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结题报告

更新时间:2024-02-01 09:26: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题《农村中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子课题之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结题报告

马吉利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

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而中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我校地处农村地区,由于受到经济条件、家庭环境、学习基础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孩子之间的智力因素差异越来越小,学习习惯等积极的个性特征日益重要。目前,多数父母普遍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较多地把目光集中在分数上;有些家庭过度宠爱孩子,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比较忽略;有些家庭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缺乏对孩子的关爱与管束,导致孩子学习习惯极差。有些学生天资聪明,但课堂纪律散漫,注意力不够集中,常在课堂上摆弄东西,或是身在教室心在外;有的在家里边看电视边写作业,或是边吃东西边写作业;不愿去复习和查找学习资料。

在经济社会重大转型的今天,我校大多数学生父母都在为改变目前的经济现状而奔波劳作,部分家庭疏于对孩子的管理。因此,孩子对学习是应付了事。

素质教育中一个极重要的方面——让孩子“学会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是需要一个长期过程。若不能切实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学习能力就比较低下,学习效果就不会太好;如果没有

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行为也不可能主动、长期地坚持下去,其学习过程就有可能中断。而学习一但中断,就无所谓“学会”、无所谓能力和创新了。

本课题组成员通过广泛搜集各种有关信息,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原理,以我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课内外、校内外实践中悉心探索,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上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重点研究,为我校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为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本结题报告主要是对子课题《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的研究进行汇报阐述。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叶圣陶说:“教育”这个词儿往精深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著作,可是就粗浅方面说,“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陶行知倡导的“生活教育”就是把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放在重要的地位。主体教育论和发展性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选择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是一种主动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中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活动之一就是学会学习,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逐步形成自我调控能力。

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一直以《教育学原理》《心理学原理》《行为心理学》中的有关行为习惯的理论作为研究指导;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有关要求为理论导向;以教育报刊中有关学习习惯培养的经验教训为理论补充。博采众长,作为我们的实践指南。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让教师通过课题的研究,总结归纳出培养学生良好、稳定和持久的学习习惯的方法,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有较大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学生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研究。

(二)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三)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内容包括:

1、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2、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3、培养学生课后复习的习惯;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等相结合。具体途径为:

(一)课题研究与常规工作相结合,只有在工作状态下研究,课题研究才有真正的意义。

(二)针对学生、家长和老师进行了多次问卷调查、谈话调查、听随堂课观察,旨在摸清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掌握学生学习习惯变化的规律,了解培养方法的效果。

(三)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础,课题研究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的行为,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课题组的成员大都能经常撰写课后反思、教学日记、叙写教学案例和教学故事。

(四)教师团队的互帮互助。开展课题研究,就要倡导同伴间的交流与互助,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能够得到客观的反馈。 (五)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积极争取他们的支持和指导,其形式主要有: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教学专业咨询(座谈)等。

(六)及时总结经验,以点带面、辐射、推广。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与主要过程

(一)第一阶段(2009.7------2009.12):研究的准备阶段 1.确定研究课题

在学校教科室的领导下,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到习惯养成对人生的重要性,我们筛选通过了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作为研究课题。

2.组建课题组

课题研究小组由张立任组长,主研教师为王玉忠、王玉平、马吉利、李林、张浩等6位教师。

3.课题组还设计出了详细的课题研究方案和课题研究计划。 4.开展调查、访谈,初步进行资料的搜集及分析工作,为课题研究的实施提供比对资料。

5.申请立项,进行开题论证,布置课题组成员研究任务。 (二)第二阶段(2010.3------2010.12):研究实施阶段 课题组成员针对课题研究方案中的研究内容,进行理论学习,全面展开研究工作,参与各级各类活动并做好活动过程记录及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工作,及时总结研究心得,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1.课题组制定了多种制度:(1)课题研究记录制度,(2)教师实验记录制度,(3)课题研究评估制度,(4)课题研究奖励制度,

2.课题组还要求主研教师做到“五个一”:(1)读好一本书,(2)上好一节研究课,(3)每个人一个研究重点, (4)每期一次数据统计与分析,(5)每年一篇优秀经验论文。我们特别倡导研究同伴间的交流与互助,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能够得到客观的反馈。我们采用的主要形式有:单周进行课题专题理论学习、讨论;双周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中将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教案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元素;定期召开课题组例会,通报研究进程和阶段性研究成果,修正研究计划;课题组成员间互听互评随堂课;教研月观摩研讨等。

