个画面涂成一种沾着灰土的、未剥皮的新鲜土豆的颜色。画上面有肮脏的亚麻桌布和熏黑的墙,那盏吊灯挂在粗陋的檩梁上,斯蒂恩给父亲端来煮土豆,母亲在倒清咖啡,哥哥把杯子端到嘴边,而在他们所有人的脸上都流露出一副安于天命、逆来顺受的神情。 太阳升起来了,一道阳光照进储藏室的窗子。温森特从椅子上站起身,他感到一种彻底的安宁。12天来的兴奋和激动消失了。他注视着自己的作品。他笑了。这是他自己的《晚钟》啊!他终于把它画出来了。他终于捕捉到了那正在消逝的事物中存在着的具有永恒意义的东西。在他的笔下,布拉邦特的农民从此获得了不朽的生命。 温森特把一只鸡蛋的蛋清涂到画面上。他搬起那只装着画的箱子前往牧师住宅,把这箱画存放在母亲那里,并向她辞行。然后他又回到画室,在他的油画上题了“吃土豆的人”几个字,把他的几幅最好的习作和这幅画放在一起,带着它们踏上了去巴黎的旅程。 图展示:梵高创作油画《吃土豆的人》

问题1: 请欣赏这幅油画吃土豆的人(图片)。 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点?——发生在纽恩南。

纽恩南是个什么地方?梵高为什么来到这里?又为什么离去? 纽恩南是梵高的父亲供职做律师的小镇。

1883年,梵高经历了工作、生活、爱情和艺术的一次次失败后,在极其贫困的情况下来到父母身边,想在这里休养身心,描绘田园生活。

这个小镇上的人对他背着画架到处写生而不“工作”的生活方式不理解,认为他是不务正业的流浪汉,甚至认为他道德败坏。大部分人对他怀有偏见。老姑娘玛戈特爱上了他,二人打算结婚,却遭到双方家庭的激烈反对。玛戈特服毒自杀??

问题2:弄清以下几个人名地名: 布拉邦特,荷兰南部的一个省 温森特,梵高的名

安德莉阿娜,梵高在纽恩南的房东 波韦尔斯神父,纽恩南的天主教神父 德格鲁特,纽恩南的农民,梵高的朋友 斯蒂恩,格鲁特的女儿,她喜欢梵高

问题3:通过创作油画《吃土豆的人》表现了梵高什么精神? 点拨:表现梵高投身艺术的忘我境界与执著精神。 问题4:“在村子里那重新掀起的敌对浪潮的包围中,他觉得无法存身。“重新掀起的敌对浪潮”是怎么回事?他的母亲摔断了腿,梵高放下自己的绘画,尽心照顾母亲,连医生也认为他是一位合格的护士,于是一度赢得了村民的好感。玛戈特服毒后,村民的偏见又占了上风,且比原来的“浪潮”更高。” “敌对浪潮”在这课文中有几处具体表现,请你把它找出来。 1.安德莉阿娜敲开他的门,悲伤地说:“波韦尔斯神父说你必须立即离开这所房子到别处寄宿。 ”

2.斯蒂恩的母亲说:波韦尔斯神父今天来过了,他说要是我们不让你画,他就给我们钱。??

3.斯蒂恩插嘴说道:附近每家他都去过了??

波韦尔斯神父为什么这样做?补充原文相关情节:

《梵高传》第四章有这样一段话:“天主教神父决不高兴把看守人住屋中的房间,租给一个既是异教徒又是艺术家的人,然而,既然文森特很安静,很有礼貌,他也找不出理由把他捧走。”除了前面提到的几点外,他还栽赃温森特与斯蒂恩有奸情,并“特准”他们结婚。

问题5:哪些文字表现了梵高对自己的作品不满意?分别属于什么描写? 1.他收拾好画架、颜料、画布和画笔,然后扛着这些东西,迈着沉重的步子德格鲁特的小屋走去。

2.他回到画室里又继续画了一个通宵。白天他睡了一觉,醒来之后,由于不满意,竟在一怒之下把他的油画付之一炬,随后又动身前往德格鲁特家里去了。

3.第二天上午,他又把他的画毁掉了。一种一半是怒、一种半是愤怒半是无能为力的情绪揪着他的心。他只剩下10天工夫了,他必须离开纽恩南,这块地方愈来愈叫人忍受不了,但是他一定要走之前实现自己的诺言,画出米勒那样的作品。

