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主流经济学看西方经济学的发展

更新时间:2024-05-07 18:2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文摘要

作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新古典经济学在理论体系上表现出的精美和严谨,虽然增强了经济学表达的准确性,但是由于过于迷信简化模式,过分的数理形式主义,盲目的相信事件之间的因果关心,假设的过于严苛、不现实,并且忽视掉历史、制度、文化等重要因素等诸多问题也为经济学招致了大量的批评。本文基于诺贝尔经济学奖,分析了诺斯、缪尔达尔、哈耶克和卡尼曼等具有代表性的非主流经济学家的理论观点。同时,对现代经济学的未来趋向做了大胆的预测。并以此为基础得出,西方非主流经济学的发展对于中国经济学发展的启示。批评者对新古典脱离实际的假设极为不满,尤其是利润最大化和均衡这些经典假设,被认为过于苛刻。他们还认为将复杂的现实经济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往往难以准确刻画系统整体的动态变化过程。而现实中,整个经济系统是动态的演化系统,个体与个体之间以及个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整个经济事件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新古典经济学运用逻辑演绎的方法对有机的经济过程加以处理,随机和偶然因素被排除在分析体系之外,使得经济理论发展为一门类似于物理、数学的学科。针对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种种不足,西方非主流经济学派不断涌现并且壮大。

笔者在分析非主流经济学的内容时,首先界定了主流经济学的范围,以及非主流经济学的界定范围。通过指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种种缺陷,分析了非主流经济学和主流经济学在方法论基础上

的不同以及其他方面的差异,在此基础之上得出了西方非主流经济学流派所具有的共同之处。界定了非主流经济学的范围后,文章总结了40多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中具有代表性的非主流经济学家以及曾经提出过非主流经济学理论观点的经济学家们,分别分析了各自的学术背景以及他们的非主流经济学的观点,另外文章中也给出了他们对于经济学以及社会生活、宏观经济的贡献。

全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言,主要阐述了文章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的现实意义,同时提出了文章的创新点以及不足之处。第二部分是关于非主流经济学的含义以及非主流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主要分析了什么是主流经济学,界定了非主流经济学的范围,然后阐述了诺贝尔经济奖得主中的非主流经济学家大典型代表,分别从他们的学术简历、研究背景、提出的非主流经济学观点以及对今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经济生活的贡献方面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是非主流经济学对于现代经济学的贡献,分别从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上讲述了非主流经济学对于经济学的贡献。第四部分。第四章主要是基于非主流经济学的发展来看现代经济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了经济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两种可能性,一是碎片化,另一种是演化经济学的方向。

第一章导言

一、研究背景

自19世纪70年代边际革命以后,以理性经济人为基础、以优化方法和均衡方法为核心的新古典主义,逐渐成为了西方经济学

的主流。经过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革命和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之后,这种主流地位得到强化。然而,这种主流的地位并不稳固。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主流经济学不断地面临着挑战和危机:新制度经济学、奥地利经济学派、瑞典经济学派、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等等,从不同的侧面不断地冲击着主流经济学。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迅速扩展到全球性质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有非常巨大的撞击,即使到今时今口,全球经济依旧在恢复中。次贷危机的爆发又一次冲击了处于主流地位的新古典经济学,过度依赖脱离现实经济的完美数学模型的经济学家们再一次向世人证实了这种完美的数学模型的弊端。他们背后的启示和教训恰恰说明:脱离经济生活实质的、形式主义的方法论根本无法揭示人性根本的贪婪。

诺贝尔经济学奖在时隔多年于2009年再一次颁发给新制度经济学家威廉姆森和公共经济学家奥斯特罗姆,这似乎想向世人证明非主流经济学在这场次贷危机中又一次站了起来。抛弃主流经济学完美建模、完备假设以及均衡的分析框架,非主流经济学家立足于现实中的?社会人?,强调历史性、制度性和非理性,在研究经济现象时必须要考虑社会、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相互依存的诸多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因为在社会生活中,没有任何问题是?纯粹的?经济问题,或者能单独从经济方面予以完整解释。

在如此复杂的学术背景之下,非主流经济学的研究似乎是迫不及待的。同时,美国金融危机也会是世界经济模式的一个转折,

同时也将推动经济学在当代世界的重建和新生。在这个人类新世纪,经济学发展不得不面对的基础性命题之一,是要超越西主流经济学的历史性贫困,建立与当代世界人类社会活动更相匹配、更加科学的价值观和经济发展理论。而本文将基于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视角分析西方非主流经济学的发展,试图从非主流经济学的角度找寻到适合未来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研究意义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西方非主流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界出现了日益活跃的发展态势,涌现出许多新的流派。文中笔者对近4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进行梳理,发现其间共有十几位非主流经济学家得奖,尤其2009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新制度经济学家和公共经济学家。从而更加印证了西方非主流经济学正在崛起。

