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南海争端的背景

更新时间:2024-04-19 10: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越南海争端的背景:1,两国军事力量和人口基数(类似于谈判方)2,争端发生的起因 3,争端的整个过程 4,争端的结果 5,结果分析 中国起初的态度

面对这样一个小国,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却只能退让,甚至是纵容,没有任何实际行动。

(南沙)南海争端的起源

南沙群岛位于南海,南沙群岛共有岛、礁、沙、滩46个,最南端的曾母暗沙距赤道200多海里,距祖国大陆约1000海里。其中越南占27个,菲律宾占8个,马来西亚占4个。中国仅控制7个;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共侵占我国南海海域15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越南占了50万平方公里。南海是一个半封闭的海域,大部分海域在历史上就是我国领海,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各国对此基本上没有异议。然而,随着南中国海大型油气田和丰富海洋资源的发现,有关国家态度开始出现变化。20世纪60年代末南沙群岛海域被探明有着极为丰富的石油气资源。

目前,在我国南沙海域内,已探明含油气盆地6个,面积约为27万平方公里,石油含量约为230亿桶,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 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周边国家纷纷对我国的南沙群岛提出主权要求,并乘中国进行文化大革命之机,抢占岛屿,导致出现南沙群岛争端。进入20世纪80年代,由于现代国际海洋法的发展扩大了沿海国家的海洋管辖权的范围,客观上使得争端更加复杂。 中国最早发现了南沙群岛。中国在公元前二世纪,即汉武帝时代,就发现了南沙。从宋朝起,就已宣布对其行使管辖权。直到本世纪中叶,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拥有南沙主权提出任何质疑。70年代后,南中国海周围的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对整个南沙或其部分岛礁提出主权要求,并出兵占领了部分岛礁

南沙争端的关键是主权归属问题,其背后是各自的利益驱使。因为南沙群岛海域的航道是一条“宝路”,它位于整个东南亚地区的腹地,是周边国家进入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咽喉。周边国家都力图以南沙群岛为依托来扩大战略纵深。

南沙群岛对周边国家的安全战略和军事防务意义非凡。此外,日本运输石油的“海上生命线”也经过这里,美国、新加坡等国的重要航线也经此地。这几个国家长期以来对该海域的“航道安全”甚为关注。此外,南沙群岛海域的海底还有不少“宝物”。据专家保守估计,南沙油气储量超过200亿吨,占整个南海油气资源的一半以上,有“第二个海湾”之称。南沙石油不仅含硫量低,而且基本位于200一1000米之间的易开采层。介入南沙争端的几个国家对油气依赖程度都很大:越南强国梦的一大支柱就是南海的石油,菲律宾严重缺油,马来西亚、印尼、文莱都是石油生产和输出国。因此,几个国家纷纷对南海石油进行掠夺性开发。

20世纪60年代开始,特别是7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南海地区资源的勘探,南海周边国家根据本国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断章取义的片面理解,纷纷涉足南海地区,争夺南海岛礁,划分南海海域,我国南沙岛礁及海域被周边国家侵占和分割,资源遭到大量掠夺,这些国家包括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加上我国和台湾,目前六国七方在南沙群岛形成对峙和角逐局面。 南海问题,既包括南沙群岛的主权和领土争端,还有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海洋管辖区域的疆域划界问题 南海简介

南海是中国的四大领海之一,位于中国的最南端,一般指的是由九条断续线(或称‘‘U形线”)划出的我国传统南海海域。按群岛位置划分,它包括由东、中、西、南沙群

岛四大群岛组成的四大海域。南海的四大群岛中,东沙群岛为中国台湾控制,其他国家均未涉足,不存在争议。西沙群岛,实际上在中国的控制之下,越南提出所谓“主权”要求,我国未予承认。中沙群岛,绝大部分岛礁为中国控制,菲律宾对黄岩岛提出“主权”要求。南沙群岛,争议最大,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所以“南海争端”主要是南沙群岛的“主权”争端及其岛礁和海域的归属问题。