4.这个月的最后一天到了。温森特的情绪兴奋到了要发狂的程度??他失败的次数愈多,就愈兴奋。

5.在画室里,他把油画放在椅子上,点燃了烟斗,站在那里凝神注视着自己的作品。 整个搞错了,它缺少了什么,那种内在的精神不在上面。啊,他又失败了。在布拉邦特两年的努力付诸东流了。

6.不知过了多久。他从沙发上起来,扯下画框上的画布扔到角落里,又放上了一幅新的画布。他把颜料调开,坐下来开始工作。

“他一定要在走之前实现自己的诺言,画出米勒那样的作品。”具体说明梵高想借作品表现什么。——这些在灯光下吃土豆的人曾经怎样用他们这双伸向盘子的手挖掘土地的,他希望这幅画是表现这些体力劳动者怎样老老实实地挣得自己的食物的。

问题6: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梵高对自己作品的不满意,意图何在?

点拨:表现梵高对创作精益求精(或追求艺术完美)的态度;表现梵高的艺术主张——作品要含有一种“内在的精神”。

三、欣赏梵高作品,谈谈你喜欢哪一幅,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1.自画像

2.纽恩南的牧师住宅 3.纽恩南的小教堂 4.奥维尔的乡村小路 5.村舍前正在挖地的农妇 6.凡高的卧室 7.海边渔船 8.麦田和婴粟 9.麦田上的乌鸦 10.牧羊人和羊群 11.收获景象 12.四朵向日葵 13.雪中的拾柴者 14.织布工和纺织车 15.种土豆 四、自由论坛

就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你对梵高的评价,亦可提出问题,例如: 1.梵高的画果真值那么多钱吗?

2.许多人看不出梵高的画多么好,为什么? 3.梵高身前身后反差为什么那么大? 4.梵高最可贵的是什么? 5.你对梵高自杀有什么见解?

这部分完全是由学生自由畅谈,学生因已查寻资料,有了知识基础。他们分成若干小组,从所得到的材料中,去评价梵高其人,既可以借鉴他人的观点,也可以有自己新的想法。老师只是适时作一些点评。 展示一些代表性的发言: A、 我们在查阅这位巨匠的资料时,一直被他的一种精神所感动,因而在我们眼中,他就是英雄,他就是一位胜利者。他那种对艺术的执著追求让人折服,虽然太多的人都有不理解他,但他却从未停住自己的脚步。他失去了许多东西,例如优越的生活、美好的前途、甜蜜的爱情??留给自己的只有贫困和超出常人的努力。比如为画?吃土豆的人?他画了成百幅的农民农妇肖像图。可以想象任何一幅完美的作品背后沾满的是汗水和辛劳。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B、 我们认为梵高之所以能取得这么高的成就,显然与他的天赋有关。资料告诉我们,梵高并未进行过系统的美术学习,完全是通过自学,从事绘画时间也比较短,只有十年,但成就斐然。如果没有天赋的话,他苦干十年的结果也只能是一位画工而非画家。梵高曾为报考神学院刻苦读书,每天学习时间长达十至十四个小时。但最终是一无所获。所以,教会中少了一位默默无闻的传教士,而画坛却多了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

C、 我们认为梵高伟大成就的背后还站着一位默默奉献的人物,那就是他的弟弟提奥,所以热爱梵高的人不能忘记他。没有他数十年始终如一的支持,(这不仅是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梵高也许早就放弃了,毕竟他还是需要面包、咖啡、画笔和颜料。那些旷世之作就不可能存在了?? D、 从梵高的作品,我们发现创新才有发展,才能有突破。他用波形、螺旋形的笔触来运载奔涌不息的情感,表达的是他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比如课文所提及的寻幅作品,他就是将整幅画创新地涂抹成土豆的颜色??

E、 许多都是从画家的梵高说起,而我们要说的是生活中的梵高。他在许多人尤其是那些所谓的上层人物眼中是偏执的,敏感而易怒的。但他在下层人民眼中是善良的、无私的、热情的。在博里纳日矿区做短暂的传教士工作时,他竭尽所能地帮助当地矿工,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去支助他们,自己常常陷于饥寒交迫的境地。所以当地流传一个关于上帝的故事。后来他作画,画中的人物也大多是底层人民,有矿工、农民、织工、邮差甚至妓女。他觉得他们才是美丽的,他将自己的爱全部献给了他们?? F、 我们这个小组是从梵高自杀行为进行研究的。很多人认为他这一行为是懦弱的,是逃避痛苦的举动。但我们却用英雄来称呼他。因为他早将自己的生命与作画联系在一起,“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身体和灵魂,为了它,我甘冒失去生命的危险”,对他而言,作画就是生命,如果不能作画,他与行尸走兽无异。所以最后当他疯狂地无法作画时,他只能选择死,他英雄般地举起了枪??