3.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对教师进行全面培训。

教书育人的成败,关键在教师。课题研究能否顺利、深入地开展,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否符合时代的要求。而教育科研又是更新教育观念、永葆教育发展活力的有效载体,是将先进的教育思想转化为教育实践的必由之路。因此,在课题研究实施初期,我们针对学生的习惯现状组织课题组和其他教师深入学习。一方面集中学习有关习惯培养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进一步了解课题研究的重大意义,组织教师仔细研读,认真琢磨相关理论;通过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课题参研教师的理论水平。

4.“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小组的主要研究过程 (1)调查了解学生相关现状,进行初步分析。 问卷与谈话相结合,调查本校七至九年级232名学生

大柳中学学生预习习惯调查表 班级: 姓名: 调查结果

1、在学习新知识之前,( )。 ① 经常预习 ② 偶尔预习 ③ 基本不预习 2、在课前预习时,( )。 ① 只把新知识阅读一遍 ② 一遍阅读一边试着练习 ③ 一边阅读一边操作学具 八年级:7%; 九年级:12% 八年级:34%;九年级:67% 八年级:59%;九年级:21% 八年级:70%;九年级:51% 八年级:17%;九年级:34% 八年级:13%;九年级:15% 3、在预习中碰到困难你就( )。 ① 停止预习 ② 请教家长或打电话问同学 ③ 努力克服并继续坚持预习 八年级:88%;九年级:68% 八年级:10%;九年级:25% 八年级:2%; 九年级:7% 4、在课前预习时比较喜欢( )。 ① 不复习旧知识,直接预习新课 八年级:76%;九年级:42% ② 预习中遇到困难后,再复习旧知识 ③ 先复习旧知识,再预习 八年级:19%;九年级:40% 八年级:5%; 九年级:18% 初步调查结果表明,由于八年级学生认识能力相对较低,知识相对简单,学习压力小,大多数学生不预习。随着年级增高、学生知识的增多和学习能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通过预习,带着问题听课。因此,老师有必要在班级内提出预习要求,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加强预习的指导和督促,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2)根据学生现状进行探索实践,探寻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有效策略

①师生一起预习,摸索预习的方法。

八年级语文老师采用“读”“画”“查”“思”“问”“议”“记”等七种方法培养学生进行语文学科的预习。

②提出要求,学生预习。

九年级数学老师采用“两读一练”法培养学生进行数学学科的预习。

③加强对预习结果的评价,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我们一直注重对学生积极阅读、主动思考的程度的评价。检查“疑问”的数量与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观察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与流畅性。对学生的预习作出评价,对没有认真预习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准确了解情况,及时给予帮助。

④建立检查激励机制,采用成功体验法,摸索促进学生养成自觉预习习惯的方法。

部分老师根据学生一段时间的表现,在班级评选“最有价值的问题家”“资料灵通师”“好词佳句工程师”等,督促学生持之以恒地认真预习。

5.“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小组的主要研究过程 (1)调查了解学生相关现状,进行初步分析

以课堂观察为主,以分类个别谈话为辅,结合问卷调查对我们七、八年级学生的听课行为作测定,了解和掌握学生听课习惯的基本现状,为学校课题研究提供原始数据,分析内在原因并提出建议,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听课习惯进行干预,为培养学生持久良好的听课习惯提供对策和依据,寻找培养学生良好听课习惯的规律。

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课前准备情况影响着他们听课的质量;学生课堂学习情绪和注意力影响着他们听课的质量;能不能做课堂笔记影响着学生听课的质量;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影响着他们的听课质量;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对老师好恶影响着学生听课的质量;教学内容的深浅,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方法影响着学生听课质量。

问卷表明,我校八年级一部分学生对良好听课习惯的概念模糊,特别是八年级学生,对一些较高层次的学习习惯不大明确,更不知道怎么去做。另一方面缺乏主动培养意识。只有老师提出要求,学生才会去遵循,期间还要老师不断地提醒监督。

(2)根据学生现状进行探索实践,探寻培养学生良好听课习惯的有效策略

①研究教师亲和力对学生听课质量的影响。 ②摸索强制要求对学生听课兴趣和质量的影响。

③八年级老师试着从以下研究中总结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习惯:老师们用怎样的一个动作或用怎样的一句简短的话语来冷却沸腾的教室?听什么?课堂上怎样做到动静结合,张弛有度?