南海地区资源丰富。南沙群岛海域蕴藏着大量的矿藏资源,有石油和天然气、铁、铜、锰、磷等,其中尤以油气资源极其丰富。据估计,南海是世界四大海底储油区之一,南海海域的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曾母暗沙、万安西和礼乐滩等10几个盆地。其中,南沙海域油气总面积达72万多平方公里,油气地质储量总量达600亿吨,在我国南沙群岛海域里的就有420亿吨,被誉为海上中东或称为“第二个海湾”。 南沙群岛的地缘位置十分特殊,在地缘政治和军事安全上,南沙群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也是我国南部海域前沿的军事战略要冲。南沙群岛及其海域扼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交通咽喉,地近马六甲等重要海峡,是从亚洲驶往印度洋、中东、欧洲的最近航路,沟通两大洋和联系三大洲的海上枢纽。它是我国通往非洲、欧洲、西亚、东南亚、大洋州的主要航道,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和南疆安全的重要屏障。从军事角度看,坚守南沙,可使我国作战防御线向前推进1600多公里,并形成多梯次前沿阵地。从交通航运的重要性来看,世界上1/10强的石油产品由中东运往东亚、日本和美国要取道马六甲海峡及南沙海域,中国和东南亚地区各国的海上货物运输也依赖这条海上航道。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58年联合国召开了第一届海洋法会议,通过 了《领海及毗连区公约》、《公海公约》、《捕鱼与养护公海生物资源公约》和《大陆架公约》等四项公约。1982年诞生了一部新的国际海洋法,即《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位于外海的岛屿只要满足适宜人类居住和能够维持自身经济生活的法定条件,都可以拥有自己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这些规定使得海洋中岛屿的价值为各沿海国所重视,昔日一些无人问津的蛮荒海岛在新海洋法下也显现出可观的经济利益和潜在的价值。当沿海各国根据相关国际海洋法公约纷纷扩大近海管辖权、设立本国的12海里领海范围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时,围绕有争议岛屿的所有权和法律地位而产生的严重利益冲突便显现出来了。

南沙群岛问题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80年代形成高潮,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

原因一,南沙海域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南沙周边国家大多缺少油气资源,能源匮乏成为其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20世纪50年代末,周边各国纷纷对南沙海域进行油气地质勘查,陆续在近岸海域找到一些具有开采意义的油气田,有专家估计南沙海域是亚洲最大的储油区之一。这个重要发现激发了周边国家侵占南沙岛屿的欲望。 原因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出台。为建立现代海洋法律秩序,1982年联合国通过了海洋法公约,1994年公约生效,制定公约的出发点无可厚非,但由于公约的内容存在缺陷,加剧了南沙争端。公约规定:沿海国有权为本国划定12海里领海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以及20D一350海里的大陆架,但却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划界程序,周边国家就依据这类不明确、不严谨的海洋法公约,抢战南沙岛屿,分割南沙海域。

原因三,争端发生期间,中国没有足够军力控制和守卫整个南沙群岛。二战之后,民国政府收复南沙群岛并派军守卫。可是1950年国民党当局又将南沙守军全部撤到台湾,1956年,鉴于菲律宾和南越侵略南沙群岛的行动,台湾当局派兵重新驻太平岛。但是,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台湾当局在南沙其他岛屿没有派驻军队。与此同时。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由于中国大陆的国防重心一直在漫长的陆地边境和东南沿海地区,对于南沙群岛的守卫未予以足够的重视,虽然从80年代中期起中国军队开始进驻南沙群岛,但由于海军力量的不足,中国军队一直未能对整个南沙群岛实行有效的控制和守卫,也就无法从根本上制止周

边国家在南沙区的侵略活动。南沙海域发现石油天然气资源之后,南沙周边国家纷纷发表声明,向南沙岛屿提出主权要求,同时出动军队占领南沙岛屿,接着各国又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出台前后纷纷发表专属经济区声明,分割南沙群岛附近中国海域,这样便形成中国、中国台湾、越南、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文莱6国7方在南沙群岛区域对峙和争端的格局 过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pfp.html

Top