五、每人写一篇至少800字《梵高传》读后感,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交流。 六、小结:

通过阅读《梵高传》要掌握以下能力:

一、学会自主地学习,通过多渠道获取信息,培养一种内在的学习能力,这对今后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二、、学会分析材料得出自己的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培养和发展了创新能力。

三、通过阅读开扩了视野,丰富了知识。

四、真正吸取了文中的养料,在对人物的分析和探讨当中深受教育,懂得在困难中勇往直前。

附录:梵高写给其胞弟提奥的信:

这个礼拜,我开始画一幅农民晚上围在一起吃一盘土豆的画。我早起晚睡,已不停地画了三天。

我想把我在农舍里画的那幅吃土豆的人的速写作些修改,使它成为一幅真正的画。《吃土豆的人》至少是我试探过的一个题材。我可以指出它的不足之处和某些完全错误的地方,但它相当真实,比有些完全没有缺陷的画也许更真实。 ??我又在画《吃土豆的人》。我新画了些头部的习作,尤其手部作了很大的改动。尽管现在这幅画只花了比较短的时间,但画头和手的习作却用了整整一个冬天。至于画这画的那几天,十足是一场战斗,不过是一场使我感到极为兴奋的战斗。我试图清楚地表现这些在油灯下吃土豆的人们如何用他们伸进盘子里的那同一只手挖地,以便使画表现出体力劳动以及他们如何诚实地谋生。 ??画面上是一间屋子昏暗的内部,屋里,点着一盏小油灯,肮脏的亚麻桌布、被烟熏黑的墙壁,女人们头上在地里干活时戴的普通的无沿帽,所有这些在油灯下通过眼睛毛看来都变成了很深的灰色。 ??全部头像都画完了,而且还画得非常仔细,但我还是毫不可惜地立即重画。在现在完成的这幅画里,他们的肤色像还带着泥土的、没有削过的新鲜土豆。我根据我对那一场面本身的记忆而画出了这幅画。可我已经把头像画了多少遍了!于是,我又每天晚上跑去现场认真捉摸某些细节。我认为画已经完成了——这总是比较而言,因为实际上我永远不会把自己的作品看得完美无缺。

一、学会自主地学习,通过多渠道获取信息,培养一种内在的学习能力,这对今后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二、、学会分析材料得出自己的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培养和发展了创新能力。

三、通过阅读开扩了视野,丰富了知识。

四、真正吸取了文中的养料,在对人物的分析和探讨当中深受教育,懂得在困难中勇往直前。

附录:梵高写给其胞弟提奥的信:

这个礼拜,我开始画一幅农民晚上围在一起吃一盘土豆的画。我早起晚睡,已不停地画了三天。

我想把我在农舍里画的那幅吃土豆的人的速写作些修改,使它成为一幅真正的画。《吃土豆的人》至少是我试探过的一个题材。我可以指出它的不足之处和某些完全错误的地方,但它相当真实,比有些完全没有缺陷的画也许更真实。 ??我又在画《吃土豆的人》。我新画了些头部的习作,尤其手部作了很大的改动。尽管现在这幅画只花了比较短的时间,但画头和手的习作却用了整整一个冬天。至于画这画的那几天,十足是一场战斗,不过是一场使我感到极为兴奋的战斗。我试图清楚地表现这些在油灯下吃土豆的人们如何用他们伸进盘子里的那同一只手挖地,以便使画表现出体力劳动以及他们如何诚实地谋生。 ??画面上是一间屋子昏暗的内部,屋里,点着一盏小油灯,肮脏的亚麻桌布、被烟熏黑的墙壁,女人们头上在地里干活时戴的普通的无沿帽,所有这些在油灯下通过眼睛毛看来都变成了很深的灰色。 ??全部头像都画完了,而且还画得非常仔细,但我还是毫不可惜地立即重画。在现在完成的这幅画里,他们的肤色像还带着泥土的、没有削过的新鲜土豆。我根据我对那一场面本身的记忆而画出了这幅画。可我已经把头像画了多少遍了!于是,我又每天晚上跑去现场认真捉摸某些细节。我认为画已经完成了——这总是比较而言,因为实际上我永远不会把自己的作品看得完美无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qf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