④九年级数学老师在教学中摸索“定向”培养学生听课习惯。 ⑤要求学生做简单的听课笔记,经常性抽查学生的此类笔记。 ⑥教法改革探索。创设教法改革氛围,使教师意识到,不改革教法,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不可能得到培养。在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大力提倡老师之间听随堂课,听推门课。

⑦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组织能力。

⑧教师善于捕捉培养良好听课习惯的生成资源,及时评价鼓励,提升学生听课的品质。

6.“培养学生及时复习的习惯”小组的主要研究过程

(1)重温“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习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理论。将这些知识告之学生,让他们认识到复习就是同遗忘作斗争。

(2)利用“及时回忆法”进行复习,培养孩子及时复习的习惯。 (3)利用“阶段复习法”进行复习,让学生认识到复习还具有整理知识的作用。参研老师观摩一节数学整理复习课,课后组织研讨。

(4)利用“查漏补缺法”进行复习,培养学生建立错题库、处理错题库的习惯。

(5)培养学生系统复习的能力,引导孩子在整理单元知识的基础上,跟着老师整理本学期教学内容的要点,梳理知识链条,形成知识网络。

(6)教师试着依据心理学中关于记忆的原理和规律,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记忆类型,并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增强记忆力。

(7)及时检测,反馈复习成效,让学生享受成功感,自觉进行复习。 七、课题研究成果 (一)我们的理论成果: 1、(关于预习) 我们认为,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要遵循新课标关于预习的要求和层次;要遵循从课内到课外、先扶后放的原则;预习内容的设计,应符合针对性、趣味性、操作性、可接受性原则。

预习能力的培养和预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我们应加强预习与自学尝试相结合,以提高学生自信心和自学能力;加

强预习与明确学习内容的基本点、重点、疑难点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听课的质量。要使学生的预习产生效果,预习方法的指导也很关键。

经过借鉴学习和实践摸索,我们认为语文学科采用“读、画、查、思、问、议、记”七种方法来预习能获得较好的效果。a,整体阅读,要求快速通读课文,即从提示、标题、正文、注释、练习等几个方面总体浏览课文,其中包括单元提示;b,勾画批注,最基本的要求是用不同的符号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序号、不理解的句子,提倡批注心得和质疑;c,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d,思考是阅读的核心,也是预习的关键,它重在思考理解,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能透过字里行间进入到作品中去,试着去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文章的思想内涵;e,勤于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是预习的深化;f,博采众长,即在预习中进行讨论;g,择优而记,“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预习时的摘录和笔记,也是较好的自读法。

我们还觉得“两读一练”是培养学生进行数学学科的预习的可用方法。a,初读教材,了解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时从情景图中发现数学信息,试着回答教材中提出的问题,把重要的概念和结论勾画出来。b,细读教材,试着把握知识的来龙,试着理解例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把不明白的地方作上记号。c,尝试练习,检查预习效果,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在新课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注意。

“学生在预习阶段,初意本来不要求弄得完全头头是道,最要紧的还是让他们自己动脑。”

2、(关于听课) 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对老师的好恶影响着学生听课的质量;教学内容的深浅,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方法影响着学生听课质量。因此,

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教学基本功的修养,努力提高言语的表达能力。多跟学生交朋友,努力在学生中产生亲和力,力求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由于很多学生的不良听课习惯是在七年级开始养成的,因此,我们应从七年级开始,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听课要求,制定明确的课堂目标,进行好习惯的培养。老师可进行如下操作:a,首先提出要求,让学生明确该怎么做。一开学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做到“四到”——眼到:眼睛盯着老师;耳到:耳朵仔细听完老师提出的问题、要求以及同伴的发言;心到:就是思维要快,要迅速思考并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手到:动手操作、动手练习、做好课堂笔记。b,经常性地引导和督促,辅以积极的鼓励和评价,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听课习惯。如告诉孩子们口中说“四到”关键还要真正做到。老师喜欢的是说到做到的学生。看到学生的进步不吝啬表扬与鼓励。经常用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满意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言语,一幅真诚的表情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老师还要做好课前准备的有意识训练。首先,要明确要求。如课前及时进入教室、摆好相关课程的书籍和学具,无关紧要的课本和作业本要收捡好,然后端坐桌前静候老师的到来。上课教师在课前也要有意识地巡视学生是否做好了准备,如果没有,应当予以提出并督促学生立即改正。再次,提出长期和短期目标,要求学生持之以恒,老师并及时作出中肯的评价,以修正或鼓励学生。因为学生自制力不强,老师一定要坚持监督学生,不可偶一为之。

