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县2016届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更新时间:2023-12-18 18:1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上海市崇明县2015学年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2015.12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共75分)1—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美国一中学历史教科书在谈到古代巴比伦对外贸易时这样写道:“远到印度和中国的商人都到巴比伦来经商”。如果这一论点成立,能为其提供直接证据的应是

A.古代中国的文献资料 C.古代中国的考古资料

B.古巴比伦的文献资料 D.古巴比伦的考古资料

2.人们常说四大文明古国,但近几十年来,国际学术界倾向于更具概括力的“四大文明区”的说法,那么古埃及属于“四大文明区”中的

A.东亚文明区 C.东地中海文明区

B.南亚次大陆文明区 D.中南美印第安文明区

3.雅典人认为他们的身体“是给他们的城邦使用的,好像不是他们自己的一样”。而他们培养自己的智慧,“其目的也是为着要给他的城邦作一点显著的事业”。从中可以看出雅典公民

A.具有强烈的公民意识 C.有着强烈的政治需求

B.绝对服从于城邦的需要 D.在城邦中失去了自我

4.“When in Rome,do as Romans do.”是古代西方的一句俗语,中文一般翻译为“入乡随俗”。从这一俗语的最初来源来看,语境中的“do”最有可能是指

A.信奉天主教 B.为荣誉而战

C.尊重各国风俗 D.遵守法律制度

5.“他们信仰上帝,尊敬骑士,建立城堡与庄园,与阿拉伯人作战。”文中“他们”是指古代

A.希腊人 B.罗马人

C.法兰克人

D.蒙古人

6.英国“没有代表,不纳税”的政治传统源于

A.8世纪前期的“采邑改革”

B.13世纪的“等级代表会议”

1

C.17世纪中期的“长期议会” D.17世纪末期的《权利法案》

7.一位中国哲人所提出的“民为邦本”的思想,被日本学者宇野重昭称为“首次在世界思想史上明确表达了人民主义革命理论”。这位哲人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8.有学者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里主要强调

A.分封制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 C.分封制扩大西周文化的作用

B.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 D.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

9.2000万人口的秦朝,可以调40万劳动力去修长城,70万人去修始皇陵,70万人去修阿房宫,50万人戍五岭??这是西周天子难以办到的事。其主要原因在于秦与西周的

A.国力差异 B.观念差异

C.制度差异

D.时代差异

10.如下图是西汉初年实行的地方管理制度。这一体制

A.吸取前朝教训,否定了秦的郡县制度 B.吸取前朝教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一致,巩固了刘姓王朝的统治 D.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背离,容易造成地方割据势力

11.中国历史上,与秦、南朝齐、宋同时并存的少数民族分别是

A.匈奴、鲜卑、契丹 C.女真、鲜卑、匈奴

B.契丹、鲜卑、匈奴 D.匈奴、契丹、满族

12.下面四幅我国东南沿海的历史地图中,与元代台湾情况相符的是

13.汉武帝、宋太祖、明成祖这些“雄略之主”加强专制集权的相似措施是

A.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分割削弱相权

2

B.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加强专制皇权

C.沿用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D.通过科举制和监察制,加强官僚队伍建设

14.“《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

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是一场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社会改革运动 B.这是一场引领德国以及其他国家宗教改革的先驱运动 C.这是一场将矛头直接指向封建专制统治的社会改革运动 D.这是一场直接打击基督教会,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运动

15.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与卢梭的有些主张是相左的,其最主要表现在

A.是否愿意信仰上帝 C.是否反对私有财产

B.代表的阶级不同 D.是否反对君主制

16.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巴林顿·摩尔指出:“没有新的原则在17世纪的成功实施,就难以想

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这里“新的原则”是指

A.议会至上 B.和平渐进

C.自由平等

D.分权制衡

17.在1787年的制宪会议上,富兰克林一直在琢磨刻在华盛顿座椅上的太阳是日出还是日

落,当他含着激动的眼泪在宪法文本上签字后,他说:“在我很高兴的知道,那是日出,而不是日落。”对材料中“日出”的理解最正确的是

A.加强中央政府权力,利于国家稳固 B.分权制衡,有利于维护民主制度 C.确定共和政体,促进美国经济发展 D.制定宪法,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18.旅日学者宗泽亚在《清日战争》中谈到“历史的真实不能完全那些惯用的‘身陷绝境’、