近十几年,西方非主流经济学之所以得到快速的发展,究其原因就在于日益增多的经济学家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不满与日俱增。首先,西方主流经济学对于一些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如环境恶化、种族和性别歧视、贫困等一系列问题,既不能做出深刻的解释,也不能予以解决;特别是在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转型问题和拉美危机等问题上的失败使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统治地位受到了严重动摇:最近,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也宣判了以自由市场意识形态为标志的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彻底失败。其次,西方主流经济学狭窄的研究内容,对数学形式主义的顶礼膜拜,不敢突破?理性一个人主义一均衡?研究框架等因素己经阻碍了经济学本身的发展。因此,

许多西方经济学家不得不寻求替代性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西方非主流经济学得到了迅速的壮大和发展。

笔者试图通过本文的分析,带领大家进入到西方非主流经济学各流派的理论中,寻找能够解释现实经济现象的办法。中国进入市场经济三十几年的时间,对于西方经济理论的了解不深入,再加上中国国情的不同,完全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并不能真正解释中国所出现的经济现象。通过文中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质疑和批判,并且通过对非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更加清楚地认清西方经济学未来的发展趋势,更有利于我们应该站在当代科学高度来重新认识理论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三、主要创新以及不足

从本文的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看,既要对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中的非主流经济学家进行梳理,又要通过非主流经济学的发展来分析其对现代经济学的贡献,最后展望现代经济学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是一项非常艰深和复杂的工作。本文只能是给出蜻蜓点水的粗浅描述,如果说本文的一点创新,主要体现在:总结了40多年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中的非主流经济学家提出非主流经济学观点,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且笔者在非主流经济学演进基础上分析了现代经济学的可能发展趋势。而以往的研究主要青睐于主流经济学以及相应的观点,很少有前人总结非主流经济学的代表以及他们的观点。

当然,相对非主流经济学这个纷繁复杂的研究领域和庞大的

界由于经济繁荣和失业率不高而进入了?凯恩斯时代?,然而,好景不长,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出现了?滞涨?局面,面临着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的局面。而恰恰由于现有经济理论对于这种?滞涨?局面不能合理解释,才有可能为新经济理论的出现提供足够的土壤。在这种情况下,非主流经济各流派再次得到关注,并且日益活跃。在各种经济学流派林立的西方经济学世界里,才会为行为经济学的立足提供依靠。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行为经济学家卡尼曼。心理学与经济学融合的行为经济学,给传统主流经济学带来了冲击和挑战。主流经济学是关于理性选择的科学,它是我们认识人们理性选择行为的一种方法。而以卡尼曼为代表的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和发展,首先就是建立在经济建设和传统经济学的不一致上。行为经济学尝试对非理性行为进行研究,打破了主流经济学的界限,否定了主流经济学派的?经济人?概念。?经济人?不存在,是行为经济学的理论和前提。新古典经济?经济人?所具备完全的知识,完全了解可用的手段和将要实现的目标,并且可以对现在和未来做出使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合理选择。针对主流经济学的一系列假设,卡尼曼认为,?由于人的脑力和精力的有限性,不存在一个人可以具备全部的知识?,?人的本性不仅仅像?理性经济人?完全利己,还有利他的一面,这将导致他的行为不是完全理性的?。

卡尼曼在西蒙?有限理性?的基础上,不断修正?经济人?的基本假设,他看到经济理性这一假设前提的缺陷,发现单纯的外在

因素不能解释复杂的决策行为,由此,他们通过?吸收实验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等领域的最新成果,以效用函数的构造为核心,把心理学和经济学有机结合起来,彻底改变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个体选择模型?。在此处把行为经济学不同于主流经济学的地方列举出来。

(1)经济个体的非理性假设

行为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的质变突破首先体现在对经济个体的抽象定义上: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对经济个体的分析应建立在?机械?的经济理性(核心理性以及两个激励性假设)之上,而卡尼曼则认为对经济个体的抽象应建立在更为现实的基础之上,比如有限思考、心里会计、启发式代表性程序、框架效应、损失规避等。这种经济个体的界定变化必然导致整个理论的逻辑体系随之发生变化,使得行为经济学既可以像新古典经济学那样通过边际分析法等逻辑推演手段分析问题,而且还可以通过广泛借助实验手段和微观计量方法,来寻求和利用其他的非线性和动态的前沿分析方法或经验实证方式。

新古典经济学所描述的竞技状态类似于经典物理学所描述的真空状态,它是人们为了便于分析而给出的一种假象状态,但这过于僵化和脱离现实,从而使得理论的适应性受到制约。卡尼曼则认为经济个体在决策时的偏好并不是外生给定的,而是内生于行为人的决策过程之中,这暗示由经济个体内生偏好所决定的外在选择、判断等行为必然具有异质性。