我们发现,课堂上学生之所以听不进去老师讲课,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上课时学生没有明确的思维方向,不知自己该干些什么。有时老

师讲的目标超出学生的实际,学生不愿用力去追;有时老师讲的学生已经懂了,这时学生又没别的目标,于是大脑也处于方向不明状态。这样下来,一节课就无所获了。那么课上提出明确的目标,并说明一定要当堂检测。学生听课就会认真、思考更加积极、发言更加踊跃。如何给学生课堂学习“定向”呢?教师应根据课标的定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把重点目标告诉学生或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一目了然。根据班级学生学情参差的实际状况,还可以设立高(独立积极思考)、中(大胆发言交流)、低(踊跃评价学习)三级目标以适应不同的学生。

引导学生加强自律意识,强迫自己听课,自己思维。要求作好简单的听课记录,也能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好习惯。

3、(关于复习) “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乌申斯基语)复习是组织这种知识体系的重要方法。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现代教学,复习都是极重要的环节。复习可以使学生学过的知识得到巩固、充实和提高,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我们注重给学生传授复习的方法,提高学生复习的能力,而这其实就是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

操作过程中,我们认为,应遵循如下一些原则:(1)、及时性原则。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教师(和家长)应该让孩子及时复习,并引导孩子制定一个复习计划,让他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整个学习进程和节奏。(2)、主体性原则。由于学生学习水平参差,并且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不平衡,因此,老师应协调好学生自我学习系统中的各种因素作用。在复习时,将学生放在核心位置,而不能越

俎代庖。(3)、针对性原则。即瞄准学生学习现状,分清主次,把握考点,进行专题训练。(4)、变式原则。不就题论题,要适当扩散,善于借题发挥,举一反三,将某些知识的呈现方式作适当变换,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来引导学生分析,引导学生产生联想,由此及彼,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在专题研究中,我们摸索出了以下可行而有效的操作策略:(1)、合理布置、精心安排、过程监督、结果检查的策略。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大都是老师和家长共同督促强化而成,因此,在复习上,教师是引导者、制定者、检查者,家长是过程监督员,也是行为结果的检查者。按照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合理制定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对复习效果进行检查,并针对性地改变复习方法。(2)、遵循规律,循序渐近。即,根据不同孩子的年龄和学情特点逐步培养学生的复习习惯和能力。(3)、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让学生应用这些方法自我培养复习的能力,这一点是最为重要的。学生有了方法,加上老师和家长的督促,逐步由他律变成一种自觉,这就基本上形成了习惯。

我们主要培养学生以下复习的方法和能力:(1)、及时回忆法。下课后用一两分钟及时默忆当堂重要内容,如公式、法则、定义等;作业前先回忆知识要点,再动笔。(2)、睡觉前“放电影”。睡觉前回忆当天各门课程的收获,不清楚的及时翻翻书、读一读、问一问,直到弄明白。(3)、阶段性(单元)复习,以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为主要目标。(4)、查漏补缺法。学生建立纠错本,分析错误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复习相关知识。(5)、学情监测系统复习法。以

老师指导为主,归纳、梳理各知识要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系统。培养学生根据目录将厚书看薄的能力。 (二)具体实践成果:

1、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发生改变。

我们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新课标实施为依托,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立足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策略,以指导学法为举措,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指导,学生由机械接受学习,转变成主动积极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涉及到倾听、观察、记录、思考、分析、归纳、总结、表达、交流、合作、实践和多媒体辅助学习等各个方面,方式灵活,使学生更广泛地获取信息途径。学生能从自己的视角和能力出发,用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体现学习的个性化。如:一个课题,学生有不同的猜想和发现;某些问题,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和解答方案;某些探究,学生有不同的方案和方法;一份调查作业或实践活动,学生有不同的形式和内容的侧重点等等。

2、学生的自学能力普遍提高。

学生的学习已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也不局限于听课和做作业。他们的学习已从课堂、课本拓展到生活世界、科学世界和网络世界等各个领域。

(1)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能以点带面,进行知识的类比迁移。学生能够先透彻理解某个知识点,然后通过对照、联想,进行知识的类比迁移,带动其它相类似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能以某个知识点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展开探究,拓宽知识面。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学科竞赛,两年多来,共有多人次在市级以上比赛获奖,获得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肯定。