‘弹尽粮绝’、‘敌强我弱’、‘被迫撤离’等,颇有开脱战败责任的词汇。清日战争中,清军的处境恰恰与惯用语的状况完全相反??清国人??只在耻辱的呻吟中怨天怨地,最终未能从自身的弊端中找到正确的答案。”作者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国的武器不如日本,敌强我弱

B.清军将士在战场上胆小怕死,离城而逃,主动撤离

C.北洋水师遭受重创,李鸿章避战自保 D.封建制度的腐朽,致使国民爱国意识淡泊

3

19.19世纪末,《时务报》发表了大批西方人看中国的文章(见下表),其主要目的是

类别 列强在中国 经济/财政/商务 总论

A.希望得到列强支持 C.揭露列强瓜分阴谋

篇数 215 87 19 比例 47.4% 19.2% 4.2% B.向国人介绍西学 D.为变法制造舆论

20.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国外移来”的政治制度是

A.君主专制 B.开明专制

C.君主立宪

D.民主共和

21.近年国内学术界对晚清历史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有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

《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等,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应该是

A.社会变迁的角度 C.社会思潮的角度

B.现代化的角度 D.社会群体的角度

22.1918年法国的领导人这样说道:“我只有一句话,我以法国人民的名义,以法兰西共

和国的名义,对回归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表示—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法兰西的敬意”。实现这一“回归”的条约是

A.《九国公约》 B.《凡尔赛和约》 C.《四国条约》

D.《五国海军协定》

23.“兹宣布,我国已存在可能导致广泛失业和产业解体的全国紧急状态,这使洲际贸易和

国外贸易深受其累,影响了公共福利,并损害了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此美国国会通过了

A.《紧急银行法》 C.《财产税法》

B.《全国工业复兴法》 D.《全国劳工关系法》

24.1937年,美国《时代》杂志把蒋介石夫妇选为“1937年伉俪”。这一举措反映出美国

A.在冷战后需要中国加入西方阵营 C.重视中国顽强抵抗日本侵略行动

B.肯定蒋介石对北伐战争的贡献 D.非常认可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

25.史家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领袖的性格:丘吉尔“有想象力但不稳定”,罗斯福“天

真而喜欢喊口号”,他们并不比“往往情绪失常而暴怒”的希特勒更明智。对于这种说法,以下理解何者较为适当

4

A.这位史家的说法是对历史事实的客观陈述,可以采信 B.这个说法只是这位史家的片面的主观意见,不足采信 C.这是史家从特定角度评论历史人物的结果,可以作为参考 D.可见当时各国领导人都不明智,因而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26.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

年代 开始年 结束年 全民 41.5 54.5 集体 3.3 17.1 公私合营 4 27.2 私营 30.7 0.04 个体手工业 20.6 1.2 表中的统计信息反映了下列哪组年份的经济状况

A.1949,1952 B.1952,1956

C.1966,1976

D.1978,1982

27.路遥《平凡的世界》:“(1976年,孙少安因给社员分自留地受到批判)一声长叹以

后,又迈开两条壮实的长腿走向前去??痛苦,烦恼,迷茫,他的内心象洪水一般泛滥。一切都太苦了,太沉重了,他简直不能再承受生活如此的重压。”材料中“社员”的“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合作社 C.农村人民公社

B.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农民互助合作社

28.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A.根本利益的趋同 C.军事冲突的加剧

B.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

29.右图是1987年美国《时代》的封面,这幅漫画的寓意是什么

A.美日之间存在激烈竞争 C.两极格局已经瓦解

B.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美国经济严重衰退

30.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逢10纪念,也是历史传统。今年,不在此列的是

A.甲午战争结束 C.雅尔塔会议召开

B.《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D.亚非会议召开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pt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