上述这些命题都放松了新古典经济学对经济理性所做的僵化假定,而一旦这些假定得到放松,则意味着经济学对人的刻画摆脱了一个外在强加的?刚性?标准,并通过强调人类行为动机(受偏好影响)的内生性,而决定了外在行为的异质性,于是导致经济学的前提假定从同质经济理性的人向异质经济行为人转变。

这种转变意味着理论发生了质的突破,而前者也将成为后者的一种极端情形或特例。异质经济行为人的假定更符合经济生活中的一般情形,它为经济学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最基本的前提。

(2)对均衡产生过程的强调:认知与学习理论的引入 当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定同质经济理性人的假定意味着经济个体自然会?本能地?选择无套利的均衡行为,任何市场都会自动达到无套利的均衡状态,而对个体选择行为的分析也是在均衡状态下展开的。然而,这种分析范式阉割掉了无套利均衡的具体产生过程,因此会导致对现实经济现象只能做某一侧面的考察和理解,因为大量现实经济现象并不是所谓的均衡行为,而只是处于向均衡的演进过程之中故而经济学家需要能够理解均衡产生过程的相应理论,而这在传统的同质经济理性人框架下是无法孕育出来的。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异质经济行为人假定由于把人们的行为特征理解为内生而非外在给定,因此其意义是深远的,即新古典经济学强加在经济个体身上的经济理性假定此时将不再是每个主体必然具有的共同特征,因而每个主体的偏好、推理和计算能力等将可以不再相同,人们的行为模式与经济理性人之间将可以存在

各种差异。此外,异质经济行为人假定暗示了经济个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具有不断的认知和学习能力,并且通过认知和学习,可以使自己的选择行为逐渐趋于均衡。虽然人们可能会达到均衡行为,但却不像经济理性人那样先天具有寻找无套利均衡点的敏锐嗅觉一均衡是人们通过认知和学习不断摸索出来的结果,是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步累积和提高自身的经验知识以及对其他群体成员的认知程度而渐次摸索出来的。

因此新古典经济学下的经济理性假定不是人们先天具有的品质,但却可在后天逐渐内生习得,这个习得的过程,就是行为经济学超出新古典济学所关注的内容所在,亦即行为经济学中所谓的认知与学习理论。借助这些理论,人们通过对决策个体的学习方式进行假定,来试图刻画个体摸索无套利均衡的决策变化轨迹,从而得以把许多经济现象理解为均衡的产生过程而非其最终结果并加以分析。

行为经济学研究的假设前提与传统经济学不同,甚至可以说是颠覆性的差异,对于传统主流经济学来说是不可接受的。但也正是这种接受与不接受的对抗,才使得在现有非理性经济人假设基础上的行为经济学不断地趋于完整和规范。

(六)实验经济学:弗农·史密斯

实验经济学是20世纪晚近代出现的另一经济学流派。它跳出主流经济学的基本立场,以存疑追问的态度和实验求证的方法,对主流经济学理性人假定及一些主要结论进行批判性验证。它对经

济学的影响,不仅在于以?直面现象?的实验验证技术替代公理化的逻辑推理方法,也在于重新审视先前一切经济理论的解构批评倾向。早在20世纪60年代,史密斯就发展了经济学领域的?风洞实验?,提倡在实施经济政策前可以先在实验室里进行模拟运作。例如,传统主流经济学认为只有存在大量的买方和卖方的条件下市场才是有效率的。史密斯的实验却表明,一个市场是否有效率至关重要地取决于监管市场的机制,而不是是否存在大量的买方和卖方。

实验经济学以大量试验数据为依据,对主流经济学一些重要理论假定和原理王弗农〃史密斯,实验经济学之父,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和法律教授。他的获奖理由是:通过实验室试验进行经济方面的经验性分析,特别是对各种市场机制的研究。进行了否证,或者使之更精练化。史密斯通过?买卖双方叫价市场?的实验证明,在英国式拍卖叫价、荷兰式拍卖叫价、一级密封拍卖叫价、二级密封拍卖叫价四种价格机制中,只有英式拍卖成交价格在均衡价格附近密集分布,而其他价格机制下的市场均衡无法实现。史密斯等实验经济学家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实验揭示了经济学理性人假定的严重缺陷:(l)经济行为人的实际效用或期望效用最大化的极致理性是无法达到的;(2)非理性的情感、意志、价值偏好对理性算计过程会产生明显扭曲;(3)理性算计并不能使行为人完全摆脱对习惯、传统的?路径依赖?。实验经济学在方法论上标新立异,用实验方法对新古典经济学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px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