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4-04-21 15:5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必修2 第2单元

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及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2.掌握城市环境问题及逆城市化现象。

3.了解我国城市发展趋势,明确我国今后城市发展方向。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城市环境问题。 3.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逆城市化。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城市的合理发展和分布, 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城市规模的无限扩大,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对 于地理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知识新授】

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 课件展示:“现代化城市”景观图

问题设计: 城市化过程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讨论: 在城市,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道路纵横交错。在农村,城市现代文明深刻影响着传统的生活习惯和劳作方式,农村青年向往都市的繁华。交通运输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使城乡差距迅速缩小。

教师提示 (承转)城市是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城市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既包括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又包括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哪些影响呢?

(合作探究):

①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改变了原有的自然环境,使原来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②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而且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周围地区的自然环境。

③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

④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环境生态。 教师总结 由于城市的核心功能,城市能够带动区域开发,加速经济发展,从而对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更加广泛的影响。

必修2 第2单元

课件展示:

“城市化与地面下沉”图解

问题设计: 城市化过程对人类地理环境还产生哪些影响呢? 学生讨论 (合作探究):

①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原先的农业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并形成了城市功能分区。

②改变了居民的就业形式,区域产业活动以非农业活动为主体。

③建筑物密集的城市景观取代了原先的乡村景观。 ④城市化过程使人口和产业活动由分散到集聚,与此同时,经济开发和信息交流得以大幅度加强。

⑤促使现代文明向传统文化广泛渗透,强化了当地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二、城市环境问题

问题设计: 在高度的城市化过程中,人类的不当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使环境质量下降,影响了城市的健康发展,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那么,城市化过程中产生了哪些环境问题呢?

学生: 城市环境污染

教师总结提问: 城市环境污染的类型有哪些?这些污染产生了哪些危害?应采取哪些治理措施?

(合作探究)观看视频并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内容空缺,让学生填写)。 课件展示:表格: 主要表现 原因 城市居民燃烧煤炭等燃料大气污染 环 境 质 水污染 所排出的烟尘;汽车、飞机、火车等各类交通工具排放出的尾气 城市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 工业生产发展、建设规模扩大、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危害 使城市环境质量日益下降,危害人们的健康 影响人体健康和植物的繁殖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 影响人们休息、工作和交谈,甚至影响人体健康 交通阻塞导致时间和能源的严重浪费;住治理措施 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 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限量排放 及时清除,实行分类回收、利用 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市布局,建绿化隔离带 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量 固体垃圾下 污染 降 噪声污染 交通拥挤,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居住条件量的不断增加 必修2 第2单元

差 房缺少,质量低劣,影响城市环境质量 增加就业难度,扩大失业队伍 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乡村人口无序迁入 造成贫困问题,内城衰落问题,社会治安问题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加快住房建设 (待学生完成表格填写后,依次呈现答案并作精讲,及时查缺补漏。) 拓展思维 当前为什么国内外许多城市都实行“公交优先”的策略?

(合作探究)主要针对交通拥挤、交通秩序混乱提出来的。小汽车对个人来说改善了交通条件,提供了舒适的交通环境,但小汽车过多会造成交通阻塞,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小汽车低速行驶还造成能源的浪费和尾气污染。实行“公交优先”,公交车的大容量可以同时解决几十甚至上百人的交通问题,这样一方面可提高社会效率,减少了交通阻塞现象,还有利于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

教师总结: 城市人口因规模大,未充分就业,存在一定数量的失业队伍,乡村人口的大量涌入,必然导致失业问题加重,也影响社会安定。此外,城市化过程还会带来其他的社会问题,如贫困问题、内城衰落问题等。

贫困问题,在现代经济体系中,报酬较高的工作要求受过良好的教育和具有过硬技术的劳动力,无技术或缺乏充分教育或熟练技术的人就容易陷入贫民群体。

内城衰落问题,二战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小汽车的迅速增加,引发了城市工业、人口、商业大规模郊区化,内城地区出现了工业基础缩减、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自然环境恶化、服务设施缺乏等衰落现象。

问题设计: 从7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首先在英国,随后在美国、西欧各国、日本,后来又在北欧各国,相继出现了与城市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请你具体描述该现象的发生。

学生讨论: 这是城市化过程从集聚发展到扩散的一个新阶段,称为逆城市化现象(或城市郊区化)。由于城市人口的高度集聚,导致市区过度拥挤、环境恶化、用地紧张和生活质量下降。城市居民为追求较好的生活环境,由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商业和制造业也随之向外扩散,结果造成市中心的衰落。

三、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多媒体展示“移植大树之风为何屡禁不止”阅读材料,请同学们回答问题。

学生甲 大树移植对生态环境造成下列影响:直接影响当地的生态群落,还会引发水土流失、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涝、沙尘暴等自然灾害。

学生乙 山区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加剧,一方面使得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的能力降低;另一方面大量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和湖泊泥沙淤积萎缩,使河道泄洪能力降低;汛期威胁中下游地区人口、农田、城市和交通要道的安全,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而枯水期,发生严重的旱灾,影响中下游地区及城市的生产生活用水。

必修2 第2单元

学生丙 城市地区,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的集中。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

教师总结: “生态城市”的内涵是人与自然的协调融合。城市生态系统的目标可归纳为和谐、高效和发展。和谐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尽可能与山、河、湖泊、植被等自然景观协调。 人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中心。人的生活和生产需要环境保障。随着生活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对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环境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基础。良好的环境是城市生态系统追求的目标,是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和调整演替的保障。

课件展示:

“我国城市发展趋势示意图”,请学生自主探究后合作讨论,明确答案要点。 学生讨论回答

①城市经济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②大型中心城市加速发展,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 ③有更多的农业人口进入城市或当地的小城镇。 ④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城市病”。 ⑤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 ⑥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城市化过程在积极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某些消极作用,如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失业、贫民窟、侵占耕地等。因此城市化过程既对自然地理环境也对人文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学习研究这些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教材以“我国城市发展趋势”为案例,具体展开讲述今后城市发展的方向,同学们要理解掌握。

四、知识结构

五、能力提升

1.关于城市化的错误叙述是( A )

A.城市化过程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 B.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C.城市化水平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D.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2.关于城市化的标志,表达不妥的是( A )

A.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在上升 C.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D.城人口数量增加

必修2 第2单元

3.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城市化的特点是( A ) A.世界城市化的速度、规模、范围都达空前的程度 B.中小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发展慢

C.由于城市人口不断集中,城市用地规模不断缩小 D.城市化开始加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比重达到13.3%

4.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②乡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 施逐步完善;③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不断增强;④乡村的人均收入高于城市;⑤城市的地价昂贵,房租高于农村。( C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5.二次大战 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发展超过了同时期的发达国家 B.发展速度比发达国家以往的最高速度还快 C.城市人口的比重还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 D.大城市发展慢,中小城市发展迅速

(主备人:焦丹 审核人:乔志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px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