(2)有及时总结、归纳、联系、整理的自学习惯和能力,实现知识的更新和完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学生在学习完每一单元、每一章节之后有及时总结、归纳、比较、联系、整理成知识网络的习惯,总结出知识相互联系的某一条主线,达到结构化、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以学生语文、数学、理化能力测查(抽样100份)为例

语文单项能力测查统计表

七年级 八年级 前测 后测 前测 后测 A B C A B C A B C A B 识字能95% 4% 1% 99% 1% 0% 98% 2% 0% 100% 0% 力 阅读能93% 5% 2% 98% 1% 1% 99% 1% 0% 100% 0% 力 写作能97% 2% 1% 100% 0% 0% 98% 1% 1% 100% 0% 力 口语交98% 2% 0% 100% 0% 0% 98% 2% 0% 99% 1% 际能力 数学单项能力测查统计表

七年级 八年级 前测 后测 前测 后测 A B C A B C A B C A B 计算仔94% 4% 2% 99% 1% 0% 99% 1% 0% 100% 0% 细 探索规97% 3% 0% 98% 2% 0% 98% 2% 0% 99% 1% 律 应用知100% 0% 0% 100% 0% 0% 96% 3% 1% 97% 2% 识 解决问92% 2% 6% 93% 2% 5% 94% 2% 4% 96% 3% 题 C 0% 0% 0% 0% C 0% 0% 1% 1%

理化综合能力测查统计表

八年级 九年级 前测 后测 前测 后测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细致观83% 9% 8% 90% 8% 2% 90% 8% 2% 95% 4% 1% 察 质疑问85% 8% 7% 92% 3% 5% 92% 5% 3% 94% 4% 2% 难 科学探92% 3% 5% 94% 4% 2% 90% 3% 7% 95% 4% 1% 究 规范操87% 5% 8% 93% 2% 5% 92% 2% 6% 96% 2% 2% 作 3、教学质量有所提升。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课题研究前,大多数老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辛苦,教学效果低下。课题开展后,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角,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使得课堂教学由灌输书本知识转变为学生合作的学习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前不想学的绝大多数学困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明显增强,二年来,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有所好转,学习能力有所提高,学习成绩也明显提升。近两年来的中考成绩都有明显的进步。2011年中考上省级重点高中线率达近45%,2012年中考有3人上郧阳中学线,上省级重点高中线率达近55%,这样的中考成绩在全县同类学校中列居前列。2012年1月我们对实验教师课题研究

前后的期末成绩进行质量分析:

及格率 姓名 前 王玉忠 张 立 52% 49% 后 73% 70% 前 21% 22% 后 43% 41.6% 优秀率 王玉平 李 林 张 浩 马吉利 51% 49% 48.9% 48.9% 72.3% 69.2% 69.6% 69.1% 23.2% 22.5%% 24% 22% 40.2% 40% 47% 42.3% 4、教师更新了教育理念,改进了教学模式和方法。

在课题实验的引领下,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实验研究,在学习中实验、在实验中研讨、总结、交流和反思,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重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涉猎教育前沿理论,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加深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人才观、教学观、学生观、学习观、评价观等教育观念已发生深刻变化。通过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学习和活动开展,教师们形成了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了“教材只是一个例子”的教材观,树立了“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服务者”的教师观,树立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的学生观。教师的备课、授课等工作中,开始围绕学生去进行,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尤其是结对子活动的开展,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特困生,及时给予鼓励。被遗忘的孩子大大减少。

5、教师的科研意识有所增强。

教育科研是当代学校发展的需要,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是提高教师素质和地位的需要。广大教师在课题实验的探索、实践中见证成功,感悟专业成长,增强科研意识和信心。教师充电学习已成为需要,研讨交流已成为习惯,教育、教学、科研已成熔为一体。如在学校“四个一”教研常规中,教师表现出积极的参与热情,每次试验课的评议,一般先由执教教师进行自我评议,然后各抒己见,在切

磋、研讨中达成共识,使全部参与的教师都能明确该课的优点和缺点。这样一轮轮的教研活动,通过研习,激活智慧,提高了理论水平;通过反思,觉醒机智,积累了实践经验;通过交流,集思广益,丰富了科研资源;通过整理,荟萃精华,积淀了科研成果。数学组全体老师的市级课题《初中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研究》于2009年7月10日成功结题;马吉利老师的论文《包容学生就是温暖自己》在201112月上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教育学文摘》刊物上发表,课件《图形的相似》和《旋转》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杂志上发表。马吉利老师的《初中数学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在第七届“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评选中获一等奖、王玉平老师《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平安校园》获市级一等奖、马吉利和王玉平两位教师的“教师工作室”在全县评比中获奖。总之,通过这项课题的研究,教师的科研水平不断提高,逐步由实践型向经验型、进而向科研型转变,一个科研性的教师群体正在我校形成。

6、教师的教学能力明显提高。

课堂教学强调师生“交互主体”的关系,教师是教的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进行启发引导,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教学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丰富的创造性。教师能够以布鲁纳的“发现法”、叶圣陶的“教是为了不教”、国际教科文组织“学会学习”为理论指导,以教学基本程序:“提出问题——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练习、运用——评价、小结 ”为指导框架,构建适合学生自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的各种变式。两年多来,有数十人次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王玉忠、王玉平、马吉利、张浩等老师在

2011年全县“课内比教学”活动中分获说课讲课各类奖项。2011年8月马吉利老师获郧县“骨干教师”称号。2012年3月马吉利老师在湖北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中获“优秀学员”称号,2012年10月王玉平老师获郧县思想品德学科优秀教师称号等。 七、研究过程中的感悟

1、开展《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是落实素质教育、实行新课程改革的正确举措,是对学生一生发展负责的责任感的充分体现,是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提高的有效策略。因此,开展此课题研究是必要的、有价值的。

2、从研究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学生个个都有很强的求知欲,都希望自己有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成功。他们身上蕴藏着极大的创造潜能和强烈的合作交流的愿望,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挖掘、去培养。家长和社会各界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支持的,迫切希望的。因此,开展课题研究的客观条件是具备的,实施是可行的。

3、从研究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开放、民主的课堂环境,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主动活动、积极主动进行研究性探索活动的前提,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主体性教学的前提和支柱,更是培养创新精神的不可或缺的氛围。但现实中教师要实现课堂真正的民主开放,做到“乱而不散”,却并不容易,很多教师在课堂管理时往往会陷“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明,蛮办法不行”的尴尬局面。只要我们从小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我们的教育再从方法上的为新的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必需的环境和资源,同时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更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从研究中我们发现,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师培养研究的深度和培养的力度,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的能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八、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困难与对策

经过两年多的深入系统研究,我校课题组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和训练,让习惯成为自然,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增强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目前尚存在的主要困难及我们将采取的对策如下:

困难之一,参与研究的教师可能缺少必要的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对策是:加强学习,组织研讨,请专家指导等。

困难之二,由于习惯是长期形成的,一时较难改变,学生的思想反复性大。对策是: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积极引导,加强正面教育,使学生树立信心,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逐步实现教学的民主性。

困难之三,学生的课外学习习惯,教师往往难以控制,而本地农村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又缺乏科学性,有的甚至疏于关心。对策是:定期召开家长会议,对家长进行必要的培训,发放各种联系卡,及时取得信息反馈等等。

困难之四,学习习惯养成问题也是一个德育课题,它是一项很艰苦的工作,难免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的困难与挫折,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的态度往往较难控制,他们的消极将会导致研究的失败。对策是:对教师进行必要的教育,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具体方案另定)。

最后,我们还要在大量的具体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理论、观念,提炼出一整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操作模式,以供同行参考借鉴,把研究成果推广出去。同时,希冀得到专家、领导的不吝赐教,使本课题研究得到提升,臻于完美,从而更好地为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附:【参考文献】:

1. 《孙云晓少年儿童教育报告》孙云晓著,接力出版社

2. 《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理论专著)孙云晓 邹 泓主编,北京出版社。 3. 《好习惯是怎样培养出来的》(活动设计案例精选)孙云晓 孙宏艳主编,北京出版社。 4. 《稳步提高学习成绩》林 格主编,同心出版社。

5. 《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孙云晓、张梅玲北京出版社

最后,我们还要在大量的具体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理论、观念,提炼出一整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操作模式,以供同行参考借鉴,把研究成果推广出去。同时,希冀得到专家、领导的不吝赐教,使本课题研究得到提升,臻于完美,从而更好地为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附:【参考文献】:

1. 《孙云晓少年儿童教育报告》孙云晓著,接力出版社

2. 《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理论专著)孙云晓 邹 泓主编,北京出版社。 3. 《好习惯是怎样培养出来的》(活动设计案例精选)孙云晓 孙宏艳主编,北京出版社。 4. 《稳步提高学习成绩》林 格主编,同心出版社。

5. 《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孙云晓、张梅玲北京出版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qd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